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6402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随身携带耳机听歌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在听完歌后耳机的收纳很不方便,经常发生以下情况:

1、直接通过手卷线的方式将耳机收起,如此常常会造成再次取用耳机时耳机线打结,很容易造成耳机损坏;

2、采用耳机绕线器收纳耳机,然而现有的耳机绕线器多采用簧片蓄能卷线结构,很容易对耳机线造成损伤,影响耳机寿命;

3、平时不用耳机时,耳机和音乐播放设备一般都分离放置,取用很不方便,而且耳机体积小,稍微不注意便可能遗忘其放置位置导致丢失。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方便随身携带,容易收纳和取用的耳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的耳机线易打结损伤不易收纳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头和耳机插头,还包括:

绕线装置,其包括基体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绕线部;

第一耳机线,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绕线部上,另一端与所述耳机头电连接;

第二耳机线,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基体上,另一端与所述耳机插头电连接;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线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耳机线的所述一端两者的导通和断开,且两者在断开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耳机线能在所述绕线部的旋转带动下收卷在所述绕线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耳机还包括导电弹片和平铺设置的导电片;

所述导电弹片和所述导电片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绕线部上且与所述第一耳机线的所述一端电连接,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基体上且与所述第二耳机线的所述一端电连接;

其中,当所述绕线部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导电片相对,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导电弹片发生形变,以与所述导电片接触,使所述第一耳机线的所述一端和第二耳机线的所述一端导通。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所述导电片环绕所述绕线部的旋转中心线设置,当所述绕线部旋转至任意不同的位置时,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导电片的不同位置相对;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任意所述不同的位置;

和/或,所述导电弹片和所述导电片两者的数量与所述耳机插头上功能区域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所述基体包括连接板,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面上;

所述绕线部位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面侧,所述导电弹片设置在所述绕线部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面上。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设置在所述绕线部的与所述连接板相背的一面上,所述按压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导电弹片发生形变,以与所述导电片接触。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所述连接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

所述第二面上设有焊盘,所述焊盘与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导电片电连接;

所述第二耳机线的所述一端焊接在所述焊盘上,以通过所述焊盘与所述导电片电连接。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所述基体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面侧;

所述基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间隔,以供所述第二耳机线穿过。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所述基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面上凸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穿过所述连接板且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绕线部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面上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轴承内,以使所述绕线部能通过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基体转动。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所述绕线部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面上具有凸出的绕线环,所述绕线环环绕所述绕线部的旋转中心线设置,所述绕线部通过所述绕线环收卷所述第一耳机线;

所述导电弹片位于所述绕线环的内部,所述绕线环的外壁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耳机线的所述一端穿过的过孔。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所述绕线部的与所述连接板相背的一面上设有供使用者按压以推动所述绕线部旋转的按压槽,所述按压槽的底面上设有防滑纹。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耳机还包括支撑板;

所述绕线装置通过所述基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安装面上,所述支撑板的与所述安装面相背的一面上具有粘胶层,以通过所述粘胶层粘附在外部设备上。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所述安装面上还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面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所述一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一耳机线穿过的进线孔,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与所述安装面相背的另一面上设有耳机头卡接孔;

和/或,所述安装面上还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耳机插头孔,以供所述耳机插头插入固定。

在前述的耳机中,可选的,耳机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以相对所述支撑板的所述安装面打开或闭合,且在闭合时能对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的部件提供壳体保护;

所述盖板上设有耳机头显露孔,以在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安装面闭合时供使用者从所述耳机头显露孔取放所述耳机头;和/或,所述盖板上设有绕线部显露孔,以在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安装面闭合时供使用者从所述绕线部显露孔旋转所述绕线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耳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耳机的耳机线分成与耳机头电连接的第一耳机线和与耳机插头电连接的第二耳机线,且第一耳机线的一端设置在绕线装置的基体上,第二耳机线的一端设置在绕线装置的绕线部上,从而将绕线装置与耳机的耳机线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用者随时可以通过绕线装置收卷耳机的耳机线,使耳机线的收纳更加方便,并且通过绕线部的收纳使耳机线不易打结损坏。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绕线装置与耳机插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板与耳机插头连接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线部与第一耳机线连接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线部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线部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固定块安装在支撑板的安装面上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固定块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盖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100,包括耳机头1、耳机插头2、第一耳机线41、第二耳机线42、绕线装置3以及控制装置10。绕线装置3包括基体31和可转动地设置在基体31上的绕线部32。第一耳机线41的一端设置在绕线部32上,另一端与耳机头1电连接。第二耳机线42的一端设置在基体31上,另一端与耳机插头2电连接。控制装置10用于控制第一耳机线41的所述一端与第二耳机线42的所述一端两者的导通和断开,且两者在断开时至少部分第一耳机线41能在绕线部32的旋转带动下收卷在绕线部32上。

在上述示例中,相对于传统耳机的耳机线的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将耳机100的耳机线分成与耳机头1电连接的第一耳机线41和与耳机插头2电连接的第二耳机线42,且第一耳机线41的一端设置在绕线装置3的基体31上,第二耳机线42的一端设置在绕线装置3的绕线部32上,从而将绕线装置3与耳机100的耳机线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用者随时可以通过绕线装置3收卷耳机100的耳机线,使耳机线的收纳更加方便,并且通过绕线部32的收纳使耳机线不易打结损坏。

在上述示例中,由于控制装置10可以控制第一耳机线41的所述一端与第二耳机线42的所述一端断开,从而绕线部32在收卷第一耳机线41时不会拉扯第二耳机线42和耳机插头2,具有方便收卷第一耳机线41的技术效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耳机线41的长度要大于第二耳机线42的长度,且占整个耳机线长度的大部分比例。第二耳机线42的长度以方便耳机插头2插接用户的手机等电子设备、且不易打结为准。其中,绕线装置3能将大部分的第一耳机线41收卷在绕线部32上,起到防止耳机线打结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100还可以包括导电弹片321和平铺设置的导电片3111。导电弹片321和导电片3111中的一个设置在绕线部32上且与第一耳机线41的一端电连接,另一个设置在基体31上且与第二耳机线42的一端电连接。其中,当绕线部32旋转至第一位置时,导电弹片321与导电片3111相对,控制装置10控制导电弹片321发生形变,以与导电片3111接触,使第一耳机线41的一端和第二耳机线42的一端导通。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在导电弹片321和导电片3111,具有方便控制第一耳机线41和第二耳机线42两者导通和断开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前述的导电片3111环绕绕线部32的旋转中心线设置。当绕线部32旋转至任意不同的位置时,导电弹片321与导电片3111的不同位置相对。如此,当绕线部32旋转至任意不同的位置时,导电弹片321发生形变时均可以与导电片3111接触以导通第一耳机线41和第二耳机线42,而不受绕线部32旋转位置的限制。在本示例中,前述的第一位置为任意所述不同的位置。

进一步的,前述导电弹片321和导电片3111两者的数量与耳机插头2上功能区域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耳机插头2上具有左声道区域、右声道区域、麦克风区域以及公共地区域,相应的,导电弹片321和导电片3111两者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导电弹片321分别为左声道端子、右声道端子、麦克风端子以及公共地端子;同样的,四个导电片3111也分别为左声道端子、右声道端子、麦克风端子以及公共地端子。

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5所示,前述的基体31可以包括连接板311,导电片3111平铺在连接板311的第一面上。前述的绕线部32位于连接板311的第一面侧,导电弹片321设置在绕线部32的与连接板311相对的一面上,以方便导电弹片321形变时能够接触到导电片3111,具有方便控制导电弹片321与导电片3111两者接触或分离的技术效果。

前述的控制装置10可以包括按压开关,优选的,如图8所示,该按压开关可以为按钮,按钮具有用于固定在导电弹片321上的绝缘固定块3221。如图5和图6所示,按压开关设置在绕线部32的与连接板311相背的一面上,按压开关用于控制导电弹片321发生形变,以与导电片3111接触。具体的,当按压开关被按下时,导电弹片321发生形变以与导电片3111接触;当按压开关复位时,导电弹片321随之弹起,与导电片3111分离。

如图4所示,前述的连接板311还包括与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第二面上设有焊盘3112,焊盘3112与第一面上的导电片3111电连接。第二耳机线42的所述一端焊接在焊盘3112上,以通过焊盘3112与导电片3111电连接。在本示例中,由于将第二耳机线42的所述一端焊接在与导电片3111相背的一面上,从而不会对导电弹片321和导电片3111两者的接触和分离造成干扰。

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前述的基体31还包括基板312,基板312与连接板311固定连接,且位于连接板311的第二面侧。基板312与连接板311之间具有间隔,以供第二耳机线42穿过。在本示例中,基板312可以对安装在连接板311第二面上的焊盘3112以及第二耳机线42提供有效的保护,以防止焊盘3112和第二耳机线42受到损伤。

进一步的,如图9和图10所示,前述基板312的与连接板311相对的一面上凸设有轴承3121,轴承3121穿过连接板311且与连接板311固定连接,以实现连接板311与基板312之间的固定。如图5至图7所示,前述绕线部32的与连接板311相对的一面上设有旋转轴323,旋转轴323安装在轴承3121内,以使绕线部32能通过该旋转轴323相对基体31转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轴承3121可以为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在基板312上,旋转轴323插入滚动轴承的内圈,以相对滚动轴承的外圈旋转。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的滚动轴承,可以减小绕线部32旋转的阻力。

如图5至图7所示,前述绕线部32的与连接板311相对的一面上可以具有凸出的绕线环324。绕线环324环绕绕线部32的旋转中心线设置。绕线部32通过该绕线环324收卷前述的第一耳机线41。前述的导电弹片321位于绕线环324的内部,绕线环324的外壁上设有供第一耳机线41的所述一端穿过的过孔3241。在本示例中,当绕线部32带动绕线环324转动时,可以将第一耳机线41缠绕在绕线环324的外壁上。其中,由于将第一耳机线41的所述一端固定在绕线环324内部的导电弹片321上,从而减少了第一耳机线41的所述一端对收卷第一耳机线41的干扰。

如图5和图6所示,前述绕线部32的与连接板311相背的一面上可以设有供使用者按压以推动绕线部32旋转的按压槽325。按压槽325的底面上设有防滑纹。具体的,按压槽325可以为手指头大小的椭圆形浅凹槽,以方便使用者通过手指推动绕线部32转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100还可以包括支撑板5。前述的绕线装置3通过基体31安装在支撑板5的安装面51上。支撑板5的与安装面51相背的一面上具有粘胶层,以通过该粘胶层粘附在外部设备上,比如可以粘附在手机或手机套上,以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手机等设备时可以随时取用耳机100,防止由于耳机100与手机等外部设备分离放置导致取用耳机100不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前述基体31包括基板312的示例中,绕线装置3可以通过基板312安装在支撑板5的安装面51上,且基板312相对连接板311靠近安装面51。

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前述支撑板5的安装面51上可以设有第一固定块6。第一固定块6的一面安装在安装面51上。第一固定块6的所述一面与安装面51之间形成有供第一耳机线41穿过的进线孔61。第一耳机线41穿过该进线孔61,以防止打结。第一固定块6的与安装面51相背的另一面上设有耳机头卡接孔62,以卡接固定耳机头1,防止耳机头1随意晃动而发生打结现象。

如图1所示,前述支撑板5的安装面51上还可以设有第二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7上设有耳机插头孔71,以供耳机插头2插入固定,防止耳机插头2随意晃动而发生打结现象。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耳机100还可以包括盖板8。盖板8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板5上,以相对支撑板5的安装面51打开或闭合,且在闭合时能够对安装在安装面51上的部件提供壳体保护。

如图1和图13所示,盖板8上可以设有耳机头显露孔81,以在盖板8相对安装面51闭合时供使用者从耳机头显露孔81取放耳机头1。优选的,耳机头显露孔81可以为矩形孔。

如图1和图13所示,盖板8上还可以设有绕线部显露孔82,以在盖板8相对安装面51闭合时供使用者从绕线部显露孔82旋转绕线部32。优选的,绕线部显露孔82可以为与绕线部32的外形相适配的圆形孔。

如图1所示,前述支撑板5的安装面51上可以设有磁性件91,盖板8上在相应的区域设有可被磁性件91吸附的磁性吸附件92,该磁性吸附件92可以为磁性件或金属等,以在盖板8相对支撑板5的安装面51闭合时,支撑板5上的磁性件91与盖板8上的磁性吸附件92两者吸附固定,进而使支撑板5和盖板8两者能够维持稳定的闭合形态。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耳机100可以粘附于手机等设备或保护套上,方便了耳机100的随时取用和收纳,有效防止耳机100绞线的问题出现,有助于耳机100保洁和保护,延长了耳机10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耳机100相比于其他普通耳机,将耳机与绕线装置3一体化,耳机100可以粘附在音频播放设备上,方便耳机100的随时取用和收纳。并设计一种分离式可旋转绕线结构,将耳机插头2与第一耳机线41分离,耳机插头2不会影响第一耳机线41的收纳和放出,圆形绕线环324对耳机线压迫很小,不会损坏耳机100。

耳机100整体如图1所示。分为左右两侧,左侧为耳机主体,右侧为盖板8。左侧的耳机主体包括设置在支撑板5上的上、中、下三部分。

上部为耳机头固定装置,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耳机头卡接孔62用于卡接固定两个耳机头1,进线孔61用于供第一耳机线41穿过以对第一耳机线41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耳机线41打结。

如图1所示,中部为绕线装置3,如图2所示,绕线装置3分为三层。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层为基板312,基板312的中心有一个轴承3121,轴承3121的外圈固定,内圈可旋转,轴承3121用于支撑位于第三层的绕线部32。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层为连接板311,第二层的连接板311与第一层的基板312固定在一起。基板312的第一面上设有四个同心的环形导电片3111,优选的,导电片3111为铜片。基板312的与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设有四个焊盘3112,四个焊盘3112分别与第一面上的四个环形导电片3111电连接。将耳机插头2的4根导线分别焊接在焊盘3112上,由外到内依次是左声道、右声道、麦克风、公共地4个端子。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三层为可旋转的绕线部32,绕线部32的与连接板311相对的一面上设有旋转轴323。旋转轴323安装在第一层基板312的轴承3121内,且与轴承3121的内圈套接固定。第三层绕线部32的与连接板311相对的一面上设置4片长矩形导电弹片321,优选的,导电弹片321为金属簧片。簧片由上到下分别为第一耳机线41的左声道、右声道、麦克风、公共地4个端子。绕线部32的与连接板311相背的一面上设有用于控制簧片形变的按压开关,优选的,按压开关为按钮。当按钮按下时,簧片正好与第二层的4个环形导电片3111接触,此时耳机头1与耳机插头2之间导通,耳机100可使用;按钮复位时,簧片随之弹起,簧片与环形导电片3111断开,此时便可以旋转第三层的绕线部32,将第一耳机线41收起。第三层绕线部32的与连接板311相背的一面上设计一个按压槽325,优选的,该按压槽325为手指头大小的椭圆形浅凹槽,凹槽的底部设有防滑条纹,通过按压凹槽旋转便可以缠绕耳机线。需要取用耳机100时,直接从耳机头固定装置上的耳机头卡接孔62内取下耳机头1,轻轻将第一耳机线41拉出足够长度,按下按压开关,便可以使用耳机100了。

如图1所示,下部为耳机插头孔71,用于固定耳机插头2。

如图1所示,左侧边缘的磁性件91可吸合右侧盖板8,右侧盖板8用于对耳机100提供保护和保洁。

如图1所示,右侧盖板8的上部开矩形耳机头显露孔81,露出耳机头1,方便取用耳机100。中部开圆形绕线部显露孔82,方便旋转绕线部32收起第一耳机线41。

左侧支撑板5的背面粘贴一层不干胶,可让耳机100粘附于手机或者手机套上,使用耳机100时,直接将耳机插头2接入手机,将耳机线拉出,按下按压开关即可使用耳机100。

耳机100完整效果图如图1和图13所示。

在不使用耳机100时,耳机插头2可以收回并插入耳机插头孔71进行固定,在该种情况下当需要再次使用耳机100时需要打开盖板8才能将耳机插头2取出。也可以将耳机插头2留在手机上,这样再次取用时不用打开盖板8便可以使用耳机10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