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5613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移动终端拍照时,纠正由于拍摄角度带来被摄物体倾斜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用户使用手机拍摄书画作品、宣传海报、文档等平面矩形物体时,常常因为无法将相机放置在与物体平面垂直的物体中心点的垂线上,由于透视关系导致矩形物体拍摄后在画面上呈现为梯形,严重影响美观,造成用户体验感较差。当前手机类终端产品的摄像机Camera应用中尚无纠正因为拍摄角度造成被摄物体平面倾斜的功能,用户想要避免被摄物体平面倾斜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1)尽量使手机摄像头位于与物体平面垂直的物体中心点的垂线上。但是如果被摄物体面积过大或者放置在地上,就很难做到,或者俯拍时会把自己的脚拍进去。(2)用户将拍摄好的照片导入电脑或者手机图库后打开,用电脑里的绘图软件或手机图片编辑软件选取图片角点将已经透视变成为梯形的物体拉回矩形,该解决方案虽然能起到倾斜拉直的作用,但属于拍摄完成后在图库里编辑图片,存在导入图片编辑等步骤,过程繁杂,导致很多用户往往不知道如何编辑操作,而且最终效果也不能达到一次及时呈现的效果。对于用户来说,一次拍摄保存,一次编辑保存,实现起来步骤繁多,便捷性较差,很多非专业用户难以掌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两种通过物理,或软件实现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便捷性还是可操作性都不高,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能够解决由于拍摄角度问题将矩形被摄物体拍成梯形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方法,包括:当移动终端检测到被摄物体进入取景界面后,对被摄物体轮廓的边界进行识别,得到被摄物体轮廓;对所述被摄物体轮廓进行解析,判断所述被摄物体是否倾斜;若判断为倾斜,则对所述被摄物体进行拉直拍摄处理,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优选地,所述的对被摄物体轮廓的边界进行识别,得到被摄物体轮廓的步骤包括:对比被摄物体与背景之间的色彩和明度,对被摄物体轮廓的边界进行识别,得到被摄物体轮廓。优选地,所述的对所述被摄物体轮廓进行解析,判断所述被摄物体是否倾斜的步骤包括:通过判断被摄物体轮廓是否有且只有两条平行边,确定所述被摄物体是否被拍摄为梯形;若确定所述被摄物体被拍摄为梯形,则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优选地,所述的若确定所述被摄物体被拍摄为梯形,则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被摄物体是否处于取景界面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被摄物体面积是否超过取景界面的预置百分比;若所述被摄物体处于取景界面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被摄物体面积超过取景界面的预置百分比,则确定所述梯形被摄物体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优选地,所述的若判断为倾斜,则对所述被摄物体进行拉直拍摄处理,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的步骤包括:对确定为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的被摄物体进行第一操作后,根据接收的拍摄指令,得到被摄物体的倾斜图片;对所述被摄物体的倾斜图片进行第二操作,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优选地,所述的对确定为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的被摄物体进行第一操作的步骤包括:设置分别通过所述被摄物体轮廓的长平行边的两个角点的,且与所述长平行边垂直的辅助线;设置由所述被摄物体轮廓的短平行边的两个角点分别指向所述辅助线的,用于指示所述短平行边的两个角点移动方向的箭头。优选地,所述的对所述被摄物体的倾斜图片进行第二操作,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被摄物体轮廓,分离所述被摄物体和背景得到倾斜的被摄物体画面;根据所述用于指示所述短平行边的两个角点移动方向的箭头,对所述倾斜的被摄物体画面进行拉直,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装置,包括:识别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检测到被摄物体进入取景界面后,对被摄物体轮廓的边界进行识别,得到被摄物体轮廓;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被摄物体轮廓进行解析,判断所述被摄物体是否倾斜;拉直模块,用于若判断为倾斜,则对所述被摄物体进行拉直拍摄处理,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优选地,所述解析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通过判断被摄物体轮廓是否有且只有两条平行边,确定所述被摄物体是否被拍摄为梯形;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被摄物体被拍摄为梯形,则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优选地,所述拉直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操作子模块,用于对确定为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的被摄物体进行第一操作后,根据接收的拍摄指令,得到被摄物体的倾斜图片;第二操作子模块,用于对所述被摄物体的倾斜图片进行第二操作,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照相机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被摄物体进入所述照相机的取景界面后,对被摄物体轮廓的边界进行识别,得到被摄物体轮廓;对所述被摄物体轮廓进行解析,判断所述被摄物体是否倾斜;若判断为倾斜,则对所述被摄物体进行拉直拍摄处理,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通过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内置算法程序的方法,使得移动终端在拍照时能够纠正因为拍摄角度所造成的被摄矩形平面物体画面倾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方法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装置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显示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方法原理图,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101:当移动终端检测到被摄物体进入取景界面后,对被摄物体轮廓的边界进行识别,得到被摄物体轮廓。在步骤S101中,对比被摄物体与背景之间的色彩和明度,对被摄物体轮廓的边界进行识别,得到被摄物体轮廓。步骤S102:对所述被摄物体轮廓进行解析,判断所述被摄物体是否倾斜。在步骤S102中,通过判断被摄物体轮廓是否有且只有两条平行边,确定所述被摄物体是否被拍摄为梯形;若确定所述被摄物体被拍摄为梯形,则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进一步地,所述的若确定所述被摄物体被拍摄为梯形,则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被摄物体是否处于取景界面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被摄物体面积是否超过取景界面的预置百分比;若所述被摄物体处于取景界面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被摄物体面积超过取景界面的预置百分比,则确定所述梯形被摄物体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步骤S103:若判断为倾斜,则对所述被摄物体进行拉直拍摄处理,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在步骤S103中,对确定为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的被摄物体进行第一操作后,根据接收的拍摄指令,得到被摄物体的倾斜图片;对所述被摄物体的倾斜图片进行第二操作,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进一步地,所述的对确定为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的被摄物体进行第一操作的步骤包括:设置分别通过所述被摄物体轮廓的长平行边的两个角点的,且与所述长平行边垂直的辅助线;设置由所述被摄物体轮廓的短平行边的两个角点分别指向所述辅助线的,用于指示所述短平行边的两个角点移动方向的箭头。进一步地,所述的对所述被摄物体的倾斜图片进行第二操作,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被摄物体轮廓,分离所述被摄物体和背景得到倾斜的被摄物体画面;根据所述用于指示所述短平行边的两个角点移动方向的箭头,对所述倾斜的被摄物体画面进行拉直,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1)当计算机存储介质检测到被摄物体进入取景界面后,对被摄物体轮廓的边界进行识别,得到被摄物体轮廓;(2)对所述被摄物体轮廓进行解析,判断所述被摄物体是否倾斜;(3)若判断为倾斜,则对所述被摄物体进行拉直拍摄处理,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装置结构图,如图2所示,包括:识别模块、解析模块和拉直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检测到被摄物体进入取景界面后,对被摄物体轮廓的边界进行识别,得到被摄物体轮廓。所述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被摄物体轮廓进行解析,判断所述被摄物体是否倾斜。其中,所述解析模块的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通过判断被摄物体轮廓是否有且只有两条平行边,确定所述被摄物体是否被拍摄为梯形。所述解析模块的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被摄物体被拍摄为梯形,则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所述拉直模块用于若判断为倾斜,则对所述被摄物体进行拉直拍摄处理,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其中,所述拉直模块的第一操作子模块用于对确定为需要进行拉直拍摄处理的被摄物体进行第一操作后,根据接收的拍摄指令,得到被摄物体的倾斜图片。所述拉直模块的第二操作子模块用于对所述被摄物体的倾斜图片进行第二操作,得到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显示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摄像机Camera功能列表里,选择是否启用倾斜拉直功能,如选择关闭则该功能无效,如选择开启,则开启手机摄像机Camera功能菜单中的倾斜拉直功能,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1)如图3(a)所示,进入取景界面后,后台通过检测被摄物体轮廓边界与背景色彩、明度等差异性,识别被摄物体轮廓形状。(2)如图3(b)所示,属于后台判别,不在手机屏幕显示。后台通过检测被摄物体轮廓中是否有且只有两条边互相平行,并据此判别被摄物体是否为梯形。(3)如图3(c)所示,经判别后,确定被摄物体是梯形且满足预设条件(位置,面积),即判别被摄物体轮廓是否处于中心区域,面积是否超过画面的1/4,如果没有,倾斜拉直功能中止,如果条件满足,利用角点线框勾勒梯形被摄物体轮廓,并在梯形被摄物体相互平行两边的长边两角点设置与长边垂直的,通过两角点的垂直辅助线,以及用箭头表示将要移动的角点和方向。(4)如图3(d)所示,属于后台处理过程,不在手机屏幕显示。当用户按下快门,手机拍下取景框内被摄物体,后台根据检测到的梯形被摄物体识别出轮廓,将其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依据辅助线将相互平行两边中短边的两个角点,分别水平或者竖直拉伸到离各自最近的垂直辅助线上。照片中的梯形被摄物体图像随着角点拉伸而变化,类似PS等图片处理工具中的变形工具功能。(5)如图3(e)所示,属于后台处理过程,不在手机屏幕显示。得到拉伸后的矩形被摄物体后,通过裁切处理仅选取拉伸后的矩形被摄物体,将周围无关画面删除。事实上,由于拍摄该类平面矩形物体时,基本以被摄物体为中心,因此,被摄物体以外画面基本可以忽略,并通过修正纠正由于拍摄角度问题被拍摄成的梯形物体。(6)如图3(f)所示,呈现出最终经过倾斜拉直并裁切的被摄物体的拉直图片,并保存。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的工作流程图,如图4所示,倾斜拉直功能在手机的摄像机Camera应用中,具备功能开关选项。其中,用户可以通过功能开关选项设置开启或关闭,来控制在Camera应用中的开启或关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步骤S401:手机当前处于待机状态。步骤S402:判断是否启动摄像机Camera进行拍照。步骤S403:当确定已启动摄像机Camera,进入取景界面。其中,取景界面是指启动摄像机Camera应用后,手机显示屏上所显示的界面。步骤S404:判断是否启动倾斜拉直功能。步骤S405:当确定启动倾斜拉直功能后,进行取景对焦,后台通过检测分析被摄物体轮廓边界与背景色彩、色阶、明度等差异性,识别被摄物体轮廓形状。步骤S406:检测被摄物体轮廓是否有且只有两条边平行,判定其是否为梯形。如果不是梯形,返回步骤S403。步骤S407:如果是梯形,判别被摄物体轮廓的位置、面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不满足预设条件,则返回步骤S403。其中,预设条件可以设置为被摄主体处于中心位置,面积超过画面的25%。步骤S408:当预设条件满足时,取景框出现用于勾画被摄主体轮廓的角点线框,利用线框勾勒被摄物体轮廓并在被摄物体相互平行两边的长边角点设置通过角点垂直于长边的垂直辅助线,以及用箭头表示将要移动的角点和方向。步骤S409:判断是否确认拍摄。步骤S410:依据辅助线,自动将梯形被摄物体拉伸成矩形,得到类似PS中的图片拉伸工具的效果。当手机拍下取景框内被摄物体后,后台根据检测到的梯形被摄物体识别出轮廓,并将其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依据辅助线将相互平行两边中短边的两个角点,分别水平或者竖直拉伸到离各自最近的垂直辅助线上。其中,梯形被摄物体图像随着角点拉伸而变化,类似PS等图片处理工具中变形工具的功能。步骤S411:后台自动裁切画面仅保留矩形区域。后台进行裁切处理后,仅保留拉伸后的矩形物体。步骤S412:保存照片。将矩形物体呈现出来并保存,从而达到用户需要的对平面矩形物体类似翻拍、扫描需要的独特摄影效果,增强用户拍摄书画作品、海报、文档等类型物体的用户体验感。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能够通过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内置算法程序的方法,使得移动终端在拍照时能够纠正因为拍摄角度所造成的被摄矩形平面物体画面倾斜,从而实现一种为用户量身定制的技术叠加合成,使用户在取景时即可对想要拍摄的倾斜物体进行编辑,拍完即可呈现,省去后期编辑的步骤。同时,对物体轮廓的识别中增加了位置、面积判别,避免了次要被摄物体的干扰,极大提高准确性,使用户感觉摄像机Camera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为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拍照体验。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