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6073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终端由于受到空间容积的限制,只能使用体积规格较小的扬声器,很难体现声音的低频特性,进而无法享受到在电影院或音乐厅的临场震撼效果。并且一般移动终端只会携带一个扬声器,无法实现立体声效果。另外,即使移动终端携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扬声器,由于移动终端体积的限制,扬声器之间的距离受到限制,不可能做到很好的声音区分,这样立体声效果也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能够实现较好的立体声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其中,该方法基于立体声播放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至少一个辅助播放设备,该移动终端包括播放模块,方法包括:移动终端按照预定规则将音频文件分解成至少两个音频流;移动终端将至少两个音频流分别传输给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同步播放对应接收到的音频流。

其中,移动终端按照预定规则将音频文件分解成至少两个音频流的步骤包括:移动终端将音频文件分解为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对左声道音频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获取第一音频流;对右声道音频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获取第二音频流;分别对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进行高通滤波处理,混合高通滤波处理后的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以获取第三音频流。

其中,至少一个辅助播放设备包括第一辅助播放设备和第二辅助播放设备,移动终端将至少两个音频流分别传输给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的步骤包括:移动终端将第三音频流传输给播放模块,将第一音频流传输给第一辅助播放设备以及将第二音频流传输给第二辅助播放设备。

其中,移动终端将第一音频流传输给第一辅助播放设备的步骤具体为:移动终端将第一音频流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给第一辅助播放设备;移动终端将第二音频流传输给第二辅助播放设备的步骤具体为:移动终端将第二音频流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给第二辅助播放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分解模块,用于按照预定规则将音频文件分解成至少两个音频流;传输模块,与分解模块连接,用于将分解模块分解得到的至少两个音频流分别传输给移动终端中的播放模块和外接于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辅助播放设备;其中,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同步播放传输模块传输的至少两个音频流。

其中,分解模块包括:分解单元,用于将音频文件分解为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第一低通滤波器,与分解单元连接,用于对左声道音频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获取第一音频流;第二低通滤波器,与分解单元连接,用于对右声道音频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获取第二音频流;高通滤波器,与分解单元连接,用于分别对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进行高通滤波处理;混合单元,与高通滤波器连接,用于混合高通滤波器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后的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以获取第三音频流。

其中,辅助播放设备为两个,传输模块包括:数字传输单元,用于将第三音频流通过数字传输接口传输给播放模块;无线传输单元,用于将第一音频流和第二音频流分别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给两个辅助播放设备。

其中,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相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移动终端和外接于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辅助播放设备。

其中,辅助播放设备为音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按照预定规则将音频文件分解成至少两个音频流,将至少两个音频流分别传输给移动终端中的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同步播放对应接收到的音频流。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实现较好的立体声效果,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播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述立体播放装置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基准。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的流程图。其中,该方法基于立体声播放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至少一个辅助播放设备,该移动终端包括播放模块。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01:移动终端按照预定规则将音频文件分解成至少两个音频流。

在步骤S101中,优选地,移动终端可以将音频文件按照声道或/和频率分解成至少两个音频流。举例来说,可以按声道将音频文件分解成左声道音频流和右声道音频流。也可以按频率将音频文件分解成高频音频流、中频音频流和低频音频流。还可以按照声道和频率将音频文件分解成左声道低频音频流、右声道低频音频流和中高频音频流。

当然,移动终端也可以按照其它特性将音频文件分解成多个音频流,本发明不以上述举例为限。

步骤S102:移动终端将至少两个音频流分别传输给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

在步骤S102中,播放模块设置在移动终端中,其中,移动终端通过数字传输接口将音频流传输给播放模块。数字传输接口可以为I2S接口等。辅助播放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通过有线方式外接的音箱,其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有线传输接口例如S/PDIF接口、USB接口和耳机接口等等将音频流传输给辅助播放设备。另外,辅助播放设备也可以为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外接的音箱,其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WIFI、蓝牙等等无线方式将音频流传输给辅助播放设备。

步骤S103: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同步播放对应接收到的音频流。

在步骤S103中,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同步播放所接收到的对应的音频流时,利用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的空间摆放位置不同,可以营造出立体声效果,从而改善用户的体验。

图2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的流程图。其中,该方法基于立体声播放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第一辅助播放设备和第二辅助播放设备,该移动终端包括播放模块。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发明的方法并不以图2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201:移动终端将音频文件分解为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

在步骤S201中,移动终端首先将音频文件按照声道分解为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

步骤S202:对左声道音频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获取第一音频流。

在步骤S202中,第一音频流为左声道低频音频流,其具体为左环绕背景音频流。在本实施例中,低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优选为220赫兹。在其它实施例中,低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优选为150赫兹。

步骤S203:对右声道音频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获取第二音频流。

在步骤S203中,第二音频流为右声道低频音频流,其具体为右环绕背景音频流。在本实施例中,低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优选为220赫兹。在其它实施例中,低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优选为150赫兹。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02和步骤S203采用截止频率相同的低通滤波处理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针对人耳不同的听力感受或者为了产生不同的立体声效果,步骤S202和步骤S203也可以采用截止频率彼此不相同的低通滤波处理方式。

步骤S204:分别对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进行高通滤波处理,混合高通滤波处理后的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以获取第三音频流。

在步骤S204中,第三音频流为中高频音频流,其具体为包括语音的中置主音频流。在本实施例中,高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优选为220赫兹。在其它实施例中,高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优选为500赫兹。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低通滤波处理和高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相同,优选为220赫兹,从而实现在播放音频文件时,不会损失任何频率的声音。在其它实施例中,由于人耳比较敏感的低频范围在30-150赫兹之间,中高频范围在500-5000赫兹之间,因此选择低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小于高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优选地,选择低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为150赫兹,高通滤波处理的截止频率为500赫兹,从而使人耳听到的声音更加干净纯粹,减少不敏感的频率的音频对人耳的影响。

步骤S205:移动终端将第三音频流传输给播放模块,将第一音频流传输给第一辅助播放设备以及将第二音频流传输给第二辅助播放设备。

在步骤S205中,优选地,第一辅助播放设备和第二辅助播放设备以移动终端为中心对称分布在移动终端的左右两侧。具体来说,当用户面对移动终端欣赏音乐或电影时,第一辅助播放设备位于用户的左边,第二辅助播放设备位于用户的右边。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播放设备和第二辅助播放设备为无线音箱。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音箱具有较大的腔体,因此能够很好地展示声音的低频效果,从而达到很好的立体声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I2S接口将第三音频流传输给设置于移动终端内部的播放模块,移动终端将第一音频流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给第一辅助播放设备,移动终端将第二音频流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给第二辅助播放设备。

步骤S206:播放模块、第一辅助播放设备和第二辅助播放设备同步播放对应接收到的第三音频流、第一音频流和第二音频流。

在步骤S206中,当用户面对移动终端欣赏音乐或电影时,移动终端必然在用户的正前方,此时移动终端播放第三音频流也即包括语音的中置主音频流,第一辅助播放设备也即位于用户左边的音箱播放第一音频流也即左环绕背景音频流,第二辅助播放设备也即位于用户右边的音箱播放第二音频流也即右环绕背景音频流,从而可以营造出立体环绕声效果,体现出在电影院或音乐厅的临场震撼效果。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播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移动终端1和外接于移动终端1的至少一个辅助播放设备。其中,辅助播放设备与移动终端1可以采用有线连接,也可以采用无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播放设备与移动终端1采用无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辅助播放设备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辅助播放设备21和第二辅助播放设备22。优选地,一辅助播放设备21和第二辅助播放设备22为音箱。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播放设备21和第二辅助播放设备22以移动终端1为中心对称分布在移动终端的左右两侧。具体来说,当用户面对移动终端1欣赏音乐或电影时,第一辅助播放设备21位于用户的左边,第二辅助播放设备22位于用户的右边。

请一并参考图4,图4是图3所示立体播放装置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1包括分解模块11、传输模块12和播放模块13。

分解模块11用于按照预定规则将音频文件分解成至少两个音频流。具体来说,分解模块11包括分解单元111、第一低通滤波器112、第二低通滤波器113、高通滤波器114和混合单元115。

在本实施例中,分解单元111用于将所述音频文件分解为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第一低通滤波器112与分解单元111连接,用于对左声道音频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获取第一音频流。第二低通滤波器113与分解单元连接111,用于对右声道音频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获取第二音频流。高通滤波器114与分解单元111连接,用于分别对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进行高通滤波处理。混合单元115与高通滤波器114连接,用于混合高通滤波器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后的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以获取第三音频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低通滤波器112、第二低通滤波器113和高通滤波器114的截止频率相同,截止频率优选为220赫兹,从而使得在播放音频文件时,不会损失任何频率的声音。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低通滤波器112、第二低通滤波器113的截止频率相同优选为150赫兹,其小于高通滤波器114的截止频率优选为500赫兹,从而使人耳听到的声音更加干净纯粹。

传输模块12与分解模块11连接,用于将分解模块分解得到的至少两个音频流分别传输给移动终端中1的播放模块13和外接于移动终端的1的第一辅助播放设备21和第二辅助播放设备22。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音频流为上述的第一音频流、第二音频流和第三音频流。

具体来说,传输模块12包括数字传输单元121和无线传输单元122。其中,数据传输单元121与混合单元115连接,用于将混合单元115输出的第三音频流通过数字传输接口例如I2S接口传输给播放模块13。无线传输单元122分别与第一低通滤波器112和第二低通滤波器113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112输出的第一音频流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给第一辅助播放设备21以及将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113输出的第二音频流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给第二辅助播放设备22。

播放模块13和辅助播放设备同步播放传输模块12传输的至少两个音频流。在本实施例中,播放模块13播放数据传输单元121传输的第三音频流的同时,第一辅助播放设备21和第二辅助播放设备22分别播放无线传输单元122传送的第一音频流和第二音频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音频流为左声道低频音频流,其具体为左环绕背景音频流。第二音频流为右声道低频音频流,其具体为右环绕背景音频流。第三音频流为中高频音频流,其具体为包括语音的中置主音频流。当用户面对移动终端1欣赏音乐或电影时,移动终端1必然在用户的正前方,此时移动终端播放1第三音频流也即包括语音的中置主音频流,位于用户左边的第一辅助播放设备21播放第一音频流也即左环绕背景音频流,位于用户右边的第二辅助播放设备22播放第二音频流也即右环绕背景音频流,从而可以营造出立体环绕声效果,体现出在电影院或音乐厅的临场震撼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播放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按照预定规则将音频文件分解成至少两个音频流,将至少两个音频流分别传输给移动终端中的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播放模块和辅助播放设备同步播放对应接收到的音频流。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实现较好的立体声效果,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