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54578发布日期:2019-06-19 00:2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4年1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009065号而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到这里。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正在研究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者“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在LTE中,也将基站装置称为eNodeB(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将终端装置称为用户装置(User Equipment)。LTE是将基站装置覆盖的区域以小区状配置多个的蜂窝通信系统。单一的基站装置也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LTE对应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也将采用了TDD方式的LTE称为TD-LTE或者LTE TDD。在TDD中,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时分复用。

在3GPP中,正在研究将业务量自适应技术和干扰减轻技术(DL-UL干扰管理和业务量自适应(DL-U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应用于TD-LTE。业务量自适应技术是根据上行链路的业务量和下行链路的业务量而变更上行链路资源和下行链路资源的比率的技术。也将该业务量自适应技术称为动态TDD。

在非专利文献1中,提示了使用灵活子帧(flexible subframe)的方法作为实现业务量自适应的方法。基站装置在灵活子帧中能够进行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或者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在非专利文献1中,终端装置只要没有由基站装置在灵活子帧中指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则将该灵活子帧当作下行链路子帧。

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基于新导入的UL-DL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决定对于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定时,基于最初的UL-DL配置,决定对于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的HARQ定时。

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a)导入UL/DL参考配置(UL/DL Reference Configuration),(b)若干个子帧能够通过来自调度器的动态·许可/分配而被调度用于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任一个。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On standardization impact of TDD UL-DL adaptation",R1-122016,Ericsson,ST-Ericsson,3GPP TSG-RAN WG1Meeting#69,Prague,Czech Republic,21st-25th May 2012.

非专利文献2:"Signalling support for dynamic TDD",R1-130558,Ericsson,ST-Ericsson,3GPP TSG-RAN WG1Meeting#72,St Julian’s,Malta,28th January-1st February 2013.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若干个方式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率地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若干个方式采取了如以下的手段。即,

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一种用户装置,具备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表示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的第一信息、表示用于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周期T的第二信息、表示在所述周期T内用户装置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的第三信息、表示在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多个第四信息、以及用于决定在所述多个第四信息中的对于服务小区的第四信息的索引的第五信息,所述接收部在对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任一个设定有所述第五信息的情况下,在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中的、主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中,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在无线帧{m·T/10,m·T/10+1,……,(m+1)·T/10-1}中检测到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第四信息而被提供,所述周期T是20毫秒、40毫秒或者80毫秒。

(2)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对于所述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用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监视。

(3)此外,本发明的第2方式是一种用于用户装置的通信方法,接收表示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的第一信息、表示用于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周期T的第二信息、表示在所述周期T内用户装置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的第三信息、表示在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多个第四信息、以及用于决定在所述多个第四信息中的对于服务小区的第四信息的索引的第五信息,在对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任一个设定有所述第五信息的情况下,在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中的、主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中,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在无线帧{m·T/10,m·T/10+1,……,(m+1)·T/10-1}中检测到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第四信息而被提供,所述周期T是20毫秒、40毫秒或者80毫秒。

(4)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对于所述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用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监视。

(5)此外,本发明的第3方式是一种安装在用户装置中的集成电路,使所述用户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的功能:接收表示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的第一信息、表示用于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周期T的第二信息、表示在所述周期T内用户装置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的第三信息、表示在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多个第四信息、以及用于决定在所述多个第四信息中的对于服务小区的第四信息的索引的第五信息的功能;以及在对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任一个设定有所述第五信息的情况下,在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中的、主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中,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功能,在无线帧{m·T/10,m·T/10+1,……,(m+1)·T/10-1}中检测到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第四信息而被提供,所述周期T是20毫秒、40毫秒或者80毫秒。

(6)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对于所述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用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监视。

(7)此外,本发明的第4方式是一种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该发送部发送表示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的第一信息、表示用户装置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的第二信息、表示在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多个第三信息、以及用于决定在所述多个第三信息中的对于服务小区的第三信息的索引的第四信息,在对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任一个设定有所述第四信息的情况下,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中的、主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中被监视,在无线帧{m·T/10,m·T/10+1,……,(m+1)·T/10-1}中检测到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第四信息而被提供,所述周期T是20毫秒、40毫秒或者80毫秒。

(8)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中,对于所述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用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监视。

(9)此外,本发明的第5方式是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发送表示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的第一信息、表示用户装置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的第二信息、表示在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多个第三信息、以及用于决定在所述多个第三信息中的对于服务小区的第三信息的索引的第四信息,在对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任一个设定有所述第四信息的情况下,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中的、主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中被监视,在无线帧{m·T/10,m·T/10+1,……,(m+1)·T/10-1}中检测到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第四信息而被提供,所述周期T是20毫秒、40毫秒或者80毫秒。

(10)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中,对于所述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用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监视。

(11)此外,本发明的第6方式是一种安装在基站装置中的集成电路,使所述基站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的功能:发送表示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的第一信息、表示用户装置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的第二信息、表示在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多个第三信息、以及用于决定在所述多个第三信息中的对于服务小区的第三信息的索引的第四信息的功能,在对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任一个设定有所述第四信息的情况下,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对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的子帧中的、主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中被监视,在无线帧{m·T/10,m·T/10+1,……,(m+1)·T/10-1}中检测到伴随着所述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对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第四信息而被提供,所述周期T是20毫秒、40毫秒或者80毫秒。

(12)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6方式中,对于所述无线帧{(m+1)·T/10,(m+1)·T/10+1,...,(m+2)·T/10-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用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监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若干个方式,用户装置能够与基站装置有效率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特殊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UL-DL设定的一例的表。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由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的对应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的对应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DCCH/EPDCCH/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DCCH/EPDCCH/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US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USCH对应的PHICH的子帧n+k的对应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DSCH的子帧n-k和被发送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的对应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ServCellIndex和第三信息的索引的对应的设定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包括第三信息的DCI格式5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对于包括第三信息的DCI格式5的监视的设定索引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周期T以及偏移k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被设定有多个小区。将终端装置经由多个小区进行通信的技术称为小区聚合或者载波聚合。也可以在对终端装置设定的多个小区的每一个小区中,应用本发明。此外,也可以在被设定的多个小区的一部分中,应用本发明。也将对终端装置设定的小区称为服务小区。

被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包括1个主小区和1个或多个副小区。主小区是进行了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了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者在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也可以在建立了RRC连接的时间点或者之后,设定副小区。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TDD(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方式。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多个小区的全部应用TDD方式。此外,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应用TDD方式的小区和应用FDD(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方式的小区也可以进行汇集。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能够对一部分或者全部小区应用本发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1A~1C以及基站装置3。以下,将终端装置1A~1C称为终端装置1。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

在图1中,在从终端装置1向基站装置3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

·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UC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物理信道。

PUS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Shared Channel:UL-SCH))的物理信道。

PRACH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物理信道。PRACH用于表示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切换过程、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对于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步(定时调整)以及PUSCH资源的请求。

在图1中,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虽然不使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所使用。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UL RS)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下的2个类型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S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DMRS与PUSCH或者PUCCH的发送相关。DMRS与PUSCH或者PUCCH进行时分复用。基站装置3为了进行PUSCH或者PUCCH的传播路径校正而使用DMRS。

SRS不与PUSCH或者PUCCH的发送相关。基站装置3为了测量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而使用SRS。终端装置1在由上位层所设定的第一资源中发送第一SRS。进一步,终端装置1在经由PDCCH接收到表示请求SRS的发送的信息的情况下,在由上位层所设定的第二资源中将第二SRS只发送一次。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

·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M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PBCH用于广播在终端装置1中共通使用的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

PCFICH用于发送指示在PDCCH的发送中使用的区域(OFDM符号)的信息。

PHICH用于发送表示对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的ACK(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或者NACK(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的HARQ指示符(HARQ反馈、响应信息)。

PDCCH以及E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也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称为DCI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发送表示至少1个UL-DL设定的信息的DCI格式5、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以及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下行链路许可也称为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或者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llocation)。

下行链路许可包括DCI格式1A以及DCI格式2D。下行链路许可用于单一的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下行链路许可用于与发送了该下行链路许可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的PDSCH的调度。

上行链路许可包括DCI格式0。上行链路许可用于单一的小区内的单一的PUSCH的调度。上行链路许可用于比发送了该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4个以上在后的子帧内的单一的PUSCH的调度。

也将用于下行链路许可的发送的PDCCH以及EPDCCH称为第一PDCCH。此外,第一PDCCH也可以用于上行链路许可的发送。此外,也将用于DCI格式5的发送的PDCCH以及EPDCCH称为第二PDCCH。

在DCI格式中,被附加从该DCI格式获得的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校验位。在DCI格式中附加的CRC校验位通过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而被扰频。在上行链路许可以及下行链路许可中附加的CRC校验位通过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或者SPS C-RNTI(半持续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 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而被扰频。C-RNTI以及SPS C-RNTI是用于在小区内识别终端装置的识别符。在DCI格式5中附加的CRC校验位通过TDD-RNTI而被扰频。

即,第一PDCCH由C-RNTI或者SPS C-RNTI所确定,第二PDCCH由TDD-RNTI所确定。

也将第一PDCCH称为伴随着(accompanying)通过C-RNTI或者SPS C-RNTI而被扰频的CRC的PDCCH。也将第二PDCCH称为伴随着通过TDD-RNTI而被扰频的CRC的PDCCH。

下行链路许可以及上行链路许可也可以在CSS(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Search Space))或者USS(UE固有搜索空间(UE-specific Search Space))中发送接收。CSS是多个终端装置1共通进行PDCCH的监视的区域。USS是至少基于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来定义的区域。USS包括PDCCH所监视的PDCCH USS以及EPDCCH所监视的EPDCCH USS。

基站装置3优选只在主小区的CSS中发送伴随着DCI格式5的第二PDCCH。终端装置1优选只在主小区的CSS中监视伴随着DCI格式5的第二PDCCH。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主小区的CSS中尝试伴随着DCI格式5的第二PDCCH的解码。

C-RNTI用于控制单一的子帧中的PDSCH或者PUSCH。SPS C-RNTI用于周期性地分配PDSCH或者PUSCH的资源。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

PMCH用于发送多播数据(Multicast Channel:MCH)。

在图1中,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虽然不使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所使用。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

同步信号用于终端装置1获取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在TDD方式中,同步信号配置在无线帧内的子帧0、1、5、6。在FDD方式中,同步信号配置在无线帧内的子帧0和5。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终端装置1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播路径校正。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终端装置1计算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下的5个类型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CRS(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与PDSCH相关的URS(UE固有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与EPDCCH相关的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NZP CSI-RS(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Non-Zero Power Cha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ZP CSI-RS(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Zero Power Cha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MBSFN RS(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参考信号(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 ove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Reference signal))

·PRS(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CRS在子帧的全部频带中发送。CRS用于进行PBCH/PDCCH/PHICH/PCFICH/PDSCH的解调。CRS也可以用于终端装置1计算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PBCH/PDCCH/PHICH/PCFICH通过用于C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而被发送。

与PDSCH相关的URS在用于URS相关的PDS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发送。URS用于进行URS相关的PDSCH的解调。

PDSCH通过用于CRS或者U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而被发送。DCI格式1A用于通过用于C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而被发送的PDSCH的调度。DCI格式2D用于通过用于U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而被发送的PDSCH的调度。

与EPDCCH相关的DMRS在用于DMRS相关的EPDC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发送。DMRS用于进行DMRS相关的EPDCCH的解调。EPDCCH通过用于DM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而被发送。

NZP CSI-RS在被设定的子帧中发送。发送NZP CSI-RS的资源是由基站装置设定。NZP CSI-RS用于终端装置1计算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终端装置1使用NZP CSI-RS进行信号测量(信道测量)。

ZP CSI-RS的资源是由基站装置3设定。基站装置3以零输出来发送ZP CSI-RS。即,基站装置3不发送ZP CSI-RS。基站装置3在设定了ZP CSI-RS的资源中,不发送PDSCH以及EPDCCH。例如,在某小区中NZP CSI-RS对应的资源中,终端装置1能够测量干扰。

MBSFN RS在用于PMCH的发送的子帧的全部频带中发送。MBSFN RS用于进行PMCH的解调。PMCH通过用于MBSFN 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而被发送。

PRS用于终端装置测量本装置的地理上的位置。

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统称为物理信道。将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物理信号。

BCH、MCH、UL-SCH以及DL-SCH是传输信道。将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或者MAC PDU(协议数据单位(Protocol Data Unit))。在MAC层中,按每个传输块进行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控制。传输块是MAC层转交(deliver)给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中,传输块映射到码字,按每个码字进行编码处理等。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radio frame)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结构的图。每个无线帧是10ms长。在图2中,横轴是时间轴。此外,每个无线帧由2个半帧构成。每个半帧是5ms长。每个半帧由5个子帧构成。每个子帧是1ms长,且由2个连续的时隙所定义。每个时隙是0.5ms长。无线帧内的第i个子帧由第(2×i)个时隙和第(2×i+1)个时隙构成。即,在每个10ms间隔中,能够利用10个子帧。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以下的3个类型的子帧。

·下行链路子帧(第一子帧)

·上行链路子帧(第二子帧)

·特殊子帧(第三子帧)

下行链路子帧是用于下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Reserve)的子帧。上行链路子帧是用于上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的子帧。特殊子帧由3个字段构成。该3个字段是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GP(保护期间(Guard Period))以及UpPTS(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GP以及UpPTS的合计的长度为1ms。DwPTS是用于下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的字段。UpPTS是用于上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的字段。GP是不进行下行链路发送以及上行链路发送的字段。此外,特殊子帧可以仅由DwPTS以及GP构成,也可以仅由GP以及UpPTS构成。

单一的无线帧至少由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构成。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OFDM符号应用标准CP(标准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此外,也可以对OFDM符号应有扩展CP(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yclic Prefix))。在每个时隙中发送的物理信号或者物理信道由资源网格所表现。在图3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在下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多个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所定义。在上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多个子载波和多个SC-FDMA符号所定义。构成1个时隙的子载波的数目依赖于小区的带宽。构成1个时隙的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的数目为7。将资源网格内的每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资源元素使用子载波的号码和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的号码来识别。

资源块用于表现某物理信道(PDSCH或者PUSCH等)对于资源元素的映射。资源块定义了虚拟资源块和物理资源块。某物理信道首先映射到虚拟资源块。之后,虚拟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1个物理资源块由在时域中7个连续的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和在频域中12个连续的子载波所定义。因此,1个物理资源块由(7×12)个资源元素构成。此外,1个物理资源块在时域中对应于1个时隙,在频域中对应于180kHz。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中从0开始标号。

以下,说明在每个子帧中发送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4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发送下行链路物理信道(PBCH、PCFICH、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同步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PBCH只在无线帧内的子帧0中发送。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频域以及时域中配置在分散的资源元素中。为了说明的简化,在图4中未图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也可以在PDCCH区域中,多个PDCCH进行频分以及时分复用。也可以在EPDCCH区域中,多个EPDCCH进行频分、时分以及空分复用。也可以在PDSCH区域中,多个PDSCH进行频分以及空分复用。PDCCH和PDSCH或者EPDCCH也可以进行时分复用。PDSCH和EPDCCH也可以进行频分复用。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5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上行链路物理信道(PUCCH、PUSCH、PRACH)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DMRS、SRS)。在PUCCH区域中,多个PUCCH进行频分、时分以及码分复用。也可以在PUSCH区域中,多个PUSCH进行频分以及空分复用。PUCCH和PUSCH也可以进行频分复用。PRACH也可以配置在单一的子帧或者2个子帧。此外,多个PRACH也可以进行码分复用。

SRS使用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而被发送。即,SRS配置在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终端装置1在单一的小区的单一的SC-FDMA符号中,不能同时发送SRS和PUCCH/PUSCH/PRACH。终端装置1在单一的小区的单一的上行链路子帧中,能够使用除了该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之外的SC-FDMA符号来发送PUSCH和/或PUCCH,使用该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来发送SRS。即,在单一的小区的单一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终端装置1能够发送SRS和PUSCH/PUCCH的双方。此外,DMRS与PUCCH或者PUSCH进行时分复用。为了说明的简化,在图5中未图示DMRS。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特殊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6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在图6中,DwPTS由特殊子帧内的第1个至第10个SC-FDMA符号构成,GP由特殊子帧内的第11个和第12个SC-FDMA符号构成,UpPTS由特殊子帧内的第13个和第14个SC-FDMA符号构成。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特殊子帧的DwPTS中,发送PCFICH、PHICH、PDCCH、EPDCCH、PDSCH、同步信号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基站装置3在特殊子帧的DwPTS中,不发送PBCH。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特殊子帧的UpPTS中,发送PRACH以及SRS。即,终端装置1在特殊子帧的UpPTS中,不发送PUCCH、PUSCH以及DMRS。

以下,说明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上行链路参考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uplink reference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配置(downlink reference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第二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传输方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transmission direction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第二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由UL-DL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UL-DL configuration))所定义。

UL-DL设定是与无线帧内的子帧的图案有关的设定。UL-DL设定表示无线帧内中的每个子帧是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中的哪一个。

即,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第二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由无线帧内的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图案所定义。

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图案表示子帧#0至#9的每一个为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中的哪一个,优选地,由D和U和S(分别表示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成为长度10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现。进一步优选地,开头(即,子帧#0)为D,第2个(即,子帧#1)为S。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UL-DL设定的一例的表。在图7中,D表示下行链路子帧,U表示上行链路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

将作为第一或者第二UL参考UL-DL设定而被设置UL-DL设定i的情况称为被设置第一或者第二UL参考UL-DL设定i。将作为第一或者第二DL参考UL-DL设定而被设置UL-DL设定i的情况称为被设置第一或者第二DL参考UL-DL设定i。将作为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设置UL-DL设定i的情况称为被设置发送方向UL-DL设定i。

以下,说明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

基站装置3决定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基站装置3将表示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的第一信息(TDD-Config)、表示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的第二信息以及表示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第三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1。

也可以对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定义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第二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

基站装置3将对于每个服务小区的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发送给设定了多个服务小区的终端装置1。此外,也可以对每个服务小区定义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

设定了多个服务小区的终端装置1也可以对每个服务小区,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来设置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DL-UL设定。

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信息优选包含在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或者RRC消息中。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信息优选包含在RRC消息中。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优选包含在RRC消息中。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优选包含在RRC消息中。对于主小区的第三信息优选包含在DCI格式5中。对于副小区的第三信息优选包含在DCI格式5中。

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在满足SFN mod 8=0的无线帧的子帧5中经由PDSCH进行初始发送,在满足SFN mod 2=0的其他的无线帧中的子帧5中进行重复发送(repetition)。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包括表示特殊子帧的结构(DwPTS、GP以及UpPTS的长度)的信息。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是小区固有的信息。

RRC消息经由PDSCH而被传输。RRC消息是在RRC层中进行处理的信息/信号。RRC消息可以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1是共通的,也可以对特定的终端装置1是专用的。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终端装置1对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个执行图8中的设置方法。

终端装置1对某服务小区基于第一信息来设置第一UL参考UL-DL设定(S800)。终端装置1判断是否接收到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二信息(S802)。终端装置1在接收到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二信息的情况下,对该某服务小区,基于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二信息来设置第一DL参考UL-DL设定(S806)。终端装置1在没有接收到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二信息的情况下(其他/另外(else/otherwise)),对该某服务小区,基于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一信息来设置第一DL参考UL-DL设定(S804)。

也将基于第一信息而被设置有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的服务小区称为没有被设定动态TDD的服务小区。也将基于第二信息而被设置有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的服务小区称为被设定动态TDD的服务小区。

此外,在没有接收到对于某服务小区的第二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定义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没有接收到对于某服务小区的第二信息的情况下,对该某服务小区,基于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一信息来设置1个UL-DL设定。

第一UL参考UL-DL设定至少用于在服务小区中确定能够进行或者不能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的子帧。终端装置1在通过第一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终端装置1在通过第一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DwPTS以及GP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

第一DL参考UL-DL设定至少用于在服务小区中确定能够进行或者不能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的子帧。终端装置1在通过第一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终端装置1在通过第一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UpPTS以及GP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

基于第一信息来设置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的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或者第一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DwPTS中进行使用了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测量(例如,与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测量)。

以下,说明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

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且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设置第二UL参考UL-DL设定。

除了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且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以外,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也可以不设置第二UL参考UL-DL设定。

除了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以外是对于全部服务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有1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也可以不设置第二UL参考UL-DL设定。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在图9中,对终端装置1设定有1个主小区和1个副小区。终端装置1对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每一个执行图9中的设置方法。

终端装置1判断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是否不同(S900)。在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不设置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结束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处理。

终端装置1在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判断服务小区是主小区还是副小区和/或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是否对应于服务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 Field))的第一PDCCH(S902)。

在服务小区为副小区、且终端装置1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中对应于服务小区(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第一PDCCH的情况下,基于由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设置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二UL参考UL-DL设定(S904)。

在S904中,终端装置1基于图10的表,设置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二UL参考UL-DL设定。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由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的对应的图。

在图10中,主小区UL-DL设定参照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在图10中,副小区UL-DL设定参照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

例如,在对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设置第一UL参考UL-DL设定0、且对服务小区(副小区)设置第一UL参考UL-DL设定2的情况下,对副小区设置第二UL参考UL-DL设定1。

在服务小区为主小区或者服务小区为副小区、且终端装置1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中没有对应于服务小区(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第一PDCCH的情况下,将对于服务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设置为对于服务小区的第二UL参考UL-DL设定(S906)。

基站装置3基于图9的设置方法来设置第二UL参考UL-DL设定。

监视伴随着CIF的第一PDCCH意味着,根据包括CIF的DCI格式来尝试第一PDCCH的解码。CIF是被映射载波指示符的字段。载波指示符的值表示该载波指示符相关的DCI格式对应的服务小区。

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与服务小区对应的CIF的第一PDCCH的终端装置1在该其他的服务小区中监视伴随着CIF的第一PDCCH。

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没有对应于服务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第一PDCCH的终端装置1在该服务小区中监视伴随着CIF或者不伴随着CIF的第一PDCCH。

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没有对应于服务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第一PDCCH的终端装置1优选在该服务小区中经由第一PDCCH而接收对于该服务小区的第三信息。

对于主小区的第一PDCCH在主小区中发送。

基站装置3将表示在主小区中发送的DCI格式中是否包括CIF的参数(cif-Presence-r10)发送给终端装置1。

基站装置3对每一个副小区,将与跨载波调度相关的参数(CrossCarrierSchedulingConfig-r10)发送给终端装置1。

参数(CrossCarrierSchedulingConfig-r10)包括表示与相关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是在该副小区中发送还是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发送的参数(schedulingCellInfo-r10)。

在参数(schedulingCellInfo-r10)表示与相关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是在该副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参数(schedulingCellInfo-r10)包括表示在该副小区中发送的DCI格式(下行链路分配、上行链路许可)中是否包括CIF的参数(cif-Presence-r10)。

在参数(schedulingCellInfo-r10)表示与相关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是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参数(schedulingCellInfo-r10)包括表示对于相关的所述副小区的下行链路分配以及上行链路许可是在哪个服务小区中发送的参数(schedulingCellId)。

以下,说明第二D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

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且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设置第二DL参考UL-DL设定。除了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且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以外,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也可以不设置第二DL参考UL-DL设定。

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以外是对于全部服务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有1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也可以不设置第二DL参考UL-DL设定。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在图11中,对终端装置1设定有1个主小区和1个副小区。终端装置1对主小区以及副小区分别执行图11中的设置方法。

终端装置1判断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是否不同(S1100)。终端装置1在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不设置第二DL参考UL-DL设定,结束第二DL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处理。

终端装置1在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判断服务小区是主小区还是副小区(S1102)。

在服务小区为副小区的情况下,基于由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设置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二UL参考UL-DL设定(S1104)。

在S1104中,终端装置1基于图12的表,设置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的对应的图。

在图12中,主小区UL-DL设定参照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在图12中,副小区UL-DL设定参照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

在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属于图12的集合1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在集合1中定义。

终端装置1在主小区中没有对应于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且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属于图12的集合2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在集合2中定义。

终端装置1在主小区中没有对应于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第一PDCCH、且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属于图12的集合3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在集合3中定义。

终端装置1在主小区中对应于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第一PDCCH、且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属于图12的集合4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在集合4中定义。

终端装置1在主小区中对应于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第一PDCCH、且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属于图12的集合5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在集合5中定义。

例如,在对主小区设置第一DL参考UL-DL设定1、且对副小区设置第一DL参考UL-DL设定0的情况下,对副小区设置第二DL参考UL-DL设定1。

在服务小区为主小区的情况下,将对于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设置为对于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S1106)。

此外,基站装置3也基于图11的设置方法来设置第二DL参考UL-DL设定。

将第一UL参考UL-DL设定和第二UL参考UL-DL设定称为UL参考UL-DL设定,将第一DL参考UL-DL设定和第二DL参考UL-DL设定称为DL参考UL-DL设定。

以下,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UL参考UL-DL设定是第一UL参考UL-DL设定。

此外,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UL参考UL-DL设定是第二UL参考UL-DL设定。

此外,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DL参考UL-DL设定是第一DL参考UL-DL设定。

此外,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DL参考UL-DL设定是第二DL参考UL-DL设定。

也将通过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且通过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称为第一灵活子帧。第一灵活子帧是用于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发送而被保留的子帧。即,第一灵活子帧是用作上行链路子帧或者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

也将通过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且通过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称为第二灵活子帧。第二灵活子帧是用于下行链路的发送而被保留的子帧。第二灵活子帧是用于DwPTS中的下行链路的发送以及UpPTS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而被保留的子帧。即,第二灵活子帧是用作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

以下,详细说明UL参考UL-DL设定。

UL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CCH/EPDCCH/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DCCH/EPDCCH/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

在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在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UL参考UL-DL设定用于决定被配置PDCCH/EPDCCH/PHICH的子帧和被配置所述PDCCH/EPDCCH/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的对应。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DCCH/EPDCCH/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DCCH/EPDCCH/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的图。终端装置1根据图13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k的值。

以下,在图13的说明中,将UL参考UL-DL设定简称为UL-DL设定。

在图13中,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UL-DL设定参照第一UL参考UL-DL设定。

在图13中,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UL-DL设定参照第二UL参考UL-DL设定。

终端装置1在子帧n中对应于设置有UL-DL设定1至6的服务小区、且检测出伴随着将终端装置1设为对象的上行链路许可的PDCCH/EPDCCH的情况下,在基于图13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的子帧n+k中进行对应于该上行链路许可的PUSCH发送。

终端装置1在子帧n中对应于设置有UL-DL设定1至6的服务小区、且检测出伴随着将终端装置1设为对象的NACK的PHICH的情况下,在基于图13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的子帧n+k中进行PUSCH发送。

在对应于设定有UL-DL设定0的服务小区、且将终端装置1设为对象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括2比特的上行链路索引(UL index)。在对应于设定有UL-DL设定1至6的服务小区、且将终端装置1设为对象的上行链路许可中,不包括上行链路索引(UL index)。

终端装置1在子帧n中与设置有UL-DL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上行链路索引的MSB(最高位(Most Significant Bit))被设置为1的情况下,在基于图13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的子帧n+k中调整与该上行链路许可对应的PUSCH发送。

终端装置1在子帧n=0或者5中的第一资源集合中接收到伴随着与设置有UL-DL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NACK的PHICH的情况下,在基于图13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的子帧n+k中调整与该PHICH对应的PUSCH发送。

终端装置1在子帧n中与设置有UL-DL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上行链路索引的LSB(最低位(Least Significant Bit))被设置为1的情况下,在子帧n+7中调整与该上行链路许可对应的PUSCH发送。

终端装置1在子帧n=0或者5中的第二资源集合中接收到伴随着与设置有UL-DL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NACK的PHICH的情况下,在子帧n+7中调整与该上行链路许可对应的PUSCH发送。

终端装置1在子帧n=1或者6中接收到伴随着与设置有UL-DL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NACK的PHICH的情况下,在子帧n+7中调整与该上行链路许可对应的PUSCH发送。

例如,终端装置1在[SFN=m、子帧1]中检测出与设置有UL-DL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PDCCH/EPDCCH/PHICH的情况下,在6个之后的子帧[SFN=m、子帧7]中调整PUSCH的发送。

UL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US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USCH对应的PHICH的子帧n+k的对应。

在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在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UL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US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USCH对应的PHICH的子帧n+k的对应。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US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USCH对应的PHICH的子帧n+k的对应的图。终端装置1根据图14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k的值。

以下,在图14的说明中,将UL参考UL-DL设定简称为UL-DL设定。

在图14中,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UL-DL设定参照第一UL参考UL-DL设定。

在图14中,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UL-DL设定参照第二UL参考UL-DL设定。

终端装置1在子帧n中调度了PUSCH发送的情况下,在根据图14的表所确定的子帧n+k中决定PHICH资源。

例如,对设置有UL-DL设定0的服务小区,在[SFN=m、子帧n=2]中调度了PUSCH发送的情况下,在[SFN=m、子帧n=6]中决定PHICH资源。

以下,详细说明DL参考UL-DL设定。

DL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

在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在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DL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DSCH的子帧n-k和被发送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的对应的图。终端装置1根据图15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k的值。

以下,在图15的说明中,将DL参考UL-DL设定简称为UL-DL设定。

在图15中,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UL-DL设定参照第一DL参考UL-DL设定。

在图15中,在设定有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UL-DL设定参照第二DL参考UL-DL设定。

终端装置1在服务小区的子帧n-k(k根据图15的表来确定)中检测出将终端装置1设为对象、且应进行对应的HARQ-ACK的发送的PDSCH发送的情况下,在子帧n中发送HARQ-ACK。

例如,终端装置1在子帧n=2中,进行对于在设置有UL-DL设定1的服务小区中的子帧n-6和/或n-7中接收到的PDSCH的HARQ-ACK的发送。

此外,也可以对没有接收第二信息的服务小区不定义第一DL参考UL-DL设定。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也可以基于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来进行基于上述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来进行的处理。没有接收第二信息的服务小区是没有设定动态TDD的服务小区。

例如,在设定了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没有接收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接收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不同、服务小区为副小区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由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设置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

例如,在设定了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没有接收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接收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2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第二DL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

例如,在设定了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没有接收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接收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主小区中,对应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在副小区中,对应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

例如,在设定了1个主小区以及1个副小区、且没有接收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接收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在图10以及图12中,主小区UL-DL设定参照对于主小区的第一UL参考UL-DL设定。

以下,说明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

DCI格式5用于表示发送方向设定的至少1个第三信息的发送。DCI格式5也可以用于对于多个终端装置的每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第三信息的发送。DCI格式5也可以用于对于多个小区的每一个小区的多个第三信息的发送。

基站装置3将包括表示TDD-RNTI的值的信息、表示与ServCellIndex对应的参数tddconfig-index的信息的上位层的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1。

ServCellIndex是服务小区索引。主小区的ServCellIndex是0。副小区的ServCellIndex由网络所控制,从1至7中选择。此外,ServCellIndex对终端装置单独标号。即,也可以对多个终端装置的每一个,某小区对应于不同的ServCellIndex。

终端装置1基于由上位层所提供的参数tddconfig-index,确定在附加了CRC校验位的DCI格式5中包含的、对于本装置的第三信息,该CRC校验位通过由上位层所提供的TDD-RNTI而被扰频。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ServCellIndex和第三信息的索引的对应的设定的一例的图。在图16中,对终端装置1A和终端装置1B设定了“1000000000000000”作为TDD-RNTI的值。在图16中,ServCellIndex 0和tdd config-index 2对应于终端装置1A。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包括第三信息的DCI格式5的一例的图。在图17中,在DCI格式5中,包括tddconfig-index对应于1至M的每一个的第三信息。在图17中,终端装置1B判断为tddconfig-index2的第三信息对应于SerCellIndex 1的服务小区(副小区)。在图17中,终端装置1A判断为tddconfig-index 4的第三信息对应于ServCellIndex 2的服务小区(副小区)。

基站装置3也可以使用上位层的信号,将表示终端装置1的与DCI格式5的监视的设定有关的设定索引I(配置索引I(cofiguration index I))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1。终端装置1也可以基于终端装置1的与DCI格式5的监视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决定监视DCI格式5的子帧。

此外,在某终端装置1中,设定索引I在多个服务小区间是共通的。

设定索引I至少与周期T(periodicity T)以及偏移k(offset k;0≦k<T)对应。终端装置1基于上位层的信号,设置与周期T和偏移k对应的设定索引。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该上位层的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1。即,终端装置1也可以使用上位层的信号来接收与设定索引有关的信息,设置设定索引。

例如,周期T也可以从{10,20,40,80}ms中选择。例如,偏移k为0以上且比周期T小。

终端装置1在满足(10·nf+n-k)mod T=0的子帧中,监视包括与至少1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对应的第三信息的DCI格式5。nf={0,1,…,1023}是无线帧索引(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n={0,1,…,9}是无线帧内的子帧索引。

在从满足(10·nf+n)=[m·T+1]mod 10240的子帧到满足(10·nf+n)=[(m+1)·T]mod 10240的子帧之间(子帧#m、subframes#m)检测出DCI格式5的情况下,由在该DCI格式5中包含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有效期间(valid duration)是从满足(10·nf+n)=[(m+1)·T]mod 10240的子帧到满足(10·nf+n)=[(m+2)·T-1]mod10240的子帧之间(有效期间#m、valid duration#m)。m是整数。终端装置1在有效期间中,当作由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为有效。

在设置有多个偏移k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子帧#m{m·T,m·T+1,...,(m+1)·T-1}中的多个子帧中,监视DCI格式5。

在子帧#m{m·T,m·T+1,...,(m+1)·T-1}中的多个子帧中检测出DCI格式5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基于在子帧#m{m·T,m·T+1,...,(m+1)·T-1}中最后检测出的DCI格式5中包含的第三信息,设置发送方向UL-DL设定。

此外,在偏移k包括多个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子帧#m{m·T,m·T+1,……,(m+1)·T-1}中,不期待多个DCI格式5或者与相同的小区对应的多个DCI格式5的接收。即,在偏移k包括多个值、且在子帧#m{m·T,m·T+1,……,(m+1)·T-1}中的1个子帧中检测出DCI格式5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偏移k对应的剩余的子帧中不监视DCI格式5。此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子帧#m{m·T,m·T+1,……,(m+1)·T-1}中,对某服务小区不期待包括不同的值的第三信息(即,表示不同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第三信息)的多个DCI格式5的接收。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对于包括第三信息的DCI格式5的监视的设定索引的一例的图。在图18中,设定索引I为0的情况下,周期T为10ms,偏移k为{0}。

此外,偏移k也可以基于比特表来设定。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周期T以及偏移k的一例的图。

在图19中,对终端装置1设定有1个主小区(S1)和1个副小区(S2)。在图19中,S10是在满足(10·nf+n-k)mod T=0的子帧中在主小区(S1)的CSS上发送的第三信息。

在图19中,由在某子帧#m{m·T,m·T+1,……,(m+1)·T-1}中检测出的DCI格式5中包含的对于主小区(S1)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有效。

在图19中,由在某子帧#m{m·T,m·T+1,……,(m+1)·T-1}中检测出的DCI格式5中包含的对于副小区(S2)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有效。

即,由在相同的DCI格式5中包含的、对于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在相同的期间中有效。

以下,说明发送方向UL-DL设定。

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设置与子帧中的发送的方向(上行/下行)有关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发送方向UL-DL设定用于决定对应的服务小区中的子帧中的发送的方向。

终端装置1也可以基于调度信息(DCI格式和/或HARQ-ACK)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来控制第一灵活子帧以及第二灵活子帧中的发送。

基站装置3将表示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第三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1。第三信息是指示能够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子帧的信息。第三信息是指示能够进行下行链路发送的子帧的信息。第三信息是指示能够进行对于下行链路的CSI测量(干扰测量)的子帧的信息。第三信息是指示能够进行UpPTS中的上行链路发送以及DwPTS中的下行链路发送的子帧的信息。发送方向UL-DL设定用于确定在第一UL参考UL-DL设定和第一DL参考UL-DL设定中被指示为不同的子帧的子帧中的、发送的方向。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的调度。

终端装置1在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检测出的第三信息对应的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由检测出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第一PDCCH的发送。

终端装置1在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检测出的第三信息对应的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由检测出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伴随着下行链路分配和/或上行链路许可的第一PDCCH的监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伴随着下行链路分配和/或上行链路许可的第一PDCCH的监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伴随着下行链路分配和/或上行链路许可的第一PDCCH的监视。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调度。

终端装置1在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检测出的第三信息对应的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由检测出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即使被调度了上行链路的发送,也不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即使被调度了上行链路的发送,也不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即使被调度了上行链路的发送,也不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调度。

终端装置1在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检测出的第三信息对应的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由检测出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处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处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处理。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不进行伴随着下行链路分配和/或上行链路许可的第一PDCCH的监视。

终端装置1在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检测出的第三信息对应的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由检测出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不进行伴随着下行链路分配和/或上行链路许可的第一PDCCH的监视。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DwPTS中,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的调度。

终端装置1在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检测出的第三信息对应的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由检测出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DwPTS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DwPTS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DwPTS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中,进行第一PDCCH的发送。

终端装置1在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检测出的第三信息对应的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由检测出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伴随着下行链路分配和/或上行链路许可的第一PDCCH的监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伴随着下行链路分配和/或上行链路许可的第一PDCCH的监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伴随着下行链路分配和/或上行链路许可的第一PDCCH的监视。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UpPTS中,进行SRS的发送的调度。

终端装置1在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检测出的第三信息对应的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由检测出的第三信息所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UpPTS中,进行SRS的发送处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UpPTS中,进行SRS的发送处理。

终端装置1在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与有效期间#m{m·T,m·T+1,……,(m+1)·T-1}对应的第三信息(DCI格式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有效期间#m{m·T,m·T+1,……,(m+1)·T-1}中、通过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UpPTS中,进行SRS的发送处理。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小区的激活(activatiion)以及去激活(deactivatiion)。

网络通过传送激活/去激活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CE(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能够将所设定的副小区激活以及去激活。进一步,终端装置按所设定的每个副小区保持sCellDeactivationTimer,在sCellDeactivationTimer期满时使相关的副小区去激活。此外,主小区始终被激活。

终端装置1在服务小区被去激活的情况下,在该被去激活的服务小区中不监视第一PDCCH。终端装置1在服务小区被去激活的情况下,不监视对于该被去激活的服务小区的第一PDCCH。

终端装置1在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在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监视第一PDCCH。终端装置1在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第一PDCCH。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始终被激活的主小区中的CSS以及USS中监视第一PDCCH。

即,在设定为终端装置1监视第一PDCCH的副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在该被激活的副小区中的USS中监视第一PDCCH。

即,在副小区被激活、且设定为终端装置1监视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的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

在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子帧中,在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监视第一PDCCH。

在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子帧中,在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第一PDCCH。

即,在设定为终端装置1监视第一PDCCH的副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副小区中的USS中监视第一PDCCH。

即,在副小区被激活、且某子帧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该子帧中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对于服务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在该服务小区中不监视第一PDCCH。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某子帧通过对于服务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情况下,在该子帧中,不监视对于该服务小区的第一PDCCH。

即,在副小区被激活、且设定为终端装置1监视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的服务小区被激活、且某子帧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该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此外,在该情况下,若该子帧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则也可以在该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不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

此外,在副小区被激活、且设定为终端装置1监视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的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若没有设置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有效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

此外,在副小区被激活、且设定为终端装置1监视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的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若没有设置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有效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

即,在副小区被激活、且设定为终端装置1监视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的服务小区被激活、且某子帧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该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此外,在该情况下,若该子帧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则也可以在该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不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此外,在该情况下,若该子帧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则也可以在该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丢弃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

此外,在副小区被激活、且设定为终端装置1监视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的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若没有设置对于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有效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U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

此外,在副小区被激活、且设定为终端装置1监视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的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若没有设置对于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有效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对于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DL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

此外,在副小区被激活、且设定为终端装置1监视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对应的第一PDCCH的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若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为应用FDD方式的小区,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全部的子帧中的该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USS中,监视对于该被激活的副小区的第一PDCCH。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DCI格式5对应的1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中的至少1个被激活的情况下,在主小区中的CSS中监视第二PDCCH。

即,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DCI格式5对应的1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中的至少1个被激活的情况下,在满足(10·nf+n-k)mod T=0的子帧中的主小区中的CSS中监视第二PDCCH。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DCI格式5对应的1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的全部被去激活的情况下,不监视第二PDCCH。

例如,在图16中,终端装置1B也可以在ServCellIndex=1的副小区以及ServCellIndex=2的副小区的双方被去激活的情况下,在满足(10·nf+n-k)mod T=0的子帧中的主小区中的CSS中不监视第二PDCCH。

例如,在图16中,终端装置1B也可以在ServCellIndex=1的副小区以及ServCellIndex=2的副小区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被激活的情况下,在满足(10·nf+n-k)mod T=0的子帧中的主小区中的CSS中监视第二PDCCH。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结构。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终端装置1包括上位层处理部101、控制部103、接收部105、发送部107和发送接收天线部109而构成。此外,上位层处理部101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设定部)1011以及调度信息解释部1013而构成。此外,接收部105包括解码部1051、解调部1053、复用分离部1055、无线接收部1057和信道测量部1059而构成。此外,发送部107包括编码部1071、调制部1073、复用部1075、无线发送部1077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而构成。

上位层处理部1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到发送部107。此外,上位层处理部1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位层处理部101具有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本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位层的信号,设置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设置各种设定信息/参数。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要在上行链路的各信道中配置的信息,并输出到发送部107。也将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称为设定部1011。

上位层处理部101具有的调度信息解释部1013对经由接收部105接收到的DCI格式(调度信息)进行解释,并基于对所述DCI格式进行了解释的结果,为了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03。

控制部103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生成要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

接收部105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

无线接收部1057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信号通过正交解调而变换为基带信号(下变频:down covert),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信号电平被适当地维持的方式控制放大电平,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1057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CP(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的部分,对去除了CP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

复用分离部1055将所提取的信号分别分离为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复用分离部1055根据从信道测量部1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推算值,进行PHICH、PDCCH、EPDCCH以及PD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1055将分离后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量部1059。

解调部1053对PHICH乘以对应的码并合成,对合成后的信号进行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1051。解码部1051对发往本装置的PHICH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HARQ指示符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解调部1053对PDCCH和/或EPDCCH进行QPSK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1051。解码部1051尝试PDCCH和/或EPDCCH的解码,并在解码中成功的情况下,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应的RNTI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

解调部1053对PDSCH进行Q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16QAM(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QAM等的通过下行链路许可而被通知的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1051。解码部1051基于与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编码率有关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

信道测量部105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105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或信道的状态,并将所测量的路径损耗或信道的状态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此外,信道测量部1059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而计算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的推算值,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1055。信道测量部1059为了计算CQI,进行信道测量和/或干扰测量。

发送部107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而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将PUCCH、PUSCH以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发送给基站装置3。

编码部1071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块编码等的编码。此外,编码部1071基于在PUSCH的调度中使用的信息进行Turbo编码。

调制部1073将从编码部1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的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调制方式或者按每个信道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调制部1073基于在PUSCH的调度中使用的信息,决定要进行空间复用的数据的序列的数目,将通过使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M(空分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而在同一个PUSCH中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映射到多个序列,对该序列进行预编码(precoding)。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层小区识别符(称为物理层小区身份(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Cell 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被通知的循环移位、对于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的值等,生成通过预先确定的规则(式)来求出的序列。复用部1075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PUSCH的调制符号并列地重新排序之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此外,复用部1075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进行复用。即,复用部1075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配置在资源元素中。

无线发送部1077将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生成SC-FDMA符号,对生成的SC-FDMA符号附加CP,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使用低通滤波器而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对载波频率进行上变频(up convert),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109而发送。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包括上位层处理部301、控制部303、接收部305、发送部307以及发送接收天线部309而构成。此外,上位层处理部301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以及调度部3013而构成。此外,接收部305包括解码部3051、解调部3053、复用分离部3055、无线接收部3057和信道测量部3059而构成。此外,发送部307包括编码部3071、调制部3073、复用部3075、无线发送部3077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而构成。

上位层处理部3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此外,上位层处理部301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303。

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生成或者从上位节点取得在下行链路的PDSCH中配置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等,并输出到发送部307。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进行各个终端装置1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也可以经由上位层的信号,对各个终端装置1设置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发送/广播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也将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称为设定部3011。

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调度部3013根据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从信道测量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推算值或信道的质量等,决定要分配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频率以及子帧、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以及发送功率等。调度部3013基于调度结果,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并输出到控制部303。调度部3013还决定要进行发送处理以及接收处理的定时。

控制部303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301的控制信息,生成要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3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而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

接收部305根据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发送接收天线部309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301。无线接收部3057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部309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通过正交解调而变换为基带信号(下变频:down covert),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信号电平被适当地维持的方式控制放大等级,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无线接收部3057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的部分。无线接收部3057对去除了CP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055。

复用分离部1055将从无线接收部3057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CCH、PUSCH、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的信号。此外,该分离预先由基站装置3通过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而决定,基于在通知给各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而进行。此外,复用分离部3055根据从信道测量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推算值,进行PUCCH和PU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3055将分离后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量部3059。

解调部3053对PUSCH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取得调制符号,对PUCCH和PUSCH的调制符号分别使用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16QAM、64QAM等的预先确定或者本装置对各个终端装置1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调制方式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解调部3053基于对各个终端装置1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要进行空分复用的序列的数目和指示对该序列进行的预编码的信息,将使用MIMO SM而在同一个PUSCH中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符号进行分离。

解码部3051将解调后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比特以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确定或者本装置对终端装置1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编码率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在PUSCH为重复发送的情况下,解码部3051使用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在HARQ缓冲器中保持的编码比特和解调后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信道测量部30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3055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传播路径的推算值、信道的质量等进行测量,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055以及上位层处理部301。

发送部307根据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而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复用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部309对终端装置1发送信号。

编码部3071将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使用块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的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或者使用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调制部3073将从编码部3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的预先确定或者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生成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层小区识别符(PCI)等且通过预先确定的规则来求出的、终端装置1已知的序列,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3075将已调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即,复用部3075将已调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在资源元素中。

无线发送部3077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生成OFDM符号,对生成的OFDM符号附加CP,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而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对载波频率进行上变频(up convert),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部309而发送。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也可以具备:设定部1011,设置由始终被激活的1个主小区以及通过网络而被激活以及去激活的至少1个副小区构成的多个服务小区;以及接收部105,对伴随着在单一的服务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中使用的第一DCI格式(下行链路分配)的第一PDCCH以及伴随着包括表示对于多个服务小区中的1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的UL-DL设定(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信息(第三信息)的第二DCI格式(DCI格式5)的第二PDCCH进行解码,并在所述多个服务小区中所述第一DCI格式对应的服务小区中,基于所述第一DCI格式而对PDSCH进行解码。

上述的设定部1011基于所述第二DCI格式,对在所述多个服务小区中所述第二DCI格式对应的1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中的每一个设置UL-DL设定(发送方向UL-DL设定)。

上述的接收部105在所述副小区被去激活的情况下,停止对于所述被去激活的副小区的所述第一PDCCH的监视。

上述的接收部105在所述副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监视对于所述被激活的副小区的所述第一PDCCH。

上述的接收部105在所述副小区被激活、且发送与所述副小区对应的所述第一PDCCH的服务小区被激活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的用户装置固有搜索空间中,监视对于所述被激活的副小区的所述第一PDCCH。

上述的接收部105也可以在通过所述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子帧中,监视对于与所述UL-DL设定对应的服务小区的所述第一PDCCH。

上述的接收部105也可以在通过所述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子帧中,在与所述UL-DL设定对应且被激活的服务小区中,监视所述第一PDCCH。

上述的接收部105在所述第二DCI格式对应的1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中的至少1个被激活的情况下,监视所述第二PDCCH。

上述的设定部1011设置被监视所述第二DCI格式的子帧,上述的接收部105也可以在所述第二DCI格式对应的1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中的至少1个被激活的情况下,在所述主小区中的所述设置的子帧中监视所述第二PDCCH。

上述的接收部105也可以在所述主小区中的公共搜索空间中监视所述第二PDCCH。

上述的接收部105也可以在所述第二DCI格式对应的1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的全部被去激活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二PDCCH的监视。

上述的设定部1015也可以设置由始终被激活的1个主小区以及通过网络而被激活以及去激活的1个副小区构成的2个服务小区,设置所述主小区作为伴随着在所述副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中使用的DCI格式的第一PDCCH被进行解码的服务小区。此外,上述的接收部105也可以对所述第一PDCCH以及伴随着包括表示对于所述副小区的UL-DL设定的信息的第二DCI格式的第二PDCCH进行解码。此外,上述的接收部105也可以在通过对于所述副小区的所述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在所述主小区中不监视所述第一PDCCH。

上述的设定部1015也可以设置由始终被激活的1个主小区以及通过网络而被激活以及去激活的1个副小区构成的2个服务小区,设置所述主小区或者所述副小区作为伴随着在所述副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中使用的DCI格式的第一PDCCH被进行解码的服务小区。此外,上述的接收部105也可以对所述第一PDCCH以及伴随着包括表示对于所述主小区的UL-DL设定的信息和表示对于所述副小区的UL-DL设定的信息的第二DCI格式的第二PDCCH进行解码。此外,上述的接收部也可以在所述副小区被设置为伴随着在所述副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中使用的DCI格式的第一PDCCH被进行解码的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在通过对于所述副小区的所述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不监视所述第一PDCCH,在所述主小区被设置为伴随着在所述副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中使用的DCI格式的第一PDCCH被进行解码的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在通过对于所述主小区的所述UL-DL设定以及对于所述副小区的所述UL-DL设定的双方或者任一个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不监视所述第一PDCCH。

上述的接收部105也可以在所述副小区被设置为伴随着在所述副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中使用的DCI格式的第一PDCCH被进行解码的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在通过对于所述副小区的所述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监视所述第一PDCCH,在所述主小区被设置为伴随着在所述副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中使用的DCI格式的第一PDCCH被进行解码的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在通过对于所述主小区的所述UL-DL设定以及对于所述副小区的所述UL-DL设定的双方或者任一个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监视所述第一PDCCH。这里,所述下行链路子帧包括特殊子帧。

由此,终端装置能够与基站装置有效率地进行通信。

在涉及本发明的基站装置3以及终端装置1中动作的程序也可以是以实现涉及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并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临时存储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中,之后存储在Flash 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等的各种ROM或HDD(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中,根据需要由CPU进行读出、修改/写入。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此时,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在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而执行,也能够实现。

此外,设这里所称的“计算机系统”是在终端装置1或者基站装置3中内置的计算机系统且包括OS或外围设备等的硬件。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的可移动介质、在计算机系统中内置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

进一步,“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既可以包含如在经由互联网等的网络或电话线路等的通信线路而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也可以包含如成为此时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恒定时间保持程序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既可以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在计算机系统中已经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前述的功能。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还能够作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而实现。构成装置组的各个装置也可以具有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或者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装置组,只要具有基站装置3的一组的各功能或者各功能块即可。此外,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还能够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是EUTRAN(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具有对于eNodeB的上位节点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此外,既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来实现,也可以作为芯片组来实现。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通信装置的一例而记载了终端装置,但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在室内外设置的固定式或者不可移动式的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吸尘/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货机、其他生活设备等的终端装置或者通信装置。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此外,也包含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要素且起到同样的效果的要素之间进行了置换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 终端装置

3 基站装置

101 上位层处理部

103 控制部

105 接收部

107 发送部

301 上位层处理部

303 控制部

305 接收部

307 发送部

1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3 调度信息解释部

3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3013 调度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