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换方法、源基站、目标基站及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75178发布日期:2018-06-02 01:4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换方法、源基站、目标基站及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换方法、源基站、目标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的切换流程如图1~2所示,其中,图1中的步骤1~6是切换准备阶段,步骤7~11是切换执行阶段,图2中的步骤12~16是切换完成阶段。

可以看出,图1~2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切换流程是一种“硬切换”,在切换过程中会产生终端数据的中断,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了降低切换导致的数据中断时间,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双连接方式进行切换的方案,但是该方案需要终端支持双收发,这大大增加了终端的成本和实现复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切换方法、源基站、目标基站及终端,可以在不增加终端成本和实现复杂度的情况下实现低时延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源基站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源基站继续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直至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终端切换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终端的源基站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针对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并在终端切换完成后,继续将更新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源基站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源基站继续向所述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接收所述目标基站转发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终端切换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针对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接收反馈信息转发给所述源基站;

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源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终端在根据所述切换命令切换至目标基站的过程中,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将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源基站,包括:

命令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数据转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继续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直至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基站,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的源基站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反馈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针对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并在终端切换完成后,继续将更新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这里,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删除已确认发送成功的下行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源基站,包括:

命令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继续向所述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接收所述目标基站转发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这里,所述更新包括删除已确认发送成功的下行数据;

数据转发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时,将所述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基站,包括:

反馈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反馈信息转发单元,用于将所述接收反馈信息转发给所述源基站;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命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切换处理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切换命令切换至目标基站的过程中,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将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终端在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与所述源基站处于同一频点的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时,发送针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上行接入信号和针对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终端在完成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后,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与所述源基站处于同一频点的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时,发送针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上行接入信号和针对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完成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后,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源基站、目标基站及终端,在终端切换过程中不要求终端具有双收发功能,不需要增加终端硬件成本和实现复杂度,即可实现低时延切换,从而可以减小切换过程中的通信中断时间,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2为现有技术的LTE系统的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切换方法应用于源基站侧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目标基站侧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侧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发送接收反馈信息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发送接收反馈信息的另一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切换方法的整体流程的示例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切换方法的消息数据包发送的示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源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目标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切换方法应用于源基站侧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目标基站侧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侧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15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切换方法的整体流程的示例图;

图15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切换方法的消息数据包发送的示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源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目标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侧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20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切换方法的整体流程的示例图;

图20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切换方法的消息数据包发送的示例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源基站是终端当前服务小区所属的基站,目标基站是终端切换的目标小区所属的基站。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微基站(Pico Base Station)、Node B(3G移动基站的称呼)、增强型基站(eNB)、家庭增强型基站(Femto eNB或Home eNode B或Home eNB或HeNB)、中继站、接入点、RRU(Remote Radio Unit,远端射频模块)、RRH(Remote Radio Head,射频拉远头)等。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手机),或者其他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用户设备(UE)、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站、能够将移动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的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或移动智能热点、智能家电、或其他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设备等。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类似的切换步骤,如测量报告的上报以及基于预设切换判决策略的判决等,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相关实现,本文将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了降低切换过程导致的终端通信的中断时间,改善用户使用提醒,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在应用于源基站侧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源基站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这里,切换命令通常携带有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具体的,所述切换命令的发送形式,可以是源基站向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以指示终端进行切换。

步骤302,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这里,源基站将本地缓存的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转发给目标基站,需要转发的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步骤303,源基站继续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直至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

这里,源基站继续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直至终端已完成切换,切换至目标基站。具体的,根据不同的切换场景,如跨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切换和MME内切换,源基站可以根据来自MME或目标基站的相关消息(如资源释放消息)来确定终端是否已完成切换。这些确认方式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相关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时,将会向目标基站,而非源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ACK/NACK),因此,在上述步骤303中,源基站在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时,关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自动重传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终端不支持双连接,所述源基站在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时,与所述目标基站按照时分复用(TDM)的方式,分别向所述终端进行下行发送。若终端支持双连接,则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可以同时向终端发送数据,此时可以不必采用TDM方式发送。

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源基站在发送切换命令后,将继续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从而可以延长下行数据的发送时间,减少终端通信的中断时间,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继续参考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在应用于目标基站侧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终端切换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终端的源基站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步骤402,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在切换过程中发送的针对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步骤403,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并在终端切换完成后,继续将更新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这里,所述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删除已确认发送成功的下行数据。

继续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在应用于终端侧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终端接收源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这里,切换命令的实现方式可以是:由源基站向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以指示终端进行切换。切换命令通常携带有目标基站的相关信息。

步骤502,终端在根据所述切换命令切换至目标基站的过程中,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将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

以上步骤中,源基站在终端切换过程中继续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终端将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据此判断哪些数据已成功发送给终端,从而更新待发送数据,并在切换完成后,继续发送待发送数据给终端,从而可以延长下行数据的发送时间,减少终端通信的中断时间,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不同的随机接入方式,本实施例中终端在上述步骤502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接收反馈信息的发送方式,目标基站则在上述步骤402中进行相应的接收。

请参照图6,当终端发起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时,终端和目标基站进行步骤601~604的4次交互过程。接入过程中终端有两次上行发送的机会可以携带源基站下行数据包对应的接收反馈信息(ACK/NACK信息)。其中步骤601是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此时基站不知道终端身份信息,因此终端无法将源基站下行数据包对应的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终端只能步骤603的消息中,终端在上行调度发送机会中将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具体的,将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包对应的接收反馈信息承载在上行数据信道(上行共享信道UL-SCH)上进行发送,此时,目标基站可以在所述终端的上行调度发送机会中接收所述接收反馈信息。

请参照图7,当终端发起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时,终端和目标基站进行步骤701~702的2次交互过程。由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前导码是预先分配好的,在接入过程中终端有1次上行发送机会,即在步骤702中终端向目标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时,同时发送源基站下行数据包对应的接收反馈信息,即,终端可以将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携带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消息中,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从而目标基站可以在所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消息中接收所述接收反馈信息。

这里,接收反馈信息仅包括ACK和NACK两种类型,本实施例可以预先设定前导码与接收反馈信息类型的对应关系,从而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对应的前导码;然后,向目标基站发送携带有所确定的前导码和所述下行数据的指示信息的消息。相应的,目标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消息,根据消息中的下行数据的指示信息,确定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对应的前导码;进而根据预设的前导码与接收反馈信息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下行数据是否发送成功。

例如,ACK/NACK信息可以通过对前导码的分组进行表征,假设存在64个前导码,其中16个用于非竞争随机接入,可再将该16个前导码分为2组,一组表征ACK信息,另一组表征NACK信息,从而建立前文所述的对应关系。

下面再结合图8a的一个切换流程的整体流程图以及图8b提供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一种示例,对以上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步骤801,源基站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包含切换指令和切换相关信息,如切换的目标基站的相关信息等。

步骤802,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存储在缓冲器中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数据包及未被确认成功传输的数据包,目标基站接收后缓存在缓冲器中。

步骤803,源基站继续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

步骤804,终端接收到步骤801中基站发送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后,终端向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在接入目标基站过程中,将携带有源基站下行数据包的接收反馈信息(ACK/NACK)发送给目标基站。

由于此时源基站无法接收终端反馈的ACK/NACK信息,因此源基站不再等待终端的反馈,关闭重传功能。此时如果终端不支持双收(即不能同时接收、处理来自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数据)功能,那么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下行发送通过TDM的方式时分发送,以避免数据冲撞;如果终端支持双收功能,那么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可以同时发送,不需要TDM方式。

步骤805,目标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以及接收终端发送的ACK/NACK信息,通过ACK/NACK信息判断步骤802中由源基站传送过来的数据包是否成功接收,如果成功接收则从目标基站缓冲器中删除,如果未成功接收则保留该数据包。

步骤806,RRC连接重配置完成,终端确认切换完成。

步骤807,目标基站将经过步骤805处理后的缓冲器中尚未发送的数据包及未被确认成功传输的数据包,发送给终端。

如图8b所示,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缓冲器里尚未发送和尚未被终端确认成功发送的数据包,即数据包1、2、3、4。这里,图8b中,每个小方块表示一个数据包,小方块中的数字则表示数据包的编号。终端在接到RRC重配消息后,向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以及向目标基站发送源基站数据包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具体为数据包1的反馈信息为ACK,数据包2为NACK。

目标基站收到终端的ACK/NACK反馈信息,将确认发送成功的数据包1从缓冲器中删除。在RRC重配置完成,终端成功切换至目标基站后,目标标基站继续将缓冲器中剩余的数据包2、3、4发送给终端。

基于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实现上述方法的设备。请参照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源基站90,如图9所示,该源基站90包括:

命令发送单元901,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数据转发单元902,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903,用于继续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直至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

上述源基站还可以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在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时,关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自动重传功能。

这里,所述数据发送单元903,还以进一步用于在所述终端不支持双连接时,与所述目标基站按照时分复用的方式,分别向所述终端进行下行发送。

请参照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基站100,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终端的源基站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反馈信息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在切换过程中发送的针对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数据发送单元1003,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并在终端切换完成后,继续将更新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这里,所述更新包括删除已确认发送成功的下行数据。

这里,所述反馈信息接收单元1002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发起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时,目标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上行调度发送机会中接收所述接收反馈信息;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发起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时,目标基站在所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消息中接收所述接收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子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消息,确定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对应的前导码;根据预设的前导码与接收反馈信息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下行数据是否发送成功。

请参照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110,包括:

命令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切换处理单元1102,用于在根据所述切换命令切换至目标基站的过程中,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将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

这里,所述切换处理单元1102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发起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时,所述终端在上行调度发送机会中将所述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发起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时,所述终端将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携带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消息中,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发送子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预设的前导码与接收反馈信息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对应的前导码;向目标基站发送携带有所确定的前导码和所述下行数据的指示信息的消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切换过程中,目标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接收反馈信息后,将转发给源基站,源基站根据该信息,删除已确认成功发送的数据后,将待发送数据转发给目标基站,从而可以减少基站间不必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

请参照图12,本实施提供的切换方法,在应用于源基站侧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1,源基站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这里,切换命令通常携带有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具体的,所述切换命令的发送形式,可以是源基站向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以指示终端进行切换。

步骤1202,源基站继续向所述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接收所述目标基站转发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这里,所述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删除已确认发送成功的下行数据。

步骤1203,源基站在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时,将所述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基站。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时,将会向目标基站,而非源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ACK/NACK),因此,在上述步骤303中,源基站在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时,关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自动重传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终端不支持双连接,所述源基站在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时,与所述目标基站按照时分复用(TDM)的方式,分别向所述终端进行下行发送。若终端支持双连接,则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可以同时向终端发送数据,此时可以不必采用TDM方式发送。

以上步骤中,源基站在发送切换命令后,继续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另外,源基站根据目标基站转发的接收反馈信息,确定哪些数据已成功传输给终端,从而将这些数据从本地的缓冲器中删除,然后将缓冲器中剩余的该终端的下行数据转发给目标基站。通过上述处理,本实施例可以延长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时间,从而降低终端通信中断时间,并可以减少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的下行数据量。

请参照图13,本实施提供的切换方法,在应用于目标基站侧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01,终端切换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在切换过程中发送的针对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步骤1302,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接收反馈信息转发给所述源基站。

步骤1303,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步骤1304,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请参照图14,本实施提供的切换方法,在应用于终端侧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01,终端接收源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这里,切换命令的实现方式可以是:由源基站向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以指示终端进行切换。切换命令通常携带有目标基站的相关信息。

步骤1402,终端在根据所述切换命令切换至目标基站的过程中,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将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

根据不同的随机接入方式,本实施例中终端在上述步骤1402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接收反馈信息的发送方式,目标基站则在上述步骤1301中进行相应的接收。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对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再结合图15a的一个切换流程的整体流程图以及图15b提供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一种示例,对以上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步骤1501,源基站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包含切换指令和切换相关信息,如切换的目标基站的相关信息等。

步骤1502,源基站继续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

步骤1503,终端接收到步骤1501中基站发送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后,终端向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在接入目标基站过程中,将携带有源基站下行数据包的接收反馈信息(ACK/NACK)发送给目标基站。由于此时源基站无法接收终端反馈的ACK/NACK信息,因此源基站不再等待终端的反馈,关闭重传功能。另外,如果终端不支持双收(即不能同时接收、处理来自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数据),那么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下行发送通过TDM的方式时分发送,避免冲撞;如果终端支持双收,那么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可以同时发送,不需要TDM方式。

步骤1504,目标基站将接收到的ACK/NACK信息转发给源基站。

步骤1505,源基站在收到步骤1504中由目标基站转发的ACK/NACK信息后,判断是下行数据包的传输状态,将ACK对应的数据包从缓冲器中删除。

步骤1506,RRC连接重配置完成后,确认切换完成。

步骤1507,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终端的下行数据包,包含存储在缓冲器中尚未发送的数据包及未被确认成功传输的数据包。

步骤1508,目标基站将步骤1507中源基站转发的下行数据包,继续发送给终端。

图15b中,每个小方块表示一个数据包,小方块中的数字则表示数据包的编号。源基站缓冲器中包含有下行数据包即数据包1、2、3、4。源基站向终端发送RRC重配置消息后,终端收到RRC重配置消息后,向目标基站发起接入。源基站向终端继续发送下行数据包,终端在发起随机接入的同时,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同时将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发送给目标eNB,具体为数据包1的反馈信息为ACK,数据包2为NACK。

目标基站收到ACK/NACK反馈信息后,转发给源eNB,如图15b所示。假设源基站收到目标基站转发的数据包1的ACK信息和数据包2的NACK信息,确认数据包1已成功发送,将数据包1从缓冲器中删除。当切换完成后,源基站将缓冲器中未被确认成功发送的数据包2和未发送的数据包3、4,转发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则继续向终端发送数据包2、3、4。

基于以上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实现上述方法的设备。请参照图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源基站160,如图16所示,该源基站160包括:

命令发送单元1601,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数据发送单元1602,用于继续向所述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接收所述目标基站转发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这里,所述更新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删除已确认发送成功的下行数据;

数据转发单元1603,用于在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时,将所述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基站。

这里,本实施例的源基站还可以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在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时,关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自动重传功能。

优选的,所述数据发送单元1602,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所述终端不支持双连接时,与所述目标基站按照时分复用的方式,分别向所述终端进行下行发送。

请参照图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基站170,包括:

反馈信息接收单元1701,用于接收终端在切换过程中发送的针对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反馈信息转发单元1702,用于将所述接收反馈信息转发给所述源基站;

数据接收单元1703,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尚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以及尚未被确认已成功传输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1704,用于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信息接收单元1701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发起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时,目标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上行调度发送机会中接收所述接收反馈信息;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发起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时,目标基站在所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消息中接收所述接收反馈信息。

这里,所述第二接收子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消息,确定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对应的前导码;根据预设的前导码与接收反馈信息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下行数据是否发送成功。

请参照图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180,包括:

命令接收单元1801,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

切换处理单元1802,用于在根据所述切换命令切换至目标基站的过程中,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将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

这里,所述切换处理单元1802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发起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时,所述终端在上行调度发送机会中将所述接收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发起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时,所述终端将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携带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消息中,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

这里,所述第二发送子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预设的前导码与接收反馈信息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对应的前导码;向目标基站发送携带有所确定的前导码和所述下行数据的指示信息的消息。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如图19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侧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901,终端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步骤1902,终端在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与所述源基站处于同一频点的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时,发送针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上行接入信号和针对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中,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工作在同一频点。

步骤1903,终端在完成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后,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以上步骤中,为减小切换过程的终端通信的中断时间,在步骤1902中,终端可以同时向源基站发送接收反馈信息以及向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具体的,终端可以通过频分复用方式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和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或者,通过在同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中以时分复用方式分别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和所述接收反馈信息,从而可以减小切换过程的通信中断时间,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下面再结合图20a的一个切换流程的整体流程图以及图20b提供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一种示例,对以上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步骤2001,终端收到RRC重配置消息,其中包含切换指令和切换相关信息,如切换的目标基站的相关信息等。

步骤2002,终端发送上行接入信号(RACH)和对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其中RACH和ACK/NACK反馈信息以频分复用或者时分复用的方式在1个TTI中发送。

步骤2003,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各取所需,分别解码ACK/NACK反馈信息和RACH信息。其中,源基站根据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处理,例如从本地缓存中删除已确认成功传输给终端的下行数据包,以及,将本地缓存的剩余下行数据包发送给终端。目标基站则根据RACH信息与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步骤2004,RRC连接重配完成,终端向目标基站发送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确认切换完成。

步骤2005,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本地缓存的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包,即包含存储在缓冲器中尚未发送的数据包及未被确认成功传输的数据包。

步骤2006,目标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图20b中,每个小方块表示一个数据包,小方块中的数字则表示数据包的编号。源基站缓冲器中包含有下行数据包即数据包1、2、3、4。源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包1和2,终端成功接收数据包1,未能成功接收数据包2。此时若终端收到上述RRC重配置消息,则终端同时发送数据包的接收反馈信息(具体为数据包1的反馈信息为ACK,数据包2为NACK)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源基站收到数据包1的ACK信息和数据包2的NACK信息,确认数据包1已成功发送,将数据包1从缓冲器中删除。当切换完成后,源基站将缓冲器中未被确认成功发送的数据包2和未发送的数据包3、4,转发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则继续向终端发送数据包2、3、4。

基于以上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21所示,该终端210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2101,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发送单元2102,用于在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与所述源基站处于同一频点的目标基站的切换命令时,发送针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上行接入信号和针对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反馈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2103,用于在完成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后,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这里,所述发送单元2102,具体用于通过频分复用方式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和所述接收反馈信息,或者,通过在同一个TTI中以时分复用方式分别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和所述接收反馈信息。

综上,本发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及相应设备,可以在终端切换过程中实现低时延切换,同时不要求终端具有双收发功能,不需要增加终端硬件成本和实现复杂度。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