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传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2590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结构改良的传声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结构改良的传声器,包括有外壳、背极座、背极板、下垫板、线路板和上垫板;该背极座的上端面安装有膜片组;该背极板和下垫板均位于背极座内,且下垫板位于背极板的下方,下垫板上设有第一通孔;该线路板位于下垫板的下方;该上垫板位于膜片组的上方,上垫板上设有第二通孔,且该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均设有阻尼材料,阻尼材料对应封盖住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藉此,利用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并且第二通孔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通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此保证透气和进音一致,可产生中、低、高音的效果,并且音质清晰悦耳,从而给使用带来方便,尤其适用于专业场合(如录音棚等)。
【专利说明】结构改良的传声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声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改良的传声器。
【背景技术】
[0002]传声器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主要运用于手机、固定电话、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中,而电容传声器是传声器领域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不需要极化电压,而且由于其电声特性良好,所以在录声、扩声和户外噪声测量中已逐渐取代外加极化电压的传声器。
[0003]现有传声器的主要结构包括有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背极座、背极板、线路板、膜片组和阻尼材料等,阻尼材料位于膜片组的下方仅相当于下垫片,而现有的传声器无上垫板,导致现有传声器只能产生高音而无低音,并且音质效果也不佳,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传声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传声器只能产生高音而无低音并且音质效果也不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种结构改良的传声器,包括有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背极座、背极板、下垫板、线路板和上垫板;该外壳的上端面设置有出音孔;该背极座的上端面安装有膜片组;该背极板和下垫板均位于背极座内,且下垫板位于背极板的下方,下垫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该线路板位于下垫板的下方并露出外壳的下端开口 ;该上垫板位于膜片组的上方,上垫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形状和大小与前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且该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均设置有阻尼材料,阻尼材料对应封盖住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垫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前述阻尼材料。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垫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该第一环形凹槽位于第一通孔的周缘,该阻尼材料的周缘与第一环形凹槽的底面贴合固定。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垫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前述阻尼材料。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垫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该第二环形凹槽位于第二通孔的周缘,该阻尼材料的周缘与第二环形凹槽的底面贴合固定。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第一通孔位于下垫板的中心位置上,对应地,该第二通孔亦为圆形,该第二通孔位于上垫板的中心位置上。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3]通过设置有下垫板和上垫板,在下垫板上设置第一通孔,在上垫板设置第二通孔,利用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并且第二通孔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通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此保证透气和进音一致,可产生中、低、高音的效果,并且音质清晰悦耳,从而给使用带来方便,尤其适用于专业场合(如录音棚等)。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0020]附图标识说明:
[0021]10、外壳11、出音孔
[0022]20、背极座30、背极板
[0023]40、下垫板 41、第一通孔
[0024]42、第一环形凹槽50、线路板
[0025]60、上垫板61、第二通孔
[0026]62、第二环形凹槽70、膜片组
[0027]8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以及设置于外壳10内的背极座20、背极板30、下垫板40、线路板50和上垫板60。
[0029]其中,该外壳10的上端面设置有出音孔11,出音孔11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于外壳10的上端面,外壳10的下端开口。
[0030]该背极座20的上端面安装有膜片组70,膜片组70与背极座20之间夹设有垫片80。
[0031]该背极板30和下垫板40均位于背极座20内,且下垫板40位于背极板30的下方,下垫板4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1。
[0032]该线路板50位于下垫板40的下方并露出外壳10的下端开口。
[0033]该上垫板60位于膜片组70的上方,上垫板6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61,该第二通孔61的形状和大小与前述第一通孔4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二通孔61与第一通孔41同轴设置,且该上垫板60和下垫板40上均设置有阻尼材料(图中未示),阻尼材料对应封盖住第二通孔61和第一通孔41。
[0034]在本实施例中,该下垫板40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前述阻尼材料,该上垫板60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前述阻尼材料;并且,该下垫板40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42,该第一环形凹槽42位于第一通孔41的周缘,该阻尼材料的周缘与第一环形凹槽42的底面贴合固定,该上垫板60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62,该第二环形凹槽62位于第二通孔61的周缘,该阻尼材料的周缘与第二环形凹槽62的底面贴合固定。
[003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孔41为圆形,第一通孔41位于下垫板40的中心位置上,对应地,该第二通孔61亦为圆形,该第二通孔61位于上垫板60的中心位置上。
[0036]组装时,首先,将阻尼材料设置于下垫片40和上垫片60上;接着,由上往下依次将下垫片40和背极板30装入背极座20内;接着,从外壳10的下端开口依次装入上垫板60、膜片组70、垫片80、背极座20 (已经装有下垫片40和背极板30)以及线路板50 ;最后,将外壳10的下端开口边缘折弯而对线路板50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前述零部件均安装于外壳10内。
[0037]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设置有下垫板和上垫板,在下垫板上设置第一通孔,在上垫板设置第二通孔,利用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并且第二通孔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通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此保证透气和进音一致,可产生中、低、高音的效果,并且音质清晰悦耳,从而给使用带来方便,尤其适用于专业场合(如录音棚等)。
[00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结构改良的传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背极座、背极板、下垫板、线路板和上垫板;该外壳的上端面设置有出音孔;该背极座的上端面安装有膜片组;该背极板和下垫板均位于背极座内,且下垫板位于背极板的下方,下垫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该线路板位于下垫板的下方并露出外壳的下端开口 ;该上垫板位于膜片组的上方,上垫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形状和大小与前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且该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均设置有阻尼材料,阻尼材料对应封盖住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前述阻尼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良的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该第一环形凹槽位于第一通孔的周缘,该阻尼材料的周缘与第一环形凹槽的底面贴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前述阻尼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改良的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该第二环形凹槽位于第二通孔的周缘,该阻尼材料的周缘与第二环形凹槽的底面贴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第一通孔位于下垫板的中心位置上,对应地,该第二通孔亦为圆形,该第二通孔位于上垫板的中心位置上。
【文档编号】H04R1/20GK203788445SQ201420085829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7日
【发明者】郑虎鸣, 梁建昌 申请人: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