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691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业务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网络能力,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为所述终端的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

所述终端使用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业务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是网络设备发送的,

所述接收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包括:

接收每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基地台广播发送的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络能力,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为所述终端的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能力、所述业务的业务需求、所述终端的特性以及所述终端所处的网络条件中的至少一项,为所述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终端处于运动状态,所述根据所述网络能力,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为所述终端的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能力、所述业务的业务需求、所述终端的特性、所述终端所处的网络条件以及所述网络条件的变化状态中的至少一项,为所述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接收到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基地台的发射信号的强度和质量、所述终端具备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最大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所述终端具备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接收灵敏度、所述终端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上的传输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需求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业务的数据量、所述业务的业务类型、所述业务的可靠性要求、所述业务的即时性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特性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的中央处理单元CPU的占用率、所述终端的存储器的占用率、所述终端的电池消耗速度、所述终端的电池剩余电量、所述终端的温度以及用户偏好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络能力,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为所述终端的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统计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能量消耗的速率;

根据所述网络能力和所述能量消耗的速率,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选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消耗的速率包括:射频与中频的能量消耗的速率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能量消耗的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业务的传输之前,还包括:

为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建立连接;

或者,

向与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至少两个基地台发送建立请求消息,以使所述至少两个基地台建立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业务的传输之前,还包括:

为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分别选择合适的发射/接收频率、发射/接收时 间和发射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业务的传输,包括:

使用分集模式和/或聚合模式,通过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业务的传输;

其中,所述分集模式是指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同样的内容;所述聚合模式是指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不同的内容。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能力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峰值速率、延迟时间、覆盖范围、系统负载和平均吞吐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业务传输结束之后,为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断开连接。

16.一种用于业务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获取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发送至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网络能力为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包括:

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基地台获取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发送至终端,包括:

以广播和/或信令的形式,将所述网络能力发送至所述终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能力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峰值速率、延迟时间、覆盖范围、系统负载和平均吞吐量。

2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采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网络能力,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为所述终端的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

传输单元,用于使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业务的传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是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两种以上无线接入技术的基地台通过广播或信令发送的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能力、所述业务的业务需求、所述终端的特性以及所述终端所处的网络条件中的至少一项,为所述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终端处于运动状态,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能力、所述业务的业务需求、所述终端的特性、所述终端所处的网络条件以及所述网络条件的变化状态中的至少一项,为所述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接收到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基地台的发射信号的强度和质量、所述终端具备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最大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所述终端具备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接收灵敏度、所述终端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上的传输能力。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需求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业务的数据量、所述业务的业务类型、所述业务的可靠性要求、所述业务的即时性要求。

27.根据权利要求23至2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 特性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的中央处理单元CPU的占用率、所述终端的存储器的占用率、所述终端的电池消耗速度、所述终端的电池剩余电量、所述终端的温度以及用户偏好设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统计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能量消耗的速率;

根据所述网络能力和所述能量消耗的速率,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选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消耗的速率包括:射频与中频的能量消耗的速率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能量消耗的速率。

30.根据权利要求20至2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为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建立连接;

或者,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向与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至少两个基地台发送建立请求消息,以使所述至少两个基地台建立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20至3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为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分别选择合适的发射/接收频率、发射/接收时间和发射功率。

32.根据权利要求20至3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使用分集模式和/或聚合模式,通过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业务的传输;

其中,所述分集模式是指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同样的内容;所述聚合模式是指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不同的内容。

33.根据权利要求20至3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能力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峰值速率、延迟时间、覆盖范围、系统负载和平均吞吐量。

34.根据权利要求20至3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断开 单元,用于在所述业务传输结束之后,为所述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断开连接。

3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发送至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网络能力为业务选择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基地台获取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能力。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以广播和/或信令的形式,将所述网络能力发送至所述终端。

38.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能力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峰值速率、延迟时间、覆盖范围、系统负载和平均吞吐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