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校准的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2829发布日期:2019-08-17 01:2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数据校准的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校准的技术。



背景技术:

围绕源数据库,通常需要一些配套的系统来执行特定的功能。这些配套系统中一个或多个项目的本地数据需要与源数据库中相应项目的数据相一致。

例如,预算控制系统(Budget-server)负责对所有预算和消费相关的推广信息(如广告网页)进行上下线的控制。该预算控制系统包括预算中心(Budget-Center)和预算控制中心(Budget-Control)这两部分。其中,预算中心负责综合多条数据流,做出对推广信息进行上下线控制的判断,并发送上下线控制信号。例如当用户的账户余额不足时,预算中心发送广告网页的下线控制信号。预算控制中心负责接收上下线控制信号,实施搜索引擎端推广信息的上下线。

预算中心根据其内存中用户的账户余额来进行上下线控制的判断。而源数据库中相应用户的账户余额受到原始点击、计费点击、返款点击等各种类型的多条数据流的影响。也即,源数据库中用户的账户余额在不断变化中。因此,预算中心内存中用户的账户余额需要与源数据库中该用户的账户余额相一致,以确保进行正确的上下线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数据校准的方法与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校准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从源数据库获取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以对所述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其中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含:

-数据变化内容信息;

-数据变化时间信息;

-根据所述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基于所述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计算用于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

-根据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述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基于所述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及其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根据其中的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

-如果所述校准比较数据与所述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确定所述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校准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用于在对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时,从源数据库获取所述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的装置,其中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含:

-数据变化内容信息;

-数据变化时间信息;

-用于根据所述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基于所述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计算用于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的装置;

-用于根据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述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基准数据变化记录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及其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根据其中的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的装置;

-用于如果所述校准比较数据与所述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确定所述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的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从源数据库获取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并根据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基于该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计算用于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并且,本发明还可以根据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并基于该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及其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根据其中的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并且,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本发明可以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本发明可以对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并且,本发明还可以确保项目的本地数据的正确性。也即,项目的本地数据与源数据库中相应项目的数据相一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校准的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校准的装置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在上下文中所称“计算机设备”,也称为“电脑”,是指可以通过运行预定程序或指令来执行数值计算和/或逻辑计算等预定处理过程的智能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由处理器执行在存储器中预存的程序指令来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ASIC、FPGA、DSP等硬件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上述二者组合来实现。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所述计算机设备例如包括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PDA、PC、笔记本电脑等;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组或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由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的云,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其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可单独运行来实现本发明,也可接入网络并通过与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设备的交互操作来实现本发明。其中,所述计算机设备所处的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VPN网络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和网络等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计算机设备或网络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本文后面所讨论的方法(其中一些通过流程图示出)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施。当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来实施时,用以实施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被存储在机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比如存储介质)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实施必要的任务。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可由任何具有所要求的计算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设备实现,如网络设备、用户设备等。本文中多以网络设备进行举例。具体地,网络设备从源数据库获取一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以对该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其中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含: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和数据变化时间信息;随后,网络设备根据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基于该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计算用于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随后,网络设备根据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一基准数据变化记录;接着,网络设备基于所确定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及其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根据其中的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随后,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网络设备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在此,前述方案仅为网络设备对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的过程。在实际应用时,网络设备可以多次进行前述方案,以对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多次校准。在网络设备对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时(如第二次校准时),网络设备所确定的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可以作为该项目下次校准时(如第三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而网络设备对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时,网络设备所基于的项目此次校准(如第二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其实质可以为网络设备对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上一次校准时(如第一次校准时)所确定的校准结果数据。

其中,所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类型的科目。所述项目例如个人用户、企业用户等用户类科目。所述项目又如产品名称(如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产品)等产品类科目。

所述项目的本地数据包括以下2部分:

i)网络设备所获取的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

ii)网络设备所保存的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

现有技术中,围绕源数据库,通常需要一些配套的系统来执行特定的功能。这些配套系统中一个或多个项目的本地数据需要与源数据库中相应项目的数据相一致。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据校准方案,该方案可以对配套系统中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并且可以使配套系统中项目的本地数据与源数据库中相应项目的数据相一致。其中,本发明中网络设备可以应用于前述配套系统中,对配套系统中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并且使配套系统中项目的本地数据与源数据库中相应项目的数据相一致。本发明中网络设备可以从源数据库获取一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以对所述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根据本发明方案,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网络设备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在此,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的原因有可能为以下至少任一项:

i)网络设备所获取的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有错误。

例如,网络设备获取的项目的数据变化记录中包含重复的数据变化记录,如同一条数据变化记录被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转发了多次。

又如,网络设备获取的项目的数据变化记录不完整,如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漏发了一条数据变化记录。

ii)网络设备所基于的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有错误。

如上所述,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的原因有可能属于以上两项原因中任一项,或者两项原因均符合。具体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的原因可以通过人工分析确定,或者通过其他技术方案来确定。

优选地,所述项目的本地数据包括以下任一项:

1)数值类数据。

所述数值类数据意指其类型为数值的数据。如前所述,所述项目的本地数据包括以下2部分:i)网络设备所获取的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以及ii)网络设备所保存的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这2部分项目的本地数据均可以为数值类数据。

以某预算控制系统中的预算中心为例,预算中心从源数据库获取的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关于用户账户余额的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以及预算中心内存中保存的用户当前的账户余额(预算中心在此次校准时所基于的初始数据),这2部分数据均可以为数值类数据。

又如,以网络存储空间控制中心为例,网络存储空间控制中心从源数据库获取的一产品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关于其网络存储空间的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以及网络存储资源控制中心内存中保存的该产品当前的网络存储空间的剩余容量(网络存储资源控制中心在此次校准时所基于的初始数据),这2部分数据均可以为数值类数据。

2)状态类数据。

所述状态类数据意指其类型为状态的数据。如前所述,所述项目的本地数据包括以下2部分:i)网络设备所获取的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以及ii)网络设备所保存的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这2部分项目的本地数据均可以为状态类数据。

以用户资金池状态校准方案为例,资金池状态校准中心从源数据库获取的一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以及资金池状态校准中心内存中保存的用户当前的资金池状态,这2部分数据均可以为状态类数据。例如,用户的资金池状态可以为网盟专属资金池,也可以为一站式资金池。

为简单说明起见,本发明多以数值类数据来进行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项目的本地数据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本发明可以对预算中心内存中的用户的账户余额以及预算中心所获取的数据变化记录进行一次校准,并且可以使预算中心中内存中的用户的账户余额与源数据库中余额相一致,以确保预算中心进行正确的上下线控制。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其具体示出一种数据校准的过程。如图1所示,在步骤S1中,网络设备从源数据库获取一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以对该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其中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含: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和数据变化时间信息;在步骤S2中,网络设备根据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基于该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计算用于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在步骤S3中,网络设备根据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一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在步骤S4中,网络设备基于所确定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及其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根据其中的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在步骤S5中,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网络设备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具体地,在步骤S1中,网络设备从源数据库获取一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以对该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其中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含: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和数据变化时间信息。

在此,数据变化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关于数据变化的记录。

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括以下2项:

1)数据变化内容信息。

在此,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数据变化的实质内容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可以包括数据相对变化信息和数据变化结果信息。

所述数据相对变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数据的相对性变化的信息。

所述数据变化结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数据的变化结果的信息。

在此,以数据相对变化信息和数据变化结果信息来体现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的方式可以适用于数值类数据。以用户的账户余额作为数值类数据来进行举例。例如,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以及“数据变化结果信息=9.0”这两个信息。其中,“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表示用户的账户余额减少了1.0。“数据变化结果信息=9.0”表示数据变化后的用户的账户余额为9.0。又如,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0”以及“数据变化结果信息=4.0”这两个信息。其中,“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0”表示用户的账户余额增加了10.0。“数据变化结果信息=4.0”表示数据变化后的用户的账户余额为4.0。

在此,以数据相对变化信息和数据变化结果信息来体现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的方式也可以适用于状态类数据。以用户的资金池状态作为状态类数据来进行举例。例如,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数据相对变化信息=有变化”以及“数据变化结果信息=一站式资金池”这两个信息。其中,“数据相对变化信息=有变化”表示用户的资金池状态发生了变化。“数据变化结果信息=一站式资金池”表示数据变化后用户的资金池状态为“一站式资金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变化前信息和数据变化后信息。

所述数据变化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变化前的数据的信息。

所述数据变化后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变化后的数据的信息。

在此,以数据变化前信息和数据变化后信息来体现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的方式可以适用于数值类数据。以用户的账户余额作为数值类数据来进行举例。例如,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数据变化前信息=10.0”以及“数据变化后信息=9.0”这两个信息。其中,“数据变化前信息=10.0”表示用户的账户余额在发生变化之前为10.0。“数据变化后信息=9.0”表示用户的账户余额在发生变化之后为9.0。

在此,以数据变化前信息和数据变化后信息来体现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的方式也可以适用于状态类数据。以用户的资金池状态作为状态类数据来进行举例。例如,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数据变化前信息=网盟专属资金池”以及“数据变化后信息=一站式资金池”这两个信息。其中,“数据变化前信息=网盟专属资金池”表示用户的资金池状态在发生变化之前为“网盟专属资金池”。“数据变化后信息=一站式资金池”表示用户的资金池状态在发生变化之后为“一站式资金池”。

2)数据变化时间信息。

在此,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数据变化时的时间的信息。

数据变化时间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年、月、日、时、分、秒等。

综上所述,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含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和数据变化时间信息。

网络设备可以从源数据库获取一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以对该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一次校准。

其中,源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用于记录项目的数据变化并生成数据变化记录数据库。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可以将其所生成的数据变化记录发送给本发明中的网络设备,相应地,本发明中网络设备可以从源数据库获取一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

其中,所述一定时间段可以为固定的时间段,例如14:00至15:00。可替代地,所述一定时间段也可以为非固定的时间段。例如,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也可以在积攒预定数目(如100条)的数据变化记录后,将所积攒的数据变化记录转发给网络设备。

例如,以示例A为例,在此以网络设备从源数据库获取一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关于其账户余额的数据变化记录来进行举例说明。网络设备获取的6条数据变化记录如下所示:

其中,每条数据变化记录包含数据相对变化信息和数据变化结果信息。例如,第一条数据变化记录表示:该数据变化记录的类型为计费点击。该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相对变化信息为“-1.0”,也即,用户的账户余额减少了1.0元。该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为“11.0”,也即,用户的账户余额在变化后的结果为11.0元。该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时间信息为“9-2314:00:00”,也即,用户的账户余额在9月23日14:00:00发生变化。

在步骤S2中,网络设备根据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基于该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计算用于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

其中,所述校准比较数据意指在此次数据校准中用于与其他数据进行比较的数据。

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意指在此次数据校准中作为初始信息的数据。以用户的账户余额作为项目的本地数据来进行举例,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为网络设备内存中所保存的用户的账户余额。

仍以示例A为例,网络设备获取的6条数据变化记录如前所示。并且,网络设备内存中所保存的用户的账户余额为10.0(元)。据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获取的这6条数据变化记录中每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的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1.0,-1.5,-1.5,-1.0,+10.0),并基于该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10.0),计算用于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10.0-1.0-1.0-1.5-1.5-1.0+10.0=14.0)。该校准比较数据将(14.0)在步骤S5中与校准结果数据进行比较。

在步骤S3中,网络设备根据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一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在步骤S4中,网络设备基于所确定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及其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根据其中的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

其中,基准数据选择规则意指用于从网络设备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基准数据变化记录的规则。

优选地,所述基准数据选择规则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1)如果网络设备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之一,其前后的第一预定时长内均不存在其他数据变化记录,则网络设备将相应数据变化记录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可以依实际应用需要而设定。

仍以示例A为例,对于网络设备所获取的6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第4条来说,该第4条数据变化记录前后的第一预定时长内(如10秒内)均不存在其他数据变化记录,则该第4条数据变化记录可以被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2)如果网络设备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包括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且所述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第一条与最后一条之间的时间差大于一第二预定时长,则网络设备将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按各自的数据变化时间信息排序在中间的一条数据变化记录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长可以依实际应用需要而设定。

所述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来确定。仍以示例A为例,示例A中6条数据变化记录均为按照数据变化时间信息来排序的,并且,示例A中第6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15.0)与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0)之差(15.0-10.0=5.0)等于第5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5.0)。第5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5.0)与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之差(5.0+1.0=6.0,负负得正)等于第4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6.0)。第4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6.0)与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5)之差(6.0+1.5=7.5,负负得正)等于第3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7.5)。第3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7.5)与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5)之差(7.5+1.5=9.0,负负得正)等于第2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9.0)。因此,这连续的5条数据变化记录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

在此,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的条数可以依实际应用需要而设定。例如,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包括3条、5条、7条等。

以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包括5条并且第二预定时长为20秒为例,示例A中第2条至第6条数据变化记录中包括连续5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且这连续5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第一条与最后一条之间的时间差大于第二预定时长(20秒),则网络设备将这连续5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按各自的数据变化时间信息排序在中间的一条数据变化记录(这连续5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的第3条)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因此,数据相对变化信息为“-1.5”、数据变化结果信息为“6.0”的数据变化记录被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前述2项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仅为举例,而不应被视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现有其它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基准数据选择规则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实际应用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前述任一项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一基准数据变化记录。也即,只要满足前述2项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中的任1项,相应的数据变化记录即可以被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在此,网络设备根据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所确定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属于可信级别较高的数据变化记录。具体来说,第1项基准数据选择规则表明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在转发该数据变化记录前后的第一预定时长内,均未转发其他数据变化记录。在这种情形下,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的转发任务量较低。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所转发的数据变化记录一般不易出错。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所转发的数据变化记录可以被确定为可信级别较高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第2项基准数据选择规则表明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在转发该数据变化记录前后的第二预定时长内所转发的连续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可以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形下,表示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的转发任务完成的质量较高。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所述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按各自的数据变化时间信息排序在中间的一条数据变化记录可以被确定为可信级别较高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随后,网络设备基于所确定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及其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根据其中的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

在此,仍以示例A为例,数据相对变化信息为“-1.5”、数据变化结果信息为“6.0”的数据变化记录被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基准数据变化记录中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6.0),以及该基准数据变化记录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的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10.0)来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6.0-1.0+10.0=15.0)。

在步骤S5中,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网络设备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其中,校准比较数据为网络设备在步骤S2中计算得出的。校准结果数据为网络设备在步骤S4中确定的。在步骤S5中,网络设备将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网络设备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仍以示例A为例,校准比较数据(14.0)与校准结果数据(15.0)不一致,网络设备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优选地,如果在此次校准中,网络设备未从源数据库获取到项目的数据变化记录,网络设备将该项目在源数据库中的对应源数据确定为校准结果数据。

在此,对于未从源数据库获取到相应数据变化记录的项目,网络设备可以扫描源数据库,以获取该项目在源数据库中的对应源数据,并将该源数据确定为校准结果数据。例如,网络设备可以获取一用户在源数据库中的对应账户余额,并将该账户余额确定为校准结果数据。

对于未从源数据库获取到相应数据变化记录的项目,网络设备可以直接将该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确定为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

据此,对于未从源数据库获取到相应数据变化记录的项目,网络设备对基于前述方式所确定的校准比较数据和校准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网络设备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一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的原因有可能为以下至少任一项:

i)网络设备所获取的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有错误。

例如,网络设备获取的项目的数据变化记录中包含重复的数据变化记录,如同一条数据变化记录被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转发了多次。

又如,网络设备获取的项目的数据变化记录不完整,如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漏发了一条数据变化记录。仍以示例A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分析示例A所示出的数据变化记录应能理解,其中第1条数据变化记录和第2条数据变化记录未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也即,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可能漏发了一条数据变化记录。

ii)网络设备所基于的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有错误。

如上所述,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的原因有可能属于以上两项原因中任一项,或者两项原因均符合。具体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的原因可以通过人工分析确定,或者通过其他技术方案来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网络设备还可以将在步骤S4中所确定的校准结果数据作为项目下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

仍以示例A为例,网络设备在步骤S4中所确定的校准结果数据(15.0)将作为该项目下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也即,当网络设备对该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下一次校准时,网络设备所基于的该项目校准的初始数据为前一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15.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在步骤S2中所确定的校准比较数据以及在步骤S4中所确定的校准结果数据,确定校准调整数据。随后,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在步骤S2中所确定的校准比较数据以及该校准调整数据,确定项目下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

其中,所述校准调整数据意指用于调整项目下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的数据。

仍以示例A为例,网络设备可以将校准结果数据(15.0)与校准比较数据(14.0)之差值作为校准调整数据(1.0)。随后,网络设备可以将校准比较数据(14.0)以及校准调整数据(1.0)之和值作为项目下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15.0)。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其具体示出一种数据校准的装置,也即校准装置10。如图2所示,校准装置10被装置于网络设备中,并具体包括装置11-15。

装置11从源数据库获取一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为便于区分,以下将装置11称为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其中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含: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和数据变化时间信息;装置12根据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基于该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计算用于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为便于区分,以下将装置12称为比较数据计算装置12);装置13根据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一基准数据变化记录(为便于区分,以下将装置13称为基准数据确定装置13);装置14基于所确定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及其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根据其中的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为便于区分,以下将装置14称为结果数据确定装置14);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装置15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为便于区分,以下将装置15称为数据出错确定装置15)。

具体地,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从源数据库获取一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其中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含: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和数据变化时间信息。

在此,数据变化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关于数据变化的记录。

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括以下2项:

1)数据变化内容信息。

在此,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数据变化的实质内容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可以包括数据相对变化信息和数据变化结果信息。

所述数据相对变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数据的相对性变化的信息。

所述数据变化结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数据的变化结果的信息。

在此,以数据相对变化信息和数据变化结果信息来体现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的方式可以适用于数值类数据。以用户的账户余额作为数值类数据来进行举例。例如,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以及“数据变化结果信息=9.0”这两个信息。其中,“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表示用户的账户余额减少了1.0。“数据变化结果信息=9.0”表示数据变化后的用户的账户余额为9.0。又如,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0”以及“数据变化结果信息=4.0”这两个信息。其中,“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0”表示用户的账户余额增加了10.0。“数据变化结果信息=4.0”表示数据变化后的用户的账户余额为4.0。

在此,以数据相对变化信息和数据变化结果信息来体现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的方式也可以适用于状态类数据。以用户的资金池状态作为状态类数据来进行举例。例如,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数据相对变化信息=有变化”以及“数据变化结果信息=一站式资金池”这两个信息。其中,“数据相对变化信息=有变化”表示用户的资金池状态发生了变化。“数据变化结果信息=一站式资金池”表示数据变化后用户的资金池状态为“一站式资金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变化前信息和数据变化后信息。

所述数据变化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变化前的数据的信息。

所述数据变化后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变化后的数据的信息。

在此,以数据变化前信息和数据变化后信息来体现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的方式可以适用于数值类数据。以用户的账户余额作为数值类数据来进行举例。例如,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数据变化前信息=10.0”以及“数据变化后信息=9.0”这两个信息。其中,“数据变化前信息=10.0”表示用户的账户余额在发生变化之前为10.0。“数据变化后信息=9.0”表示用户的账户余额在发生变化之后为9.0。

在此,以数据变化前信息和数据变化后信息来体现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的方式也可以适用于状态类数据。以用户的资金池状态作为状态类数据来进行举例。例如,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数据变化前信息=网盟专属资金池”以及“数据变化后信息=一站式资金池”这两个信息。其中,“数据变化前信息=网盟专属资金池”表示用户的资金池状态在发生变化之前为“网盟专属资金池”。“数据变化后信息=一站式资金池”表示用户的资金池状态在发生变化之后为“一站式资金池”。

2)数据变化时间信息。

在此,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反应数据变化时的时间的信息。

数据变化时间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年、月、日、时、分、秒等。

综上所述,每条数据变化记录至少包含数据变化内容信息和数据变化时间信息。

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可以从源数据库获取一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

其中,源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用于记录项目的数据变化并生成数据变化记录数据库。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可以将其所生成的数据变化记录发送给本发明中的网络设备,相应地,本发明中网络设备的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可以从源数据库获取一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

其中,所述一定时间段可以为固定的时间段,例如14:00至15:00。可替代地,所述一定时间段也可以为非固定的时间段。例如,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也可以在积攒预定数目(如100条)的数据变化记录后,将所积攒的数据变化记录转发给网络设备。

例如,以示例A为例,在此以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从源数据库获取一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关于其账户余额的数据变化记录来进行举例说明。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获取的6条数据变化记录如前所示。

随后,比较数据计算装置12根据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基于该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计算用于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

其中,所述校准比较数据意指在此次数据校准中用于与其他数据进行比较的数据。

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意指在此次数据校准中作为初始信息的数据。以用户的账户余额作为项目的本地数据来进行举例,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为网络设备内存中所保存的用户的账户余额。

仍以示例A为例,网络设备的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获取的6条数据变化记录如前所示。并且,网络设备内存中所保存的用户的账户余额为10.0(元)。据此,网络设备的比较数据计算装置12可以根据所获取的这6条数据变化记录中每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的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1.0,-1.5,-1.5,-1.0,+10.0),并基于该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10.0),计算用于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10.0-1.0-1.0-1.5-1.5-1.0+10.0=14.0)。该校准比较数据将(14.0)与结果数据确定装置14所确定的校准结果数据进行比较。

随后,基准数据确定装置13根据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一基准数据变化记录。接着,结果数据确定装置14基于所确定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及其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根据其中的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

其中,基准数据选择规则意指用于从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基准数据变化记录的规则。

优选地,所述基准数据选择规则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1)如果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之一,其前后的第一预定时长内均不存在其他数据变化记录,则基准数据确定装置13将相应数据变化记录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可以依实际应用需要而设定。

仍以示例A为例,对于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所获取的6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第4条来说,该第4条数据变化记录前后的第一预定时长内(如10秒内)均不存在其他数据变化记录,则该第4条数据变化记录可以被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2)如果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包括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且所述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第一条与最后一条之间的时间差大于一第二预定时长,则基准数据确定装置13将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按各自的数据变化时间信息排序在中间的一条数据变化记录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长可以依实际应用需要而设定。

所述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来确定。仍以示例A为例,示例A中6条数据变化记录均为按照数据变化时间信息来排序的,并且,示例A中第6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15.0)与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0)之差(15.0-10.0=5.0)等于第5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5.0)。第5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5.0)与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之差(5.0+1.0=6.0,负负得正)等于第4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6.0)。第4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6.0)与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5)之差(6.0+1.5=7.5,负负得正)等于第3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7.5)。第3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7.5)与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5)之差(7.5+1.5=9.0,负负得正)等于第2条数据变化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9.0)。因此,这连续的5条数据变化记录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

在此,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的条数可以依实际应用需要而设定。例如,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包括3条、5条、7条等。

以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包括5条并且第二预定时长为20秒为例,示例A中第2条至第6条数据变化记录中包括连续5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且这连续5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第一条与最后一条之间的时间差大于第二预定时长(20秒),则基准数据确定装置13将这连续5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按各自的数据变化时间信息排序在中间的一条数据变化记录(这连续5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的第3条)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因此,数据相对变化信息为“-1.5”、数据变化结果信息为“6.0”的数据变化记录被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前述2项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仅为举例,而不应被视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现有其它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基准数据选择规则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实际应用时,基准数据确定装置13可以根据前述任一项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确定一基准数据变化记录。也即,只要满足前述2项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中的任1项,相应的数据变化记录即可以被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在此,基准数据确定装置13根据基准数据选择规则从所获取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中所确定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属于可信级别较高的数据变化记录。具体来说,第1项基准数据选择规则表明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在转发该数据变化记录前后的第一预定时长内,均未转发其他数据变化记录。在这种情形下,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的转发任务量较低。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所转发的数据变化记录一般不易出错。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所转发的数据变化记录可以被确定为可信级别较高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第2项基准数据选择规则表明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在转发该数据变化记录前后的第二预定时长内所转发的连续多条数据变化记录,可以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形下,表示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的转发任务完成的质量较高。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所述连续多条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的数据变化记录中按各自的数据变化时间信息排序在中间的一条数据变化记录可以被确定为可信级别较高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

随后,结果数据确定装置14基于所确定的基准数据变化记录及其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根据其中的各数据变化内容信息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

在此,仍以示例A为例,数据相对变化信息为“-1.5”、数据变化结果信息为“6.0”的数据变化记录被确定为基准数据变化记录。结果数据确定装置14可以基于基准数据变化记录中的数据变化结果信息(6.0),以及该基准数据变化记录之后的数据变化记录的数据相对变化信息(-1.0,+10.0)来确定此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6.0-1.0+10.0=15.0)。

随后,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数据出错确定装置15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其中,校准比较数据为比较数据计算装置12计算得出的。校准结果数据为结果数据确定装置14确定的。数据出错确定装置15将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数据出错确定装置15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仍以示例A为例,校准比较数据(14.0)与校准结果数据(15.0)不一致,数据出错确定装置15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优选地,校准装置10还可以包括一源数据获取装置(图2中未示出)。如果在此次校准中,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未从源数据库获取到项目的数据变化记录,源数据获取装置将该项目在源数据库中的对应源数据确定为校准结果数据。

在此,对于未从源数据库获取到相应数据变化记录的项目,源数据获取装置可以扫描源数据库,以获取该项目在源数据库中的对应源数据,并将该源数据确定为校准结果数据。例如,源数据获取装置可以获取一用户在源数据库中的对应账户余额,并将该账户余额确定为校准结果数据。

对于未从源数据库获取到相应数据变化记录的项目,比较数据计算装置12可以直接将该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确定为此次校准的校准比较数据。

据此,对于未从源数据库获取到相应数据变化记录的项目,数据出错确定装置15对基于前述方式所确定的校准比较数据和校准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校准比较数据与校准结果数据不一致,数据出错确定装置15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

在此,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的原因有可能为以下至少任一项:

i)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所获取的项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条或多条数据变化记录有错误。

例如,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获取的项目的数据变化记录中包含重复的数据变化记录,如同一条数据变化记录被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转发了多次。

又如,变化记录获取装置11获取的项目的数据变化记录不完整,如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漏发了一条数据变化记录。仍以示例A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分析示例A所示出的数据变化记录应能理解,其中第1条数据变化记录和第2条数据变化记录未指示数据连续发生变化,也即,源数据库(或其所从属的设备)可能漏发了一条数据变化记录。

ii)比较数据计算装置12所基于的项目此次校准的初始数据有错误。

如上所述,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的原因有可能属于以上两项原因中任一项,或者两项原因均符合。具体确定该项目的本地数据出错的原因可以通过人工分析确定,或者通过其他技术方案来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初始数据确定装置(图2中未示出)。第一初始数据确定装置可以将结果数据确定装置14所确定的校准结果数据作为项目下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

仍以示例A为例,第一初始数据确定装置可以将结果数据确定装置14所确定的校准结果数据(15.0)作为该项目下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也即,当校准装置10对该项目的本地数据进行下一次校准时,比较数据计算装置12所基于的该项目校准的初始数据为前一次校准的校准结果数据(15.0)。

优选地,第一初始数据确定装置可以与数据出错确定装置15集成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调整数据确定装置和第二初始数据确定装置(图2中均未示出)。其中,调整数据确定装置可以根据比较数据计算装置12所确定的校准比较数据以及结果数据确定装置14所确定的校准结果数据,确定校准调整数据。随后,第二初始数据确定装置可以根据比较数据计算装置12所确定的校准比较数据以及该校准调整数据,确定项目下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

其中,所述校准调整数据意指用于调整项目下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的数据。

仍以示例A为例,调整数据确定装置可以将校准结果数据(15.0)与校准比较数据(14.0)之差值作为校准调整数据(1.0)。随后,第二初始数据确定装置可以将校准比较数据(14.0)以及校准调整数据(1.0)之和值作为项目下次校准时的初始数据(15.0)。

优选地,调整数据确定装置和第二初始数据确定装置这两者可以一并与数据出错确定装置15集成在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本发明的各个装置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