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基站、网关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1466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基站、网关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管理领域的通信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基站、网关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设备(UE)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通过基站与核心网建立连接。但是,目前的移动通信技术中,在用户设备接入到新的基站之后,新的基站与核心网侧建立连接的流程中,至少需要多条信令,才能够完成基站与核心网之间通信链路的建立操作。可以看出,上述技术中,由于基站与核心网之间进行链路建立的操作信令开销较大,无法提升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基站、网关及系统,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目标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后,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

将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与核心网建立上行链路,使得所述核心网基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链路;

通过所述上行链路以及所述下行链路与核心网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源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与其建立RRC连接的用户设备切换至目标基站,或者,所述用户设备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

将针对所述用户设备与核心网侧建立源链路的源链路信息发送至目标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目标基站发来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与用户设备连接的目标基站建立上行链路;基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与所述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

通过所述上行链路,接收到目标基站发来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

基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与所述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

通过所述上行链路以及所述下行链路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

链路管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与核心网建立上行链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以及所述下行链路与核心网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管理单元,用于与其建立RRC连接的用户设备切换至目标基站,或者,所述用户设备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针对所述用户设备与核心网侧建立源链路的源链路信息发送至目标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关,包括:

第一链路管理单元,用于接收到目标基站发来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与用户设备连接的目标基站建立上行链路;

第二链路管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与所述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以及所述下行链路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 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系统,包括:

目标基站,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后,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将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网关,与核心网建立上行链路;

网关,用于基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链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以及所述下行链路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链路建立方法、基站、网关及系统,能够在用户设备接入到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获取到源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源链路信息,然后基于将源链路信息发送至核心网,使得核心网基于所述源链路信息与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如此,减少了建立链路的过程中,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所要交互的信令,从而减少了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建立链路的延时,满足业务低延时的要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链路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链路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包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链路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链路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链路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五;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链路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六;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链路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七;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组成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组成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网关组成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目标基站,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后,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

步骤102:将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与核心网建立上行链路,使得所述核心网基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链路;

步骤103:通过所述上行链路以及所述下行链路与核心网进行数据交互。

这里,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包括:从用户设备侧获取到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或者,从源基站获取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

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的判定方式,可以为,通过判定是否接受到用户设备发来的RRC connection setup/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或者,可以为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数据消息,确定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至少应用于两种场景:

场景一、UE不更换网关的场景。

这种场景下,可以有以下两种操作流程:

第一种操作流程,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至少包括有:源基站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信息、端口号。

参见图2,第一种操作流程具体为:目标基站与用户设备(UE)建立连接之后,建立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侧的上行链路,发送源基站的IP地址和网关分配给源基站的端口号至网关;其中,源基站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网关接收到之后,自动将其与源eNB 的链路在其与新eNB之间建立或激活,CN侧下行链路建立,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种操作流程,目标基站直接在转发UE发来的数据时,将源链路信息添加在数据中发送给网关,也就是: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在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预设数据位中,添加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将添加有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其中,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预设数据位,可以为: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GTP头中、或数据净核中,所述GTP数据包头可以为第一行的8位数据,其中,可以包括有版本号、协议类型、扩展头标示、序号标示、N-PDU编号标示。

第二种操作流程,可以参见图4,具体为:用户设备(UE)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后,其中,目标基站可以为新演进型基站(eNB);在传输数据时,新eNB在UE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GTP头中(例如Extension Header)或在GTP数据包中,携带源eNB IP地址和源eNB的端口号到网关(SGW),建立CN侧上行链路。源eNB 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SGW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读取GTP头或GTP数据包获取源eNB IP地址和SGW分配给源eNB的端口号,自动将其与源eNB的链路在其与新eNB之间建立或激活。进行数据传输。

场景二、UE更换网关的场景。

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至少包括有:源基站的IP地址、源网关GW分配给源基站的隧道端点标示符(TEID)、源GW IP地址。

所述将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包括: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在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预设数据位中,添加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将添加有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

这种场景下,也具备两种操作流程,如图5所示,第一种操作流程,包括:新eNB接收到UE的RRC connection setup/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后,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分配给源eNB的TEID、源GW IP地址到 新SGW,源eNB和GW IP地址和源SGW TEID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新GW接收后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 TEID消息到源GW获取该CN承载配置信息,源GW回复CN承载配置信息给新GW;新GW根据CN承载配置信息更新或激活下行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种操作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新SGW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读取GTP头或GTP数据包获取源eNB IP地址和源SGW TEID、源头SGW IP地址,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 TEID消息到源GW获取该CN承载配置信息,源GW回复CN承载配置信息给新GW;新SGW根据CN承载配置信息更新或激活下行链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用户设备接入到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获取到源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源链路信息,然后基于将源链路信息发送至核心网,使得核心网基于所述源链路信息与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如此,减少了建立链路的过程中,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所要交互的信令,从而减少了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建立链路的延时,满足业务低延时的要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源基站,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701:与其建立RRC连接的用户设备切换至目标基站,或者,所述用户设备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

步骤702:将针对所述用户设备与核心网侧建立源链路的源链路信息发送至目标基站。

本实施例中包含有两种场景,一种场景为用户设备已经接入到源基站中,然后随着用户设备的移动切换至目标基站;另一种场景为用户设备开机之后所要接入的目标基站与关机时所接入的原基站不同的场景。

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至少包括有:源基站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信 息、源网关分配给源基站的端口号。或者,可以包括有:源基站的IP地址、源网关GW分配给源基站的TEID、源GW IP地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用户设备接入到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获取到源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源链路信息,然后基于将源链路信息发送至核心网,使得核心网基于所述源链路信息与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如此,减少了建立链路的过程中,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所要交互的信令,从而减少了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建立链路的延时,满足业务低延时的要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网关,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801:接收到目标基站发来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与用户设备连接的目标基站建立上行链路;基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与所述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

步骤802:通过所述上行链路以及所述下行链路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这里,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包括:从用户设备侧获取到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或者,接收到源基站发来的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

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的判定方式,可以为,通过判定是否接受到用户设备发来的RRC connection setup/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或者,可以为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数据消息,确定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至少应用于两种场景:

场景一、UE不更换网关的场景。

这种场景下,可以有以下两种操作流程:

第一种操作流程,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至少包括有:源基站的互联 网协议(IP)地址信息、端口号。

参见图2,第一种操作流程具体为:目标基站与用户设备(UE)建立连接之后,发送源基站的IP地址和网关分配给源基站的端口号至网关,建立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侧的上行链路;其中,源基站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网关接收到之后,自动将其与源eNB的链路在其与新eNB之间建立或激活,CN侧下行链路建立,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种操作流程,目标基站直接在转发UE发来的数据时,将源链路信息添加在数据中发送给网关,也就是: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在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预设数据位中,添加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将添加有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其中,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预设数据位,可以为: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GTP头中、或在GTP数据包中。

第二种操作流程,可以参见图4,具体为:用户设备(UE)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后,其中,目标基站可以为新演进型基站(eNB);在传输数据时,新eNB在UE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GTP头中(例如Extension Header)或在GTP数据包中,携带源eNB IP地址和源eNB的端口号到网关(SGW),建立CN侧上行链路。源eNB 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SGW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读取GTP头或GTP数据包获取源eNB IP地址和SGW分配给源eNB的端口号,自动将其与源eNB的链路在其与新eNB之间建立或激活。进行数据传输。

场景二、UE更换网关的场景。

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至少包括有:源基站的IP地址、源网关GW分配给源基站的TEID、源GW IP地址。

所述将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包括: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在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预设数据位中,添加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将添加有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

所述基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与所述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包括:

基于源基站的IP地址和源基站的TEID消息,从源基站获取到源网关承载的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源网关承载的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

这种场景下,也具备两种操作流程,如图5所示,第一种操作流程,包括:新eNB接收到UE的RRC connection setup/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后,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分配给源eNB的TEID、源GW IP地址到新SGW,源eNB和GW IP地址和源SGW TEID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新GW接收后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 TEID消息到源GW获取该CN承载配置信息,源GW回复CN承载配置信息给新GW;新GW根据CN承载配置信息更新或激活下行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种操作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新SGW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读取GTP头或GTP数据包获取源eNB IP地址和源SGW TEID、源头SGW IP地址,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 TEID消息到源GW获取该CN承载配置信息,源GW回复CN承载配置信息给新GW;新SGW根据CN承载配置信息更新或激活下行链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用户设备接入到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获取到源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源链路信息,然后基于将源链路信息发送至核心网,使得核心网基于所述源链路信息与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如此,减少了建立链路的过程中,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所要交互的信令,从而减少了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建立链路的延时,满足业务低延时的要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9所示,包括:

信息处理单元91,用于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 息;

链路管理单元92,用于将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发送至核心网,与核心网建立上行链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以及所述下行链路与核心网进行数据交互。

这里,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包括:从用户设备侧获取到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或者,接收到源基站发来的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

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的判定方式,可以为,通过判定是否接受到用户设备发来的RRC connection setup/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或者,可以为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数据消息,确定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至少应用于两种场景:

场景一、UE不更换网关的场景。

这种场景下,可以有以下两种操作流程:

第一种操作流程,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至少包括有:源基站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信息、源网关分配给源基站的端口号。

第一种操作流程具体为:目标基站与用户设备(UE)建立连接之后,建立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侧的上行链路,发送源基站的IP地址和网关分配给源基站的端口号至网关;其中,源基站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网关接收到之后,自动将其与源eNB的链路在其与新eNB之间建立或激活,CN侧下行链路建立,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种操作流程,具体为:用户设备(UE)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后,其中,目标基站可以为新演进型基站(eNB);在传输数据时,新eNB在UE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GTP头中(例如Extension Header)或在GTP数据包中,携带源eNB IP地址和源eNB的端口号到网关(SGW),建立CN侧上行链路。源eNB 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SGW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读取GTP头或GTP数据包获取源eNB IP地址和SGW分配给源eNB的端口号,自动将其与源eNB的链路在其与新 eNB之间建立或激活。进行数据传输。

场景二、UE更换网关的场景。

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至少包括有:源基站的IP地址、源网关GW分配给源基站的TEID、源GW IP地址。

所述链路管理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在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预设数据位中,添加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将添加有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

这种场景下,也具备两种操作流程,第一种操作流程,包括:新eNB接收到UE的RRC connection setup/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后,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分配给源eNB的TEID、源GW IP地址到新SGW,源eNB和GW IP地址和源SGW TEID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新GW接收后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 TEID消息到源GW获取该CN承载配置信息,源GW回复CN承载配置信息给新GW;新GW根据CN承载配置信息更新或激活下行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种操作流程,包括:新SGW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读取GTP头或GTP数据包获取源eNB IP地址和源SGW TEID、源头SGW IP地址,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 TEID消息到源GW获取该CN承载配置信息,源GW回复CN承载配置信息给新GW;新SGW根据CN承载配置信息更新或激活下行链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用户设备接入到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获取到源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源链路信息,然后基于将源链路信息发送至核心网,使得核心网基于所述源链路信息与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如此,减少了建立链路的过程中,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所要交互的信令,从而减少了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建立链路的延时,满足业务低延时的要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10所示,包括:

管理单元1001,用于与其建立RRC连接的用户设备切换至目标基站,或者,所述用户设备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

信息发送单元1002,用于将针对所述用户设备与核心网侧建立源链路的源链路信息发送至目标基站。

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至少包括有:源基站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信息、端口号。或者,可以包括有:源基站的IP地址、源网关GW分配给源基站的TEID、源GW IP地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用户设备接入到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获取到源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源链路信息,然后基于将源链路信息发送至核心网,使得核心网基于所述源链路信息与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如此,减少了建立链路的过程中,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所要交互的信令,从而减少了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建立链路的延时,满足业务低延时的要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关,如图11所示,包括:

第一链路管理单元1101,用于接收到目标基站发来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与用户设备连接的目标基站建立上行链路;

第二链路管理单元1102,用于基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与所述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以及所述下行链路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这里,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包括:从用户设备侧获取到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或者,接收到源基站发来的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

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的判定方式,可以为,通过判定是否接受到用户设 备发来的RRC connection setup/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或者,可以为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数据消息,确定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至少应用于两种场景:

场景一、UE不更换网关的场景。

这种场景下,可以有以下两种操作流程:

第一种操作流程,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至少包括有:源基站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信息、端口号。

第一种操作流程具体为:目标基站与用户设备(UE)建立连接之后,建立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侧的上行链路,发送源基站的IP地址和网关分配给源基站的端口号至网关;其中,源基站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网关接收到之后,自动将其与源eNB的链路在其与新eNB之间建立或激活,CN侧下行链路建立,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种操作流程,目标基站直接在转发UE发来的数据时,将源链路信息添加在数据中发送给网关,也就是: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在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预设数据位中,添加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将添加有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其中,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预设数据位,可以为: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GTP头中、或在GTP数据包中。

第二种操作流程,可以参见图4,具体为:用户设备(UE)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后,其中,目标基站可以为新演进型基站(eNB);在传输数据时,新eNB在UE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GTP头中(例如Extension Header)或在GTP数据包中,携带源eNB IP地址和源eNB的端口号到网关,建立CN侧上行链路。源eNB 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SGW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读取GTP头或GTP数据包获取源eNB IP地址和SGW分配给源eNB的端口号,自动将其与源eNB的链路在其与新eNB之间建立或激活。进行数据传输。

场景二、UE更换网关的场景。

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至少包括有:源基站的IP地址、源网关GW分配给源基站的TEID、源GW IP地址。

所述将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包括: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在所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预设数据位中,添加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将添加有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的第一个上行数据包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核心网。

所述第二链路管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源基站的IP地址信息以及所述源网关分配给源基站的端口号,将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在与目标基站之间建立或激活。

这种场景下,也具备两种操作流程,第一种操作流程,包括:新eNB接收到UE的RRC connection setup/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后,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分配给源eNB的TEID、源GW IP地址到新SGW,源eNB和GW IP地址和源SGW TEID可以是UE或源eNB保存后发给新eNB的;新GW接收后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 TEID消息到源GW获取该CN承载配置信息,源GW回复CN承载配置信息给新GW;新GW根据CN承载配置信息更新或激活下行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种操作流程,包括:新SGW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读取GTP头或GTP数据包获取源eNB IP地址和源SGW TEID、源头SGW IP地址,发送源eNB IP地址和源GW TEID消息到源GW获取该CN承载配置信息,源GW回复CN承载配置信息给新GW;新SGW根据CN承载配置信息更新或激活下行链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用户设备接入到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获取到源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源链路信息,然后基于将源链路信息发送至核心网,使得核心网基于所述源链路信息与目标基站建立下行链路。如此,减少了建立链路的过程中,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所要交互的信令,从而减少了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建立链路的延时,满足业务低延时的要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

目标基站1201,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后,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将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发送至网关,与核心网建立上行链路;

网关1202,用于基于所述源基站的源链路信息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链路;通过所述上行链路以及所述下行链路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数据交互。

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基站以及网关的功能与上述实施例三以及实施例五相同,这里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基站、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