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2940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耳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耳挂式的便于用户运动的耳机,包括左耳机本体、右耳机本体、及一连接所述左耳机本体和所述右耳机本体的连接线;所述左耳机本体和所述右耳机本体均包括耳机外壳和与所述耳机外壳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耳盖;所述左耳机本体的所述耳机外壳和所述耳盖围合出左容腔,所述右耳机本体的所述耳机外壳和所述耳盖围合出右容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容腔和右容腔内分别设置第一吸合件和第二吸合件,并借用第一吸合件和第二吸合件之间的相互吸合作用,使得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挂于其颈部两侧的左耳机本体和右耳机本体能吸合在一起,以使该耳机类似于用户颈部挂着的饰件,从而解决了耳机的掉落问题,方便了用户运动。
【专利说明】耳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耳机,尤其涉及一种耳挂式的运动耳机。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健身房或田径场等运动场所一边运动一边用mp3或智能手机等具备音频播放功能的电子产品听音乐等音频,劲爆的音乐等音频不仅能缓解运动时的枯燥感,且一定程度上还能刺激运动神经使得用户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而,运动过程中耳机的佩戴便利性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耳机的类型及其外形各式各样,依耳机的使用方式来分,主要有头戴式、耳挂式及耳塞式等类型。
[0003]现有技术中的耳挂式运动耳机,通常由耳机本体、与耳机本体活动连接的挂钩及一连接左右耳机本体的连接线构成。欲挂戴耳机时,用户让连接线从脖子的后方绕出,并手动将挂钩勾挂于耳背,不需要佩戴耳机时,用户直接手动将挂钩从耳背取下,此时,整个耳机将直接挂在用户的脖子上,然而,这样使得耳机容易掉落,不便于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在左耳机本体和右耳机本体的内腔内分别增设能相互吸合的第一吸合件和第二吸合件的使得整个耳机不易掉落的便于用户运动的耳机。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耳机,包括左耳机本体、右耳机本体、及一连接所述左耳机本体和所述右耳机本体的用以传送音频的连接线;所述左耳机本体和所述右耳机本体均包括耳机外壳和与所述耳机外壳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耳盖;
[0006]所述左耳机本体的所述耳机外壳和所述耳盖围合出左容腔,所述右耳机本体的所述耳机外壳和所述耳盖围合出右容腔,所述左容腔内设有第一吸合件,所述右容腔内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吸合件吸合的第二吸合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外壳包括耳壳,所述耳壳包括线套部和容腔部,所述线套部的内腔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一端与所述容腔部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吸合件设于所述左耳机本体的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吸合件设于所述右耳机本体的所述容置槽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线套部的内腔还开设有第一线套孔,所述容置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套孔的一端相通,所述容置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一线套孔的孔深。
[0009]进一步地,所述耳盖的支撑部容纳于所述容置槽且包覆于所述线套部内,所述支撑部开设有第二线套孔和凹槽;所述连接线顺次穿设于所述第一线套孔和所述第二线套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二线套孔的孔深。
[0011]进一步地,该耳机还包括用以辅助调节所述连接线长短的开设有套孔的套夹,所述连接线贯穿所述套孔,所述套孔一相对的侧壁与所述连接线适配。
[0012]进一步地,所述套孔具有多个,各所述套孔与所述连接线适配,且所述套孔的个数比所述连接线的弯折次数少一个。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合件和所述第二吸合件均为带有强磁的铝铁綳磁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通过在所述左耳机本体的所述左容腔内增设所述第一吸合件,在所述右耳机本体的所述右容腔内增设所述第二吸合件,使得用户在运动过程中不需用耳机时,可通过所述第一吸合件和所述第二吸合件之间的相互吸合作用,将从耳朵取下的所述左耳机本体和所述右耳机本体吸合在一起,使得该耳机通过所述连接线挂于用户的颈部,即,使得此时的该耳机类似于用户颈部的饰件,从而使得该耳机在用户的运动过程中不易于掉落,进而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运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的两耳机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的左耳机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的右耳机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耳机本体和右耳机本体的耳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的主视图;
[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耳机本体的耳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的第一吸合件和/或第二吸合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0024]I左耳机本体、I ’右耳机本体;
[0025]11耳机外壳、112耳壳、1120线套部、1122容腔部、1120a容置槽,1120b第一线套孔、114连接壳;
[0026]12耳塞组件、122耳塞、124耳挂、13密封件;
[0027]14耳盖、140支撑部、142第二线套孔、144凹槽、15LED灯;
[0028]16扬声器、17PCB板、182第一吸合件、184第二吸合件;
[0029]2连接线、3套夹、32套孔、42左容腔、44右容腔、5线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2]如图1?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该耳机,主要在用户运动时使用,包括左耳机本体1、右耳机本体I’、及一连接左耳机本体I和右耳机本体I’的用以传送音频的连接线2。如图1所示,连接线2上设有线控器5,该线控器5上设置有电源开关键、暂停键/播放键以及音量调节键等,根据不同用户群的需求,还可在线控器5上增添麦克风等其他的功能,但总体来说,该线控器5主要用以控制耳机的音量大小或进行音频的切换。
[0034]如图1?图4所示,左耳机本体I和右耳机本体I’均包括耳机外壳11和与耳机外壳1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耳盖14,需要说明的是,鉴于考虑外形的美观性,左耳机本体I的耳机外壳11和右耳机本体I’的耳机外壳11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如图2?图4所示,左耳机本体I的耳机外壳11和左耳机本体I的耳盖14共同围合出左容腔42,右耳机本体I’的耳机外壳11和右耳机本体I’的耳盖14共同围合出右容腔44。
[0035]需要说明的是,再如图2?图4所示,左耳机本体I和右耳机本体I’还均包括与各自的耳机外壳11可拆卸式连接的内部中空的耳塞组件12和用以电声转换的扬声器16,其中,左耳机本体I的扬声器16置于左容腔42内,右耳机本体I’的扬声器16置于右容腔44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16设在耳塞组件12与耳机外壳11的连接口处,且扬声器16的发出音频的一端朝向耳塞组件12的出口,即,朝向耳朵耳道。另外,在扬声器16靠近耳塞组件12的出口的一侧,左容腔42和右容腔44内还均设置有密封件13,该密封件13具有阻挡灰尘进入扬声器16乃至左容腔42和右容腔44更内侧的空间,还具有过滤声音的作用。
[0036]如图2?图4所示,左容腔42内设有第一吸合件182,右容腔44内设有第二吸合件184,也即是说,理论上,第一吸合件182可设置在左耳机本体I的左容腔42的任一位置,第二吸合件184可设置在右耳机本体I’的右容腔44的任一位置。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容易掉落,给用户带来不便运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吸合件182和第二吸合件184之间能相互吸合。
[0037]因用户在运动过程中通常会将连接线2绕到颈部后方,再带上左耳机本体I和右耳机本体1’,因而,当用户在运动过程,需要将左耳机本体I和右耳机本体I’取下时,左容腔42内设置的第一吸合件182与右容腔44内设置的第二吸合件184相互吸合,从而将左耳机本体I与右耳机本体I’相互吸合在一起,使得悬吊在用户颈部的耳机围绕用户的颈部形成一封闭环,此时,整个耳机就相当于用户颈部佩戴的饰件,故,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该耳机不易掉落,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戴着耳机从事各项运动;另外,此种设置,即使在用户的非运动状态下,也一定程度上便于用户携带。
[0038]需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左耳机本体I的左容腔42内设有蓝牙装置,以为耳机提供蓝牙功能,可使得无论音乐播放器在身上的任何位置,都可轻松地在运动的同时享受音乐,无需顾虑信号阻塞问题,甚至可以把手机/音乐播放器放在有一定距离的健身室里而不会失掉信号。如图4所示,在右耳机本体I’的右容腔44内设置有用以与各部件实现电连接的PCB板17以及用于照明的LED灯15,另外,在耳机的耳盖14上还开设有USB接口,借用USB接口实现了无线充电功能,便于携带和充电。总体上,这一系列的设置使得整个耳机的外形简洁且新颖。
[0039]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耳机外壳11包括耳壳112,在本实施例中,耳壳112包覆耳盖14,耳机外壳11还包括与耳塞组件12可拆卸式连接的连接壳114,其中,耳壳112分别与连接壳114和耳盖14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耳塞组件12包括耳塞122和与耳塞122活动连接的用以勾挂于耳背的耳挂124,其中,耳塞122与连接壳114可拆卸式连接。故,可以理解地,耳塞组件12与耳机外壳11的可拆卸式连接体现在耳塞组件12与连接壳114的可拆卸式连接上,更确切地说,体现在耳塞122与连接壳114的可拆卸式连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耳机外壳11包括的耳壳112和连接壳114 一体成型,此时,耳塞组件12与耳机外壳11的可拆卸式连接就直接体现在耳塞122与耳机外壳11的可拆卸式连接上。
[0040]需要说明的是,耳挂124的形状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成圆弧状,用户佩戴起来非常舒适且贴合耳背,耳塞122的设计也依据了人体工程学原理,整体上非常贴合耳道,且均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柔软适中,可轻易塞进耳道内,其中,耳挂124主要用以将耳塞122牢牢地固定在耳道内,以防其掉落。需更进一步说明的是,为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配置不同尺寸规格的耳塞组件12,以适应不同耳孔大小的用户,通常,会配置大中小三对耳塞组件12以供选择,用户可通过将整个耳塞组件12从耳机外壳11的连接壳114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更适于自己的耳塞组件12。
[004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较佳本实施例中,耳塞组件12中的耳塞122和耳挂124是连接在一起的,因而在更换不同规格的耳塞组件12使需要将耳挂124和耳塞122 —起进行更换,实际上,当耳塞122和耳挂124分开设置时,通常只需要更换不同大小规格的硅胶耳塞122即可。
[0042]再如图2?图5所示,耳壳112包括线套部1120和容腔部1122,其中,线套部1120的内腔开设有容置槽1120a,容置槽1120a的一端与容腔部1122的内腔相通,可以理解地,左耳机本体I的容置槽1120a的内部空间与其容腔部1122的内腔共同组成了左容腔42,右耳机本体I’的容置槽1120a的内部空间与其容腔部1122的内腔共同组成了右容腔44。考虑耳机的音效等问题,再如图2?图5所示,第一吸合件182设于左耳机本体I的容置槽1120a内,第二吸合184件设于右耳机本体I’的容置槽1120a内。
[0043]进一步地,如图2?图5所示,线套部1120的内腔还开设有第一线套孔1120b,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线套孔1120b开设在线套部1120的中心,且直通到容腔部1122的内腔。如图2?图5所示,为了线套部1120的整个内腔更紧凑,容置槽1120a的另一端与第一线套孔1120b的一端相通,如图5所示,容置槽1120a的槽深大于第一线套孔1120b的孔深。
[0044]进一步地,如图2?图5所示,耳盖14的支撑部140容纳于容置槽1120a且包覆于线套部1120内,其中,如图6所示,该支撑部140与容置槽1120a相吻合,以使线套部1120的内腔更紧凑。支撑部140开设有第二线套孔142和凹槽144,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线套孔142开设在支撑部140的中心,且一端与第一线套孔1120b相通且尺寸保持一致,另一端直通到容腔部1122的内腔;优选地,如图3、图4及图7所示,凹槽144开设在支撑部140的靠近耳机外壳11的内腔的一侧,且与容腔部1122的内腔相通,不仅如此,凹槽144靠近线套部1120侧壁的一侧为开放式。
[0045]再如图2?图4所示,连接线2顺次穿设于第一线套孔1120b和第二线套孔142,并直通到耳机外壳11的内腔,且第一线套孔1120b和第二线套孔142均与连接线2相适配。
[0046]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凹槽144的槽深大于第二线套孔142的孔深。实际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第一吸合件182设于左耳机本体I的耳盖14开设的凹槽144内,第二吸合件184设于右耳机本体I’的耳盖14开设的凹槽144内,且第一吸合件182和第二吸合件184分别与其对应的与凹槽144相吻合。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第一吸合件182和第二吸合件184均是通过粘结固定在其对应的凹槽144内的,其中,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吸合件182和第二吸合件184的外形。
[0047]优选地,上述的第一吸合件182和第二吸合件184均为带有强磁的铝铁綳磁铁,且表面还镀有蓝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第一吸合件182和第二吸合件184进行充磁,需注意的是,在充磁过程中,第一吸合件182和第二吸合件184必须要相配对充磁,且还需对它们做好磁极标记。
[0048]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了辅助调节连接线2的长短,使连接线2保持在用户认为合适的长度,该耳机还包括开设有套孔32的套夹3,连接线2贯穿套孔32,套孔32 —相对的侧壁与连接线2适配。其中,为便于更好地调节,通常,该耳机包括有多个上述套夹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耳机包括两个上述套夹3。可以理解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将连接线2弯折起来的方式来调节连接线2的长短,在调节的过程中,各套夹3是套着已被弯折的连接线2的,用户可通过调节两套夹3之间距离,以及将更多的连接线2折叠在两套夹3之间或将已折叠起来的连接线2从两套夹3间拉出的方式来适时调节连接线2的实际使用长度,以使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感到更舒适。
[0049]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套夹3开设有多个套孔32,各套孔的形状大小均一致,且各套孔与连接线2适配,且套孔32的个数比连接线2的弯折次数少一个,即,当具有2个套孔32时,则连接线2可被弯折3次。
[0050]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在套夹3上还可只开设一个套孔32,只需该套孔32的一对侧与连接线2适配,另一对侧的长度为连接线2的宽度的数倍,总之,该长度刚好可与连接线2弯折后的厚度相等。
[00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耳机,包括左耳机本体、右耳机本体、及一连接所述左耳机本体和所述右耳机本体的用以传送音频的连接线;所述左耳机本体和所述右耳机本体均包括耳机外壳和与所述耳机外壳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耳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本体的所述耳机外壳和所述耳盖围合出左容腔,所述右耳机本体的所述耳机外壳和所述耳盖围合出右容腔,所述左容腔内设有第一吸合件,所述右容腔内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吸合件吸合的第二吸合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外壳包括耳壳,所述耳壳包括线套部和容腔部,所述线套部的内腔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一端与所述容腔部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吸合件设于所述左耳机本体的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吸合件设于所述右耳机本体的所述容置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套部的内腔还开设有第一线套孔,所述容置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套孔的一端相通,所述容置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一线套孔的孔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盖的支撑部容纳于所述容置槽且包覆于所述线套部内,所述支撑部开设有第二线套孔和凹槽;所述连接线顺次穿设于所述第一线套孔和所述第二线套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二线套孔的孔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耳机还包括用以辅助调节所述连接线长短的开设有套孔的套夹,所述连接线贯穿所述套孔,所述套孔一相对的侧壁与所述连接线适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孔具有多个,各所述套孔与所述连接线适配,且所述套孔的个数比所述连接线的弯折次数少一个。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合件和所述第二吸合件均为带有强磁的铝铁綳磁铁。
【文档编号】H04R1/10GK204069252SQ201420343905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5日
【发明者】吴海全, 师瑞文, 彭久高, 丁辉 申请人: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