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D照明的可见光通信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472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LED照明的可见光通信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如今每一天大约有15万人成为新的无线用户,全球范围内的无线用户数量现今已经超过2亿。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就开始了无线网的研究。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以太局域网的迅猛发展及智能设备的高速普及、用户量迅速增加和人们对高速宽带多媒体通信的需求,导致无线接入网频谱资源紧张,加之电磁辐射干扰以及在电磁受限环境或对电磁信号敏感,大多会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且保密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基于LED照明的可见光通信传输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基于LED照明的可见光通信传输系统,包括传输装置、输出装置和移动终端,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的罩体,所述主体为圆柱状,所述罩体为倒锥形,其底部直径与所述主体的直径相同;所述主体外表面上设置有耳机接口,所述输出装置具有通过线缆连接的耳机接头、麦克风和耳机,所述耳机接头插入所述耳机接口中将所述输出装置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罩体内部安装有可见光发生单元,所述罩体的外部边沿还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面上安装有可见光接收单元;所述主体内部设有依次电连接的放大滤波单元、A/D转换单元、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一驱动单元,所述放大滤波单元与所述耳机接口电连接,用以将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电连接,所述A/D转换单元将放大滤波后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为高低电平使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发射可见光;所述主体内部还设有依次电连接的滤波整形单元、第二微控制器、D/A转换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与所述滤波整形单元电连接,以将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接收的光信号进行滤波整形处理,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耳机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将滤波整形后的信号转换为高低电平,所述D/A转换单元将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转换得到的高低电平转换为模拟信号,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输出装置工作;所述传输装置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可见光通信。

较佳地,所述主体和罩体之间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罩体安装在所述主体上后,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和可见光接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滤波整形单元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罩体内部安装有聚光镜,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安装在所述聚光镜的焦点上。

较佳地,所述主体外表面上设置有USB接口,所述主体内部设有电池,通过所述USB接口向所述电池充电。

较佳地,所述主体外表面上设置有照明控制按钮,所述照明控制按钮连接在所述电池和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之间,以控制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作为照明设备使用。

较佳地,所述主体外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放大滤波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为光电二极管。

较佳地,所述主体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照明的可见光通信传输系统,包括传输装置、输出装置和移动终端,传输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体和罩体,主体通过接口与输出装置连接,输出装置采集音频信号后由主体内部的器件转换为可见光通过罩体上的可见光发生单元发送至移动终端,罩体上的可见光接收单元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可见光信号,经过主体内部的器件转换为语音信号后通过接口传输至输出装置,使用可见光通信不仅保密性好,而且不易受干扰,能够在无线电磁信号不强的地方使用,携带方便,还可以作为照明设备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照明的可见光通信传输系统中传输装置和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传输装置以及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传输装置,110-主体,111-防滑层,112-耳机接口,113-USB接口,114- 照明控制按钮,115-显示屏,120-罩体,121-聚光镜,122-凸块,130-放大滤波单元,131-A/D转换单元,132-第一微控制器,133-第一驱动单元,134-可见光发生单元,135-可见光接收单元,136-滤波整形单元,137-第二微控制器,138-D/A转换单元,139-第二驱动单元,140-电池,200-输出装置,210-耳机接头,220-麦克风,230-耳机,300-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LED照明的可见光通信传输系统,包括传输装置100和移动终端300,所述传输装置100包括主体110以及与所述主体110可拆卸连接的罩体120。所述主体110为圆柱状,所述罩体120为倒锥形,其底部直径与所述主体110的直径相同,所述主体110和罩体1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接或者卡接等。

所述主体110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111,以及耳机接口112、USB接口113、照明控制按钮114和显示屏115。所述主体110还可以通过所述耳机接口112或者USB接口113与输出装置200连接,如图1所示。以所述输出装置200为耳机为例,所述输出装置200具有通过线缆连接的耳机接头210、麦克风220和耳机230,所述耳机接头210插入所述耳机接口112中,所述麦克风220采集的音频信号通过所述耳机接口112和耳机接头210传输至所述主体110中,所述主体110接收的音频信号通过所述耳机接口112和耳机接头210传输至所述耳机230中。所述显示屏115也可以作为输出装置,即使用者可以使用所述显示屏115输入文字,或者由所述显示屏115播放视频信号。

所述罩体120内部安装有聚光镜121,所述罩体120的外部边沿还设有凸块122,所述聚光镜121的焦点上安装有可见光发生单元134,所述凸块122的顶面上安装有可见光接收单元13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134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135为光电二极管。当所述罩体120安装在所述主体110上后,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134和可见光接收单元135即与所述主体110内部的器件电连接。

所述主体110内部设有依次电连接的放大滤波单元130、A/D转换单元131、第一微控制器132和第一驱动单元133,所述放大滤波单元130与所述耳机接口112和显示屏115电连接,用以将接收的音频或视频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33与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134电连接。所述A/D转换单元131将放大滤波后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第一微控制器132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为高低电平使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33能够驱动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134发射可见光。

所述主体110内部还设有依次电连接的滤波整形单元136、第二微控制器137、D/A转换单元138和第二驱动单元139,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135与所述滤波整形单元136电连接,以将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135接收的光信号进行滤波整形处理,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39与所述耳机接口112和显示屏115电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137将滤波整形后的信号转换为高低电平,所述D/A转换单元138将所述第二微控制器137转换得到的高低电平转换为模拟信号,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39驱动所述输出装置200或显示屏115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控制器132和第二微控制器137为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RB处理器;所述放大滤波单元130为放大芯片OP07;所述A/D转换单元131为AD9280芯片;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33由DD311芯片和滑动电阻RW1组成;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134为发光二极管DS1;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135为光电二极管SFH206K;所述滤波整形单元136包括两个AD811芯片以及一个LM311芯片;所述D/A转换单元138为AD9708芯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39包括VIPEr22A芯片和TSM1101芯片。

所述主体110内部还设有电池140,所述电池140与所述主体110以及罩体120内部的器件均电连接,以提供电源。所述电池140还与所述USB接口113电连接,以通过所述USB接口113充电。

所述照明控制按钮114连接在所述电池140和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134之间,以控制所述可见光发生单元134作为照明设备使用。

所述传输装置100与所述移动终端300之间通过可见光通信,所述移动终端300可以为各种智能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等,也可以为与所述传输装置100相同的电子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照明的可见光通信传输系统,包括传输装置、输出装置和移动终端,传输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体和罩体,主体通过接口与输出装置连接,输出装置采集音频信号后由主体内部的器件转换为可见光通过罩体上的可见光发生单元发送至移动终端,罩体上的可见光接收单元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可见光信号,经过主体内部的器件转换为语音信号后通过接口传输至输出装置,使用可见光通信不仅保密性好,而且不易受干扰,能够在无线电磁信号不强的地方使用,携带方便,还可以作为照明设备使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