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的简化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177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用于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的简化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方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9月19日提交的题为“SIMPLIFIED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COMMUNICATION SCHEMES FOR INTERCHIP AND INTRACHIP COMMUNICA TIONS(用于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的简化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方案)”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4/491,027的优先权,该申请通过援引全部纳入于此。

背景

I.公开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一般涉及封装内的芯片之间或管芯之间的通信技术。

II.

背景技术:

计算设备在当代社会已变得普遍。计算设备的流行可归因于在此类计算设备内启用的许多功能。已经设计并制造出日益复杂的集成电路以提供日益强大的功能性。与集成电路的复杂度的增加并发的是,存在减少由集成电路消耗的面积的压力。

在许多实例中,计算设备包括具有通过被称为总线的导电元件来通信地耦合至彼此的若干集成电路的主板。信号在此类总线上从一个集成电路传递至第二个集成电路。随着集成电路复杂度的增大,在集成电路之间传达信号所需要的导电元件的数目通常增加。类似地,随着数据量增大,传送该数据的频率增大。随着导电元件的数目增大以及频率也增大,信号彼此干扰的机会增加。这一干扰被统称为电磁干扰(EMI)或串扰。如果EMI过于严重,则可能将不期望的误差引入信号流。在关注两个集成电路之间的通信的同时,EMI问题也存在于在单个集成电路封装内的两个管芯之间发生的通信。

历史上,即使在这些导电元件彼此邻近时,每个导电元件也被作为在功能上独立于其他导电元件来对待,从而可能发生串扰。因为一个导电元件上的活动频繁地影响其他导电元件,所以设计者领会更加高效地对导电元件进行建模以便创建更高效的用于集成电路之间或单个集成电路封装的管芯之间的通信的通信方案的能力。

公开概述

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诸方面包括用于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的简化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方案。在示例性方面,MIMO技术被应用于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系统。具体地,在电信号源处提供了可编程控制功能,并且该可编程控制功能支持在包括多个传送方端点和接收方端点之中的可能通信路径的MIMO信道上的默认MIMO通信方案。另外,该可编程控制功能可在该MIMO信道被确定为三对角MIMO信道时伺机采用简化MIMO通信方案。该简化MIMO通信方案使用具有降低的计算复杂度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通过采用简化MIMO通信方案,可以用降低的实现复杂度、较低的功耗、以及改进的稳健性来支持芯片间或芯片内通信。

就此而言,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信号源。该电信号源包括配置成在MIMO信道上传送通信信号的多个通信端点。该电信号源还包括通信地耦合至多个通信端点的可编程控制功能。该可编程控制功能被配置成接收与第一列向量相关联的多个MIMO通信信号。该可编程控制功能被进一步配置成确定MIMO信道是否是三对角MIMO信道。该可编程控制功能被进一步配置成生成包括第一列向量和多个附加信号元素的第二列向量。该可编程控制功能被进一步配置成将第二列向量提供给IFFT功能以生成多个经变换信号。该可编程控制功能被进一步配置成使得多个经变换信号的子集在多个通信端点上被传送。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信号源装置。该电信号源装置包括用于在具有三对角信道响应矩阵的MIMO信道上进行通信信号传输的装置。该电信号源装置还包括通信地耦合至多个通信端点的用于可编程控制的装置。该用于可编程控制的装置被配置成接收与第一列向量相关联的多个MIMO通信信号。该用于可编程控制的装置还被配置成生成包括第一列向量和多个附加信号元素的第二列向量。该用于可编程控制的装置还被配置成将第二列向量提供给IFFT功能以生成多个经变换信号该用于可编程控制的装置还被配置成使得多个经变换信号的子集在多个通信端点上被传送。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具有三对角信道响应矩阵的MIMO信道上传送通信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与第一列向量{d1,d2,…dN}相关联的多个MIMO通信信号。该方法还包括生成包括第一列向量{d1,d2,…dN}和多个附加信号元素的第二列向量{d0,d1,d2,…dN,dN+1,dN+2,…d2(N+1)-1}。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二列向量提供给IFFT功能以生成与第三列向量{D0,D1,D2,…DN,DN+1,DN+2,…D2(N+1)-1}相关联的多个经变换信号。该方法还包括将来自第三列向量的多个经变换信号的子集{D1,D2,…DN}提供给多个通信端点以供传输。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的MIMO通信系统。MIMO通信系统包括电信号源。该电信号源还包括通信地耦合至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的可编程控制功能。该电信号源还包括通信地耦合至第二通信接口和第三通信接口的简化MIMO功能,其中该简化MIMO功能包括IFFT功能。该电信号源还包括通信地耦合至第三通信接口的多个通信端点。该MIMO通信系统还包括电信号接收机。该电信号接收机包括通信地耦合至信号输入接口的多个接收机通信端点。该电信号接收机还包括通信地耦合至信号输入接口和信号输出接口的计算功能。该电信号接收机进一步包括通信地耦合至信号输出接口的接收机可编程控制功能。该MIMO通信系统还包括与多个通信端点和多个接收机通信端点耦合的MIMO信道,其中该MIMO信道是三对角MIMO信道。

附图简述

图1是可受益于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示例性芯片到芯片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A是图1的芯片到芯片通信系统的示例性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模型的框图;

图2B是图2A的MIMO信道模型的示例性信道矩阵的框图;

图3A是通信系统的示例性MIMO三对角信道模型的框图;

图3B是图3A的MIMO三对角信道模型的示例性三对角信道矩阵的框图;

图4是具有配置成选择默认MIMO通信方案或简化MIMO通信方案的可编程控制功能的基于MIMO的示例性电信号源的框图;

图5是由图4的可编程控制功能用于在默认MIMO通信方案与简化MIMO通信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示例性MIMO操作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简化MIMO通信方案的基于MIMO的示例性电信号源的框图;

图7是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图6的简化MIMO通信方案的示例性电信号接收机的框图;

图8是用于实现图6和7的简化MIMO通信方案的示例性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9是可包括图4的基于MIMO的示例性电信号源的基于处理器的示例性系统的框图。

详细描述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若干示例性方面。措辞“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方面。

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诸方面包括用于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的简化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方案。在示例性方面,MIMO技术被应用于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系统。具体地,在电信号源处提供了可编程控制功能,并且该可编程控制功能支持在包括多个传送方端点和接收方端点之中的可能通信路径的MIMO信道上的默认MIMO通信方案。另外,该可编程控制功能可在该MIMO信道被确定为三对角MIMO信道时伺机采用简化MIMO通信方案。该简化MIMO通信方案使用具有降低的计算复杂度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通过采用简化MIMO通信方案,可以用降低的实现复杂度、较低的功耗、以及改进的稳健性来支持芯片间或芯片内通信。

在讨论包括本公开的特定方面的基于MIMO的电信号源的诸方面之前,参照图1-3B提供了可纳入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基于MIMO的芯片间通信系统的简要概览。对包括可编程控制功能的基于MIMO的电信号源的特定示例性方面的讨论参照图4开始。

就此而言,图1是可受益于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示例性芯片到芯片通信系统10的框图。芯片间通信系统10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IC)或芯片12(“芯片A”)和第二IC或芯片14(“芯片B”)。芯片12、14可被放置在印刷电路板(PCB)16上,诸如通过焊接或类似操作。芯片12、14由导电元件18(有时称为信道)通信地耦合。第一芯片12通过多个端点20(1)-20(N)来耦合至导电元件18。类似地,第二芯片14通过多个端点22(1)-22(M)来耦合至导电元件18。符号“1-N”和“1-M”分别指示可提供任何数目1-N和1-M的引用端点。应当领会,导电元件18可通过路由软件来在第一芯片12与第二芯片14之间路由,以便使行进距离最小化,同时还为PCB 16上的其他元件(例如,其他芯片、电感器、电容器等)提供空间。导电元件18的路由一般被称为板布局24。通过将多个端点20(1)-20(N)和多个端点22(1)-22(M)分别当作MIMO发射和接收天线,可以将芯片间通信系统10作为MIMO通信系统来支持。

就此而言,图2A解说了图1的芯片到芯片通信系统的示例性MIMO信道模型10。在图2A中,第一芯片12是发射机(Tx),而第二芯片14是接收机(Rx)。另外,多个端点20(1)-20(N)中的每一个端点由于导电元件18之间的电磁干扰(EMI)和串扰而在不同程度上通信地耦合至多个端点22(1)-22(M)中的每一个端点。例如,端点20(1)可分别通信地耦合至端点22(1)、22(2)、…22(M)。类似地,端点20(N)也可分别通信地耦合至端点22(1)、22(2)、…22(M)。由此,多个端点20(1)-20(N)与多个端点22(1)-22(M)之间的耦合可被表示为M×N信道矩阵26。

就此而言,图2B是图2A的MIMO信道模型的示例性信道矩阵28的框图。图2A中的元件结合图2B被引用,并且在本文中将不再描述。根据图2B,信道矩阵28具有M行和N列,其中M和N是有限整数。就此而言,信道矩阵28被称为M×N信道矩阵。M行中的每一行对应于多个端点22(1)-22(M)之一。N列中的每一列对应于多个端点20(1)-20(N)之一。相应地,信道矩阵28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在第一芯片12中的多个端点20(1)-20(N)之一与第二芯片14中的多个端点22(1)-22(M)之一之间所传送的通信信号。例如,信道矩阵28中的元素hi,j(0≤i≤M,0≤j≤N)表示从第一芯片12中的端点20(j)向第二芯片14中的端点22(i)传送的通信信号。

参考回到图2A,通过将导电元件18的信道作为是互相依赖的而不是独立的来对待,MIMO解决方案可被应用于芯片到芯片通信系统10,以便使用芯片间通信系统10内的第一芯片12处的本征向量波速成形并且在第二芯片14处进行组合来形成向量化的信令。此类MIMO解决方案帮助消除或至少缓解由串扰、反射、有限带宽、以及抖动所导致的影响。在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正交频分复用(OFDM)可以与MIMO解决方案联用以便允许频率选择性信道。

虽然图2A的MIMO信道模型和图2B的信道矩阵28支持多个端点20(1)-20(N)与多个端点22(1)-22(M)之中的所有可能的通信路径,但是并非在所有时间都需要或利用所有可能的通信路径。MIMO信道模型和信道矩阵28可在利用这些通信路径的子集时被简化。就此而言,图3A解说了通信系统10’的示例性的MIMO三对角信道模型。通信系统10’包括发射机12’和接收机14’。在非限定性示例中,当为芯片间通信提供通信系统10’时,发射机12’是第一芯片而接收机14’是第二芯片。在另一非限定性示例中,当为芯片内通信提供通信系统10’时,发射机12’是第一管芯而接收机14’是第二管芯。发射机12’包括多个端点20’(1)-20’(N)。接收机14’包括多个端点22’(1)-22’(N)。在一非限定性示例中,发射机12’和接收机14’具有相等数目的N个端点。不同于图2A,多个端点20’(1)-20’(N)中的每一个端点仅与来自多个端点22’(1)-22’(N)之中的毗邻端点通信。类似地,多个端点22’(1)-22’(N)中的每一个端点仅与来自多个端点20’(1)-20’(N)之中的毗邻端点通信。例如,发射机12’中的端点20’(1)仅与接收机14’中的端点22’(1)和22’(2)通信。端点20’(2)仅与端点22’(1)、22’(2)、以及22’(3)通信。类似地,接收机14’中的端点22’(1)仅与发射机12’中的端点20’(1)和20’(2)通信。端点22’(2)仅与端点20’(1)、20’(2)、以及20’(3)通信。通信系统10’中的MIMO三对角信道模型26’可以由N×N三对角信道矩阵来表示,如以下更详细地讨论的。

就此而言,图3B是图3A中的MIMO三对角信道模型26’的示例性的三对角信道矩阵28’的框图。图3A中的元件结合图3B被引用,并且在本文中将不再描述。根据图3B,N行乘N列(N×N)三对角信道模型28’(由H1表示)仅在主对角线(例如,从元素h1,1至元素hN,N的对角线)和两个毗邻对角线(例如,主对角线上方和下方的对角线)上具有非零元素。N×N三对角信道矩阵28’中的所有其他元素为零。图3B的三对角信道矩阵28’具有特殊性质,这些特殊性质允许简化MIMO通信方案被应用于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

就此而言,图4是具有配置成选择默认MIMO通信方案或简化MIMO通信方案的可编程控制功能32的基于MIMO的示例性电信号源30的框图。在一非限定性示例中,可以是图2A中的第一芯片12和/或图3A中的发射机12’的电信号源30包括可编程控制功能32。根据一非限定性示例,可编程控制功能32可被实现为基于软件的功能、或基于硬件的元件、或两者的组合。电信号源30进一步包括默认MIMO功能34和简化MIMO功能36。默认MIMO功能34被配置成支持图2A的MIMO信道模型以及图2B的信道矩阵28。在一非限定性示例中,默认MIMO功能34被配置成支持如于2014年9月19日提交的题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ip to Chip and Intrachip Communication(用于芯片到芯片和芯片内通信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MIMO)通信系统和方法)”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4/490,818中,以及于2014年8月1日提交的题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ip to Chip and Intrachip Communication(用于芯片到芯片和芯片内通信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MIMO)通信系统和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032,027中所描述的MIMO通信方案。简化MIMO功能36被配置成支持图3A的MIMO三对角信道模型以及图3B的三对角信道矩阵28’。在一非限定性示例中,简化MIMO功能36实现简化MIMO通信方案。参考图6和7提供关于简化MIMO功能36和简化MIMO通信方案的更多细节。可编程控制功能32被配置成根据接下来讨论的MIMO操作控制过程来在默认MIMO功能34与简化MIMO功能36之间翻转。

就此而言,图5是由图4的可编程控制功能32用于在默认MIMO通信方案与简化MIMO通信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示例性MIMO操作控制过程38的流程图。图4中的元件结合图5被引用,并且在本文中将不再描述。在MIMO操作控制过程38的开始处,可编程控制功能32接收要在多个端点上传送的信号(框40)。作为响应,可编程控制功能32确定与该多个端点相关联的MIMO信道是否是三对角MIMO信道(框42)。如果与该多个端点相关联的MIMO信道是三对角MIMO信道,则可编程控制功能32选择简化MIMO功能36(框44)。否则,可编程控制功能32选择默认MIMO功能34(框46)。在做出选择之后,可编程控制功能32将这些信号发送至所选择的MIMO功能(框48)。与简化MIMO功能36相关联的简化MIMO通信方案是由接下来讨论的基于MIMO的电信号源来实现的。

就此而言,图6是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简化MIMO通信方案的基于MIMO的示例性电信号源50的框图。电信号源50包括可编程控制功能52。可编程控制功能52在第一通信接口56上接收多个通信信号54(1)-54(N)。该多个通信信号54(1)-54(N)与第一列向量{d1,d2,…dN}相关联,其中每个元素表示多个通信信号54(1)-54(N)之一。例如,元素d1表示通信信号54(1),元素d2表示通信信号54(2),并且以此类推,以使得元素dN表示通信信号54(N)。就此而言,第一列向量包含分别对应于N个通信信号54(1)-54(N)的N个元素。可编程控制功能52进而生成包含2(N+1)个元素的第二列向量{d0,d1,d2,…dN,dN+1,dN+2,…d2(N+1)-1}。第二列向量包含第一列向量{d1,d2,…dN}中的所有元素。另外,第二列向量包括分别由d0、dN+1、dN+2、…d2(N+1)-1表示的N+2个附加元素。N+2个附加元素d0、dN+1、dN+2、…d2(N+1)-1中的所有元素具有零值。换言之,N+2个附加元素中没有一个元素与实际通信信号相关联。可编程控制功能52在第二通信接口60上将第二列向量{d0,d1,d2,…dN,dN+1,dN+2,…d2(N+1)-1}提供给简化MIMO功能58。IFFT功能62与简化MIMO功能58一起工作,并且将第二列向量变换成与第三列向量{D0,D1,D2,…DN,DN+1,DN+2,…D2(N+1)-1}相关联的多个经变换信号(未示出)。来自第三列向量中的多个经变换信号之中的经变换信号的子集D1、D2、…DN是特别令人感兴趣的,因为它们是与第一列向量{d1,d2,…dN}相关联的多个通信信号54(1)-54(N)的经变换对应物。例如,D1是d1的经变换信号,D2是d2的经变换信号,以此类推,以使得DN是dN的经变换信号。随后,简化MIMO功能58在第三通信接口64上将经变换信号的子集D1、D2、…DN提供给多个通信端点66(1)-66(N)以供传输。在一非限制性示例中,该多个通信端点66(1)-66(N)等同于图3A中的多个端点20’(1)-20’(N)。虽然在图6中将可编程控制功能52、简化MIMO功能58、以及IFFT功能62示为分开的元件,但是无法阻止它们被集成到基于软件功能、硬件元件、或两者的组合的单个元件中。

继续参考图6,经变换信号的子集D1、D2、…DN是在三对角MIMO信道上(未示出)从多个通信端点66(1)-66(N)传送的并且由电信号接收机(未示出)来接收,该电信号接收机也与三对角MIMO信道(未示出)相关联。就此而言,图7是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图6的简化MIMO通信方案的示例性电信号接收机70的框图。图6中的元件结合图7被引用,并且在本文中将不再描述。电信号接收机70包括在三对角MIMO信道(未示出)上通信地耦合至多个通信端点66(1)-66(N)的多个接收机通信端点72(1)-72(N)。在一非限制性示例中,该多个接收机通信端点72(1)-72(N)等同于图3A中的多个端点22’(1)-22’(N)。经变换信号的子集D1、D2、…DN由该多个接收机通信端点72(1)-72(N)在三对角MIMO信道(未示出)上接收,并且该子集在信号输入接口76上被提供给电信号接收机76中的计算功能74。在一非限制性示例中,计算功能74可被实现为软件功能、硬件元件、或两者的组合。由于由电信号源50中的IFFT功能62执行的变换,经变换信号的子集D1、D2、…DN中的每一个信号是包括实部和虚部的复共轭。计算功能74获取经变换信号的子集D1、D2、…DN的虚部并且生成与第四列向量{X1,X2,…XN}相关联的多个收到信号X1、X2、…XN。第四列向量{X1,X2,…XN}在信号输出接口80上被提供给接收机可编程控制功能78。根据一非限定性示例,可编程控制功能78可被实现为基于软件的功能、基于硬件的元件、或两者的组合。虽然在图7中将计算元件74和接收机可编程控制功能78示为分开的元件,但是无法阻止它们被集成到基于软件功能、硬件元件、或两者的组合的单个元件中。

为了查明由计算功能74产生的收到信号X1、X2、…XN,接下来提供了对酉变换的评估。当在电信号源50中未应用IFFT功能62时,酉变换是可以被表达为下式(式1)的矩阵乘法:

x=Hd

其中:

d是N×1列向量{d1,d2,…dN},该列向量表示N个所传送的信号(例如,图6中的第一列向量);

x是N×1列向量{X1,X2,…XN},该列向量表示N个收到信号(例如,图7中的第四列向量);以及

H是具有性质UU*=U*U=I的N×N酉矩阵,其中I是在矩阵中的主对角线上具有值一(1)而在其他地方具有值零(0)的N×N单位矩阵。

对于具有以下形式的N×N酉矩阵H而言,

根据式1的矩阵乘法产生可由下式(式2)表达的x列向量{X1,X2,…XN}:

如先前参照图6描述的,由IFFT功能62对第二列向量{d0,d1,d2,…dN,dN+1,dN+2,…d2(N+1)-1}执行的IFFT生成由第三列向量{D0,D1,D2,…DN,DN+1,DN+2,…D2(N+1)-1}表示的多个经变换信号。经变换信号的子集D1、D2、…DN(其实际上由多个通信端点66(1)-66(N)传送)可由下式(式3)来表达:

另外,如参照图7描述的,计算功能74获取经变换信号的子集D1、D2、…DN的虚部并且生成与第四列向量{X1,X2,…XN}相关联的多个收到信号。第四列向量的元素由下式(式4)来表达:

并非偶然地,由如式2中的矩阵乘法产生的x列向量等同于如式3和式4中的由IFFT酉变换产生的第四列向量,由此验证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简化MIMO通信方案。

就此而言,图8是用于实现图6和7中的简化MIMO通信方案的示例性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过程90的流程图。图4中的元件结合图8被引用,并且在本文中将不再描述。根据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过程90,发射机(TX)可编程控制功能32首先接收与第一列向量{d1,d2,…dN}相关联的多个MIMO通信信号(框92)。TX可编程控制功能32随后生成包括第一列向量{d1,d2,…dN}和多个附加信号元素的第二列向量{d0,d1,d2,…dN,dN+1,dN+2,…d2(N+1)-1}(框94)。TX可编程控制功能32随后将零值指派给第二列向量中的该多个附加信号元素中的每一个附加信号元素(框96)。作为结果,第二列向量具有为零(0)值的第一元素d0,然后来自第一列向量的元素d1、d2、…dN,以及然后全部具有零(0)值的剩余元素dN+1、dN+2、…d2(N+1)-1。接下来,TX可编程控制功能32将第二列向量提供给IFFT功能62以生成多个经变换信号{D0,D1,D2,…DN,DN+1,DN+2,…D2(N+1)-1}(框98)。随后,TX可编程控制功能32将经变换信号{D1,D2,…DN}提供给通信端点66(1)-66(N)以供传输(框100)。剩余的经变换信号D0、DN+1、DN+2、…D2(N+1)-1被丢弃。在接收到经变换信号{D1,D2,…DN}之际,接收机(RX)可编程控制功能获取经变换信号{D1,D2,…DN}的虚部以生成收到信号{X1,X2,…XN}(框102)。

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各方面的用于芯片间和芯片内通信的简化MIMO通信方案可被提供在或被集成到任何基于处理器的设备中。不作为限定性的示例包括机顶盒、娱乐单元、导航设备、通信设备、固定位置数据单元、移动位置数据单元、移动电话、蜂窝电话、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监视器、计算机监视器、电视机、调谐器、无线电、卫星无线电、音乐播放器、数字音乐播放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数字视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数字视频碟(DVD)播放器、以及便携式数字视频播放器。

就此而言,图9解说了可采用图4-8中所解说的简化MIMO通信方案的基于处理器的系统104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基于处理器的系统104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106,其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8。(诸)CPU106可具有耦合至(诸)处理器108以用于对临时存储的数据快速访问的高速缓存存储器110。(诸)CPU 106被耦合至系统总线112,并且可将基于处理器的系统104中所包括的设备进行相互耦合。如众所周知的,(诸)CPU 106通过在系统总线112上交换地址、控制、以及数据信息来与这些其他设备通信。尽管未在图9中解说,但可提供多个系统总线112,其中每个系统总线112构成不同的织构。

其它设备可连接到系统总线112。如图9中解说的,作为示例,这些设备可包括存储器系统114、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116、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118、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设备120、以及一个或多个显示器控制器122。(诸)输入设备116可包括任何类型的输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输入键、开关、语音处理器等。(诸)输出设备118可包括任何类型的输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音频、视频、其他视觉指示器等。(诸)网络接口设备120可以是被配置成允许去往和来自网络124的数据交换的任何设备。网络124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网络,包括但不限于:有线或无线网络、私有或公共网络、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广域网(WWAN)、以及因特网。(诸)网络接口设备120可被配置成支持所期望的任何类型的通信协议。存储器系统11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单元(未示出)。

(诸)CPU 106还可被配置成在系统总线112上访问(诸)显示控制器122以控制发送至一个或多个显示器126的信息。(诸)显示器控制器122经由一个或多个视频处理器128向(诸)显示器126发送要显示的信息,视频处理器128将要显示的信息处理成适于(诸)显示器126的格式。(诸)显示器126可包括任何类型的显示器,包括但不限于:阴极射线管(CRT)、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所公开的诸方面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存储在存储器中或另一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由处理器或其它处理设备执行的指令、或这两者的组合。作为示例,本文描述的主设备和从设备可用在任何电路、硬件组件、集成电路(IC)、或IC芯片中。本文所公开的存储器可以是任何类型和大小的存储器,且可配置成存储所需的任何类型的信息。为清楚地解说这种可互换性,以上已经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一般地描述了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性如何被实现取决于具体应用、设计选择、和/或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诸方面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块、模块、以及电路可用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本文所公开的各方面可被体现为硬件和存储在硬件中的指令,并且可驻留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ROM(EEP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被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远程站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远程站、基站或服务器中。

还注意到,本文任何示例性方面中描述的操作步骤是为了提供示例和讨论而被描述的。所描述的操作可按除了所解说的顺序之外的众多不同顺序来执行。此外,在单个操作步骤中描述的操作实际上可在多个不同步骤中执行。另外,示例性方面中讨论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步骤可被组合。将理解,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地,在流程图中解说的操作步骤可进行众多不同的修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理解,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贯穿上面说明始终可能被述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容易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型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