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耳机及其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613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头戴式耳机及其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头戴式耳机及其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式各样的科技产品正不断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此外,这些科技产品正逐渐地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其中,耳机作为一种音频输出装置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对于各种音频播放设备来说,例如CD、MP3、MP4、手机、PAD或者电脑等电子设备,耳机已成为一种必要装置。现有耳机的主要形式,一种是头戴式耳机,另一种是入耳式耳机。其中,由于具备佩戴舒适、音质效果好等优点,头戴式耳机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而对于头戴式耳机而言,仅仅满足音频输出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调节耳机单元时通过增加转动时的阻力感来提升调节手感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及其转动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头戴式耳机因转动耳机单元时阻力感小而导致调节手感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动机构,应用于头戴式耳机中,所述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带以及连接于所述头带两端的耳机单元,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头带的固定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耳机单元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板转动的活动板;

所述固定板的侧部设有铰接槽,所述固定板的端部设有避空槽;

所述活动板的端部延伸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抵接条和第二抵接条,所述第一抵接条包括朝其延伸方向依序设置的与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抵接的抵接部、穿过所述铰接槽与所述铰接槽铰接的弧形铰接部以及与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抵接的限位部,所述第二抵接条与所述避空槽的位置相对应且其端部抵接于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并当所述弧形铰接部相对于所述铰接槽转动时能够在所述避空槽内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抵接条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抵接条之间;所述铰接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铰接槽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部,两个所述弧形铰接部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铰接槽与两个所述铰接槽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抵接条包括朝其延伸方向设置的延伸部、与所述避空槽位置相对应且端部抵接于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的压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压接部之间以使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压接部之间形成间距的倾斜过渡部,所述压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避空槽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压接部的端部设有两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铰接槽的宽度的防脱凸起。

优选地,所述铰接槽与所述弧形铰接部相面对的表面为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弧形铰接部的横截面呈C字形。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所述弧形铰接部和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所述压接部和所述倾斜过渡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机构,主要应用于连接头戴式耳机的头带和耳机单元,通过将固定板与头带固定连接,活动板与耳机单元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活动板延伸设置的第一抵接条的弧形铰接部与固定板侧部开设的铰接槽铰接,活动板延伸设置的第二抵接条对应在固定板端部开设的避空槽的位置处,且其端部抵接在固定板的外侧面,这样,相对固定板转动活动板时,在弧形铰接部与铰接槽的铰接作用下,抵接部远离与固定板的内侧面方向运动,限位部远离与固定板的外侧面方向运动,同时,第二抵接条在避空槽内跟随着转动,且其端部远离与固定板的外侧面方向运动,由于第一抵接条和第二抵接条形成夹持住固定板的弹性力,从而可以使得弧形铰接部与铰接槽之间的铰接的摩擦力增大,如此,在转动活动板时,能够增加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转动阻力感,进而能够显著提升调节活动板时的手感,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带以及连接于所述头带两端的耳机单元,所述头戴式耳机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头带端部与各所述耳机单元之间的上述的转动机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头带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与所述耳机单元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头戴式耳机,由于使用了上述的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在头带的端部与耳机单元之间,如此,可以增加转动耳机单元时的转动阻力感,进而能够显示提升调节耳机单元时的手感,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活动板相对固定板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剖切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转动机构 2—头带 3—耳机单元

4—头戴式耳机 10—固定板 11—铰接槽

12—避空槽 20—活动板 21—第一抵接条

22—第二抵接条 111—圆弧面 211—抵接部

212—弧形铰接部 213—限位部 221—延伸部

222—倾斜过渡部 223—压接部 2231—防脱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机构1,应用于头戴式耳机4中,所述头戴式耳机4包括头带2以及连接于所述头带2两端的耳机单元3,所述转动机构1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头带2的固定板10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耳机单元3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板10转动的活动板20。所述固定板10的侧部设有铰接槽11,所述固定板10的端部设有避空槽12。所述活动板20的端部延伸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抵接条21和第二抵接条22,所述第一抵接条21包括朝其延伸方向依序设置的与所述固定板10的内侧面抵接的抵接部211、穿过所述铰接槽11与所述铰接槽11铰接的弧形铰接部212以及与所述固定板10的外侧面抵接的限位部213,所述第二抵接条22与所述避空槽12的位置相对应且其端部抵接于所述固定板10的外侧面,并当所述弧形铰接部212相对于所述铰接槽11转动时能够在所述避空槽12内活动。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主要应用于连接头戴式耳机4的头带2和耳机单元3,通过将固定板10与头带2固定连接,活动板20与耳机单元3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活动板20延伸设置的第一抵接条21的弧形铰接部212与固定板10侧部开设的铰接槽11铰接,活动板20延伸设置的第二抵接条22对应在固定板10端部开设的避空槽12的位置处,且其端部抵接在固定板10的外侧面,这样,相对固定板10转动活动板20时,在弧形铰接部212与铰接槽11的铰接作用下,抵接部211远离与固定板10的内侧面方向运动,限位部213远离与固定板10的外侧面方向运动,同时,第二抵接条22在避空槽12内跟随着转动,且其端部远离与固定板10的外侧面方向运动,由于第一抵接条21和第二抵接条22形成夹持住固定板10的弹性力,从而可以使得弧形铰接部212与铰接槽11之间的铰接的摩擦力增大,如此,在转动活动板20时,能够增加活动板20与固定板10之间的转动阻力感,进而能够显著提升调节活动板20时的手感,使用效果更佳。

且本实施提供的转动机构1组装时无需使用外部紧固件辅助组装连接,例如不需要使用螺丝等紧固件。通过活动板20的第一抵接条21和第二抵接条22之间产生的弹性夹紧力夹持在固定板10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来实现固定板10与活动板20之间的连接,组装和拆卸都非常简单方便,且连接后的稳定性极佳。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条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抵接条2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抵接条21之间;所述铰接槽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铰接槽11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10的两侧部,两个所述弧形铰接部212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铰接槽11与两个所述铰接槽11铰接。具体的,设置两个第一抵接条21,并通过两个第一抵接条21的弧形铰接部212分别与固定板10的两侧部设置的铰接槽11铰接,增加活动板20与固定板10之间的铰接接触点,可以提升活动板20与固定板10之间铰接连接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条22包括朝其延伸方向设置的延伸部221、与所述避空槽12位置相对应且端部抵接于所述固定板10的外侧面的压接部223以及连接于所述延伸部221与所述压接部223之间以使所述延伸部221与所述压接部223之间形成间距的倾斜过渡部222,所述压接部223的宽度小于所述避空槽12的宽度,如此可以确保转动活动板20时,避空槽12为压接部223的转动提供了活动空间。具体的,第二抵接条22的压接部223和第一抵接条21的限位部213共同抵接在固定板10的外侧面结合第一抵接条21的抵接部211抵接在固定板10的内侧面,这样在第一抵接条21和第二抵接条22之间形成弹性力夹紧在固定板10的两侧面,从而使得活动板20与固定板10实现连接而不会脱落。而需要转动活动板20时,施加外力作用在活动板20上,活动板20以弧形铰接部212与铰接的铰接处为轴心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对连接于活动板20上的耳机单元3进行角度调节。其中,倾斜过渡部222的设置的为了压接部223能够与延伸部221之间形成间距以使得压接部223延伸设置在固定板10的外侧面外的位置,并使得压接部223能够抵接在固定板10的外侧面,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接部223的端部设有两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铰接槽11的宽度的防脱凸起2231。具体的,压接部223的端部需要抵接在固定板10的外侧面,那么设置的防脱凸起2231的两端的间距大于避空槽12的槽宽,这样该防脱凸起2231至少可以跨设在避空槽12两侧从而实现抵接在固定板10的外侧面。另外,压接部223在避空槽12内转动一定的角度时,由于该防脱凸起2231的设置,可以避免压接部223的端部朝向固定板10的内侧面脱出,也即是该防脱凸起2231始终可以抵接在避空槽12两侧从而实现避免脱出的作用。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槽11与所述弧形铰接部212相面对的表面为圆弧面圆弧面111。具体的,圆弧面圆弧面111的设计可以使得铰接于铰接槽11的弧形铰接部212相对该铰接槽11转动时更加平滑顺畅。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铰接槽11的圆弧面圆弧面111的设计不会降低铰接的阻力感,铰接的阻力感由第一抵接条21和第二抵接条22之间产生的弹性夹紧力夹紧在固定板10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

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铰接部212的横截面呈C字形。具体的,横截面呈C字形的弧形铰接部212可以与固定板1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这样可以确保该弧形铰接部212具有足够的空间于铰接槽11内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211、所述弧形铰接部212和所述限位部213一体成型。具体的,抵接部211、弧形铰接部212和限位部213一体成型后形成的第一抵接条21的一致性好,例如可以在活动板20上锻压成型出该第一抵接条21。

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221、所述压接部223和所述倾斜过渡部222一体成型。具体的,延伸部221、压接部223和倾斜过渡部222一体成型后形成的第二抵接条22的一致性好,例如可以在活动板20上锻压成型出该第二抵接条22。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4,包括头带2以及连接于所述头带2两端的耳机单元3,所述头戴式耳机4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头带2端部与各所述耳机单元3之间的上述的转动机构1,所述固定板10与所述头带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20与所述耳机单元3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4,由于使用了上述的转动机构1转动连接在头带2的端部与耳机单元3之间,如此,可以增加转动耳机单元3时的转动阻力感,进而能够显示提升调节耳机单元3时的手感,使用效果更佳。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活动板20可以是耳机单元3中的一部分结构或者与耳机单元3中的一部分结构一体成型。固定板可以是头带2的端部的一部分结构或者与头带2的端部的一部分结构一体成型。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