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1565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主张以在2015年1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010793为基础的优先权,并且在本申请中引用该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数码相机等中进行的图像处理的一种,已知有如下的柔焦处理,即在原图像上附加与由于专用透镜的色像差/球面像差等而产生的同样的模糊从而酿造柔和的气氛。作为与所述柔焦处理相关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0-69277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避免与原图像的内容无关地刻板无变化,从原图像中检测人物的脸,并根据其大小来控制处理强度。但是,即使如上述那样根据人物的脸的大小控制了处理强度,也不能以适当的处理强度使人物的脸和其他部分模糊。对于人物以外的被摄体、柔焦以外的图像处理也是同样的,存在着不能适当地控制对于主要被摄体和其他部分的图像处理的处理强度这样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鉴于相关的现有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当图像处理时能够适当地控制对于拍摄了主要被摄体的图像的处理强度。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取得单元,其取得通过摄影而取得的原图像中的要关注的被摄体的位置以及大小;掩模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由所述取得单元所取得的所述要关注的被摄体的位置以及大小,生成表示所述原图像中的实施给定图像处理的位置及其强度的关系的掩模信息;和图像生成单元,其使用由所述掩模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掩模信息,生成针对所述原图像中的各位置实施了不同强度的给定图像处理的新的图像。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确定单元,其将通过摄影而取得的原图像中的聚焦调节的对象即被摄体确定为要关注的被摄体;取得单元,其取得由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被摄体的聚焦信息;掩模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由所述取得单元所取得的所述聚焦信息,生成表示所述原图像中的实施给定图像处理的位置及其强度的关系的掩模信息;和图像生成单元,其使用由所述掩模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掩模信息,生成针对所述原图像中的各位置实施了不同强度的给定图像处理的新的图像。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取得处理,取得通过摄影而取得的原图像中的要关注的被摄体的位置以及大小;掩模信息生成处理,基于通过所述取得处理而取得的所述要关注的被摄体的位置以及大小,生成表示所述原图像中的实施给定图像处理的位置及其强度的关系的掩模信息;和图像生成处理,使用通过所述掩模信息生成处理而生成的掩模信息,生成针对所述原图像中的各位置实施了不同强度的给定图像处理的新的图像。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处理,将通过摄影而取得的原图像中的聚焦调节的对象即被摄体确定为要关注的被摄体;取得处理,取得通过所述确定处理而确定的所述被摄体的聚焦信息;掩模信息生成处理,基于通过所述取得处理而取得的所述聚焦信息,生成表示所述原图像中的实施给定图像处理的位置及其强度的关系的掩模信息;和图像生成处理,使用通过所述掩模信息生成处理而生成的掩模信息,生成针对所述原图像中的各位置实施了不同强度的给定图像处理的新的图像。附图说明根据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对应的附图,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新颖的特征会变得更加清楚。但应清楚认识到,附图仅仅用于例示,并不旨在定义本发明的限制。若结合以下的附图来考虑以下的详细描述,则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本申请。图1是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共同的数码相机的框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摄影处理的流程图。图3A是表示第1掩模图像的图,图3B是表示第2掩模图像的图。图4是表示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摄影处理所生成的图像的示例的图。图5是表示第3掩模图像的生成方法的图。图6是表示第2掩模图像的其他形态的图。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摄影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以及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形态的数码相机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数码相机1具备控制部2、透镜部3、摄像部4、显示部5、图像存储部6、程序存储部7、脸检测部8、操作部9、电源部10的各部分。控制部2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及其周边电路等、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工作用的内部存储器、图像处理电路,控制数码相机1的各部分,并且还进行后述的各种图像处理。透镜部3由包括聚焦调节用透镜以及变焦用透镜的透镜群、驱动透镜群的电动机、光圈、以及对光圈进行开关驱动来调整开度的致动器等构成。摄像部4由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0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的摄像元件、和对从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了给定模拟处理后将其变换为数字信号的AFE(AnalogFrontEnd,模拟前端)构成。在数码相机1中设定了摄影模式的期间,摄像部4通过透镜部3的透镜群以给定帧率对被摄体进行逐次摄像,并将被摄体的图像数据(摄像数据)提供给控制部2。提供给控制部2的图像数据被提供给显示部5,在显示部5中显示为实时取景图像。在以基于后述的操作部9的摄影执行指示为契机而执行的摄影时从摄像部4向控制部2提供的图像数据,被实施了包括伽马校正、白平衡调整、每个像素的R、G、B的颜色分量数据的生成、YUV变换等的显影处理之后,通过JPEG(JointPhotographicExpert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方式而被压缩。压缩后的图像数据附加各种属性信息,作为遵循Exif(ExchangeableImageFileFormat,可交换图像文件格式)标准的静止图像文件而存储于图像存储部6。图像存储部6由例如内置于数码相机1的闪速存储器、可自由拆装于数码相机1的各种存储卡、以及使得能够对存储卡输入输出数据的卡接口构成。在数码相机1中设定了再生模式的期间,作为静止图像文件而存储在图像存储部6中的图像数据根据需要由控制部2读出并进行解压缩后,提供给显示部5进行画面显示。显示部5由彩色液晶显示面板、和根据从控制部2提供的图像数据等来驱动彩色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电路构成。显示部5如前所述在摄影模式中实时取景显示被摄体图像,在再生模式中显示由作为静止图像文件而存储在图像存储部6中的图像数据构成的现有摄影图像。程序存储部7由例如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闪速存储器等能够随时改写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程序存储部7中预先存储有用于使控制部2进行后述的处理的程序。此外,程序存储部7中还存储有用于使控制部2进行AE(AutoExposure,自动曝光)控制、AF(AutoFocus,自动对焦)控制、AWB(AutoWhiteBalance,自动白平衡)控制等的程序、以及构成表示AE控制时使用的快门速度、ISO感光度、光圈值的组合的程序线图的数据等各种数据。另外,控制部2所执行的AF控制,是将摄像部4的摄像元件用作AF传感器的所谓对比度检测方式的控制。在程序存储部7中还存储有使控制部2进行后述的摄影处理的程序、以及那时使用的掩模数据101。掩模数据101是表示图3A所示的第1掩模图像M1的图像数据,并且是灰度图像的数据。此外,第1掩模图像M1是相当于沿周向将图3B所示的第2掩模图像M2进行4分割而得到的图像,第2掩模图像M2是在黑色的背景上具有各像素的亮度以中心为最大逐渐向周边降低的椭圆形的渐变区域的图像。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2掩模图像M2相当于用于生成后述的第3掩模图像M3的本发明的基本信息,上述渐变区域的形状(椭圆形)是本发明中的实施给定图像处理的处理区域的基本形状。此外,上述渐变区域的各像素的亮度的变化,是本发明中的所述给定图像处理的强度的变化,具体而言,是表示处理强度从中心侧向周边侧逐渐增大的情况的内容。脸检测部8由用于进行从由摄像部4所摄像的图像中检测任意人物的脸部分的脸检测处理的图像处理电路、和存储了脸检测处理中使用的各种数据的存储器、工作用存储器等构成,并将表示相当于上述脸部分的区域的区域信息提供给控制部2。脸检测部8中的脸检测处理是如下的公知的通用处理:使用二值化、轮廓提取、图案匹配等的图像识别技术,来搜索处于给定位置关系的眼、鼻、口,确定它们存在的矩形区域(以下称为“脸区域”),将该区域检测为脸部分。操作部9由电源按钮、快门按钮、用于切换摄影模式和再生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变焦杆、用于各种功能的选择、设定的控制按钮等多个操作开关构成。在控制部2中随时监视操作部9中的操作开关的操作状态。电源部10由充电电池以及DC/DC转换器等构成,向数码相机1的各部分提供各种动作所需要的电力。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作为在摄影模式下能够使用的功能,设置了柔焦功能。柔焦功能是对摄像时得到的图像自动进行包括与以往相同的柔焦处理在内的给定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记录为最终的摄影图像的功能。而且,在数码相机1中,在由用户设定了使用柔焦功能时的摄影模式下,控制部2按照存储在程序存储部7中的程序来执行图2的流程图所示的摄影处理。即,控制部2随着摄影模式的设定而开始基于摄像部4的被摄体图像的取入、显示部5中的实时取景显示,成为摄影待机状态,如图2所示,直到由用户指示摄影执行为止(步骤SA1:否),继续该摄影待机状态。另外,虽未图示,但在所述摄影待机状态下,控制部2进行AF控制。之后,若由用户指示摄影执行(步骤SA1:是),则控制部2对由摄像部4得到的摄像图像的数据实施面向图像的记录的标准的显影处理,从而生成标准显影图像(步骤SA2)。接下来,控制部2对所生成的标准显影图像实施柔焦处理,生成柔焦图像即附加了与由于专用透镜的色像差/球面像差等而产生的模糊同样的模糊的处理图像(步骤SA3)。上述柔焦处理是利用了包括一个或多个步骤的处理的公知图像处理技术的处理。接下来,控制部2使脸检测部8进行以标准显影图像为处理对象的脸检测处理(步骤SA4)。这里,若由脸检测部8未能从标准显影图像中检测到任意人物的脸(步骤SA5:否),则控制部2将前述的柔焦图像作为摄影图像,也就是说将柔焦图像作为最终的记录图像来进行压缩处理、附加属性信息之后,作为静止图像文件而保存到图像存储部6中(步骤SA6),结束摄影处理。与此相对,在上述标准显影图像中检测到了任意人物的脸的情况下(步骤SA5:是),例如在步骤SA2的处理中生成了图4所示的标准显影图像G1,在步骤SA3的处理中生成了图4所示的柔焦图像G2的情况下,控制部2执行步骤SA7以后的处理。这里,在说明步骤SA7以后的具体的处理内容之前,先说明其概况。即,控制部2使用已经说明过的图3A的第1掩模图像M1来生成图3B的第2掩模图像M2,使用所述第2掩模图像M2来生成图4所示的第3掩模图像M3。另外,第3掩模图像M3是与第1掩模图像M1同样的灰度图像,并且是具有与标准显影图像G1相同图像大小(像素数)的图像。之后,控制部2通过对标准显影图像G1的各像素设定与第3掩模图像M3的各像素的亮度相应的透过率,即,在将标准显影图像G1重叠在成为背景的图像上时可以透过看到背景侧的图像的程度,将柔焦图像G2作为背景来合成标准显影图像G1,从而生成图4所示的合成图像G3。也就是说,通过公知的α混合,将标准显影图像G1合成到成为背景的柔焦图像G2上,生成合成图像G3。另外,在图4中合成图像G3中用虚线示出的椭圆X,方便地示出了与前述的第3掩模图像M3中的渐变区域对应的区域(后述的效果减弱区域)。以下,具体说明步骤SA7以后的处理。首先,控制部2在标准显影图像G1中取得由脸检测部8检测到的脸区域的图像的中心位置和大小(步骤SA7)。图5(a)是示出了标准显影图像G1、和脸区域W及其中心O的图。在步骤SA7的处理时,控制部2取得脸区域W的纵向大小A作为脸区域W的大小,取得图像内的坐标位置作为脸区域W的中心O的位置。接下来,控制部2基于取得数据(大小A和中心O的坐标位置),计算生成图4所示的第3掩模图像M3时的第2掩模图像M2的大小和中心位置(步骤SA8)。这里要计算的第2掩模图像M2的大小,是后面生成的第3掩模图像M3中相当于第2掩模图像M2的部分的纵向大小C,此外,上述中心位置是第2掩模图像M2的中心P在第3掩模图像M3中的坐标位置。在步骤SA8的处理时,控制部2通过对脸区域W的纵向大小A乘以预先决定的给定倍数,从而计算上述纵向大小C。图5(b)所示的例子是上述给定倍数为2倍时的例子。此外,在步骤SA8的处理时,控制部2计算使标准显影图像G1中的脸区域W的中心O的坐标位置向上方移动了其纵向大小A的给定比例(n%)的量所得到的坐标位置,作为第2掩模图像M2的中心P在第3掩模图像M3中的坐标位置。例如若将脸区域W的中心的坐标位置设为(x0,y0),则将y轴方向的移动量B设为A×n%,取得(x0,y0-B)作为第2掩模图像M2的中心P的坐标位置。图5(b)所示的例子,是将上述给定比例设为40%时的例子。这里,前述的给定倍数以及给定比例,是考虑由步骤SA4的脸检测处理所确定的脸区域W与标准显影图像G1中的除去了头发部分后的实际的人物的脸部分的差异而决定的值,具体而言是基于经验法则而决定的值。接着,控制部2基于上述的计算数据(第2掩模图像M2的纵向大小C、和中心P的坐标位置),对图3A所示的第1掩模图像M1进行加工,生成图像处理用的掩模图像即图4所示的第3掩模图像M3(步骤SA9)。若具体进行说明,则首先,控制部2使第1掩模图像M1上下以及左右反转,生成新的3个掩模图像,通过将它们与第1掩模图像M1连结从而生成图3B所示的第2掩模图像M2。接下来,控制部2将所生成的第2掩模图像M2扩大为纵向大小成为前述的纵向大小C的大小,对扩大后的第2掩模图像M2实施平滑化处理,确保各像素的亮度值平滑地变化的状态。之后,控制部2通过将具有与标准显影图像G1相同的像素大小的灰度为黑色的图像设为背景,将平滑化后的第2掩模图像M2以使其中心P配置在先前计算出的坐标位置的状态进行覆盖合成,从而生成第3掩模图像M3。此时,修剪在进行扩大以及平滑化后的第2掩模图像M2从上述黑色的图像露出的剩余部分。然后,在生成了第3掩模图像M3后,控制部2使用第3掩模图像M3通过α混合将标准显影图像G1与柔焦图像G2进行合成,由此生成合成图像G3(步骤SA10)。此时,如前所述,控制部2针对标准显影图像G1的各像素设定与第3掩模图像M3的各像素的亮度相应的透过率。更具体而言,针对标准显影图像G1的各像素设定与第3掩模图像M3的对应的像素的亮度值相应的0%~100%的透过率,即,针对相对应的像素的亮度更高的像素设定更低的透过率。也就是说,对与第2掩模图像M2相应的中心P的像素设定最低透过率(0%:完全不透明),并且对其他像素设定朝向所述渐变区域的周边逐渐增大的透过率,对除去所述渐变区域之外的第3掩模图像M3的其他区域设定最大透过率(100%:完全透明)。另外,在将标准显影图像G1与柔焦图像G2进行α混合时,使用与上述透过率相应的α值(1~0)来计算各像素的RGB值。据此,如图4所示,得到如下的合成图像G3:在图像整体确保柔焦的演出效果(演出効果),同时人物的脸部分处的柔焦处理的模糊效果比其他部分减弱,并且模糊效果的强度从中心侧向周边侧逐渐增大,换言之,模糊效果的减弱程度朝向周边逐渐降低。之后,控制部2将所生成的合成图像G3作为摄影图像也就是最终的记录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属性信息的附加之后,作为静止图像文件保存到图像存储部6中(步骤SA11),结束摄影处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了柔焦功能的摄影时主要的被摄体即摄影图像中要关注的被摄体为人物的情况下,能够与柔焦的处理强度无关地适当控制对人物的脸部分的处理强度即模糊效果,结果,作为记录图像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摄影图像。而且,在作为记录图像而得到的最终的摄影图像中(合成图像G3),柔焦处理的模糊效果的减弱程度从人物的脸部分的大致中心朝向周边逐渐降低,在最终的摄影图像中,在人物的脸部分与其他区域之间不会产生模糊程度的分界,因而能够使摄影图像确保自然的演出效果。此外,通过将通过通用的脸检测处理而得到的脸区域W的位置设为标准显影图像G1中的人物的脸部分的位置,从而可以减轻该位置取得所需要的处理负担。此外,在前述的第3掩模图像M3的生成时,由于使第3掩模图像M3中的渐变区域的中心P如前所述移动到与脸区域W的中心O不同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是上侧),因此即使使用公知的以区域检测人物的脸的技术,也能够使渐变区域的位置也就是使柔焦处理的模糊效果减弱的区域(以下称为“效果减弱区域”)的位置与实际的人物的脸部分匹配。结果,能够减轻人物的脸部分的位置取得所需要的处理负担,同时作为最终的摄影图像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摄影图像。此外,在生成第3掩模图像M3时,由于与脸区域W的大小相应地扩大第2掩模图像M2,因此能够使效果减弱区域(渐变区域)的大小成为可靠地覆盖人物的脸部分的大小。由此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摄影图像,作为最终的摄影图像。此外,在主要被摄体为人物以外的对象物例如风景等的情况下,能够与以往同样地获得在画面整体确保了柔焦的演出效果的摄影图像(柔焦图像)。此外,因为仅在主要被摄体为人物的情况下生成第3掩模图像M3,所以在主要被摄体是人物以外的对象物的情况下,能够削减生成第3掩模图像M3所需要的无用处理。另一方面,基于预先存储的第1掩模图像M1来生成第3掩模图像M3。换言之,由于将作为前述的效果减弱区域的基本信息的基本形状、处理效果的减弱程度的变化内容作为第1掩模图像M1预先进行了存储,所以能够削减生成第3掩模图像M3所需要的处理。此外,由于第1掩模图像M1是相当于将第2掩模图像M2进行4分割而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所以能够预先高效地存储第3掩模图像M3的基本信息。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设想存在于标准显影图像G1中的人物的脸为一个的情况时的处理进行了说明,而在标准显影图像G1中存在多个人的脸的情况下,只要在第3掩模图像M3的生成时,确保与各个脸的位置以及大小相应的多个效果减弱区域即可。此外,在该情况下,在产生多个效果减弱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时,将该重叠区域中的处理效果的减弱程度设为减弱程度较大的一侧的效果减弱区域的减弱程度即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人物的脸的位置和大小(脸区域W的大小)调整了第3掩模图像M3所确保的效果减弱区域的位置和大小,但也可以按照人物的脸的形状来调整效果减弱区域的形状。具体而言,可以根据脸区域W的纵向大小与横向大小的比率即瘦脸和胖脸,来调整效果减弱区域(椭圆形区域)的椭圆率。在该情况下,通过第3掩模图像M3,能够确保更准确的效果减弱区域。另外,人物的脸的形状的差异,不仅包括该人物的个人差导致的字面上的形状(胖、瘦),还包括摄影方向的差异所引起的差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人物的脸的朝向与图像的朝向一致作为了前提,但也存在例如拍摄处于躺卧状态的人物时,人物的脸为侧向、且上下方向与图像的朝向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实施本发明时,较为理想的是例如在前述的脸检测处理时取得人物的脸的朝向、即在图像内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在生成第3掩模图像M3时,按照人物的脸的朝向使第2掩模图像M2旋转。据此也能够通过第3掩模图像M3来确保更准确的效果减弱区域。此外,如前所述,在按照脸区域W的纵向大小与横向大小的比率、人物的脸的朝向,调整第3掩模图像M3所确保的效果减弱区域的形状、朝向的情况下,若作为第1掩模图像M1,预先存储效果减弱区域的形状、朝向不同的多个图像,选择性地对它们进行使用来生成第3掩模图像M3,则能够削减该生成所需要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生成第3掩模图像M3时,使用了图3B所示的第2掩模图像M2,但并不局限于此,在生成第3掩模图像M3时,也可以使用例如如图6所示那样具有最大亮度的像素位置Q在椭圆形的区域内偏心的渐变区域的其他掩模图像M21。在该情况下,也通过使减弱程度的变化从中心侧朝向周边侧逐渐降低,从而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最终的摄影图像中在人物的脸部分与其他区域之间不产生模糊程度的分界,因而能够使摄影图像确保自然的演出效果。此外,在该情况下,在生成第3掩模图像M3时,若配置为上述像素位置Q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图5(b)所示的第2掩模图像M2的中心P的位置,则能够使效果减弱区域与实际的人物的脸部分匹配。进而,若将第1掩模图像M1设为对上述其他掩模图像M21在图中左右进行分割而得到的图像,则能够预先高效地存储第3掩模图像M3的基本信息。此外,针对第3掩模图像M3所确保的效果减弱区域的形状为椭圆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效果减弱区域的形状能够适当进行变更。即,也可以在效果减弱区域的对象为人物的脸以外的情况下,像例如若是猫等动作则是椭圆形且横长、若是花则是正圆形、若是建筑物则是矩形那样根据要关注的被摄体、或者根据进行与要关注的被摄体相应的摄影的摄影模式,来适当变更效果减弱区域的形状。(实施方式2)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摄影时,将通过AF控制而具有焦点的被摄体设为主要被摄体,也就是要关注的被摄体。即,本实施方式是如下方式:在具备图1所示的结构的数码相机1中,在程序存储部7中除了存储了前述的各种数据之外,还存储了以下的数据、程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程序存储部7中存储了表示透镜部3中的透镜群的调整位置与聚焦距离(到具有焦点的被摄体为止的距离)的关系的距离取得表(table)。此外,程序存储部7中存储了用于使控制部2对图像内相对运动的被摄体连续进行对焦的所谓连续AF的AF控制的程序、以及用于在由用户设定了使用柔焦功能时的摄影模式中使控制部2进行图7所示的摄影处理的程序。这里,若先叙述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影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摄影处理的差异,则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在摄影时不进行脸检测,而生成与到通过AF控制而具有焦点的被摄体为止的距离(以下称为“聚焦距离”)和合焦位置相应的第3掩模图像,使用该第3掩模图像来生成最终的摄影图像(记录图像)。接下来,按照图7的流程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2的处理。由图可清楚地知道,步骤SB1~SB3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在伴随实时取景显示以及AF控制的摄影待机状态下,若由用户指示摄影执行(步骤SB1:是),则控制部2使摄像部4摄像记录用的图像,对该摄像图像的数据进行标准的显影处理而生成标准显影图像(步骤SB2),对所生成的标准显影图像的整体实施柔焦处理,生成柔焦图像(步骤SB3)。接下来,控制部2取得摄影执行被指示的时点的聚焦距离、和合焦位置即在图像内焦点对准的坐标(步骤SB4)。另外,基于在摄影执行被指示的时点的透镜群的调整位置,从前述的距离取得表中取得聚焦距离。接下来,控制部2基于上述取得数据(聚焦距离和合焦位置),取得基准的掩模图像即第2掩模图像M2(参照图5)的大小和中心位置(步骤SB5)。这里取得的第2掩模图像M2的大小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是后面生成的第3掩模图像(未图示)中的与第2掩模图像M2相当的部分的纵向大小。此外,此时取得的纵向大小根据聚焦距离、和透镜部3的焦点距离,即变焦倍率进行变化。伴随聚焦距离变长、或者伴随透镜部3的焦点距离变长,纵向大小变小,控制部2通过使用了给定函数的计算来取得纵向大小,该给定函数是将聚焦距离以及透镜部3的焦点距离设为参数,并且伴随聚焦距离变长或者透镜部3的焦点距离变长,纵向大小变小的函数。也就是说,控制部2进行调整,使得伴随聚焦距离变远或者透镜部3的焦点距离变长,使第3掩模图像中的与第2掩模图像M2相当的部分的大小变小。接着,控制部2基于上述取得数据(第2掩模图像M2的纵向大小和合焦位置),对图3A所示的第1掩模图像M1进行加工,生成图像处理用的掩模图像即第3掩模图像(步骤SB6)。即,控制部2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从第1掩模图像M1生成了第2掩模图像M2之后,将其大小扩大为纵向大小成为之前取得的纵向大小的大小,并对扩大后的第2掩模图像M2实施平滑化处理。之后,控制部2通过将平滑化后的第2掩模图像M2以使其中心P配置在先前计算出的合焦位置的状态覆盖合成到具有与标准显影图像相同的像素大小的灰度为黑色的图像上,从而生成第3掩模图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图5(b)所例示的那样,在上述扩大图像产生从上述黑色的图像露出的剩余部分时,修剪该剩余部分。然后,控制部2使用所生成的第3掩模图像M3,通过α混合将在步骤SB3中所生成的柔焦图像与标准显影图像进行合成,生成合成图像(步骤SB7)。另外,具体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由此,作为合成图像,获得在图像整体确保柔焦的演出效果的同时,在摄影时具有焦点的被摄体部分不产生模糊的图像。之后,控制部2将所生成的合成图像作为摄影图像(记录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属性信息的附加之后,作为静止图像文件而保存到图像存储部6中(步骤SB8),结束摄影处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了柔焦功能的摄影时,在摄影者所关注的主要被摄体为人物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在图像整体确保柔焦的演出效果的同时,在人物的脸部分不产生模糊的摄影图像。此外,在主要被摄体是人物以外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在该被摄体部分不产生模糊的摄影图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与柔焦的强度无关地适当地控制对主要被摄体的处理强度,结果,能够获得良好的摄影图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掩模图像M2也是具有椭圆形的渐变区域的图像,第3掩模图像M3所确保的效果减弱区域也是从具有焦点的被摄体部分的大致中心朝向周边逐渐降低的区域。因此,在最终的摄影图像中,在具有焦点的被摄体部分与其他区域之间不会产生模糊程度的分界,因而能够使摄影图像确保自然的演出效果。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产生第3掩模图像M3时,根据聚焦距离或者透镜部3的焦点距离,来调整第2掩模图像M2的大小。因此,在主要被摄体(要关注的被摄体)如人物的脸、花草等那样可以预先设想实际的大小的情况下,即使不进行繁杂的被摄体识别处理,也能够使第3掩模图像M3所要确保的效果减弱区域的大小成为适当的大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摄影处理中,总是将通过α混合对柔焦图像和标准显影图像进行合成而得到的合成图像记录为摄影图像。但是,例如在数码相机1构成为具有特定摄影模式作为摄影模式的下位动作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控制部2进行以下那样的摄影处理,所述特定摄影模式是如人物摄影模式那样能够自动地将摄影条件、前述的显影处理的内容设定为适于特定对象物的摄影的内容的摄影模式。即,在使用了柔焦功能的摄影时,在通过前述的步骤SB3的处理生成了柔焦图像之后,使控制部2确认该摄影模式是否是特定摄影模式。然后,可以使控制部2进行如下处理,即在摄影模式是特定摄影模式时,将通过α混合对标准显影图像与柔焦图像进行合成而得到的合成图像记录为摄影图像,相反不是特定摄影模式时,将所生成的柔焦图像直接记录为摄影图像。而且,仅在摄影模式是特定摄影模式时,将通过α混合将柔焦图像与标准显影图像进行合成而得到的合成图像记录为摄影图像的情况下,根据摄影模式能够预先设想主要被摄体实际的大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能够使第3掩模图像M3所要确保的效果减弱区域的大小成为确实与主要被摄体的实际的大小对应的适当的大小。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第3掩模图像M3所确保的效果减弱区域的形状为椭圆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适当变更效果减弱区域的形状。进而,例如在如上述那样作为摄影模式的下位动作模式而设置了适于特定对象物的摄影的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效果减弱区域的形状设为与那些摄影模式的种类相应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作为表示效果减弱区域的基本形状的第1掩模图像M1,预先准备分别表示与摄影模式对应的不同的基本形状的多个第1掩模图像即可。这里,在以上所说明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作为表示第3掩模图像M3所要确保的效果减弱区域的基本形状等的掩模信息而在程序存储部7中存储了第1掩模图像M1,并根据第1掩模图像M1生成第2掩模图像M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作为表示效果减弱区域的基本形状等的掩模信息而预先将第2掩模图像M2存储在程序存储部7中。此外,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在通过α混合将摄影时所取得的标准显影图像和从标准显影图像生成的柔焦图像进行合成时,将柔焦图像设为了背景,但是在实施本发明时,也可以将标准显影图像设为背景。在该情况下,例如作为第3掩模图像M3,生成使黑白进行了反转的图像即可。在任一种情况下,都是使用第3掩模图像M3,即表示使柔焦处理的模糊效果减弱的效果减弱区域的掩模信息,对标准显影图像和柔焦图像进行合成,来生成最终的摄影图像,因而例如与按照每个像素使效果发生变化从标准显影图像直接生成最终的摄影图像的情况相比,尽管是比较简单的图像处理,也能够容易地生成作为目的的最终的摄影图像。特别是,对标准显影图像与柔焦图像的合成采用了基于α混合的合成,因此能够通过极其简单的图像处理来生成作为目的的最终的摄影图像。此外,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针对摄像时所得到的图像进行的给定图像处理是用于获得附加模糊而酿造柔和的气氛的渐变效果的柔焦处理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给定图像处理是柔焦处理以外的图像处理的情况。这种图像处理例如既可以是用于对原图像附加特定色调、或者调整明亮度的处理,也可以是用于将原图像变换为绘画风格的图像的处理。进而,给定图像处理的效果可以无需遍及整个原图像而是如跨屏效果那样在原图像的特定部分确保的效果。此外,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摄影时所取得的标准显影图像作为原图像来生成新的合成图像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的原图像可以是通过摄影而取得的图像,也可以是已经记录在图像存储部6中的摄影图像。在该情况下,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也能够生成图4所示那样的合成图像G3。进而,若将摄影时的聚焦位置、聚焦距离等作为摄影图像的附加信息而存储在静止图像文件中,则能够通过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方法来确定要关注的被摄体。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数码相机1,也能够应用于其他装置。其他装置包括例如将以将由任意数码相机所拍摄到的摄影图像作为鉴赏用来进行显示为主要目的的数码相框、通用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此外,如前所述,本发明中的原图像是通过摄影而取得的图像即可,例如与利用数码相机来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以及利用其他装置来实施本发明的情况无关,原图像也可以是已经实施了任意的图像处理的摄影图像。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在能够获得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能够对它们适当进行变更,变更后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以及与该发明等同的发明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