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及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

文档序号:754964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及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及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使用从便携终端(例如移动电话)的网络设备得到的与便携终端相关的位置信息,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加入终端数量”是指在观测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滞留在观测区域的唯一的终端数量,“加入数量”是指在观测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滞留在观测区域的唯一的人数。此处的“唯一的”是指排除同一终端和同一人的重复计数后的数量。此外,“合计加入终端数量”是指与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相关的沿着时间轴的累计值,例如在用函数f (t)表示沿着时间t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关于加入终端数量f (t)的从观测开始时刻h至观测结束时刻h的积分值,单位是(终端数量X时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进入终端数量”是指在某个期间中进入到观测区域的终端数量,“进入人口”是指在某个期间中进入到观测区域的人数。“退出终端数量”是指在某个期间中从观测区域退出的终端数量,“退出人口 ”是指在某个期间中从观测区域退出的人数。“流入流出终端数量”是指在某个期间中在观测区域增加或减少的终端数量,在正的值时表示增加量,在负的值时表示减少量。“流入流出人口 ”是指在某个期间中在观测区域增加或减少的人数,在正的值时表示增加量,在负的值时表示减少量。
背景技术
以往,访问某个活动会场的唯一的访问者数量例如通过如下方法等估计出:以人工计测该活动会场上的入场路径的通过人数;根据通过定点观测照相机拍摄入场路径的预定点(例如出入口附近)得到的摄影图像数据求出通过人数(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31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那样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在活动会场上的入场路径存在多个的情况下难以高精度地估计加入数量;以及对再入场者进行重复计数。另一方面,一般而言,公知有处于某个区域的人携带的终端的数量与该时刻的该区域的人口存在一定相关的情况,因此强烈期望在高精度地估计加入数量时,首先高精度地估计加入终端数量。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高精度地估计加入终端数量。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提取部,其根据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或将观测期间扩展预定幅度后的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提取被估计为在观测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滞留在观测区域内的终端、或者由该终端在观测期间内或扩展期间内生成的I个位置数据;以及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其根据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作为位置数据所包含的“位置信息”,例如可列举表示利用位置登记信号而求出的归属扇区的扇区号、由GPS定位系统或基于PRACHPD的位置信息取得系统得到的位置定位数据等。此处,提取部可采用各种方式。例如,也可以是,提取部在与同一终端相关的位置数据中,根据取得时刻处于扩展期间内且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的区域内位置数据、以及在按照取得时刻的顺序时序排列的情况下与该区域内位置数据相邻且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外的区域外位置数据,按照每个终端计算终端滞留在观测区域内的估计滞留期间,提取计算出的估计滞留期间与观测期间重叠的终端。该情况下,提取部计算如下期间作为估计滞留期间,该期间以相当于时序上最前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与和该最前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相邻的区域外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之间的比例分割点的时刻为开始时刻,以相当于时序上最后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与和该最后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相邻的区域外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之间的比例分割点的时刻为结束时刻。此外,作为另一例,提取部可以在与同一终端相关的位置数据中,提取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且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的位置数据中的取得时刻最早的位置数据。根据以上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通过根据由提取部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由此能够在避免重复计数的同时高精度地估计加入终端数量。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提取部,其根据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或将观测期间扩展预定幅度后的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按照每个终端提取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的一个位置数据,或者提取与该位置数据对应的终端;以及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其根据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另外,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可以还具有: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其根据取得时刻处于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估计合计加入终端数量,该合计加入终端数量是与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相关的沿着时间轴的累计值;以及第I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其根据通过估计而得到的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和加入终端数量,计算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平均滞留时间。该情况下,能够得到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平均滞留时间。上述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也可以构成为包含:前后位置数据取得部,其对于某个对象位置数据,取得包含与该对象位置数据相同的识别信息的位置数据中的、该对象位置数据的紧前面的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以及该对象位置数据的紧后面的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特征量计算部,其根据紧前面的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对象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及紧后面的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中两个以上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计算关于对象位置数据的特征量;观测对象取得部,其取得一个或多个位置数据作为观测对象位置数据,该一个或多个位置数据包含关于观测期间的观测开始时刻以后且观测结束时刻以前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且包含与关于观测区域的观测区域信息对应的位置信息;以及特征量累计部,其累计关于位置数据中的观测对象位置数据的特征量,根据所得到的特征量的累计值,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另外,“特征量”是指与关于终端生成的位置数据的估计生成密度对应的信息,此处的“估计生成密度”是指生成该位置数据的终端在该位置数据的生成时刻(相当于上述位置取得时刻)左右在每单位时间内生成的位置数据的数量的估计值。此外,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可以还具有进入终端数量计算部和退出终端数量计算部中的至少一方,该进入终端数量计算部计算开始时刻相同的第I观测期间和第2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差分作为第I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与第2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进入观测区域的进入终端数量,该退出终端数量计算部计算结束时刻相同的第3观测期间和第4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差分作为第3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与第4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从观测区域退出的退出终端数量。在具有进入终端数量计算部的情况下,能够计算开始时刻相同的第I观测期间和第2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差分作为第I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与第2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进入观测区域的进入终端数量。在具有退出终端数量计算部的情况下,能够计算结束时刻相同的第3观测期间和第4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差分作为第3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与第4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从观测区域退出的退出终端数量。此处,在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具有进入终端数量计算部和退出终端数量计算部双方的情况下,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流入流出终端数量计算部,该流入流出终端数量计算部计算从同一期间内的进入终端数量减去退出终端数量而得到的差分作为流入流出终端数量,该情况下,能够得到流入流出终端数量。此外,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可以还具有:放大系数导出部,其导出用于将加入终端数量变换为加入数量的放大系数;以及加入数量估计部,其根据放大系数和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该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另外,上述放大系数可以按照作为估计加入数量的单位的人口估计单位导出。作为上述“人口估计单位”,例如也可列举属性、场所、时间段等,采用住所的都道府县、间隔5岁的年龄段、男女、作为时间段的I小时等。此外,作为一例,放大系数能够采用“归属率与终端的普及率之积(即,归属数量相对于人口的比率)”的倒数。此处,“归属率”是指归属数量相对于签约台数的比率,“普及率”是指签约台数相对于人口的比率。优选按照上述的每个放大系数计算单位来导出这种放大系数,但不是必须的。另外,也可以是,例如,如以下那样使用根据特征量及观测期间长度而估计出的终端数量(归属数量)来导出放大系数。即,根据位置数据求出特征量,根据特征量及观测期间长度来累计每个放大系数计算单位的终端数量,由此得到用户数量金字塔数据,并且取得作为统计数据(例如居民基本登记册等)而预先求出的相同的放大系数计算单位的人口金字塔数据。然后,在用户数量金字塔数据和人口金字塔数据中计算每个放大系数计算单位的位置数据的取得率(即归属数量/人口)。在此得到的“位置数据的取得率(即归属数量/人口)”相当于上述的“归属率与终端的普及率之积”。能够导出这样得到的“位置数据的取得率”的倒数作为放大系数。另外,关于计算放大系数的放大系数计算单位,作为一例,也可以采用住所的都道府县、间隔5岁或10岁的年龄段、男女、作为时间段的I小时等,还可以采用将其中两种以上进行组合的单位。例如,在将放大系数计算单位设为“居住在东京都的二十几岁的男性”的情况下,提取日本全国的与居住在东京都(即,用户属性中的住所信息是东京都)的二十几岁的男性对应的位置数据并累计终端数量,能够得到用户数量金字塔数据,并且从统计数据中取得与居住在东京都的二十几岁的男性相关的人口金字塔数据。另外,在得到上述用户数量金字塔数据时,关于条件“居住在东京都”,不是仅提取处于东京都服务区的用户的位置数据,而是提取用户属性中的住所信息是东京都的位置数据。然后,根据用户数量金字塔数据和人口金字塔数据计算放大系数计算单位(此处是居住在东京都的二十几岁的男性)的位置数据的取得率(即,归属数量/人口),并导出所得到的“位置数据的取得率”的倒数作为放大系数。另外,在本申请中,说明了放大系数计算单位和人口估计单位相同的情况,但这仅是一例,并不限于此。此外,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可以还具有第2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该第2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根据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人口的变迁,取得合计人口,根据该合计人口和通过加入数量估计部估计出的加入数量,计算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平均滞留时间,该合计人口是与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人口相关的沿着时间轴的累计值,该情况下,能够得到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平均滞留时间。此外,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可以还具有进入人口计算部与退出人口计算部中的至少一方,该进入人口计算部计算开始时刻相同的第5观测期间和第6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的差分作为第5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与第6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进入观测区域的进入人口,该退出人口计算部计算结束时刻相同的第7观测期间和第8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的差分作为第7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与第8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从观测区域退出的退出人口。在具有进入人口计算部的情况下,能够计算开始时刻相同的第5观测期间和第6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的差分作为第5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与第6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进入观测区域的进入人口。在具有退出人口计算部的情况下,能够计算结束时刻相同的第7观测期间和第8观测期间的各个观测期间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的差分作为第7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与第8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从观测区域退出的退出人口。另外,进入人口计算部也可以如下计算进入终端数量后计算进入人口。同样,退出人口计算部也可以如下计算退出终端数量后计算进入人口。即,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可以还具有进入人口计算部与退出人口计算部中的至少一方,该进入人口计算部计算开始时刻相同的第9观测期间和第10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差分作为第9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与第10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进入观测区域的进入终端数量,根据放大系数和计算出的进入终端数量,计算第9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与第10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进入观测区域的进入人口,该退出人口计算部计算结束时刻相同的第11观测期间和第12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差分作为第11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与第12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从观测区域退出的退出终端数量,根据放大系数和计算出的退出终端数量,计算第11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与第12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从观测区域退出的退出人口。此处,在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具有进入人口计算部和退出人口计算部双方的情况下,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流入流出人口计算部,该流入流出人口计算部计算从进入人口减去退出人口而得到的差分作为流入流出人口,该情况下,能够得到流入流出人□。此外,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变换部,该变换部根据与观测区域不同的输出单位和观测区域的重叠区域占观测区域的面积比,将通过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或加入数量估计部的估计而得到的每个观测区域的估计值变换为每个输出单位的估计值。上述变换部在室内站的通信区域以及利用电波到达范围不同的频带的多个室外站的通信区域中有两个以上的通信区域重叠存在于地理上相同的观测区域的情况下,对于重叠存在的各个通信区域,基于所述面积比变换为每个输出单位的估计值、并针对各个所述通信区域对变换后的估计值进行合计,由此得到每个输出单位的估计值。加入数量估计部可以根据通过估计而得到的加入终端数量、用于将加入终端数量变换为加入数量的放大系数以及与观测区域不同的输出单位和观测区域的重叠区域占观测区域的面积比,估计每个输出单位且每个人口估计单位的加入数量。此外,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可以还具有输出所得到的估计值的输出部。输出部的输出形式能够采用表示关于加入数量、进入人口、退出人口和流入流出人口各自的分布的图、表示时序的变动的图、以及表示加入数量的累计值的时序的变动的图中的至少一个,输出部的输出单位能够根据便携终端的用户属性、时间段和场所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设定。此外,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可以还具有:位置数据取得部,其取得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的位置数据;以及非识别化部,其针对由所述位置数据取得部取得的位置数据中包含的识别信息,进行包括基于单向性函数的向不可逆符号的变换在内的非识别化处理,非识别化部在进行使用了终端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处理的情况下,在该处理之前对所述属性信息进行所述非识别化处理。此外,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可以还具有隐匿处理部,在所得到的估计值被输出之前,该隐匿处理部根据预定的基准对估计值进行隐匿处理。该情况下,隐匿处理部可以判定取得源终端数量是否小于用于判定为需要隐匿处理的基准值,在某个区域的位置数据的取得源终端数量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将与该区域相关的估计值隐匿,其中,取得源终端数量表示作为加入终端数量的估计的基础的每个区域的位置数据是从几个终端取得的。另夕卜,上述取得源终端数量表示去除了有关同一终端的重复后的唯一的终端数量。关于其中的隐匿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将估计值设为零的方法、利用预定的文字或记号(例如“ X ”等)表示估计值的方法等。另一方面,在某个区域的位置数据的取得源终端数量不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隐匿处理部可以不对估计值进行隐匿处理,也可以进行如下所述的圆整。即,隐匿处理部根据在估计值输出中使用的多个级别中的该区域的估计值所属的级别的上限值、下限值、级幅以及该估计值,将该区域的估计值圆整为分别伴随有概率值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其中,概率值对应于估计值与上限值的差分以及估计值与下限值的差分。此外,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可以还具有:观测期间取得部,其取得包含观测开始时刻与观测结束时刻的组的观测期间信息;以及观测区域取得部,其取得与一个或多个位置信息对应的观测区域信息。上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发明能够理解为由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执行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的发明,并发挥相同的作用及效果。即,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由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该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包括:提取步骤,根据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或将观测期间扩展预定幅度后的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提取被估计为在观测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滞留在观测区域内的终端、或者由该终端在观测期间内或扩展期间内生成的I个位置数据;以及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步骤,根据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由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该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包括:提取步骤,根据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或将观测期间扩展预定幅度后的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按照每个终端提取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的一个位置数据,或者提取与该位置数据对应的终端;以及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步骤,根据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在避免重复计数的同时高精度地估计加入终端数量。


图1是示出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结构的图。图3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用于说明估计滞留期间的计算方法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位置数据的提取方法的图。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结构的图。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处理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合计加入终端数量的估计处理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特征量的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图10是用于说明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的思路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的计算方法的图。图12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3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4是用于说明进入终端数量、退出终端数量的计算方法的图。图15是示出第4、第5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6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7是示出第4、第5实施方式的输出例的图。
图18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9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0是用于说明网格与区域图的合成的图。图21是用于说明各个分割区域的面积及面积比的计算的图。图22是用于说明某个网格内的分割区域的人口的总和计算的图。图23是用于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估计值的变换处理的图。图24是示出用于变换为作为对象的输出单位的估计人口的矩阵的图。图25是示出第8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6是用于说明非识别化处理的一例的图。图27是示出第9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8是示出隐匿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9是示出加入数量分布、加入数量变动、累计加入数量变动以及进入人口分布作为输出方式的例子的图。图30是用于说明进入终端数量或退出终端数量的计算所需的观测期间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在可能的情况下,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第I实施方式][通信系统的结构]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I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I构成为包含便携终端100、BTS (基站)200、RNC (无线控制装置)300、交换机400、各种处理节点700及管理中心500。并且,该管理中心500由以下部件构成:社会感测器单元501、PETA挖掘单元(peta mining unit) 502、流动人口统计(demography)单元503及可视化解决方案单元504。交换机400通过BTS200、RNC300收集关于便携终端100的后述的位置信息。RNC300在与便携终端100之间进行通信连接时,能够使用RRC连接请求信号中的延迟值来测定便携终端100的位置。交换机400能够在便携终端100执行通信连接时接收这样测定到的便携终端100的位置信息。交换机400存储所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并按照预定的定时或者来自管理中心500的请求,将收集到的位置信息输出到管理中心500。各种处理节点700通过RNC300和交换机400取得便携终端100的位置信息,根据情况进行位置的再次计算等,按照预定的定时或者来自管理中心500的请求,将收集到的位置信息输出到管理中心500。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便携终端100的位置信息,能够采用表示利用位置登记信号而求出的归属扇区的扇区号、由GPS定位系统或基于PRACHPD的位置信息取得系统得到的位置定位数据等。便携终端100的位置数据包含:上述那样的位置信息、以及识别该便携终端的识别信息(例如线路号码等与便携终端对应的信息)、和取得位置信息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另外,在使用线路号码作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不是直接采用线路号码,而是优选使用与线路号码对应的值(例如线路号码的散列值(Hash值)等)(即,对线路号码进行非识别化)。在这样地使用与线路号码对应的值(例如线路号码的散列值等)来进行用户的每种属性的处理的情况下,包含于属性信息中的能够确定用户的信息也需要采用与该能够确定用户的信息对应的值(即,对该能够确定用户的信息进行非识别化)。关于这种非识别化,将在第8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如上所述,管理中心500构成为包含社会感测器单元501、PETA挖掘单元502、流动人口统计单元503及可视化解决方案单元504,在各个单元中进行使用了便携终端100的位置数据的统计处理。另外,后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 (图2)例如能够由管理中心500构成。社会感测器单元501是如下的服务器装置:从各个交换机400及各种处理节点700或者离线地收集包含便携终端100的位置信息等的数据。该社会感测器单元501构成为接收从各个交换机400及各种处理节点700定期输出的数据,或者按照在社会感测器单元501中预先设定的定时从交换机400及各种处理节点700取得数据。PETA挖掘单元502是如下的服务器装置:将从社会感测器单元501接收到的数据变换为预定的数据形式。例如,PETA挖掘单元502以用户ID为密钥进行分类处理,或按照每个区域进行分类处理。流动人口统计单元503是如下的服务器装置:进行针对在PETA挖掘单元502中处理的数据的统计处理即各项目的计数处理。例如,流动人口统计单元503能够对处于某个区域的用户数量进行计数,或者统计归属分布。可视化解决方案单元504是如下的服务器装置:能够以可视的方式处理在流动人口统计单元503中进行统计处理后的数据。例如,可视化解决方案单元504能够在地图上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映射处理。由该可视化解决方案单元504处理后的数据被提供给企业、政府机构或者个人等,用于店铺开发、道路交通调查、灾害对策、环境对策等。另外,这样进行统计处理后的信息当然是以不确定个人等的方式进行了加工,以便不侵害隐私。另外,如上所述,社会感测器单元501、PETA挖掘单元502、流动人口统计单元503及可视化解决方案单元504均由服务器装置构成,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显然具有通常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基本结构(即CPU、RAM、R0M、键盘、鼠标等输入器件、与外部进行通信的通信器件、存储信息的存储器件、以及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器件)。[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的结构]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图2示出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的功能块结构。如该图2所示,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具有位置数据蓄积部11、提取部12、观测期间取得部13、观测区域取得部14、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15、放大系数导出部
16、属性数据蓄积部17、加入数量估计部18以及输出部19。下面,说明图2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的各部分的功能。位置数据蓄积部11从外部(例如交换机400或各种处理节点700等)取得位置数据并进行蓄积。另外,不一定需要将位置数据蓄积部11设置在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内,例如也可以经由存储介质将通过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的外部的装置取得的位置数据输入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提取部12从蓄积在位置数据蓄积部11中的位置数据中,按照每个终端逐个提取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或者,提取部12提取与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的位置数据对应的终端。其具体的提取方法将后述。提取部12通过后述的提取方法实现如下功能:提取被估计为在观测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滞留在观测区域的终端、或者由该终端在观测期间内或后述的扩展期间内生成的I个位置数据。观测期间取得部13取得包含观测开始时刻与观测结束时刻的组的观测期间信息。观测区域取得部14取得与一个或多个位置信息相对应的观测区域信息。此处的观测区域信息例如被赋予为扇区号、经度纬度、地理范围(例如市区村镇)等,优选观测区域取得部14具有数据库,该数据库管理将取得的观测区域信息的表现形式与位置信息的表现形式对应起来的信息(例如扇区号与经度纬度的对应关系信息等)。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15对由提取部12提取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进行计数,将所得到的计数数量估计为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属性数据蓄积部17定期或在预定的定时从外部取得终端的用户的属性信息并进行蓄积。放大系数导出部16根据可从属性数据蓄积部17取得的终端用户的属性和时刻(例如后述的重复期间的起始时刻和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等),导出用于将加入终端数量变换为加入数量的放大系数。另外,优选根据终端用户的属性和时刻双方导出放大系数,但也可以根据终端用户的属性和时刻中的一方导出放大系数。加入数量估计部18对由放大系数导出部16导出的与每个终端的位置数据分别相关的放大系数进行累计,并将所得到的放大系数的总和估计为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输出部19输出通过估计而得到的加入终端数量或加入数量。此处的输出包含显示输出、声音输出、打印输出等各种输出形式。另外,在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中,提取部12和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15是必需的要件,其它的结构要件不一定需要设置在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内。[加入终端数量估计处理]下面,使用图3说明本发明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处理。在此,作为一例,假设便携终端的位置数据中包含的位置信息被赋予了该便携终端所处扇区的扇区号。另外,此处,通过观测期间取得部13预先取得观测开始时刻&和观测结束时刻h的组作为观测期间信息,通过观测区域取得部14预先取得扇区号S作为观测区域信息。此外,位置数据蓄积部11预先从外部取得位置数据并进行蓄积,属性数据蓄积部17预先从外部取得终端的用户的属性信息并进行蓄积。首先,提取部12从蓄积在位置数据蓄积部11中的位置数据中,按照每个终端逐个提取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或者提取与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的位置数据对应的终端。此处的提取方法能够采用各种方法。提取部12通过后述的提取方法实现如下功能:提取被估计为在观测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滞留在观测区域的终端、或者由该终端在观测期间内或后述的扩展期间内生成的I个位置数据。以下,作为一例,对使用了观测区域中各终端的估计滞留期间的方法进行说明。提取部12在与同一终端相关的位置数据中,根据取得时刻处于后述扩展期间内且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的区域内位置数据、以及在按照取得时刻顺序在时序上排列的情况下与该区域内位置数据相邻且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外的区域外位置数据,按每个终端计算终端在观测区域内滞留的估计滞留期间(图3的步骤SI)。另外,上述“扩展期间”是指,此处作为一例,将观测期间向前后扩展预定的时间幅度(例如I小时)而得到的期间,即,以从观测开始时刻h起向过去追溯了预定时间而得的时刻为开始点、以从观测结束时刻h起向未来前进了预定时间而得的时刻为结束点的期间。如图4所示,将在扩展期间内取得的与同一终端相关的一系列的位置数据按照取得时刻顺序在时序上排列,黑色圆点代表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白色圆点代表与区域内位置数据相邻且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外的区域外位置数据,该情况下,将时刻tin设为估计滞留期间的开始时刻,该时刻tin相当于时序上最前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ta与和该最前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相邻的区域外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tx的比例分割点(作为一例是中点)。同样,将时刻t-设为估计滞留期间的结束时刻,该时刻twt相当于时序上最后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t。与和该最后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相邻的区域外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ty的比例分割点(作为一例是中点)。由此,计算图4中长方形示出的期间,即从时刻tin到时刻twt的期间作为该终端的估计滞留期间。然后,提取部12提取计算出的估计滞留期间与观测期间重复的终端(图3的步骤S2)。图5示出按照每个终端以取得时刻顺序在时序上沿横轴方向排列扩展期间内取得的关于终端A E的一系列的位置数据的图,在该图5中,黑色圆点代表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白色圆点代表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外的区域外位置数据。假设只关注取得时刻在观测期间(时刻h 时刻D内的区域内位置数据,则提取终端C E这3个终端作为对应的终端。但是,在图5中,作为由长方形示出的估计滞留期间与观测期间(时刻h 时刻^重复的终端,可以举出终端A E这5个终端,因此,在步骤S2中提取终端A E这5个终端。由此,在只关注由黑色圆点表示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的情况下被排除的终端A、B也被估计为在观测期间中的某时间段内滞留在观测区域中。另外,上述步骤S1、S2中的使用了估计滞留期间的方法只是一例,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其它方法在后面叙述。接着,加入终端 数量估计部15对通过步骤S1、S2提取的终端的数量进行计数,将得到的计数数量估计为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图3的步骤S3)。然后,放大系数导出部16针对提取出的各个终端,导出用于将加入终端数量变换为加入数量的放大系数(图3的步骤S4)。作为此处的放大系数,例如可使用“得到了位置数据的特定的通信运营商的签约终端数量”占“预定范围的地域中的人口”的比率即“终端签约率”。此外,优选根据终端用户的属性(例如性别、年龄段等)、时刻导出放大系数,从而加入数量估计的精度提高。例如,放大系数导出部16可以预先取得每个终端用户属性的终端签约率,从属性数据蓄积部17取得终端用户的属性信息,导出与终端用户的属性信息对应的终端签约率作为放大系数。此外,在终端签约率等放大系数根据时刻而变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放大系数导出部16提取估计滞留期间与观测期间重复的期间的起始时刻,导出与得到的起始时刻对应的放大系数。接着,加入数量估计部18对由放大系数导出部16导出的与每个终端的位置数据分别相关的放大系数进行累计,将所得到的放大系数的总和估计为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图3的步骤S5)。然后,输出部19输出通过估计而得到的加入数量(图3的步骤S6)。此时,也可以一起输出在步骤S3中得到的加入终端数量。另外,此处的输出包含显示输出、声音输出、打印输出等各种输出形式。根据以上的第I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提取观测区域的各终端的估计滞留期间与观测期间重复的终端,高精度地提取被估计为在观测期间中的某时间段内滞留在观测区域中的终端,能够根据其终端数量高精度地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此外,能够通过对根据终端用户的属性和提取出的时刻取得的放大系数进行累计,高精度地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另外,上述步骤图3的S1、S2中的使用了估计滞留期间的方法只是一例,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作为另一例,提取部12可以在与同一终端相关的位置数据中,提取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的区域内位置数据中的一个位置数据,作为一例,可以提取取得时刻最早的位置数据。在这样按照每个终端提取一个位置数据的情况下,提取的精度比上述使用了估计滞留期间的方法稍差,但不需要计算每个终端的估计滞留期间,因此能够以较低的处理负荷按照每个终端提取一个位置数据。该情况下,在图3的步骤S3中,通过对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进行计数来估计加入终端数量即可。此外,在图3的步骤S4中,根据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以及与该位置数据对应的终端的用户的属性信息导出放大系数即可。另外,在按照每个终端提取一个位置数据的情况下,不是必须提取取得时刻最早的位置数据,也可以提取其它的一个位置数据。例如,也可以提取取得时刻最晚的位置数据,还可以提取取得时刻与观测期间的正中间的时刻最接近的位置数据。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图2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具有放大系数导出部16、属性数据蓄积部17和加入数量估计部18的例子,但放大系数导出部16、属性数据蓄积部17和加入数量估计部18不是必需的要件,也可以省略。该情况下,在图3的处理中,省略步骤S4和S5,在步骤S6中,通过输出部19输出由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15估计出的加入终端数量。[第2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计算与在观测期间(观测开始时刻h到观测结束时刻h的期间)中滞留于观测区域内的终端用户相关的平均滞留时间的例子。图6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的结构,对与第I实施方式中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图2)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如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的结构为:从第I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图
2)中去除了放大系数导出部16、属性数据蓄积部17和加入数量估计部18,取而代之,追加了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20和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21。以下,对所追加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20和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21进行说明。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20根据取得时刻处于上述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21将通过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20的估计而得到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除以通过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15的估计而得到的加入终端数量,将所得到的值计算为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平均滞留时间。此处的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21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I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如图6所示,上述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20具有观测对象取得部20A、前后位置数据取得部20B、特征量计算部20C和特征量累计部20D。其中,观测对象取得部20A从观测期间取得部13取得与要观测的观测期间相关的观测开始时刻信息和观测结束时刻信息,从观测区域取得部14取得与要观测的观测区域相关的观测区域信息,从位置数据蓄积部11取得一个或多个位置数据作为观测对象位置数据,该一个或多个位置数据包含观测开始时刻以后且观测结束时刻以前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且包含与观测区域信息对应的位置信息。另外,观测对象位置数据也可以利用另外赋予的条件(例如便携终端的用户的年龄段等)再进行锁定。前后位置数据取得部20B针对在合计加入终端数量的估计处理的过程中计算的后述特征量的计算对象的位置数据(下面称为“第I位置数据”),取得包含与该第I位置数据相同的识别信息的位置数据中的该第I位置数据的紧前面的位置数据(下面称为“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以及该第I位置数据的紧后面的位置数据(下面称为“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另外,前后位置数据取得部20B不是必须取得第2或第3位置数据的整体,至少取得位置数据中包含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即可。此外,前后位置数据取得部20B能够利用在第I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扩展期间(即,将观测期间向前后扩展预定的时间幅度(例如I小时)而得到的期间)的概念来取得第2、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例如,前后位置数据取得部20B可以从位置数据蓄积部11预先取得位置取得时刻处于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并从其中取得上述第2、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特征量计算部20C计算分别关于第I位置数据的特征量。例如,特征量计算部20C计算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与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之差作为关于该第I位置数据的“特征量”。此外,在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是异常值的情况下,在此作为一例是在第I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与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之差大于预定的基准值(例如I小时)的情况下,特征量计算部20C将从第I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起向过去追溯预定的时间(例如I小时)而得到的时刻用作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来计算关于第I位置数据的特征量。同样,在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是异常值的情况下,在此作为一例是在第I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与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之差大于预定的基准值(例如I小时)的情况下,特征量计算部20C将从第I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起向未来前进预定的时间(例如I小时)而得到的时刻用作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来计算关于第I位置数据的特征量。这种在第2、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是异常值时的处理不是必须的处理,但通过进行上述处理,在由于便携终端100位于服务区外或便携终端100的电源被切断等而使得位置数据的取得时间间隔变得异常地长时,能够防止由于该异常长的取得时间间隔造成的影响过大。特征量累计部20D对关于观测对象位置数据的特征量进行累计,将得到的特征量的总和除以2后的值估计为合计加入终端数量。另外,能够这样将特征量的总和除以2后的值估计为合计加入终端数量是因为将前后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的一半视为估计滞留时间。[加入终端数量估计处理]以下,依照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处理。步骤SI S3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处理(图3)相同,因此省略这些步骤的说明,以下说明步骤S4A S6A。在图7的步骤S4A中,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20执行图8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的估计处理。使用图8、图9在后面叙述该处理的一例。另外,作为变形例,步骤S4A的处理也可以在步骤S3的处理前执行,也可以与步骤S3的处理同时一并执行。接着,在步骤S5A中,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21将通过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20的估计而得到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除以通过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15的估计而得到的加入终端数量,将所得到的值计算为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平均滞留时间。然后,在步骤S6A中,输出部19输出计算出的平均滞留时间。此时,可以一并输出在步骤S3中得到的加入终端数量、和在步骤S4A中得到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另外,此处的输出包含显不输出、声音输出、打印输出等各种输出形式。通过以上的第2实施方式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处理,能够通过将使用后面例示的方法求出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除以使用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方法求出的加入终端数量,将所得到的值计算为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平均滞留时间。[合计加入终端数量的估计处理的一例]下面,使用图8和图9说明图7的步骤S4A (合计加入终端数量的估计处理)的一例。其中,合计加入终端数量的估计处理不限于下面所述的处理内容。如图8所示,首先,图6的观测对象取得部20A从观测期间取得部13取得观测开始时刻h和观测结束时刻h的组作为观测期间信息,从观测区域取得部14取得扇区号S作为观测区域信息,然后,从位置数据蓄积部11取得一个或多个位置数据作为观测对象位置数据(图8的步骤S21),该一个或多个位置数据包含观测开始时刻h以后且观测结束时刻h以前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且包含与观测区域信息即扇区号S对应的位置信息(例如,位置信息是扇区号S)。S卩,观测对象取得部20A取得符合下面的条件的位置数据作为观测对象位置数据。条件1:位置取得时刻在观测开始时刻h以后且观测结束时刻&以前。即包含在观测期间内。条件2:位置/[目息是扇区S。然后,针对所取得的各个观测对象位置数据执行下面的步骤S22、S23的处理。在步骤S22中,前后位置数据取得部20B对于观测对象位置数据中的作为求出特征量的对象的位置数据(第I位置数据),取得包含与该第I位置数据相同的识别信息的位置数据中的从位置取得时刻来看是该第I位置数据的紧前面的位置数据(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以及该第I位置数据的紧后面的位置数据(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此时,前后位置数据取得部20B也可以从位置数据蓄积部11预先取得位置取得时刻处于扩展期间(即将观测期间向前后扩展预定的时间幅度(例如I小时)后的期间)内的位置数据,从其中取得上述第2、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另外,前后位置数据取得部20B不是必须取得第2、第3位置数据的整体,只要取得第2、第3位置数据中包含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即可。然后,在步骤S23中,特征量计算部20C计算关于第I位置数据的特征量。关于其处理内容,使用图9进行说明。在此,将第1、第2、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分别设为tml、tm2、tm3。并且,将作为用于判定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tm2是异常值的基准的预定基准值(与第1、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之差相关的基准值)设为基准值A (例如I小时),将作为用于判定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tm3是异常值的基准的预定基准值(与第1、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之差相关的基准值)设为基准值B (例如I小时)。特征量计算部20C计算第1、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之差(即时刻tml与tm2之差)Da、以及第1、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之差(即时刻tml与tm3之差)Db (图9的步骤S31)。然后,特征量计算部20C判定第1、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之差Da是否大于预定的基准值A (例如I小时)(步骤S32),如果差Da大于基准值A,则将从第I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tml起向过去追溯预定的时间(例如I小时)而得到的时刻作为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tm2 (步骤S33)。然后,特征量计算部20C判定第1、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之差Db是否大于预定的基准值B (例如I小时)(步骤S34),如果差Db大于基准值B,则将从第I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tml起向未来前进预定的时间(例如I小时)而得到的时刻作为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tm3 (步骤S35)。然后,特征量计算部20C计算第2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tm2与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tm3之差作为关于第I位置数据的特征量(步骤S36)。通过以上处理,结束关于某一个观测对象位置数据(第I位置数据)的图8的步骤S22、S23的处理。以后,针对各个观测对象位置数据执行上述的步骤S22、S23的处理,在对所有观测对象位置数据执行了处理之后(步骤S24为肯定判定),进入步骤S25。在步骤S25中,特征量累计部20D对关于观测对象位置数据的特征量Wij进行累计,将得到的特征量的总和除以2后的值估计为合计加入终端数量。由此能够估计合计加入终端数量。另外,能够这样将特征量的总和除以2后的值估计为合计加入终端数量是因为将前后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的一半视为估计滞留时间。根据上述估计处理,在使用位置数据估计合计加入终端数量时,通过实施使用了前后的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信息的校正,能够对接收间隔的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校正,并且高精度地估计合计加入终端数量。另外,在特征量的计算处理中,通过进行上述的第2、第3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是异常值时的处理,在由于便携终端100位于服务区外或便携终端100的电源切断等而使得位置数据的取得时间间隔异常地长时,能够防止由于该异常长的取得时间间隔造成的影响过大。[关于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的思路]下面,补充叙述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的思路。如图10所示的模型那样,假设在某个观测期间(长度T )中,η个终端S1、a2、…、an通过扇区S,各终端Si在观测期间内在扇区S的滞留时间为Li (O < Li≤T).此时,位于扇区S中的加入终端数量m (实际是滞留在扇区S中的加入终端数量m在观测期间内的平均值)用下式(I)表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具有: 提取部,其根据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或将观测期间扩展预定幅度后的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提取被估计为在观测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滞留在观测区域内的终端、或者由该终端在观测期间内或扩展期间内生成的I个位置数据;以及 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其根据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取部在与同一终端相关的位置数据中,根据取得时刻处于扩展期间内且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的区域内位置数据、以及在按照取得时刻的顺序时序排列的情况下与该区域内位置数据相邻且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外的区域外位置数据,按照每个终端计算终端滞留在观测区域内的估计滞留期间, 提取计算出的估计滞留期间与观测期间重叠的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取部计算如下期间作为所述估计滞留期间,该期间以相当于时序上最前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与和该最前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相邻的区域外位置数据的取得时亥Ij之间的比例分割点的时刻为开始时刻,以相当于时序上最后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的取得时亥IJ、与和该最后的区域内位置数据相邻的区域外位置数据的取得时刻之间的比例分割点的时刻为结束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取部在与同一终端相关的位置数据中,提取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且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的位置 数据中的取得时刻最早的位置数据。
5.一种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具有: 提取部,其根据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或将观测期间扩展预定幅度后的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按照每个终端提取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的一个位置数据,或者提取与该位置数据对应的终端;以及 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其根据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该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 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其根据取得时刻处于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估计合计加入终端数量,该合计加入终端数量是与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相关的沿着时间轴的累计值;以及 第I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其根据通过估计而得到的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和加入终端数量,计算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平均滞留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中, 所述合计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包含: 前后位置数据取得部,其对于某个对象位置数据,取得包含与该对象位置数据相同的识别信息的位置数据中的、该对象位置数据的紧前面的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以及该对象位置数据的紧后面的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 特征量计算部,其根据所述紧前面的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所述对象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及所述紧后面的位置数据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中两个以上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计算关于所述对象位置数据的特征量; 观测对象取得部,其取得一个或多个位置数据作为观测对象位置数据,该一个或多个位置数据包含关于观测期间的观测开始时刻以后且观测结束时刻以前的位置取得时刻信息、且包含与关于观测区域的观测区域信息对应的位置信息;以及 特征量累计部,其累计关于位置数据中的所述观测对象位置数据的特征量,根据所得到的特征量的累计值,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合计加入终端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该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进入终端数量计算部和退出终端数量计算部中的至少一方, 该进入终端数量计算部计算开始时刻相同的第I观测期间和第2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差分作为第I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与第2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进入观测区域的进入终端数量, 该退出终端数量计算部计算结束时刻相同的第3观测期间和第4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差分作为第3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与第4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从观测区域退出的退出终端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具有所述进入终端数量计算部和所述退出终端数量计算部双方的情况下,所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流入流出终端数量计算部,该流入流出终端数量计算部计算从同一期间内的进入终端数量减去退出终端数量而得到的差分作为流入流出终端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该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 放大系数导出部,其导出用于将加入终端数量变换为加入数量的放大系数;以及 加入数量估计部,其根据所述放大系数和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该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第2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该第2平均滞留时间计算部根据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人口的变迁,取得合计人口,根据该合计人口和通过所述加入数量估计部估计出的加入数量,计算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平均滞留时间,该合计人口是与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人口相关的沿着时间轴的累计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该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进入人口计算部与退出人口计算部中的至少一方, 该进入人口计算部计算开始时刻相同的第5观测期间和第6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的差分作为第5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与第6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进入观测区域的进入人口, 该退出人口计算部计算结束时刻相同的第7观测期间和第8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数量的差分作为第7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与第8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从观测区域退出的退出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该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进入人口计算部与退出人口计算部中的至少一方, 该进入人口计算部计算开始时刻相同的第9观测期间和第10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差分作为第9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与第10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进入观 测区域的进入终端数量,根据所述放大系数和计算出的进入终端数量,计算第9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与第10观测期间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进入观测区域的进入人口, 该退出人口计算部计算结束时刻相同的第11观测期间和第12观测期间各自中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的差分作为第11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与第12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从观测区域退出的退出终端数量,根据所述放大系数和计算出的退出终端数量,计算第11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与第12观测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期间内的从观测区域退出的退出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具有所述进入人口计算部和所述退出人口计算部双方的情况下,所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流入流出人口计算部,该流入流出人口计算部计算从进入人口减去退出人口而得到的差分作为流入流出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 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所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变换部,该变换部根据与观测区域不同的输出单位和观测区域的重叠区域占观测区域的面积比,将通过所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或所述加入数量估计部的估计而得到的每个观测区域的估计值变换为每个输出单位的估计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换部在室内站的通信区域以及利用电波到达范围不同的频带的多个室外站的通信区域中有两个以上的通信区域重叠存在于地理上相同的观测区域的情况下,对于重叠存在的各个通信区域,基于所述面积比变换为每个输出单位的估计值、并针对各个所述通信区域对变换后的估计值进行合计,由此得到每个输出单位的估计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 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入数量估计部根据通过估计而得到的加入终端数量、用于将加入终端数量变换为加入数量的放大系数以及与观测区域不同的输出单位和观测区域的重叠区域占观测区域的面积比,估计每个输出单位且每个人口估计单位的加入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 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输出所得到的估计值的输出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的输出形式能够采用表示关于加入数量、进入人口、退出人口和流入流出人口各自的分布的图、表示时序的变动的图、以及表示加入数量的累计值的时序的变动的图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输出部的输出单位能够根据便携终端的用户属性、时间段和场所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设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 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 位置数据取得部,其取得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的位置数据;以及 非识别化部,其针对由所述位置数据取得部取得的位置数据中包含的识别信息,进行包括基于单向性函数的向不可逆符号的变换在内的非识别化处理, 所述非识别化部在进行使用了终端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处理的情况下,在该处理之前对所述属性信息进行所述非识别化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1 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 所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隐匿处理部,在所得到的估计值被输出之前,该隐匿处理部根据预定的基准对所述估计值进行隐匿处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隐匿处理部判定取得源终端数量是否小于用于判定为需要隐匿处理的基准值,在某个区域的位置数据的取得源终端数量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将与该区域相关的估计值隐匿,其中,所述取得源终端数量表示作为加入终端数量的估计的基础的每个区域的位置数据是从几个终端取得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隐匿处理部在某个区域的位置数据的取得源终端数量不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根据在估计值输出中使用的多个级别中的该区域的估计值所属的级别的上限值、下限值、级幅以及该估计值,将该区域的估计值圆整为分别伴随有概率值的所述上限值及所述下限值,其中,所述概率值对应于所述估计值与所述上限值的差分以及所述估计值与所述下限值的差分。
24.根据权利要求1 2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还具有: 观测期间取得部,其取得包含观测开始时刻与观测结束时刻的组的观测期间信息;以及 观测区域取得部,其取得与一个或多个位置信息对应的观测区域信息。
25.—种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由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执行,该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包括: 提取步骤,根据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或将观测期间扩展预定幅度后的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提取被估计为在观测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滞留在观测区域内的终端、或者由该终端在观测期间内或扩展期间内生成的I个位置数据;以及 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步骤,根据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
26.—种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由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执行,该加入终端数量估计方法包括: 提取步骤,根据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或将观测期间扩展预定幅度后的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按照每个终端提取位置信息示出观测区域内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的一个位置数据,或者提取与该位置数据对应的终端;以及 加入终端数量 估计步骤,根据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
全文摘要
加入终端数量估计装置(10)具有提取部(12),其根据包含识别终端的识别信息、关于所述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取得位置信息的取得时刻信息、且取得时刻处于观测期间内或将观测期间扩展预定幅度后的扩展期间内的位置数据,提取被估计为在观测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滞留在观测区域内的终端、或者由该终端在观测期间内或扩展期间内生成的1个位置数据;以及加入终端数量估计部(15),其根据提取出的位置数据的数量或终端的数量,估计观测期间内的观测区域的加入终端数量。
文档编号H04W4/02GK103154980SQ20128000326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1日
发明者寺田雅之, 永田智大, 青柳祯矩, 冈岛一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