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592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语音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



背景技术:

机内通话器是飞机上的语音信号终端,需要接收飞机上所有的语音信号。目前我国飞机上电子设备来源较多,各种设备接口指标比较混乱。在飞机改装或新型号设计时,如果机内更换了新的语音接收设备或使用其他机型的语音接收设备,很容易会出现新的语音接收设备的接口电压指标与原机内通话器的电压指标不匹配的现象,造成仅因接口指标更改就需要重新研制一款新的机内通话器,浪费极大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飞机在改装或新型号设计时,易出现新的语音接收设备的接口电压指标与原机内通话器的电压指标不匹配的现象,导致需要重新研制一款新的机内通话器,浪费大且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用于飞机上的机内原有通话器和新语音接收设备之间的电压的转换,包括滤波单元、分压单元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所述滤波单元包含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和新语音接收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和所述高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和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机内原有通话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低通滤波器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高通滤波器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新语音接收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包括:自动增益控制器、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五电阻;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自动增益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电压控制放大输入端与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自动增益控制器的滤波输出端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增益调整端与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自动增益控制器的接地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压缩比控制端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接地端接地,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电源端和电源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电压输出端和机内原有通话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型号为SSM216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滤波单元对新语音接收设备中输出的语音信号中高频杂波进行滤除;通过分压电路对要输入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的语音信号的电压进行分压,使其落在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的额定电压范围内;通过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增益,减小了输出信号的失真度,具体可达到:输入语音信号的电压在100mV-2.5V时,输出信号失真度不大于1%;输入语音信号的电压在20mV-100mV时,输出信号失真度不大于10%。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新语音接收设备中输出的语音信号的电压自动转换成与飞机内原有的通话设备匹配的电压指标,自适应能力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飞机在改装或新型号设计时,易出现新的语音接收设备的接口电压指标与飞机内原有的通话器的电压指标不匹配的现象,导致需要重新研制一款新的机内通话器,浪费大且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的连接框图;

图2是图1中的滤波单元的电路图;

图3是图1中的分压单元的电路图;

图4是图1中的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的电路图。

图中,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U、自动增益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的连接框图,用于飞机上的机内原有通话器和新语音接收设备之间的电压的转换,包括滤波单元、分压单元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滤波单元包括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新语音接收设备的输出端,新语音接收设备的输出端的电压范围是2.5-11V;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和高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高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和分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分压单元的输出端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机内原有通话器的输入端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语音信号的电压范围是200mV-400mV。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的滤波单元的电路图。滤波单元包括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其中,低通滤波器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高通滤波器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新语音接收设备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分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地,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组成的低通滤波器的截至频率为6kHz,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第一次滤波;低通滤波器后面再接一个由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阻R2组成的高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的截至频率为100Hz,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二次滤波,从而起到将输入的语音信号中的高频杂波滤除的目的。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的分压单元的电路图。分压单元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滤波单元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

分压单元的作用是对要输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语音信号的电压进行分压,使输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语音信号的电压落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电压额定范围。具体地,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电压额定范围为16mV-210mV,如果输入语音信号的电压值超过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上限电压值(210mV),则会出现输入语音信号削顶失真;如果输入语音信号的电压值小于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下限电压值(16mV),则会导致输入语音信号的增益放大量降低。分压单元在此处的任务就是将要输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电压控制在16mV-210mV之间。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的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的电路图。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包括:自动增益控制器U、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五电阻R5;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分压单元的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信号输入端(即第4管脚)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电压控制放大输入端(即第2管脚)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滤波输出端(即第3管脚)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增益转换点控制端(即第5管脚)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接地端(即第1管脚)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压缩比控制端(即第6管脚)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接地端(即第1管脚)接地,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电源端(即第8管脚)和电源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输出端(即第7管脚)和机内原有通话器的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型号为SSM2165;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原理是:语音信号通过第三电容C3耦合至自动增益控制器U中进行缓冲,经缓冲后的语音信号被分成两路信号:一路信号送至自动增益控制器U内部的电平检测电路中进行检测,另一路信号从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滤波输出端(即第3管脚)输出,然后通过第五电容C5的耦合从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电压控制放大输入端(即第2管脚)再次进入自动增益控制器U内,从而完成对输入语音信号的增益。其中,第四电容C4与自动增益控制器U内部的电路配合,通过改变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增益转换点控制端(即第5管脚)的电压来控制增益转换点的电压值;第五电阻R5的作用是调节自动增益控制器U的压缩比控制端(即第6管脚)的电压,从而控制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的放大倍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机内语音信号接收接口自适应装置,通过滤波单元对新语音接收设备中输出的语音信号中的高频杂波进行滤除;通过分压电路对要输入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的语音信号的电压进行分压,使其落在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的额定电压范围内;通过自适应增益控制单元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增益,减小了输出信号的失真度,具体可达到:输入语音信号的电压在100mV-2.5V时,输出语音信号失真度不大于1%;输入语音信号的电压在20mV-100mV时,输出信号失真度不大于10%。本行实用新型能够将新语音接收设备中输出的语音信号的电压自动转换成与机内原有的通话设备匹配的电压指标,自适应能力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飞机在改装或新型号设计时,易出现新的语音接收设备的接口电压指标与飞机内原有的通话器的电压指标不匹配的现象,导致需要重新研制一款新的机内通话器,浪费大且费时费力的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