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设备和摄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201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镜头设备和摄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镜头设备和摄像设备,包括调整光量的光圈单元、配置为使得在与摄像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施加电压的端子、驱动光圈单元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驱动电路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在以下驱动模式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该驱动模式是在不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光圈单元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的模式。
【专利说明】镜头设备和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连拍时控制光圈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先前,由于在切换驱动方向时发生反转无效行程,因此在光圈的停止精度上存在变化,并且为了维持稳定的光圈精度,需要暂时打开光圈并且接着再次关闭(缩小)光圈。因此,由于光圈的驱动时间的影响,不能充分地提高在连拍时的连拍速度。
[0003]日本特开2010-26217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摄像设备,其配置成在设置为连拍模式的情况下,在进行用于第二个拍摄图像的曝光与进行用于第一个拍摄图像的曝光的时间段之间不驱动光圈。
[0004]在日本特开2010-26217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结构中,连拍时的连拍速度提高了,然而不能利用光圈进行曝光控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能够在控制光圈的情况下进行高速连拍的摄像设备、镜头设备以及照相机系统。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一种包括镜头的镜头设备,包括:光圈单元,用于调整光量;端子,配置成在与摄像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被施加电压;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光圈单元;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控制器能够在以下驱动模式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该驱动模式是在不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光圈单元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的模式。
[0007]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摄像元件,用于在所述摄像设备与镜头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对通过所述镜头设备形成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端子,配置成在所述摄像设备与所述镜头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从所述镜头设备输入信号;以及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摄像设备与所述镜头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控制在所述镜头设备中所包括的光圈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摄像设备与所述镜头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在第一驱动模式或者第二驱动模式下控制所述光圈单元,所述第一驱动模式是在将所述光圈单元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开放位置并且然后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模式,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模式是在将所述光圈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驱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不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所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模式。
[0008]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出各个实施例中的摄像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0010]图2是示出在各个实施例中光圈的运动特性的示意图。[0011]图3是各个实施例中驱动光圈的表的一个不例。
[0012]图4是各个实施例中的镜头设备判断部的结构图。
[0013]图5A和5B是在各个实施例中控制光圈的方法的序列。
[0014]图6是实施例1中控制光圈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7是实施例2中控制光圈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参考【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在各附图中,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0017]首先,将参考图1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的照相机系统的示意结构。图1为示出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中,附图标记100表示摄像设备(照相机或者摄像设备本体),并且附图标记200表示镜头设备(可更换镜头)。因此,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配置为包括摄像设备100以及以能够移除的方式安装在摄像设备100上的镜头设备200。
[0018]将说明摄像设备100的结构和操作。附图标记101表示照相机微计算机(控制器或者CCPU),该照相机微计算机是控制摄像设备100的各部分的系统控制电路。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配置成进行照相机系统的各种控制,并且还判断各种条件。附图标记102表示包括红外线截止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等的诸如CCD或者CMOS等的摄像元件。通过镜头设备200的镜头单元202形成被摄体图像(光学图像),并且由镜头单元202形成的被摄体图像成像在摄像元件102上。摄像元件102进行被摄体图像的光电转换。
[0019]附图标记103表示包括控制电路的快门。在读出拍摄图像时关闭快门103从而遮挡光进入到摄像元件102,并且另一方面,在进行实时取景或者拍摄的情况下打开快门103从而将光线引导到摄像元件102上。快门103的控制电路基于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快门驱动信号118来控制快门103。在本实施例中,快门103为众所周知的焦平面快门。快门103的控制电路控制焦平面快门所包括的快门驱动磁体,并且移动快门帘幕从而进行曝光操作。此外,快门103包括众所周知的光遮断器,该光遮断器检测快门叶片的位置并且检测快门移动完成等的时刻。光遮断器通过传输检测信号的信号线119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相连接。
[0020]附图标记106表不测光电路。测光电路106与信号处理电路111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协作计算由摄像元件102所拍摄的图像数据,从而进行曝光控制(AE控制)。换言之,测光电路106利用通过摄像元件102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测光。附图标记107表示焦点检测电路。焦点检测电路107与信号处理电路111协作计算由摄像元件102所拍摄的图像数据从而进行焦点检测控制(AF控制)。
[0021]附图标记108表示切换摄像元件102的信号增益(放大信号)的增益切换电路。由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根据摄像条件或者用户的输入来进行增益的切换。附图标记109表示将放大的从摄像元件102获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附图标记110表示将摄像元件102的放大信号的输入与模/数转换器109的转换时刻同步的时序发生器(TG)。附图标记111表示根据参数对由模/数转换器109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省略对用于存储处理后的图像的诸如存储器等的存储部的说明。[0022]附图标记130表示用于将镜头设备200安装在摄像设备100上的安装件。附图标记130a表示设置在摄像设备100侧的照相机安装件,并且附图标记130b表示设置在镜头设备200侧的镜头安装件。安装件130包括将数据从镜头微计算机201发送到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端子(通信端子),这使得在计算机微计算机101与镜头微计算机201之间能够通信。除通信端子以外,对安装件130设置有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模/数端口相连接的DTEF端子131 (照相机安装件130a的DTEF端子131a以及镜头安装件130b的DTEF端子131b)。DTEF端子131 (131a,131b)配置成在摄像设备100与镜头设备200相连接的状态下施加电压(预定电压)。换言之,将来自用于判断镜头设备200的类型的镜头类型判断部(未示出)的输出信号(电压)输入到DTEF端子131 (131a,131b)。该输出信号是与镜头设备200的类型相关的信号。通过DTEF端子131将该输出信号输入到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中,并且因此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能够判断安装在摄像设备100上的镜头设备200的类型。
[0023]附图标记112表示各种输入部。输入部112配置为包括释放按钮、开关、按钮或者切换单拍模式与连拍模式的拨盘等,能够从摄像设备100的外部输入对其的设置等。附图标记113表示包括用于显示各种设置模式或者其它摄像信息的液晶装置或发光元件等的显示单元。
[0024]随后,将要说明镜头设备200的结构和?呆作。附图标记201表不控制镜头设备200的各部的操作的镜头微计算机(控制器或者LPU)。镜头微计算机201进行对镜头设备200的控制并且判断各种条件。附图标记202表示包括多个透镜的镜头单元。附图标记203表示为调整镜头单元202的焦点位置而移动光学系统的镜头驱动器。由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基于摄像设备100的焦点检测电路107的输出来计算镜头单元202的驱动量。
[0025]附图标记204表示 检测镜头单元202的位置的编码器。将由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所计算出的镜头单元202的驱动量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向镜头微计算机201通信。接着,镜头微计算机201使用由编码器204所检测出的镜头单元202的位置信息以及由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所计算出的驱动量来进行对镜头驱动器203的驱动控制。因此,镜头驱动器203将镜头单元202移动到聚焦位置。
[0026]附图标记205表不调整光量的光圈(光圈单兀)。附图标记206表不驱动光圈205的光圈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镜头微计算机201在摄像设备100与镜头设备200相连接的状态下控制光圈驱动电路206以使得对光圈205进行驱动控制。通过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到镜头微计算机201的通信来通知控制光圈205所需要的光圈驱动量。在本实施例中,镜头单元202的焦距为唯一的焦距(固定焦距),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镜头单元202的焦距还可以是变焦透镜等的可变焦距。
[0027]接着,将要参考图2来说明由于镜头设备200中光圈控制而引起的反转无效行程(backlash)。图2为示出镜头设备200中的光圈205的操作特性的示意图。在图2中,由点划线来表示在从光圈205的开放状态(全开放状态)到小光圈状态(关闭状态)的方向上的驱动特性,并且由双点划线来表示在从小光圈状态到开放状态的方向上的驱动特性。
[0028]为了将光圈205进一步缩小AF以使得将光圈从状态FlC (其中在状态FlC中,光圈205被从开放位置(全开放位置)缩小到光圈值Fnol的位置)驱动到光圈值FnoO的位置,可以根据虚线所表示的设计特性来进行两步驱动。为了使光圈205从状态R)C(其中在状态R)C中,在小光圈状态的方向上驱动光圈205直到光圈值FnoO)再向开放侧打开AF,即使在进行了与在小光圈状态的方向上的驱动相同的两步驱动的情况下,也由于无效行程的影响使得实际上没有驱动光圈205,并且作为替代,需要从步S8到S4的四步驱动。
[0029]随后将参考图3来说明在连拍时控制光圈的方法中所使用的驱动光圈的表。图3为驱动光圈的表的一个示例。为了解决在驱动光圈时反转无效行程的问题,镜头设备200具有图3中示出的用以控制无效行程的移除的驱动光圈表。基于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出的数据而作出驱动光圈的本表。
[0030]首先,在从开放侧(全开放侧)到小光圈侧(关闭侧)逐步驱动镜头设备200的情况下,对各个驱动测量值Fno。随后,在从小光圈侧到开放侧逐步驱动镜头设备200的情况下,对各个驱动测量值Fno。接着,提取出使各步中的值Fno与设计值Fno之间的误差最小化的步位置从而将其存储为表。将在设计或者制造镜头设备200时如此作出的表数据存储在镜头微计算机201的R0M(存储部)中,并且因此镜头设备200能够适应、即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换言之,对镜头设备200设置有ROM (存储部),该ROM存储了与驱动光圈205从开放侧到小光圈侧的情况与驱动光圈205从小光圈侧到开放侧的情况之间的驱动差异相关的信息。接着,镜头微计算机201在下面说明的第二驱动模式中使用与驱动差异相关的Ih息。
[0031]另一方面,由于作出这样的表数据可能是麻烦的,因此没有必要对全部可更换镜头单元都作出表数据。例如,在使用的镜头是假定为高速连拍不必要的广角镜头的情况下,镜头可以不配置表数据。如下说明,这是因为对安装在摄像设备100上的镜头设备200是否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即是否存储有用于移除无效行程的校正表进行判断,从而切换光圈的驱动控制。作为结果,在安装了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镜头设备200的情况下,能够在维持光圈直径的精度的情况下进行高速连拍。另一方面,对于不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镜头,暂时向开放位置进行驱动并且接着必须对拍摄中的光圈在小光圈状态的方向上驱动,从而进行控制以确保直径精度。
[0032]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确保在使光圈的驱动反转时光圈的直径精度的方法,说明了将校正数据表存储在镜头微计算机201的ROM中的方法。然而,在相对驱动期间确保直径精度的方法不限于此,并且除了 ROM表以外,还可以使用利用各种计算结果来获得校正步数的方法。
[0033]接着,将要参考图4说明判断安装在摄像设备100上的镜头设备200是否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即是否即使在进行光圈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也确保直径精度的方法。图4是在本实施例中的镜头设备判断部的结构图。
[0034]在图4中,附图标记100表不摄像设备,并且附图标记200表不镜头设备。安装件130 (照相机安装件130a以及镜头安装件130b)的DTEF端子131 (131a,131b)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模/数端口相连接。通过摄像设备100内部的预定上拉电阻Rl将摄像设备100侧的DTEF端子131a上拉至电源V3。在镜头设备200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由图4中实线表示的预定下拉电阻R2将镜头设备200侧的DTEF端子131b下拉。另一方面,在镜头设备200不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进行如图4中虚线表示的接地(GND连接)。
[0035]例如,考虑在摄像设备100侧的上拉电阻Rl为IOOkQ并且在镜头设备200侧的下拉电阻R2为300kQ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模/数端口施加与上拉电压V3的3/4(四分之三)相对应的电压。另一方面,在安装的镜头设备不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对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模/数端口施加与OV相对应的电压。因此,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例如与上拉电压V3的1/4(四分之一)相对应的电压设置为判断阈值。在施加到模/数端口的电压超过该判断阈值的情况下,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为所安装的镜头设备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另一方面,在施加到模/数端口的电压小于该判断阈值的情况下,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为所安装的镜头设备不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
[0036]本实施例说明了在镜头设备200不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镜头设备200侧的DTEF端子131b以O Ω接地(进行GND连接)的情况,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即使在例如将下拉电阻R2的电阻值设置为与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镜头设备的电阻值不同的值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摄像设备100侧进行判断。作为结果,摄像设备100能够适当地识别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镜头设备。
[0037]本实施例说明了通过利用输入到安装件130的DTEF端子131的电压来判断镜头设备200的方法作为判断镜头设备200的方法,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使用安装件130的通信端子通过通信来进行判断。
[0038]接下来,将要参考图5A和图5B来说明在连拍期间照相机系统的操作。图5A和5B是在连拍期间控制光圈的方法的序列。图5B示出在安装了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镜头设备(支持相对驱动的镜头)的情况下的操作,并且图5A示出安装了不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镜头设备(不支持相对驱动的镜头)的情况下的操作。术语“支持相对驱动的镜头”是指在连拍时在第一拍摄(第一曝光)与第二拍摄(第二曝光)之间,能够在不将光圈暂时驱动到开放位置(全开放位置)的情况下从在第一拍摄时的光圈值(F值)到在第二拍摄时的光圈值(F值)相对驱动光圈的镜头。另一方面,术语“不支持相对驱动的镜头”是指这样的镜头,在连拍时,在第一拍摄与第二拍摄之间需要将光圈暂时驱动到开放位置,并且因此不能进行相对驱动。
[0039]在拍摄之前进行的通常测光为图5A和图5B中示出的第一次测光(1),其作为使用实际光圈的测光通过使用摄像元件102而进行。另一方面,在连拍时进行的测光为图5A和5B中示出的第二次测光(2)和第三次测光(3)。在本实施例中,由信号处理电路111使用上次拍摄的图像来进行连拍时的测光处理。在镜头设备200不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在曝光前将光圈暂时驱动到开放状态。另一方面,在镜头设备200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在曝光前不打开光圈的情况下将光圈驱动到基于测光结果而获得的光圈位置,因此,防止了由控制光圈而引起的连拍的速度降低。
[0040]实施例1
[0041]接下来,将参考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在连拍时控制光圈的方法。图6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光圈的方法的流程图。根据存储在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中的程序基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 (或者镜头微计算机201)的指示来进行图6的各个步骤。
[0042]首先,在步骤SlOl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作为在输入部112中所包括的快门按钮(未示出)半按下的状态的SWl是否为ON(开启)。在SWl为OFF(关闭)的情况下,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等待快门按钮的输入并且因此重复步骤S101。另一方面,在SWl为ON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02。在步骤S102中,测光电路106使用通过摄像元件102获得的信号进行测光处理。随后,在步骤S103中,光圈驱动电路206控制光圈205以使得根据测光处理的结果将其设置为适当的光圈值(适当的F值)。
[0043]接着,在步骤S104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作为在输入部112中包括的快门按钮(未示出)完全按下的状态的SW2是否为0N。在SW2为OFF的情况下,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等待快门按钮的输入,并且重复步骤SlOl至步骤S104。另一方面,在SW2为ON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05。
[0044]在步骤S105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安装在摄像设备100上的镜头设备200是否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基于通过DTEF端子131a而输入的信号、即基于照相机安装件130a的DTEF端子131a的电压值是否超过预定值来进行此判断。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上所述。
[0045]在步骤S105中,在判断为镜头设备200不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06并且将光圈205完全打开。在光圈205打开后,流程进入步骤S107。另一方面,在步骤S105中,在判断为镜头设备200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07。在步骤S107中,基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 (镜头微计算机201)的指示,光圈驱动电路206驱动光圈205到通过基于步骤S102中的测光处理的结果而进行的曝光计算所获得的F值(用于静止图像的F值)。
[0046]因此,在镜头设备200不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首先,驱动光圈205从当前位置(第一位置)到开放位置(步骤S106)。接着,驱动光圈205从开放位置到基于测光处理(步骤S102或者S111)而确定的位置(第二位置)。将在镜头设备200是不支持相对驱动的镜头的情况下的光圈驱动模式称作第一驱动模式。另一方面,在镜头设备200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在不将光圈205驱动到开放状态的情况下驱动光圈205从当前位置(第一位置)到基于测光处理(S102或者S111)而确定的位置(第二位置)。将在镜头设备200是支持相对驱动的镜头的情况下的光圈驱动模式称作第二驱动模式。
[0047]随后,在步骤S108中拍摄图像,并且接着流程进入步骤S109。在步骤S109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摄像设备100的拍摄模式是否设置为连拍模式。在拍摄模式为单拍模式的情况下,拍摄结束。另一方面,在拍摄模式为连拍模式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i 10,并且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SW2是否为0N。在SW2为OFF的情况下,拍摄结束。另一方面,在SW2为ON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lll。在步骤Slll中,测光电路106进行测光处理。使用通过上一次步骤S108中的拍摄而获得的图像数据(上次拍摄的图像)与信号处理电路111协作进行步骤Slll中的测光处理。换言之,基于信号处理电路111的测光处理来确定光圈205的位置(第二位置)。接着,流程进入步骤S105,并且重复随后的处理。
[0048]根据本实施例,判断安装在摄像设备上的镜头设备是否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SP是否存储有用于移除无效行程的校正表。接着,根据该判断结果来切换用于驱动光圈的控制,并且因此在安装了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镜头设备的情况下能够在维持光圈的直径精度的状态下进行高速连拍。另一方面,在安装了不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镜头设备的情况下,暂时将光圈驱动到开放状态并且接着在小光圈的方向上驱动,并且因此能够确保光圈的直径精度。[0049]实施例2
[0050]接着,将要参考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在连拍时控制光圈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使得在连拍时控制用于第一帧的光圈的方法与在连拍时控制用于第二帧的光圈的方法不同的控制。图7为本实施例中控制光圈的方法的流程图。根据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中所存储的程序基于计算机微计算机101 (或者镜头微计算机201)的指示来进行图7中的各个步骤。
[0051]镜头设备200包括如图3中示出的用于移除无效行程的驱动光圈的表。然而,通过驱动光圈而产生的反转无效行程根据光圈205的驱动速度而不同。特别地,在光圈205的驱动速度存在很多变化的情况下,用于移除无效行程的驱动光圈的表的数据量极大。驱动光圈的表的数据量的增加导致存储数据量的存储器容量增加,这使得成本增大。此外,由于为了提取数据需要极大量的工时,因此可能难以针对能以多个速度驱动的光圈205的全部驱动速度准备校正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在拍摄静止图像时光圈的驱动速度设置为恒定,并且准备与恒定驱动速度相对应的用于控制对无效行程的移除的驱动表。
[0052]首先,在图7的步骤S201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作为包括在输入部112中的快门按钮(未示出)半按下的状态的SWl是否为0N。在SWl为OFF的情况下,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等待快门按钮的输入,并且重复步骤S201。另一方面,在SWl为ON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02。在步骤S202中,测光电路106使用通过摄像元件102而获得的信号来进行测光处理。
[0053]随后,在步骤S203中,光圈驱动电路206控制光圈以使得将光圈205设置为根据测光处理的结果为适当的光圈值(F值)。在实施例中,在控制光圈以设置成根据测光处理的结果为适当的光圈值(F值)的情况下,在实时取景显示中的亮度可能暂时改变。这是因为在实时取景的帧之间光圈值(F值)显著改变并且暂时不能进行用于适当的显示的曝光控制。因此,优选为减小驱动光圈205的速度(光圈的驱动速度)以使得在实时取景显示中亮度的改变是平缓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对光圈205必要的驱动量来调整驱动光圈的速度,因此驱动光圈不需要不必要的长时间。
[0054]接着,在步骤S204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作为包括在输入部112中的快门按钮(未示出)全按下的状态的SW2是否为0N。在SW2为OFF的情况下,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等待快门按钮的输入,并且重复步骤S201至S204。另一方面,在SW2为ON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05。
[0055]在步骤S205中,将光圈205暂时全打开。换言之,在进行连拍的第一次拍摄的情况下,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驱动光圈205到开放位置,并且接着将其从开放位置驱动到基于测光电路106的测光处理(步骤S202)而确定的位置(第一位置)。这是因为在实时取景时控制光圈的情况下光圈的驱动速度不恒定。即使在使用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镜头设备200、即利用具有用于移除光圈205的无效行程的控制数据的镜头设备200的情况下,根据光圈的先前的驱动速度也可能不能正确地保证直径精度。
[0056]随后,在步骤S206中,基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 (镜头微计算机201)的指示,镜头驱动电路206驱动光圈205到通过基于在步骤S202中的测光处理的结果而进行的曝光计算所获得的光圈值(F值)。换言之,在连拍的第一次拍摄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镜头微计算机201)控制光圈205以将其驱动至开放位置,并且接着在第二模式下控制光圈驱动电路206。在步骤S207中拍摄图像后,流程进入步骤S208。
[0057]在步骤S208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摄像设备100上安装的镜头设备200是否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基于通过DTEF端子131a输入的信号,即基于照相机安装件130a的DTEF端子131a的电压是否超过预定值来进行此判断。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上说明。
[0058]在步骤S208中,在判断为镜头设备200不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09并且将光圈205完全打开。在光圈205打开后,流程进入步骤S210。另一方面,在步骤S208中,在判断为镜头设备200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10。
[0059]在步骤S210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摄像设备100的拍摄模式是否设置为连拍模式。在拍摄模式为单拍模式的情况下,拍摄结束。另一方面,在拍摄模式为连拍模式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11,并且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SW2是否为0N。在SW2为OFF的情况下,拍摄结束。另一方面,在SW2为ON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12。在步骤S212中,测光电路106进行测光处理。利用通过上一次步骤S207中的拍摄而获得的图像数据(上次拍摄的图像)与信号处理电路111协作进行步骤S212中的测光处理。接着,流程进入步骤 S213。
[0060]在步骤S213中,与步骤S208相似,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镜头设备200是否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在判断为镜头设备200不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0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镜头设备200支持光圈205的相对驱动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06。接着,重复随后的处理。
[0061]根据本实施例,对于在将实时取景切换至摄像操作的情况下连拍的第一帧(第一次拍摄),不管镜头设备的类型而将光圈全打开。另一方面,对于第二帧以及第二帧之后(第二次拍摄以及随后的拍摄),与实施例1相似,根据镜头设备是否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即是否存储有用于移除无效行程的校正表来切换对驱动光圈的控制。因此,在只保持与光圈的预定驱动速度相对应的校正数据的情况下,在安装了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镜头设备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具有小容量存储器并且低成本的结构来实现在维持光圈的直径精度的状态下的高速连拍。另一方面,在安装了不支持光圈的相对驱动的镜头设备的情况下,总是将光圈驱动至开放状态并且接着在小光圈状态的方向上驱动,因此能够确保光圈的直径精度。
[0062]根据以上说明的各个实施例,可以提供能够在控制光圈的情况下进行高速连拍的摄像设备、镜头设备以及照相机系统。
[0063]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倉泛。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镜头的镜头设备,包括: 光圈单元,用于调整光量; 端子,配置成在与摄像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被施加电压; 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光圈单元;以及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路, 其中, 所述控制器能够在以下驱动模式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该驱动模式是在不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光圈单元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的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设备,其中, 施加至所述端子的所述电压是使得所述摄像设备能够判断所述镜头设备是否支持驱动所述光圈单元的所述驱动模式的、与所述镜头设备的类型相关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镜头设备与所述摄像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镜头设备与所述摄像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基于所述摄像设备的指示来控制所述驱动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设备,其中, 在进行连拍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能够在所述驱动模式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位置是基于测光处理而确定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设备,其中, 在进行连拍的第一次拍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电路以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所述开放位置,并且然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驱动模式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设备,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能够以多个速度驱动所述光圈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设备,其中, 在所述镜头设备与所述摄像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镜头设备使得所述摄像设备能够基于施加至所述端子的所述电压是否超过预定值来判断所述镜头设备是否支持所述驱动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设备,其中,还包括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存储与在从开放侧向小光圈侧驱动所述光圈单元的情况与从所述小光圈侧向所述开放侧驱动所述光圈单元的情况之间的驱动差异相关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驱动模式下使用所述信息。
12.—种摄像设备,包括: 摄像元件,用于在所述摄像设备与镜头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对通过所述镜头设备形成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 端子,配置成在所述摄像设备与所述镜头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从所述镜头设备输入信号;以及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摄像设备与所述镜头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控制在所述镜头设备中所包括的光圈单元, 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摄像设备与所述镜头设备相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在第一驱动模式或者第二驱动模式下控制所述光圈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模式是在将所述光圈单元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开放位置并且然后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模式,以及 所述第二驱动模式是在将所述光圈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驱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不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所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设备,还包括测光电路,用于使用通过所述摄像元件而获得的信息来进行测光, 其中,在进行连拍的第一次拍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将所述光圈单元驱动到所述开放位置,并且然后将所述光圈单元从所述开放位置驱动到基于所述测光电路的测光处理而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摄像设备,还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在连拍时使用上次拍摄的图像来进行测光处理, 其中,基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所述测光处理来确定所述第二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基于输入到在所述摄像设备的安装件上所设置的所述端子的所述信号的电压是否超过预定值,判断所述镜头设备是否支持所述第二驱动模式。
【文档编号】H04N5/232GK103546681SQ201310286426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
【发明者】上坂天志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