室内定位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5156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内定位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定位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话务密度和覆盖要求不断上升。由于用户密度过大以及建筑物对移动电话信号的屏蔽作用,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越来越不能承载多频段多模式多运营商大容量的需求。多频多模数字化光纤分布系统作为新一代室内覆盖系统的演进形式越来越成为主流室内覆盖解决方案之一,与传统的室分系统相比,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如用光纤替代同轴电缆,降低信号的衰减,提高效率,数字化可方便升级和扩容等。多频段多模式多运营 商的室内覆盖系统同时带来许多室内网络性能的问题,如弱覆盖,导频污染,多系统的干扰,同时还有室内本身的特点如话务不均,信号外泄,用户不能很好的驻留在室内等问题。为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现这些问题以采取相应措施克服缺陷,需对室内覆盖系统进行数据米集。传统室内数据采集需依靠网优工程师在所需测试区域,利用测试终端进行现场采集,并结合数据分析工具软件及测试仪器,如频谱仪和功率计等,以获取测试终端的接收信号码功率(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RSCP)、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或接收信号的强度和邻小区干扰水平的比值(Ec/Io)等信息。这种基于现场测试的数据采集方法需要动用大量的软、硬件工具,耗费大量人力、且耗时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定位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用以实现有效的自动室内定位。—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包括获取伪载波;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以由所述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福射到室内;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包括主单元、远端单元以及用于所述主单元与所述远端单元通信的载波通道,所述主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载波通道向预设范围内的所述远端单元轮巡发送伪载波,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所述远端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其中,所述主单元具体包括伪载波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伪载波;
轮巡模块,用于通过载波通道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以由所述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包括获取伪载波;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以由所述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福射到室内;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
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并从所述响应消息中采集所述移动站的位置的网络性能数据。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单元、远端单元以及用于所述主单元与所述远端单元通信的载波通道,所述主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载波通道向预设范围内的所述远端单元轮巡发送伪载波,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并从所述响应消息中采集所述移动站的位置的网络性能数据;所述远端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其中,所述主单元具体包括伪载波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伪载波;轮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载波通道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以由所述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并从所述响应消息中采集所述移动站的位置的网络性能数据。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覆盖系统,包括基站,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室内分布系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定位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由于按照轮巡方式,分别通过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远端单元发射伪载波,即每次轮巡过程中,仅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覆盖范围内的MS能够接收到伪载波,从而通过检测室内分布系统的建链MS返回的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伪载波信息,来判断各建链MS分别位于哪一个远端单元的位置,实现了便捷、有效的室内定位。此外,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室内定位后,即可通过已定位的MS来进行室内分布系统中对应位置的数据采集,无需技术人员亲临测试区域,因此为快速、便捷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技术基础。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典型的室内覆盖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用于实现本发明中室内分布系统不例一的系统架构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室内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犾取轮巡路由表的不意图。图5为室内定位系统示例二的系统架构图。图6为室内定位系统示例三的系统架构图。图7为模拟系统中实现轮巡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主单元第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1为主单元第二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I为典型的室内覆盖系统的系统架构图。如图I所示,包括基站、室内分布系统以及移动站(Mobile Station, MS),其中,基站例如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 RNC) / 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SC),以及基带处理单兀(Building Baseband Unit, BBU)和射频拉远单兀(Remote Radio Unit, RRU),或由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代替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MS例如为手机。在下行通信过程中,基站向室内分布系统发送下行信号,并由室内分布系统将下行信号发送至MS ;上行通信过程中,MS向室内分布系统发送上行信号,并由室内分布系统将上行信号发送至基站设备。下面从室内分布系统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室内定位方法进行说明。图2为用于实现本发明中室内分布系统示例一的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该室内分布系统包括主单元21和远端单元22,此外,还包括用于主单元21与远端单元22通信的载波通道(图中未示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室内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室内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01,获取伪载波;步骤S302,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以由所述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福射到室内;步骤S303,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具体地,由RNC或BSC发起一个伪载波建立指令,由BBU和RRU (也可以为BTS,此处以BBU和RRU为例)根据伪载波建立指令建立伪载波,其中该伪载波不携带业务信号,只带有公共导频信道(Common Pilot Channel,CPICH)信息。BBU和RRU将建立的伪载波发送给主单元,通知主单元该载波为伪载波。主单元对此载波轮巡发送至各远端单元。其中,在第一次轮巡过程中,主单元将伪载波发送至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后,获取MS反馈的响应信号,检测响应信号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并记录在呼叫历史记录(CallHistory Record, CHR)中。第一次轮巡,基站到CHR中检测返回携带有伪载波信息的响应信号的MS,从而获得在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所覆盖区域内已经建链的MS,即获知相应的MS位于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所覆盖区域内。通过这种方式,在完成全部远端单元的轮巡后,即可确定当前室内的所有建链MS分别位于哪一个远端单元的位置,从而根据远端单元的位置来确定各建链MS的具体物理位置。其中,由于远端单元的位置在建立网络时即确定,因此可通过任意方式获知。具体地,例如在网规初期,根据楼宇各层的平面图,采用笛卡尔坐标系(Cartesiancoordinates),建立楼宇各层位置数据库,并在网络规化时,将远端单元安装的位 置坐标与远端单元标识(ID)进行对应,建立关联数据表。表I为关联数据表的一个示例。如表I中所示,关联数据表中包括远端单元ID,远端单元的位置坐标,楼层信息以及位置特征描述。表I
远端单元ID 1- !Γ^Ι位置特征描述
远端单元ID5坐标如靠窗,采用定向天线
远端单元ID5WM
远端单元ID4WM
远端单元ID4S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室内定位方法,由于按照轮巡方式,分别通过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远端单元发射伪载波,即每次轮巡过程中,仅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覆盖范围内的MS能够接收到伪载波,从而通过检测室内分布系统的建链MS返回的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伪载波信息,来判断各建链MS分别位于哪一个远端单元的位置,实现了便捷、有效的室内定位。此夕卜,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室内定位后,即可通过已定位的MS来进行室内分布系统中对应位置的数据采集,无需技术人员亲临测试区域,因此为快速、便捷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技术基础。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室内定位方法中,所述建立伪载波具体包括接收伪载波建立指令;响应所述伪载波建立指令,检测是否存在用于建立所述伪载波的空闲载波通道,若是,则获取所述伪载波。更为具体地,在BBU和RRU接收到伪载波建立指令后,BBU和RRU首先自检,看是否有多余的载波通道来建立伪载波,若有,则反馈准备就绪,同时通知主单元,以使主单元检测是否有多余的载波通道来建立伪载波,若有,则反馈准备就绪,并由主单元元同时通知远端单元,以使远端单元检测是否有多余的载波通道来建立伪载波,若有,则反馈准备就绪。当这几个设备都准备就绪后,可开始建立伪载波,若其中任何一个检测结果为否,则返回不能建立伪载波。
其中,除如上文所述,由BBU和RRU建立伪载波之外,还可由主单元来建立伪载波,此种情况可通过在主单元中设置一个伪载波发生器来实现。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 上,本实施例中,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轮巡路由表,确定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发送至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在本实施例中,以室内分布系统中还包括扩展单元为例,对获取轮巡路由表的步骤进行说明。其中,扩展单元设置在主单元与远端单元之间,形成主单元与一个或多个扩展单元连接,并且各扩展单元与一个或多个远端单元连接的结构。获取轮巡路由表的步骤例如包括获取主单元的光纤接口,建立包括所述光纤接口的一级接口表;根据所述一级接口表,依次通过各所述光纤接口,向通过所述光纤接口与所述主单元连接的通信单元发送询问消息,并接收所述通信单元返回的确认消息;根据所述确认消息判断所述通信单元是否为扩展单元或远端单元,形成一级路由表;若所述一级路由表包括扩展单元,则由所述扩展单元建立二级接口表,并根据所述二级接口表形成二级路由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所形成的路由表中只包括所述远端单
J Li ο更为具体地,室内系统加电后,主单元对远端机采用轮巡方式,进行路由表建立,即主单元先侦测哪几个光口上接有光纤,并形成一级接口表。在一级接口表中,接有光纤的端口用逻辑I表示,未接光纤的端口用逻辑O表示。然后主单元根据接口表连接有光纤的依次发送询问消息,接有扩展单元或远端单元在收到询问消息后,回传确认信息,扩展单元与远端单元的确认信息不同,以区别是扩展单元还是远端单元,完成一级路由表,主单元下发建立扩展单元二级接口表信息,接有光纤的端口用逻辑I表示,未接光纤的端口用逻辑O表示,然后扩展单元根据接口表连接有光纤的依次发送询问消息,接有扩展单元或远端单元在收到询问消息后,回传确认信息,完成二级路由表,若表中还有扩展单元,则再下发建立三级接口表信息。图4为获取轮巡路由表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例如主单元包括四个输出光口Portl-Port4,其中Port2光口接有光纤,用于与扩展单元连接,且该扩展单元也包括四个输出光口 Portl’-Port4’,该四个输出光口 Portl’_Port4’分别连接一个远端单元,并且远端单元通过天线接口(ANT)向外发射信号。表2为形成一级接口表的示例,如表2中所示,由于检测到Port2光口接有光纤,用于与扩展单元连接,则在表I中将Port2光口对应的逻辑值标识为“1”,并记录对应的扩展单元标识(ID),其中扩展单元ID为扩展单元唯一身份标识,其余端口对应的逻辑值标识为“O”。表3为形成二级接口表的示例,如表3中所示,由于检测到四个光口 Portr-Port4’均接有光纤,用于分别与不同的远端单元连接,则在表2中将Portl’ -Port4>光口对应的逻辑值标识为“ I ”,并记录对应的远端单元ID,其中远端单元ID为远端单元唯一身份标识。在表2和表3中,还可包括级连口(CA)项,级连口用于同级设备之间进行级连,其中CA为“O”表示没有未与其它同级设备进行级连,CA为“I”表示与其它同级设备进行级连。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伪载波; 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以由所述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 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伪载波具体包括 接收伪载波建立指令; 响应所述伪载波建立指令,检测是否存在用于建立所述伪载波的空闲载波通道,若是,则获取所述伪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具体包括 根据轮巡路由表,确定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发送至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 相应地,所述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站是否位于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的覆盖范围内,若是,则根据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的位置,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 检测所述轮巡路由表中是否存在未经轮巡的远端单元,若是,则执行下次轮巡发送,若否,则完成本次室内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所述轮巡路由表,具体包括 获取主单元的光纤接口,建立包括所述光纤接口的一级接口表; 根据所述一级接口表,依次通过各所述光纤接口向通过所述光纤接口与所述主单元连接的通信单元发送询问消息,并接收所述通信单元返回的确认消息;根据所述确认消息判断所述通信单元是否为扩展单元或远端单元,形成一级路由表;若所述一级路由表包括扩展单元,则由所述扩展单元建立二级接口表,并根据所述二级接口表形成二级路由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所形成的路由表中只包括所述远端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具体是以数字信号形式和/或模拟信号形式轮巡发送; 相应地,所述轮巡发送是通过控制逻辑开关阵列或控制单刀多掷开关来实现的。
6.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单元、远端单元以及用于所述主单元与所述远端单元通信的载波通道,所述主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载波通道向预设范围内的所述远端单元轮巡发送伪载波,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所述远端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其中,所述主单元具体包括 伪载波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伪载波;轮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载波通道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所述远端单元,以由所述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 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伪载波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接收伪载波建立指令; 第二子模块,用于响应所述伪载波建立指令,检测是否存在用于建立所述伪载波的空闲载波通道,并通知所述远端单元检测是否存在用于建立所述伪载波的空闲载波通道,若两者均为是,则反馈用于提示建立伪载波的提示消息; 第三子模块,用于从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响应所述提示消息建立的所述伪载波;或者用于响应所述提示消息建立所述伪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巡模块包括 第四子模块,用于根据轮巡路由表,确定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发送至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 相应地,所述定位模块包括 第五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站是否位于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的覆盖范围内,若是,则根据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的位置,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 第六子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轮巡路由表中是否存在未经轮巡的远端单元,若是,则执行下次轮巡发送,若否,则完成本次室内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单元与所述远端单元之间的扩展单元,相应地,所述轮巡模块还包括 第七子模块,用于获取主单元的光纤接口,建立包括所述光纤接口的一级接口表;根据所述一级接口表,依次通过各所述光纤接口向通过所述光纤接口与所述主单元连接的通信单元发送询问消息,并接收所述通信单元返回的确认消息;根据所述确认消息判断所述通信单元是否为扩展单元或远端单元,形成一级路由表;若所述一级路由表包括扩展单元,则由所述扩展单元建立二级接口表,并根据所述二级接口表形成二级路由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所形成的路由表中所包括的通信单元均为远端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具体是以数字信号形式和/或模拟信号形式轮巡发送;相应地,所述轮巡模块包括控制逻辑开关阵列或单刀多掷开关。
11.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伪载波; 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以由所述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 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并从所述响应消息中采集所述移动站的位置的网络性能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伪载波具体包括 接收伪载波建立指令;响应所述伪载波建立指令,检测是否存在用于建立所述伪载波的空闲载波通道,若是,则获取所述伪载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具体包括 根据轮巡路由表,确定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发送至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 相应地,所述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站是否位于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的覆盖范围内,若是,则根据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的位置,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 检测所述轮巡路由表中是否存在未经轮巡的远端单元,若是,则执行下次轮巡发送,若否,则完成本次室内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所述轮巡路由表,具体包括 获取主单元的光纤接口,建立包括所述光纤接口的一级接口表; 根据所述一级接口表,依次通过各所述光纤接口向通过所述光纤接口与所述主单元连接的通信单元发送询问消息,并接收所述通信单元返回的确认消息;根据所述确认消息判断所述通信单元是否为扩展单元或远端单元,形成一级路由表;若所述一级路由表包括扩展单元,则由所述扩展单元建立二级接口表,并根据所述二级接口表形成二级路由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所形成的路由表中只包括所述远端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所述的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具体是以数字信号形式和/或模拟信号形式轮巡发送; 相应地,所述轮巡发送是通过控制逻辑开关阵列或控制单刀多掷开关来实现的。
16.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单元、远端单元以及用于所述主单元与所述远端单元通信的载波通道,所述主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载波通道向预设范围内的所述远端单元轮巡发送伪载波,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并从所述响应消息中采集所述移动站的位置的网络性能数据;所述远端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其中,所述主单元具体包括 伪载波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伪载波; 轮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载波通道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所述远端单元,以由所述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 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并从所述响应消息中采集所述移动站的位置的网络性能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伪载波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接收伪载波建立指令; 第二子模块,用于响应所述伪载波建立指令,检测是否存在用于建立所述伪载波的空闲载波通道,并通知所述远端单元检测是否存在用于建立所述伪载波的空闲载波通道,若两者均为是,则反馈用于提示建立伪载波的提示消息; 第三子模块,用于从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响应所述提示消息建立的所述伪载波;或者用于响应所述提示消息建立所述伪载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巡模块包括 第四子模块,用于根据轮巡路由表,确定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发送至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 相应地,所述采集模块包括 第五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站是否位于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的覆盖范围内,若是,则根据所述本次轮巡的远端单元的位置,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并从所述响应消息中采集所述移动站的位置的网络性能数据; 第六子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轮巡路由表中是否存在未经轮巡的远端单元,若是,则执行下次轮巡发送,若否,则完成本次数据采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单元与所述远端单元之间的扩展单元,相应地,所述轮巡模块还包括 第七子模块,用于获取主单元的光纤接口,建立包括所述光纤接口的一级接口表;根据所述一级接口表,依次通过各所述光纤接口向通过所述光纤接口与所述主单元连接的通信单元发送询问消息,并接收所述通信单元返回的确认消息;根据所述确认消息判断所述通信单元是否为扩展单元或远端单元,形成一级路由表;若所述一级路由表包括扩展单元,则由所述扩展单元建立二级接口表,并根据所述二级接口表形成二级路由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所形成的路由表中所包括的通信单元均为远端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任一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具体是以数字信号形式和/或模拟信号形式轮巡发送;相应地,所述轮巡模块包括控制逻辑开关阵列和/或单刀多掷开关。
21.一种室内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以及如权利要求6-10和16-20中任一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室内定位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该室内定位方法包括获取伪载波;将所述伪载波轮巡发送至预设范围内的远端单元,以由所述远端单元将所述伪载波辐射到室内;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移动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有伪载波信息,对所述移动站进行定位。本发明提供的室内定位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实现了有效的自动室内定位。
文档编号H04W64/00GK102711240SQ20121015527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张巧明, 彭卫红, 袁震, 陈旭峰, 龚兰平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