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和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619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和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用户在使用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通信功能的通信终端时,经常会接到一些陌生号码的来电,这些陌生号码的来电中有些是只会进行一次通信联系的骚扰电话,不必存储,有些则是需要进行多次通信联系的重要来电,在通话结束后,需要用户进行保存。但是通常通话结束后,用户经常会忘记保存来电号码,或因来电号码过多而导致查找不到刚才通话号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忘记保存来电号码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对所有陌生号码来电后均提示保存的方法,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对所有陌生号码均提示保存的方法,会导致只进行一次通信联系的骚扰电话在来电之后也会被提示保存。而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只对需要保存的陌生号码提示保存,现有技术的提示方法无法实现只对需要保存的陌生号码提示保存,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提示方法无法实现只对需要保存的陌生号码提示保存的问题,提供一种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和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

若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进一步的,所述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方法为:

在通信过程中或通信结束后,在当前显示界面推送设有保存联系人、加入黑名单和/或取消选项的对话框。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内设有常用联系人通讯录和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在所述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保存操作,根据该保存操作将该陌生号码及其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该陌生号码及其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之后还包括:

当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时,提示将该联系人移入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或,当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时,将该联系人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或,当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将该联系人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该陌生号码及其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之后还包括:

记录该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起始时间,从所述起始时间开始若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检测到终端与该联系人进行通信,则将该联系人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移除。

进一步的,在所述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记录,将所述历史通信记录显示于当前通信界面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

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 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终端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保存联系人;该存储模块内设有常用联系人通讯录和暂存联系人通讯录;

操作模块,用于在提示模块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之后接收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保存操作;

该存储模块还用于根据操作模块接收到的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保存操作将该陌生号码及其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

进一步的,所述提示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检测模块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时,提示将该联系人移入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检测模块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时,将该联系人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或,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检测模块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将该联系人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终端还包括:

时间记录模块,用于记录该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起始时间;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从该起始时间开始若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检测到终端与该联系人进行通信,将该联系人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移除。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记录,所述通信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将该历史通信记录显示于当前通信界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本发明的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当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该陌生号码与终端的所有历史通信记录,并从历史通信记录中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只有在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历史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才会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在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不会提示用户保存。通过实施本方法,只有进行过多次通信的陌生号码,才会提示用户保存, 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中提示保存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通信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通信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通信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通信终端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内所描述的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通信和存储功能的通信终端。本发明内所描述的陌生号码是指未保存在本终端联系人通讯录内的电话号码。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在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当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

步骤102、若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具体的,当检测到终端接收到陌生号码来电时,获取该陌生号码与终端的 所有历史通信记录,并从历史通信记录中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可以理解的,该历史通信记录为存储于该终端内的历史通信记录,也可以是存储于相关服务器上的历史通信记录。该历史通信记录包括该陌生号码的来电记录、呼叫该陌生号码的去电记录、接收该陌生号码发出的短信息记录、向该陌生号码发送的短信息记录等。例如,在接收到陌生号码来电之前,该陌生号码已经给本终端发送过两条短信息、并来电过一次,则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为三次。优选的,只有接通过的来电记录和去电记录才会被记入历史通信次数,未被接通过的来电记录和去电记录不被记入历史通信次数。

在获取到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之后,将该历史通信次数与预设的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若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不提示用户保存。当然可以理解的,即使终端未对首次通信的陌生号码提示保存,用户也可根据需要对首次通信的陌生号码进行保存,在此不作赘述。

该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置,也可以是终端默认设置,该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1次、2次、3次、…、N次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该第一预设阈值为1次。即,在接收到陌生号码来电时,只要检测到在此之前该陌生号码与本终端存在一次历史通信记录,即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进一步的,该提示用户保存的方法可以是弹出提示对话框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也可以是在通话结束后直接跳转至联系人保存页面,并提取该陌生号码填写至相对应的填写项中。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方法具体为:在通信过程中或通信结束后,在当前显示界面推送设有保存联系人、加入黑名单和/或取消选项的对话框。用户在看到弹出的对话框之后,即可获知需要保存该陌生号码及其对应的联系人。当用户点选保存联系人选项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联系人保存页面,该陌生号码被自动录入至电话号码填写栏,待用户填写完该联系人的其他信息后,点击保存该联系人,即可完成本次联系人保存。若用户选择加入黑名单选项,则将该陌生号码加入至黑名单中,屏蔽该陌生号码的所有来电和短信息。若用户选择取消选项,则不对该陌生号码进行任何处 理,并结束本次提示。可以理解的,该对话框上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联系人、加入黑名单和取消三个选项,还可以是其他相关选项。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检测到终端主动呼叫陌生号码后,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若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而不仅限于终端接收到陌生号码来电时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只要是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且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就会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该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可以是终端主动呼叫陌生号码、可以是终端接收到陌生号码的来电、可以是终端向陌生号码发送短信息、也可以是终端接收到陌生号码发送的短信息。

实施本实施方式的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当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该陌生号码与终端的所有历史通信记录,并从历史通信记录中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只有在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历史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才会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在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不会提示用户保存。通过实施本方法,只有进行过多次通信的陌生号码,才会提示用户保存,可有效避免骚扰电话也被提示保存,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在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该终端内设有常用联系人通讯录和暂存联系人通讯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当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

步骤202、若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步骤203、接收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保存操作,根据该保存操作将该陌生号码及其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

其中,该常用联系人通讯录用于正常保存联系人,该暂存联系人通讯录用于暂时保存联系人。

当检测到终端接收到陌生号码来电时,获取该陌生号码与终端的所有历史通信记录,并从历史通信记录中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在获 取到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之后,将该历史通信次数与预设的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在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之后,接收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保存操作,并将该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也就是说,只要是通过提示的方式保存的联系人,均先被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在将联系人保存到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后,用户可根据需要定期对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清理。

当然可以理解的,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将该联系人保存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内。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03之后还包括:

步骤204、当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时,提示将该联系人移入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或,当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时,将该联系人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或,当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将该联系人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在将该陌生号码及其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之后,若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提示将用户将该联系人移入常用联系人通讯录,待用户确认之后,将该联系人移入常用联系人通讯录;或,自动将该联系人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或,只有在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才将该联系人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具体的,当检测到与终端进行通信的联系人是保存在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某一联系人时,则控制将该联系人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内,进行正常保存。同样的,该通信可以是电话通信,也可以是短信息通信。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03之后还包括:

步骤205、记录该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起始时间,从该起始时间开始若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检测到终端与该联系人进行通信,则将该联 系人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移除。

在将该陌生号码及其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之后,记录该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起始时间,从该起始时间开始,若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检测到终端与该联系人进行通信,则将该联系人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移除。其中该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是一周、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等。也就是说,如果保存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在从保存时间开始,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在与本终端进行通信,则将该联系人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移除。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中所描述的与终端进行通信是指通过终端设备内的SIM卡等与终端用户建立通信联系。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在联系人保存提示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当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记录、同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

步骤302、将该历史通信记录显示于当前通信界面上;

步骤303、若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其中,步骤302和步骤303实施不分先后,步骤302可在步骤303之后实施也可在步骤303之前实施,步骤302也可与步骤303同时实施。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会在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记录,并将该历史通信记录部分或全部显示于当前通信界面上,方便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及时了解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记录,通过历史通信记录了解该陌生号码的用户信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当前通信界面设置一个选择按键,用户在点选该选择按键之后,将该历史通信记录部分或全部显示于当前通信界面上。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通信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通信终端的第一实施例中,该通信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101,用于检测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

获取模块102,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101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

判断模块103,用于判断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与第一预设阈 值的大小;

提示模块104,用于在判断模块103判断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进一步的,该通信终端还包括:

存储模块106,用于存储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记录,同时该存储模块106还用于存储常用联系人通讯录、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及其联系人相关信息等。

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通信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通信终端的第二实施例中,该存储模块106内设有常用联系人通讯录和暂存联系人通讯录,该通信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101,用于检测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

获取模块102,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101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

判断模块103,用于判断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

提示模块104,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103判断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操作模块105,用于在提示模块104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之后接收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保存操作;

存储模块106,用于根据操作模块105接收到的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保存操作将该陌生号码及其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

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通信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通信终端的第三实施例中,该存储模块106内设有常用联系人通讯录和暂存联系人通讯录,该通信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101,用于检测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

获取模块102,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101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

判断模块103,用于判断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

提示模块104,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103判断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 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操作模块105,用于在提示模块104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之后接收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保存操作;

存储模块106,用于根据操作模块105接收到的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的保存操作将该陌生号码及其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

该提示模块104还用于当该检测模块101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时,提示将该联系人移入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该存储模块106还用于当该检测模块101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时,将该联系人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或,该存储模块106还用于当该检测模块101再检测到终端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将该联系人移入至常用联系人通讯录。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该通信终端还包括:

时间记录模块,用于记录该联系人保存至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起始时间;

该存储模块106还用于在该检测模块101从该起始时间开始若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检测到终端与该联系人进行通信,将该联系人从暂存联系人通讯录内移除。

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通信终端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通信终端的第四实施例中,该通信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101,用于检测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

获取模块102,用于在该检测模块101检测到终端与陌生号码进行通信时,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次数;

判断模块103,用于判断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

提示模块104,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103判断终端与该陌生号码通信的通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提示用户保存该陌生号码。

进一步的,该通信终端还包括:

存储模块106,用于存储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记录,同时该存储模块106还用于存储联系人通讯录、联系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联系人相关信 息等。

该获取模块102还用于获取终端与该陌生号码的历史通信记录;

显示模块107,用于将该历史通信记录显示于当前通信界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