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传输装置、及声音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365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声音传输装置、及声音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声音传输装置、及声音传输系统,尤其涉及安装于人体并能够听到声音的声音传输装置、及声音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安装于人体而听到声音的装置,公知头戴式耳机或耳机(安装型扬声器)等。可是,头戴式耳机是将发声体(扬声器)紧贴成覆盖两耳地进行安装,由此听到声音的装置,耳机是将发声体插入耳孔而进行安装来听到声音的装置。因而,在头戴式耳机或耳机的使用中不易听到可从头戴式耳机等以外发出的声音,根据使用状况不同,有时会引发危险、或感到不便。再有,头戴式耳机或耳机说到底不能设想同时听到来自头戴式耳机或耳机的声音和可从头戴式耳机等以外发出的声音。

作为安装于人体而听到声音的装置之中不塞住耳朵的装置,公知骨传导扬声器。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骨传导扬声器:通过将振动体压接到外耳近旁、下颚骨等骨组织上的皮肤,从而经由骨组织而不经由中耳传声系统地直接将声音信息经由空气向内耳传输。只要是该骨传导扬声器,就能在未将耳朵塞住的状态下同时听到来自扬声器的声音和可从扬声器以外发出的声音。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7-1045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专利文献1示出的骨传导扬声器一旦输入声音信号,振动体就进行振动,通过使该振动体压接于骨组织上的皮肤,从而能传输声音。因而,骨传导扬声器是无论使振动体压接于骨组织上的皮肤、还是不使振动体压接于骨组织上的皮肤,只要输入声音信号,振动体就进行振动的结构,即便是在听不到声音的情况下也会消耗电力。同样,即便是以往的头戴式耳机或耳机,无论安装于耳朵、还是不进行安装,只要输入声音信号,发声体就会发声,因此即便在听不到声音的情况下也会消耗电力。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在已安装时动作、且能够在未将耳朵塞住的状态下同时听到从装置传输的声音和可从装置以外发出的声音的声音传输装置、及声音传输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具备:具有与人体接触的第1部分的绝缘体;与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绝缘体的第2部分相接的导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导体且输入基于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的输入部。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具备:与人体接触的声音传输装置;及与所述声音传输装置连接的声音信号生成装置,所述声音传输装置具有:具有与人体接触的第1部分的绝缘体;与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绝缘体的第2部分相接的导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导体且输入驱动电压的输入部,所述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输入部连接,所述声音信号生成装置向所述声音传输装置供给基于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未将耳朵塞住的状态下安装于人体,因此能够同时听到从装置传输的声音和可从装置以外发出的声音。再有,根据本发明,由于仅在安装到人体时进行动作,故能够降低听不到声音的情况下的消耗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的另一例的概要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利用了电介质的声音传输装置的概念图及等效电路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中的可听电压相对于介电常数的关系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利用了压电体的声音传输装置的概念图及等效电路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利用了压电体的声音传输装置中追加了金属板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9是压电扬声器的等效电路。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的剖视图及安装时的概念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该声音传输系统所采用的声音传输装置的俯视图及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及声音传输系统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及声音传输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的概要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

如图1所示,声音传输装置10具备绝缘体11、被层叠在绝缘体11上的导体12、和通过焊料而与导体12连接的布线13。绝缘体11由聚酰亚胺薄膜形成,使与导体12相接的面(第2部分11b)的相反侧的面(第1部分11a)和人体接触。导体12由钢板形成。布线13由1芯的铜线形成,一端通过焊料而与导体12连接。在此,布线13的一端与导体12通过焊料而被连接的部分是用于将基于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输入到声音传输装置10的输入部14。也就是说,输入部14是用于将基于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输入的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和声音传输装置10的电连接部。图1所示的声音传输装置10中,虽然将布线13的一端通过焊料而直接连接于导体12,但例如也可以设置用于将布线13连接至导体12的端子。该情况下,该端子相当于设置在导体12的输入部14。

布线13的另一端经由连接插头而被连接于作为声音的信号源的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其中,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插头而将布线13的另一端直接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一端连接于布线13、另一端接地。而且,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将基于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经由布线13而输入导体12。

即便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被输入至输入部14,只要绝缘体11没有与人体130接触,声音传输装置10就不会传输声音。如图2所示,通过使声音传输装置10的绝缘体11与人体130接触,从而能够形成虚线所示的导电路径,形成使声音在人体130中传输的声音传输系统。图2所示的导电路径是使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另一端及与声音传输装置10接触的人体130分别接地并进行电连接而形成的。在此,使人体130接地的方法中,除了与接地电极碰触、利用如接地带那样使金属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器具等的积极地接地的方法以外,也可包括经由穿戴在身上的衣服或鞋子而进行接地的方法。其中,为了在声音传输装置10中清楚地听到声音,利用接地带等积极地接地的方法是最好的。

具体是,对考虑了将人体130接地的声音传输装置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的一例的概要图。如图3(a)所示,声音传输装置10a具备绝缘体11、被层叠于绝缘体11的导体12、被层叠于导体12的接地用绝缘体17和被层叠于接地用绝缘体17的接地用导体18。其中,在声音传输装置10a中,针对与图1示出的声音传输装置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接地用绝缘体17与导体12相比为大径,由与绝缘体11相同的聚酰亚胺薄膜形成。当然,接地用绝缘体17也可以由与绝缘体11不同的绝缘材料形成。接地用导体18由与导体12相同的钢板形成。当然,接地用导体18也可以由与导体12不同的导体材料形成。

导体12经由布线13而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连接,接地用导体18经由布线13a而被接地。如图3(b)所示,绝缘体11使与导体12相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和人体130接触。进而,接地用导体18使与接地用绝缘体17相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和人体的手130a接触。也就是说,用手130a握持声音传输装置10a的接地用导体18侧,将绝缘体11侧紧贴于人体130(例如耳朵周边的皮肤上),由此形成虚线所示的导电路径。图3(b)所示的导电路径是通过将绝缘体11及接地用导体18经由人体130而进行电连接来形成的,可实现接地状态。由此,能够形成利用声音传输装置10a使声音向人体130传输的声音传输系统。其中,接地用绝缘体17与导体12相比为大径,因此接地用导体18不会与导体12短路。

再有,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的另一例的概要图。如图4(a)所示,声音传输装置10b具备绝缘体11、被层叠于绝缘体11的导体12、被层叠于导体12的接地用绝缘体17a、和覆盖接地用绝缘体17a的接地用导体18a。另外,在声音传输装置10b中,针对与图1示出的声音传输装置10及图3示出的声音传输装置10a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接地用绝缘体17a与导体12相比为大径,是不仅覆盖导体12、还覆盖绝缘体11的侧面的形状。此外,接地用绝缘体17a既可以由与绝缘体11相同的聚酰亚胺薄膜形成,也可以由与绝缘体11不同的绝缘材料形成。接地用导体18a是覆盖接地用绝缘体17a的结构,因此形成为接地用导体18a的端面和绝缘体11的面及接地用绝缘体17a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其中,接地用导体18a既可以由与导体12相同的钢板形成,也可以由与导体12不同的导体材料形成。

导体12经由布线13而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连接,接地用导体18a经由布线13a而被接地。如图4(b)所示,绝缘体11若使与导体12相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和人体130接触,则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接地用导体18a的端面也会与人体130接触。也就是说,通过将声音传输装置10b的绝缘体11侧紧贴于人体130(例如耳朵周边的皮肤上),从而形成虚线所示的导电路径。图4(b)所示的导电路径是通过经由人体130将绝缘体11及接地用导体18a电连接而形成的,能实现接地状态。由此,能够形成利用声音传输装置10b使声音向人体130传输的声音传输系统。

图3(b)所示的声音传输装置10a中,若不用人体的手130a继续保持,则不能维持导电路径。可是,在图4(b)所示的声音传输装置10b中,通过用粘贴片19贴附于人体130,从而能够维持导电路径。也就是说,在使声音传输装置10b的绝缘体11及接地用导体18a与人体130接触的状态下,用粘贴片19将声音传输装置10b贴附于人体130。由此,在绝缘体11与接地用导体18a之间形成导电路径,无需要人体的手继续保持声音传输装置10b就能够维持导电路径。当然,取代粘贴片19,也可以是粘贴胶带。另外,除了用粘贴片19贴附于人体130以使得覆盖声音传输装置10b以外,只要能够维持使绝缘体11及接地用导体18a与人体130接触的状态,也可以是任意的手段。例如,声音传输装置10b也可以具有在使绝缘体11及接地用导体18a与耳垂接触的状态下夹持耳垂的保持工具。再有,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声音传输装置10b的绝缘体11侧的面追加图10所表示的粘贴层22,从而将声音传输装置10b贴附于人体130的耳朵周边的皮肤上。其中,如果粘贴层22是导电体,那么需要考虑绝缘体11与接地用导体18a经由粘贴层22而未直接导通,如果粘贴层22是绝缘体,那么需要考虑削薄成不会妨碍绝缘体11及接地用导体18a与人体130的导通等。

声音传输系统100使声音传输装置10与人体130的耳朵周边的皮肤(例如耳屏)接触,向导体12输入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由此使声音向人体130传输,能够听到声音。另外,为了用声音传输系统100听到可听范围的声音所需的驱动电压,约为700vp-p。在此,vp-p表征基于声音信号而变动的驱动电压的峰值间的电位差。再有,在使声音传输装置10接触的范围内包含耳环或耳垂、太阳孔等耳朵周边(外耳周边)的皮肤,即便使声音传输装置10接触该范围的皮肤,声音传输系统100也能从声音传输装置10听到声音。

若使声音传输装置10自人体130离开,则声音传输系统100由于图2所示的导电路径被切断,不能从声音传输装置10向人体130传输声音,故不能够听到声音。也就是说,声音传输系统100仅在使声音传输装置10与人体130接触时动作,因此在未安装声音传输装置10的情况下不会消耗电力,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接着,对通过使声音传输装置10与人体130接触而向人体130传输声音的原理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利用了电介质的声音传输装置的概念图及等效电路图。如图5(a)所示,声音传输装置10的绝缘体11与人体130的皮肤的角质层310接触。该角质层310能够视作厚度为10μm~20μm的绝缘层。因而,在已使声音传输装置10与人体130接触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的等效电路那样,能够视作将绝缘体11作为电介质层的电容器a和将角质层310作为电介质层的电容器b的串联电路。

在将已与人体130接触的声音传输装置10视为电容器a和电容器b的串联电路的情况下,若向该串联电路施加驱动电压v,则变成分别向电容器a的绝缘体11施加电压v1、向电容器b的角质层310施加电压v2。因而,人体130的皮肤借助被施加于角质层310的电压v2所组成的静电力而进行振动。也就是说,声音传输装置10借助利用了静电力的振动来传输声音,若施加驱动电压v,则如较薄的薄膜那样的皮肤借助静电力而振动,使声音生成,由此能够听到声音。

在声音传输装置10的等效电路中,在分别将电容器a的静电电容表征为“c1”和将电容器b的静电电容为“c2”的情况下,电压v2可表征为v2=v/(1+(c2/c1))。因而,静电电容c1越增大,电压v2也变得越大,因此电压v2所组成的静电力也增强。只要使皮肤振动的静电力能够增强,那么在人体130中传输的声音也能够增大,反之只要能传输相同大小的声音,那么就能够使驱动电压v下降。也就是说,增大静电电容c1就等于提高绝缘体11的介电常数,能够使驱动电压v下降。

具体是,对将绝缘体11的材料从聚酰亚胺薄膜变更成介电常数不同的其他材料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将绝缘体11的材料变更为陶瓷的情况进行说明。作为绝缘体11的材料所采用的陶瓷而准备低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和高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对用分别形成的声音传输装置10能够听到可听范围的声音的驱动电压(可听电压)进行了评价。

低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利用的是玻璃与填料(sio2或al2o3等)的混合物所组成的、所谓的低温同时烧成陶瓷(ltcc:lowtemperatureco-firedceramics)。所准备出的低温同时烧成陶瓷的介电常数为4.5、8.8、50这3种。另一方面,高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利用的是被用作为电容器的srtio3、batio3。所准备出的高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为240(srtio3)、1150(batio3)、3500(batio3)、10500(batio3)这4种。

这些陶瓷材料在与粘合剂等有机物进行捏合之后,通过挤出模塑而成型为片剂状的形状。然后,在片剂状的陶瓷材料蒸镀成为导体12的电极(低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的情况下为ag或cu,高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srtio3或batio3)的情况下为ni),在与各材料相应的温度下进行烧成。例如,在低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的情况下设为1000℃以下的烧成温度、在高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的情况下设为比1000℃高的烧成温度。对所得到的烧结体进行研磨,使绝缘体11的厚度成为50μm程度后,通过切割等方法切断为10mm四方的尺寸。通过焊料将布线13连接于导体12,由此能够获得图1示出的声音传输装置10。

将所得到的声音传输装置10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由此构成图2所示的声音传输系统100,进行了能够听到可听范围的声音的驱动电压的评价。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中的可听电压相对于介电常数的关系的图。在图6中,横轴设为介电常数、纵轴设为可听电压(vp-p),标绘利用了低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的声音传输装置10(3种)及利用了高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的声音传输装置10(4种)的评价结果。例如,在利用了介电常数为4.5的低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的声音传输装置10中,可听电压约为100vp-p。另一方面,在利用了介电常数为10500的高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的声音传输装置10中,可听电压约为20vp-p。其中,进行过评价的可听电压是多个被试验者数据的平均值。所得到的声音传输装置10全部通过进行电压调整而能够感知到声音。再有,介电常数越高,则可听电压越下降。

虽然对通过提高绝缘体11的介电常数、从而以更强的静电力使皮肤振动并使声音向人体130传输的声音传输装置10进行了说明,但取代绝缘体11而利用压电体,由此在基于静电力的皮肤的振动的基础上、还能够利用压电体自身的振动。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利用了压电体的声音传输装置的概念图及等效电路图。如图7(a)所示,声音传输装置10的压电体11a(例如、pb(ti,zr)o3)与人体130的皮肤的角质层310接触。该角质层310能够视作厚度为10μm~20μm的绝缘层。因而,在已使声音传输装置10与人体130接触的情况下,能够视作如图7(b)示出的等效电路那样将压电体11a设为电介质层的电容器c和将角质层310设为电介质层的电容器b的串联电路。

在将与人体130接触的声音传输装置10视为电容器c与电容器b的串联电路的情况下,若向该串联电路施加驱动电压v,则成为分别向电容器c的压电体11a施加电压v3、向电容器b的角质层310施加电压v2。因而,人体130的皮肤借助电压v2所组成的静电力而进行振动。进而,由于对压电体11a施加电压v3,故压电体11a自身进行振动。由此,利用了压电体11a的声音传输装置10在基于静电力的振动的基础上还施加压电体11a自身的振动,由此使声音向人体130传输,能够听到声音。另外,与基于静电力的振动相比,压电体11a自身的振动更大。因而,与利用了绝缘体11的声音传输装置10相比,利用了压电体11a的声音传输装置10能够增大在人体130中传输的声音。也就是说,利用了压电体11a的声音传输装置10,与利用了绝缘体11的声音传输装置10相比,能够使驱动电压v下降。

具体是,以与利用了上述陶瓷材料的声音传输装置10时相同的方法,将pb(zr,ti)o3用于材料来制作利用了压电体11a的声音传输装置10。此时,获得对所采用的材料(pb(zr,ti)o3)实施了极化处理的声音传输装置10和未实施极化处理的声音传输装置10。将所得到的声音传输装置10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以构成图2所示的声音传输系统100,进行了能够听到可听范围的声音的驱动电压的评价。评价后的结果标绘于图6。在未实施极化处理的声音传输装置10中,介电常数约为2000、可听电压约为47vp-p。另一方面,在实施了极化处理的声音传输装置10中,可听电压下降至约6.8vp-p。

在利用了压电体11a的声音传输装置10中,为了进一步增大与人体130接触一侧的振动而考虑在导体12安装金属板。图8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利用了压电体的声音传输装置中追加了金属板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8所示的声音传输装置10中,用粘接剂16将厚度为200μm的金属板15粘接在与压电体11a相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另外,对设置金属板15的压电体11a实施极化处理。将设置了金属板15的声音传输装置10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以构成图2所示的声音传输系统100,进行了能够听到可听范围的声音的驱动电压的评价。评价后的结果标绘于图6,可听电压下降至约2vp-p。

如到此为止所说明过的,如果是利用了压电体11a的声音传输装置10,那么声音传输系统100利用元件的振动和皮肤的振动而使声音生成,该声音经由空气向内耳传输(空气传导声音),由此能够听到与声音信号相应的声音。另外,声音传输装置10虽然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但在安装到包括软骨等的骨近旁的情况下,通过元件的振动在骨中传输的骨传导声音和空气传导声音,由此能够听到与声音信号相应的声音。另一方面,在骨传导扬声器的情况下,安装于包括软骨等的骨近旁,通过扬声器(元件)的振动在骨中传输的骨传导声音,由此能够听到与声音信号相应的声音。即便是在骨传导扬声器的情况下,从扬声器经由空气而向内耳传输的空气传导声音也存在较小。因而,在骨传导扬声器的情况下,虽然如果未安装于包括软骨等的骨近旁、那么不能听到声音,但在声音传输系统100中,只要将声音传输装置10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即可,安装的自由度较大。

再有,在耳机的情况下,通过插入耳朵中来进行安装,扬声器(元件)的振动经由空气而向内耳传输(空气传导声音),由此能够听到与声音信号相应的声音。因而,由于耳机将耳朵堵塞,故因为来自扬声器(元件)的声音导致不易听到可从扬声器以外发出的声音,不能同时听到双方的声音。另一方面,在声音传输系统100中,由于声音传输装置10未将耳朵堵塞,故能够同时听到来自声音传输装置10的声音和可从声音传输装置10以外发出的声音。

进而,在骨传导扬声器或耳机等中,若向扬声器(元件)输入基于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则开始振动。可是,在声音传输装置10中,仅仅将基于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输入导体12是不会产生任何振动的,通过与人体130接触,从而初次开始振动。也就是说,在声音传输系统100中,在使声音传输装置10与人体130接触时,形成图2所示的导电路径,生成基于声音传输装置10的振动,使声音向人体130传输,由此能够听到声音。因而,由于声音传输系统100除了在使声音传输装置10与人体130接触时以外,不会生成基于声音传输装置10的振动,故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在此,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100与压电扬声器进行比较。图9是压电扬声器的等效电路。如图9所示,压电扬声器200将压电体203夹入2张电极板201、202,将振动板204安装于一个电极板202。而且,压电扬声器200将从2张电极板201、202分别延伸出的2根布线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压电扬声器200通过向2张电极板201、202输入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从而压电体203振动,将该振动向振动板204传递,由此生成声音。在此,即便压电扬声器200仅仅为了使压电体203的振动传播而利用振动板204,也可以为了进行固有谐振而加以利用。当然,压电扬声器200也可以为了使压电体203的振动传播而利用振动板204、同时为了进行固有谐振而加以利用。

在压电扬声器200中,如前述是如果没有2张电极板201、202和从各个电极板201、202延伸的2根布线、那么不能听到声音的构造。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100中,是声音传输装置10将1根布线13连接于与绝缘体11相接的1个导体12的构造,明显构造和压电扬声器200是不同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100具备:具有声音传输装置10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面(第1部分11a)的绝缘体11;与绝缘体11的接触面的相反侧的面(第2部分11b)相接的导体12;以及向与绝缘体11相接的面的相反侧的导体12的面输入基于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的输入部14,因此皮肤碰触绝缘体11而初次进行振动,能够传输声音。再有,声音传输系统100未将耳朵堵塞地将声音传输装置10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因此能够在听到可从声音传输装置10以外发出的声音的同时听到来自声音传输装置10的声音。还有,声音传输系统100不会在周围浪费地生成声音,安装声音传输装置10的不适感也较小。另外,导体12与绝缘体11相接的面未被限定于绝缘体11的接触面的相反侧的面,只要导体12不与人体接触,也可以是与绝缘体11的接触面的相反侧的面不同的面。此外,形成输入部14的面也未被限定于与绝缘体11相接的面的相反侧的导体12的面,只要能被电连接,也可以是导体12的任意场所。

再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10由1层的绝缘体11与1层的导体12构成,是非常简单的构造,薄型/小型化容易。因而,声音传输装置10优选作为专用于设计性或安装性的装置、或者可穿戴式设备的声音输出部而被采用。例如,如果是用密封圈贴附于耳垂(耳突)、或用夹子夹住后进行安装的类型的声音传输装置10,那么由于能够未将耳朵塞住地听到声音,故能够感知可从声音传输装置10以外发出的声音,是安全的。

进而,如前述所说明过的,通过使绝缘体11的介电常数变化,从而能够调整声音传输装置10传输的声音的大小。还有,只要能够使输入声音传输装置10的可听电压下降,就变得不再需要高压化所需的电路,可将电路结构小型化。

图1所说明过的声音传输装置10,虽然说明成绝缘体11与导体12形成为相同的大小,但由于若导体12与人体接触、则有可能触电,故从安全性方面来说绝缘体11在面积上比导体12大是最好的。即便绝缘体11与导体12为相同的大小,通过用绝缘树脂覆盖与绝缘体11相接的相反侧的导体12的面,从而能够降低触电的可能性。

另外,形成声音传输装置10的绝缘体11也可以是有机物、无机物。只要是通常可利用的绝缘树脂或绝缘陶瓷材料、电介质材料即可,从形成作为导体12的电极的容易程度来说,只要利用电子部件或电路基板所使用的树脂材料、陶瓷材料即可。例如,作为绝缘体11的材料,有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液晶聚合物的超级工程塑料、诸如环氧、硅酮的绝缘树脂、诸如al2o3、玻璃、ltcc、zro2、tio2、batio3、pzt的绝缘材料、电介质陶瓷等。作为导体12的材料,只要导通电气即可,例如有cu或ag、al、ruo2、w、mo、ni、fe等。

再有,在声音传输装置10中,对在绝缘体11的一面形成导体12并利用焊料将布线13连接到导体1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导体12与布线13的连接未被限定于利用焊料的连接,只要是进行电连接的方法,也可以是任意的方法。例如,作为导体12与布线13的连接方法,也可以利用导电性粘接剂、导电性胶带等。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10中,是在绝缘体11的一面形成导体12并利用焊料将布线13连接到导体12的结构。可是,在实际上使用声音传输装置10的情况下,从对绝缘体11的耐水防止等可靠性的观点出发有必要寻求对策。因而,在实施方式2中,对用绝缘树脂覆盖等的被封装的声音传输装置进行说明。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的剖视图及安装时的概念图。其中,在图10中对实施方式1所说明过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对于以后的附图也是同样的。图10(a)所示的声音传输装置20用树脂薄膜21覆盖绝缘体11及导体12,在与人体130接触的导体12的面设置粘贴层22。另外,粘贴层22隔着树脂薄膜21而形成于导体12的面。此外,布线13通过焊料而被连接于导体12,将树脂薄膜21贯通后被引出至外部。

如图10(b)所示,声音传输装置20能够通过利用粘贴层22并贴附于耳垂(耳突)而进行安装。另外,贴附声音传输装置20的部位未被限定于耳垂(耳突),也可以是耳环或太阳孔等耳朵周边的皮肤。声音传输装置20利用粘贴层22而贴附于耳垂(耳突),由此开始绝缘体11的振动,能听到声音,通过揭掉,从而绝缘体11的振动停止,不能再听到声音。

声音传输装置20虽然在绝缘体11与人体130之间具有树脂薄膜21及粘贴层22,但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10同样,通过与人体130接触,从而能够听到声音。由此,能够提供可从耳朵周边的皮肤简单地卸除的声音传输装置20。再有,声音传输装置20与将耳朵堵塞的耳机不同,由于不会因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而不能听到可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以外发出的声音,故能够充分地感知周围的声音。

还有,在声音传输装置20中,不会因人的年龄或性别而使安装感不同,能够将较佳的安装感提供给较多的人。例如,在耳机中因耳朵大小之差而导致存在容易取下的人或安装困难的人,在头戴式耳机中因头的大小而存在感觉拥挤的人或容易偏错开的人。在声音传输装置20中,由于只是贴附于耳朵周边的皮肤,故能够消除例示出的人的体格差引起的安装感的差异。

(实施方式3)

在图2示出的声音传输系统100中,对将1个声音传输装置10连接到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可是,被连接于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传输装置未被限定于1个,也可以连接多个声音传输装置。因而,在实施方式3中,对将多个声音传输装置连接于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声音传输系统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2个声音传输装置连接于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声音传输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将3个以上的声音传输装置连接于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是该声音传输系统所采用的声音传输装置的俯视图及剖视图。图11(a)所示的声音传输系统300将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声音传输装置30l及声音传输装置30r,将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另一端接地。例如,在声音传输系统300中,分别将声音传输装置30l安装于人体130的左耳周边的皮肤、将声音传输装置30r安装于人体130的右耳周边的皮肤。也就是说,是将头戴式耳机的扬声器部分置换为声音传输装置30l、30r的结构。另外,通过使人体130接地,从而形成虚线所示的导电路径,能够形成使声音向人体130传输的声音传输系统。由此,在声音传输系统300中,由于从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向左右的声音传输装置30l、30r输入基于相同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故能够利用两耳听到单声道的声音。

声音传输装置30l、30r的形状和图1示出的片剂状的形状的声音传输装置10不同,是圆环形状的声音传输装置。如图11(b)的俯视图及图11(c)的剖视图所示,声音传输装置30l、30r是在形成为圆环形状的绝缘体31的一面设置相同的圆环形状的导体32并利用焊料将布线13连接到导体32的结构。声音传输装置30l、30r通过呈圆环形状而具有孔部33。如果利用该孔部33与耳孔重叠的位置将声音传输装置30l、30r安装于耳朵,那么不会用声音传输装置30l、30r将耳孔堵塞。因而,圆环形状的声音传输装置30l、30r能够覆盖耳朵整体、且较宽地确保与人体130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利用孔部33听到可从声音传输装置30l、30r以外发出的声音。

声音传输装置未被限定于圆环形状的声音传输装置30l、30r,能够采取各种各样的形状。再有,也可以不是将导体及绝缘体做成圆环形状来形成圆环形状的声音传输装置30l、30r,而是将多个声音传输装置组合来形成圆环形状的声音传输装置。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的俯视图。图12所示的声音传输装置30a将8个图1示出的声音传输装置10搭载于圆环形状的基板35上,并利用导线36将各个声音传输装置10并联连接。布线13通过焊料而连接于1个声音传输装置10的导体12。在图12中,因为在纸面的表侧图示声音传输装置10的导体12,所以纸面的背侧的声音传输装置10的绝缘体未被图示。另外,在声音传输装置30a中,虽然对搭载8个片剂状的形状的声音传输装置1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所搭载的声音传输装置的形状或个数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所搭载的声音传输装置的形状设为四边形状或将搭载个数设为4个。

再有,也可以是如运动用头戴式耳机那样从脖颈侧开始回绕地进行安装的类型的声音传输装置。在利用了声音传输装置30l、30r、30a的情况下,由于能在未塞住耳孔的状态下进行安装,故可提供更没有不协调感的安装感。还有,通过未将耳孔塞住,从而可感知可从声音传输装置30l、30r、30a以外发出的声音,例如在骑乘自行车时等,在安全方面,与通常的耳机等相比更具有优越性。当然,声音传输装置30l、30r、30a未被限定于置换成头戴式耳机的扬声器部分的情况,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头盔的内侧。通过将声音传输装置30l、30r、30a设置于头盔的内侧,从而仅仅通过佩戴头盔就能够将声音传输装置30l、30r、30a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具有声音传输装置30l、30r、30a的头盔,能够感知其他车辆的声音等可从声音传输装置30l、30r、30a以外发出的声音,同时能够听到来自声音传输装置的声音,因此安全性高。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300中,由于分别使声音传输装置30l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一端、使其他声音传输装置30r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另一端,故能够利用两耳听到单声道的声音。

(实施方式4)

在图11(a)示出的声音传输系统300中,对将2个声音传输装置30l、30r连接到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可是,声音信号生成装置未被限定于1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因而,在实施方式4中,对在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分别连接声音传输装置的声音传输系统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以设置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声音传输系统为例来说明,但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声音信号生成装置。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图13所示的声音传输系统400设置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l、120r,用布线13l将声音传输装置10l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l的一端,用布线13r将声音传输装置10r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r的一端。图13所示的导电路径l、导电路径r是通过将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l、120r的另一端及与声音传输装置10l、10r接触的人体130分别接地并进行电连接而形成的。

在声音传输系统400中,例如分别将声音传输装置10l安装于人体130的左耳周边的皮肤、将声音传输装置10r安装于人体130的右耳周边的皮肤。由此,在声音传输系统400中,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l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被输入左边的声音传输装置10l、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r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被输入右边的声音传输装置10r。因而,在声音传输系统400中,能够从声音传输装置10l听到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l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能够从声音传输装置10r听到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r的声音信号的声音,因此通过左右的耳朵能够分别从声音传输装置10l、10r听到声音。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400中,由于针对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l、120r而连接有1个声音传输装置10l、10r,故能够通过左右的耳朵听到立体声声音。

(实施方式5)

在图11(a)示出的声音传输系统300中,对将2个声音传输装置30l、30r连接于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并将2个声音传输装置30l、30r安装到1人(人体13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可是,未被限定于将2个声音传输装置安装于1人的情况,也可以将声音传输装置分别安装于多人。因而,在实施方式5中,对将声音传输装置分别安装于2人的声音传输系统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以将声音传输装置分别安装于2人的声音传输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将声音传输装置分别安装于3人以上。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图14所示的声音传输系统500通过布线13将2个声音传输装置10a、10b分别连接于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一端,分别将声音传输装置10a安装于人体131、将声音传输装置10b安装于人体132。使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另一端及与声音传输装置10a、10b接触的人体131、132分别接地并进行电连接。

在声音传输系统500中,向声音传输装置10a、10b分别输入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不同的人(人体131、132)能够听到基于声音信号的声音。通过增加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所连接的声音传输装置,从而能够向更多的人传输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500中,由于针对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分别并联地连接有多个声音传输装置10a、10b,故能够让多人同时听到来自一个声音源即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同一声音。

(实施方式6)

在图11(a)示出的声音传输系统300中,对将2个声音传输装置30l、30r连接到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可是,未被限定于将2个声音传输装置连接于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情况,也可以将一个声音传输装置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将另一个声音传输装置连接于接地电极。因而,在实施方式6中,对将一个声音传输装置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而将另一个声音传输装置连接于接地电极的声音传输系统进行说明。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图15所示的声音传输系统600设置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通过布线13将声音传输装置10c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一端,通过布线13将声音传输装置10d连接于接地电极。而且,图15所示的导电路径是通过使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另一端及来自声音传输装置10d的布线13分别接地并进行电连接而形成的。在声音传输系统600中,仅仅通过将声音传输装置10d安装到人体130是不能形成导电路径的,通过使人体130碰触声音传输装置10c而形成导电路径。

在声音传输系统600中,例如将声音传输装置10d预先安装于人体130的耳朵周边的皮肤,人体130(例如右手等)碰触已连接到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一端的声音传输装置10c的绝缘体11,由此形成导电路径。也就是说,安装于人体130的耳朵周边的皮肤的声音传输装置10d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另一端经由接地电极而被连接。因而,在声音传输系统600中,在人体130接触声音传输装置10c的绝缘体11的期间内,能够从声音传输装置10d听到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信号的声音。

在声音传输系统600中,将未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直接连接的声音传输装置10d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仅仅通过碰触声音传输装置10c,就能够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听到声音。例如,声音传输系统600能够利用为美术馆或博物馆等的展示物的说明用。具体是,预先将被施加了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的声音传输装置10c配置于展示物侧。而且,将声音传输装置10d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通过碰触配置在该展示物的声音传输装置10c的接触部,从而能够听到对展示物进行说明的声音。再有,即便将声音传输装置10d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与碰触到被施加了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的声音传输装置10c的其他人接触,安装了声音传输装置10d的人也能够听到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6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600中,在与人体接触的2个声音传输装置10c、10d之中,将一个声音传输装置10c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一端,使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另一端及另一个声音传输装置10d分别接地并进行电连接,因此在安装了声音传输装置10d的人接触声音传输装置10c的期间内,能够听到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另外,在声音传输系统600中,也可以将连接到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一端的声音传输装置10c安装于人,在与接地电极所连接的声音传输装置10d接触的期间内,能够听到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

(实施方式7)

在图15示出的声音传输系统600中,针对通过与1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所连接的声音传输装置10c接触、从而能够从安装到人体的声音传输装置10d听到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声音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可是,声音信号生成装置未被限定于1个,也可以构成利用多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声音传输系统。因而,在实施方式7中,对利用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声音传输系统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以利用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声音传输系统为例来说明,但也可以是利用3个以上的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声音传输系统。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的概要图。图16所示的声音传输系统700设置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分别利用布线13e将声音传输装置10e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的一端、利用布线13f将声音传输装置10f连接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f的一端。声音传输系统700利用布线13g将声音传输装置10g连接于接地电极。而且,图16所示的导电路径是使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的另一端及来自声音传输装置10g的布线13g分别接地并进行电连接而形成的。在声音传输系统700中,仅仅通过将声音传输装置10g安装到人体130是不能形成导电路径的,通过人体130碰触声音传输装置10e、10f,从而形成导电路径。另外,在人体130仅碰触声音传输装置10e、10f的任一个情况下,和图15示出的结构相同。

在声音传输系统700中,例如预先将声音传输装置10g安装于人体130的耳朵周边的皮肤,通过让人体130(例如右手及左手等)分别碰触声音传输装置10e的绝缘体11及声音传输装置10f的绝缘体11而形成导电路径。也就是说,安装于人体130的耳朵周边的皮肤的声音传输装置10g和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的另一端经由接地电极而被连接。因而,在声音传输系统700中,在人体130接触2个声音传输装置10e、10f的绝缘体11的期间内,能够从声音传输装置10g听到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各自的声音。

在声音传输系统700中,将未与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直接连接的声音传输装置10g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仅仅通过碰触2个声音传输装置10e、10f,就能够从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听到声音。例如,能够利用于想要以乐器等的展示物同时听到来自多个乐器的声音的情况。具体是,分别将被施加了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的声音传输装置10e配置于乐器a(例如、钢琴)的说明面板侧,将被施加了基于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f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的声音传输装置10f配置于乐器b(例如、小提琴)的说明面板侧。而且,已将声音传输装置10g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通过碰触配置在乐器a的说明面板的声音传输装置10e的接触部,从而能够听到乐器a的声音,通过碰触配置在乐器b的说明面板的声音传输装置10f的接触部,从而能够听到乐器b的声音。进而,已将声音传输装置10g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通过同时碰触声音传输装置10e、10f的接触部,从而能够同时听到乐器a、b的声音。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6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700中,将可与人体130接触的3个声音传输装置10e~10g之中的2个声音传输装置10e、10f分别连接于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的一端,使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的另一端及其余的声音传输装置10g分别接地并进行电连接。因而,在声音传输系统700中,在已安装声音传输装置10g的人接触2个声音传输装置10e、10f的期间内,能够同时听到来自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的声音。其中,在声音传输系统700中,也可以将连接到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的一端的2个声音传输装置10e、10f安装于人,在接触接地电极所连接的声音传输装置10g的期间内,能够同时听到来自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的声音。

再有,在声音传输系统700中,对于碰触到被施加了基于来自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的声音信号的驱动电压的2个声音传输装置10e、10f的其他人而言,即便已将声音传输装置10g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接触,安装了声音传输装置10g的人也能够同时听到来自2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e、120f的声音。

另外,在实施方式6及7中,虽然对通过碰触声音传输装置而形成导电路径、由此传输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声音的技术进行了说明,但该技术和人体通信涉及的技术不同。具体是,实施方式6及7中所说明的技术虽然是将通过碰触声音传输装置而形成的导电路径作为布线加以利用来传输可听范围的声音信号的技术,但人体通信涉及的技术是将人体作为天线加以利用来传播各种高频信号的技术。因此,实施方式6及7中所说明的技术和人体通信涉及的技术明显属于不同的技术领域。

(实施例)

对将前述的实施方式1~7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适用于具体的产品等的情况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7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分为:主要将声音信号生成装置所连接的声音传输装置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而听到声音的结构的声音传输系统a;和主要通过接触声音信号生成装置所连接的声音传输装置而听到声音的结构的声音传输系统b。

实施方式1~5所公开的声音传输系统对应于声音传输系统a,可作为将耳朵塞住来使用的以往的耳机、头戴式耳机或头戴式耳机话筒(包括内部通信用)等的替代加以利用。具体是,将实施方式1、2示出的声音传输装置10、20(参照图1、图10)利用为助听器、头戴式耳机话筒的扬声器。通过将该声音传输装置10、20利用于助听器、头戴式耳机话筒的扬声器,从而对于将设备插入耳孔来使用而具有不协调感的人来说,可提供更没有不协调感的安装感。再有,将实施方式3示出的声音传输装置30l、30r(参照图11(b))利用为工事用头盔的耳罩(既可以与头盔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分体地形成)、防寒用具的耳罩。由此能够从声音传输装置30l、30r的孔部33听到可从声音传输装置30l、30r以外发出的声音(例如、机械操作的导航声音、周围的声音等),并且也可以听到来自声音传输装置30l、30r的声音。再者,将实施方式4示出的声音传输装置10l、10r(参照图13)利用为音频用的头戴式耳机。由此通过声音传输装置10l、10r,在左右的耳朵能够听到与以往的头戴式耳机没有变化的立体声声音。还有,将实施方式5示出的声音传输装置10a、10b(参照图14)利用为同时翻译用的耳机。由此能够让安装了声音传输装置10a、10b的较多的人听到同时进行了翻译的声音。

实施方式6、7所公开的声音传输系统与声音传输系统b对应,通过接触配置了声音传输装置的物体,从而能够听到声音。具体是,如前述将声音传输系统600、700利用于美术馆或博物馆等的展示物的说明用。例如,通过让已将声音传输装置10d、10g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碰触预先配置有声音传输装置10c、10e、10f的展示物,从而能够听到对展示物进行说明的声音。同样,将声音传输系统600、700利用于娱乐设施、游戏机、节目表演等。例如,通过让已将声音传输装置10d、10g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碰触预先配置有声音传输装置10c、10e、10f的游戏机的设备部分,从而能够听到娱乐或游戏等的提示。再有,将声音传输系统600、700利用于玩具。例如,通过让已将声音传输装置10d、10g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碰触预先配置有声音传输装置10c、10e、10f的人偶、游戏棋盘等,从而能够听到人偶的声音、游戏棋盘的标识的说明。

进而,将声音传输系统600、700利用于学习教材。例如,通过让已将声音传输装置10d、10g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碰触预先配置有声音传输装置10c、10e、10f的图签的图画或标本动物等,从而能够听到图签的图画的说明、甚至标本动物的叫声。再有,将声音传输系统600、700利用于通信工具。例如,通过让已将声音传输装置10d、10g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碰触预先具有声音传输装置10c、10e、10f的群组的领导者或者与该领导者紧拉着手的人,从而能够听到该群组的指示。再有,将声音传输系统600、700利用于残疾人辅助设施。例如,通过让已将声音传输装置10d、10g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视觉障碍的人碰触预先配置有声音传输装置10c、10e、10f的凸字块,从而能够听到注意声音。

(变形例)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100中,虽然对如图2所说明过的那样利用有线的布线13来连接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与声音传输装置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在本发明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中,也可以利用一部分无线来连接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与声音传输装置10。

再有,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100中,虽然对构成为如图2所说明过的那样利用有线的布线13来连接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与声音传输装置10的各个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在本发明涉及的声音传输系统中,也可以在声音传输装置10的导体12侧形成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的电路结构,声音传输装置10构成为包括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20在内的一体的装置。

还有,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音传输装置20中,虽然如图10(b)所示对利用粘贴层22贴附声音传输装置20并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仅在听到来自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声音时将该声音传输装置紧贴于耳朵并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具体是,将声音传输装置使用于智能电话或移动电话的扬声器,仅在通话时将该声音传输装置的部分紧贴于耳朵并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再有,将声音传输装置使用于收音机的扬声器,仅在听到收音机时将该声音传输装置的部分紧贴于耳朵并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再者,也可以将声音信号生成装置及声音传输装置设置于眼镜的框架部分,仅在佩戴该眼镜时将声音传输装置10安装于耳朵周边的皮肤。另外,将蓄电池内置于声音信号生成装置。当然,向声音信号生成装置的电源供给未被限定于内置的蓄电池,例如也可以从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供给电源。此外,在个人计算机的usb端子设置声音传输装置,通过让已将其他声音传输装置安装到耳朵周边的皮肤的人碰触该声音传输装置,从而能够听到声音。

应该认为本次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并不是限制性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的说明示出,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意图将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均包括在内。

-符号说明-

10声音传输装置、11绝缘体、12导体、13布线、14输入部、100声音传输系统、120声音信号生成装置、130人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