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建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02593发布日期:2019-12-03 18:31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通道建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通道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可发送短信、拨打电话,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软件获取网络资源或及时聊天通讯。空中下载(overtheair,简称ota)为用户和运营商提供了通过网络传输方式对通用用户识别卡(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简称usim)上的内容(包括菜单、文件、系统程序等)进行管理的途径。承载无关协议(bearerindependentprotocol,简称bip)是ota数据传输协议的一种。通用集成电路卡(universalintegratedcircuitcard,简称uicc)通常包括usim模块和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identitymodule,简称sim)模块。usim通过bip可与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道,具体地,usim向终端设备发送bip包括的openchannel命令,该openchannel命令包括该数据通道打开所指定的承载方式及该承载方式必要的参数,终端设备接收到该openchannel命令后,根据该openchannel命令打开数据通道。现有技术中,openchannel命令包括一种承载方式及该承载方式必要的参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承载方式越来越多,但是,usim指定终端设备用固定的承载方式打开数据通道,不仅降低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使得数据通道打开方式缺乏灵活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道建立方法及装置,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数据通道打开方式的灵活性。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通道建立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通用用户识别卡usim发送的信道打开指令;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信道打开指令,确定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若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通道建立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用用户识别卡usim发送的信道打开指令;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打开指令,确定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建立模块,用于若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方法及装置,通过通用用户识别卡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道打开指令携带标识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的标识位,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标识位确定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若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当一种承载方式的通道建立失败后,终端设备可根据该承载方式的下一种承载方式继续建立通道,直到通道建立成功或者所有的承载方式均遍历结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openchannel命令只包括一种承载方式及该承载方式必要的参数,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提高了数据通道打开方式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装置的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方法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针对openchannel命令包括一种承载方式及该承载方式必要的参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承载方式越来越多,但是,usim指定终端设备用固定的承载方式打开数据通道,不仅降低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使得数据通道打开方式缺乏灵活性,提供了通道建立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101、终端设备接收通用用户识别卡usim发送的信道打开指令。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终端设备和通用用户识别卡usim,且终端设备和通用用户识别卡usim可进行信息交互,具体的,当通用用户识别卡usim需要与远程的服务器通信时,需要终端设备建立用于传输数据或命令的通道,在终端设备建立用于传输数据或命令的通道之前,usim卡向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打开指令,该信道打开指令具体可以是bip包括的openchannel命令。在本实施例中,usim卡发送给终端设备的openchannel命令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表1所示的数据结构:表1字节数描述长度1承载描述标签12长度(x+1)13承载类型14—(3+x)承载参数x另外,openchannel命令的具体帧格式为如表2所示的结构:表2如表2所示,m表示必选,o表示可选,min表示是否有最小长度,长度表示相应的字段取最小长度时的字段长度,y表示是。在表2所示的结构中,命令限定符的第4位在现有技术中是未启用的,在本实施例中,命令限定符的第4位即b4被启用,当b4=0时,openchannel命令中只承载有承载描述1,当b4=1时,openchannel命令中承载有多个承载描述,如承载描述1-承载描述n。因此,在表2所示的结构中,承载描述1是必选的,承载描述2-承载描述n均是可选的。步骤s102、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信道打开指令,确定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终端设备接收到如表2所示的openchannel命令后,依次读取openchannel命令的每个字段,当读到命令限定符的第4位时,根据命令限定符的第4位是0或1判断出openchannel命令包括一个或多个承载描述,若openchannel命令包括一个承载描述,表示usim指定终端设备打开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若openchannel命令包括多个承载描述,表示usim指定终端设备打开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步骤s103、若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所述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包括:获取所述多承载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承载方式;依据所述优先级最高的承载方式,建立所述通道;若所述通道建立不成功,则遍历所述优先级最高的承载方式之后的承载方式,直到所述通道建立成功或所述多承载方式遍历结束为止。在本实施例中,如表2所示,一个承载描述对应一种承载方式,承载描述1-承载描述n是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该优先级可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终端设备根据优先级最高的承载描述1,根据承载描述1建立通道,若通道建立失败,则根据承载描述2建立通道,若通道建立失败,则根据承载描述3建立通道,直到通道建立成功或所有的承载描述遍历结束。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通用用户识别卡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道打开指令携带标识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的标识位,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标识位确定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若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当一种承载方式的通道建立失败后,终端设备可根据该承载方式的下一种承载方式继续建立通道,直到通道建立成功或者所有的承载方式均遍历结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openchannel命令只包括一种承载方式及该承载方式必要的参数,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提高了数据通道打开方式的灵活性。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方法流程图。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01、终端设备接收通用用户识别卡usim发送的信道打开指令。所述信道打开指令包括承载方式标识信息,所述承载方式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待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承载方式标识信息具体为如表2所示的命令限定符的第4位。若待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所述信道打开指令包括每种承载方式对应的承载描述信息,所述承载描述信息包括承载描述标记、承载描述内容、以及所述承载描述内容的长度。如表2所示,openchannel命令包括每种承载方式对应的承载描述信息如承载描述1-n,承载描述1包括承载描述标记如35或b5、承载描述内容、以及所述承载描述内容的长度如承载描述1包括的长度,该长度表示承载描述内容的长度。步骤s202、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信道打开指令,确定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终端设备根据命令限定符的第4位是0或1确定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步骤s203、若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多承载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承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方式可以是如下几种:'01'=csd;'02'=gprs/utran分组业务/e-utran;'03'=请求的传输层的缺省承载;'04'=本地链路技术;'05'=bluetooth;'06'=irda;'07'=rs232;'08'=tia/is-820分组数据服务;'09'=带有扩展参数的utran分组业务/hsdpa;'0a'=i-wlan;'0b'=e-utran/映射utran分组业务;'0c'=ims;'10'=usb。其余值为保留值。可见每个承载方式对应一个数值,例如承载方式csd用01标识,承载方式gprs/utran分组业务/e-utran用02标识,表2所示的承载描述内容可以是每个承载方式对应数值。若命令限定符的第4位是1,则表示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终端设备获取所述多承载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承载方式,由于承载描述1相比于其他承载描述,排列在表2的前面,则承载描述1的优先级最高,承载描述1对应的承载描述内容对应的承载方式优先级最高。步骤s204、依据所述优先级最高的承载方式对应的承载描述信息,建立所述通道。终端设备根据优先级最高的承载方式对应的承载描述信息,打开该承载方式的通道。步骤s205、若所述通道建立不成功,则遍历所述优先级最高的承载方式之后的承载方式,直到所述通道建立成功或所述多承载方式遍历结束为止。若通道建立不成功,则终端设备依次遍历承载描述1之后的承载描述,优先遍历承载描述2,获取承载描述2的承载描述内容对应的承载方式,打开该承载方式的通道,若通道建立不成功,则终端设备获取承载描述3的承载描述内容对应的承载方式,打开该承载方式的通道,直到所述通道建立成功或所述多承载方式遍历结束为止。步骤s206、若通道建立成功,则终端设备将所述通道建立成功时对应的承载方式发送给所述usim。具体的,若通道建立成功,则终端设备将所述通道建立成功时对应的承载方式通过terminalresponse发送给所述usim。步骤s207、若通道建立不成功,则终端设备将所述通道建立不成功的消息发送给所述usim。具体的,若通道建立不成功,则终端设备将所述通道建立不成功的消息通过terminalresponse发送给所述usim。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通用用户识别卡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道打开指令携带标识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的标识位,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标识位确定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若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当一种承载方式的通道建立失败后,终端设备可根据该承载方式的下一种承载方式继续建立通道,直到通道建立成功或者所有的承载方式均遍历结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openchannel命令只包括一种承载方式及该承载方式必要的参数,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提高了数据通道打开方式的灵活性。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301、终端设备接收openchannel指令。步骤s302、终端设备读取命令限定符的值,确定本命令是单承载方式还是多承载方式。若本命令是单承载方式则执行步骤s304,若本命令是多承载方式,则执行步骤s303。步骤s303、终端设备获取多承载方式中的第一优先级承载方式的承载描述,按照承载描述建立通道。步骤s304、终端设备获取单承载方式的承载描述,按照承载描述建立通道。步骤s305、终端设备确定多承载方式中的第一优先级承载方式的通道是否建立成功。若成功则执行步骤s309,若不成功则执行步骤s307。步骤s306、终端设备确定单承载方式的通道是否建立成功。若成功则执行步骤s309,若不成功也执行步骤s309。步骤s307、终端设备获取多承载方式中的下一个优先级承载方式的承载描述,按照承载描述建立通道。步骤s308、终端设备确定多承载方式中的下一个优先级承载方式的通道是否建立成功。若成功则执行步骤s309,若不成功则返回步骤s307。步骤s309、终端设备在terminalresponse中向usim回复结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一致,具体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通用用户识别卡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道打开指令携带标识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的标识位,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标识位确定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若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当一种承载方式的通道建立失败后,终端设备可根据该承载方式的下一种承载方式继续建立通道,直到通道建立成功或者所有的承载方式均遍历结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openchannel命令只包括一种承载方式及该承载方式必要的参数,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提高了数据通道打开方式的灵活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装置的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装置可以执行通道建立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流程,通道建立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一个模块,如图4所示,通道建立装置包括:接收模块41、确定模块42、建立模块43。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通用用户识别卡usim发送的信道打开指令;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打开指令,确定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建立模块43用于若所述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通用用户识别卡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道打开指令携带标识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的标识位,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标识位确定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若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当一种承载方式的通道建立失败后,终端设备可根据该承载方式的下一种承载方式继续建立通道,直到通道建立成功或者所有的承载方式均遍历结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openchannel命令只包括一种承载方式及该承载方式必要的参数,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提高了数据通道打开方式的灵活性。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装置的结构图。在图4的基础上,建立模块43包括:获取单元431、建立单元432、遍历单元433。获取单元431,用于获取所述多承载方式列表。遍历单元433,用于遍历所述多承载方式列表中的承载方式,根据遍历到的承载方式向建立单元432发送通道打开命令,并接收所述建立单元返回的通道建立结果。建立单元432,用于接收遍历单元433发送的通道打开命令,根据所述通道打开命令执行通道打开操作,并将通道建立结果返回给遍历单元433。具体地,所述信道打开指令包括承载方式标识信息,所述承载方式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待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若待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所述信道打开指令包括每种承载方式对应的承载描述信息,所述承载描述信息包括承载描述标记、承载描述内容、以及所述承载描述内容的长度;建立单元432具体用于依据所述优先级最高的承载方式对应的承载描述信息,建立所述通道。通道建立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44,发送模块44用于将所述通道建立成功时对应的承载方式发送给所述usim;或者,将所述通道建立不成功的消息发送给所述usim。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建立装置可以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图2、3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此处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通用用户识别卡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道打开指令携带标识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的标识位,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标识位确定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若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当一种承载方式的通道建立失败后,终端设备可根据该承载方式的下一种承载方式继续建立通道,直到通道建立成功或者所有的承载方式均遍历结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openchannel命令只包括一种承载方式及该承载方式必要的参数,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提高了数据通道打开方式的灵活性。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通用用户识别卡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道打开指令携带标识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的标识位,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标识位确定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单承载方式或者多承载方式,若usim指定建立的通道是多承载方式,则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承载方式的优先级,建立所述通道,当一种承载方式的通道建立失败后,终端设备可根据该承载方式的下一种承载方式继续建立通道,直到通道建立成功或者所有的承载方式均遍历结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openchannel命令只包括一种承载方式及该承载方式必要的参数,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提高了数据通道打开方式的灵活性。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