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人们可以使用手机打电话、收/发短信、收/发邮件、拍照、看电影、听音乐、购物、炒股、预约出租车、看新闻、订餐、订机票、订酒店、等等。
但是,现有的手机仍存在不足之处,即在用户使用手机无法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时,手机无法给予用户任何帮助。面对这一问题,本领域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服务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中,包括:
向与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
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
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则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或者,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
输出包含所述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所述第一信息或与所述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地,所述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回复的第二信息;或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回复的电话。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发送给信息处理服务器;
接收所述信息处理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
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
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或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属于第二通信运营商,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不同。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从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紧急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快捷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
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通信套餐信息;
在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不同的其他用户,其中,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
从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所述输出包含所述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则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前,还包括:
检测是否有所述用户的第一确认操作;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确认操作,则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输出包含所述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即为与所述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前,还包括:
检测是否有所述用户的第二确认操作;
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确认操作,则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
检测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是否保存有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若没有,则将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保存在所述通讯录中。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信息处理服务器中,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来的第一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所述移动终端向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后,并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时发来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或者,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
将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输出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所述第一信息或与所述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
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
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或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属于第二通信运营商,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不同。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从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紧急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快捷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
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通信套餐信息;
在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不同的其他用户,其中,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
从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与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则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或者,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
输出单元,用于输出包含所述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所述第一信息或与所述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回复的第二信息;或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回复的电话。
优选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发送给信息处理服务器;接收所述信息处理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或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属于第二通信运营商,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不同。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从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紧急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快捷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通信套餐信息;在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不同的其他用户,其中,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从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所述输出包含所述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之后,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则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前,检测是否有所述用户的第一确认操作;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确认操作,则通过所述第二发送单元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输出包含所述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之后,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即为与所述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前,检测是否有所述用户的第二确认操作;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确认操作,则通过所述第三发送单元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是否保存有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保存单元,用于若没有,则将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保存在所述通讯录中。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服务器,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来的第一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所述移动终端向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后,并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时发来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或者,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输出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所述第一信息或与所述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或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属于第二通信运营商,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不同。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从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紧急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快捷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通信套餐信息;在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不同的其他用户,其中,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从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根据本发明中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中,包括:向与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则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或者,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输出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第一信息或与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故而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中的第二通信号码直接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或者,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中的第二通信号码与第二用户取得联系,进而通过第二用户间接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用户无法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时,移动终端无法给予用户任何帮助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用户无法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时,移动终端可以输出一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直接或间接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从而给予用户帮助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侧)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服务器侧)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处理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服务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用户无法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时,移动终端无法给予用户任何帮助的技术问题。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站在移动终端侧,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中,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01:向与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例如:智能手机)或者具有通信功能的其他终端(例如:具有打电话功能的平板电脑或掌上电脑等),此处,对于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具体是何种终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举例来讲,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为第一用户的手机,第一通信号码即为该手机的手机号码,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为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短信或彩信等信息。
在执行完步骤S101之后,即可执行步骤S102。
步骤S102: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步骤S102,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回复的第二信息,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回复的电话。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预设时间可以灵活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预设时间可以为5~30分钟内中的任一值,例如,5分钟、或10分钟、或15分钟、或20分钟、或25分钟、或30分钟、等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若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则可能是第一用户没有携带第一移动终端,或者,第一移动终端关机或停机或不在服务区或静音等等,导致第一用户没有看到第一信息,所以无法及时回复。
在执行完步骤S102之后,即可执行步骤S103。
步骤S103: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则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或者,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基于第一通信号码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后,若在10分钟内,没有收到第一通信号码回复的短信(即:第二信息)或电话,则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通信号码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也就是说,第一用户至少具有第一通信号码和第二通信号码两个通信号码。
第二种,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也就是说,第二通信号码不属于第一用户,而是属于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的第二用户。第二用户可以是第一用户的家人或好朋友,或者,第二用户是第一用户经常联系的人,这样,在无法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的情况下,若能与第二用户取得联系,则很有可能间接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其中,第二通信号码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移动终端可以先获取第一用户的(与第一通信号码不同的)其他通信号码,并把该其他通信号码作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若移动终端获取第一用户的其他通信号码失败,再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并把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作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号码,确定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社交网站上获取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用户经常会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在社交网站上(例如:“微博”、“天涯论坛”、“猫扑网”、“豆瓣网”、“人人网”、“facebook”等等)注册为新用户,并且,在这些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信息中填写自己的多个手机号码。此处,移动终端可以基于第一通信号码判断第一用户是否为某一社交网站的用户,若是,则尝试在该社交网站上查找第一用户的除第一通信号码以外的其他通信号码,若查找到了其他通信号码,则将查找到的其他通信号码作为第一用户的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确定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第一通信运营商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或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第二通信号码,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属于第二通信运营商,第二通信运营商与第一通信运营商不同。
举例来讲,若第一通信号码属于“中国联通”,移动终端则可以向“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携带有第一通信号码,第一请求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移动终端在接收到“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反馈的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后,则可以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向“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与第一通信号码不同的其他联通号码。若“中国联通”的服务器查找到了第一用户的其他联通号码,则其他联通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则将该其他联通号码反馈给移动终端。若“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没有查找到第一用户的其他联通号码,则向移动终端反馈一表示没有找到第一用户的其他联通号码的通知。移动终端收到该通知后,则可以向“中国移动”(或“中国电信”)的服务器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中携带有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第三请求用户向“中国移动”(或“中国电信”)的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的移动号码(或电信号码)。若“中国移动”(或“中国电信”)的服务器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查找到第一用户的移动号码(或电信号码),则查找到的移动号码(或电信号码)即为第一用户的第二通信号码,则将查找到的移动号码(或电信号码)反馈给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号码,确定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社交网站上查找第二用户;在社交网站上获取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用户经常会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在社交网站上(例如:“微博”、“天涯论坛”、“猫扑网”、“豆瓣网”、“人人网”、“facebook”等等)注册为新用户,或者,在这些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信息中填写自己的手机号码。此处,移动终端可以基于第一通信号码,判断第一用户是否为某一社交网站的用户,若是,则获取在该社交网站上与第一用户有过互动(例如:评论、转发、私信、点赞等互动行为)的其他用户,并按照互动的次数或互动的频率,从这些其他用户中确定出第二用户,再进一步提取出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即获得了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移动终端可以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第二用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社交网站上的这些其他用户中,若哪个用户与第一通信号码的互动次数越多,则该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越高。所以,移动终端可以将与第一用户互动次数最多的用户作为第二用户,也就是说,与第一用户互动次数最多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基于第一通信号码确定第一用户访问过“微博”后,在“微博”上确定与第一用户有过互动的其他用户,例如有30人,再获取第一用户与这30个用户中每个用户的互动次数,并按照互动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对这30个用户进行排序,将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两个)用户确定为第二用户,进一步提取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即获得了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移动终端还可以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第二用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社交网站上的这些其他用户中,若哪个用户与第一通信号码的互动频率越高,则该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越高。所以,移动终端可以将与第一用户互动频率最多的用户作为第二用户,也就是说,与第一用户互动频率最多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基于第一通信号码确定第一用户访问过“微博”后,在“微博”上确定与第一用户有过互动的其他用户,例如有30人,再获取第一用户与这30个用户中每个用户的互动频率,并按照互动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对这30个用户进行排序,将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两个)用户确定为第二用户,进一步提取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即获得了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移动终端还可以在社交网站的第一用户的主页上,查找第一用户对其他用户的备注信息,基于备注信息确定其他与第一用户的关系,在某一其他用户与第一用户存在一预设关系时,则可以确定该用户为第二用户。例如,备注信息为“妻子”、或“丈夫”、“儿子”、“女儿”等家人信息时,则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进一步提取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即获得了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获取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从通信记录中获取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时,移动终端可以基于第一通信号码,确定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通信运营商,再通过该通信运营商的服务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
举例来讲,在中国境内,主要有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若第一通信号码属于“中国联通”,移动终端则向“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用于向“中国联通”请求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中国联通”的服务器收到该请求后,可以将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反馈给移动终端。同理,若第一通信号码属于“中国移动”,移动终端则向“中国移动”的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用于向“中国移动”请求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中国移动”的服务器收到该请求后,可以将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反馈给移动终端。同理,若第一通信号码属于“中国电信”,移动终端则向“中国电信”的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用于向“中国电信”请求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中国电信”的服务器收到该请求后,可以将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反馈给移动终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后,移动终端则可以基于该通信记录确定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过通信(包括语音通信或短信通信)的其它通信号码,并基于具体的通信次数(例如:打电话的次数和/或收发短信的次数)或通信频率(例如:打电话的频率和/或收发短信的频率)或通话时长,从这些其它通信号码中确定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移动终端可以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信记录中的这些其他通信号码中,若哪个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越多,则该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越高。所以,移动终端可以将与第一通信号码通信次数最多的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也就是说,与第一通信号码通信次数最多的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近半年内的通信记录后,基于该通信记录确定与第一用户进行过通信的通信号码有50个,获取第一通信号码与这50个通信号码中每个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并按照通信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对这50个通信号码进行排序,最后将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两个)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移动终端还可以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信记录中的这些其他通信号码中,若哪个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越高,则该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越高。所以,可以将与第一通信号码通信频率最高的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也就是说,与第一通信号码通信频率最高的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近半年内的通信记录后,基于该通信记录确定与第一用户进行过通信的通信号码有50个,获取第一通信号码与这50个通信号码中每个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并按照通信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对这50个通信号码进行排序,最后将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两个)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移动终端还可以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信记录中的这些其他通信号码中,若哪个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话时长越长,则该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越高。所以,可以将与第一通信号码通话时长最长的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也就是说,与第一通信号码通话时长最长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近半年内的通信记录后,基于该通信记录确定与第一用户进行过通话的通信号码有50个,获取第一通信号码与这50个通信号码中每个通信号码的总的通话时长,并按照通话时长由长到短的顺序对这50个通信号码进行排序,最后将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两个)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一移动终端中的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紧急联系人即为第二用户,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能是专门为老年人使用的“老年机”或专门为儿童使用的“儿童机”,在这样的移动终端中通常具有一“紧急联系人”功能,在第一用户遇到紧急事件时,第一用户通过触发一紧急按钮,即可呼叫该紧急联系人。此处,可以认为该紧急联系人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该紧急联系人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将第一通信号码和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上报至信息处理服务器,信息处理服务器将该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关联存储。在移动终端在需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时,可以向信息处理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携带有第一通信号码,该请求用于获取该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在信息处理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后,信息处理服务器即可将该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发送给移动终端,该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一移动终端中的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快捷联系人即为第二用户,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能具有“快捷拨号”功能,第一用户可以将常用的联系人设置为快捷联系人,并设置用于快捷呼叫快捷联系人的快捷键,例如,拨号盘中的“1”号键对应第一用户的配偶,在长按“1”号键时,则拨打第一用户的配偶的手机;拨号盘中的“2”号键对应第一用户的儿子,在长按“2”号键时,则拨打第一用户的儿子的手机;拨号盘中的“3”号键对应第一用户的女儿,在长按“3”号键时,则拨打第一用户的女儿的手机,等等。此处,可以认为快捷联系人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快捷联系人与用户的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将第一通信号码和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上报至信息处理服务器,信息处理服务器将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关联存储。在移动终端在需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时,可以向信息处理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携带有第一通信号码,该请求用于获取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在信息处理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后,信息处理服务器即可将该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发送给移动终端,该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确定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第一通信运营商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第一通信号码对应通信套餐信息;在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查找与第一用户不同的其他用户,其中,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的其他用户即为第二用户;从通信套餐信息中获取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通信运营商都推出了针对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通信套餐,可以同时绑定多个用户的手机号,从而给这些用户带来实惠。例如:“中国移动”的“合家欢”套餐,可以同时绑定3个手机号码,且这3个手机号码之间互拨电话免费,且每个月共享2G流量;“中国电信”的“我的e家”套餐,可以同时绑定5个手机号码,且这5个手机号码之间互拨电话免费;“中国联通”的“情侣”套餐,可以同时绑定两个手机号,且这两个手机号之间互拨电话免费,且互发短信也免费;等等。此处,可以认为与第一通信号码处于同一个通信套餐的其他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这些其他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可以将与第一通信号码处于同一个通信套餐的其他通信号作为第二通信号码。
举例来讲,移动终端基于第一通信号码“155xxxx1234”确定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通信运营商为“中国联通”,则向“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用于获取第一通信号码所在的通信套餐信息,“中国联通”的服务器接到该请求后,将第一通信号码所在的通信套餐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在该通信套餐中查找是否有其他通信号码也在该通信套餐中,例如,查找到“155xxxx5678”与“155xxxx1234”在同一个通信套餐中,且“155xxxx1234”属于与第一用户不同的其他用户,则将“155xxxx5678”作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将第一通信号码发送给信息处理服务器;接收信息处理服务器反馈的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移动终端可以向信息处理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第一通信号码,该请求用于向信息处理服务器获取第二通信号码。信息处理服务器在收到该请求后,则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具体过程请参考实施例二),再基于第二通信号码生成一请求响应,并将该请求响应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从该请求响应中提取第二通信号码即可。
在执行完步骤S103之后,即可执行步骤S104。
步骤S104:输出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第一信息或与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输出该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中包含第二通信号码。
举例来讲,在第一通信号码为“155xxxx1234”,第二通信号码为“155xxxx5678”,且在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时,可以输出提示信息“您可以尝试联系‘155xxxx5678’,该号码与‘155xxxx1234’的机主相同”。
举例来讲,在第一通信号码为“155xxxx1234”,第二通信号码为“155xxxx5678”,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可以输出提示信息“您可以尝试联系155xxxx5678,该用户与您正在呼叫的用户关系密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步骤S104之后,还包括:
在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时,则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第一信息发送给与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前,还包括:检测是否有所述用户的第一确认操作;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确认操作,则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步骤。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输出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可以输出一询问信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将第一信息转发给第二通信号码的移动终端(即:第二移动终端),若检测到用户的确认操作,则将第一信息转发给第二通信号码的移动终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是不同的两个终端,也就是说,第一用户具有两个移动终端,一个移动终端使用第一通信号码,另一个移动终端使用第二通信号码;或者,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是同一个移动终端,也就是说,第一用户具有一部双卡双待移动终端,该双卡双待移动终端同时使用第一通信号码和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步骤S104之后,还包括: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则基于第一信息,生成第三信息;将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第三信息发送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若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则可以基于第一信息,生成第三信息(即与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第三信息中可以包含第一信息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包含表示在向第一用户发送第一信息后没有收到第一用户的回复的内容。
举例来讲,在第一信息是向“小张”发送的“请务必在明天下午5点前来学校报到”,则可以生成第三信息“我们在向小张发送信息后一直没有收到小张的回复,请转告小张‘请务必在明天下午5点前来学校报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前,还包括:检测是否有所述用户的第二确认操作;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确认操作,则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步骤。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输出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可以生成第三信息并输出给用户预览,然后输出一询问信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将第三信息转发给第二通信号码的移动终端(即:第二移动终端),若检测到用户的确认操作,则将第三信息转发给第二通信号码的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检测在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是否保存有第二通信号码;若没有,则将第二通信号码保存在通讯录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若通讯录中没有保存第二通信号码,则可以输出一询问信息,该询问信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保存第二通信号码,若接收到用户的确认操作,则将第二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关联,并保存在通讯录中。这样,以后若遇到需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的情况时,则可以直接从通讯录中获得第二通信号码,方便快捷。
举例来讲,在第一通信号码为“155xxxx1234”,第二通信号码为“155xxxx5678”时,若通讯录中没有保存该通信号码,则输出询问信息“是否将‘155xxxx5678’保存在通讯录中”,同时提供一“确认”按钮和一“取消”按钮,若检测到用于点击了“确认”按钮,则将第二通信号码“155xxxx5678”与第一通信号码“155xxxx1234”进行关联,并保存在通讯录中。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的移动终端。
如图3所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301,用于向与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
第一检测单元302,用于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
第一获取单元303,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则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或者,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
输出单元304,用于输出包含所述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所述第一信息或与所述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检测单元302,具体用于: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回复的第二信息;或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回复的电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获取单元303,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发送给信息处理服务器;接收所述信息处理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第一获取单元303,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第一获取单元303,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或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属于第二通信运营商,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不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第一获取单元303,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第一获取单元303,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从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第一获取单元303,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紧急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第一获取单元303,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快捷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第一获取单元303,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通信套餐信息;在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不同的其他用户,其中,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从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所述输出包含所述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之后,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则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前,检测是否有所述用户的第一确认操作;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确认操作,则通过所述第二发送单元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输出包含所述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之后,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即为与所述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前,检测是否有所述用户的第二确认操作;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确认操作,则通过所述第三发送单元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是否保存有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保存单元,用于若没有,则将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保存在所述通讯录中。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移动终端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的方法所采用的终端设备,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介绍的信息处理的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移动终端如何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的方法所采用的终端设备,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根据本发明中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中,包括:向与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则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或者,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输出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第一信息或与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故而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中的第二通信号码直接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或者,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中的第二通信号码与第二用户取得联系,进而通过第二用户间接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用户无法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时,移动终端无法给予用户任何帮助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用户无法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时,移动终端可以输出一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直接或间接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从而给予用户帮助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站在信息处理服务器侧,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信息处理服务器中,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01:接收移动终端发来的第一通信号码,其中,第一通信号码是移动终端向与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后,并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时发来的,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例如:智能手机)或者具有通信功能的其他终端(例如:具有打电话功能的平板电脑或掌上电脑等),此处,对于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具体是何种终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举例来讲,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为第一用户的手机,第一通信号码即为该手机的手机号码,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为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短信或彩信等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回复的第二信息,或,在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是否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回复的电话。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预设时间可以灵活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预设时间可以为5~30分钟内中的任一值,例如,5分钟、或10分钟、或15分钟、或20分钟、或25分钟、或30分钟、等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处理服务器接收到的是移动终端发来一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第一通信号码,该请求用于向信息处理服务器请求第二通信号码,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从该请求中提取第一通信号码。
在执行完步骤S201之后,即可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02: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或者,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通信号码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也就是说,第一用户至少具有第一通信号码和第二通信号码两个通信号码。
第二种,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也就是说,第二通信号码不属于第一用户,而是属于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的第二用户。第二用户可以是第一用户的家人或好朋友,或者,第二用户是第一用户经常联系的人,这样,在无法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的情况下,若能与第二用户取得联系,则很有可能间接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其中,第二通信号码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先获取第一用户的(与第一通信号码不同的)其他通信号码,并把该其他通信号码作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若信息处理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的其他通信号码失败,再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并把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作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号码,确定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社交网站上获取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用户经常会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在社交网站上(例如:“微博”、“天涯论坛”、“猫扑网”、“豆瓣网”、“人人网”、“facebook”等等)注册为新用户,并且,在这些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信息中填写自己的多个手机号码。此处,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基于第一通信号码判断第一用户是否为某一社交网站的用户,若是,则尝试在该社交网站上查找第一用户的除第一通信号码以外的其他通信号码,若查找到了其他通信号码,则将查找到的其他通信号码作为第一用户的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确定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第一通信运营商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或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第二通信号码,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属于第二通信运营商,第二通信运营商与第一通信运营商不同。
举例来讲,若第一通信号码属于“中国联通”,信息处理服务器则可以向“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携带有第一通信号码,第一请求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信息处理服务器在接收到“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反馈的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后,则可以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向“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获得第一用户的与第一通信号码不同的其他联通号码。若“中国联通”的服务器查找到了第一用户的其他联通号码,则该其他联通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则将该其他联通号码反馈给信息处理服务器。若“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没有查找到第一用户的其他联通号码,则向信息处理服务器反馈一表示没有找到第一用户的其他联通号码的通知。信息处理服务器收到该通知后,则可以向“中国移动”(或“中国电信”)的服务器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中携带有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第三请求用户向“中国移动”(或“中国电信”)的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的移动号码(或电信号码)。若“中国移动”(或“中国电信”)的服务器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查找到第一用户的移动号码(或电信号码),则查找到的移动号码(或电信号码)即为第一用户的第二通信号码,则将查找到的移动号码(或电信号码)反馈给信息处理服务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号码,确定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社交网站上查找第二用户;在社交网站上获取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用户经常会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在社交网站上(例如:“微博”、“天涯论坛”、“猫扑网”、“豆瓣网”、“人人网”、“facebook”等等)注册为新用户,或者,在这些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信息中填写自己的手机号码。此处,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基于第一通信号码,判断第一用户是否为某一社交网站的用户,若是,则获取在该社交网站上与第一用户有过互动(例如:评论、转发、私信、点赞等互动行为)的其他用户,并按照互动的次数或互动的频率,从这些其他用户中确定出第二用户,再进一步提取出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即获得了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第二用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社交网站上的这些其他用户中,若哪个用户与第一通信号码的互动次数越多,则该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越高。所以,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将与第一用户互动次数最多的一个用户作为第二用户,也就是说,与第一用户互动次数最多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基于第一通信号码确定第一用户访问过“微博”后,在“微博”上确定与第一用户有过互动的其他用户,例如有30人,再获取第一用户与这30个用户中每个用户的互动次数,并按照互动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对这30个用户进行排序,将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两个)用户确定为第二用户,进一步提取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即获得了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信息处理服务器还可以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第二用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社交网站上的这些其他用户中,若哪个用户与第一通信号码的互动频率越高,则该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越高。所以,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将与第一用户互动频率最多的用户作为第二用户,也就是说,与第一用户互动频率最多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基于第一通信号码确定第一用户访问过“微博”后,在“微博”上确定与第一用户有过互动的其他用户,例如有30人,再获取第一用户与这30个用户中每个用户的互动频率,并按照互动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对这30个用户进行排序,将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两个)用户确定为第二用户,进一步提取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即获得了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处理服务器还可以在社交网站的第一用户的主页上,查找第一用户对其他用户的备注信息,基于备注信息确定其他与第一用户的关系,在某一其他用户与第一用户存在一预设关系时,则可以确定该用户为第二用户。例如,备注信息为“妻子”、或“丈夫”、“儿子”、“女儿”等家人信息时,则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进一步提取第二用户的通信号码,即获得了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获取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从通信记录中获取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时,信息处理服务可以基于第一通信号码,确定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通信运营商,再通过该通信运营商的服务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
举例来讲,在中国境内,主要有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若第一通信号码属于“中国联通”,信息处理服务则向“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用于向“中国联通”请求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中国联通”的服务器收到该请求后,可以将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反馈给信息处理服务。同理,若第一通信号码属于“中国移动”,信息处理服务则向“中国移动”的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用于向“中国移动”请求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中国移动”的服务器收到该请求后,可以将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反馈给信息处理服务。同理,若第一通信号码属于“中国电信”,信息处理服务则向“中国电信”的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用于向“中国电信”请求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中国电信”的服务器收到该请求后,可以将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反馈给信息处理服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后,信息处理服务则可以基于该通信记录确定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过通信(包括语音通信或短信通信)的其它通信号码,并基于具体的通信次数(例如:打电话的次数和/或收发短信的次数)或通信频率(例如:打电话的频率和/或收发短信的频率)或通话时长,从这些其它通信号码中确定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信记录中的这些其他通信号码中,若哪个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越多,则该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越高。所以,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将与第一通信号码通信次数最多的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也就是说,与第一通信号码通信次数最多的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近半年内的通信记录后,基于该通信记录确定与第一用户进行过通信的通信号码有50个,获取第一通信号码与这50个通信号码中每个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并按照通信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对这50个通信号码进行排序,最后将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两个)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信息处理服务器还可以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信记录中的这些其他通信号码中,若哪个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越高,则该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越高。所以,可以将与第一通信号码通信频率最高的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也就是说,与第一通信号码通信频率最高的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近半年内的通信记录后,基于该通信记录确定与第一用户进行过通信的通信号码有50个,获取第一通信号码与这50个通信号码中每个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并按照通信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对这50个通信号码进行排序,最后将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两个)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信息处理服务器还可以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信记录中的这些其他通信号码中,若哪个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的通话时长越长,则该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越高。所以,可以将与第一通信号码通话时长最长的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也就是说,与第一通信号码通话时长最长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举例来讲,在获取第一通信号码近半年内的通信记录后,基于该通信记录确定与第一用户进行过通话的通信号码有50个,获取第一通信号码与这50个通信号码中每个通信号码的总的通话时长,并按照通话时长由长到短的顺序对这50个通信号码进行排序,最后将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两个)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获取第一移动终端中的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紧急联系人即为第二用户,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能是专门为老年人使用的“老年机”或专门为儿童使用的“儿童机”,在这样的移动终端中通常具有一“紧急联系人”功能,在第一用户遇到紧急事件时,第一用户通过触发一紧急按钮,即可呼叫该紧急联系人。此处,可以认为该紧急联系人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该紧急联系人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将第一通信号码和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上报至信息处理服务器,信息处理服务器将该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关联存储。在移动终端在需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时,信息处理服务器即可将该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发送给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获取第一移动终端中的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快捷联系人即为第二用户,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移动终端通常具有一“快捷拨号”功能,第一用户可以将常用的联系人设置为快捷联系人,并设置用于快捷呼叫快捷联系人的快捷键,例如,拨号盘中的“1”号键对应第一用户的配偶,在长按“1”号键时,则拨打第一用户的配偶的手机;拨号盘中的“2”号键对应第一用户的儿子,在长按“2”号键时,则拨打第一用户的儿子的手机;拨号盘中的“3”号键对应第一用户的女儿,在长按“3”号键时,则拨打第一用户的女儿的手机,等等。此处,可以认为快捷联系人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快捷联系人与用户的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将第一通信号码和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上报至信息处理服务器,信息处理服务器将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关联存储。在移动终端在需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时,信息处理服务器即可将该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作为第二通信号码发送给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包括:确定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第一通信运营商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第一通信号码对应通信套餐信息;在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查找与第一用户不同的其他用户,其中,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的其他用户即为第二用户;从通信套餐信息中获取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通信号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通信运营商都推出了针对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通信套餐,可以同时绑定多个用户的手机号,从而给这些用户带来实惠。例如:“中国移动”的“合家欢”套餐,可以同时绑定3个手机号码,且这3个手机号码之间互拨电话免费,且每个月共享2G流量;“中国电信”的“我的e家”套餐,可以同时绑定5个手机号码,且这5个手机号码之间互拨电话免费;“中国联通”的“情侣”套餐,可以同时绑定两个手机号,且这两个手机号之间互拨电话免费,且互发短信也免费;等等。此处,可以认为与第一通信号码处于同一个通信套餐的其他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关系密切,这些其他通信号码的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预设条件,可以将与第一通信号码处于同一个通信套餐的其他通信号作为第二通信号码。
举例来讲,信息处理服务器基于第一通信号码“155xxxx1234”确定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通信运营商为“中国联通”,则向“中国联通”的服务器发送一请求,该请求用于获取第一通信号码所在的通信套餐信息,“中国联通”的服务器接到该请求后,将第一通信号码所在的通信套餐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服务器。信息处理服务器在该通信套餐中查找是否有其他通信号码也在该通信套餐中,例如,查找到“155xxxx5678”与“155xxxx1234”在同一个通信套餐中,且“155xxxx1234”属于与第一用户不同的其他用户,则将“155xxxx5678”作为第二通信号码。
在执行完步骤S202之后,即可执行步骤S203。
步骤S203:将第二通信号码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输出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第一信息或与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处理服务器可以基于第二通信号码生成一请求响应,该请求响应中携带有第二通信号码,并把该请求响应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在收到该请求响应后,则可以从该请求响应中提取第二通信号码。这样,移动终端就可以输出一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用户即可根据该提示信息拨打第二通信号码,故而实现了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中的第二通信号码直接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或者,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中的第二通信号码与第二用户取得联系,从而通过第二用户间接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的方法的信息处理服务器。
如图4所示,一种信息处理服务器,包括: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来的第一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所述移动终端向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后,并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时发来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
第二获取单元4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或者,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
第四发送单元403,用于将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输出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所述第一信息或与所述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第二获取单元40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所述第一用户时,第二获取单元4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或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服务器属于第二通信运营商,所述第二通信运营商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不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第二获取单元40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访问过的社交网站;在所述社交网站上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其中,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互动频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社交网站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第二获取单元40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从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次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频率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或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记录;在所述通信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其中,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通信时长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其他通信号码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第二获取单元40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紧急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紧急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第二获取单元40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其中,所述快捷联系人即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快捷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即为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时,第二获取单元4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从所述第一通信运营商对应的第一通信运营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对应通信套餐信息;在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用户不同的其他用户,其中,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的其他用户即为所述第二用户;从所述通信套餐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号码。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信息处理服务器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的方法所采用的服务器,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介绍的信息处理的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服务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信息处理服务器如何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的方法所采用的服务器,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根据本发明中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信息处理服务器中,包括:接收移动终端发来的第一通信号码,其中,第一通信号码是移动终端向与第一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后,并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的回复时发来的,第一通信号码属于第一用户;基于第一通信号码,获取第二通信号码,其中,第二通信号码也属于第一用户,或者,第二通信号码属于第二用户,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亲密度满足一预设条件;将第二通信号码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能够输出包含第二通信号码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第一信息或与第一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第二通信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故而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中的第二通信号码直接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或者,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中的第二通信号码与第二用户取得联系,进而通过第二用户间接与第一用户取得联系。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用户无法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时,移动终端无法给予用户任何帮助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用户无法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时,移动终端可以输出一提示信息,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直接或间接与另一用户取得联系,从而给予用户帮助的技术效果。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服务器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