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561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以手机为例,用户在通话结束后,如果双方由于某种原因,均未挂断,则两个手机之间的通信一直保持着,从而占用宝贵的信道资源且会产生不必要的通信费用。为此目前业界有一些自动挂断的技术,如限时通话自动挂断方法,也有手机通过重力感应装置判断手机放置状态自动挂断方法。但是在一些通话场景中,上述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比如,用户使用手机通话过程中,由于如信号不好,或者对方临时有事等原因导致双方长时间未说话,但双方可能在一段时间后继续通话,此时,如果采用限时挂断方法的话,就会强制结束通话,影响用户正常使用;或者,用户结束通话后,忘了挂断电话,就将手机直接放在口袋或包里,此时,手机很可能并不处于水平放置状态或竖直放置状态,那么,此时采用通过重力感应装置判断手机放置状态自动挂断方法的话,往往无法挂断需要挂断的电话。所以,现有技术中并不存在一种较为合理的自动结束通话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以实现更为准确地、及时地自动结束通话,从而及时释放宝贵的通信信道,并为用户节约不必要的通信费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通话状态后,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确认本端与对端之间的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当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确认所述语音信道处于占用状态,并再次检测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其中,所述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确认本端与对端之间的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包括:当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启动第一定时器;当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未在所述本端输入信号以及所述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判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当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等于预设值时,确认所述语音通信信道处于所述空闲状态,并结束所述语音通话。进一步地,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不等于预设值时,重启所述第一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再次判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所述预设值。进一步地,在所述启动第一定时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在所述本端输入信号以及所述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将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清零,并返回检测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进一步地,在所述启动第一定时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未在所述本端输入信号以及所述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输出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所述移动终端将要自动结束通话;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响应,将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置零,并返回检测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若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响应,判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所述预设值。其中,所述检测语音通信信道上的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包括:对所述本端输入信号及所述对端输入信号进行去噪;检测去噪后的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语音信号。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语音判决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通话状态后,所述语音判决模块,用于检测语音通信信道上的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确认本端与对端之间的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还用于当所述语音判决模块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确认所述语音信道处于占用状态,并触发所述语音判决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启动第一定时器;当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未在所述本端输入信号以及所述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判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当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等于预设值时,确认所述语音通信信道处于所述空闲状态,并结束所述语音通话。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之后,当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不等于预设值时,重启所述第一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再次判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所述预设值。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开启所述第一定时器之后,当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在所述本端输入信号以及所述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将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清零,并触发所述语音判决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启动第一定时器之后,当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未在所述本端输入信号以及所述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所述语音信号时,输出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所述移动终端将要自动结束通话;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响应,将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置零,并触发所述语音判决模块;若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响应,判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所述预设值。其中,所述语音判决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本端输入信号及所述对端输入信号进行去噪;检测去噪后的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语音信号。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中,在移动终端进入通话状态后,检测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然后,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语音信号时,确认本端与对端之间的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语音信号时,确认语音信道处于占用状态,并重新进行检测。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语音通话双方实际的通话情况,来确定是否要结束通话,能够更为准确地、及时地自动结束通话,从而及时释放宝贵的通信信道,并为用户节约不必要的通信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进行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进行如语音电话、视频电话、即时语音聊天等功能。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在移动终端进入通话状态后,该方法包括:S101:检测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具体来说,当移动终端进入通话状态之后,可以获得本端以及对端的输入信号,首先,对这些信号进行去噪,然后,通过去噪后的对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在信号频谱特性,信号能量,以及信号在时域上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噪声频谱、语音能量以及人声识别的方式,确定在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S102: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语音信号时,确认本端与对端之间的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具体来说,可以预先设置第一预设时长作为检测存在语音信号到不存在语音信号的检测时间,通常可以为7s、10s、13s等,以实际应用为准。那么,当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比如在10s内在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中都没有检测到语音信号时,移动终端可以确认本端与对端之间的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误操作,S102可以包括: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语音信号时,启动第一定时器;当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未在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语音信号时,判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若是,确认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若否,重启第一定时器,并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后,判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具体来说,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没有检测到语音信号,能够初步判定本端与对端没有人声输入了,但是为了确定此时是用户说话的间隙还是真正的结束通话,移动终端可以启动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可以设置为7s、10s、13s等,以实际应用为准。然后,在第一定时器计时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继续检测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如果在如10s内均没有检测到语音信号,那么,就可以确认此时本端与对端没有语音输入,那么,此时,判断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若是,则确认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若否,则重启第一定时器,再次进行检测,直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等于预设值为止。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预先设置第三预设时长作为检测不存在语音信号到存在语音信号的检测时间,通常可以为20ms、50ms、1s等,以实际应用为准。那么,当移动终端在第一定时器计时过程中,在连续的如20ms内都检测到了语音信号,此时,就可以初步判定本端和对端的语音通话还未结束,将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清零,并返回S101,重新对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进行检测。在另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启动第一定时器的步骤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当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未在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语音信号时,输出一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终端将要自动结束通话;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对提示信息的响应,将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置零,并返回S101;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用户对提示信息的响应,判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具体来说,移动终端在启动第一定时器之后,移动终端继续检测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当移动终端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未在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语音信号,也就是说第一定时器超时时,输出一提示信息,可以是语音提示、振动提示或者指示灯闪烁提示,来提示用户移动终端将要自动结束通话了,同时,可以启动第二定时器,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第二预设时长,如5s、8s、10s等,最好不要超过10s,具体以实际应用为准。然后,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对提示信息的响应,此时,第二定时器停止定时,并将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置零,然后返回S101重新对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进行检测;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用户对提示信息的响应,此时,第二定时器超时,那么,移动终端判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若是,则确认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若否,则重启第一定时器,再次进行检测,直到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等于预设值为止。判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较优地,当移动终端结束语音通话后,生成自动结束通话历史记录,以供用户查询。在该记录中至少包括:通话开始时间、通话总时长、双向通道空闲状态持续时间、通话对象等等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只要有任何结束通话的操作,例如用户按挂机键、控制信道异常、对方挂机等,都将立即停止已启动的定时器并将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置零。S103: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语音信号时,确认语音信道处于占用状态,并返回S101。具体来说,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了语音信号的话,可以确认语音信道处于占用状态,那么,返回S101,重新对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进行检测。下面以移动终端是手机为例来对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进行说明。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进行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方法包括:S201:手机进入通话状态;S202:手机获得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S203:手机检测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若是,跳至S204;若否,跳至202;S204:手机启动第一定时器;S205:手机检测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若是,跳至S212;若否,跳至S206;S206:手机判断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跳至S207;若否,跳至S205;S207:手机启动第二定时器,同时输出提示信息;S208:手机判断用户是否响应提示信息;若是,跳至S212;若否,跳至S209;S209:手机判断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跳至S210;若否,跳至S208;S210:手机判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若是,跳至S211;若否,跳至S212;S211:手机确定本端与对端的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结束通话。S212:手机将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清零,并跳至S202。由上述可知,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语音通话双方实际的通话情况,来确定是否要结束通话,能够更为准确地、及时地自动结束通话,从而及时释放宝贵的通信信道,并为用户节约不必要的通信费用。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终端一致。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语音判决模块31和控制模块32;其中,在移动终端进入通话状态后,语音判决模块31,用于检测语音通信信道上的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控制模块32,还用于当语音判决模块31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语音信号时,确认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还用于当语音判决模块31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语音信号时,确认语音信道处于占用状态,并触发语音判决模块31。进一步地,控制模块32,具体用于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语音信号时,启动第一定时器;当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未在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语音信号时,判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当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等于预设值时,确认语音通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并结束语音通话。进一步地,控制模块32,还用于在判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之后,当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不等于预设值时,重启第一定时器,并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后,再次判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进一步地,控制模块32,还用于在启动第一定时器之后,当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前在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语音信号时,将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清零,并触发语音判决模块31。进一步地,控制模块32,还用于在启动第一定时器之后,当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未在本端输入信号以及对端输入信号中检测到语音信号时,输出一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终端将要自动结束通话;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对提示信息的响应,将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置零,并触发语音判决模块31;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用户对提示信息的响应,判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次数是否等于预设值。进一步地,语音判决模块31,具体用于对本端输入信号及对端输入信号进行去噪;检测去噪后的本端输入信号和对端输入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信号。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