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支撑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658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支撑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尤其涉及了一种带支撑的手机壳。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中高端手机使用人群的普遍化、普及化,手机保护套借着移动电话瘦身的契机开始盛行。随着手机在年轻群落中的普及,几乎每一个追求时尚的年轻人都希望拥有一部独一无二的手机。给手机美容逐渐成了他们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为了迎合这种趋势,手机保护套生产商又推出了许多做工更为精良,色彩图案更加别致的产品,市场上现有的手机保护套的功能比较单一,只起到保护的作用,不能起到支撑的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手机壳中无法自立,因此在通过手机观看视频时需要通过手持或其他方式将手机立住,使用时非常不方便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通过在手机壳背面设置可以折叠收缩的支撑板,使用时只要将支撑板撑起即可起到支撑手机,使手机立起的带支撑的手机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带支撑的手机壳,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背面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支撑板,支撑板包括两块铰接连接的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上端与凹槽滑动连接,下支撑板下端与壳体底部铰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凹槽内设置纵向导轨,上支撑板上设置凸棱,凸棱卡接在纵向导轨内纵向滑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凹槽内设置一个以上的凸起。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板的厚度小于等于凹槽深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的中部还设有窗口。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机壳背面设置可以折叠收缩的支撑板,使用时只要将支撑板撑起即可起到支撑手机,使手机立起,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I一壳体、2—支撑板、3—凸起、4一凹槽、21—上支撑板、22—下支撑板、41一纵向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2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15]实施例1带支撑的手机壳,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I背面设置凹槽4,凹槽4内设置支撑板2,支撑板2包括两块铰接连接的上支撑板21与下支撑板22,上支撑板21上端与凹槽4滑动连接,下支撑板22下端与壳体I底部铰接。凹槽4内设置纵向导轨41,上支撑板21上设置凸棱,凸棱卡接在纵向导轨41内纵向滑动连接。凹槽4内设置一个以上的凸起3。上支撑板21通过与不同位置的凸起3卡住,实现调整手机壳面板与安放平面不同角度的调节。凸起3为多角度支持调节点,对上支撑板21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板2的厚度等于凹槽4深度。因此,不需要支撑时,可以将支撑板2放入凹槽4内,即不影响美观,又便于安放。壳体I的中部还设有窗口 5。通过壳体I中部设置的窗口 5,可以将上支撑板21通过窗口 5从纵向导轨41内退出。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带支撑的手机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背面设置凹槽(4),凹槽(4 )内设置支撑板(2 ),支撑板(2 )包括两块铰接连接的上支撑板(21)与下支撑板(22 ),上支撑板(21)上端与凹槽(4)滑动连接,下支撑板(22 )下端与壳体(I)底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撑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4)内设置纵向导轨(41),上支撑板(21)上设置凸棱,凸棱卡接在纵向导轨(41)内纵向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撑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4)内设置一个以上的凸起(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撑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2)的厚度小于等于凹槽(4)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撑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的中部还设有窗口(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尤其涉及了一种带支撑的手机壳,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背面设置凹槽(4),凹槽(4)内设置支撑板(2),支撑板(2)包括两块铰接连接的上支撑板(21)与下支撑板(22),上支撑板(21)上端与凹槽(4)滑动连接,下支撑板(22)下端与壳体(1)底部铰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机壳背面设置可以折叠收缩的支撑板,使用时只要将支撑板撑起即可起到支撑手机,使手机立起,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H04M1/11GK203027316SQ20132001347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1日
发明者戴旭光 申请人:上海奔旭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