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194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读取透明部件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玻璃板等透明部件上放置原稿并读取该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此外,公知有根据输入信号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的图像记录装置。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有能够读取胶片等透过原稿的装置。此时,透过原稿被薄板形状的胶片架保持,放置于透明部件。此外,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中进行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中,除了记录纸张等片状的记录介质以外,还提出有CD、DVD等刚性高的记录介质。一般情况下,在刚性高的记录介 质上进行图像记录时,该记录介质设置于薄板形状的盘上。该盘从设于图像记录装置的开口插入,在图像记录装置内传送。该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例公开于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42384号公報上述的胶片架、盘等薄板部件仅使用于读取透过原稿时或在刚性高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时。此外,薄板部件是与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记录装置不同的物体。由此,通常情况下,薄板部件在不使用时需要保管在与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记录装置不同的位置。因此,薄板部件遗失的可能性变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能够将图像读取或图像记录所使用的薄板部件容纳到使用该薄板部件的装置内,并且能够以所需最低限的方式来实现该容纳所需的用户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原稿放置台,设置有在上表面上放置原稿的透明部件;读取部,被设置于上述原稿放置台,经由上述透明部件进行原稿的图像读取;以及盖部件,被设置于上述原稿放置台,能够在露出上述透明部件的第I姿态与覆盖上述透明部件的第2姿态之间改变姿态,上述盖部件具有壳体;和容纳部件,被设置于上述第2姿态的上述壳体的下表面侧,其姿态能够自由改变为与上述壳体的侧面相比向下表面侧突出而露出能够容纳薄板部件的空间的开口的第3姿态及该开口没入到上述壳体的第4姿态。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容纳部件具有能够与上述壳体扣合的第I扣合部,上述壳体具有第I被扣合部,该第I被扣合部能够使上述第I扣合部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并且能够与上述第3姿态的上述容纳部件的上述第I扣合部扣合,在上述盖部件为上述第I姿态时,上述第I扣合部与上述第I被扣合部扣合,上述容纳部件维持上述第3姿态,在上述盖部件为上述第2姿态时,上述原稿放置台与上述容纳部件抵接,上述容纳部件维持上述第4姿态。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容纳部件具有第2扣合部,该第2扣合部在比上述第I扣合部远离上述开口的位置能够与上述壳体扣合,上述壳体具有第2被扣合部,该第2被扣合部能够使上述第2扣合部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并且能够与上述第3姿态的上述容纳部件的上述第2扣合部扣合,上述盖部件的姿态从上述第3姿态改变为上述第4姿态时的、上述第I扣合部及上述第2扣合部的滑动量中,上述第I扣合部的滑动量大于上述第2扣合部的滑动量。此外,优选的是,上述第I扣合部及上述第2扣合部被设置于沿着上述薄板部件向上述开口的插入方向延伸且能够引导上述薄板部件的侧端的、上述容纳部件的侧面上。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容纳部件中形成有上述开口的侧端部,在上述薄板部件向上述开口的插入方向上与上述壳体的侧面隔着间隔而设置。此外,优选的是,上述盖部件在上述原稿放置台上被设置为,能够以上述薄板部件向上述开口的插入方向中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为轴转动,在上述盖部件为上述第I姿态时,上述第3姿态的上述容纳部件中所容纳的上述薄板部件的上述插入方向前端部被上述壳体的侧面部支撑。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壳体上,在与形成有上述开口的侧面相同的一侧,形成有为使上述盖部件改变姿态而把持的把持部。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壳体在没有设置上述容纳部件的区域具有将纸张传送到上述读取部读取图像的读取位置为止的传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和记录部,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由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上述原稿的图像,上述薄板部件是能够放置由上述记录部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盘,上述盘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凹部。

图I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复合机10,图IA为外观透视图,图IB为纵剖视图。图2是介质盘71的俯视图图3是复合机10的俯视图。图4表示在没有容纳介质盘71的状态下打开了原稿盖24的复合机10,图4A为外观透视图,图4B为纵剖视图。图5表示在容纳有介质盘71的状态下打开了原稿盖24的复合机10,图5A为外观透视图,图5B为纵剖视图。图6为以最大限打开原稿盖24的复合机10的外观透视图。图7为容纳部件28的外观透视图。图8为原稿盖24的纵剖视图,图8A表示容纳部件28为没入姿态的状态,图8B表示容纳部件28为露出姿态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例,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适当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夕卜,在以下说明中,以复合机10被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图IA的状态)为基准定义上下方向7,以设置有主体开口 13的一侧为近前侧(正面)而定义前后方向8,从近前侧(正面)观察复合机10而定义左右方向9。[复合机10]如图I所示,复合机10形成为大致薄型的长方体。复合机10在其上部具有通过图像传感器(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的读取部的一例)读取记录纸张等原稿(本实用新型的原稿的一例)上记录的图像而取得图像数据的扫描部12(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此外,复合机10在其下部具有根据上述图像数据等在⑶-ROM、DVD-ROM等记录介质(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的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盘面上记录图像的打印部11 (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例)。复合机10具有在正面形成有主体开口 13的框体14。供纸盘20及排纸盘21能够从主体开口 13在前后方向8上插拔。在供纸盘20上放置所希望的尺寸的记录纸张。[打印部11]打印部11具有传送路径(未图不),用于放置有记录介质的介质盘71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薄板部件的一例,且相当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薄板部件的一例的盘)通过;至少一个辊对(未图示),被设置在传送路径上,传送介质盘71 ;以及喷墨记录方式的记录部(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的记录部的一例),根据从外部设备接收的图像数据或由扫描部12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等在记录介质(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的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盘面上记录图像。另外,记录部不限于喷墨记录方式,也可以是例如电子照相方式。[介质盘]如图2所示,介质盘71是薄板形状的树脂板。介质盘71以上表面72为上侧从主体开口 13朝后插入到复合机10。介质盘71通过辊对从主体开口 13沿着传送路径传送。另外,在图2中,以介质盘71从主体开口 13插入于复合机10的状态,定义前后方向8及左右方向9。在介质盘71的上表面72侧形成有能够放置记录介质的介质放置部70。介质放置部70是圆形状的凹部。该凹部的直径与所放置的记录介质(圆形的⑶-R0M、DVD-R0M等)的直径相同或稍大。此外,圆形的嵌合部73从该凹部的中央部向上侧突出而形成。在圆形的⑶-ROM、DVD-ROM等上,通常在中央部分设置有圆形的孔。嵌合部73为与该孔大致相同的大小,与该孔嵌合。由此,在记录介质被放置于介质放置部70的情况下,记录介质不会向前后方向8及左右方向9偏移。在介质盘71的上表面72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形成有从上表面72向下表面侧凹陷的凹部74(本实用新型的凹部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74形成于介质盘71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部。另外,凹部74也可以形成在介质盘71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及后端部。此时,凹部74从下表面向上表面侧凹陷。此外,凹部74也可以形成在介质盘71的上表面72及下表面双方。即,凹部74形成在介质盘71的上表面72或下表面的至少一方。[传送路径]传送路径是从主体开口 13朝后延伸设置的直线状的通路。传送路径由隔着预定间隔而彼此相对的两个引导部件(未图示)划分上下方向7的空间的形成。[辊对][0037]辊对具有配置于传送路径的上侧的上侧辊(未图示)和在传送路径的下侧与上侧辊相对配置的下侧辊。辊对夹持介质盘71并沿着传送路径在前后方向8上传送介质盘71。[记录部]记录部配置于传送路径的上侧。记录部具有在能够与传送路径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的记录头(未图示)和搭载记录头的托架(未图示)。记录头上形成有用于将从墨盒(未图示)供给的墨水朝向传送路径喷出的多个喷嘴。托架能够在左右方向9上往返移动。托架向左右方向9往返移动的同时,将墨水从喷嘴向沿着传送路径传送的记录介质喷出。由此,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扫描部12] 如图6所示,扫描部12具有作为平板扫描仪(FBS =Flat Bed Scanner)而发挥功能的原稿台22(本实用新型的原稿放置台的一例)。原稿台22具有放置原稿的稿台玻璃23 (本实用新型的透明部件的一例)。用FBS读取的原稿被放置在稿台玻璃23上。扫描部12上设置有原稿盖24 (本实用新型的盖部件的一例),该原稿盖24配置在原稿台22的上侧,以覆盖稿台玻璃23的方式相对于原稿台22自由开闭。原稿盖24经由原稿台22的背面侧的铰链25与原稿台22连接。在原稿台22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原稿的稿台玻璃23。稿台玻璃23是由I张透明的玻璃板或丙烯酸板等构成的透过板。在原稿台22的内部即稿台玻璃23的下侧设置有图像传感器。稿台玻璃23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被图像传感器读取。如图I、图4及图6所示,原稿盖24可自由开闭地设置在原稿台22上。原稿盖24能够在相对于原稿台22关闭的关闭姿态(参照图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姿态)及相对于原稿台22打开的打开姿态(参照图4及图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I姿态)之间改变姿态。例如,原稿盖24以铰链25为轴向箭头16(参照图4(B))的方向转动,从而改变姿态。如图I所不,若原稿盖24为关闭姿态,则稿台玻璃23被原稿盖24覆盖。如图4及图6所不,若原稿盖24为打开姿态,则稿台玻璃23的上表面开放。即,露出稿台玻璃23。在该状态下,用户使原稿的读取面朝下地在稿台玻璃23上放置原稿。在原稿盖24的下表面(之后详细说明的容纳部件28的下表面),以覆盖稿台玻璃23的方式设置有原稿按压件26(参照图6)。原稿按压件26为了按压稿台玻璃23上放置的原稿,由海绵及原色木板等构成。原稿盖24关闭时,稿台玻璃23上放置的原稿被原稿盖24经由原稿按压件26向稿台玻璃23按压。在该状态下,图像传感器沿着稿台玻璃23扫描,进行原稿的图像读取。如图I及图6所示,在原稿盖24的壳体27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一例)上设置有ADF (Auto Document Feeder 自动进纸器)I9 (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的一例)。ADF 19在壳体27上被设置于没有设置后述的容纳部件28的区域。换言之,ADF 19被设置于壳体27的内部空间中配置有容纳部件28的空间以外的空间。ADF 19在原稿盖24关闭的状态下使用。ADF 19沿着原稿盖24的内部所形成的原稿传送路径(未图示),将从使原稿盖24的上板29的一部分向上方转动而露出的原稿传送口(未图示)插入的原稿向原稿台22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图像传感器读取图像的读取位置18 (参照图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读取位置)传送。另外,原稿由传送辊17 (参照图6)沿着原稿传送路径传送。在读取由ADF 19传送的原稿的情况下,后述的CIS (未图示)在读取位置18的下方待机。在该状态下,原稿沿着上述原稿传送路径传送。在该过程中进行图像传感器的原稿读取动作。在原稿台22的内部配置有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经由稿台玻璃23读取原稿的图像。图像传感器由CIS、托架及扫描机构构成。CIS具有光源、透镜及受光元件。CIS从光源向原稿分时地照射光而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具体地说,CIS从光源经由稿台玻璃23向原稿照射光,通过透镜将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光聚光于受光元件而转换成电信号(图像信号)。受光元件例如以芯片单位排列配置于原稿的主扫描方向(前后方向8)上。光源及透镜排列在与受光元件相同的方向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具有红(R)、绿(G)、蓝(B)这3色的发光兀件(发光二极管LED)。CIS使上述3色的发光兀件依次点灯而分时地向原稿照射光,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读取为原稿的彩色图像。如 此构成的CIS被设置在沿着稿台玻璃23向原稿的副扫描方向(左右方向9)往返移动的托架上。通过托架的移动,CIS相对于稿台玻璃23上的原稿相对移动。[原稿盖24]如图3 图5及图8所示,原稿盖24具有壳体27和安装于壳体27且在内部能够容纳介质盘71的容纳部件28 (本实用新型的容纳部件的一例)。[壳体27]如图3 图5及图8所示,壳体27形成为下侧开放的大致薄型的长方体。壳体27具有上板29和从上板29的下表面大致朝下地竖立设置的多个侧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侧板为在上板29的前端沿着左右方向9大致朝下地竖立设置的前侧板30、在上板29的右端沿着前后方向8大致朝下地竖立设置的右侧板31、在上板29的左端沿着前后方向8大致朝下地竖立设置的左侧板32、及在上板29的后端沿着左右方向9大致朝下地竖立设置的后侧板33。前侧板30的右端与右侧板31的前端接合。前侧板30的左端与左侧板32的前端接合。后侧板33的右端与右侧板31的后端接合。后侧板33的左端与左侧板32的后端接合。在图IA所示的状态下,壳体27的上板29的左右方向9的长度比介质盘71 (参照图2)的左右方向9的长度长。此外,壳体27的上板29的前后方向8的长度比介质盘71的前后方向8的长度长。此外,壳体27的各侧板30、31、32、33的上下方向7的长度比介质盘71的上下方向7的长度长。S卩,壳体27比介质盘71大。如图3 图5所示,在壳体27的前侧板30上形成有从前侧板30大致朝后凹陷的把持部34(本实用新型的把持部的一例)。把持部34在左右方向9上形成于前侧板30的中央部。此外,把持部34在上下方向7上从前侧板30的中央形成到下端。复合机10的用户在使原稿盖24在关闭姿态及打开姿态之间改变姿态时,将手插入把持部34,从而把持原稿盖24。由此,能够容易地执行上述姿态变化。[容纳部件28]如图1B、图4 图6及图8所示,容纳部件28安装于壳体27的下侧,具体而言安装于壳体27的上板29的下表面侧。图7表示容纳部件28从壳体27拆卸后的状态。另外,在图7中,以容纳部件28在原稿盖24为关闭姿态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27的状态,定义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及左右方向9。如图7所示,容纳部件28具有底板35和从底板35的上表面朝上竖立设置的多个立设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立设板为在底板35的右端沿着前后方向8朝上竖立设置的第I立设板36、在底板35的左右方向9的中央稍左沿着前后方向8朝上竖立设置的第2立设板37、在底板35的前端沿着左右方向9朝上竖立设置的第3立设板38、及在底板35的后端沿着左右方向9朝上竖立设置的第4立设板39。第3立设板38及第4立设板39形成在第2立设板37的左侧。另外,在图7中,第2立设板37及第4立设板39形成有多个,但第2立设板37及第4立设板39也可以是一个。在第I立设板36的前端附近及前后方向8的中央部,形成有从第I立设板36的上端附近朝左突出设置的突起49。此外,在第2立设板37的前端,形成有从第2立设板37的上端附近朝右突出设置的突起50。在第I立设板36的前端附近,形成有从第I立设板36的上端竖立设置的钩爪状的第I扣合部40 (本实用新型的第I扣合部的一例)。此外,在第I立设板36的后端附近,形成有从第I立设板36的上端竖立设置的钩爪状的第2扣合部41 (本实用新型的第2扣合部的一例)。换言之,第2扣合部41形成于比第I扣合部40远离后述的开口 48 (参照 图4)的位置。此外,在第3立设板38的右端附近及左右方向9的中央稍左,形成有从第3立设板38的上端竖立设置的钩爪状的第3扣合部42 (本实用新型的第I扣合部的一例)。此外,在第4立设板39的左右方向9的中央付近,形成有从第4立设板39的上端竖立设置的钩爪状的第4扣合部43 (本实用新型的第2扣合部的一例)。[容纳部件28在壳体27上的安装]如图6及图8所示,在壳体27的右侧板31的左侧,形成有从上板29与右侧板31平行地竖立设置的第2右侧板44。在第2右侧板44的前端附近形成有第I前侧开口 45 (本实用新型的第I被扣合部的一例)。在第2右侧板44的后端附近形成有第I后侧开口 46 (本实用新型的第2被扣合部的一例)。此外,在壳体27的前侧板30的左后侧,形成有从上板29与前侧板30平行地竖立设置的第2前侧板(未图示)。在第2前侧板形成有第2前侧开口(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被扣合部的一例)。在壳体27的后侧板33的左前侧,形成有从上板29与后侧板33平行地竖立设置的第2后侧板。在第2后侧板形成有第2后侧开口(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被扣合部的一例)。并且,如图8所示,第I扣合部40插通于第I前侧开口 45,第2扣合部41插通于第I后侧开口 46。此外,第3扣合部42插通于第2前侧开口,第4扣合部43插通于第2后侧开口。由此,如图1B、图4 图6及图8所示,容纳部件28被安装于壳体27。[介质盘71在容纳部件28中的容纳]在容纳部件28安装于壳体27的状态下,通过容纳部件28的底板35、第I立设板36及第2立设板37 (参照图7)、壳体27的上板29 (参照图3)的下表面,空间(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空间)被划分。此外,如图4及图8所示,形成有朝向该空间的开口 48 (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开口)。开口 48形成在复合机10的前侧。即,开口 48形成在壳体27的与形成有把持部34 (参照图4)的侧面即前侧板30相同的一侧。在此,第I立设板36及第2立设板37 (参照图7)的左右方向9的距离与介质盘71 (参照图2)的左右方向9的长度相同或稍大。此外,突起49、50的下端与底板35的距离(参照图7)与介质盘71的厚度即上下方向7的长度相同或稍大。由此,介质盘71能够相对于容纳部件28从开口 48插拔。[0066]此外,在容纳部件28安装于壳体27的状态下,壳体27的后侧板33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27的侧面部的一例)位于容纳部件28的底板35 (参照图7)的后端附近。由此,从开口 48插入到容纳部件28的介质盘71的该插入方向的前端部与后侧板33抵接。在该状态下,若原稿盖24的姿态改变为打开姿态(参照图4),则介质盘71成为其前端被后侧板33支撑、其下表面被底板35支撑的状态。此外,底板35的前后方向8的长度比介质盘71的前后方向8的长度稍短。此外,如图8A所示,在容纳部件28安装于壳体27的状态下,在容纳部件28的前端部(底板35的前端及第3立设板38的前表面,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侧端部)与壳体27的前侧板30之间,在将介质盘71插入到容纳部件28的方向上形成有间隔A(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间隔)。由此,如图8所示,在介质盘71容纳于容纳部件28的状态下,介质盘71的后端部分从开口48向前侧突出。[容纳部件28的转动]如图8所示,在容纳部件28安装于壳体27的状态下,第I扣合部40及第2扣合 部41沿着第I前侧开口 45及第I后侧开口 46滑动。此外,第3扣合部42及第4扣合部43沿着第2前侧开口及第2后侧开口滑动。此外,第I前侧开口 45及第2前侧开口在上下方向7上比第I后侧开口 46及第2后侧开口长。由此,第I扣合部40及第3扣合部42的滑动量大于第2扣合部41及第4扣合部43的滑动量。其结果,如图8A所示壳体27上安装的容纳部件28能够向箭头47的方向转动。另外,形成有第I扣合部40及第2扣合部41的第I立设板36,相当于沿着介质盘71向开口 48的插入方向延伸且能够引导介质盘71的侧端的侧面。即,第I扣合部40及第2扣合部41设置于该侧面上。在原稿盖24从关闭姿态(参照图I及图8A)向打开姿态(参照图4、图5及图8B)改变姿态的情况下,容纳部件28的各扣合部40 43由于自重而沿着第I前侧开口 45、第I后侧开口 46、第2前侧开口及第2后侧开口向下方滑动。其结果,各扣合部40 43在第I前侧开口 45、第I后侧开口 46、第2前侧开口及第2后侧开口的下端与第2右侧板44、第2前侧板及第2后侧板抵接。换言之,各扣合部40 43与第2右侧板44、第2前侧板及第2后侧板彼此扣合。S卩,如图8A所示,容纳部件28向箭头51的方向转动。其结果,如图8B所示,容纳部件28成为露出姿态(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3姿态)的状态。如图4、图5及图8B所示,在容纳部件28为露出姿态的情况下,容纳部件28比壳体27的前侧板30、右侧板31、左侧板32、第2右侧板44及第2前侧板(以上五个侧板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侧面的一例)向壳体27的下表面侧突出。由此,容纳部件28的开口 48露出。由此,在原稿盖24为打开姿态下,第I扣合部40与第I前侧开口 45扣合,容纳部件28维持露出姿态。若原稿盖24从打开姿态(参照图4、图5及图8B)向关闭姿态(参照图I及图8A)改变姿态,则成为原稿盖24的下表面与原稿台22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以下进行详细说明。若原稿盖24向下方转动,则最初,容纳部件28的下表面上设置的原稿按压件26与原稿台22的上表面上露出的稿台玻璃23抵接。之后,即使原稿盖24向下方转动,容纳部件28也不转动,仅壳体27转动。并且,若壳体27进一步向下方转动,则第I前侧开口 45、第I后侧开口 46、第2前侧开口及第2后侧开口相对于容纳部件28的各扣合部40 43滑动。该滑动持续到壳体27的下端(具体而言为壳体27的各侧板30 33的下端)与原稿台22的上表面抵接为止,即原稿盖24成为关闭姿态的状态为止,换言之成为图I所示的状态为止。其结果,如图8A所示,容纳部件28成为没入姿态(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4姿态)的状态。如图IB及图8A所示,在容纳部件28为没入姿态的情况下,容纳部件28从壳体27的开放的下表面侧进入到壳体27的内部空间。即,容纳部件28上形成的开口 48没入于壳体27。由此,在原稿盖24为关闭姿态时,原稿台22与容纳部件28抵接,容纳部件28维持没入姿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盖24为关闭姿态的状态下,容纳部件28的各扣合部40 43没有到达第I前侧开口 45、第I后侧开口 46、第2前侧开口及第2后侧开口的 上端。由此,有厚度的原稿放置于稿台玻璃23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壳体27与原稿台22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并且容纳部件28能够向上方转动稿台玻璃23上放置的原稿的厚度的量。[实施方式的効果]若原稿盖24从关闭姿态向打开姿态改变姿态,则容纳部件28由于自重而从没入姿态向露出姿态改变姿态。由此,在壳体27的下侧,露出容纳部件28的开口 48。复合机10的用户能够向露出的开口 48插入介质盘71。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复合机10的用户仅通过使原稿盖24从关闭姿态向打开姿态改变姿态的简易操作,能够使复合机10的状态成为能够将介质盘71容纳到容纳部件28中的状态。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改善用于将介质盘71容纳到复合机10的内部的操作性。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I扣合部40在上下方向7上滑动。由此,在原稿盖24从关闭姿态向打开姿态改变姿态的情况下,容纳部件28能够通过自重从没入姿态向露出姿态改变姿态。此外,在原稿盖24从打开姿态向关闭姿态改变姿态的情况下,容纳部件28被原稿台22的上表面按压,从而能够从露出姿态向没入姿态改变姿态。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I扣合部40的滑动量大于第2扣合部41的滑动量。由此,容纳部件28以远离开口 48的一侧为轴转动。由此,在原稿盖24从关闭姿态向打开姿态改变姿态的情况下,容纳部件28能够通过自重而从没入姿态向露出姿态改变姿态。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介质盘71在容纳于容纳部件28的状态下,其一部分能够从开口 48突出。由此,复合机10的用户能够通过捏住介质盘71的突出的部分而容易地将介质盘71从容纳部件28取出。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原稿盖24为打开姿态时,介质盘71被容纳部件28支撑,并且还被壳体27支撑。由此,介质盘71稳定地保持在容纳部件28的内部。因此,能够降低介质盘71变形的可能性。在把持部34与开口 48形成于不同侧的情况下,复合机10的用户在把持把持部34而使原稿盖24改变姿态后,为了从开口 48插入介质盘71,需要进行改变站立位置或移动持有介质盘71的手的动作。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把持部34与开口 48形成于同一侧。由此,复合机10的用户在把持把持部34而使原稿盖24改变姿态后,能够通过比上述少的动作将介质盘71容纳于容纳部件28、或从容纳部件28取出介质盘71。近年来大部分复合机10能够在⑶、DVD等刚性高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一般情况下,在刚性高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时,该记录介质设置于介质盘71。介质盘71是与复合机10分开的物体,容易遗失。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介质盘71容纳于容纳部件28,能够降低上述遗失的可能性。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介质盘71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凹部74。由此,在介质盘71以前端部为前头插入于容纳 部件28的情况下当然没问题,即使在以后端部为前头插入于容纳部件28的情况下,复合机10的用户也能够通过抓住凹部74而容易取出容纳于容纳部件28的介质盘7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用于使容纳部件28转动的复合机1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第I后侧开口 46为圆形孔,并且第2扣合部41为能够向该圆形孔插通的圆形的突起。由此,容纳部件28能够以该圆形的突起为中心轴转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容纳部件28通过转动来改变姿态。但是,容纳部件28也可以通过转动以外的方式改变姿态。例如,容纳部件28也可以通过向与壳体27的上板29的下表面正交的方向移动来改变姿态。该姿态变化例如能够通过使第I扣合部40及第3扣合部42的滑动量与第2扣合部41及第4扣合部43的滑动量相同来实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介质盘71容纳于容纳部件28的结构。但是,容纳于容纳部件28的部件不限于介质盘71。例如,容纳于容纳部件28的部件也可以是胶片架。在此,胶片架为薄板形状,用于设置胶片等透过原稿。设置有该透过原稿的胶片架放置于稿台玻璃23。在该状态下,透过原稿被图像传感器读取。即,变形例3的胶片架与介质盘71同样也是本实用新型的薄板部件的一例。[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开口 48及把持部34形成于复合机10的前侧的结构,但是开口 48及把持部34也可以设置于复合机10的前侧以外的位置。例如,开口 48及把持部34也可以形成于复合机10的左侧或右侧。此外,开口 48及把持部34也可以形成于不同侧。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将把持部34设置于复合机10的左侧、而使开口 48在复合机10的前侧露出。
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12),其特征在于, 具有原稿放置台(22),设置有在上表面上放置原稿的透明部件(23); 读取部,被设置于上述原稿放置台(22),经由上述透明部件(23)进行原稿的图像读取;以及 盖部件(24),被设置于上述原稿放置台(22),能够在露出上述透明部件的第I姿态与覆盖上述透明部件的第2姿态之间改变姿态, 上述盖部件(24)具有 壳体(27);和 容纳部件(28),被设置于上述第2姿态的上述壳体(27)的下表面侧,其姿态能够自由改变为与上述壳体(27)的侧面相比向下表面侧突出而露出能够容纳薄板部件(71)的空间的开口(48)的第3姿态及该开口(48)没入到上述壳体(27)的第4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容纳部件(28)具有能够与上述壳体扣合的第I扣合部(40),上述壳体(27)具有第I被扣合部(45),该第I被扣合部(45)能够使上述第I扣合部(40)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并且能够与上述第3姿态的上述容纳部件的上述第I扣合部扣合,在上述盖部件(24)为上述第I姿态时,上述第I扣合部(40)与上述第I被扣合部(45)扣合,上述容纳部件(28)维持上述第3姿态,在上述盖部件(24)为上述第2姿态时,上述原稿放置台(22)与上述容纳部件(28)抵接,上述容纳部件(28)维持上述第4姿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容纳部件(28)具有第2扣合部(41),该第2扣合部(41)在比上述第I扣合部(40)远离上述开口(48)的位置能够与上述壳体扣合, 上述壳体(27)具有第2被扣合部(46),该第2被扣合部(46)能够使上述第2扣合部(41)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并且能够与上述第3姿态的上述容纳部件的上述第2扣合部扣合,上述盖部件(24)的姿态从上述第3姿态改变为上述第4姿态时的、上述第I扣合部(40)及上述第2扣合部(41)的滑动量中,上述第I扣合部(40)的滑动量大于上述第2扣合部(41)的滑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第I扣合部(40)及上述第2扣合部(41)被设置于沿着上述薄板部件(71)向上述开口(48)的插入方向延伸且能够引导上述薄板部件的侧端的、上述容纳部件(28)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容纳部件(28)中形成有上述开口(48)的侧端部,在上述薄板部件向上述开口的插入方向上与上述壳体的侧面隔着间隔(A)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盖部件(24)在上述原稿放置台(22)上被设置为,能够以上述薄板部件向上述开口的插入方向中与上述开口(48)相反的一侧为轴转动, 在上述盖部件为上述第I姿态时,上述第3姿态的上述容纳部件(28)中所容纳的上述薄板部件(71)的上述插入方向前端部被上述壳体的侧面部(33)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在上述壳体(27)上,在与形成有上述开口的侧面相同的一侧,形成有为使上述盖部件改变姿态而把持的把持部(34)。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壳体(27)在没有设置上述容纳部件的区域具有将纸张传送到上述读取部读取图像的读取位置为止的传送装置(19)。
9.一种图像记录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12);和 记录部(11),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由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上述原稿的图像, 上述薄板部件是能够放置由上述记录部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70)的盘(71), 上述盘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凹部(7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原稿放置台,设置有在上表面上放置原稿的透明部件;读取部,被设置于原稿放置台,经由透明部件进行原稿的图像读取;以及盖部件,被设置于原稿放置台,能够在露出透明部件的第1姿态与覆盖透明部件的第2姿态之间改变姿态。盖部件具有壳体;和容纳部件,被设置于第2姿态的壳体的下表面侧,其姿态能够自由改变为与壳体的侧面相比向下表面侧突出而露出能够容纳薄板部件的空间的开口的第3姿态及该开口没入到壳体的第4姿态。
文档编号H04N1/21GK202551175SQ20122002596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佐野岩根, 小崎大介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