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网络弱覆盖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8880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确定网络弱覆盖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优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网络弱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测量是分时长期演进(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td-lte)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物理层上报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系统中无线资源控制子层完成诸如小区选择/重选及切换等事件的触发,也可以用于系统操作维护,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网络设备应具有测量所规定测量报告数据的能力。测量方式采用周期测量时,可在测量任务定制时对上报周期进行配置。

测量报告数据主要来自终端(ue)和演进型基站(enodeb)的物理层、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linkcontrol)层,以及在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计算产生的测量报告。原始测量数据或者经过统计计算(可以在enodeb或基站子系统操作维护中心(omc-r)上实现统计)报送到omc-r以统计数据形式进行存储(如图1-1所示),或者直接报送到omc-r以样本数据形式进行存储(如图1-2所示)。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定义为在考虑测量的频带上,承载小区专属参考信号的资源单元(re)的功率(w)的线性平均值,是反映服务小区覆盖的主要指标。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的按照分区间统计ue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样本个数。取值范围如表1所示。如从-∞到-120dbm一个区间,对应mr.rsrp.00;从-120dbm到-115dbm为一个区间,对应mr.rsrp.01;从-115dbm到-80dbm每1db一个区间,对应mr.rsrp.02到mr.rsrp.36;从-80dbm到-60dbm每2db一个区间,对应mr.rsrp.37到mr.rsrp.46;大于-60dbm一个区间,对应mr.rsrp.47,依此类推。

表1取值范围

mro数据是用户每隔若干秒(8秒)定期上报的数据,包括多组rsrp值、小区信息(包含一个驻留小区的rsrp)。利用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小区rsrp的分布。例如某小区用户rsrp>-115的比例是20%,-110>rsrp>-115的比例是20%,-100>rsrp>-110的比例是35%,-90>rsrp>-100的比例22%,rsrp>-90的比例是3%。如果训练的时间足够长,那么rsrp分布的比例是收敛的。收敛的分布情况是判断覆盖的条件之一。

网络覆盖广深评估分析:

(1)缺广覆盖:根据网络优化和规划的经验,认为rsrp<-110db表示信 号覆盖较弱。一般对每个小区以月为周期统计所有终端上报mr数据,如果上报电平rsrp<-110db的记录数占所有上报记录数的比例高于10%,一般认为这小区的覆盖比较弱,至少是该小区部分区域覆盖较弱。选取10%是目前省内根据多次统计结果实际得出,尝试设置阈值分别为5%、10%、15%、20%和25%,以用户感知指标时延以及弱覆盖小区数占比为评估指标,好的阈值必须保证找到的弱覆盖小区的总数占所有小区的总数低于全网的10%,高于全网的5%;弱覆盖小区的平均用户感知指标无线时延大于全网均值的150%。基于以上基线,获得当前的合理阈值为10%。

(2)缺深覆盖:根据网络优化和规划的经验,认为rsrp>-90db表示信号覆盖较强(深)。对每个小区以月为周期统计所有终端上报mr数据,如果上报电平rsrp>-90db的记录数占所有上报记录数的比例低于30%,一般认为这小区的覆盖深度不足,至少是该小区部分区域覆盖深度不足。选取30%是目前省内根据多次统计结果实际得出,尝试设置阈值分别为20%、25%、30%、35%和40%,以用户感知指标时延以及弱覆盖小区数占比为评估指标,好的阈值必须保证找到的覆盖深度不足小区的总数占所有小区的总数低于全网的10%,高于全网的5%;覆盖深度不足小区的平均用户感知指标无线时延大于全网均值的150%。基于以上原因确定当前的合理阈值为30%。

目前有几方面因素会影响弱覆盖判断的准确性:1)由于地理、建筑环境复杂,信号折射、反射情况;2)周边小区之间的干扰情况不同;3)无线设备、天线配置差异;4)用户业务行为、用户密度存在差异。这种方式存在指标好、感知差的“假强覆盖”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确定网络弱覆盖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克服现有网优中指标好、感知差的“假强覆盖”的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网络弱覆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投诉用户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投诉用户所在的小区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无线时延;

判断所述tcp无线时延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

如果所述tcp无线时延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则获取维护维修运行实体mro数据、核心网的接口数据;

根据所述mro数据、所述接口数据对所述小区的网络进行优化或建设。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网络弱覆盖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一确定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第二获取单元和优化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投诉用户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投诉用户所在的小区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无线时延;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tcp无线时延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如果所述tcp无线时延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则获取维护维修运行实体mro数据、核心网的接口数据;

所述优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ro数据、所述接口数据对所述小区的网络进行优化或建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网络弱覆盖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获取投诉用户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投诉用户所在的小区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无线时延;判断所述tcp无线时延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如果所述tcp无线时延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则获取维护维修运行实体mro数据、核心网的接口数据;根据所述mro数据、所述接口数据对所述小区的网络进行优化或建设;如此,能够克服现有网优中指标好、感知差的“假强覆盖”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1为相关技术中测量报告统计数据采集示意图;

图1-2为相关技术中测量报告样本数据采集示意图;

图1-3为相关技术中第四代(4g)核心网的接口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确定网络弱覆盖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tcp连接的建立流程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缺广覆盖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缺深覆盖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确定网络弱覆盖的装置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将以lte网络为例进行说明,现有技术中网络优化是通过rsrp、sinr的值,或rsrp、sinr的分布来确定该区域的弱覆盖情况,但是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况:即rsrp、sinr值好,但是用户的实际感知差,而有些地方rsrp、sinr指标差,但是用户感知并不差。本发明实施例将克服上述缺陷,从而提高优化、规划的有序性和效益。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长期训练,建立起各个小区关于rsrp和tcp无线时延的分布模型,根据rsrp与tcp时延的分布将小区划分入8个(或者更多)优化象限,数值越小优化优先级越高(需要及时优化),从而提高优化、规划的有序性和效益。

图1-3示出了第四代(4g)核心网的接口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涉及s1ap、s1u、s11、s6a接口。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英文缩写:

e-utran为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umts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其中umts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

epc为演进的核心网(evolvedpacketcore);

mme为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entity);

pcrf为策略与规则管理实体(policy&chargingrulefunction);

enb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nodeb)。

tcp为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mro为维护维修运行实体(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s)。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网络弱覆盖的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计算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所述计算设备在具体实现的过程可以为任何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等;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投诉用户的位置信息;

步骤s102,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投诉用户所在的小区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无线时延;

步骤s103,判断所述tcp无线时延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

这里,所述第一条件可以包括为阈值或阈值范围,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阈值范围,例如参见表2,其中t表示tcp无线时延,t0表示平均tcp,则判断t是否大于t0*160%,或者判断t是否大于t0*120%而小于t0*160%等。

步骤s104,如果所述tcp无线时延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则获取维护维修运行实体mro数据、核心网的接口数据;

步骤s105,根据所述mro数据、所述接口数据对所述小区的网络进行优化或建设。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5,所述根据所述mro数据、所述接口数据对所述小区的网络进行优化或建设,包括:

步骤s151,将所述mro数据、接口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按照小区进行汇聚。

步骤s152,根据所述mro数据、所述接口数据确定网络优化或建设的优先级;

步骤s153,根据所述优先级对小区的网络进行优化或建设。

这里,步骤s152,所述获取维护维修运行实体mro数据、核心网的接口数据,至少包括:获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大包速率和并发用户数峰值;对应地,步骤s153,具体包括:根据所述rsrp、所述大包速率、所述并发用户数峰值和预设的第一规则集合确定网络优化或建设的优先级;具体地,包括:

步骤s1531,判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小于预设的第一预设值的占比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这里,所述第一规则集合是关于所述rsrp、所述大包速率、所述并发用户数峰值这些参数指标而预设的预设值、阈值的规则,例如,对rsrp设置第一预设值,对大包速率设置第二预设值,对rsrp小于预设的第一预设值的占比设置第一阈值(参见图3-1和图3-2,例如10%、30%)。

步骤s1532,判断大包速率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占比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得到第二判断结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是关于速率均值的百分比的参数集合;

这里,预设值如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可以关于一个百分比值,当然也可以关于多个百分比值,例如在图3-1中,大包速率的第二预设值可以包括速率均值的20%、速率均值的50%和速率均值的80%;当包括多个百分比值时,采用逐一对比的方式,因此,第一规则集合除了包括预设值和阈值外,还包括预设值之间的连接关系,阈值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在图3-1中,先进行步骤s309然后进入步骤s317这样的连接关系。

步骤s1533,判断并发用户数峰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步骤s1534,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和所述第三判断结果,确定网络优化或建设的优先级。

这里,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人均切换频率;

判断所述人均切换频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四阈值,得到第四判断结果;

对应地,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所述第三判断结果和所述第四判断结果确定网络优化或建设的优先级。

实施例二

下面将基于tcp连接的建立流程介绍一下tcp无线时延,图2为相关技术中tcp连接的建立流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121,客户端(client)发送syn(seq=x)报文给服务器端(server),进入syn_send状态。

步骤s122,服务器端接收到syn报文,回应一个syn(seq=y)ack(ack=x+1)报文,进入syn_recv状态。

步骤s123,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syn报文,回应一个ack(ack=y+1)报文,进入established状态。

在tcp层有个标识(flags)字段,这个flags字段有以下几个标识:syn、fin、ack、psh、rst和urg,其中,对于日常的分析有用的就是前面的五个字段,它们的含义分别是:syn表示建立连接,fin表示关闭连接,ack表示响应,psh表示有data数据传输,rst表示连接重置。其中,ack是可能与syn和fin等同时使用的,比如syn和ack可能同时为1,它表示的就是建立连接之后的响应,如果只是单个的一个syn,它表示的只是建立连接。基于以上tcp连接的建立流程,tcp无线时延指的是x2->u0->u1->x3的时间间隔,下面将以tcp无线时延作为用户感知指标的最重要因素,其中tcp无线时延的速率变动较大,且不好收敛。

下面介绍一下关联指标组合,利用s1ap、s1u、s11、s6a接口数据获取用户感知指标,这里主要以tcp无线时延作为用户感知指标的最重要因素,而tcp无线时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终端性能和无线性能;而当样本量比较大时, 终端性能因素被均化,tcp无线时延更能体现无线性能,同样可以通过分布的方法,收敛小区的tcp无线时延分布。

弱覆盖小区,定义某业务tcp无线时延为t,全网tcp无线时延均值为t0。

表2

由于mro与s1ap、s1u、s11、s6a存在关联指标enode_mme_id。在计算时将rsrp和tcp无线时延的分布模型进行组合,例如-100>rsrp>-110&&300ms>tcp时延>500ms的分布为15%,-100>rsrp>-110&&500ms>tcp时延>800ms的分布为30%……通过长期训练(例如1个月),根据用户数、rsrp与tcp时延的分布将小区划分入8个(或者更多)优化象限,并在gis地图染色:

表3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缺广覆盖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300,流程开始,分别进入步骤s301、步骤s303和步骤s305;

步骤s301,mro数据采集装置采集mro数据,进入步骤s302;

步骤s302,按小区汇聚:测量上报次数、并发用户数峰值、rsrp<-110db上报次数、rsrp>-90db上报次数、人均切换频率和小区导流比,进入步骤s307;

步骤s303,epc数据采集装置采集epc接口数据,进入步骤s304;

步骤s304,计算全网大包速率均值,按小区汇聚:大包速率、统计大包速率<速率均值×20%占比、大包速率<速率均值×40%占比、大包速率<速率均值×60%占比和大包速率<速率均值×80%占比,进入步骤s307;

步骤s305,用户投诉信息记录装置搜集用户投诉位置,进入步骤s306;

步骤s306,获取投诉用户位置数据,进入步骤s307;

步骤s307,判断rsrp<-110的占比是否大于10%,即(rsrp<-110的占比是否>10%);是时,进入步骤s309;否时,进入步骤s308;

步骤s308,强覆盖小区染色;

步骤s309,统计大包速率<速率均值×20%的占比是否大于50%,是时, 进入步骤s310,反之,进入步骤s317;

步骤s310,弱覆盖+用户感知极差栅格化染色;

步骤s311,判断并发用户数峰值是否大于15,是时,进入步骤s312,反之,进入步骤s313;

步骤s312,弱覆盖+高用户密度+用户感知极差小区网建考虑优先级1,进入步骤s314;

步骤s313,弱覆盖+低用户密度+用户感知极差小区网建考虑优先级3,进入步骤s314;

步骤s314,栅格化结合投诉用户分布视图进一步确认网建优先级,进入步骤s315;

步骤s315,栅格化结合建筑视图进一步确认弱覆盖因素,进入步骤s316;

步骤s316,流程结束;

步骤s317,判断统计大包速率<速率均值×20%占比是否大于>50%,是时,进入步骤s318,反之,进入步骤s322;

步骤s318,弱覆盖+感知差栅格化染色,进入步骤s319;

步骤s319,判断并发用户数峰值是否大于15,是时,进入步骤s320,反之,进入步骤s321;

步骤s320,弱覆盖+高用户密度+用户感知差小区网建优考虑优先级2,进入步骤s314;

步骤s321,弱覆盖+低用户密度+用户感知差小区网建优先考虑优先级4,进入步骤s314;

步骤s322,判断统计大包速率<速率均值×80%占比大于50%,是时,进入步骤s324,反之,进入步骤s323;

步骤s323,弱覆盖+感知较好栅格化染色;

步骤s324,弱覆盖+感知较差栅格化染色,进入步骤s325;

步骤s325,判断并发用户数峰值是否大于15,是时,进入步骤s326,反之,进入步骤s327;

步骤s326,弱覆盖+高用户密度+用户感知较差小区网建考虑优先级5,进入步骤s314;

步骤s327,弱覆盖+低用户密度+用户感知较差小区网建考虑优先级6,进入步骤s314。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缺深覆盖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3-2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350,流程开始,分别进入步骤s351、步骤s353和步骤s354;

步骤s351,mro数据采集装置采集mro数据,进入步骤s352;

步骤s352,按小区汇聚:测量上报次数、并发用户数峰值、rsrp<-110db上报次数、rsrp>-90db上报次数、人均切换频率和小区导流比,进入步骤s357;

步骤s353,epc数据采集装置采集epc接口数据,进入步骤s354;

步骤s354,计算全网大包速率均值,按小区汇聚:大包速率、统计大包速率<速率均值×20%占比、大包速率<速率均值×40%占比、大包速率<速率均值×60%占比和大包速率<速率均值×80%占比,进入步骤s357;

步骤s355,用户投诉信息记录装置搜集用户投诉位置,进入步骤s356;

步骤s356,获取投诉用户位置数据,进入步骤s357;

步骤s357,判断rsrp>-90分布占比是否小于30%,是时,进入步骤s359,反之,进入步骤s358;

步骤s358,其它小区染色;

步骤s359,统计大包速率<速率均值×20%占比是否大于50%,是时,进入步骤s360,反之,进入步骤s370;

步骤s360,缺深覆盖+用户感知极差栅格化染色,进入步骤s361;

步骤s361,判断并发用户数峰值是否大于4,是时,进入步骤s362,反之,进入步骤s363;

步骤s362,设置网建网规优先级1,进入步骤s364;

这里,网建是指网络建设,网规是指网络规划,网优是指网络优化;

步骤s363,设置网建网规优先级3,进入步骤s364;

步骤s364,人均切换频率是否大于5次/分钟,是时,进入步骤s366;反之,进入步骤s3655;

步骤s365,判断小区导流比是否大于30%,是时,进入步骤s366;反之,进入步骤s3667;

步骤s366,邻区rsrp+感知指标对比分析确认问题原因,进入步骤s367;

步骤s367,栅格化结合投诉用户分布视图进一步确认网建优先级,进入步骤s368;

步骤s368,栅格化结合建筑视图进一步确认缺深覆盖覆盖因素;

步骤s369,流程结束;

步骤s370,统计大包速率<速率均值×50%占比是否大于50%,是时,进入步骤s371,反之,进入步骤s375;

步骤s371,缺深覆盖+感知差栅格化染色,进入步骤s372;

步骤s372,判断并发用户数峰值是否大于4,是时,进入步骤s373,反之,进入步骤s374;

步骤s373,设置网建网规优先级2,进入步骤s364;

步骤s374,设置网建网规优先级4,进入步骤s365;

步骤s375,统计大包速率<速率均值×80%占比是否大于50%,是时,进入步骤s377,反之,进入步骤s376;

步骤s376,缺深覆盖+感知较好栅格化染色;

步骤s377,缺深覆盖+感知较差栅格化染色,进入步骤s378;

步骤s378,判断并发用户数峰值是否大于4,是时,进入步骤s379,反之,进入步骤s380;

步骤s379,设置网建网规优先级5,进入步骤s364;

步骤s380,设置网建网规优先级6,进入步骤s365。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起各个小区关于rsrp和tcp无线时延的分布模型,根据rsrp与tcp时延的分布将小区划分入8个(或者更多)优化象限,数值越小优化优先级越高,从而可以根据rsrp与tcp时 延提高优化、规划的有序性和效益。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现有技术中,没有结合网络优化指标与感知指标实现此功能的技术方案,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在无需破坏现有的网络结构,而且不用增加额外的物理链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大规模推广的价值。2)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分布模型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具备丰富的网管特性。

实施例三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网络弱覆盖的装置,所述装置所包括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所包括的各模块,甚至各模块所包括的子模块,都可以通过计算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具体实施例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确定网络弱覆盖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4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01、第一确定单元402、第一判断单元403、第二获取单元404和优化单元405,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投诉用户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投诉用户所在的小区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无线时延;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403,用于判断所述tcp无线时延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404,用于如果所述tcp无线时延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则获取维护维修运行实体mro数据、核心网的接口数据;

所述优化单元405,用于根据所述mro数据、所述接口数据对所述小区的网络进行优化或建设;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优化单元包括确定模块和优化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ro数据、所述接口数据确定网络优化或建设的优先级;

所述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优先级对小区的网络进行优化或建设。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大包速率和并发用户数峰值;

对应地,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rsrp、所述大包速率、所述并发用户数峰值和预设的第一规则集合确定网络优化或建设的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第二判断子模块、第三判断子模块和确定子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小于预设的第一预设值的占比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所述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大包速率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占比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得到第二判断结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是关于速率均值的百分比的参数集合;

所述第三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并发用户数峰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所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和所述第三判断结果,确定网络优化或建设的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单元和第二判断单元,其中: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人均切换频率;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人均切换频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四阈值,得到第四判断结果;

对应地,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所述第三判断结果和所述第四判断结果确定网络优化或建设的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汇聚单元,用于将所述mro数据、接口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按照小区进行汇聚。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 篇幅,因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