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9604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拍摄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监测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当监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当接收到拍摄请求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拍摄装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使得在拍摄运动的物体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抖作用以及简化了拍摄操作。
【专利说明】一种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多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终端均已具备摄像功能,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的需求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各生产厂家不断改善摄像头的硬件性能以提高拍摄效果。现有的相机或终端上的相机单元一般都有自动对焦功能,比如人脸识别。人脸识别的技术在于:将眼睛与嘴巴等人脸特征记录在终端存储器中,当打开人脸识别功能时,处理器(PU会在摄像头传回来的图像中寻找人脸特征,再对其对焦。然而,当用户所要拍摄的目标物体并不是人脸时,摄像头也会选择画面中出现的人脸进行对焦,存在误判断的问题,并且无法对不存在人脸特征的物体进行对焦。
[0003]另外,现有的专业摄像中都有运动模式,但是其工作原理只是增加快门时间,不具备对焦的功能。当用户对要拍摄的目标物体进行手动对焦后,在按下拍摄键进行拍摄之前,如果物体发生移动,摄像头无法再次对拍摄物体进行自动对焦,因此拍摄效果可能出现失焦的现象。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可对移动目标准确对焦并改善拍摄效果。
[00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包括:
[0006]当接收到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0007]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0008]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监测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
[0009]当监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
[0010]当接收到拍摄请求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
[001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包括:
[0012]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
[0013]对焦单元,用于当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到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0014]特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0015]监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监测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
[0016]所述对焦单元还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
[0017]拍摄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拍摄请求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
[0018]实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接收对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并获取该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当监测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特征信息对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因此在初次对焦时获取的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可用作当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准确追踪该目标物体并使该目标物体重新回到焦点上的参考信息,从而使得在拍摄运动的物体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抖作用以及简化了拍摄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拍摄方法的应用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可应用于具备触摸屏的可摄像的终端,包括触摸屏式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数码相机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应用于非触摸屏式的终端。
[0028]请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0029]S101,当接收到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0030]具体的,接收到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包括:在开启摄像头进行摄像功能后,接收启动对焦锁定模式的命令,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的第三位置信息,根据第三位置信息确定需要对焦的目标物体。此处的对焦锁定模式不同于现有的人脸识别模式,其可对任何物体进行对焦锁定。用户通过点击触摸屏上所要对焦的物体的位置,生成对应的第三位置信息,终端根据第三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对焦范围确定该位置上的物体为需要对焦的目标物体。其中,预设的对焦范围可由用户根据目标物体的大小等参数进行设定。
[0031]具体的,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包括:采集第一图像,获取所述目标物体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摄像头采集第一图像并在触摸屏上显示,根据上述确定的目标物体去获取该目标物体在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位置信息,控制摄像头调整焦距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0032]S102,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0033]具体的,根据上述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和初次进行对焦的目标物体,提取并保存该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比如目标物体的轮廓、结构、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等。举例来说,若目标物体为杯子,则杯子的特征信息可为杯身的轮廓与手柄的形状,若目标物体为火车,则火车的特征信息可为车头轮廓与车门的形状等。
[0034]S103,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监测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
[0035]具体的,步骤S103可包括以下具体实施步骤:
[0036]采集第二图像,根据所述特征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物体位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
二位置信息。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按下拍摄键之前,摄像头再次采集第二图像,并向处理器(PU传送该图像数据。根据步骤S102中提取到的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在第二图像中查找对应的目标物体,并获取该目标物体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实现目标物体的位置变化监测过程。
[003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采集主要通过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来完成,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外景物体反射的光线,使物体在图像传感器中成像,并将图像数据传送到CPU中。
[0039]S104,当监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
[0040]具体的,比对所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0041]将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进行比对,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即是否发生移动或者出现失焦的情况。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的比对实际上便是目标物体分别位于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点和第二图像中的像素点的比对,比对的结果可包括目标物体是否发生移动、是否发生形变以及图像清晰度是否变化等。
[0042]若比对结果为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不同,则表示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对变化后的目标物体进行二次对焦:根据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二次对焦的过程与第一次对焦的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0043]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按下拍摄键之前,即终端接收到拍摄请求之前,上述的步骤S103和S104将会不断进行循环,这样才能保持摄像头对目标物体持续追踪并进行对焦的作用。
[0044]S105,当接收到拍摄请求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
[0045]具体的,当终端上的相机拍摄键被按下或者触摸屏上的拍摄控件被点击时,对已经对焦好的目标物体进行拍摄。
[0046]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方法的应用示意图。首先,终端的CPU接收由摄像头传送的第一图像a以及用户通过触摸屏选择的需要进行对焦的目标物体A及其第一位置,并获取和保存目标物体A的特征信息;
[0047]其次,在用户按下拍摄键之前,摄像头向CPU传送了第二图像b,CPU根据目标物体A的特征信息查找到目标物体A在第二图像b中的第二位置,比对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即可发现目标物体A发生了移动,因此CPU控制摄像头再次对目标物体A重新进行对焦。
[0048]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接收对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并获取该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当监测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特征信息对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因此在初次对焦时获取的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可用作当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准确追踪该目标物体并使该目标物体重新回到焦点上的参考信息,从而使得在拍摄运动的物体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抖作用以及简化了拍摄操作。
[0049]请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消息接收单元31、对焦单元32、特征信息获取单元33、监测单元34以及拍摄单元35。
[0050]请参考图4,消息接收单元31包括第三位置信息获取子单元311和目标物体确定子单元312。
[0051]第三位置信息获取子单元311,用于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的第三位置信息;目标物体确定子单元3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需要对焦的目标物体。
[0052]在开启摄像头进行摄像功能后,接收启动对焦锁定模式的命令,第三位置信息获取子单元311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的第三位置信息,目标物体确定子单元312根据第三位置信息确定需要对焦的目标物体。此处的对焦锁定模式不同于现有的人脸识别模式,其可对任何物体进行对焦锁定。用户通过点击触摸屏上所要对焦的物体的位置,生成对应的第三位置信息,终端根据第三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对焦范围确定该位置上的物体为需要对焦的目标物体。其中,预设的对焦范围可由用户根据目标物体的大小等参数进行设定。
[0053]对焦单元32,用于当消息接收单元31接收到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0054]具体的,请参见图5,对焦单元32包括第一图像采集子单元321、第一位置获取子单元322、第一对焦子单元323、比对子单元324和第二对焦子单元325,其中:第一图像采集子单元321,用于采集第一图像;第一位置获取子单元322,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物体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一对焦子单元323,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摄像头采集第一图像并在触摸屏上显示,根据上述确定的目标物体去获取该目标物体在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位置信息,控制摄像头调整焦距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0055]特征信息获取单元33,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0056]具体的,特征信息获取单元33根据上述摄像头获取的图像和初次进行对焦的目标物体,提取并保存该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比如目标物体的轮廓、结构、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等。举例来说,若目标物体为杯子,则杯子的特征信息可为杯身的轮廓与手柄的形状,若目标物体为火车,则火车的特征信息可为车头轮廓与车门的形状等。
[0057]监测单元34,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监测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具体的,请参见图6,监测单元34包括第二图像采集子单元341和第二位置获取子单元。其中:第二图像采集子单元341,用于采集第二图像,第二位置获取子单元332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物体位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
[0058]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按下拍摄键之前,第二图像采集子单元341再次采集第二图像,并向处理器CPU传送该图像数据。根据特征信息获取单元33提取到的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在第二图像中查找对应的目标物体,并获取该目标物体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实现目标物体的位置变化监测过程。
[005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采集主要通过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来完成,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外景物体反射的光线,使物体在图像传感器中成像,并将图像数据传送到CPU中。
[0060]对焦单元32还用于当监测单元34监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
[0061 ] 比对子单元324,用于比对所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0062]将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进行比对,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即是否发生移动或者出现失焦的情况。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的比对实际上便是目标物体分别位于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点和第二图像中的像素点的比对,比对的结果可包括目标物体是否发生移动、是否发生形变以及图像清晰度是否变化等。
[0063]第二对焦子单元325,用于比对结果为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不同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
[0064]若比对结果为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不同,则表示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对变化后的目标物体进行二次对焦:根据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二次对焦的过程与第一次对焦的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0065]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按下拍摄键之前,即终端接收到拍摄请求之前,上述的步骤S103和S104将会不断进行循环,这样才能保持摄像头对目标物体持续追踪并进行对焦的作用。
[0066]拍摄单元35,用于当接收到拍摄请求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
[0067]具体的,当终端上的相机拍摄键被按下或者触摸屏上的拍摄控件被点击时,对已经对焦好的目标物体进行拍摄。
[0068]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接收对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并获取该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当监测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特征信息对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因此在初次对焦时获取的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可用作当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准确追踪该目标物体并使该目标物体重新回到焦点上的参考信息,从而使得在拍摄运动的物体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抖作用以及简化了拍摄操作。
[0069]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 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 RAM)等。
[0070]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合并或删减。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单元或子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整合、进一步划分或删减。
[0071]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或模块,可以以通用集成电路(如中央处理器CPU),或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
[0072]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接收到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监测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 当监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 当接收到拍摄请求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包括: 采集第一图像; 获取所述目标物体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监测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包括: 米集第二图像; 根据所述特征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物体位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监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包括: 比对所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若比对结果为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不同,则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包括: 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的第三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需要对焦的目标物体。
6.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 对焦单元,用于当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到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的请求消息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特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监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监测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 所述对焦单元还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 拍摄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拍摄请求时,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单元包括: 第一图像采集子单元,用于采集第一图像; 第一位置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物体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一对焦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包括: 第二图像采集子单元,用于采集第二图像;第二位置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物体位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单元还包括: 比对子单元,用于比对所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第二对焦子单元,用于比对结果为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不同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物体重新进行对焦。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消息接收单元包括: 第三位置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的第三位置信息; 目标物体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需要对焦的目标物体。
【文档编号】H04N5/232GK103780841SQ201410032305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郑晓生 申请人: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