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卸的机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776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拆卸的机顶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电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机顶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顶盒成为了家庭影像体验中不可或缺的硬件设备,传统的机顶盒其壳体大多采用粘贴或者螺丝连接而成,机顶盒壳体内部的电路板大多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机顶盒固定连接,有的机顶盒甚至为了固定保密做成一次性的,拆卸则坏的,这非常不利于环保。不方便拆卸的机顶盒,其更换组件也非常麻烦,需要开启工具甚至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拆卸,而机顶盒是家用的必备小型电器,若都需要专业人员维护的话,增大了维护时间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方便拆卸的机顶盒,通过设计可拆卸的壳体及电路板设计,方便机顶盒的组件拆卸,方便维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拆卸的机顶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设置形成一容纳腔体,所述下壳体包括底板,底板四周朝向上壳体方突出设有前板、后板和侧板,所述上壳体包括盖板,盖板四周朝向下壳体方向突出设有一围壁,所述上壳体还包括一沿盖板朝向容纳腔体突出的圆柱,所述下壳体还包括一沿底板朝向容纳腔体突出的圆筒柱,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圆柱锁紧于圆筒柱内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开设有一开口槽,该开口槽内卡设一电路板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一上板,该上板朝向容纳腔体方向连接有一电路板,该上板四周设有卡扣,开口槽四周设有与卡扣相对于的卡沿,上板和开口槽通过卡沿和卡扣互相配合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高度低于后板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上开设有通风槽。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和后板底部均开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前板、后板和侧板均一体化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和围壁一体化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后板上开设有AV接口、USB接口,电源接口和数据接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圆筒柱和圆柱实现可拆卸连接,并将上壳体和电路板组件通过卡沿和卡扣相互配合卡设连接,实现了整个机顶盒各组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板低后板高,使得整个容纳腔体内部是前高后低的空间,缩小了整个容纳腔体的体积,并且能够增大上板的表面积,为上板设计电路组件带来面积上的便利。

本实用新型还配合设计了通风槽和散热孔,提高的机顶盒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拆卸的机顶盒,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对设置形成一容纳腔体(未示意),所述下壳体2包括底板3,底板3四周朝向上壳体1方突出设有前板4、后板5和侧板6,所述上壳体1包括盖板7,盖板7四周朝向下壳体2方向突出设有一围壁8,所述上壳体1还包括一沿盖板7朝向容纳腔体突出的圆柱9,所述下壳体2还包括一沿底板3朝向容纳腔体突出的圆筒柱10,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圆柱锁紧于圆筒柱9内实现可拆卸连接,为了更好地保证固定的紧密度,所述圆筒柱10内部的横截面为锥形,而相应地所述圆柱的横截面设计成锥形,使得在锁紧过程中,由于锥面的配合面积更大更加紧贴,从而实现更好的连接效果,避免轻易拆卸。

所述上壳体1开设有一开口槽11,该开口槽11内卡设一电路板组件。

所述前板4高度低于后板5高度。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板4低后板5高,使得整个容纳腔体内部是前高后低的空间,缩小了整个容纳腔体的体积,并且能够增大上板的表面积,为上板设计电路组件带来面积上的便利。

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一上板12,该上板12朝向容纳腔体方向连接有一电路板13,该上板12四周设有卡扣14,开口槽11四周设有与卡扣14相对于的卡沿15,上板和开口槽11通过卡沿15和卡扣14互相配合固定连接。

所述侧板6上开设有通风槽16。所述前板4和后板5底部均开设有散热孔17。本实用新型还配合设计了通风槽和散热孔,提高的机顶盒的散热效果。

所述底板3、前板4、后板5和侧板6均一体化成型。所述盖板和围壁一体化成型。

所述后板5上开设有AV接口18、USB接口19,电源接口20和数据接口21。分别用于连接AV线22,USB线23,电源线24和数据线25。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圆筒柱9和圆柱实现可拆卸连接,并将上壳体1和电路板组件通过卡沿和卡扣相互配合卡设连接,实现了整个机顶盒各组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维修方便。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