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退避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7038阅读:997来源:国知局
随机退避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随机退避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为WLAN)中,一个中心控制点即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以及与该AP相关联的多个站点(STAtion,简称为STA)组成了一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简称为BSS)。多个STA使用基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简称为CSMA/CA)的分布式协调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简称为DCF)来竞争和接入信道。

在DCF模式下,STA发送数据前,首先监听信道状态,若信道持续空闲一段帧间间隔(表示为xIFS),则进行随机退避(Random backoff)。如果直到退避结束信道始终保持空闲,则开始启动数据传输。如果在xIFS期间,信道重新变成忙,则STA将在下一次信道由忙变闲后重新等待xIFS间隔;如果xIFS期间信道保持空闲,则STA启动随机退避。如果在随机退避期间,信道重新变成忙,则STA暂停退避计数,在下一次信道由忙变闲后STA会重新等待xIFS间隔,然后继续剩余的退避计数。

随着网络部署密度的增加,DCF限制了信道在相邻基本服务集之间的共享和重用,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信道在相邻基本服务集之间的共享和重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退避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随机退避方法,包括:

站点在第一退避时间窗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所述站点在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所述第一时间窗的起始时刻为所述T2时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小于帧间间隔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所述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之和。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站点在所述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包括:

若所述站点在判定满足设定条件,则在所述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在所述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所述T2时刻以及自所述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二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所述第二时间窗的长度为所述T1时刻到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帧间间隔;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所述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T1时刻与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则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零。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大于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的时长,则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减去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时长。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窗的时长为一短于帧间间隔的非零数值,且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启动所述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之后,还包括:

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 道忙闲判决准则,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站点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信道的忙闲,以及检测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是否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

退避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在第一退避时间窗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的情况下,在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所述第一时间窗的起始时刻为所述T2时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小于帧间间隔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所述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之和。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退避模块具体用于:若判定满足设定条件,则在所述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在所述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所述T2时刻以及自所述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二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所述第二时间窗的长度为所述T1时刻到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帧间间隔;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 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零。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所述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T1时刻与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则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零。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大于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的时长,则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减去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时长。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窗的时长为一短于帧间间隔的非零数值,且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在启动所述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之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 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站点设备,包括:接口1601、处理单元1602和存储器1603。处理单元1602用于控制站点设备的操作;存储器16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单元16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6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站点设备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60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609。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单元1602中,或者由处理单元1602实现。在实现过程中,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单元16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单元16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603,处理单元1602读取存储器16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单元1602可被配置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的各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随机退避方法,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站点在第一退避时间窗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所述站点在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所述第一时间窗的起始时刻为所述T2时刻。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信道在相邻基本服务集之间的共享和重用。

基于此目的,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退避方法及装置。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随机退避方法,包括:

站点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所述站点在所述T2时刻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所述站点在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满足设定条件下执行:

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所述站点在所述T2时刻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所述站点在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所述T2时刻以及自所述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窗的长度为所述T1时刻到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二帧间间隔。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之后,还包括:

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帧间间隔与所述第二帧间间隔相同或不同。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特别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站点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信道的忙闲,以及检测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是否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

退避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则在所述T2时刻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为第一退 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退避模块具体用于:在满足设定条件下执行:

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所述站点在所述T2时刻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所述站点在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所述T2时刻以及自所述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窗的长度为所述T1时刻到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二帧间间隔。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在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之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帧间间隔与所述第二帧间间隔相同或不同。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 道忙闲判决准则,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特别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站点设备,该站点设备包括:接口1701、处理单元1702和存储器1703。处理单元1702用于控制站点设备的操作;存储器17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单元17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7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站点设备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70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709。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单元1702中,或者由处理单元1702实现。在实现过程中,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单元17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单元17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703,处理单元1702读取存储器17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单元1702可被配置以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随机退避方法,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站点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 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所述站点在所述T2时刻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所述站点在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信道在相邻基本服务集之间的共享和重用。

基于此目的,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退避方法及装置。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随机退避方法,包括:

站点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则所述站点判断自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起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若是,则在所述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站点判断自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起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若是,则在满足设定条件下在所述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且满足设定条件,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是指,所述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或者,所述设定条件是指,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所述T2时刻以及自所述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窗的长度为所述T1时刻到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二帧间间隔。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帧间间隔与所述第二帧间间隔相同或不同。

结合第七方面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特别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站点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信道的忙闲,以及检测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是否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

退避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则判断自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起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若是,则在所述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退避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自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起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若是,则在满足设定条件下在所述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且满足设定条件,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是指,所述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或者,所述设定条件是指,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所述T2时刻以及自所述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窗的长度为所述T1时刻到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二帧间间隔。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帧间间隔与所述第二帧间间隔相同或不同。

结合第八方面或者第八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八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特别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站点设备,该站点设备可包括:接口1701、处理单元1802和存储器1803。处理单元1802用于控制站点设备的操作;存储器18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单元18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8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站点设备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80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 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809。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单元1802中,或者由处理单元1802实现。在实现过程中,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单元18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单元18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803,处理单元1802读取存储器18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单元1802可被配置以执行上述第七方面或者第七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所提供的随机退避方法,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站点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则所述站点判断自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起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若是,则在所述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信道在相邻基本服务集之间的共享和重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随机退避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允许并发传输场景下的随机退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允许并发传输场景一下的随机退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允许并发传输场景二下的随机退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允许并发传输场景三下的随机退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允许并发传输场景四下的随机退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允许并发传输场景五下的随机退避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随机退避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允许并发传输场景六下的随机退避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允许并发传输场景七下的随机退避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随机退避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允许并发传输场景八下的随机退避示意图;

图13至图18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站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基于IEEE802.11标准协议簇的无线局域网。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竞争和接入信道的机制适用于基于CSMA/CA的DCF机制及以DCF为基础的其它协调机制,如混合协调功能(Hybrid Coordination Function,HCF)。

应理解,DCF中被用作判断信道忙闲状态的载波侦听分为物理载波侦听(Physical Carrier Sensing,简称为PCS)和虚拟载波侦听(Virtual Carrier Sensing,简称为VCS)两种方式。PCS的结果用物理层提供的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简称为CCA)来表示,而CCA是基于接收能量检测(Energy Detection)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简称为RSSI)的参数。当CCA结果高于某一给定门限,则认为信道状态为忙,否则认为信道状态为空闲。VCS通过在媒介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帧头中的Duration字段或PHY包头中的与TXOP(Transmit Opportunity,传输机会)相关的字段来设置网络分配向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简称为NAV)来完成。NAV可以理解为一个定时器(Timer),用来定义当前链路还需要被占用多久,每一个监听的STA都维持一个NAV定时器,该NAV定时器的剩余时长即为NAV取值。NAV取值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小,在NAV取值减到零之前,STA将认为此时的无线信道正被其他STA占用而停止信道竞争和数据发送。需要指出的是,当且仅当PCS中CCA结果为空闲,并且VCS中的NAV取值为零时,STA才会认为信道为空闲,并开始尝试以DCF信道竞争和接入。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xIFS表示帧间间隔,它可以是目前协议中定义的或者是未来演进协议定义的多种帧间间隔中的一种。比如,xIFS可表示DIFS(DCF Inter-Frame Space,DCF帧间间隔)、EIFS(Extended Inter-Frame Space,扩展的帧间间隔)、AIFS(arbitration Inter-Frame Space,仲裁帧间间隔)或PIFS(PCF Interframe Space,PCF帧间间隔),如果表示PIFS,则退避窗口为0,即无需随机退避。

为描述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站点”来指代可以使用基于CSMA/CA 的DCF机制及以DCF为基础的其它协调机制来竞争和接入信道的设备,比如,该站点可以是STA。

为描述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主传输和从传输来对不同基本服务集中的站点所进行的并行的数据传输进行区分。以BSS1内的STA1和BSS2内的STA2为例,对于STA1来说,由于STA1检测到STA2先于STA1进行了数据传输,因此STA2所进行的数据传输对于STA1来说就是主传输,STA1根据信道忙闲判决准则进行判决后,若决定发起并行数据传输,则STA1所发起的数据传输称为该主传输的从传输。

下面以在无线局网中的应用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均以T2时刻晚于T1时刻并且早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的场景为例,其中,关于“T1时刻”、“T2时刻”,请参见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允许并行传输场景下的随机退避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在站点侧执行。该流程适用于站点在一退避时间窗内的T1时刻检测到信道忙,且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该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的场景。

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站点在第一退避时间窗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请见步骤101),且在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请见步骤102),则所述站点在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请见步骤103)。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所述第一时间窗的起始时刻为所述T2时刻。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之前,站点在T0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定信道空闲,且在自T0时刻开始的一个帧间间隔(表示为xIFS)内信道空闲,则在该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 退避。

进一步地,上述流程中,若所述站点在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可以按照IEEE802.11标准协议进行随机退避(请见步骤104)。本发明实施例对此情况下的随机退避过程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长度,可根据无线局域网协议进行设置。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用时隙数目表示,该时隙数目可以是一个在[0,CW]中随机分布的一个数值。其中,CW是竞争窗口contention window的英文缩写,CW是一个整数,单位为时隙,限定了退避时隙的最大值。关于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可以是一个小于第一退避时间窗长度的数值,比如,第二退避时间长度等于第一退避时间窗自T1时刻到该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的时间长度(即被中断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剩余时长),具体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场景一和场景二的描述,再比如,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T1时刻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减去(T1-T2)的长度,其中(T1-T2)表示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时长,具体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场景四的描述;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也可以为零,具体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场景三的描述。当然,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也可以是其他取值,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其中,“T1时刻与T2时间之间”这个时间段中,可以理解为不包括T1时刻,但包括T2时刻。

本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以是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基于PCS中的CCA门限进行信道忙闲状态的判决,若站点接收信号的强度高于CCA门限,则可判决信道状态为忙,否则,可判决信道为空闲。作为其他的一些实施例,站点也可以根据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值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还可以将这两者结合 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即,当且仅当根据PCS中CCA结果判决信道为空闲,并且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为零时,站点才判决信道为空闲。当然,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的方法不仅限于上述所列举出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还可采用其他的信道忙闲状态判决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以是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也可以是所述站点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若为后者,则可以针对不同的基本服务集设置不同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比如,根据邻居基本服务集的距离远近、业务负载等网络状态来设置针对不同基本服务集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基于PCS中的CCA门限进行信道忙闲状态的判决,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高于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若站点接收信号(即来自于主传输的信号)的强度高于该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则可判决信道状态为忙,否则,可判决信道为空闲。由于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高于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因此增加了信道被判定为空闲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并发传输的可能性。作为其他的一些实施例,站点也可以根据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值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还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即,当且仅当根据PCS中CCA结果判决信道为空闲,并且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为零时,站点才判决信道为空闲。当然,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的方法不仅限于上述所列举出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还可采用其他的信道忙闲状态判决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图1所示流程的步骤102中,触发站点在第一退避时间窗内的T1时刻检测到信道忙的条件通常是接收到数据包(为描述方便,以下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称为接收数据包)。该站点可通过对该接收数据包进行检测来判断该接收数据包是来自于本基本服务集内的站点,还是来自于邻居基本服务集内的站点(即 检测是否是主传输)。由于此过程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因此会占用一定时延,比如,该时延可以是自T1时刻开始到T2时刻或者到T2时刻之前的某个时刻。作为一种实施例,站点可以通过对接收数据包中的前导信令中所包含的BSS color标识或者MAC帧头中所包含的收发站点地址来判断该数据包是否来自于该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

图1所示流程的步骤103中,优选地,所述站点在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之前,还可判断是否满足设定条件。相应地,在判定满足设定条件下,才在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进一步地,如果判断不满足该设定条件,可继续对信道忙闲状态进行检测,而不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

其中,优选地,所述设定条件可包括以下内容之一或组合:

-在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T2时刻以及自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二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第二时间窗的长度为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一个帧间间隔;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

可以看出,通过基于该设定条件进行判决,根据判决结果来决定是否在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相邻基本服务集内的站点之间的干扰。当然,所述设定条件也可能是除上述给出的条件以外的其他条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上述流程中,在步骤103中,该站点在启动所述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之后,如果该站点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地,步骤103中,该站点在启动所述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 随机退避之后,如果该站点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内信道变为忙,则不发起数据传输。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一中,自T2时刻开始到第二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小于一个帧间间隔与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之和。其中,该帧间间隔,可以是无线局域网协议规定的任何一种帧间间隔,比如可以是DIFS、EIFS、AIFS中的一种。

在相同场景下,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在T2时刻启动的信道退避的时长等于一个帧间间隔(表示为xIFS)与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之和,其中,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即为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了退避时间长度,从而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

在实施例一的一些场景中,在步骤103描述为:站点在T2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的情况下,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当然,在步骤103描述为:站点在自T2时刻起的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在这些场景中,第一时间窗长度为零,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如上所述。下面分别结合图3和图4,以场景一和场景二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退避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场景一

以图3为例,STA1属于BSS1,STA2属于BSS2,STA1被允许在一定条件下与STA2并行传输。

在T0时刻,STA1使用BSS1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由忙变闲,且信道在T0时刻开始的xIFS间隔内保持空闲,于是STA1启动时间长度为M(M=m1+m2)个时隙的随机退避,M为一个在[0,CW]中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在T1时刻,由于STA2先于STA1完成退避并开始数据传输,STA1的退避被STA2的传输给中断了,此时STA1已经进行了m1个时隙的随机退避,STA1对来自STA2的数据包进行检测。

在T2时刻,STA1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包来自于BSS2,因此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对信道忙闲状态进行判断,若判定信道空闲,则STA1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断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信道忙闲状态(以下为便于描述,使用“T2-T1”表示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的间隔),根据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情况:

-如果在T2-T1内信道状态也为空闲,则STA1在T2时刻直接重启随机退避,而无需等待xIFS间隔,此时重启的随机退避时长为m2个时隙,即T1时刻被中断的退避过程的剩余时长(无论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是否大于T2-T1)。此后,如果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重启的随机退避时长(即m2个时隙)内信道始终保持空闲,则STA1在退避结束时开始数据传输,其中,图4示出了m2>m1的情形;如果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重启的随机退避时长m2个时隙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3中示出)。

-如果T2-T1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3中示出)。

将图3与图2相比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T2时刻,STA1直接重启随机退避,而无需等待xIFS间隔,因此比现有技术的退避时间长度减少了xIFS,进而在信道空闲的情况下更快地进行并发传输,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

场景二

以图4为例,STA1属于BSS1,STA2属于BSS2,STA1被允许在一定条件下与STA2并行传输。本场景与场景一下的处理流程的原理相同,图4与图 3相比,图3示出了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大于T2-T1的情形,而图4示出了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小于T2-T1的情形,对于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等于T2-T1的情形,可以根据场景一或场景二推导得出,在此不再赘述。

在相同场景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由于在T2时刻,STA1直接重启随机退避,而无需等待xIFS间隔,因此比图2所示的退避时间长度减少了xIFS,进而在信道空闲的情况下更快地进行并发传输,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

在实施例一的另一些场景中,在步骤103描述为:站点在T2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的情况下,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零。具体来说,若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小于或等于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的时长,则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零。当然,在步骤103描述为:站点在自T2时刻起的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在这些场景中,第一时间窗长度也为零。下面分别结合图5,以场景三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退避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场景三

场景三与场景二基本相同,有别于场景二,本场景中,当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小于或等于T2-T1时,STA1在T2时刻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如图5所示,与场景二相同之处不再重复,不同之处在于:如果STA1在T2时刻,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定信道为空闲,则STA1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断T2-T1内的信道忙闲状态,若判定T2-T1内的信道空闲,则由于STA1在T1时刻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小于T2-T1,则STA1在T2时刻直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而无需再次等待xIFS,也无需如场景二下的处理过程一样重启随机退避,再等待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才开始数据传输。

在实施例一的另一些场景中,在步骤103描述为:站点在T2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的情况下,若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大于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的时长,则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减去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时长。当然,在步骤103描述为:站点在自T2时刻起的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在这些场景中,第一时间窗长度为零,而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长度如上所述。下面分别结合图6,以场景四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退避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场景四

本场景与场景一基本相同,有别于场景一,本场景中,当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大于T2-T1时,STA1在T2时刻直接重启随机退避,且重启的随机退避的时长为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与T2-T1的差值。

如图6所示,与场景一相同之处不再重复,不同之处在于:在T2时刻,STA1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包来自于BSS2,因此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对信道忙闲状态进行判断,若判定信道空闲,则STA1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断T2-T1内的信道忙闲状态,根据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情况:

-如果T2-T1内信道状态也为空闲,则STA1在T2时刻直接重启随机退避,而无需等待xIFS间隔,由于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大于T2-T1,此时重启的随机退避时长可以取m2减去T2-T1所得到的差值,比如该差值可以是K个时隙,作为一个例子,K的计算公式可如下所示:

其中,slotlength表示一个时隙的时长,比如一个时隙的时长是9μs,表示向下取整。

此后,如果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重启的随机退避时长(比如K个时隙)内信道始终保持空闲,则STA1在退避结束时开始数据传输;如果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重启的随机退避时长(比如K个时隙)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6中示出)。

-如果T2-T1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6中示出)。

将图6与图3相比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T2时刻,STA1直接重启随机退避,而无需等待xIFS间隔,并且将T2-T1的时间段作为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的一部分来考虑,相当于在不改变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的情况下,将随机退避的重启的时间起点提前,一方面与现有协议中关于随机退避的定义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比图3所示的退避时间长度进一步减少了,因而更进一步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

在实施例一的另一些场景中,在步骤103描述为:站点在自T2时刻起的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窗的时长为一短于帧间间隔的非零数值,且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下面分别结合图7,以场景五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退避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场景五

有别于上述实施例一的各场景,本场景中STA1在时刻T1和T2之间的某一时刻T3(例如,T3+xIFS>=T2)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包来自于BSS2,启动xIFS等待间隔,STA1在T2时刻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决信道由忙变闲,则STA1再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重新评估在T3-T2之间的信道忙闲状态,如果T3-T2之间的信道状态也为空闲,则STA1可以在T2时刻继续等待被中断的xIFS间隔的剩余时长,如果从T3时刻开始的xIFS 间隔内信道始终为空闲,则STA1可以在xIFS结束后的T4开始退避过程。

以图7为例,STA1属于BSS1,STA2属于BSS2,STA1被允许在一定条件下与STA2并行传输。

在T0时刻,STA1使用BSS1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由忙变闲,且信道在T0时刻开始的xIFS间隔内保持空闲,于是STA1启动时间长度为M个时隙的随机退避,M=m1+m2。

在T1时刻,由于STA2先于STA1完成退避并开始数据传输,STA1的退避被STA2的传输给中断了,此时STA1已经进行了m1个时隙的随机退避,STA1对来自STA2的数据包进行检测。

在T2时刻,STA1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包来自于BSS2,因此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对信道忙闲状态进行判断,若判定信道空闲,则在T1和T2之间某一时刻T3,例如取T2–T3=<xIFS,STA1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断在T3-T2内的信道忙闲状态,根据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情况:

-如果在T3-T2内信道状态也为空闲,则STA1自T2时刻继续等待一段时长(如图中的T2-T4),该段时长等于xIFS减去T3-T2的差值。此后,如果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T2-T4时长内信道始终保持空闲,则STA1在该时长结束时直接重启时长为m2个时隙的随机退避。此后,如果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重启的随机退避时长(即m2个时隙)内信道始终保持空闲,则STA1在退避结束时开始数据传输;如果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T2时刻之后的T2-T4时长内或T4时刻之后的m2个时隙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7中示出)。

-如果T3-T2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7中示出)。

将图7与图2相比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T2时刻,STA1额外等待一段随机时间长度再重启随机退避,一方面由于该随机时间长度小于xIFS间隔,因此比图2所示的退避时间长度有所减少,进而在信道空闲的情况下更快地进行并发传输,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另一方面,还保留了退避开始前的xIFS间隔,预留了更多的并发响应时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站点在第一退避时间窗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接收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所述站点在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所述第一时间窗的起始时刻为所述T2时刻。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信道在相邻基本服务集之间的共享和重用。

进一步地,由于自T2时刻开始到第二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小于一个帧间间隔与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之和,而在相同场景下,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在T2时刻启动的信道退避的时长等于一个帧间间隔与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之和(其中,被中断的随机退避的剩余时长,即为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了退避时间长度,从而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

实施例二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允许并行传输场景下的随机退避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在站点侧执行。该流程适用于站点在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检测到信道忙,且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该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的场景。

如图8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站点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 忙(请见步骤801),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请见步骤802),则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所述站点在所述T2时刻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请见步骤803、步骤804),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所述站点在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请见步骤步骤803、步骤805)。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801之前,节点在T0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定信道空闲,则启动第一帧间间隔的退避。

进一步地,上述流程中,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忙,则可以按照IEEE802.11标准协议进行随机退避(请见步骤806)。本发明实施例对此情况下的随机退避过程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长度,可根据无线局域网协议进行设置。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时间窗的长度用时隙数目表示,该时隙数目可以是一个在[0,CW]中随机分布的一个数值。

其中,第一帧间间隔可以是无线局域网协议规定的任何一种帧间间隔,比如可以是DIFS、EIFS、AIFS中的一种。

其中,“T1时刻与T2时间之间”这个时间段中,可以理解为不包括T1时刻,但包括T2时刻。

进一步地,上述流程中,若该站点在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可以按照IEEE802.11标准协议进行随机退避。本发明实施例对此情况下的随机退避过程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以是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基于PCS中的CCA门限进行 信道忙闲状态的判决,若站点接收信号的强度高于CCA门限,则可判决信道状态为忙,否则,可判决信道为空闲。作为其他的一些实施例,站点也可以根据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值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还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即,当且仅当根据PCS中CCA结果判决信道为空闲,并且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为零时,站点才判决信道为空闲。当然,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的方法不仅限于上述所列举出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还可采用其他的信道忙闲状态判决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以是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也可以是所述站点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若为后者,则可以针对不同的基本服务集设置不同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基于PCS中的CCA门限进行信道忙闲状态的判决,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高于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若站点接收信号(即来自于主传输的信号)的强度高于该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则可判决信道状态为忙,否则,可判决信道为空闲。由于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高于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因此增加了信道被判定为空闲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并发传输的可能性。作为其他的一些实施例,站点也可以根据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值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还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即,当且仅当根据PCS中CCA结果判决信道为空闲,并且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为零时,站点才判决信道为空闲。当然,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的方法不仅限于上述所列举出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还可采用其他的信道忙闲状态判决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图8所示流程的步骤802中,触发站点在第一退避时间窗内的T1时刻检测到信道忙的条件通常是接收到数据包(为描述方便,以下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称为接收数据包)。该站点可通过对该接收数据包进行检测来判断该接收数据 包是来自于本基本服务集内的站点,还是来自于邻居基本服务集内的站点(即检测是否是主传输)。由于此过程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因此会占用一定时延,比如,该时延可以是自T1时刻开始到T2时刻或者到T2时刻之前的某个时刻。作为一种实施例,站点可以通过对接收数据包中的前导信令中所包含的BSS color标识或者MAC帧头中所包含的收发站点地址来判断该数据包是否来自于该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

图8所示流程的步骤803中,优选地,可在满足设定条件下才执行以下步骤: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所述站点在所述T2时刻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所述站点在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进一步地,如果判断不满足该设定条件,可继续对信道忙闲状态进行检测,而不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

其中,优选地,所述设定条件可包括以下内容之一或组合:

-在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T2时刻以及自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第一时间窗的长度为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二帧间间隔。其中,第二帧间间隔可以是无线局域网协议规定的任何一种帧间间隔,比如可以是DIFS、EIFS、AIFS中的一种。第二帧间间隔可以与上述第一帧间间隔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看出,通过基于该设定条件进行判决,根据判决结果来决定是否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相邻基本服务集内的站点之间的干扰。当然,所述设定条件也可能是除上述给出的条件以外的其他条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上述流程中,在步骤803中,该站点在启动所述长度为第一退 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之后,如果该站点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地,步骤803中,该站点在启动所述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之后,如果该站点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内信道变为忙,则不发起数据传输。

在实施例二的一些场景中,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T2时刻。下面结合图9,以场景六为例,对这种场景下的随机退避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场景六

上述场景一至场景五描述的是STA1在启动随机退避后,被STA2的数据传输中断随机退避的情形,而本场景描述的是STA1在xIFS期间就被STA2的传输打断,此时STA1并未开始随机退避的情形。

以图9为例,STA1属于BSS1,STA2属于BSS2,STA1被允许在一定条件下与STA2并行传输。

在T0时刻,STA1使用BSS1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由忙变闲,则在T0时刻开始等待xIFS间隔。

在T1时刻,由于STA2先于STA1完成退避并开始数据传输,STA1的退避被STA2的传输给中断了,此时还未达到xIFS的结束时间,STA1还未启动随机退避,STA1对来自STA2的数据包进行检测。

在T2时刻,STA1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包来自于BSS2,因此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对信道忙闲状态进行判断,若判定信道空闲,则STA1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断在T2-T1内的信道忙闲状态,根据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情况:

-如果在T2-T1内信道状态也为空闲,且T2-T1的时长不小于自T1时刻被中断的xIFS的剩余时长,则STA1在T2时刻直接启动随机退避,随机退避的时长为M个时隙,M为一个在[0,CW]中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此后,如果STA1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随机退避 时长(即M个时隙)内信道始终保持空闲,则STA1在退避结束时开始数据传输;如果STA1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随机退避时长M个时隙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9中示出);

-如果在T2-T1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9中示出)。

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T2时刻,STA1直接启动随机退避,而无需等待xIFS间隔,因此比图2所示的退避时间长度减少了xIFS,进而在信道空闲的情况下更快地进行并发传输,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

在实施例二的另一些场景中,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晚于T2时刻。下面结合图10,以场景七为例,对这种场景下的随机退避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场景七

以图10为例,STA1属于BSS1,STA2属于BSS2,STA1被允许在一定条件下与STA2并行传输。场景七与场景六类似,场景六给出了T2-T1的时长不小于自T1时刻被中断的xIFS的剩余时长的情形,而场景七给出了T2-T1的时长小于自T1时刻被终端的xIFS的剩余时长的情形。

在T0时刻,STA1使用BSS1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由忙变闲,则在T0时刻开始等待xIFS间隔。

在T1时刻,由于STA2先于STA1完成退避并开始数据传输,STA1的退避被STA2的传输给中断了,此时还未达到xIFS的结束时间,STA1还未启动随机退避,STA1对来自STA2的数据包进行检测。

在T2时刻,STA1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包来自于BSS2,因此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对信道忙闲状态进行判断,若判定信道空闲,则STA1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断在T2-T1内的信道忙闲状态,根据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情况:

-如果在T2-T1内信道状态也为空闲,且T2-T1的时长小于自T1时刻被 中断的xIFS的剩余时长,则如图10所示,STA1自T2时刻继续等待,直到T3时刻(T3-T1等于STA1在T1时刻被中断的xIFS的剩余时长),如果STA1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自T2时刻起所等待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启动随机退避,随机退避的时长为M个时隙,M为一个在[0,CW]中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此后,如果STA1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随机退避时长(即M个时隙)内信道始终保持空闲,则STA1在退避结束时开始数据传输;如果STA1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随机退避时长M个时隙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10中示出);

-如果在T2-T1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10中示出)。

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T2时刻,STA1无需等待xIFS间隔,而直接在T3时刻启动随机退避,因此比图2所示的退避时间长度减少了xIFS-(T3-T2),进而在信道空闲的情况下更快地进行并发传输,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二中,站点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接收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所述站点在所述T2时刻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所述站点在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信道在相邻基本服务集之间的共享和重用。

进一步地,由于站点在所述T2时刻或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 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而在相同场景下,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在T2时刻启动的信道退避的时长等于一个帧间间隔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的时长之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了退避时间长度,从而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

实施例三

参见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允许并行传输场景下的随机退避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在站点侧执行。该流程适用于站点在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检测到信道忙,且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该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的场景。

如图11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站点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请见步骤1101),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请见步骤1102),则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则所述站点判断自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起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请见步骤1103),若是,则在所述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请见步骤1104),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请见步骤1105);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101之前,节点在T0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定信道空闲,则启动第一帧间间隔的退避。

进一步地,上述流程中,若该站点在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可以按照IEEE802.11标准协议进行随机退避(请见步骤1106)。本发明实施例对此情况下的随机退避过程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长度,可根据无线局域网协议进行设置。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时间窗的长度用时隙数目表示,该时隙数目可以是一个在[0,CW]中随机分布的一个数值。

其中,第一帧间间隔可以是无线局域网协议规定的任何一种帧间间隔,比如可以是DIFS、EIFS、AIFS中的一种。

其中,“T1时刻与T2时间之间”这个时间段中,可以理解为不包括T1时刻,但包括T2时刻。

进一步地,上述流程中,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晚于所述T2时刻,则可以按照实施例二中相同场景下的步骤执行,或者按照其他方式进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上述流程中,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忙,则可以按照IEEE802.11标准协议进行随机退避。本发明实施例对此情况下的随机退避过程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以是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基于PCS中的CCA门限进行信道忙闲状态的判决,若站点接收信号的强度高于CCA门限,则可判决信道状态为忙,否则,可判决信道为空闲。作为其他的一些实施例,站点也可以根据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值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还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即,当且仅当根据PCS中CCA结果判决信道为空闲,并且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为零时,站点才判决信道为空闲。当然,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的方法不仅限于上述所列举出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还可采用其他的信道忙闲状态判决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以是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也可以是所述站点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若为后者,则可 以针对不同的基本服务集设置不同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可基于PCS中的CCA门限进行信道忙闲状态的判决,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高于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若站点接收信号(即来自于主传输的信号)的强度高于该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则可判决信道状态为忙,否则,可判决信道为空闲。由于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高于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中的CCA门限,因此增加了信道被判定为空闲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并发传输的可能性。作为其他的一些实施例,站点也可以根据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值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还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即,当且仅当根据PCS中CCA结果判决信道为空闲,并且VCS中的NAV定时器计数为零时,站点才判决信道为空闲。当然,进行信道忙闲状态判决的方法不仅限于上述所列举出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还可采用其他的信道忙闲状态判决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图11所示流程的步骤1102中,触发站点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检测到信道忙的条件通常是接收到数据包(为描述方便,以下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称为接收数据包)。该站点可通过对该接收数据包进行检测来判断该接收数据包是来自于本基本服务集内的站点,还是来自于邻居基本服务集内的站点(即检测是否是主传输)。由于此过程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因此会占用一定时延,比如,该时延可以是自T1时刻开始到T2时刻或者到T2时刻之前的某个时刻。作为一种实施例,站点可以通过对接收数据包中的前导信令中所包含的BSS color标识或者MAC帧头中所包含的收发站点地址来判断该数据包是否来自于该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

图11所示流程的步骤1104和/或步骤1105中,优选地,所述站点判断自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起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若是,则在满足设定条件下在所述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 闲,且满足设定条件,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即,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根据设定条件判断是否满足该条件,若满足,才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地,如果判断不满足该设定条件,可继续对信道忙闲状态进行检测,而不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优选地,所述设定条件可包括以下内容之一或组合:

-在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T2时刻以及自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窗的长度为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二帧间间隔。其中,第二帧间间隔可以是无线局域网协议规定的任何一种帧间间隔,比如可以是DIFS、EIFS、AIFS中的一种。第二帧间间隔可以与上述第一帧间间隔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看出,通过基于该设定条件进行判决,根据判决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相邻基本服务集内的站点之间的干扰。当然,所述设定条件也可能是除上述给出的条件以外的其他条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实施例三的一些场景中,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T2时刻。下面结合图12,以场景八为例,对这种场景下的随机退避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场景八

以图12为例,STA1属于BSS1,STA2属于BSS2,STA1被允许在一定条件下与STA2并行传输。

在T0时刻,STA1使用BSS1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由忙变闲,则在T0时刻开始等待xIFS间隔。

在T1时刻,由于STA2先于STA1完成退避并开始数据传输,STA1的退避被STA2的传输给中断了,此时还未达到xIFS的结束时间,STA1还未启动随机退避,STA1对来自STA2的数据包进行检测。

在T2时刻,STA1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包来自于BSS2,因此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对信道忙闲状态进行判断,若判定信道空闲,则STA1使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判断在T2-T1内的信道忙闲状态,根据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情况:

-STA1判断自T0时刻起的xIFS时长加上随机退避时长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T2时刻(包含正好为T2时刻),若是,则STA1自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如图12中的(a)所示;否则,STA1自T2时刻起等待一段时长,且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自T2时刻起所等待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在该段时长结束时进行数据传输,如图12中的(b)所示。此后,如果STA1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自T2时刻起的等待时长内信道始终保持空闲,则STA1在该等待时长结束时开始数据传输;如果STA1采用BSS2对应的信道忙闲判断准则判定在自T2时刻起的等待时长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12中示出);优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12的(b)中,自T2时刻起所等待的时长与T2时刻到图中xIFS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之和等于一个随机退避过程的时长;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自T2时刻启动随机退避,该随机退避的时长可以是[0,CW]之间的一个随机时隙数。

-如果在T2-T1内信道状态为忙,则STA1继续等待一个空闲的xIFS开始继续退避(此过程未在图12中示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三的一些优选方案中,STA1将自T0时刻起之后的xIFS时间窗结束时刻为起点,判断如果在该起点启动随机退避过程,则该随机退避过程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T2时刻,若是,则在T2时刻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否则等待该随机退避时长结束时刻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STA1从T0+xIFS开始虚拟启动一个随机退避过程,使得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间起点在该随机退避过程之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退避时间长度,进而在信 道空闲的情况下更快地进行并发传输,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三中,站点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接收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则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则所述站点判断自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起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若是,则在所述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信道在相邻基本服务集之间的共享和重用。

进一步地,由于站点在T2时刻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在自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之后的一个随机退避时间窗的时长之后进行数据传输,而在相同场景下,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在T2时刻启动的信道退避的时长等于一个帧间间隔与所述一个随机退避时间窗的时长之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了退避时间长度,从而提高了信道重用的效率。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适应上述实施例的站点设备。

参见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站点设备可适用于前述实施例一的方案。

如图所示,该站点设备可包括:检测模块1301、退避模块1302,其中:

检测模块1301,用于检测信道的忙闲,以及检测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是否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

退避模块1302,用于在检测模块1301在第一退避时间窗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的情况下,在 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所述第一时间窗的起始时刻为所述T2时刻。

优选地,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小于帧间间隔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所述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之和。

优选地,退避模块1302具体用于:若判定满足设定条件,则在所述T2时刻开始或在第一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启动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

其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在所述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所述T2时刻以及自所述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二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所述第二时间窗的长度为所述T1时刻到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帧间间隔;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

优选地,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

优选地,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零。

其中,若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所述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T1时刻与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则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零。

优选地,若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大于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的时长,则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减去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时长。

优选地,所述第一时间窗的时长为一短于帧间间隔的非零数值,且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长度等于第一退避时间窗中自T1时刻开始到第一退避时间窗 结束为止的时长。

优选地,还包括传输模块(未在图中示出),用于在启动所述长度为第二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之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参见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站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站点设备可适用于前述实施例二的方案。

如图所示,该站点设备可包括:检测模块1401、退避模块1402,其中:

检测模块1401,用于检测信道的忙闲,以及检测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是否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

退避模块1402,用于在检测模块1401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则在所述T2时刻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

优选地,退避模块1402具体用于:在满足设定条件下执行: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所述站点在所述T2时刻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帧间间隔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所述站点在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启动长度 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

其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所述T2时刻以及自所述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窗的长度为所述T1时刻到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二帧间间隔。

优选地,还包括传输模块(未在图中示出),用于在启动长度为第一退避时间窗的随机退避之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第一帧间间隔与所述第二帧间间隔相同或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特别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参见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站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站点设备可适用于前述实施例三的方案。

如图所示,该站点设备可包括:检测模块1501、退避模块1502,其中:

检测模块1501,用于检测信道的忙闲,以及检测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是否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

退避模块1502,用于在检测模块1501在第一帧间间隔内的T1时刻根据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忙,且在所述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检测到触发所述信道忙的数据包不是来自于所述站点所属的基本服务集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的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则判断自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起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若是,则在所述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 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T2时刻晚于所述T1时刻并且早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结束时刻。

优选地,退避模块1502具体用于:判断自所述第一帧间间隔结束时刻起的第一退避时间窗的结束时刻是否早于或等于所述T2时刻,若是,则在满足设定条件下在所述T2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否则,若自所述T2时刻开始到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为止的时长内信道空闲,且满足设定条件,则在所述第一退避时间窗结束时刻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设定条件是指,所述T2时刻根据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信道空闲;或者,所述设定条件是指,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检测到所述T2时刻以及自所述T2时刻起向前推演的第一时间窗内信道空闲;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窗的长度为所述T1时刻到所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二帧间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帧间间隔与所述第二帧间间隔相同或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其所属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针对邻居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忙闲判决准则为所述站点特别针对所述数据包所来自于的基本服务集所采用的信道忙闲判决准则。

参见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站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站点设备可适用于前述实施例一的方案。

如图所示,该站点设备可包括:接口1601、处理单元1602和存储器1603。处理单元1602用于控制站点设备的操作;存储器16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单元16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6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站点设备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60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 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609。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单元1602中,或者由处理单元1602实现。在实现过程中,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单元16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单元16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603,处理单元1602读取存储器16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单元1602可被配置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随机退避流程,具体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参见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站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站点设备可适用于前述实施例二的方案。

如图所示,该站点设备可包括:接口1701、处理单元1702和存储器1703。处理单元1702用于控制站点设备的操作;存储器17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单元17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7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站点设备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70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709。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单元1702中,或者由处理单元1702实现。在实现过程中,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单元17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单元17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703,处理单元1702读取存储器17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单元1702可被配置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随机退避流程,具体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参见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站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站点设备可适用于前述实施例三的方案。

如图所示,该站点设备可包括:接口1801、处理单元1802和存储器1803。处理单元1802用于控制站点设备的操作;存储器18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单元18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8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站点设备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80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809。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单元1802中,或者由处理单元1802实现。在实现过程中,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 机退避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单元18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单元18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803,处理单元1802读取存储器18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站点设备侧实现的随机退避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单元1802可被配置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随机退避流程,具体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三的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发明实施例中,将从检测到主传输的到来至决定启动并发传输信道竞争为止之间的时间间隔看作虚拟的退避过程,从而在开始为并发传输竞争信道时不必重新开始等待xIFS间隔,而可以更早开始随机退避。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使得通过该计算机或其他可编 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实现流程图中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