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6333发布日期:2019-06-05 21:4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其具有包含有机el元件的柔性的显示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618(公开日:2016年1月28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显示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在铰链部分需要具有可折部的壳体和对可折部的角度进行限制的部件,从而结构变得复杂。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柔性的铰链;和连续的柔性的显示面板,上述显示面板以其背面与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各自的上表面相对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磁性体,在上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磁性体,当上述铰链成为开状态,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时,在上述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之间产生第一方向的吸附力。

发明效果

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屏幕的折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展开模式下的截面图,(b)是表示从展开模式向闭合模式转移的过程的截面图,(c)是闭合模式下的截面图,(d)是表示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展开模式下的俯视图,(b)是展开模式下的仰视图(背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全屏模式下的侧面图,(b)是全屏模式下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全屏模式下的俯视图,(b)是全屏模式下的仰视图(背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闭合模式下的截面图,(b)是表示从闭合模式向部分屏模式转移的状态的截面图,(c)是部分屏模式下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闭合模式下的俯视图,(b)是部分屏模式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正向使用时的图,(a)是侧面图,(b)是俯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反向的使用方法的图,(a)是侧面图,(b)~(d)是俯视图。

图10(a)~(c)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反向的使用方法的立体图,(d)是表示从(a)所示的闭合模式向(c)所示的部分屏模式转移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模式设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磁铁的磁极排列的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下面记载的x方向(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y方向(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z方向(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是电子设备为全屏模式、部分屏模式和闭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的情况下的、以电子设备为基准的相对方向。例如,如果电子设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则x方向也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展开模式下的截面图,(b)是表示从展开模式向闭合模式转移的过程的截面图,(c)是闭合模式下的截面图,(d)是表示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展开模式下的俯视图,(b)是展开模式下的仰视图(背视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是高功能便携式电话(所谓的智能手机),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连接第一壳体15a和第二壳体15b的铰链h;和连续的柔性的显示面板11。

铰链h为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的柔性铰链,作为这样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橡胶、硅、布。此外,也可以使用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或凹陷图案的金属或树脂,也可以使用将这样的金属或树脂与橡胶或硅层叠而得到的材料。

将电子设备10的长边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宽度方向),将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z方向(高度方向、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第一壳体15a包括沿着y方向和z方向的壳体壁w0、w1,第二壳体15b包括沿着y方向和z方向的壳体壁w2、w3,在x方向(电子设备10的长边方向)上,壳体壁w0、w3成为电子设备10的边缘。

如图1的(a)的放大图所示,壳体壁w1(第一壳体壁)的内表面包含与第一壳体15a的底面da成钝角a的倾斜面fa,壳体壁w2(第二壳体壁)的内表面包含与第二壳体15b的底面db成钝角b的倾斜面fb。铰链h通过粘接剂等(未图示)被固定在相邻的壳体壁w1的倾斜面fa和壳体壁w2的倾斜面fb,在开状态时,以跨壳体壁w1和壳体壁w2的方式设置。由此,铰链h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壁w1与显示面板11之间,铰链h的另一部分位于壳体壁w2与显示面板11之间。壳体壁w1的外表面是与第一壳体15a的底面da成直角的垂直面ga,壳体壁w2的外表面是与第二壳体15b的底面db成直角的垂直面gb,这些垂直面ga、gb面对面地相邻。

如图1所示,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的壳体壁w0~w3对应地设置有磁铁m0~m3。磁铁m0~m3为球状或在y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磁铁m0设置在壳体壁w0附近的显示面板侧,磁铁m3设置在壳体壁w3附近的显示面板侧,磁铁m1(第一磁性体)设置在壳体壁w1的底面侧,磁铁m2(第二磁性体)设置在壳体壁w2的底面侧。

磁铁m0、m3中,磁极在z方向上排列,磁铁m0的显示面板侧为s极,磁铁m3的显示面板侧为n极。即,磁铁m0、m3配置成当铰链h为闭状态时(图1的(c))不同的磁极彼此在z方向上相对。磁铁m1、m2中,磁极在x方向上排列,磁铁m1的壳体壁w2侧为n极,磁铁m2的壳体壁w1侧为s极。即,磁铁m1、m2配置成当铰链h为开状态时不同的磁极彼此在x方向上相对。

显示面板11以其背面r(显示面d的相反侧的面)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各自的上表面j相对的方式设置。为了确保显示面板折叠时的r(曲率半径),在第一壳体15a的壳体壁w1附近设置有空间sa,在第二壳体15b的壳体壁w2附近设置有空间sb。

显示面板11为柔性oled面板,如图1的(d)所示,在柔性基板2上依次设置有tft阵列层3、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层4、密封层5和功能层6。tft阵列层3包括薄膜晶体管(tft)、信号线和阳极,oled元件层4包括电作用层、发光层和阴极,由tft阵列层3和oled元件层4形成多个像素。功能层6包括光学膜、触摸传感器片和保护膜。

如图1的(a)所示,当使铰链h为开状态时,电子设备10成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在x方向上排列,显示面d露出的展开模式。展开模式下的显示面侧如图2的(a)所示,背面侧如图2的(b)所示。

在展开模式下,如图1的(a)所示,利用彼此相对的磁铁m1的n极和磁铁m2的s极间产生的x方向的吸附力,维持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的状态。

如图1的(a)~(c)所示,从展开模式起,使第一壳体15a以铰链h为轴向第二壳体15b旋转,当使铰链h为闭状态时,第一壳体15a和第二壳体15b以壳体壁w0与壳体壁w3在x方向上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重叠,变成显示面板11成为对折状态从而显示面d的整体被收纳在内侧(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夹着的空间)的闭合模式(参照图1的(c))。在闭合模式下,利用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中的空间sa、sb确保显示面板11的折弯部分的r。

在闭合模式下,如图1的(c)所示,利用彼此相对的磁铁m0的s极和磁铁m3的n极间产生的z方向的吸附力,维持第一壳体15a和第二壳体15b以壳体壁w0与壳体壁w3在x方向上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重叠的状态。

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壳体15a的壳体壁w1和第二壳体15b的壳体壁w2相邻,柔性的铰链h被固定在壳体壁w1、w2各自的内表面侧(倾斜面fa、fb),利用在设置在壳体壁w1的磁铁m1与设置在壳体壁w2的磁铁m2之间起作用的x方向的吸附力,维持展开模式。通过使第一壳体15a向第二壳体15b侧旋转而将铰链h折弯,磁铁m1、m2间的x方向的吸附力减弱,利用在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重叠的状态下起作用的磁铁m0、m3的z方向的吸附力,维持闭合模式。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屏幕的折叠。

在实施方式1中,因为将柔性的铰链h固定在壳体壁w1、w2各自的成为内表面侧的倾斜面,所以铰链h流畅地动作,开闭动作变得容易。

在闭合模式下,利用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的空间sa、sb确保显示面板11的折弯部分的r,因此,能够抑制对折弯部分的像素的影响。

[实施方式2]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全屏模式下的侧面图,(b)是全屏模式下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全屏模式下的俯视图,(b)是全屏模式下的仰视图(背视图)。电子设备的截面图是由包含显示面的中心线(与x方向平行)的与z方向平行的平面得到的截面图。

如图3、图4所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10包括:第一壳体~第三壳体15a~15c;连接第一壳体15a和第二壳体15b的第一铰链hx;连接第二壳体15b和第三壳体15c的第二铰链hy;和连续的柔性的显示面板11(在图3的(a)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壳体间的间隙画得较大,但是实际上壳体间几乎没有间隙)。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hx、hy均为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的柔性铰链。

将电子设备10的长边方向设为x方向(进深方向),将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宽度方向),将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z方向(高度方向),第一壳体15a包括:沿着x方向和z方向的壳体壁as;和沿着y方向和z方向的壳体壁w0、w1,第二壳体15b包括:沿着x方向和z方向的壳体壁bs;和沿着y方向和z方向的壳体壁w2、w3,第三壳体15c包括:沿着x方向和z方向的壳体壁cs;和沿着y方向和z方向的壳体壁w4、w5。壳体壁w0是电子设备10的第一壳体15a侧的边缘,壳体壁w5是电子设备10的第三壳体15c侧的边缘。

第一铰链hx被固定在相邻的壳体壁w1、w2(第一壳体壁和第二壳体壁)各自的内表面侧,第二铰链hy被固定在相邻的壳体壁w3、w4(第三壳体壁和第四壳体壁)各自的内表面侧。即,第一铰链hx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壁w1与显示面板11之间,第一铰链hx的另一部分位于壳体壁w2与显示面板11之间。第二铰链hy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壁w3与显示面板11之间,第二铰链hy的另一部分位于壳体壁w4与显示面板11之间。

就x方向的尺寸(长度)而言,如图4的(b)所示,具有第二壳体15b的长度lb<第一壳体15a的长度la<第三壳体15c的长度lc的关系,具体而言,第三壳体15c的长度lc等于(实质上等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长度之和。第一壳体~第三壳体15a~15c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相等,z方向的尺寸(厚度)也相等。

显示面板11以其背面(显示面d的相反侧的面)与第一壳体~第三壳体15a~15c各自的上表面相对的方式设置。为了确保显示面板折叠时的r(曲率半径),在第一壳体15a的壳体壁w1附近设置有空间sa,在第一壳体15c的壳体壁w4附近设置有空间sc,第二壳体15b内为空间sb。

如图3的(b)所示,当使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hx、hy各自为开状态时,电子设备10成为第一壳体~第三壳体15a~15c在x方向上排列,显示面d的整体露出的全屏模式。全屏模式下的显示面侧如图4的(a)所示,背面侧如图4的(b)所示。如图4的(b)所示,在第三壳体15a的底面(电子设备10的背面),靠近壳体壁w0地设置有摄像用的透镜cl。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闭合模式下的截面图,(b)是表示从闭合模式向部分屏模式转移的过程的截面图,(c)是部分屏模式下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a)是闭合模式下的俯视图,(b)是部分屏模式下的俯视图。电子设备的截面图是由包含显示面的中心线(与x方向平行)的与z方向平行的平面得到的截面图。

如图3、图5的(a)所示,从全屏模式起,使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以第二铰链hy为轴向第三壳体15c旋转,当使第一铰链hx为开状态并且使第二铰链hy为闭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与第三壳体15c以壳体壁w0与壳体壁w5在x方向上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重叠,变成显示面板11成为对折状态从而显示面d的整体被收纳在内侧(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与第三壳体15c夹着的空间)的闭合模式(参照图6的(a))。在闭合模式下,利用设置在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15b、15c的空间sb、sc确保显示面板11的折弯部分的r。在该闭合模式下,如图6的(a)所示,通过第一壳体15a的底面的一部分区域lx发光,对用户进行收到信息等的通知。根据收到信息的种类,改变发光色或发光模式。

如图5的(b)、(c)所示,从闭合模式起使第一壳体15a向x方向(图中的右方向)滑动,当使第一铰链hx为闭状态并且使第二铰链hy为开状态时,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15b、15c与第一壳体15a以壳体壁w0的x方向上的位置位于壳体壁w4、w5之间的方式重叠,变成作为显示面的一部分的部分屏幕ps露出的部分屏模式(参照图6的(b))。部分屏幕ps与第三壳体15c的靠壳体壁w5的部分重叠。在部分屏模式下,如图5的(c)所示,利用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的空间sa、sb确保显示面板11的折弯部分的r。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装置20、通信部21、摄像部22、音响部23、模式检测部24、通知部25、控制部26和电池27。

显示装置20包括显示面板11、驱动显示面板11的驱动器13和控制驱动器13的显示控制器12,进行影像的显示。通信部21包括发送接收电路,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摄像部22包括透镜、影像传感器,进行影像记录。音响部23包括扬声器、声音传感器,进行声音输出和声音记录。模式检测部24包括检测电子设备10的倾斜的倾斜传感器24k、检测图3的第一铰链hx的开闭状态的第一开闭传感器24f和检测图3的第二铰链hy的开闭状态的第二开闭传感器24s,对电子设备10的模式(状态)进行检测。通知部25包括led等发光元件,通过发光色或闪烁图案等进行闭合模式下的对用户的通知(指示)。

控制部26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与显示装置20和上述各部21~25交换信号和数据来控制它们。电池27向电子设备内的显示装置20和上述各部21~26供给电力。显示装置20和上述各部21~26以及电池27各自可以采用构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在图3的第一壳体~第三壳体15a~15c中的结构。

如图3、图5所示,与第一壳体~第三壳体15a~15c的壳体壁w0~w5对应地设置有磁铁m0~m5。即,在壳体壁w0附近的显示面板侧设置有磁铁m0,在壳体壁w5附近的显示面板侧设置有磁铁m5,在壳体壁w1的底面侧设置有磁铁m1(第一磁性体),在壳体壁w2的底面侧设置有磁铁m2(第二磁性体),在壳体壁w3的底面侧设置有磁铁m3(第三磁性体),在壳体壁w4的底面侧设置有磁铁m4(第四磁性体)。在第三壳体15c的与磁铁m5的位置在x方向上离开一定距离(与显示面的一部分ps的x方向的尺寸对应的值)的位置设置有磁铁m6。

在磁铁m0、m5、m6中,磁极在z方向上排列,磁铁m0的显示面板侧为s极,磁铁m5、m6的显示面板侧为n极。在磁铁m1~m4中,磁极在x方向上排列,磁铁m1的壳体壁w2侧为s极,磁铁m2的壳体壁w1侧为n极,磁铁m3的壳体壁w4侧为s极,磁铁m4的壳体壁w3侧为n极。

例如,在全屏模式下,如图3的(b)所示,利用在磁铁m1、m2间产生的x方向的吸附力和在磁铁m3、m4间产生的x方向的吸附力,维持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壳体~第三壳体15a~15c的状态。

在闭合模式下,如图5的(a)所示,利用磁铁m1、m2的x方向的吸附力和在磁铁m0、m5间产生的z方向的吸附力,维持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与第三壳体15c以壳体壁w0与壳体壁w5在x方向上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重叠的状态。

在部分屏模式下,如图5的(c)所示,利用在磁铁m3、m4间产生的x方向的吸附力和在磁铁m0、m6间产生的z方向的吸附力,维持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5a、15b与第三壳体15c,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15b、15c与第一壳体15a以壳体壁w0的x方向上的位置位于壳体壁w4、w5之间的方式重叠的状态。

图7的第一开闭传感器24f为包含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光传感器,通过在壳体壁w1、w2中的一者设置发光元件,在另一者设置受光元件,对第一铰链hx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即,第一开闭传感器24f将表示如图3的(b)那样的壳体壁w1、w2的靠近状态的接通(on)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6,由此,控制部26判断第一铰链hx为开状态,第一开闭传感器24f将表示如图5的(c)那样的壳体壁w1、w2的远离状态的关断(off)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6,由此,控制部26判断第一铰链hx为闭状态。

同样,图7的第二开闭传感器24s为包含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光传感器,通过在壳体壁w3、w4中的一者设置发光元件,在另一者设置受光元件,对第二铰链hy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即,第二开闭传感器24s将表示如图3的(b)那样的壳体壁w3、w4的靠近状态的接通(on)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6,由此,控制部26判断第二铰链hy为开状态,第二开闭传感器24s将表示如图5的(a)那样的壳体壁w3、w4的远离状态的关断(off)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6,由此,控制部26判断第二铰链hy为闭状态。

第一开闭传感器和第二开闭传感器24f、24s也可以为磁传感器。在该情况下,例如设置在第一铰链hx的第一开闭传感器24f将表示图3的(b)的磁状态的接通(on)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6,由此,控制部26判断第一铰链hx为开状态,第一开闭传感器24f将表示图5的(c)的磁状态的关断(off)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6,由此,控制部26判断第一铰链hx为闭状态。例如设置在第二铰链hy的第二开闭传感器24s将表示图3的(b)的磁状态的接通(on)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6,由此,控制部26判断第二铰链hy为开状态,第二开闭传感器24s将表示图5的(a)的磁状态的关断(off)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6,由此,控制部26判断第二铰链hy为闭状态。

图7的倾斜传感器24k在电子设备10为水平状态或以作为第三壳体15c侧的边缘的壳体壁w5为铅垂下方侧的状态的情况下,向控制部26输出正向信号,在电子设备10为以作为第三壳体15c侧的边缘的壳体壁w5为铅垂上方侧的状态的情况下,向控制部26输出反向信号。

图8是表示电子设备的正向使用时的图,(a)是侧面图,(b)~(d)是俯视图,(c)是截面图和俯视图,(d)是截面图和俯视图。

在如图8的(a)所示,电子设备10为以壳体壁w5为铅垂下方侧的状态的全屏模式下,倾斜传感器24k向控制部26发送正向信号,由此,控制部26判断电子设备为正向,使显示装置20进行以壳体壁w5侧为下侧的全屏显示(参照图8的(b))。

用户从图8的(a)的全屏模式起使第一壳体15a和第二壳体15b以第二铰链hy为轴旋转,能够使该电子设备成为图8的(c)的闭合模式。进一步,用户通过从图8的(c)的闭合模式起使第一壳体15a向x1方向(从壳体壁w5向第二铰链hy去的方向)滑动(向斜上方滑动),能够使该电子设备成为图8的(d)的部分屏模式,能够确认在设备下侧露出的部分屏幕ps(在俯视时,配置在壳体壁w0与壳体壁w5之间)。在如图8的(d)所示,电子设备10为以壳体壁w5为铅垂下方侧的状态的部分屏模式下,控制部26接收来自倾斜传感器24k的正向信号,使显示装置20进行以壳体壁w5侧为下侧的部分屏显示(仅部分屏幕ps的显示)。

图9是表示电子设备的正向使用时的图,(a)是侧面图,(b)~(d)是俯视图,(c)是截面图和俯视图,(d)是截面图和俯视图。

在如图9的(a)所示,电子设备10为以壳体壁w5为铅垂上方侧的状态的全屏模式下,倾斜传感器24k向控制部26发送反向信号,由此,控制部26判断电子设备为反向,使显示装置20进行以壳体壁w5侧为上侧的全屏显示(参照图9的(b))。

用户从图9的(a)的全屏模式起使第一壳体15a和第二壳体15b以第二铰链hy为轴旋转,能够使该电子设备成为图9的(c)的闭合模式。进一步,用户通过从图9的(c)的闭合模式起使第一壳体15a向x1方向(从壳体壁w5向第二铰链hy去的方向)滑动(向斜下方滑动),能够使该电子设备成为图9的(d)的部分屏模式,能够确认在设备上侧露出的部分屏幕ps(在俯视时,配置在壳体壁w0与壳体壁w5之间)。在如图9的(d)所示,电子设备10为以壳体壁w5为铅垂上方侧的状态的部分屏模式下,控制部26接收来自倾斜传感器24k的反向信号,使显示装置20进行以壳体壁w5侧为上侧的部分屏显示(仅部分屏幕ps的显示)。

在此,将表示电子设备的反向的使用方法的立体图示于图10的(a)~(c),将从图10的(a)所示的闭合模式向图10的(c)所示的部分屏模式转移(滑动)的过程示于图10的(d)。

图11是表示电子设备的模式设定步骤的流程图。首先,在电子设备10被设定为闭合模式(睡眠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6使显示面板11的整体不显示。在闭合模式下,如图6的(a)所示,通过第一壳体15a的底面的一部分区域lx发光,进行对用户的通知。

控制部26在步骤s1中判断第二开闭传感器24s是否已输出接通(on)信号,如果在步骤s1中为“是”,则在步骤s2中判断第一开闭传感器24f是否已输出接通(on)信号。如果在步骤s2中为“是”,则控制部26在步骤s3中判断倾斜传感器的输出是否为正向信号(电子设备10为水平状态或以作为第三壳体15c侧的边缘的壳体壁w5为铅垂下方侧的状态),如果在步骤s3中为“是”,则以图8的(b)的正向的全屏模式启动,如果在步骤s3中为“否”(电子设备10为以壳体壁w5为铅垂上方侧的状态),则以图9的(b)的反向的全屏模式启动。由此,电子设备10被设定为全屏模式,在显示面板11上进行全屏显示(驱动与整个屏幕对应的像素)。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中为“否”,则控制部26在步骤s6中判断倾斜传感器的输出是否为正向信号(电子设备10为水平状态或以作为第三壳体15c侧的边缘的壳体壁w5为铅垂下方侧的状态),如果在步骤s6中为“是”,则以图8的(d)的正向的部分屏模式启动,如果在步骤s6中为“否”(电子设备10为以壳体壁w5为铅垂上方侧的状态),则以图9的(d)的反向的部分屏模式启动。由此,电子设备10被设定为部分屏模式,在显示面板11上进行部分屏显示(仅驱动与部分屏幕ps对应的像素)。

在图11中,对从闭合模式起以全屏模式或部分屏模式启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果在被设定为全屏模式后,第一开闭传感器24f输出关断(off)信号,则将设定切换为部分屏模式,如果在被设定为全屏模式后,第二开闭传感器24s输出关断(off)信号,则将设定切换为闭合模式。

如果在被设定为部分屏模式后,第一开闭传感器24f输出接通(on)信号,则将设定切换为全屏模式,如果在被设定为部分屏模式后,第二开闭传感器24s输出关断(off)信号,则将设定切换为闭合模式。

图11的各步骤的内容例如可通过控制部26的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实现。

如以上所述能够使电子设备为部分屏模式(参照图8的(d)、图9的(d)),由此,在只要确认显示面的一部分(部分屏幕ps)即可的情况下,即,在用户需要的信息能够在部分屏幕ps上显示的情况下,不需要打开整个显示面,用户的方便性提高。

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5a的壳体壁w1和第二壳体15b的壳体壁w2相邻,第二壳体15b的壳体壁w3和第三壳体15c的壳体壁w4相邻,柔性的第一铰链hx被固定在壳体壁w1、w2各自的内表面侧(倾斜面),柔性的第二铰链hy被固定在壳体壁w3、w4各自的内表面侧(倾斜面),能够利用在设置在壳体壁w1的磁铁m1和设置在壳体壁w2的磁铁m2之间起作用的x方向的吸附力、以及在设置在壳体壁w3的磁铁m3和设置在壳体壁w4的磁铁m4之间起作用的x方向的吸附力,维持全屏模式。此外,如图5的(a)所示,能够利用在设置在壳体壁w1的磁铁m1和设置在壳体壁w2的磁铁m2之间起作用的x方向的吸附力、以及在使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15a、15c重叠的状态下起作用的磁铁m0、m5的z方向的吸附力,维持闭合模式。而且,如图5的(c)所示,能够利用在设置在壳体壁w3的磁铁m3和设置在壳体壁w4的磁铁m4之间起作用的x方向的吸附力、以及在使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15a、15c重叠的状态下起作用的磁铁m0、m6的z方向的吸附力,维持部分屏模式。这样,在实施方式2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3个模式。

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3、图5所示,将柔性的第一铰链hx固定在壳体壁w1、w2各自的作为内表面侧的倾斜面,将柔性的第二铰链hy固定在壳体壁w3、w4各自的作为内表面侧的倾斜面,因此,能够以如图10所示的流畅的滑动动作进行模式切换。

在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如图12的磁铁mx、my那样构成磁铁m1(第一磁性体)和磁铁m2(第二磁性体)。磁铁mx、my是将磁极(n/s)在x方向上排列的单位磁铁在交替地调换磁极的同时在y方向上排列而得到的结构,使磁铁mx和磁铁my以不同的磁极彼此在x方向上相对的方式相邻。

也可以如图12的磁铁mx、my那样构成实施方式2的磁铁m1(第一磁性体)和磁铁m2(第二磁性体),也可以如图12的磁铁mx、my那样构成实施方式2的磁铁m3(第三磁性体)和磁铁m4(第四磁性体)。

在实施方式1、2中,利用2个磁铁在x方向或z方向上作用吸附力,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产生所需要的吸附力,也可以使用不是磁铁的强磁性体(铁、镍等)作为上述2个磁铁中的一者。

[总结]

方式1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柔性的铰链;和连续的柔性的显示面板,上述显示面板以其背面与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各自的上表面相对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磁性体,在上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磁性体,当上述铰链成为开状态,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时,在上述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之间产生第一方向的吸附力。

在方式2中,上述第一壳体具有的第一壳体壁和上述第二壳体具有的第二壳体壁相邻,上述铰链设置成在上述开状态时跨上述第一壳体壁和第二壳体壁。

在方式3中,上述铰链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第一壳体壁与上述显示面板之间,并且上述铰链的另一部分位于上述第二壳体壁与上述显示面板之间。

在方式4中,上述第一磁性体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壁,上述第二磁性体设置在上述第二壳体壁。

在方式5中,上述第一壳体壁的内表面包含与上述第一壳体的底面成钝角的倾斜面,上述第二壳体壁的内表面包含与上述第二壳体的底面成钝角的倾斜面,上述铰链与第一壳体壁和第二壳体壁各自的倾斜面重叠。

在方式6中,上述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均为磁铁,且配置成当上述铰链为开状态时不同的磁极彼此在第一方向上相对。

在方式7中,在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各自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收纳上述铰链成为闭状态时的上述显示面板的折弯部分的空间。

在方式8中,上述电子设备包括磁传感器,该磁传感器根据由上述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的位置变化引起的磁状态的变化,检测上述铰链的开闭状态。

在方式9中,当上述铰链为闭状态时,在上述第一磁性体之外的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的磁性体与上述第二磁性体之外的设置在上述第二壳体的磁性体之间,在上述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上产生吸附力。

在方式10中,设连接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述铰链为第一铰链,上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三壳体;和连接上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柔性的第二铰链,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与上述第三壳体相对,在上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三磁性体,在上述第三壳体设置有第四磁性体,当上述第二铰链成为开状态,上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时,在上述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之间产生第一方向的吸附力。

在方式11中,通过使上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为开状态,第一壳体~第三壳体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显示面的整体露出,第三壳体的上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述第一方向的尺寸,通过使第一铰链为闭状态并且使第二铰链为开状态,显示面的一部分露出。

在方式12中,当使上述第一铰链为闭状态并且使上述第二铰链为开状态时,在上述第一磁性体之外的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的磁性体与上述第四磁性体之外的设置在上述第三壳体的磁性体之间,在上述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上产生吸附力。

在方式13中,通过使上述第一铰链为开状态并且使上述第二铰链为闭状态,能够收纳显示面的整体。

在方式14中,通过从显示面的整体被收纳的状态起使上述第一壳体向上述第一方向滑动,上述显示面的一部分露出。

在方式15中,上述显示面板为oled面板。

在方式16中,上述电子设备具有通信功能。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通过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设备

11显示面板

15a、15b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15a~15c第一壳体~第三壳体

cl透镜

ps部分屏幕

h铰链

hx第一铰链

hy第二铰链

w0~w3壳体壁

w0~w5壳体壁

m0~m3磁铁

m0~m5磁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