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及穿戴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555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及穿戴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包括电话手表、智能手环在内的穿戴产品上通常都设置有扬声器通话模式和耳机通话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在利用穿戴产品的扬声器通话模式进行通话时,通话很容易被周围人窃听到,从而难以达到隐私通话的效果。因此,为了达到隐私通话的效果,用户经常会利用穿戴产品的耳机通话模式进行通话。其中,用户在利用穿戴产品的耳机通话模式进行隐私通话时,会要求穿戴产品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佩戴于用户耳部,如果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将难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及穿戴设备,能够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自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

如果检测出所述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其中,所述骨传导模式用于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检测接收到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发送的电量报警信息之后,以及所述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通话状态;

如果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执行所述的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之后,以及所述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用于指示将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并且所述指令信息是由所述无线耳机检测到用户对所述无线耳机的指定部件施加超过指定阈值的压力值时发送的;

如果检测出接收到所述指令信息,执行所述的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之后,以及所述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

判断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是否高于指定通话频率,如果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执行所述的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步骤;

或者,判断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是否高于指定等级频率,如果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执行所述的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步骤;

或者,判断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是否高于指定通话频率且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如果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且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执行所述的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之后,以及所述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所述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其中,所述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或主叫号码;

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所述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执行所述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的步骤;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所述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主叫号码,执行所述的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是由所述无线耳机通过位于所述无线耳机外侧的红外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外侧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超过预设距离值,以及所述无线耳机通过位于所述无线耳机外侧的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外部障碍物的温度值不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发送的;

如果检测出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穿戴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

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其中,所述骨传导模式用于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

状态识别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识别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通话状态;

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所述状态识别单元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状态识别单元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用于指示将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并且所述指令信息是由所述无线耳机检测到用户对所述无线耳机的指定部件施加超过指定阈值的压力值时发送的;

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所述状态识别单元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出接收到所述指令信息时,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状态识别单元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是否高于指定通话频率;

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所述状态识别单元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时,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或者,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是否高于指定等级;

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所述状态识别单元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时,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或者,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是否高于指定通话频率且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

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所述状态识别单元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且所述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时,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状态识别单元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所述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其中,所述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或主叫号码;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所述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触发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执行所述的在所述状态识别单元识别出所述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的步骤;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所述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主叫号码,触发所述模式切换单元执行所述的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是由所述无线耳机通过位于所述无线耳机外侧的红外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外侧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超过预设距离值,以及所述无线耳机通过位于所述无线耳机外侧的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外部障碍物的温度值不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发送的;如果检测出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方式具体为:

检测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发生抬起动作;

如果所述穿戴设备发生抬起动作,通过位于所述穿戴设备底部的红外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穿戴设备底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

判断所述穿戴设备底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值,如果是,控制所述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由耳机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穿戴设备检测出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穿戴设备可以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其中,骨传导模式用于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将佩戴穿戴设备的手臂的某一手指(如食指)顶住耳部根部或者深入耳朵以使耳部行成密闭音腔,从而使得振动信号可以通过骨介质传导入耳部并引起耳膜产生共振,从而可以达到隐私通话效果。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自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穿戴设备利用通过骨介质传递振动信号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及穿戴设备,能够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自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以下进行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穿戴设备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如果是,执行步骤102;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穿戴设备可以包括电话手表(属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在内的穿戴产品,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穿戴设备在建立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无线连接之后,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的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1中,穿戴设备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的方式可以为:

穿戴设备检测是否接收到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发送的通知消息,其中,该通知消息是由无线耳机通过位于无线耳机外侧的红外检测模块检测到无线耳机外侧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超过预设距离值,以及无线耳机通过位于无线耳机外侧的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外部障碍物的温度值不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发送的;如果检测出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通知消息,确定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其中,实施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1中,穿戴设备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的方式可以为:

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中可以设置有均为电容式传感器的基准传感器和状态判断传感器,其中,基准传感器设置在无线耳机中与外界环境隔离的位置,以避免外界物体靠近时对基准传感器的电容值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无线耳机可以预先保存基准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和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例如,可以将基准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和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预先保存在耳机中的存储器中;

在无线耳机开机时,无线耳机可以检测基准传感器和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电容值,以及根据检测到的基准传感器电容值和预先保存的基准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确定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其中,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包括:温度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因子和湿度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因子;

更进一步地,无线耳机可以根据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检测到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电容值和预先保存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判定无线耳机的佩戴状态;

其中,判定无线耳机的佩戴状态具体为:根据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和存储器中保存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计算出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电容值,然后判断检测到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电容值是否大于所计算出的对应电容值与预设门限值的和,如果是,则判定无线耳机为佩戴状态,否则判定无线耳机为未佩戴状态;

当无线耳机判定无线耳机为未佩戴状态时,无线耳机可以发送指示信息给穿戴设备,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无线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而穿戴设备可以检测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该指示信息,如果检测出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该指示消息,穿戴设备可以确定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其中,这种实施方式由于通过设置基准传感器来检测环境的变化,再在基准传感器的检测基础上应用状态判断传感器进行无线耳机佩戴状态的判定,从而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降低误判率。

102、穿戴设备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其中,骨传导模式用于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2中,穿戴设备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方式可以为:

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动作传感器检测穿戴设备是否发生抬起动作,如果检测出穿戴设备发生抬起动作,穿戴设备可以进一步通过位于穿戴设备底部的红外检测模块检测穿戴设备底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并且穿戴设备可以判断穿戴设备底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值,如果是,说明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此时穿戴设备可以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由耳机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动作和距离的双重检测,保证了穿戴设备佩戴检测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高骨传导模式切换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骨传导模式下,穿戴设备可以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如手腕骨骼、手指骨骼)进行传递。在此基础上,如图2所示,当用户将佩戴穿戴设备的手臂的某一手指(如食指)顶住耳部根部或者深入耳朵以使耳部行成密闭音腔之后,振动信号(仅需微弱振动信号)可以通过骨介质传导入耳部并引起耳膜产生足够的共振,从而可以达到通话效果。由于通话音频信号仅受限在耳部行成的密闭音腔内,这使得周围的人无法窃听到,达到隐私通话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穿戴设备底部(即与手腕软组织皮肤接触)可以设置有身体传导部件(Body Conduction Unit,BCU),其中,身体传导部件也被称为骨传导振子,相应地,穿戴设备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由耳机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时,穿戴设备可以关闭耳机通话模式,使得通话音频信号无法通过耳机进行播放,并且穿戴设备可以触发身体传导部件启动,并将通话音频信号传递至身体传导部件,使得身体传导部件可以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其中,振动信号的振动是一种纯粹的物理振动,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在图1所描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中,在穿戴设备检测出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穿戴设备可以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其中,骨传导模式用于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将佩戴穿戴设备的手臂的某一手指(如食指)顶住耳部根部或者深入耳朵以使耳部行成密闭音腔,从而使得振动信号可以通过骨介质传导入耳部并引起耳膜产生共振,从而可以达到隐私通话效果。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自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穿戴设备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如果是,执行步骤302;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302、穿戴设备识别穿戴设备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303;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302中,穿戴设备在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之后,也可以直接执行步骤304,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303、穿戴设备检测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指令信息,该指令信息用于指示将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并且该指令信息是由无线耳机检测到用户对无线耳机的指定部件施加超过指定阈值的压力值时发送的;如果是,执行步骤304;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穿戴设备检测出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指令信息时,穿戴设备可以确定是用户有意识的主动触发穿戴设备将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此时穿戴设备可以执行步骤304,从而可以提高穿戴设备将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指定部件可以是镶嵌在无线耳机上表面的3D触控模块,该3D触控模块可以检测用户的压力值。更进一步地,该3D触控模块还可以检测用户的按压指纹,当无线耳机检测到用户对无线耳机的指定部件施加超过指定阈值的压力值时,无线耳机可以进一步校验用户的按压指纹是否与预先存储的合法指纹相匹配,如果相匹配,才发送上述指令信息。

304、穿戴设备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其中,骨传导模式用于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自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1、穿戴设备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如果是,执行步骤402;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402、穿戴设备识别穿戴设备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403;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402中,穿戴设备在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之后,也可以直接执行步骤404~步骤405;或者,穿戴设备在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之后,也可以直接执行步骤406,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403、穿戴设备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其中,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或主叫号码;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执行步骤404和步骤405;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主叫号码,执行步骤406。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穿戴设备可以进一步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是否高于指定通话频率,如果是,说明对方联系人是穿戴设备的用户的亲密联系人,此时穿戴设备可以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保证穿戴设备的用户与亲密联系人之间的隐私通话。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主叫号码,说明对方联系人是穿戴设备的用户主动联系的联系人,此时穿戴设备可以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保证穿戴设备的用户与其主动联系的联系人之间的隐私通话。

404、穿戴设备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

405、穿戴设备判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是否高于指定通话频率,如果是,执行步骤406;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举例来说,指定通话频率可以是4次/每周、2次/每天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405中,穿戴设备在判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时,穿戴设备还可以判断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是否低于目标电量阈值,如果是,穿戴设备才执行步骤406。其中,目标电量阈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即:

穿戴设备可以根据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确定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匹配的电量阈值增加量,并且穿戴设备可以将预置的初始电量阈值与该电量阈值增加量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结果作为目标电量阈值。其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与电量阈值增加量成正比例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上述方式可以在穿戴设备与频繁通话的对方联系人进行通话时,灵活地增大预置的初始电量阈值,从而可以提高穿戴设备判断出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低于目标电量阈值的概率,从而可以提高控制穿戴设备切换至骨传导模式进行通话的概率。由于耳膜产生共振仅需微弱的振动信息,因此在骨传导模式下穿戴设备只需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微弱的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即可实现隐私通话效果,从而可以延长穿戴设备的用户与频繁通话的对方联系人之间的通话时间。

406、穿戴设备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其中,骨传导模式用于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自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01、穿戴设备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如果是,执行步骤502;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502、穿戴设备识别穿戴设备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503;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502中,穿戴设备在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之后,也可以直接执行步骤504~步骤505;或者,穿戴设备在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之后,也可以直接执行步骤506,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503、穿戴设备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其中,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或主叫号码;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执行步骤404和步骤405;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主叫号码,执行步骤406。

504、穿戴设备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

505、穿戴设备判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是否高于指定等级频率,如果是,执行步骤506;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505中,穿戴设备在判断出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频率时,穿戴设备还可以判断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是否低于目标电量阈值,如果是,穿戴设备才执行步骤506。其中,目标电量阈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即:

穿戴设备可以根据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确定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匹配的电量阈值增加量,并且穿戴设备可以将预置的初始电量阈值与该电量阈值增加量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结果作为目标电量阈值。其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与电量阈值增加量成正比例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上述方式可以在穿戴设备与等级较高的对方联系人进行通话时,灵活地增大预置的初始电量阈值,从而可以提高穿戴设备判断出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低于目标电量阈值的概率,从而可以提高控制穿戴设备切换至骨传导模式进行通话的概率。由于耳膜产生共振仅需微弱的振动信息,因此在骨传导模式下穿戴设备只需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微弱的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即可实现隐私通话效果,从而可以延长穿戴设备的用户与等级较高的对方联系人之间的通话时间。

506、穿戴设备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其中,骨传导模式用于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自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01、穿戴设备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如果是,执行步骤602;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602、穿戴设备识别穿戴设备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603;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602中,穿戴设备在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之后,也可以直接执行步骤604~步骤605;或者,穿戴设备在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之后,也可以直接执行步骤606,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603、穿戴设备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其中,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或主叫号码;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执行步骤604;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主叫号码,执行步骤606。

604、穿戴设备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

605、穿戴设备判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是否高于指定通话频率且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如果是,执行步骤606;

606、穿戴设备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其中,骨传导模式用于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

可见,实施图6所描述的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自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检测单元701,用于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

模式切换单元702,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出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其中,骨传导模式用于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的方式可以为:

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是否接收到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发送的通知消息,其中,该通知消息是由无线耳机通过位于无线耳机外侧的红外检测模块检测到无线耳机外侧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超过预设距离值,以及无线耳机通过位于无线耳机外侧的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外部障碍物的温度值不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发送的;如果检测出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通知消息,确定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其中,实施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的方式可以为:

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中可以设置有均为电容式传感器的基准传感器和状态判断传感器,其中,基准传感器设置在无线耳机中与外界环境隔离的位置,以避免外界物体靠近时对基准传感器的电容值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无线耳机可以预先保存基准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和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例如,可以将基准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和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预先保存在耳机中的存储器中;

在无线耳机开机时,无线耳机可以检测基准传感器和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电容值,以及根据检测到的基准传感器电容值和预先保存的基准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确定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其中,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包括:温度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因子和湿度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因子;

更进一步地,无线耳机可以根据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检测到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电容值和预先保存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判定无线耳机的佩戴状态;

其中,判定无线耳机的佩戴状态具体为:根据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和存储器中保存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计算出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电容值,然后判断检测到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电容值是否大于所计算出的对应电容值与预设门限值的和,如果是,则判定无线耳机为佩戴状态,否则判定无线耳机为未佩戴状态;

当无线耳机判定无线耳机为未佩戴状态时,无线耳机可以发送指示信息给穿戴设备,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无线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而第一检测单元701可以检测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该指示信息,如果检测出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该指示消息,第一检测单元701可以确定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其中,这种实施方式由于通过设置基准传感器来检测环境的变化,再在基准传感器的检测基础上应用状态判断传感器进行无线耳机佩戴状态的判定,从而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无线耳机是否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降低误判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模式切换单元702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方式可以为:

模式切换单元702检测穿戴设备是否发生抬起动作,如果穿戴设备发生抬起动作,通过位于穿戴设备底部的红外检测模块检测穿戴设备底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判断穿戴设备底部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值,如果是,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由耳机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穿戴设备底部(即与手腕软组织皮肤接触)可以设置有BCU,其中,身体传导部件也被称为骨传导振子,相应地,模式切换单元702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由耳机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时,穿戴设备可以关闭耳机通话模式,使得通话音频信号无法通过耳机进行播放,并且穿戴设备可以触发身体传导部件启动,并将通话音频信号传递至身体传导部件,使得身体传导部件可以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其中,振动信号的振动是一种纯粹的物理振动,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可见,实施图7所描述的穿戴设备,可以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自动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所示的穿戴设备是由图7所示的穿戴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7所示的穿戴设备相比,图8所示的穿戴设备还包括:

状态识别单元703,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出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识别穿戴设备是否处于通话状态;

模式切换单元702,具体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出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可见,实施图8所描述的穿戴设备,可以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并且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准确的、自动的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所示的穿戴设备是由图8所示的穿戴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8所示的穿戴设备相比,图9所示的穿戴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704,用于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检测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指令信息,该指令信息用于指示将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并且该指令信息是由无线耳机检测到用户对无线耳机的指定部件施加超过指定阈值的压力值时发送的;

模式切换单元702,具体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出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第二检测单元704检测出接收到所述指令信息时,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可见,实施图9所描述的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可以在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并且由用户有意识的主动触发时,准确的、自动的控制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以维持通话隐私性。

实施例九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所示的穿戴设备是由图8所示的穿戴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8所示的穿戴设备相比,图10所示的穿戴设备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705,用于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

判断单元706,用于判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是否高于指定通话频率;

模式切换单元702,具体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出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判断单元706判断出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时,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判断单元706在判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时,判断单元706还可以判断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是否低于目标电量阈值;相应地,模式切换单元702具体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出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判断单元706判断出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时,以及在判断单元706判断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是否低于目标电量阈值时,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或者,判断单元706,用于判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是否高于指定等级;

模式切换单元702,具体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601检测出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判断单元706判断出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时,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判断单元706在判断出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频率时,判断单元706还可以判断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是否低于目标电量阈值;相应地,模式切换单元702具体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601检测出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判断单元706判断出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时,以及在判断单元706判断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是否低于目标电量阈值时,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或者,判断单元706,用于判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是否高于指定通话频率且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

模式切换单元702,具体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出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判断单元706判断出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且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时,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判断单元706在判断出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且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时,判断单元706还可以判断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是否低于目标电量阈值;相应地,模式切换单元702具体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701检测出无线耳机从用户耳部上被摘下时,以及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以及在判断单元706判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高于指定通话频率且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高于指定等级时,以及在判断单元706判断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是否低于目标电量阈值时,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电量阈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即:

判断单元706可以根据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确定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匹配的电量阈值增加量,并且穿戴设备可以将预置的初始电量阈值与该电量阈值增加量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结果作为目标电量阈值。其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通话频率与电量阈值增加量成正比例关系。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上述方式可以在穿戴设备与频繁通话的对方联系人进行通话时,灵活地增大预置的初始电量阈值,从而可以提高穿戴设备判断出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低于目标电量阈值的概率,从而可以提高控制穿戴设备切换至骨传导模式进行通话的概率。由于耳膜产生共振仅需微弱的振动信息,因此在骨传导模式下穿戴设备只需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微弱的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即可实现隐私通话效果,从而可以延长穿戴设备的用户与频繁通话的对方联系人之间的通话时间。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电量阈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即:

判断单元706可以根据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确定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匹配的电量阈值增加量,并且穿戴设备可以将预置的初始电量阈值与该电量阈值增加量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结果作为目标电量阈值。其中,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对应的联系人等级与电量阈值增加量成正比例关系。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上述方式可以在穿戴设备与等级较高的对方联系人进行通话时,灵活地增大预置的初始电量阈值,从而可以提高穿戴设备判断出穿戴设备自身的当前电池电量低于目标电量阈值的概率,从而可以提高控制穿戴设备切换至骨传导模式进行通话的概率。由于耳膜产生共振仅需微弱的振动信息,因此在骨传导模式下穿戴设备只需将通话音频信号转换为微弱的振动信号并通过骨介质进行传递即可实现隐私通话效果,从而可以延长穿戴设备的用户与等级较高的对方联系人之间的通话时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707,用于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其中,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或主叫号码;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被叫号码,触发第一确定单元705执行在状态识别单元703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确定处于通话状态的对方联系人的联系号码的步骤;如果确定出处于通话状态的穿戴设备的用户号码的类型为主叫号码,触发模式切换单元702执行将穿戴设备的通话模式切换至骨传导模式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及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