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装置、接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82067发布日期:2019-08-20 23:5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基站装置、接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ong-term Evolution,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化,以下称为LTE)的上行线路中,为了减少序列间干扰,使用正交序列的循环移位序列作为导频信号。通过对于导频序列在时间轴上以循环移位量进行循环移位而能够生成循环移位序列。例如,图1示出导频序列的序列长N=12、循环移位量Δ=6的循环移位序列(m=0)以及循环移位序列(m=1)。

在图1中,循环移位序列(m=0)以a(0)~a(11)的顺序构成,与此相对,循环移位序列(m=1)为循环移位序列(m=0)被循环移位Δ(=6)样本,以a(6)~a(11)、a(0)~a(5)的顺序构成。

循环移位量由基站装置(以下简称为“基站”)决定,在每次调度(每个子帧)时从基站对终端装置(以下简称为“终端”)进行通知。在循环移位量的通知中,定义“0,2,3,4,6,8,9,10”这8种(3比特)。它们相当于“0,2,3,4,6,8,9,10”×码元长度/12(ms)的循环移位量。

通过将这些循环移位量不同的循环移位序列分配给不同的终端,能够以低序列间干扰在序列间进行分离,因此用于MU-MIMO(Multiple User-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中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在MU-MIMO中,通过多个终端在同一时刻以同一频率发送数据信号,将数据信号在空间中进行复用,从而提高系统吞吐量。此时,从频率利用效率的观点来看,导频信号也由多个终端在同一时刻并以同一频率发送较为理想。因此,对导频信号使用正交序列的循环移位序列,循环移位序列在同一时刻以同一频率发送。在接收侧能够利用正交序列的性质分离导频信号,能够高精度地估计各终端的信道状态。

另一方面,在高级LTE(LTE-Advanced)(以下称为LTE-A)上行线路中,为了改善吞吐量,正在研究支持SU-MIMO(Single User-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该SU-MIMO为一个终端在同一时刻以同一频率从多个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发送数据信号,并使用空间上的虚拟的通信路径(以下称为流)对数据信号进行空间复用。

这里,所谓“天线端口(antenna port)”,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构成的逻辑天线(天线组)。即,天线端口不一定限于指一个物理天线,有时也可指由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等。例如,有时天线端口由多个物理天线构成,并规定为基站或终端能够发送不同的导频信号的最小单位。另外,天线端口有时也被规定为乘以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的加权的最小单位。此外,以下为了简化说明,以“天线端口”与物理天线一一对应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SU-MIMO中,每个流需要导频信号,以降低序列间干扰为目的,正在研究使用正交序列的循环移位序列对各个流的导频信号进行码复用。

这里,在不存在传播路径变动的理想环境中,循环移位序列为正交序列,不产生序列间干扰。另一方面,在存在传播路径变动的实际环境中,完全的正交性不成立,多少会发生序列间干扰。特别是,在流数增加,循环移位序列复用数增加后,序列间干扰变大。因此,在LTE-A中,正在研究除了LTE中所采用的循环移位序列以外,还并用沃尔什序列来降低序列间干扰。

在基于沃尔什序列的复用中,对于构成子帧的第一时隙(时隙#1)以及第二时隙(时隙#2)的导频信号,乘以沃尔什序列w1=[11]或沃尔什序列w2=[1-1](参照图2)。即,对沃尔什序列w1而言,在第一时隙及第二时隙中使用与以往相同的导频信号,对沃尔什序列w2而言,在第一时隙中使用与以往相同的导频信号,在第二时隙中使用反转了相位(旋转180度)的导频信号。

作为通知循环移位量的方法,在LTE中,使用在每次调度时对各终端进行通知的控制信息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基站对各终端用3比特进行通知。另外,在LTE-A中,正在研究使用控制信息信道(PDCCH)追加用于表示各终端的沃尔什序列是w1还是w2的1比特,基站对各终端通知沃尔什序列,各终端切换沃尔什序列。

进而,为了减少SU-MIMO中的流之间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序列间干扰,正在研究对流号为奇数的流的导频信号使用沃尔什序列w1,对流号为偶数的流的导频信号使用沃尔什序列w2(参照图3)。

这里,所谓流号,是表示被分配数据的顺序号。例如,在仅使用一个流发送的情况下将从一个天线端口发送的流设为流#0,在使用两个流发送的情况下将从与上述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的流设为流#1。根据流号是奇数还是偶数来设定不同的沃尔什序列,由此能够降低相邻流的导频信号间的序列间干扰(参照非专利文献1)。另外,无须通知用于表示第二流(流#1)之后使用的沃尔什序列的比特,因此能够降低循环移位量的通知量。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1-091772:Reference Signal structure for LTE-Advanced UL SU-MIMO,3GPP TSG RAN WG1Meeting#57,San Francisco,USA,May 4th-8th,2009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为了实现进一步的吞吐量提高,考虑SU-MIMO以及MU-MIMO的同时适用的情况下,除了同一终端使用的多个导频信号之间的序列间干扰以外,还产生终端间的导频信号之间的序列间干扰。例如,如图4所示,在第一终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1)在第一流(流#0)中使用沃尔什序列w1,在第二流(流#1)中使用沃尔什序列w2,第二终端(UE#2)在第一流(流#0)中使用沃尔什序列w1的情况下,第一终端的第一流从第一终端的第二流以及第二终端的第一流的两个导频信号受到序列间干扰。进而,如图5所示,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发送带宽不同的情况下,序列间干扰进一步增加。

对于这种适用SU-MIMO以及MU-MIMO双方的情况,以往技术中,序列间干扰的降低不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同时适用SU-MIMO以及MU-MIMO的情况下,也将同一终端使用的多个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抑制得低,同时降低终端间的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包括:发送单元,将控制信息发送到终端,该控制信息用于确定多个层号的每个层号与多个正交序列中的一个正交序列相对应的对应关系;接收单元,接收基于由所述控制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使用各个层号的正交序列生成的信号,所述信号从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多个层号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以及第四层,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对应于同一正交序列,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对应于与所述同一正交序列相同或不同的正交序列。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包括:发送单元,将控制信息发送到终端,该控制信息用于确定多个层号的每个层号与多个正交序列中的一个正交序列相对应的对应关系;接收单元,接收基于由所述控制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使用由每个层号决定的正交序列而生成的信号,所述信号从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多个层号为连续号,第一层至第Nw层对应于同一正交序列,第(NW+1)层以后对应于与所述同一正交序列不同的正交序列。

本发明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控制信息发送到终端的步骤,该控制信息用于确定多个层号的每个层号与多个正交序列中的一个正交序列相对应的对应关系;以及接收基于由所述控制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使用由每个层号决定的正交序列而生成的信号的步骤,所述信号从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多个层号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以及第四层,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对应于同一正交序列,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对应于与所述同一正交序列相同或不同的正交序列。

本发明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控制信息发送到终端的步骤,该控制信息用于确定多个层号的每个层号与多个正交序列中的一个正交序列相对应的对应关系;以及接收基于由所述控制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使用由每个层号决定的正交序列而生成的信号的步骤,所述信号从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多个层号为连续号,第一层至第Nw层对应于同一正交序列,第(NW+1)层以后对应于与所述同一正交序列不同的正交序列。

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控制以下处理:将控制信息发送到终端的处理,该控制信息用于确定多个层号的每个层号与多个正交序列中的一个正交序列相对应的对应关系;以及接收基于由所述控制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使用由每个层号决定的正交序列而生成的信号的处理,所述信号从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多个层号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以及第四层,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对应于同一正交序列,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对应于与所述同一正交序列相同或不同的正交序列。

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控制以下处理:将控制信息发送到终端的处理,该控制信息用于确定多个层号的每个层号与多个正交序列中的一个正交序列相对应的对应关系;以及接收基于由所述控制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使用由每个层号决定的正交序列而生成的信号的处理,所述信号从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多个层号为连续号,第一层至第Nw层对应于同一正交序列,第(NW+1)层以后对应于与所述同一正交序列不同的正交序列。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以下行资源通知的分配控制信息;决定单元,基于所述分配控制信息,决定至少一方包含多个流的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的各自的沃尔什序列;形成单元,通过使用所述决定的沃尔什序列,对所述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中包含的各个流进行扩频,形成发送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形成的发送信号,对所述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并且以所述流组为单位分配用户。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对至少一方包含多个流的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并且以所述流组为单位分配用户;以及发送单元,发送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流组或第二流组设定的所述沃尔什序列的分配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包括:接收步骤,接收以下行资源发送的分配控制信息;决定步骤,基于所述分配控制信息,决定至少一方包含多个流的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的各自的沃尔什序列;形成步骤,通过使用所述决定的沃尔什序列,对所述第一流组或第二流组中包含的流进行扩频,形成发送信号;以及发送步骤,发送所述形成的发送信号,对所述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并且以所述流组为单位分配用户。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步骤,对至少一方包含多个流的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并且以所述流组为单位分配用户;以及发送步骤,发送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流组或第二流组设定的所述沃尔什序列的分配控制信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同时适用SU-MIMO以及MU-MIMO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同一终端使用的多个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抑制得低,同时降低终端间的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循环移位量△=6的循环移位序列(m=0,1)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基于沃尔什序列的复用方法的图。

图3是表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MU-MIMO中终端间发生的序列间干扰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MU-MIMO中发送带宽不同的情况下终端间发生的序列间干扰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SU-MIMO以及MU-MIMO中的适用可能性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一例流号和沃尔什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另一例流号和沃尔什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一例流号和循环移位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一例使用序列确定表的图。

图13是表示另一例使用序列确定表的图。

图14是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又一候选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将第一流及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间隔设定为最大的情况的优点的图。

图16是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候选的图。

图17是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另一候选的图。

图18是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又一候选的图。

图19是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又一候选的图。

图20是表示一例流号和循环移位量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使用序列确定表的另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对第二流~第四流设定的循环移位量以及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图。

标号说明

100 基站

101、207 编码单元

102、208 调制单元

103、212 射频发送单元

104、201 射频接收单元

105 分离单元

106、111 DFT单元

107、112 解映射单元

108 估计单元

109 调度单元

110、204 导频信息决定单元

113 信号分离单元

114 IFFT单元

115、202 解调单元

116、203 解码单元

117 差错检测单元

200 终端

205 导频信号生成单元

206 CRC单元

209 分配单元

210 复用单元

211 发送功率和权重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首先,在说明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以及动作之前,说明本发明的着眼点。

在SU-MIMO中,一个终端同时用多个流发送数据信号。这里,所谓流,是指从与数据信号或导频信号关联的天线端口发送的信号(或者该空间上的通信路径)。此外,有时也将流称为层。另外,在以LTE-A上行线路的解调用导频信号所研究的权重控制上使用的矢量(预编码矢量)中,流和预编码矢量一一对应。

另一方面,在MU-MIMO中,多个终端同时用一个或多个流发送数据信号。

此时,在SU-MIMO中,随着每个终端的流数增加,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增加,在MU-MIMO中,随着每个终端的流数或进行空间复用的终端数增加,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增加。

因此,在每个终端的流数以及进行空间复用的终端数都较多的状况下,数据信号以及导频信号的信号间干扰变大,差错率极大地劣化。因此,这种状况在实际环境中使用的可能性较低(参照图6),另外,认为即使对这种状况进行性能改善,对系统整体的性能改善量的贡献也较小。

另外,在LTE-A上行线路中,作为在实际环境中能够实现的空间复用数,正在研究发送接收天线各使用4个的SU-MIMO发送,即最大流数为4的MIMO发送。基于SU-MIMO,在MU-MIMO发送中也是同样,最大流数4为实际环境中能够实现的空间复用数。因此,下面以SU-MIMO中的每个终端的流数为最大4以下,或者MU-MIMO中的终端的流数的合计为4以下的情况为例进行研究。

[基站装置的结构]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的图。

编码单元101输入:发送数据(下行线路数据)、从差错检测单元117输入的响应信号(ACK/NACK信号)、从调度单元109输入的各终端的资源分配信息、表示MCS(Modulation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等的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发送功率/权重(weight)的权重控制信息、与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以及表示循环移位量(或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等。在后面描述用于表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此外,由响应信号、资源分配信息、控制信息、权重控制信息、与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以及表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等,构成分配控制信息。另外,编码单元101对发送数据及分配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数据输出到调制单元102。在每次调度时从后述的射频(RF:Radio Frequency)发送单元103发送分配控制信息,该分配控制信息包含与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以及表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调制单元102对从编码单元101输入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出到射频发送单元103。

射频发送单元103对从调制单元102输入的信号实施D/A(Digital to Analog,数模)变换、上变频、放大等发送处理,将实施发送处理后的信号从一个以上天线无线发送到各终端。

射频接收单元104对经由天线接收的来自各终端的信号实施下变频、A/D(Analog to Digital,模数)变换等接收处理,将实施了接收处理的信号输出到分离单元105。

分离单元105将从射频接收单元104输入的信号分离为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并且,分离单元105将导频信号输出到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106,将数据信号输出到DFT单元111。

DFT单元106对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导频信号实施DFT处理,从时域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接着,DFT单元106将变换为频域信号的导频信号输出到解映射单元107。

解映射单元107从由DFT单元106输入的频域导频信号中提取与各终端的发送频带对应的部分的导频信号。接着,解映射单元107将提取的各导频信号输出到估计单元108。

估计单元108基于从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作为与导频信号的序列有关的信息而输入的循环移位量、以及沃尔什序列(w1还是w2),判定接收的导频信号的序列。

进而,估计单元108使用与导频信号的序列有关的信息,从由解映射单元107输入的导频信号中提取期望的导频信号,对频域的信道状态(信道的频率响应)的估计值以及接收质量的估计值进行估计。接着,估计单元108将信道的频率响应的估计值输出到信号分离单元113,将接收质量的估计值输出到调度单元109。

调度单元109根据从估计单元108输入的接收质量的估计值,对各终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频带(频率资源)的分配进行调度。另外,决定各终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和权重(weight)。另外,调度单元109将表示调度结果的分配控制信息(例如资源分配信息、控制信息)、以及用于控制发送功率和权重(weight)的权重控制信息输出到编码单元101,将资源分配信息输出到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

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基于从调度单元109输入的资源分配信息,判定导频信号的发送频带。另外,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存储流号和沃尔什序列之间的多个对应关系,从多个对应关系中选择能够降低导频信号间的序列间干扰的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

图8是表示一例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存储的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图。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作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示出模式A和模式B的两种对应关系。例如在MU-MIMO的情况下,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对进行复用的终端分别分配模式A、模式B,将模式A或模式B所示的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输出到估计单元108以及编码单元101。在模式A和模式B中,相互不同的沃尔什序列与同一流号关联,因此通过对各终端分别分配模式A、模式B,能够减小终端间的序列间干扰。

进而,除了该对应关系以外,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还决定能够降低导频信号间的序列间干扰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例如对各个流分配能够降低序列间干扰的循环移位量的差较大的循环移位序列。并且,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将与决定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输出到估计单元108以及编码单元101。

另一方面,DFT单元111对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数据信号实施DFT处理,从时域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接着,DFT单元111将变换为频域信号的数据信号输出到解映射单元112。

解映射单元112从由DFT单元111输入的信号中提取与各终端的发送频带对应的部分的数据信号。接着,解映射单元112将提取的各信号输出到信号分离单元113。

信号分离单元113使用从估计单元108输入的信道的频率响应的估计值,利用发送功率和权重(weight)对从解映射单元112输入的数据进行加权合成,由此分离为各个流的数据信号。接着,信号分离单元113将实施了均衡处理的数据信号输出到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14。

IFFT单元114对从信号分离单元113输入的数据信号实施IFFT处理。接着,IFFT单元114将实施了IFFT处理的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115。

解调单元115对从IFFT单元114输入的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将实施了解调处理的信号输出到解码单元116。

解码单元116对从解调单元115输入的信号实施解码处理,将实施了解码处理的信号(解码比特串)输出到差错检测单元117。差错检测单元117对从解码单元116输入的解码比特串进行差错检测。例如,差错检测单元117使用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进行差错检测。

在差错检测的结果为解码比特中存在差错时,差错检测单元117生成NACK信号作为响应信号,在解码比特中不存在差错时,差错检测单元117生成ACK信号作为响应信号。接着,差错检测单元117将生成的响应信号输出到编码单元101。另外,在解码比特中不存在差错时,差错检测单元117输出数据信号作为接收数据。

[终端装置的结构]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的图。

射频接收单元201对经由天线接收的来自基站的信号实施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将实施了接收处理的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202。

解调单元202对从射频接收单元201输入的信号实施均衡处理及解调处理,将实施了这些处理的信号输出到解码单元203。

解码单元203对从解调单元202输入的信号实施解码处理,从解码处理后的信号中提取接收数据及分配控制信息。这里,分配控制信息中包含响应信号(ACK信号/NACK信号)、资源分配信息、控制信息、权重控制信息、与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以及表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解码单元203将提取的分配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控制信息输出到编码单元207、调制单元208以及分配单元209,将权重控制信息输出到发送功率和权重控制单元211,将与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以及表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输出到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

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存储多个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基于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表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决定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表示上述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不限于通知模式A或模式B的信息,也可以是表示流0中使用的沃尔什序列是w1还是w2的信息。

例如,在存储图8所示的模式A以及模式B作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基于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表示这些对应关系的信息(是模式A还是模式B的信息),决定各个流中使用的沃尔什序列。

另外,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根据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与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决定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接着,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将决定的信息输出到导频信号生成单元205。

导频信号生成单元205基于从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输入的与循环移位量以及与沃尔什序列有关的信息生成导频信号,并将导频信号输出到复用单元210。更具体而言,导频信号生成单元205对于与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设定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循环移位序列,使用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设定的沃尔什序列进行扩频,将扩频后的信号输出到复用单元210。

发送数据被分割输入到CRC单元206。接着,对于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CRC编码而生成CRC编码数据,将生成的CRC编码数据输出到编码单元207。

编码单元207使用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控制信息,对从CRC单元206输入的CRC编码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数据输出到调制单元208。

调制单元208使用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控制信息,对从编码单元207输入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数据信号输出到分配单元209。

分配单元209基于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资源分配信息,将从调制单元208输入的数据信号分配给频率资源(RB)。分配单元209将分配给RB的数据信号输出到复用单元210。

复用单元210对从分配单元209输入的数据信号与导频信号进行时间复用,将复用信号输出到发送功率和权重控制单元211。

发送功率和权重控制单元211基于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权重控制信息决定发送功率和权重(weight),对从复用单元210输入的各复用信号乘以发送功率和权重(weight),将乘法运算后的复用信号输出到射频发送单元212。

射频发送单元212对从发送功率和权重控制单元211输入的复用信号实施D/A变换、上变频、放大等发送处理,将实施了发送处理的信号从天线向基站无线发送。

接着,说明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

这里,在SU-MIMO中,一终端发送多个流,因此各个流的发送带宽(发送数据信号的带宽)被设定得相同。这是因为通过使对一终端的发送带宽相同,能够降低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的通知量。这样,在SU-MIMO中,序列间发送带宽相同,因此能够通过循环移位序列维持序列间的正交性,序列间干扰的降低效果好,序列间干扰小。

另一方面,在MU-MIMO中,对各终端分别通知发送带宽,因此能够在各终端设定不同的发送带宽,能够设定与各终端的传播路径状况相适应的发送带宽。因此,在序列间发送带宽不同的情况下,无法仅通过循环移位序列维持序列间的正交性,序列间干扰的降低效果差,序列间干扰大。

因此,下面将MU-MIMO中的终端数与能够通过序列长度2(能够通过LTE的子帧结构实现的长度)的沃尔什序列生成的个数匹配地设为2。另外,除了MU-MIMO以外,从包含SU-MIMO中的序列间干扰的观点出发,为了将序列间干扰抑制得低,设想将各沃尔什序列分别与两个(=LTE-A中研究的最大流数/沃尔什序列的个数)流关联的情况。并且,研究该情况下的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适当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MU-MIMO中,各终端使用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沃尔什序列在序列间发送带宽不同的情况下也能维持正交性。

图8是表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例的图。在分配给各终端的流数为2以下的MU-MIMO中,能够在终端间使用不同的沃尔什序列,因此能够在序列间维持正交性。此外,如上所述,所谓流号,是表示分配有数据的顺序号。

在使用图8所示的对应例的情况下,在模式A中,对由第一流(流#0)以及第二流(流#1)构成的第一流组设定沃尔什序列w1,对由第三流(流#2)以及第四流(流#3)构成的第二流组设定沃尔什序列w2。另外,在模式B中,对第一流组设定沃尔什序列w2,对第二流组设定沃尔什序列w1。

这里,作为一种方法,各终端基于是模式A还是模式B的控制信息决定模式,在SU-MIMO中,将决定的模式中的第一流组以及第二流组分配给终端。在MU-MIMO中,决定的模式中的第一流组被分配给第一终端,第二流组被分配给第二终端。这样,对至少一方包含多个流的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并且以流组为单位分配用户。

另外,作为另一方法,各终端基于是模式A还是模式B的控制信息决定模式,在本站用于数据发送的流数为第一流组中包含的流数以下的情况下,仅使用对所决定的模式中的第一流组分配的所述序列,在比流组中包含的流数多的情况下使用对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分配的所述序列。

即,在使用图8所示的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对第一流决定使用从基站通知的沃尔什序列(w1或w2),在第二流中决定使用与第一流的沃尔什序列相同的沃尔什序列,在第三流及第四流中,决定使用与第一流及第二流不同的沃尔什序列。

一般而言,随着流数的增加,分离性能极大地劣化,但在SU-MIMO中,若每个终端的流数为2以下,则能够使沃尔什序列相同,仅用循环移位序列分离流,因此性能劣化较小。

另外,在以此方式对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的情况下,根据下述理由,被分配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的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由2流构成即可。

如上所述,在LTE-A上行线路中,作为SU-MIMO,正在研究发送接收天线各4个的MIMO发送,即最大流数采用4。因此,若各流组中包含的流数为2,则沃尔什序列w1、w2与2流分别关联。

另外,在各流组中,通过使用各循环移位量的差最大的两个循环移位序列,能够减小在各个流之间产生的序列间干扰。因此,在MIMO发送中的最大流数为4的情况下,使各流组中包含2(=LTE-A中研究的最大流数/沃尔什序列的个数)流。这样,通过对各流组分配不同的沃尔什序列,能够减小在各个流之间产生的序列间干扰。

并且,作为其结果,在同时适用SU-MIMO以及MU-MIMO的情况下,能够将同一终端使用的多个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抑制得低,同时降低终端间的导频信号中的序列间干扰。

此外,在MU-MIMO发送中,还设想第一终端使用三个流,第二终端使用一个流。

因此,在基站以及终端之间,共享构成各个流组的流数NW,该各个流组被分配相互正交的不同的沃尔什序列。并且,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可以决定在第一流~第NW流中使用从基站通知的沃尔什序列(w1或w2),在第(NW+1)流之后使用与基站通知的沃尔什序列不同的沃尔什序列。换言之,在一个终端中,可以在第一流~第NW流中使用一种沃尔什序列(w1或w2),在第(NW+1)流之后使用与所述沃尔什序列不同的一种沃尔什序列。最初的流是w1还是w2可以由基站直接通知,也可以作为是模式A还是模式B的信息间接通知。例如,在对终端分配2流的情况下,在基站以及终端之间共享NW=2即可,在对终端分配3流的情况下,在基站以及终端之间共享NW=3即可。

由此,在NW=2的情况下,例如使用图8的对应关系,在NW=3的情况下使用图10的对应关系,这样,根据NW切换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此外,在流数为4,NW=4的情况下,在全部流中使用相同的沃尔什序列。

此外,也可以利用信令通知与MU-MIMO中的各终端的流数对应的NW的值。此时,在SU-MIMO中,从第一流至第NW流为止使用与第一流相同的沃尔什序列,在第(NW+1)流之后,使用与第一流的沃尔什序列不同的沃尔什序列。由此,能够任意改变使用相同沃尔什序列的流数。另外,也可以利用信令切换上述技术与以往技术(图3)。

此外,在第一终端使用三个流,第二终端使用一个流的情况下,对由三个流构成的第一流组和由一个流构成的第二流组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w1、w2。并且,将第一流组分配给第一终端,将第二流组分配给第二终端,由此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不同的沃尔什序列,因此终端间的序列间干扰变小。另外,将模式A的第一流组分配给第一终端,将模式B的第一流组分配给第二终端,由此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使用不同的沃尔什序列,因此终端间的序列间干扰变小。这样,在设想各终端的流数为三个以上的MU-MIMO的情况下,用于第三流的沃尔什序列也使用与第一流相同的沃尔什序列,由此能够减小终端间的序列间干扰。

作为切换NW的信令方法,有(a)每次调度时进行通知的方法,(b)以比调度长的间隔进行通知的方法(Higher Layer Signaling,高层信令等)。

另外,可以对终端个别(UE Specific)通知NW,也可以对小区个别(Cell Specific)通知NW。另外,也可以根据循环移位量的号暗示地(Implicit)通知NW。例如,在作为从基站通知给终端的循环移位量而定义“0,2,3,4,6,8,9,10”(即“0,2,3,4,6,8,9,10”×码元长度/12(ms))的情况下,在通知了循环移位量“0,2,3,4”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设为NW=2,在通知了循环移位量“6,8,9,10”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设为NW=4。

例如,在NW=2时,对由两个流构成的第一流组与由两个流构成的第二流组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w1、w2。例如,在NW=4时,对由四个流构成的第一流组与由零个流构成的第二流组,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w1、w2。另外,明示或暗示地切换NW。即,终端在NW=2的情况下,使用w1、w2这两种沃尔什序列发送四个流的导频信号,在NW=4的情况下,使用w1或w2中的任一方发送四个流的导频信号。换言之,在第一流以及第二流中,使用相同码的沃尔什序列,在第三流之后,根据构成各个流组的流数NW,使用与第一流相同码或不同码的沃尔什序列。

这样,通过信令切换NW的值,因此能够在MU-MIMO中使用根据空间复用的信号分离性能设定的流数NW,能够灵活地降低序列间干扰。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将沃尔什序列和流号关联,但除了沃尔什序列以外,还能够将循环移位量和流号关联。例如,如图11所示,对同一沃尔什序列,分配循环移位量的差较大的循环移位序列(这里,假设作为循环移位量能够选择“0,1,2,3,4,5,6,7,8,9,10,11”(即“0,1,2,3,4,5,6,7,8,9,10,11”×码元长度/12(ms)))。

具体而言,若从基站通知在第一流(流#0)使用的循环移位量△0(△0<12),则使在第二流(流#1)使用的循环移位量△1为(△0+6)mod12,循环移位量为1/2码元长度(参照图11的模式1以及模式2)。另外,使在第三流(流#2)使用的循环移位量△2为(△0+3)mod12,使循环移位量为1/4码元长度,使在第四流(流#3)使用的循环移位量△3为(△0+9)mod12,使循环移位量为3/4码元长度(参照图11的模式1)。此外,也可以使在第三流(流#2)使用的循环移位量△2为(△0+9)mod12,使第四流(流#3)使用的循环移位量△3为(△0+3)mod12(参照图11的模式2)。

由此,无论在使用沃尔什序列w1的序列间,还是在使用沃尔什序列w2的序列间,都能够使循环移位量的差为1/2码元长度,能够使循环移位量的差最大,因此能够极大地降低序列间干扰。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沃尔什序列(w1与w2)之间,使循环移位量的差为1/4码元长度,由此在利用循环移位序列降低序列间干扰的同时,还利用不同的沃尔什序列降低序列间干扰。

这样,在SU-MIMO中的每个终端的流数以及MU-MIMO中的终端的流数合计值(将其称为“使用流数”)为4的情况下,对于第一流~第四流,使用“0,6,3,9”(或者“0,6,9,3”)作为循环移位量的偏移量,由此能够极大地降低序列间干扰。

此外,在使用流数为3的情况下,对于第一流~第三流,可以使用“0,6,3”作为循环移位量的偏移量,也可以使用“0,4,8”。这里,偏移量“0,6,3”与使用流数为4的情况下适用的偏移量“0,6,3,9”的一部分是共同的。因此,通过在使用流数为3的情况下使用“0,6,3”作为循环移位量的偏移量,从而使用流数为4的情况下的处理的一部分能够使用。即,在使用流数为3的情况与为4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同一电路,所以能够减小电路规模。但是,在使用“0,6,3”作为循环移位量的偏移量的情况下,各个流之间的循环移位量的间隔为3。另一方面,在使用流数为3时使用“0,4,8”作为循环移位量的偏移量的情况下,各个流之间的循环移位量的间隔为4,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循环移位量的间隔。因此,在使用流数为3时,与使用“0,6,3”作为循环移位量的偏移量时相比,使用“0,4,8”时的序列间干扰的降低效果好。

如上所述,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基于分配控制信息,决定至少一方包含多个流的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的各自的沃尔什序列,导频信号生成单元205通过以所决定的沃尔什序列,对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中包含的各个流进行扩频,形成发送信号。此时,对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并且以流组为单位分配用户。

(变形例1)

在上述内容中,在MU-MIMO发送中,作为NW=3的例子,说明了对由第一流~第三流构成的第一流组分配沃尔什序列w1,对仅由第四流构成的第二流组分配沃尔什序列w2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在SU-MIMO中,对第一流组中包含的第一流~第三流分配相同的沃尔什序列w1,因此需要通过循环移位序列降低三个序列间的干扰。但是,在NW=3的情况下,循环移位序列间的循环移位量的差足够大,因此能够充分地降低序列间干扰。

这样,在SU-MIMO中,虽然在序列间发送带宽相同,但随着流数增加,循环移位序列间的循环移位量的差变小,循环移位序列间的序列间干扰变大。即,在SU-MIMO中,在构成流组的流数较少的情况下,能够使循环移位量的差增大,因此即使沃尔什序列相同,仅利用循环移位序列就能够充分降低序列间干扰,与此相对,在构成流组的流数较多的情况下,循环移位量的差变小,序列间的序列间干扰增加。

因此,在SU-MIMO中,在流组的流数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码相同的沃尔什序列,在流组的流数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码相同以及不同的沃尔什序列。具体而言,在SU-MIMO中,在流组的流数为2以下的情况下,适用沃尔什序列w1或w2,在流组的流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适用沃尔什序列w1以及w2。另外,在每1终端的流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将被分配沃尔什序列w1的第一流组、以及被分配沃尔什序列w2的第二流组分配给单用户。即,在此情况下,将被设定相互正交的沃尔什序列的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分配给单用户。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以流数为4以下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而在第五流之后可以重复从第一流开始的对应关系。即,在第一流与第五流、第二流与第六流、……中,可以使用w1的沃尔什序列。

此外,也可将本发明的基站以及终端与以下装置进行置换。

基站包括:作为设定单元的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在一个终端中定义的流分类为第一流组和第二流组时,从第一沃尔什序列或第二沃尔什序列中对各终端选择并设定在所述第一流组以及第二流组中使用的序列;作为控制信息生成单元的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生成表示所述设定的第一流组中使用的序列为第一沃尔什序列还是第二沃尔什序列的控制信息;以及作为发送单元的射频发送单元103,发送所述控制信息,作为设定单元的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对各终端中的第一流组和第二流组分配不同的沃尔什序列。

终端包括:作为接收单元的射频接收单元201、解调单元202以及解码单元203,接收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为在一个终端中定义的流分类为第一流组和第二流组时,表示所述第一流组中使用的序列是第一沃尔什序列还是第二沃尔什序列;作为设定单元的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基于所述控制信息,对第一流组分配由所述控制信息通知的序列,对第二流组分配与所述控制信息所通知的序列不同的序列;作为形成单元的导频信号生成单元205,使用设定的沃尔什序列形成发送信号;以及作为发送单元的射频发送单元212,发送所述形成的发送信号,作为形成单元的导频信号生成单元205在本装置用于数据发送的流数为第一流组中包含的流数以下的情况下仅使用分配给第一流组的所述序列,在比流组中包含的流数多的情况下使用分配给第一流组及第二流组的所述序列。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设想在每次调度时分别通知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以及循环移位序列的信息。具体而言,在LTE中,基站从八个种类(由LTE规定的循环移位量)中选择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将选择的循环移位量用3比特通知给终端。另外,在LTE-A中,正在研究由基站选择w1或w2中的任一个作为沃尔什序列,用1比特通知给终端。

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利用8种循环移位序列和2种沃尔什序列的组合,终端从16种组合中,选择循环移位序列以及沃尔什序列。但是,在LTE-A上行线路的实际环境中,作为SU-MIMO或MU-MIMO中使用的流数所设想的流数最多为四个,只要能够选择序列间干扰较少的四个序列作为导频信号就已足够。考虑到上述情况,对于进行码复用的序列数(最多为4种),选择导频信号的序列的选项的数目(16种)较多。

即,考虑到仅准备4序列作为序列间干扰较少的序列即可这一情况,即使在降低导频信号的选项(自由度)的情况下,对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的影响也较少。换言之,认为不需要在每次调度时将循环移位序列以及沃尔什序列双方通知给各终端这样的灵活性(自由度)。

另一方面,在MU-MIMO中,每次调度时进行空间复用的终端不同。因此,在MU-MIMO中,期望能够在每次调度时设定不同的沃尔什序列,能够在每次调度时在不同的终端之间进行空间复用。换言之,期望能够在每次调度时利用从基站通知的信息调整沃尔什序列。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沃尔什序列与第一流中使用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关联,以比调度长的间隔改变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量与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即,基站在每次调度时通知循环移位量,并且以比调度长的间隔通知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量与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由此,在终端中,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量与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的接收周期比循环移位量的接收周期长,抑制沃尔什序列的通知量的增加。另外,终端能够根据每次调度时从基站通知的与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设定沃尔什序列w1或w2,因此能够维持可以在每次调度时改变沃尔什序列的自由度,同时抑制与沃尔什序列有关的通知量的增加。

此外,上述对应关系可以是对每个小区不同的通知(Cell Specific,小区特定),也可以是对每个终端不同的通知(User Specific,用户特定)。在采用小区特定的通知的情况下,对小区内的各终端通知共同的信息即可,因此能够降低通知量。另一方面,在采用用户特定的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对每个终端设定循环移位序列和沃尔什序列的关联,因此增加对终端分配的序列的灵活性。例如,在第一终端中使用w1与循环移位量2的循环移位序列关联的对应关系,在第二终端中使用w2与循环移位量2的循环移位序列关联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能够对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分配循环移位序列2,使用沃尔什序列w1、w2进行码复用。另外,在此情况下,与对各终端通知沃尔什序列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降低用于沃尔什序列的通知的通知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只是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7仅说明不同的功能。

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保持存储多个成对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候选的使用序列确定表。

图12是表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使用序列确定表的图。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中,定义模式1以及模式2的两个对应关系(模式),作为在第一流中使用的成对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候选。

在模式1中,沃尔什序列“w2,w2,w2,w2,w1,w1,w1,w1”和循环移位量“0,2,3,4,6,8,9,10”关联。另一方面,在模式2中,沃尔什序列“w1,w1,w1,w1,w2,w2,w2,w2”和循环移位量“0,2,3,4,6,8,9,10”关联。

这样,例如,若着眼于循环移位量0的循环移位序列,则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中,通过模式1或模式2,定义为循环移位量0和沃尔什序列w1成一对、以及循环移位量0和沃尔什序列w2成一对。

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基于从调度单元109输入的资源分配信息,判定导频信号的发送频带,选择能够降低这些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的上述对应关系(模式)。

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将表示所选择的对应关系(模式)的信息输出到编码单元101以及估计单元108。此外,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仅由一模式构成的情况下,无须选择哪个模式以及通知所选择的模式,因此不需要表示所述选择的对应关系(模式)的信息的通知。

进而,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根据选择了的对应关系(模式),决定第一流的循环移位序列和沃尔什序列的组合(对)。

此外,对于在第二流之后使用的导频信号的沃尔什序列,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地决定。即,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基于上述决定的第一流的沃尔什序列,从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例如,图8所示的模式A与模式B)中决定第二流之后的与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流的沃尔什序列若为w1则决定为模式A,若为w2则决定为模式B。

进而,除了对应关系以外,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还决定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例如,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在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上加上固定的偏移以决定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或者,可以作为控制信息通知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基于该控制信息决定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接着,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将表示所决定的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以及表示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输出到估计单元108,将表示循环移位量的信息输出到编码单元101。

并且,基站在每次调度时通知在第一流的循环移位序列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

进而,基站以比调度间隔长的间隔对终端通知用于表示使用模式1或模式2中的哪一个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此外,在以比调度间隔长的间隔通知的信令中,有MAC标头、RRC信令、或者广播信息等的高层信令(Higher Layer Signaling)等。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终端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9所示的结构相同,只是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9仅说明不同的功能。

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保持存储多个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的使用序列确定表。并且,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基于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表示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以比调度长的间隔通知的信息),决定循环移位量与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

例如,作为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中如图12所示存储模式1以及模式2,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基于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表示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对应关系的信息(是模式1还是模式2的信息),决定对应关系。

另外,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根据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与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以及上述对应关系,决定沃尔什序列。接着,将这里决定的信息输出到导频信号生成单元205。

此外,对于第二流之后使用的导频信号,与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大致同样地决定。例如,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存储多个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基于所述决定的第一流的沃尔什序列(w1或w2),从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例如,图8所示的模式A或模式B)中决定第二流之后的与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

另外,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与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同样,根据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与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决定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接着,将这里决定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输出到导频信号生成单元205。

接着,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保持存储多个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的使用序列确定表,以比调度间隔长的间隔切换该对应关系(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比调度长的间隔通知用于表示循环移位量与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的信息,能够抑制通知量的增加。进而,通过将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关联,能够通过选择循环移位量来改变沃尔什序列,因此能够维持可以在每次调度时改变沃尔什序列的自由度。

即,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是每次调度时通知的信息,通过将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关联,能够控制每次调度时通知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以设定沃尔什序列,因此能够在每次调度时改变沃尔什序列。

另外,通过定义多个循环移位量与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并在多个对应关系(模式)中选择一个,作为与各循环移位量关联的沃尔什序列,w1以及w2双方被关联的可能性变大,能够提高分配给各终端的沃尔什序列的灵活性。例如,在图12的两种模式中,w1、w2分别与循环移位量为2的循环移位序列关联,因此在对终端分配循环移位量为2的循环移位序列的情况下,能够从沃尔什序列w1、w2这两种序列中选择。

另外,对于进行码复用的序列数(最多为4种),在最大限度地使用8种循环移位量以及2种沃尔什序列的情况下,选择导频信号的序列的选择项的数目多达16种,因此即使在降低导频信号的选项(自由度)的情况下,对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的影响也较少。因此,即使降低循环移位序列以及沃尔什序列的选项(降低灵活性),对系统整体的性能的影响也较小。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准备多个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以较长的间隔通知对应关系(模式)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图13所示将对应关系(模式)固定为一种。由此,与现有技术同样,仅通知循环移位量的3比特,能够进一步降低与沃尔什序列有关的通知量。另外,与上述同样,对于进行码复用的序列数(最多为4种),在最大限度地使用8种循环移位量以及2种沃尔什序列的情况下,选择导频信号的序列的选择项的数目多达16种,因此即使在降低导频信号的选项(自由度)的情况下,对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的影响也较少。

此外,在设想仅有LTE-A终端的情况下,使与循环移位序列关联的沃尔什序列w1以及w2的个数分别为相同数,由此能够使利用沃尔什序列w1或w2的概率为同等程度,能够使导频信号间的序列间干扰的发生概率为同等程度。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各模式是在成对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中,与沃尔什序列w1成对的个数和与沃尔什序列w2成对的个数均等的例子。即,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各模式中,对于8种循环移位量,四个沃尔什序列w1被关联,四个沃尔什序列w2被关联。此外,这里,在如LTE那样定义“0,2,3,4,6,8,9,10”作为循环移位量的情况下,定义循环移位量“0,2,3,4,6,8,9,10”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即可。另外,在定义除此以外的“1,5,7,11”作为循环移位量的情况下,定义全部循环移位量“0,1,2,3,4,5,6,7,8,9,10,11”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即可。

另外,被通知了在第一流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0(△0<12),作为在第二流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1为(△0+6)mod12,使循环移位量为1/2码元长度,使循环移位量的间隔离得最远(循环移位量的差为最大)(即循环移位量的间隔为6)的情况下,对于循环移位量相距最远的一对循环移位量(例如,循环移位量(0,6)),也可以使与构成对的一个循环移位量关联的沃尔什序列和与另一循环移位量关联的沃尔什序列为不同的序列。

图14是一例对循环移位量相距最远的一对循环移位量(例如,循环移位量(0,6)),使与构成对的一个循环移位量关联的沃尔什序列和与另一个循环移位量关联的沃尔什序列为不同的序列的使用序列确定表。如图14所示,例如,将沃尔什序列w2与循环移位量“0”关联,将w1与相对于循环移位量“0”而言循环移位量相距最远的循环移位量“6”关联。同样,将沃尔什序列w2与循环移位量“2,3,4”关联,将w1与相对于循环移位量“2,3,4”而言循环移位量分别相距最远的循环移位量“8,9,10”关联。这样,如图14所示,成对构成的循环移位量相距最远的循环移位量(0,6)、(2,8)、(3,9)、(4,10)的循环移位量彼此与不同的沃尔什序列w1、w2关联。

如图14的使用序列确定表那样,对于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0,将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1设定为循环移位量相距最远的循环移位量(即,△1=△0+6),使用图15说明这种情况下的优点。

图15中,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中定义在第一流中使用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成对的各候选。并且,考虑对于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0,将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1设定为相距最远的循环移位量(即,△1=△0+6)的情况。此时,若通知“0”作为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0,则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1设定为“6”,第一流及第二流的沃尔什序列设定为w1。另一方面,若通知“6”作为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0,则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1设定为“0”,第一流及第二流的沃尔什序列设定为w2。

即,第一流及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的组合均为(0,6),但能够根据基站对终端通知了“0”或“6”中的哪一个作为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0,来切换对第一流及第二流设定的沃尔什序列。

这样,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中将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设定为与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隔开了规定的偏移量的循环移位量的情况下,将不同的沃尔什序列与隔开了规定的偏移量的两个循环移位量(CS1以及CS2)关联。由此,能够根据基站对终端通知的循环移位量是CS1还是CS2,对第一流及第二流设定不同的沃尔什序列。

与此相对,在将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设定为与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隔开了最远的循环移位量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沃尔什序列与循环移位量隔开了最远的两个循环移位量(CS1以及CS2)关联时,无论基站对终端通知的循环移位量是CS1还是CS2,都被设定相同的沃尔什序列。因此,与将不同的沃尔什序列与隔开了最远的两个循环移位量(CS1以及CS2)关联的情况相比,沃尔什序列的变更的自由度减少。另外,为了切换与隔开了最远的两个循环移位量(CS1以及CS2)关联的沃尔什序列,如使用图12说明的那样,需要利用高层信令(Higher Layer Signaling)通知使用哪一个模式,需要额外的通知比特。

(变形例1)

LTE-A终端使用沃尔什序列w1或w2,与此相对,对于LTE终端而言未设想沃尔什序列,因此没有与沃尔什序列有关的规定,等价于始终使用沃尔什序列w1。这里,设想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共存的环境,在LTE-A终端中利用沃尔什序列w1或w2的概率大致均等,而在LTE终端中利用沃尔什序列w1的概率较高。因此,在使用沃尔什序列w1的情况下,与使用沃尔什序列w2的情况相比,在导频信号中序列间干扰的发生概率较高。

因此,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模式)中,在成对的循环移位序列和沃尔什序列中,使成对的沃尔什序列w1的个数少于成对的沃尔什序列w2的个数。此外,这里,沃尔什序列w1是[11],是全部元素由“1”构成的序列。

图16是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序列和沃尔什序列的候选的图。如图16所示,例如,沃尔什序列“w1,w1,w1,w2,w2,w2,w2,w2”与循环移位量“0,2,3,4,6,8,9,10”分别关联,使与沃尔什序列w1成对的对为三个,与沃尔什序列w2成对的对为五个,使与沃尔什序列w1成对的个数少于与沃尔什序列w2成对的个数。

这样,通过使与沃尔什序列w1成对的个数和与沃尔什序列w2成对的个数具有差,相对于LTE终端使用的沃尔什序列w1,容易选择序列间干扰较的沃尔什序列w2,因此能够降低来自LTE终端的序列间干扰。

例如,在存在多个LTE终端的环境中,通过在模式2中使w2的沃尔什序列容易利用,能够降低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在LTE终端和LTE-A终端为同等程度的环境中,通过在模式1中使w1以及w2的沃尔什序列均等,能够降低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此外,以比调度长的间隔改变该对应关系。

(变形例2)

对于循环移位序列而言,在循环移位量越接近的循环移位序列间,序列间干扰越大。例如,在循环移位量为2的循环移位序列与循环移位量为1或3的循环移位序列之间,序列间干扰较大。因此,优选的是,循环移位量越接近,越需要使用不同的沃尔什序列以降低序列间干扰。

因此,在相邻的循环移位量不连续的情况下,与相同沃尔什序列或不同沃尔什序列中的任一方关联,在相邻的循环移位量连续的情况下,与不同符号的沃尔什序列关联。

图17是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序列和沃尔什序列的候选的图。如图17所示,将沃尔什序列“w2,w1,w2,w1,w2,w2,w1,w2”分别与循环移位量“0,2,3,4,6,8,9,10”关联,将相邻的循环移位量间沃尔什序列不同的沃尔什序列与连续的循环移位量“2,3,4”、“8,9,10”关联。

这样,通过使与相邻循环移位量成对的沃尔什序列不同,能够降低序列间干扰最大的相邻循环移位量的循环移位序列间的序列间干扰。

此外,也可以组合(变形例1)和(变形例2)。例如,在图17中,使与沃尔什序列w1成对的个数为三个,与沃尔什序列w2成对的个数为五个,使与沃尔什序列w1成对的个数少于与沃尔什序列w2成对的个数。

(变形例3)

对循环移位序列而言,在循环移位量越接近的循环移位序列间,序列间干扰越大。因此,优选的是,在循环移位量越接近的循环移位序列间,越需要使用不同的沃尔什序列。

因此,使奇数的循环移位量的循环移位序列与沃尔什序列w2为一对,使偶数的循环移位量的循环移位序列与沃尔什序列w1为一对。

图18及图19是表示成对的循环移位序列和沃尔什序列的候选的图。如图19所示,在设想使用流数为4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相邻循环移位量间设定不同的沃尔什序列,因此能够降低序列间干扰。例如,第一终端使用循环移位量“0,6”,第二终端使用循环移位量“3,9”,进行MU(Multi User,多用户)-MIMO,由此能够使循环移位量的间隔隔开最大,并且在相邻循环移位量间设定不同的沃尔什序列,因此能够降低序列间干扰。

另外,在LTE-A上行MIMO发送中,不仅能够使用由LTE通知的循环移位量,而且能够使用全部循环移位量。例如,在以与第一流的偏移决定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的情况下,在被通知偏移量3、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2时,将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决定为5,使用未由LTE定义的循环移位量5。即使在此情况下,在使用上述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在相邻循环移位量之间也使用不同的沃尔什序列,因此能够降低循环移位量接近的循环移位序列间的序列间干扰。

此外,第二流之后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定沃尔什序列,但不限于此,第二流之后也可以与第一流同样地设定沃尔什序列。例如,基站也可以通知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量,与以上说明的第一流同样,根据循环移位量导出沃尔什序列的符号。即使将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独立地适用,也能抑制沃尔什序列的通知量的增加。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2中,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中定义在第一流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并且说明了以下情况,即第二流的沃尔什序列采用与第一流相同码的沃尔什序列,第三流之后的沃尔什序列从与第一流及第二流使用的沃尔什序列相同码或不同码的沃尔什序列中选择,或者采用与第一流及第二流的沃尔什序列不同码的沃尔什序列。即,说明了第二流之后的沃尔什序列由流号暗示地(Implicit)决定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表示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使用序列确定表,通过循环移位量暗示地(Implicit)决定第一流以及第二流之后的沃尔什序列的方法。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不依赖于流数(Rank,秩)的使用序列确定表,通过循环移位量暗示地(Implicit)决定第一流~第四流的沃尔什序列。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与终端预先共享偏移信息即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与第二流~第四流的循环移位量的差,基站以及终端基于偏移信息决定各个流的循环移位量。

图20是表示一例偏移信息的图,该偏移信息表示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与第二流~第四流的循环移位量的差。基于图20所示的偏移信息,从基站通知在第一流(流#0)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0(△0<12)后,终端将在第二流(流#1)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1设为(△0+6)mod12,将在第三流(流#2)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2设为(△0+3)mod12,将在第四流(流#3)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3设为(△0+9)mod12(图20的模式1)。或者,将在第三流(流#2)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2设为(△0+9)mod12,将在第四流(流#3)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3设为(△0+3)mod12(图20的模式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基站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只是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7仅说明不同的功能。

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决定在第二流~第四流中使用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这里,在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上加上固定的偏移以决定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量。例如,在基站与终端之间共享图20的模式1所示的偏移信息的情况下,由基站将在第一流(流#0)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设为△0(△0<12)时,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将第二流(流#1)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1决定为(△0+6)mod12,将第三流(流#2)使用的循环移位量△2决定为(△0+3)mod12,将第四流(流#3)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3决定为(△0+9)mod12。

另外,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保持存储多个成对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候选的使用序列确定表。

图21是表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使用序列确定表的图。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中,定义成对的在第一流中使用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候选。具体而言,沃尔什序列“w1,(w1),w2,w2,w1,(w2),w1,(w1),w2,w2,w1,(w2)”与循环移位量“0,(1),2,3,4,(5),6,(7),8,9,10,(11)”关联。

并且,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基于使用序列确定表,将与通知的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沃尔什序列设定为第一流的沃尔什序列。进而,分别决定与第二、三、四流的循环移位量△1、△2、△3对应的沃尔什序列。

接着,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将与各个流的循环移位量以及沃尔什序列有关的信息输出到编码单元101以及估计单元108。此外,基于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以及偏移信息决定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量,因此可以仅将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输入到编码单元101。另外,各个流的沃尔什序列根据各个流的循环移位量决定,因此各个流的沃尔什序列也可以不输入到编码单元10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终端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9所示的结构相同,只是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9仅说明不同的功能。

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基于从解码单元203输入的与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有关的信息、以及在基站与终端间预先共享的偏移信息,决定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量。即,在作为控制信息通知的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上加上固定的偏移以决定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量。例如,在基站与终端之间共享图20的模式1所示的偏移信息的情况下,由基站将在第一流(流#0)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设为△0(△0<12)时,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将在第二流(流#1)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1决定为(△0+6)mod12,将在第三流(流#2)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2决定为(△0+3)mod12,将在第四流(流#3)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3决定为(△0+9)mod12。

另外,基于在基站与终端间共享的存储有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使用序列确定表,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决定各个流的沃尔什序列。即,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从使用序列确定表中选择对应于上述决定的各个流的循环移位量△0、△1、△2、△3的各个流的沃尔什序列。接着,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将决定的各个流的循环移位量以及沃尔什序列输出到导频信号生成单元205。

接着,说明图2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的使用序列确定表。

首先,在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与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的差即偏移量设为△CS的情况下,考虑由两个循环移位量的间隔为该偏移量△CS的循环移位量构成的对。例如,在偏移量△CS为6的情况下,(0,6)、(2,8)、(3,9)、(4,10)成为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将相同的沃尔什序列与构成对的两个循环移位量关联。

这样,在将与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相距偏移量△CS的循环移位量设定为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的情况下,将相同的沃尔什序列与循环移位量间隔为△CS的两个循环移位量关联,由此能够将第一流和第二流设定给相同的沃尔什序列。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循环移位量的间隔为3(即,循环移位量间隔的最大值“6”的1/2)的循环移位序列形成组(3种)的情况下,对于各个组,分别仅与沃尔什序列w1关联、仅与沃尔什序列w2关联、以及与沃尔什序列w1及w2双方关联。例如,在图21所示的使用序列确定表中,对于由循环移位量“1,4,7,10”形成的组,仅与沃尔什序列w1关联。另外,对于由循环移位量“2,5,8,11”形成的组,仅与沃尔什序列w2关联。另外,对于由循环移位量“0,3,6,9”形成的组,沃尔什序列w1、w2分别每次与两个关联。

图22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使用序列确定表的情况下,对第二流~第四流设定的循环移位量以及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图。根据图22可知,基站对终端通知循环移位量“0,3,6,9”中的任一个时,将沃尔什序列w1、w2双方与第一流~第四流关联。另外,基站对终端通知循环移位量“1,4,7,10”中的任一个时,仅将沃尔什序列w1与第一流~第四流关联。另外,基站对终端通知循环移位量“2,5,8,11”中的任一个时,仅将沃尔什序列w2与第一流~第四流关联。此外,在LTE中,无法通知“1,5,7,11”作为循环移位量,但通过通知“1,5,7,11”以外的循环移位量,基站能够设定第一流~第四流的沃尔什序列。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以及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保持定义了在第一流中使用的成对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候选的单一的使用序列确定表,能够根据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切换第二流之后的沃尔什序列。

另外,根据图22可知,在以2流发送的情况下,与循环移位量无关,在第一流和第二流中设定同一沃尔什序列。可知在3流以上时,能够通过选择通知的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选择使第三流之后使用的沃尔什序列为与第一流及第二流使用的沃尔什序列相同码的沃尔什序列还是不同码的沃尔什序列。此外,导频信息决定单元110以及导频信息决定单元204仅保持一个图21那样的表示“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的使用序列确定表即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流和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的差即偏移量△CS固定的情况下,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中,在循环移位量隔开了偏移量△CS的成对的循环移位量中,与构成该对的一个循环移位量关联的沃尔什序列和与另一个循环移位量关联的沃尔什序列相同。由此,与循环移位量无关,在第一流与第二流中被设定同一沃尔什序列。

另外,在第一流和第二流的循环移位量的差即偏移量△CS为循环移位量间的最大值,由循环移位量间隔为偏移量△CS的1/2的循环移位量形成循环移位量组的情况下,对于各循环移位量组,分别仅与第一沃尔什序列w1关联、仅与第二沃尔什序列w2关联、以及与第一沃尔什序列及第二沃尔什序列双方关联。这样,在使用序列确定表中,在由循环移位量间隔为循环移位量间隔最大值的1/2的循环移位量形成的多个循环移位量组中,与第一循环移位量组包含的循环移位量关联的沃尔什序列为第一沃尔什序列,与第二循环移位量组包含的循环移位量关联的沃尔什序列为第二沃尔什序列,与第三循环移位量组包含的循环移位量关联的沃尔什序列为所述第一沃尔什序列及第二沃尔什序列。由此,能够通过选择通知的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选择使第三流之后使用的沃尔什序列为与第一流及第二流使用的沃尔什序列相同码的沃尔什序列还是不同码的沃尔什序列。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一个“循环移位量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对第一流的与其他流的循环移位量的偏移量,设定各个流的沃尔什序列。因此,无须对每个流数(Rank,秩)存储使用序列确定表,也不需要进行与多个使用序列确定表对应的处理,因此能够减小电路规模。即,通过预先在基站和终端之间决定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量,能够仅通过通知第一流的循环移位量来决定第二流之后的循环移位量,对于该循环移位量使用不依赖于流数(Rank,秩)的一个“循环移位量与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设定各个流的沃尔什序列。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以使用流数为4,使用4流发送导频信号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而在使用流数为2或3的情况下,使第二流的沃尔什序列和第一流的沃尔什序列为相同码,使第33流之后的沃尔什序列为相同或不同码。进一步而言,在发送天线数为2以下等导频信号的流数为2以下的情况下,使用同一沃尔什序列发送导频信号。

另外,对循环移位序列和沃尔什序列赋予关系的模式,也可以每个小区不同。对于同一循环移位序列,在小区间沃尔什序列存在相同或不同的情况,能够在小区间将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随机化(平均化)。

另外,上述模式的序号可以与UE固有信息(UEID等)、小区ID等关联。无须通知对应关系的模式,能够降低来自基站的通知量。

另外,对于上述模式的使用序列确定表而言,基站对新的使用序列确定表进行高层信令(Higher Layer Signaling)通知,由此也可以更新为新的使用序列确定表。即,无须以标准书规定表。由此,能够根据LTE终端或LTE-A终端的比例来改变对应关系的模式。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除了循环移位序列以外还使用沃尔什序列的情况,但不限于沃尔什序列,只要是正交序列或正交性较高的序列,同样能够适用本发明。例如,可以将沃尔什序列置换为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码)。

另外,沃尔什序列长度不限于2,也可以是其他序列长度。

另外,分配控制信息有时被称为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或PDCCH。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基站对各终端通知流号和沃尔什序列的对应关系(模式),但也可以对各终端通知在第一流中使用的沃尔什序列。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天线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同样能够适用于天线端口(antenna port)。

所谓天线端口,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构成的逻辑天线。即,天线端口不一定限于指一个物理天线,有时也可指由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等。

例如,在3GPP LTE中,未规定由几个物理天线构成天线端口,而规定为基站能够发送不同的参照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最小单位。

另外,天线端口有时也被规定为乘以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的加权的最小单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硬件来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一个芯片。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或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2009年10月1曰提交的特愿第2009-229649号以及2010年4月2曰提交的特愿第2010-086141号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等,作为即使在同时适用SU-MIMO以及MU-MIMO的情况下,也将同一终端使用的多个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抑制得低,同时降低终端间的导频信号的序列间干扰的终端装置等是有用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