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406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平台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对象,并可实现相应的对象和数据交互操作。不同平台均可能提供同一对象,但基于诸多原因,该对象在不同平台的交互可能存在不同,甚至差异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跨平台的对象推荐和展示,有助于简化用户的流程操作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在终端上输入的第一登录信息向第一平台发起登录请求,以获取对所述第一平台中的第一账号的数据访问权限;

接收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对象匹配结果,所述对象匹配结果为所述第一平台中与用户在第二平台的对象浏览记录相匹配的对象;

展示所述对象匹配结果。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装置,包括:

请求单元,根据用户在终端上输入的第一登录信息向第一平台发起登录请求,以获取对所述第一平台中的第一账号的数据访问权限;

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对象匹配结果,所述对象匹配结果 为所述第一平台中与用户在第二平台的对象浏览记录相匹配的对象;

展示单元,展示所述对象匹配结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向第一平台发送第一登录信息,可以向第一平台表明用户身份,以便于第一平台提供同一用户在其他平台的对象浏览记录。同时,通过获取同一用户在第二平台的对象浏览记录,并将第一平台中的匹配对象进行展示,使用户可以在多个平台之间对同一对象进行对比浏览,能够简化用户在多个平台之间的切换操作,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多平台浏览的界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输入浏览对象的界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多平台浏览的界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假定用户在终端上安装了A、B、C……G、H等平台的APP,则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启动这些平台的APP,实现对相应平台的对象浏览操作。

假定用户在平台G中进行对象浏览的过程中,对某个对象存在兴趣,希望进一步查看该对象在平台A的情况,则用户需要:1、退出平台G;2、进 入平台A;3、输入感兴趣的对象信息;4、搜索相应的对象。可见,相关技术中的多个平台间无法实现跨平台的对象浏览,导致用户需要执行很繁琐的操作。

本申请通过跨平台的对象推荐,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提供下列实施例: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终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根据用户在终端上输入的第一登录信息向第一平台发起登录请求,以获取对所述第一平台中的第一账号的数据访问权限。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任意可供平台浏览的电子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也可以为个人计算机等。同时,各个平台在终端上可以采用如APP或网页等各种形式,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平台”可以为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在交易平台中进行货品的浏览和选取;当然,上述交易平台仅用于举例,“平台”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式的数据交互平台,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204,接收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对象匹配结果,所述对象匹配结果为所述第一平台中与用户在第二平台的对象浏览记录相匹配的对象。

作为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对象浏览记录由所述第一平台根据所述第一登录信息向所述第二平台请求得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可以自动登录第二平台,并获取对象浏览记录,无需用户输入登录信息。

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终端可以自动跳转至第二平台的登录界面,并获取用户在该登录界面中输入的第二登录信息;将所述第二登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平台,以获取对所述第二平台中的第二账号的数据访问权限;提取所述第二平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账号的对象浏览记录;将所述对象浏览记录发送至所述第一平台,以由所述第一平台生成所述对象匹配结果。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实现自动的界面切换,无需用户手动切换界 面,有助于简化用户操作。

作为又一示例性实施例,当所述第二平台为线下交互平台时,终端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线下浏览对象信息,生成所述对象浏览记录;将所述对象浏览记录发送至所述第一平台,以由所述第一平台生成所述对象匹配结果。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平台可以扩展为线下交互平台,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关联,并执行对象的自动推荐。

步骤206,展示所述对象匹配结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向第一平台发送第一登录信息,可以向第一平台表明用户身份,以便于第一平台提供同一用户在其他平台的对象浏览记录。同时,通过获取同一用户在第二平台的对象浏览记录,并将第一平台中的匹配对象进行展示,使用户可以在多个平台之间对同一对象进行对比浏览,能够简化用户在多个平台之间的切换操作,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登录信息,并将该第一登录信息发送至第一平台,由第一平台据此进行身份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中的平台A与平台G为例进行说明。用户可以通过打开平台A的APP后,在相应的登录界面中输入自己的注册账号和登录密码,则该APP将账号和密码信息打包(即第一登录信息)上传至平台A的服务器,由该服务器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步骤304,在用户基于第一登录信息完成登录后,第一平台将该第一登录信息发送至第二平台,并由第二平台进行身份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存在账号关联,即同一用户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可以使用相同的登录信息进行登录,则第一平台可以通过将第一登录信息直接发送至第二平台,从而自动完成用户对第二平台的登录操作,实现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的跨平台交互。

步骤306,第二平台将第一登录信息对应的用户的对象浏览记录返回第一平台。

步骤308,第一平台基于接收到的对象浏览记录,对自身平台内的对象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对象浏览记录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对象,则第一平台可以一一匹配每个对象,以得到自身平台上的匹配对象。

步骤310,终端接收第一平台发送的对象匹配结果。

步骤312,终端对接收到的对象匹配结果进行展示。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对象匹配结果的展示,下面以其中两种可能的形式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假定第一平台为A平台、第二平台为G平台,且以A平台和G平台均为交易平台为例。假定A平台获得用户在G平台的对象浏览记录,即货品浏览记录,则A平台针对该货品浏览记录中包含的货品1、货品2……等每件货品,分别在A平台进行搜索匹配,并将对应的A平台中的匹配对象作为对象匹配结果发送至终端,并展示于终端界面中。比如图4中,终端采用“纵向列表”的形式,将对象匹配结果展示于终端屏幕界面中,且该列表中的货品均为A平台内的货品。

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终端还可以将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对象浏览记录中的对象与对象匹配结果进行关联展示。如图5所示,终端可以将展示页面分为多个段落,每个段落针对货品浏览记录中的一件货品,对G平台中被浏览的货品和A平台中的匹配货品进行关联展示;比如,针对用户在G平台浏览的货品1,可以与A平台内匹配到的货品1、货品1’进行相邻展示,且标示出每件货品所处的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

1、虽然图4中的匹配对象与对象浏览记录中的每个对象一一对应,但由图5可知,第二平台的对象浏览记录中的每个对象,在第一平台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匹配对象,本申请并不对数量进行限制。

2、上述图4和图5所示的展示方式,除了应用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之外,可以应用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中,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且其他实施例中将不再对此进行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2,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登录信息,并将该第一登录信息发送至第一平台,由第一平台据此进行身份验证。

步骤604,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登录信息,并将该第二登录信息发送至第二平台,由第二平台据此进行身份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不存在用户账号的关联与共享,用户需要通过在第二平台的登录界面中输入第二登录信息,以完成登录和身份验证,而无法由第一平台帮助用户自动完成。其中,基于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的独立性,第一登录信息与第二登录信息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不存在区别。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可以提供第二平台的跳转接口,则当跳转需求被触发时,终端可以自动从第一平台的应用界面跳转至第二平台的应用界面,或者由第一平台的网页跳转至第二平台的网页,从而无需用户手动切换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用户先前在终端上输入过第二登录信息,且该第二登录信息仍然有效时,则终端可以直接将记录的第二登录信息发送至第二平台的服务器,从而无需用户再次输入第二登录信息,即可完成身份验证。

步骤606,终端接收第二平台发送的对应于第二登录信息的对象浏览记录。

步骤608,终端将接收到的对象浏览记录发送第一平台。

步骤610,第一平台基于接收到的对象浏览记录,对自身平台内的对象进行匹配。

步骤612,终端接收第一平台发送的对象匹配结果。

步骤614,终端对接收到的对象匹配结果进行展示。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跨平台的对象推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2,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登录信息,并将该第一登录信息发送至第一平台,由第一平台据此进行身份验证。

步骤704,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线下浏览对象信息,生成对象浏览记录。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平台扩展至线下交互平台,使得终端还可以在线上浏览第一平台时,实现线上、线下的对象对比查看。比如图8所示,基于终端上“线下足迹记录”的功能,假定第二平台为“XX电子市场”,则用户可以将在该线下平台浏览的所有对象进行记录,比如名称、价格等,从而记录为图8所示的货品1、货品2、货品3等,且还可以通过输入更为细致的描述信息(图中未示出),以便于第一平台的对象匹配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生成的对象浏览记录可以存储于本地,也可以上传至云端,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706,终端将接收到的对象浏览记录发送第一平台。

步骤708,第一平台基于接收到的对象浏览记录,对自身平台内的对象进行匹配。

步骤710,终端接收第一平台发送的对象匹配结果。

步骤712,终端对接收到的对象匹配结果进行展示。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9,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内存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跨平台的对象推荐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0,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跨平台的对象推荐装置可以包括请求单元、接收单元和展示单元。其中:

请求单元,根据用户在终端上输入的第一登录信息向第一平台发起登录请求,以获取对所述第一平台中的第一账号的数据访问权限;

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对象匹配结果,所述对象匹配结果为所述第一平台中与用户在第二平台的对象浏览记录相匹配的对象;

展示单元,展示所述对象匹配结果。

可选的,所述对象浏览记录由所述第一平台根据所述第一登录信息向所述第二平台请求得到。

可选的,还包括:

获取单元,跳转至第二平台的登录界面,并获取用户在所述登录界面中输入的第二登录信息;

信息发送单元,将所述第二登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平台,以获取对所述第二平台中的第二账号的数据访问权限;

提取单元,提取所述第二平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账号的对象浏览记录;

第一记录发送单元,将所述对象浏览记录发送至所述第一平台,以由所述第一平台生成所述对象匹配结果。

可选的,还包括:

生成单元,当所述第二平台为线下交互平台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线下浏览对象信息,生成所述对象浏览记录;

第二记录发送单元,将所述对象浏览记录发送至所述第一平台,以由所述第一平台生成所述对象匹配结果。

可选的,所述展示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对象浏览记录中的对象与所述对象匹配结果进行关联展示。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