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时钟同步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1067发布日期:2019-05-28 19:2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时钟同步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钟同步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飞速增长的流量需求,在传统宏基站蜂窝网络基础上,可以在一些室内或室外热点地区密集部署大量的基站。以小小区(Small cell,或称小基站)为例,为了保证宏基站与各个小基站之间、各个小基站之间可以正常地进行数据传输,各个小基站之间以及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需要实现时钟同步。通常地,考虑到部署场景、成本及实现复杂度等因素,在密集部署的一组小基站中,可以通过网络侦听(network listening)来实现时钟同步,即部分小基站或宏基站通过外界同步源(例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IEEE 1588以太网时钟同步等)提供的同步信号获得时钟同步,并作为同步源为其它小基站提供同步信号使得其他小基站也实现时钟同步。其中,将通过其他基站获得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称之为目标基站,将为其他基站提供同步信息的小基站称之为源基站,将地理区域密集部署的多个小基站称之为一个簇(cluster),cluster内包括的多个小基站之间需要实现时钟同步,另外,为了标识各个小基站的同步状态,可以进一步定义小基站的同步等级。

如果cluster内的每个小基站都可以接收到宏基站发送的信号,那么cluster内的所有小基站都可以选择最强的宏基站作为源基站,此时,每个目标基站侦听源基站提供的同步信号所经历的信道质量都比较好,例如信干噪比(SINR,Signal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高于-8dB,即cluster内目标基站的最大同步等级为1。

但是这种情况下,对应一个cluster,可能会有多个同步源(即有多个源基站)。由于不同源基站之间的发送时间偏差,以及不同源基站到达不同目标基站的传播时延,都会对目标基站之间的时钟同步造成额外的定时估计误差,从而造成相同cluster内的不同小基站之间无法满足时钟同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可使得小基站之间满足时钟同步需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可包括:

小基站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当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若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小基站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具体包括: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其中,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包括:将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具体包括:小基站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小基站通过信息交互,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若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中的任一个小基站实现时钟同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小基站通过信息交互,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具体包括: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小基站根据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簇外宏基站或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得到交互信息;小基站根据交互信息,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其中,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包括:簇内除小基站外的其他小基站,网络控制器为操作管理维护或移动管理实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基于以下方式进行配置,包括:接收网络控制器的配置信息,对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进行配置;或者,接收与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相连接的宏基站的配置信息,对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进行配置;或者,通过小基站自身出厂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包括:将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具体包括:通过GNSS直接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或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或通过时钟同步可靠的基站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或通过接收到的宏基站发送的信号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具体包括:通过第一类基站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宏基站的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以及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包括: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参考信号MBSFN RS、定位参考信号PRS和发现参考信号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接收到的宏基站发送的信号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包括:通过PSS和/或SSS获取粗同步;通过参考信号获取细同步;

通过参考信号获取细同步之后,还包括:通过回程链路或者空口信令向第二类基站提供指示信息,以使第二类基站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基站的同步状态,并通过第一类基站获取时钟同步信号;或者,通过回程链路或者空口信令向第二类基站提供指示信息和预设有效时间,以使第二类基站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基站的同步状态,并在预设有效时间内获取时钟同步信号或处于网络侦听状态或处于数据不发送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装有GNSS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小基站的小区标识cell ID和指示小基站是否安装了GNSS的同步状态信息;或者,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小基站的cell ID和指示小基站是否是通过有线网络获取同步的同步状态信息;或者,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小基站的cell ID和指示小基站的时钟同步是否可靠的同步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类型包括:小基站的cell ID、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相对应的宏基站的cell ID、以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的大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小基站基于以下方式获得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小基站获取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从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中检测到宏基站的cell ID;小基站对接收到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中指示的其他所有小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从检测结果中,确定出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的大小,以及从宏基站的cell ID中,确定出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相对应的宏基站的cell ID。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小基站基于以下方式获得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小基站获取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从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中检测到宏基站的cell ID;小基站对接收到宏基站的cell ID指示的宏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从检测结果中,确定出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的大小,以及该宏基站信号相对应的宏基站的cell ID。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包括:将接收到的宏基站的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或者,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小基站确定为候选第一类基站;基于候选第一类基站,确定出从同一宏基站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的候选第一类基站个数;将候选第一类基站个数最多对应的宏基站确定为给第一类基站提供时钟同步的源基站,并将从宏基站接收到信号强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的候选第一类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十三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对于一个簇,方法还包括:接收网络控制器的配置信息,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N为正整数;或者,接收与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相连接的宏基站的配置信息,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或者,通过小基站自身出厂配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可包括:

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以使各个小基站根据身份信息进行时钟同步,其中,第一类基站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第二类基站非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包括:网络控制器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网络控制器为操作管理维护或移动管理实体;或者,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与各个小基站相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包括:在与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相连的小基站中,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基站,可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处理单元,用于当确定单元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若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其中,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包括:将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当确定单元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信息交互,确定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若确定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中的任一个小基站实现时钟同步。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和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宏基站或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得到交互信息;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交互信息,确定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其中,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包括:簇内除小基站外的其他小基站;网络控制器为操作管理维护或移动管理实体。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包括:将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其中,宏基站的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以及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包括: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参考信号MBSFN RS、定位参考信号PRS和发现参考信号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具体包括:通过GNSS直接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或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或通过时钟同步可靠的基站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或通过接收到的宏基站发送的信号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具体包括:通过第一类基站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其中,通过接收到的宏基站发送的信号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包括:通过PSS和/或SSS获取粗同步;通过参考信号获取细同步;通过回程链路或者空口信令向第二类基站提供指示信息,以使第二类基站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基站的同步状态,并通过第一类基站获取时间同步时钟同步信号;或者通过回程链路或者空口信令向第二类基站提供指示信息和预设有效时间,以使第二类基站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基站的同步状态,并在预设有效时间内获取时钟同步信号或处于网络侦听状态或处于数据不发送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装有GNSS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小基站的小区标识cell ID和指示小基站是否安装了GNSS的同步状态信息;或者,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小基站的cell ID和指示小基站是否是通过有线网络获取同步的同步状态信息;或者,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小基站的cell ID和指示小基站的时钟同步是否可靠的同步状态信息;或者,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类型包括:小基站的cell ID、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相对应的宏基站的cell ID、以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的大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包括:将接收到的宏基站的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或者,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小基站确定为候选第一类基站;基于候选第一类基站,确定出从同一宏基站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的候选第一类基站个数;将候选第一类基站个数最多对应的宏基站确定为给第一类基站提供时钟同步的源基站,并将从宏基站接收到信号强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的候选第一类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七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小基站还包括:配置单元,用于接收网络控制器的配置信息,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N为正整数;或者,接收与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相连接的宏基站的配置信息,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或者,通过小基站自身出厂配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装置,可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以使各个小基站根据身份信息进行时钟同步,其中,第一类基站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第二类基站非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的基站。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若时钟同步装置为网络控制器,则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网络控制器为操作管理维护或移动管理实体;若时钟同步装置为宏基站,则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与各个小基站相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包括:在与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相连的基站中,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单元,还用于向小基站发送配置信息,使得小基站根据配置信息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N为正整数。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可包括:如第三方面提供的任一小基站,以及如第四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时钟同步装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钟同步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基站可以确定自身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当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若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可使得各个小基站之间满足时钟同步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钟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基站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基站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钟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钟同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基站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可使得小基站之间满足时钟同步需求。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钟同步方法可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以应用于LTE/LTE-A无线通信系统为例对方法进行分析说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该时钟同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小小区(Small cell,或称小基站),该小基站可以为任一小基站。

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具体可包括:小基站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当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若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钟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例如,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小基站确认自身的身份信息,其中,小基站的身份信息包括: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容易理解的是,在宏基站(也可以称为宏小区)蜂窝网络中,在一些室内或室外热点地区密集部署大量的小小区(Small cell,或称小基站),其中,小基站的形态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和使用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技术的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等。小基站具有发射功率低、覆盖范围小等特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小基站的身份信息分为两类,即第一类基站和第二类基站。第一类基站为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第二类基站为非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的小基站,即第二类基站可以是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的小基站。

小基站确认自身的身份信息后,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份信息进行小基站之间的时钟同步,具体如步骤102。

步骤102、小基站根据自身的身份信息进行时钟同步,其中,当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当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将地理区域密集部署的多个小基站称之为一个簇(cluster),宏基站和cluster内的小基站具有有线或无线接口。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宏基站与各个小基站之间、各个小基站之间正常的数据传输,cluster内包括的各个小基站之间,以及cluster内的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需要实现时钟同步。

例如,可以通过网络侦听(network listening)来实现时钟同步,即确认自身为第一类基站的小基站通过外界同步源提供的同步信号获得时钟同步,并作为同步源为其它小基站提供同步信号使得其他小基站也实现时钟同步。

外界同步源,具体可以包括:宏基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和有线网时钟同步方法(例如,IEEE 1588以太网时钟同步)等。在实际应用中,GNSS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本发明实施例以外界同步源为宏基站或GPS为例对方法进行分析说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各个小基站之间,以及小基站和宏基站之间实现了时钟同步,可以辅助进一步增强小区间干扰删除技术、基站之间协作多点技术、载波聚合技术、小基站快速发现技术、具有单上行射频链路的双链接技术和先进接收机技术等的实现。并且,若小基站以及宏基站采用的是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模式,时钟同步可以规避各个小基站之间,以及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的上下行干扰。

时钟同步包括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具体的,各个小基站之间,以及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实现的频率同步,是指各个小基站的输出频率误差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各个小基站之间,以及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实现时间同步,是指各个小基站的发送定时之间的偏差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或者各个小基站与宏基站的发送定时之间的偏差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

由上可知,小基站确认自身的身份信息,若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若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可以保证cluster内的小基站的时钟同步源等效具有相同的定时参考点和/或频率参考点,以及保证小基站侦听同步信号(例如网络侦听参考信号,Network Listening Reference Signal,NLRS)时具有较好的SINR,从而使得同一cluster内的不同小基站之间,以及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满足时钟同步需求。

进一步地,应当理解的是,将通过其他小基站或宏基站获得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称之为目标基站,将为其他小基站提供同步信号的小基站或宏基站称之为源基站。目标基站通过源基站获得时钟同步,源基站为目标基站提供同步信号使得目标基站根据该同步信号获取时钟同步。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类基站有可能是源基站或目标基站,第二类基站为目标基站。

第一类基站和第二类基站利用预定义的网络侦听图案(pattern)和源基站保持时钟同步。其中,网络侦听pattern指目标基站从源基站获取时钟同步时进行网络侦听所采用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序列资源中的至少一项,或者也可以指源基站发送NLRS占用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序列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的,在时钟同步方法中,若小基站确定自身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则可以利用GNSS或有线时钟同步方法实现时钟同步,或者也可以利用预设网络侦听pattern和源基站保持时钟同步,或者通过与源基站之间的信息交互,确定源基站的网络侦听pattern,并利用该网络侦听pattern和源基站保持时钟同步,这里的信息交互可以是通过有线的信息交互也可以是通过无线的信息交互。若小基站确定自身身份信息为第二类基站,且通过信息交互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时,与小基站相连的确定为第一类基站的其他小基站中的任一个小基站可以将NLRS格式通过交互的方式通知给小基站,使得小基站根据NLRS格式确定小基站的网络侦听pattern,然后利用该确定的网络侦听pattern和源基站(即将NLRS格式通知给小基站并与该小基站相连的小基站)保持时钟同步。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01中,小基站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具体可包括: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其中,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可包括:将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和/或,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为:将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时,则当小基站装有GNSS时,则小基站确定该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

当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为: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时,则当小基站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时,则小基站确定该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

当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为: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时,则当小基站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时,则小基站确定该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

当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为: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时,则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可包括:小基站与宏基站进行交互,以使得宏基站向该小基站发送确认信息,其中,该确认信息携带该小基站接收该宏基站信号的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的消息。小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该确认信息,可以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此外,小基站还可以与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以使得网络控制器向该小基站发送确认信息,其中,该确认信息携带该小基站接收该宏基站信号的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的消息。

具体的,若宏基站将接收到的宏基站的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小基站与宏基站进行交互,以使得宏基站对该小基站接收该宏基站信号的强度,和通过该宏基站接收信号的其他小基站接收该宏基站信号的强度进行排序,以确定该小基站是否是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强度最大,并将携带该确定结果的确定消息发给小基站,使得小基站确定自身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当小基站与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时,宏基站可以将该小基站接收该宏基站信号的强度,和通过该宏基站接收信号的其他小基站接收该宏基站信号的强度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发送给网络控制器,由网络控制器确定该小基站是否是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强度最大,并由网络控制器将携带该确定结果的确定消息发给小基站,使得小基站确定自身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需说明的是,其具体的确定方式可参阅下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02中,当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施:

步骤1021、小基站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

步骤1022、小基站通过信息交互,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若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中的任一个小基站实现时钟同步。

进一步地,步骤1022中,小基站通过信息交互,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022-1、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

步骤1022-2、小基站根据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宏基站或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得到交互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回程(backhaul)或者空口信令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互。

步骤1022-3、小基站根据交互信息,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其中,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包括:簇内除小基站外的其他小基站,网络控制器为操作管理维护或移动管理实体。

需说明的是,在步骤1022-2中,小基站可以根据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宏基站和网络控制器三者中的任一者或多者进行交互,得到交互信息。步骤1022-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其中,关于步骤1022-1中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可以基于以下任一种方式进行配置:

方式一、由网络控制器向各个小基站发送配置信息,使得各个小基站根据该配置信息对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进行配置。

具体的,网络控制器根据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对cluster内每个部署的小基站进行配置,其中,该网络控制器是具有管理和维护小基站的功能实体,例如可以是操作管理维护(OAM,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或者是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方式二、由与各个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相连接的宏基站向各个小基站发送配置信息,使得各个小基站根据该配置信息对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进行配置;

具体的,例如,当宏基站和cluster属于同一个运营商时,宏基站可以通过空口信令的方式,或者通过回程(backhaul)链路的方式,将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配置给cluster内的每个小基站。

方式三、由小基站自身出厂配置,例如,由出厂方通过规范实现配置。

需说明的是,若cluster内的各个小基站属于不同的运营商,那么需要不同运营商采用相同的配置内容,以使得cluster内的各个小基站的配置一致。例如,不同运营商对于cluster内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一致。

当采用方式一对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进行配置时,步骤1022-1中: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具体可以为:小基站和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使得小基站接收到网络控制器发送的指示信息,以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

当采用方式二对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进行配置时,步骤1022-1中: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具体可以为:小基站和宏基站进行交互,使得小基站接收到宏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以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

当采用方式三对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进行配置时,步骤1022-1中: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具体可以为小基站按照自身出厂配置,确认交互的信息的类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关于步骤1022-1中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包括:

将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和/或,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和/或,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和/或,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以下分别对第一类基站采用以下四种不同选择准则时的实施进行详细描述:

准则一、当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相应的,步骤1022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a、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为:小基站的小区标识cell ID、指示小基站是否安装了GNSS的同步状态信息;

步骤b、小基站根据步骤a中确定的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宏基站或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

例如,可以通过回程(backhaul)或者空口信令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互。

若小基站和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进行交互,则小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若小基站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进行交互,则根据交互得到的交互信息和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出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步骤c、小基站根据交互信息,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具体的,小基站通过步骤b的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可以获知小基站自身是否安装了GNSS(例如GPS),同时可以获知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中是否安装了GPS,进而可以确定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也可以确定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的身份信息。若小基站安装了GPS,则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若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安装了GPS,则这些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

步骤d、若小基站确定出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获取与其相连的确定为第一类基站的任一个小基站的时钟同步信号来实现时钟同步。

准则二、当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相应的,步骤1022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a、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为:小基站的cell ID、指示小基站是否是通过有线网络获取同步的同步状态信息;

步骤b、小基站根据步骤a中确定的交互的信息的类型,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宏基站或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

例如,可以通过回程(backhaul)或者空口信令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互。

若小基站和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进行交互,则小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若小基站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进行交互,则根据交互得到的交互信息和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出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步骤c、小基站根据交互信息,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具体的,小基站通过步骤b的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可以获知小基站是否是通过有线网络获取同步的同步状态信息,同时可以获知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是否是通过有线网络获取同步的同步状态信息,进而可以确定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也可以确定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的身份信息。若小基站是通过有线网络获取同步,则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若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是通过有线网络获取同步,则这些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

步骤d、若小基站确定出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获取与其相连的任一个小基站的时钟同步信号来实现时钟同步。

准则三、当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相应的,步骤1022具体可以包括:

应当理解的是,将考虑了和其他小基站的相对时钟同步关系的小基站的时钟同步认为是可靠的,将没有考虑和其他小基站的相对时钟同步关系的小基站的时钟同步认为是不可靠的,例如孤立部署的小基站,其时钟同步可以认为是不可靠的。

时钟同步是否可靠的定义还可以为:将能够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或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获取到时钟信息的小基站认为是时钟同步可靠的小基站,其中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获取到时钟信息,是指该小基站可以直接从GNSS、例如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或有线网(例如IEEE1588时钟同步协议、以太网时钟同步协议)获取时钟信息;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获取到时钟信息是指该小基站通过其他小基站或宏基站获得外界同步源的时钟信息,例如小基站A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获取时钟同步,小基站B通过小基站A获取时钟同步,那么小基站B的时钟同步就属于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获取到同步信息,即,也可以认为是可靠的。

时钟同步是否可靠的定义还可以为:同步的小基站的时钟同步认为是可靠的,未同步(或失步)的小基站的时钟同步认为是不可靠的。

时钟同步是否可靠的定义还可以为:直接或间接通过GNSS、有线网授时的小基站的时钟同步认为是可靠的,没有直接或间接通过GNSS、有线网授时的小基站的时钟同步认为是不可靠的,例如孤立部署的小基站或孤立部署的一簇小基站中的任何一个。

时钟同步是否可靠的定义还可以为:时钟源为GNSS、有线网、同步小基站至少1个的小基站的时钟同步认为是可靠的;否则,认为是不可靠的,例如孤立部署的小基站或孤立部署的一簇小基站中的任何一个小基站。

时钟同步是否可靠也可以根据其他的规则进行定义,例如,也可以定义为:只要满足上述任意一种“时钟同步不可靠”的定义的小基站,均认为是不可靠的;或者只要满足上述任意一种“时钟同步可靠”的定义的小基站,均认为是可靠的。上述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步骤a、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为:小基站的cell ID、指示小基站的时钟同步是否可靠的同步状态信息;

步骤b、小基站根据步骤a中确定的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宏基站或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

若小基站和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进行交互,则小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若小基站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进行交互,则根据交互得到的交互信息和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出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步骤c、小基站根据交互信息,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具体的,小基站通过步骤b的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可以获知小基站自身是否时钟同步可靠,同时可以获知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时钟同步可靠,进而可以确定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也可以确定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的身份信息。若小基站时钟同步可靠,则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若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时钟同步可靠,则这些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

步骤d、若小基站确定出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获取与其相连的任一个小基站的时钟同步信号来实现时钟同步。

准则四、当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获取与其相连的任一个小基站的时钟同步信号来实现时钟同步:

步骤a、小基站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为:小基站的cell ID、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相对应的宏基站的cell ID,以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的大小;

步骤b、小基站根据步骤a中确定的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宏基站或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

若小基站和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进行交互,则小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若小基站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进行交互,则根据交互得到的交互信息和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出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步骤c、小基站根据交互信息,确定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具体的,小基站通过步骤b的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可以获知小基站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同时可以获知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从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进而可以确定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也可以确定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的身份信息。若小基站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则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若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则这些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

步骤d、若小基站确定出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获取与其相连的任一个小基站的时钟同步信号来实现时钟同步。

需说明的是,在准则四中,关于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可以是小基站检测到的宏基站发送信号的强度。其中,宏基站的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SS(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参考信号(MBSFN R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reference signal)、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和发现参考信号(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宏基站的信号强度可以用上述宏基站的信号的能量或功率来体现,也可以通过利用上述宏基站的信号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来体现。

进一步地,通过接收到的宏基站发送的信号获取时钟同步,具体可包括:

通过PSS和/或SSS获取粗同步;

通过参考信号获取细同步。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类基站没有获取时钟同步之前,不可以为第二类基站提供同步信号,并且,簇内各个小基站在没有实现时钟同步之前,不可以服务用户设备。此外,在第二类基站通过第一类基站获取时钟同步时,应尽可能地降低第二类基站在网络侦听过程中经历的干扰。具体可包括:

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参考信号获取细同步之后,还包括:

通过回程链路或者空口信令向第二类基站提供指示信息,以使第二类基站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基站的同步状态,并通过第一类基站获取时间同步;

另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参考信号获取细同步之后,还包括:

通过回程链路或者空口信令向第二类基站提供指示信息和预设有效时间,以使第二类基站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基站的同步状态,并在预设有效时间内获取时间同步或处于网络侦听状态或处于数据不发送状态。

其中,设置预设有效时间,是为了指示所有的第二类基站都在此有效时间内,完成和第一类基站的时钟同步,或者处于网络侦听状态,或者处于数据不发送状态。那么,既可以保证第二类基站在第一类基站获取同步之后,再从第一类基站获取同步信号,又可以保证第二类基站在与第一类基站保持初始时钟同步的过程中,其他第二类基站不发送信号,从而降低了干扰。

进一步地,在准则四中,对于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中指示的其他所有小基站,小基站可以基于以下方法获得交互的信息的类型:

步骤A1、小基站获取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从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中检测到宏基站的cell ID;

步骤A2、小基站对接收到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中指示的其他所有小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其中,该检测结果可以为: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例如信号能量、信号功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等。

步骤A3、从检测结果中,确定出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的大小,以及从宏基站的cell ID中,确定出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相对应的宏基站的cell ID。

此外,对于宏基站的cell ID指示的宏基站,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交互的信息的类型:

步骤B1、小基站获取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从周边小区列表信息中检测到宏基站的cell ID;

步骤B2、小基站对接收到宏基站的cell ID指示的宏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步骤B3、从检测结果中,确定出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的大小,以及该宏基站信号相对应的宏基站的cell ID。

需说明的是,在准则四中,与簇内第一类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相连接的宏基站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其一、若配置簇内第一类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相连接的宏基站是一个,那么,对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具体可以包括:将接收到的宏基站的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也就是说,可以对所有小基站根据接收到宏基站信号的强度进行排序,并确定接收宏基站信号的强度最大的小基站作为该cluster的第一类基站。例如,一个cluster内包括小基站1,小基站2,小基站3,小基站4,小基站5,若按接收宏基站信号的强度从强到弱排序为:小基站1>小基站2>小基站3>小基站4>小基站5,那么可以确定小基站1为该cluster的第一类基站。

其二、若配置簇内第一类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相连接的宏基站是多个,那么,对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具体可以包括:

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小基站确定为候选第一类基站;基于候选第一类基站,确定出从同一宏基站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的候选第一类基站个数;将候选第一类基站个数最多对应的宏基站确定为给第一类基站提供时钟同步的源基站,并将从宏基站接收到信号强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的候选第一类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例如,一个cluster内包括小基站1,小基站2,小基站3,小基站4,小基站5,其中小基站1、小基站3和小基站4从宏基站1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在第二预设阈值之上,小基站2和小基站5从宏基站2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在第二预设阈值之上,那么通过信息交互,每个小基站都可以获知上述信息,并确定小基站1、2、3、4、5均为候选第一类基站,由于宏基站1对应三个候选第一类基站,故确定宏基站1为该cluster中为第一类基站提供时钟同步信号的源基站,若确定小基站1、小基站3和小基站4从宏基站1接收到信号强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小基站1、小基站3和小基站4为该cluster的第一类基站。由此可知,无论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如何具体设定,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是一个还是多个,由于为第一类基站提供时钟同步信号的宏基站是同一个,保证第一类基站之间的定时误差是可控的。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保证第一类基站之间的定时误差是可控的:

可以通过各个第一类基站之间相互交互每个第一类基站对应的宏基站的发送定时,使得不同的第一类基站可以等效地基于相同的时钟同步参考点进行时钟同步调整;或者,还可以通过第一类基站之间交互每个第一类基站同时检测到的多个宏基站之间的发送定时差,使得不同的第一类基站可以等效地基于相同的时钟同步参考点进行时钟同步调整。

具体的,例如,一个cluster内包括小基站1,小基站2,小基站3,小基站4,小基站5,小基站1从宏基站1、小基站2从宏基站2、小基站3从宏基站3、小基站4从宏基站4、小基站5从宏基站5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均超过第二预设阈值,那么按照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小基站1、2、3、4、5均可以作为该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各个小基站可以计算得到各自对应的宏基站的发送定时,以及不同宏基站的发送定时差,再通过配置使其中一个小基站作为时钟同步参考点,小基站之间通过交互不同宏基站的发送定时差或者宏基站的发送定时,就可以实现小基站之间的时钟同步。例如小基站1可以同时检测到宏基站1和宏基站2的信号并根据宏基站1的时钟同步调整自己的时钟同步,可以计算得到宏基站1和宏基站2的发送定时t1和t2,从而也就可以计算得到宏基站1和宏基站2的发送定时差t1-t2,小基站2可以检测到宏基站2的信号并根据宏基站2的时钟同步调整自己的时钟同步,再通过小基站1和小基站2之间交互的宏基站1和宏基站2的发送定时差t1-t2,可以计算得到小基站2和宏基站1的发送定时差,进而也就可以根据宏基站1的发送定时调整自己的时钟同步。这样就等效于小基站1和小基站2都按照宏基站1的发送定时调整自己的时钟同步。简单来说,通过配置cluster内的时钟同步参考点,以及小基站之间交互不同宏基站的发送定时差,可以使得cluster内的小基站都按照相同的时钟同步参考点调整自己的发送定时,从而也就保证第一类基站之间的定时误差是可控的,进而保证了cluster内的时钟同步可以满足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准则一、准则二或准则三实现时钟同步的方式中也可以根据上述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同一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有多个,那么第二类基站可以和接收宏基站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类基站保持时钟同步,也可以和接收信号强度在一定阈值之上的第一类基站保持时钟同步。

进一步地,如果在cluster内的各个小基站完成初始同步以及同步跟踪之后,在cluster内又出现新部署的小基站,一种实现方式是,不考虑更换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例如,新部署的小基站在服务用户设备之前,可以将cluster内的任意一个小基站作为源基站获取时钟同步,其中,此处所指的任意的一个小基站,可以是新加入的从宏基站接收信号最强对应的小基站,也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在一定阈值之上的小基站。然后利用网络侦听pattern实现和源基站的同步跟踪,其中,此处网络侦听pattern的获取方式同上,此处不做赘述。

另一种实现方式是,考虑更换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例如,新部署的小基站,在服务用户设备之前,仍然可以先将cluster内的任意一个小基站作为源基站获取时钟同步,其中,此处所指的任意的一个小基站,可以是新加入的从宏基站接收信号最强对应的小基站,也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在一定阈值之上的小基站,然后根据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该新部署的小基站可以通过backhaul或者空口信令,将自身身份信息交互给cluster内其他小基站,其他小基站也可以将自身身份信息交互给新部署的小基站,以此可判断是否需要更换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例如,如果发现新部署的小基站接收到宏基站的测量结果更好,那么可以选择更换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为该新部署的小基站。又如,如果之前cluster的第一类基站对应的源基站为宏基站,而新部署的小基站安装了GPS,那么该cluster也可以更换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为该新部署的小基站。

其中,若更换cluster内的第一类基站,考虑到初始同步已经完成,因此需要更换网络侦听pattern。为了统一cluster内的操作,对于已经实现同步的cluster,可以为cluster内各个小基站之间的backhaul交互和/或更换第一类基站以及网络侦听pattern设置一个时间窗,即只有在此时间窗内,各个小基站之间才考虑交互必要信息、更换第一类基站以及网络侦听pattern。或者,各个小基站在相同的时间边界(boundary)考虑更换上述信息。

此外,由于时钟同步误差会随着同步等级的增大而累加,因此为了满足同步需求,在配置第一类基站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N为正整数。具体的,可以通过网络控制器、与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相连接的宏基站,或者小基站自身出厂设置的方式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

例如,可以接收网络控制器的配置信息,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N为正整数;

或者,接收与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相连接的宏基站的配置信息,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

或者,通过小基站自身出厂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除宏基站外的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的同步等级为0(stratum-0),通过宏基站实现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的同步等级为1(stratum-1),通过同步等级为1的小基站实现同步的其他小基站的同步等级为2,通过同步等级为2的小基站实现同步的其他小基站的同步等级为3,以此类推。

具体的,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可以包括:

当最大同步等级N配置为2时,簇内第一类基站通过宏基站进行时钟同步,第二类基站通过第一类基站进行时钟同步;

当最大同步等级N配置为1时,簇内第一类基站通过除宏基站外的外界同步源进行时钟同步,第二类基站通过第一类基站进行时钟同步。

需说明的是,任一个小基站有可能既是目标基站,也是源基站,例如同步等级为1的小基站1,是外界同步源的目标基站,同时是同步等级为2的小基站2的源基站。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是时钟同步装置,该时钟同步装置是对小基站具有控制功能的实体,例如,该时钟同步装置可以是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本发明以该时钟同步装置可以是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以使各个小基站根据身份信息进行时钟同步,其中,第一类基站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第二类基站非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

具体的,网络控制器为操作管理维护或移动管理实体,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与各个小基站相连接。需说明的是,宏基站和各个小基站属于同一运营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与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相连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当第一类基站为多个时,集中控制器或者宏基站需要保证各个第一类基站之间的时钟同步参考点相同。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钟同步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时钟同步方法的小基站200。其中名词的含义与上述时钟同步方法中相同,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请参阅2,图2是小基站的一个结构示意图。一种小基站200,可包括:确定单元201和处理单元202,例如,该小基站可以如下:

确定单元201,用于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

处理单元202,用于当确定单元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若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202,还用于当确定单元201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信息交互,确定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若确定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中的任一个小基站实现时钟同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202包括:第一处理子单元2011、第二处理子单元2012和第三处理子单元2013,例如,请参阅图3,图3是小基站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如下:

第一处理子单元2011,用于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

第二处理子单元2012,用于根据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和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宏基站或网络控制器进行交互,得到交互信息;

第三处理子单元2013,用于根据交互信息,确定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其中,与小基站相连的其他小基站包括:簇内除小基站外的其他小基站;网络控制器为操作管理维护或移动管理实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包括:

将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和/或,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和/或,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和/或,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其中,宏基站的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以及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包括: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参考信号MBSFN RS、定位参考信号PRS和发现参考信号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应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具体包括:通过GNSS直接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或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或通过时钟同步可靠的基站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或通过接收到的宏基站发送的信号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

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具体包括:通过第一类基站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接收到的宏基站发送的信号获取时钟同步信号进行时钟同步,具体包括:

通过PSS和/或SSS获取粗同步;

通过参考信号获取细同步。

其中,第一类基站没有获取时钟同步之前,不可以为第二类基站提供同步信号,并且,簇内各个小基站在没有实现时钟同步之前,不可以服务用户设备。此外,在第二类基站通过第一类基站获取时钟同步时,应尽可能地降低第二类基站在网络侦听过程中经历的干扰。具体可包括:

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参考信号获取细同步之后,还包括:

通过回程链路或者空口信令向第二类基站提供指示信息,以使第二类基站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基站的同步状态,并通过第一类基站获取时间同步;

另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参考信号获取细同步之后,还包括:

通过回程链路或者空口信令向第二类基站提供指示信息和预设有效时间,以使第二类基站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基站的同步状态,并在预设有效时间内获取时间同步或处于网络侦听状态或处于数据不发送状态。

其中,设置预设有效时间,是为了指示所有的第二类基站都在此有效时间内,完成和第一类基站的时钟同步,或者处于网络侦听状态,或者处于数据不发送状态。那么,既可以保证第二类基站在第一类基站获取同步之后,再从第一类基站获取同步信号,又可以保证第二类基站在与第一类基站保持初始时钟同步的过程中,其他第二类基站不发送信号,从而降低了干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子单元2011可以根据不同的第一类基站的选择准则,确定小基站和与其相连的其他小基站需要交互的信息的类型,例如,具体可以包括:

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装有GNSS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小基站的小区标识cell ID和指示小基站是否安装了GNSS的同步状态信息;

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通过有线网络获取时钟同步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小基站的cell ID和指示小基站是否允许通过有线网络获取同步的同步状态信息;

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确定为时钟同步可靠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的类型包括:小基站的cell ID和指示小基站的时钟同步是否可靠的同步状态信息;

若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为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则小基站确定交互的信息类型包括:小基站的cell ID、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相对应的宏基站的cell ID、以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宏基站信号的大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的强度满足预置条件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包括:

将接收到的宏基站的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或者,将接收到宏基站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小基站确定为候选第一类基站;基于候选第一类基站,确定出从同一宏基站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的候选第一类基站个数;将候选第一类基站个数最多对应的宏基站确定为给第一类基站提供时钟同步的源基站,并将从宏基站接收到信号强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的候选第一类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同步需求,在配置第一类基站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N为正整数。请参阅图3,该小基站还可包括:

配置单元203,用于接收网络控制器的配置信息,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N为正整数;

或者,接收与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相连接的宏基站的配置信息,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

或者,通过小基站自身出厂配置。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基站可以确定自身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当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若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可使得各个小基站之间满足时钟同步需求。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钟同步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时钟同步方法的装置。其中名词的含义与上述时钟同步方法中相同,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请参阅图4,图4是时钟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时钟同步装置300,可包括:配置单元301,用于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以使各个小基站根据身份信息进行时钟同步,其中,第一类基站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第二类基站非直接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的基站。

需说明的是,该时钟同步装置可以是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或者其他对小基站具有控制功能的其他实体,的其他实体和小基站之间具有无线和/或有线接口。例如,若簇内的一个小基站可以控制或判断簇内其他小基站的身份信息,则该簇内的这一个小基站可以认为是对簇内其他小基站具有控制功能的实体。

本发明以该时钟同步装置为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例如,具体可以包括:

若时钟同步装置为网络控制器,则配置单元301,用于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网络控制器为操作管理维护或移动管理实体;

若时钟同步装置为宏基站,则配置单元301,用于根据预置的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配置各个小基站的身份信息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宏基站经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与各个小基站相连接。

容易理解的是,第一类基站选择准则包括:在与网络控制器或宏基站相连的基站中,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小基站确定为第一类基站。

进一步地,为了满足同步需求,在配置第一类基站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N为正整数。具体的,配置单元301,还用于向小基站发送配置信息,使得小基站根据配置信息对簇内允许的最大同步等级N进行配置,N为正整数。

此外,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钟同步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时钟同步方法的系统。其中名词的含义与上述时钟同步方法中相同,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请参阅图5,图5是时钟同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时钟同步系统400,可包括:上述任一种小基站200和上述任一种时钟同步装置300。其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基站20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小基站20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至少一个网络接口或者其它通信接口,存储器402,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用于实现这些装置之间的连接通信。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存储器402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关与至少一个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402中存储了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可以被处理器401执行,处理器401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或第二类基站,当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一类基站,则通过外界同步源实现时钟同步,若确定到小基站为第二类基站,则通过第一类基站实现时钟同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时钟同步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