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9111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只支持一种标称带宽,也称为标称信道间隔(nominal channel spacing)和一种码片速率(chip rate),即 5兆赫(Mega Hertz,简称MHz)标称带宽,对应3.84兆码片数/秒(Mega chips per second,简称Mcps)的码片速率。未来的业务需求,对UMT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好的覆盖,更好的容量和速率、支持更多的连接数,如支持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通信)业务。为支持更高的速率,一个潜在的技术方向是使UMTS系统支持小带宽(小于5MHz),以及窄带载波聚合。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UMTS的链路性能和系统容量。另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逐步退网,如何利用GSM重整的频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小带宽和窄带载波聚合技术,为UMTS系统提供了整合GSM频谱的可能性。

在LTE(Long Frequency Division,长期演进)关于NCT(New Carrier Type,新载波)的标准讨论中,提出了独立(standalone)和非独立(non-standalone)两种NCT方式。其中,standalone新载波与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一样,通过支持同步/广播/公共信道,为终端提供接入参考;而non-standalone载波,主要用来提供数据传输,为减小系统开销,可以有选择的删减同步/广播/公共信道,因而non-standalone载波不支持用户的接入。

现有技术中采用降低码片速率的方法实现小带宽,该方法保持原有帧结构不变,即帧包含的码片样点数目不变,等效拉长帧的物理时间。但是该方法对应的系统性能不够好,例如,时延会相对变长。另外,在终端同时支持不同带宽的载波聚合时,会极大增加终端的复杂度。为使UMTS支持小带宽的另外一个思路是重新设计帧结构,这就需要重新定义所支持的载波带宽和对应的码片速率。现有技术中,一种方法是采用均分5MHz带宽的方法,例如,将5MHz 带宽均分为2等分、3等分或者4等分,则支持下面3种类型的系统带宽:2.5 MHz、1.66MHz、1.25MHz,对应码片速率chip rate为1.92Mcps,1.28Mcps, 0.96Mcps。

参见图1所示,将5MHz带宽均分成4份,假定在一个传统legacy的5MHz 带宽上,只配置一个standalone的小载波,如图1中C2载波是standalone载波,C0、C1和C3是non-standalone载波。如果按照等分legacy5MHz带宽的方式构造窄带小带宽,当将legacy5MHz带宽均分成N(不妨假设N<=5,即最小带宽为1MHz)个窄带载波时,窄带载波中心距原5MHz带宽中心频点的最小间隔Δfmin为:

在传统UMTS系统中,信道栅格(channel rasterΔf)是0.2MHz,由上式可以看出,当N为偶数时,无论将哪个窄带载波作为standalone载波,都无法保证窄带载波与legacy载波中心频点间距为0.2MHz的整数倍。但当N为奇数时,将standalone的窄带放置在legacy5MHz带宽的中心频点处,即可以保证以0.2MHz的扫频粒度被扫描到。该方法只有当N为奇数时,才可以保证窄带载波被以0.2MHz的扫频粒度被扫描到;若引入新的扫频间隔粒度和扫频起始偏移,这会极大增加终端的扫频次数。因此,采用均分5MHz带宽的方法,会增加终端频点扫描次数,也约束了所能支持的小宽带数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以期有效提升UMTS系统的性能,并使得聚合的载波能同时兼顾UMTS系统的信道栅格和码片速率,提高对现有硬件和算法的利用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预设段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5兆赫MHz;

对所述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所述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

将聚合后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载波的码片速率Fc 等于3.84兆码片数/秒Mcps除以Nc,其中Nc为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成型滤波因子Fsp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3;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等于Fc乘以Fsp,并且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 0.2MHz的整数倍。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一集合B1,所述第一集合B1为 {0.6MHz、0.8MHz、1.2MHz、1.6MHz、2.4MHz}。

进一步的,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与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Fc,所述码片速率Fc属于集合Fc1,所述集合 Fc1为{0.48Mcps、0.64Mcps、0.96Mcps、1.28Mcps、1.92Mcps};并且当码片速率Fc为0.4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8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2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2.4MHz。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二集合B2,所述第二集合B2为 {0.8MHz、1.2MHz、1.6MHz、2.4MHz}。

进一步的,取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Fc,所述码片速率Fc属于集合Fc2,所述集合Fc2为{0.64Mcps、0.96Mcps、1.28Mcps、1.92Mcps},并且,当码片速率Fc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8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2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2.4MHz。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三集合B3,所述第三集合B3为 {0.6MHz、0.8MHz、1.2MHz、1.6MHz、2.4MHz、5MHz}。

进一步的,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四集合B4,所述第四集合B4为 {0.8MHz、1.2MHz、1.6MHz、2.4MHz、5MHz}。

进一步的,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信道间隔。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包括

包括承载模块、聚合模块和传输模块;

所述承载模块用于使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5MHz;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所述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对所述聚合模块聚合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所述N个载波中载波的码片速率Fc等于3.84Mcps除以Nc,其中Nc为正整数;

载波的成型滤波因子Fsp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3;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等于Fc乘以Fsp,并且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2 MHz的整数倍。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一集合B1,所述第一集合B1为{0.6MHz、0.8MHz、1.2MHz、1.6MHz、2.4MHz};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一计算单元,所述第一计算单元根据所述预设频带上的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具体为: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将所述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将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速率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Fc;

所述码片速率Fc属于集合Fc1,所述集合Fc1为{0.48Mcps、0.64Mcps、0.96 Mcps、1.28Mcps、1.92Mcps},并且,当码片速率Fc为0.4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8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2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2.4MHz;

当码片速率Fc为3.8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5MHz。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二集合B2,所述第二集合B2为{0.8MHz、1.2MHz、1.6MHz、2.4MHz};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二计算单元,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频带上的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具体为: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计算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所得结果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三集合B3,所述第三集合B3为 {0.6MHz、0.8MHz、1.2MHz、1.6MHz、2.4MHz、5MHz};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三计算单元,所述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频带上的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具体为:所述第三计算单元计算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所得结果作为第一结果;计算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将所述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将所述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四集合B4,所述第四集合B4为 {0.8MHz、1.2MHz、1.6MHz、2.4MHz、5MHz};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四计算单元,所述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频带上的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具体为:所述第四计算单元计算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所得结果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存储装置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预设段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5MHz;对所述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所述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聚合后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然后对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从而不需要改变现有UMTS终端的扫频能力或方式也能实现载波聚合传输,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聚合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聚合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聚合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聚合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聚合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MHz带宽的载波;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5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5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5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5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5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6MHz带宽的载波;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6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6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6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6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6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6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6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6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以期有效提升UMTS系统的性能,并使得聚合的载波能同时兼顾UMTS系统的信道栅格和码片速率,提高对现有硬件和算法的利用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包括:

在预设段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5兆赫MHz;

对所述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所述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

将聚合后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载波的标称信道间隔也就是载波的标称带宽;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也就是相邻两个载波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间隔。

所述聚合后的N个载波,也称为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nominal channel spacing between two adjacent component carriers),定义为相邻两个成员载波的中心频点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中,UMTS支持的带宽是5MHz,对应的码片速率是3.84Mcps。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聚合,是指使预设频带上的N个载波携带调制信息,并按照特定的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排列在频段上。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频带上的载波的码片速率Fc、成型滤波因子Fsp和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满足以下条件:

载波的码片速率Fc等于3.84兆码片数/秒Mcps除以Nc,其中Nc为正整数, Nc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如从集合{2,3,4,5,6,7,8,9,10}中取值;

成型滤波因子Fsp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3;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等于Fc乘以Fsp,根据Nc、Fsp取值的不同得到多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从得到的多个带宽值中选取为0.2MHz的整数倍的带宽值作为最终的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试验,得到满足上述条件的载波的标称带宽值有第一集合B1,第一集合B1={0.6MHz、0.8MHz、1.2MHz、1.6MHz、2.4MHz},与第一集合B1中的带宽值一一对应的码片速率为Fc1={0.48Mcps、0.64Mcps、 0.96Mcps、1.28Mcps、1.92Mcps}。

从第一集合B1中选择载波进行聚合,并且保证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整数倍,具体为: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从而任意两个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都为0.2MHz的整数倍。例如,若从第一集合B1中选择0.8MHz和1.2MHz分别作为相邻的两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带宽值为0.8MHz的载波和带宽值为1.2MHz的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0.8MHz+1.2MHz)/2+mod[(1.2MHz-0.8MHz)/2,0.2MHz]=1MHz=5*0.2 MHz;若从第一集合B1中选择0.6MHz和0.8MHz分别作为相邻的两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则带宽值为0.6MHz的载波和带宽值为0.8MHz的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隔=(0.6MHz+0.8MHz)/2+mod[(0.8MHz-0.6MHz)/2,0.2MHz]=0.8 MHz=4*0.2MHz。

UMTS系统中,信道栅格为0.2MHz,并且legacy5MHz载波的中心频点是在信道栅格上,因此只要保证新载波中心频点与legacy5MHz载波中心频点间隔为0.2MHz整数倍,即能保证新载波的中心频点在信道栅格上,进而保证被终端以0.2MHz的扫频粒度扫描到。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并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从而不需要改变现有UMTS终端的扫频能力或方式也能实现载波聚合传输,有效提升了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并且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参见图2所示,包括:

S201、在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5MHz;

S202、对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

S203、将聚合后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可用于对Legacy 5MHz的载波进行载波聚合。

上述聚合,是指使预设频带上的多个载波在携带调制信息,并按照特定的载波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间隔约束排列在频段上。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载波的码片速率Fc、成型滤波因子Fsp、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满足以下条件:

码片速率Fc=3.84Mcps/Nc,Nc为正整数,Nc的取值范围可以为 {2,3,4,5,6,7,8,9,10};1.2<=Fsp<=1.3;同时B=Fc*Fsp,且B=0.2MHz*Nb1, Nb1为正整数。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取值为第一集合B1,第一集合B1={0.6MHz、0.8MHz、1.2MHz、1.6MHz、2.4MHz},第一集合B1中的带宽值对应的码片速率Fc属于集合Fc1,Fc1={0.48Mcps、0.64Mcps、0.96Mcps、 1.28Mcps、1.92Mcps}*,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Fc为0.4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8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2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2.4MHz。

从第一集合B1中选择载波的标称带宽值,在预设频带上承载选取的带宽值对应的载波,其中,选取的多个带宽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设定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根据设定的间隔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设定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合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最后使排列的多个载波携带上相关的调制信息后进行传输。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再对得到的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从而使得载波中心能被UMTS0.2MHz的载波间隔粒度扫描到,有效提升了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并且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参见图3所示,包括:

S301、在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一集合B1,B1={0.6MHz、0.8MHz、1.2MHz、1.6MHz、2.4 MHz};

S302、对N个载波进行聚合,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与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S303、设置多个载波的码片速率Fc,Fc属于集合Fc1,Fc1={0.48Mcps、 0.64Mcps、0.96Mcps、1.28Mcps、1.92Mcps},并且,集合Fc1中的值与第一集合B1中的值一一对应;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为0.4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0.6MHz;

当码片速率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0.8MHz;

当码片速率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1.2MHz;

当码片速率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1.6MHz;

当码片速率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2.4MHz;

S304、将聚合后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从集合B1中选择满足B1=0.4MHz*Nb2的带宽子集,Nb2为正整数,得到子集Be={0.8MHz、1.2MHz、1.6MHz、2.4MHz},对应的码片速率Fce={0.64Mcps、0.96Mcps、1.28Mcps、1.92Mcps};Be的补集Bo={0.6 MHz},对应的码片速率Fco={0.48Mcps};

从第一集合B1中选择载波的标称带宽值,再在一个连续频带内进行载波聚合。

当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属于同一个子集时,即同时都属于子集Be,或者同时都属于补集Bo,相邻载波之间不保留频带间隔,两个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Nominal channel spacing)为:

当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属于同一个子集时,即一个属于子集Be,而另一个属于补集Bo,相邻载波之间保留0.1MHz的频带间隔,两个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Nominal channel spacing)为:

两种情况可以统一表示为:

其中,BWChannel(1)和BWChannel(2)为两个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标称带宽值属于第一集合B1,B1={0.6MHz、0.8MHz、1.2MHz、1.6MHz、 2.4MHz};mod表示取余运算。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然后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并设置多个载波的码片速率,使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同时兼顾了UMTS系统0.2MHz的信道栅格和3.84Mcps 的码片速率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同时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参见图4所示,包括:

S401、在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二集合B2,B2={0.8MHz、1.2MHz、1.6MHz、2.4MHz};

S402、对N个载波进行聚合,且取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S403、设置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Fc,Fc属于集合Fc2,Fc2={0.64Mcps、0.96 Mcps、1.28Mcps、1.92Mcps},集合Fc2中的值与第二集合B2中的值一一对应;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0.8MHz;

当码片速率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1.2MHz;

当码片速率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1.6MHz;

当码片速率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2.4MHz;

S404、将聚合后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设置为该两个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例如,若从第二集合B2中选择0.8MHz和1.2MHz分别作为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则标称带宽值为0.8 MHz的载波和标称带宽值为1.2MHz的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隔=(0.8 MHz+1.2MHz)/2=1MHz=5*0.2MHz。若从第二集合B2中选择0.8MHz和1.6 MHz作为相邻的载波,则标称带宽值为0.8MHz的载波和标称带宽值为1.6 MHz的载波质检单标称信道间隔=(0.8MHz+1.6MHz)/2=1.2MHz=6*0.2 MHz。因此,第二集合B2中任意两个标称带宽值的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都为0.2MHz的整数倍。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窄带带宽,然后对多个载波进行聚合,并设置多个载波的码片速率,使所述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同时兼顾了UMTS系统0.2MHz信道栅格和 3.84Mcps的码片速率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同时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参见图5所示,包括:

S501、在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个载波中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三集合B3,B3={0.6MHz,0.8MHz、1.2MHz、1.6 MHz、2.4MHz、5MHz};

S502、对N个载波进行聚合,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S503、设置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Fc,Fc属于集合Fc3,Fc3={0.48Mcps、0.64 Mcps、0.96Mcps、1.28Mcps、1.92Mcps、3.84Mcps},并且集合Fc3中的值与第三集合B3中的值一一对应;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为0.4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0.6MHz;

当码片速率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0.8MHz;

当码片速率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1.2MHz;

当码片速率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1.6MHz;

当码片速率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2.4MHz;

当码片速率为3.8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5MHz;

S504、将聚合后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求的多样性,有可能需要对大于5MHz的宽带带宽进行载波聚合,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5MHz的带宽值供载波的标称带宽值的选择。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再将N个载波进行聚合,并设置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使得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同时兼顾了UMTS系统0.2MHz的信道栅格和3.84Mcps 的码片速率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同时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参见图6所示,包括:

S601、在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四集合B4,B4={0.8MHz、1.2MHz、1.6MHz、2.4MHz、 5MHz};

S602、对N个载波进行聚合,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S603、设置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Fc,Fc属于集合Fc4,Fc4={0.64Mcps、0.96 Mcps、1.28Mcps、1.92Mcps、3.84Mcps},集合Fc4中的值与第四集合B4中的值一一对应;

当码片速率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0.8MHz;

当码片速率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1.2MHz;

当码片速率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1.6MHz;

当码片速率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2.4MHz;

当码片速率为3.8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5MHz;

S604、将聚合后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再对N个载波进行聚合,并设置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使得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同时兼顾了UMTS系统0.2MHz的信道栅格和3.84Mcps 的码片速率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同时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假设对legacy5MHz带宽的UMTS系统进行载波聚合进行分析,参见图7所示,图7所示的为5MHz的载波,其中虚线箭头表示UMTS的信道栅格,方框上的实线箭头表示5MHz载波的中心频点,可见 legacy5MHz载波的中心频点在UMTS信道栅格上。

1、从第一集合B1或者第二集合B2或者第三集合B3或者第四集合B4中选择标称带宽值,选择载波数目,使得载波聚合后的总带宽Bc与5MHz比较接近,例如,相对带宽偏差小于0.1,即abs(Bc-5)/5<0.1,其中,abs为求绝对值函数。

满足条件的载波聚合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0.6×8=4.8MHz,即8个0.6 MHz的小带宽载波进行聚合;或者,

0.8×6=4.8MHz,即6个0.8MHz的小带宽载波进行聚合;或者,

0.6×7+0.8=5MHz,即7个0.6MHz的小载波与1个0.8MHz的小载波进行聚合;或者,

1.2×4=4.8MHz,即4个1.2MHz的小载波进行聚合;或者,

1.2×3+1.6=5.2MHz,即3个1.2MHz的小载波与1个1.6MHz的小载波进行聚合;

2、将多个小载波进行聚合传输;

例如,采用0.6×8=4.8MHz方式,参见图8所示的载波的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由于所选标称带宽值满足0.2MHz整数倍,而不满足0.4MHz整数倍的约束,但相邻载波为相同值,即0.6MHz。因而相邻载波间隔紧密排列在一起时,同样满足相邻载波间隔为0.2MHz整数倍的约束。但为了使得各0.6MHz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必然使得各载波的整体偏移0.1MHz,因而无法将多余出来的0.2MHz平均保留在legacy 5MHz带宽的两端,只能使得多余出来的0.2MHz集中在一端。此时,相邻载波间隔为(0.6+0.6)/2=0.6MHz。

再如,采用0.8×6=4.8MHz方式,参见图9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由于所选标称带宽值满足0.4MHz整数倍的约束,因而相邻载波间隔必然满足0.2MHz整数倍的约束。因而可以将该4 个载波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另外,由于聚合后的带宽略小于5MHz,即小0.2 MHz,因此可以在legacy5MHz带宽的两边各保留0.1MHz,有利于克服相邻频带间的干扰。此时,相邻载波间隔为(0.8+0.8)/2=0.8MHz。

再如,采用0.6×7+0.8=5MHz方式,参见图10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在0.8MHz和0.6MHz的载波之间,必须空置0.1MHz的间隔,才能使得该两个载波的中心频点都放置在信道栅格上。由于该0.1MHz间隔的存在,必然使得聚合后的总带宽增加0.1MHz,即5.1 MHz。此时,0.8MHz的载波与0.6MHz的载波间的载波间隔为 0.1+(0.8+0.6)/2=0.8MHz。

再如,采用1.2×4=4.8MHz方式,参见图11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由于所选标称带宽值满足0.4MHz整数倍的约束,因而相邻载波间隔必然满足0.2MHz整数倍的约束。因而可以将该4 个载波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另外,由于聚合后的带宽略小于5MHz,小0.2MHz,可以在legacy5MHz带宽的两边各保留0.1MHz,有利于克服相邻频带间的干扰。此时,相邻载波间间隔为(1.2+1.2)/2=1.2MHz。

再如,采用1.2×3+1.6=5.2MHz方式,参见图12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由于所选带宽值满足0.4MHz整数倍的约束,因而相邻载波间隔必然满足0.2MHz整数倍的约束。因而可以将该4 个载波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另外,由于聚合后的带宽略大于5MHz(0.2M),可以在legacy5MHz带宽的两边各扩展0.1MHz。此时,1.6MHz载波与1.2MHz 载波间隔为(1.6+1.2)/2=1.4MHz。

考虑到抑制频段间干扰,当将legacy5MHz载波升级为载波聚合时,优选在第一集合B1内选择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假设对一种非标准带宽进行聚合传输。例如图13所示的6MHz的连续带宽,如果仅部署5MHz的UMTS系统,剩余1MHz带宽无法使用,这会造成极大资源浪费。结合上述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带宽,具体如下两种方法:

方法1:直接利用上述载波聚合的方法,将6MHz带宽全部用于载波UMTS。即,从第一集合B1、或第二结合B2,或第三集合B3,或第四集合B4中选择标称带宽值,选择载波数目,使得载波聚合后的总带宽Bc与目标带宽,如6MHz 比较接近,例如,相对带宽偏差小于0.1MHz,即abs(Bc-6)/0.05。

满足条件的载波聚合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

采用0.6×10=6MHz,即10个0.6MHz的载波进行聚合;或者,

1.2×5=6MHz,即5个1.2MHz的载波进行聚合;

选择好载波数目和相应的标称带宽值后,再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传输;

再如,采用0.6×10=6.0MHz方式,参见图14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由于所选带宽值满足0.2MHz整数倍,而不满足0.4MHz整数倍的约束,但相邻载波为相同值(0.6MHz)。因而相邻载波间隔紧密排列在一起时,同样满足相邻载波间隔为0.2MHz整数倍的约束。但为了使得各0.6MHz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必然使得各载波的整体偏移0.1MHz,因而会在频带的一段超出0.1MHz,聚合后占用的总带宽实际是6.1MHz。

再如,采用1.2×5=6.0MHz方式,参见图15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由于所选带宽值满足0.4MHz整数倍,因而相邻载波间隔紧密排列在一起时,同样满足相邻载波间隔为0.2MHz整数倍的约束,聚合后实际占用的总带宽为6.0MHz。

方法2:在6MHz带宽中,先部署一个legacy宽带UMTS,如5MHz,然后将剩余的带宽再进行载波聚合,所述、载波标称带宽值的选取集合为B1或者 B2。在实现中,可以利用频带压缩技术,例如,用更小的成型滤波因子,使得实际部署的legacy UMTS带宽小于5MHz,如,4.8MHz,4.6MHz,甚至 4.2MHz。下面给出一些实施方式:

4.6+1.2=5.8MHz,即1个被压缩的5MHz的载波(压缩成4.6MHz)与1个 1.2MHz的载波进行聚合;或者,

4.6+0.6×2=5.8MHz,即1个被压缩的5MHz的载波(压缩成4.6MHz)与2 个0.6MHz的载波进行聚合;或者,

4.8+1.2=6MHz,即1个被压缩的5MHz的载波(压缩成4.8MHz)与1个1.2 MHz的载波进行聚合;或者,

4.8+0.6×2=6MHz,即1个被压缩的5MHz的载波(压缩成4.8MHz)与2 个0.6MHz的载波进行聚合;或者,

5+1.2=6.2MHz,即1个未被压缩的5MHz的载波与1个1.2MHz的载波进行聚合;或者,

5+0.8=5.8MHz,即1个未被压缩的5MHz的载波与1个0.8MHz的载波进行聚合;

选择好载波数目和相应的标称带宽值后,再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传输;

例如,采用4.6+1.2=5.8MHz方式,参见16图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由于4.6MHz不是0.4MHz的整数被,而1.2MHz是0.4MHz的整数倍,因而需要在4.6MHz和1.2MHz两个载波之间空置0.1MHz的间隔,才能使得该两个载波的中心频点都放置在信道栅格上。

再如,采用4.6+0.6×2=5.8MHz方式,参见图17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由于4.6MHz和0.6MHz都是0.2 MHz的整数倍,因而相邻载波间隔紧密排列在一起。

再如,采用4.8+1.2=6.0MHz方式,参见图18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由于所选标称带宽值满足0.4MHz整数倍,因而相邻载波间隔紧密排列在一起时,同样满足相邻载波间隔为0.2MHz 整数倍的约束。

再如,采用4.8+0.6×2=6.0MHz方式,参见图19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再如,采用5+1.2=6.2MHz方式,参见图20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再如,采用5+0.8=5.8MHz方式,参见图21所示的部署方式,可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包括:

所述承载模块用于使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5MHz;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所述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对所述聚合模块聚合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N个载波进行聚合是指聚合模块使N个载波在携带调制信息后,按照特定的载波的中心之间的间隔约束排列在频段上。

上述承载模块、聚合模块和传输模块依次相连,

进一步的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Fc、成型滤波因子Fsp和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 满足以下条件:

Fc=3.84Mcps/Nc,Nc为正整数,且Nc={2,3,4,5,6,7,8,9,10};1.2<=Fsp< =1.3;B=Fc*Fsp,并且B=0.2MHz*Nb1,Nb1为正整数。

因此同时满足B=Fc*Fsp和B=0.2MHz*Nb1这两个条件的标称带宽值都可以作为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例如集合B1={0.6MHz、0.8MHz、1.2MHz、1.6 MHz、2.4MHz},对应的码片速率Fc1={0.48Mcps、0.64Mcps、0.96Mcps、 1.28Mcps、1.92Mcps},集合B1可以划分为子集Be={0.8MHz、1.2MHz、1.6 MHz、2.4MHz}和补集Bo={0.6MHz};

当选择属于同一子集中的值作为载波的标称带宽值,即同时属于子集Be,或者同时属于补集Bo时,则相邻两个载波中心频点的间隔为两个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当选择属于不同子集中的值作为载波的标称带宽值,即一个属于子集Be,另一个属于补集Bo,则相邻两个载波中心频点的间隔为两个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加上0.1MHz的频带间隔。因此从集合 B1中选择任意两个值作为载波的标称带宽值,都可以使N个载波中任意两个载波中心频点的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中的承载模块使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聚合模块对得到的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并设置了各个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同时兼顾了UMTS系统0.2MHz的信道栅格和3.84Mcps码片速率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同时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参见图22所示,包括:

承载模块701、聚合模块702和传输模块703;

承载模块701用于使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5MHz;

聚合模块702用于对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

传输模块703用于对聚合模块702所聚合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一集合B1,第一集合B1={0.6 MHz、0.8MHz、1.2MHz、1.6MHz、2.4MHz};

参见图23所示,聚合模块702中包括第一计算单元702a1,第一计算单元702a1根据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具体为:第一计算单元702a1将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将所述第二结果对0.2 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速率设置模块 704,用于设置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Fc,码片速率Fc属于集合Fc1,集合Fc1={0.48 Mcps、0.64Mcps、0.96Mcps、1.28Mcps、1.92Mcps},集合Fc1中的值与第一集合B1中的值一一对应,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Fc为0.4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8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2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2.4MHz。

或者,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二集合B2,第二集合B2={0.8MHz、 1.2MHz、1.6MHz、2.4MHz};

参见图24所示,聚合模块702包括第二计算单元702a2,第二计算单元702a2 用于根据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具体为:计算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所得结果作为相邻载波的中心频点的间隔;

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速率设置模块 705,用于设置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Fc,码片速率Fc属于集合Fc2,集合Fc2={0.64 Mcps、0.96Mcps、1.28Mcps、1.92Mcps},并且集合Fc2中的值与第二集合B2 中的值一一对应,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Fc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8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2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2.4MHz。

或者,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三集合B3,第三集合B3={0.6MHz、 0.8MHz、1.2MHz、1.6MHz、2.4MHz、5MHz};

参见图25所示,聚合模块702包括第三计算单元702a3,第三计算单元702a3 用于根据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具体为:第三计算单元702a3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将所述第二结果对0.2 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速率设置模块 706,用于设置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Fc,码片速率Fc属于集合Fc3,集合Fc3={0.48 Mcps、0.64Mcps、0.96Mcps、1.28Mcps、1.92Mcps、3.84Mcps},并且,集合Fc3中的值与第三集合B3中的值一一对应,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Fc为0.4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8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2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2.4MHz;

当码片速率Fc为3.8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5MHz。

或者,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四集合B4,第四集合B4={0.8MHz、 1.2MHz、1.6MHz、2.4MHz、5MHz};

参见图26所示,聚合模块702包括第四计算单元702a4,第四计算单元702a4 用于根据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具体为:第四计算单元702a4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将第二结果对0.2MHz 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四速率设置模块 707,用于设置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Fc,Fc属于集合Fc4,集合Fc4为{0.64Mcps、 0.96Mcps、1.28Mcps、1.92Mcps、3.84Mcps},并且,集合Fc4中的值与第四集合B4中的值一一对应,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Fc为0.6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0.8MHz;

当码片速率Fc为0.96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2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28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1.6MHz;

当码片速率Fc为1.92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2.4MHz;

当码片速率Fc为3.84Mcps时,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5MHz。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中的承载模块701使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并由聚合模块702对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并进一步的设置了各个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同时兼顾了UMTS系统0.2MHz的信道栅格和3.84 Mcps码片速率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同时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存储装置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预设段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5MHz;对所述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所述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聚合后的N个载波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的载波的码片速率为3.84Mcps 除以Nc,其中Nc为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的成型滤波因子Fsp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3;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等于Fc乘以Fsp,并且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为 0.2MHz的整数倍。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的载波的标称带宽值B属于第一集合B1,所述第一集合B1为{0.6MHz、0.8MHz、1.2MHz、1.6MHz、2.4MHz}。

在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预设频带上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将所述第二结果对0.2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将所述第一结果与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中处理器使预设频带上承载N个载波,并对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并进一步的设置了各个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同时兼顾了UMTS系统0.2MHz的信道栅格和3.84Mcps码片速率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同时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进一步的,用户终端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接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信号。

一、终端接入过程。

终端上电后,进行频点搜索,当有历史频点信息或预置频点列表时,按历史频点或预置频点列表进行扫描搜索;否则,按0.2MHz间隔在合法频带内进行频点扫描;

对任意一个扫描的频点上,按照不同的带宽假设进行检测,例如,假定当前频点对应的载波带宽值可以为集合B2,或B3中任意一元素;带宽值与频点值可以有一定的关系,使得某些特定的频点上只需要搜寻某种带宽值,或不需要搜索某些带宽值;

当检测到同步信道,并同步到当前频点对应的载波后,读取该载波的系统广播消息;所述系统广播消息中,可以包括相邻的载波配置信息,例如,相邻载波的频点与带宽值信息;

终端根据自身需求,例如,倾向的带宽值,结合当前载波对相邻载波信息的广播,选择合适的频点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二、终端接收载波信号。

终端接入系统后,数据可以在多个聚合的载波上并传,或选择性传输。例如,6个0.8MHz聚合的小载波系统,一个数据块可以在一个或几个信道系数最优的小载波上传输,获得频率选择性增益;或者在多个0.8MHz载波上进行并行传输,获得频率分集增益。终端从主接入载波上获取各聚合载波的调度信息,并根据调度信息接收下行数据,或者发射上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同时,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