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6962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喜欢携带体积小且重量轻的智能终端设备,可是,现有的智能终端设备,特别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其屏幕尺寸大,从而导致体积大,重量重且电池续航时间短,使得智能终端设备使用久了容易发热。然而,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设备时,比如手机,其主要接触的是屏幕,可通过屏幕接收或发送相关信息,而其他模块在使用时也被用户握持在手中,增加重量,并且携带不方便,操作麻烦,结构复杂,给用户使用带来了一定麻烦,所以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简单轻巧,具有分离操作功能,减轻了携带重量,并且传输稳定的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基站和服务器,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基站,所述服务器通过线缆连接基站,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持终端,所述手持终端包括手持终端壳体和电路板,所述手持终端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框架,玻璃面板和LCD面板,所述玻璃面板嵌在框架内,所述LCD面板安装在玻璃面板的底面,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手持终端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处理器,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池,所述第一处理器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LCD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机柜式服务器包括四个机柜群组,所述四个机柜群组均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安装了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第二处理器、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处理器分别连接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四个机柜群组设有的插槽通过系统总线相互连接;所述基站包括信号塔和信号传输模块,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安装在信号塔内,所述信号塔用于将手持显示装置传输的数据发送给机柜式服务器,手持显示装置接收来机柜式服务器传输的数据,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用于通过线缆传输信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限制地,所述手持终端壳体底部还设有扬声器和电池接口,所述扬声器连接第一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限制地,所述手持终端壳体背部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连接第一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限制地,所述手持终端侧面设有电源键,所述电源键分别连接第一处理器和电池,所述电池连接电池接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限制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管理中心、登录中心和联网中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限制地,所述管理中心通过系统总线连接机柜式服务器,所述管理中心用于调控、监控数据中枢内设备的实时状态,并作出基于管理权限的修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限制地,所述机柜式服务器通过系统总线传输到登录中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限制地,所述联网中心通过系统总线和机柜式服务器连接,所述联网中心用于与外网相连接,外网数据通过联网中心经过转接机柜式服务器的插槽用于下载,所述机柜式服务器设有插槽上发出的数据通过联网中心进入外网用于上传。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通过手持终端内部电路板简化,从而可以减轻手持终端的重量,使得手持终端整体轻巧,通过基站可实现与机柜式服务器之间的信号传输,并且能够通过管理中心、登录中心和联网中心得到很好的管理,协调和监督,将智能终端手持终端和机柜式服务器分开传输数据,用户在使用时方便操作和使用,整个系统,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简单轻巧,具有分离操的功能,减轻了携带重量,并且传输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终端的内部系统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柜式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柜式服务器的内部系统示意图。

图中:手持终端1,手持终端壳体21,上壳体22,下壳体23,框架24,玻璃面板25,LCD面板26,电路板3,第一处理器31,第一无线通讯模块32,电池34,扬声器35,电源键36,电池接口37,摄像头38,基站4,机柜式服务器5,机柜群组50,插槽51,主板6,第二处理器61,第二无线通讯模块64,电源模块65,管理中心7、登录中心8,联网中心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包括智能终端1,基站4和机柜式服务器5,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基站4,所述机柜式服务器5通过线缆连接基站4,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持终端1,智能终端还可为电脑主机,IPAD等电子设备,所述手持终端2包括手持终端壳体21和电路板3,所述手持终端壳体21包括上壳体22和下壳体23,所述上壳体22包括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框架24,玻璃面板25和LCD面板26,LCD面板为触摸屏面板,所述玻璃面板25嵌在框架24内,所述LCD面板26安装在玻璃面板25的底面,所述电路板3安装在手持终端壳体21内,所述电路板3上设有第一处理器31,第一无线通讯模块32和电池34,通过电池保证各部件的正常运行,所述第一处理器31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32和LCD面板26电性连接,所述手持终端壳体21的底部还设有扬声器35,扬声器35连接第一处理器31,用于传递声音。所述手持终端壳体21背部设有摄像头38,摄像头38连接第一处理器31。所述手持终端壳体21侧面设有电源键36,本实施例的可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仅设有一个实体按钮,即电源键,可通过电源键实现开闭电源的作用,所述电源键36分别连接第一处理器31和电池34,所述电池34连接电池接口37,手持终端的音量通过内置软件进行调节,所述手持终端的操作系统为安卓系统。所述机柜式服务器5包括四个机柜群组50,所述四个机柜群组50设有插槽51,插槽按塔式排列,每一套插槽上均设有主板6,所述主板6上设有第二处理器61、第二无线通讯模块64和电源模块65,所述第二处理器61分别连接第二无线通讯模块64和电源模块65,每一套插槽通过系统总线相互连接,由手持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将数据信号发送至机柜式服务器设有的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从基站接收到信息、电话等数据信号时,通过第二处理器处理,再将信号由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将信号发送给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实现在手持终端显示屏组件上显示相关内容。第二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可以是GSM、CDMA、WCDMA及WiFi等无线通讯模块,也可使用内置调制解调器,通过手持终端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机柜式服务器通过解调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基站4包括信号塔和信号传输模块(图中未示),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安装在信号塔内,所述信号塔4将由手持终端传输来的数据发送给机柜式服务器5设有的第二无线通讯模块64,同时接收来自机柜式服务器5设有的第二无线通讯模块64发送来的数据,将其通过线缆发回手持终端,线缆用于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用于通过网络方式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管理中心7、登录中心8和联网中心9。所述管理中心7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着机柜式服务器5,管理中心用于调控、监控数据中实时状态,并作出基于管理权限的修改。所述机柜式服务器5上设有的插槽51内安装的主板,可通过第二处理器计算出数据且以数据包形式,通过系统总线传输到登录中心,再通过线缆和基站向外发送,同时,从手持终端发来的数据通过基站及线缆传输进入登录中心,经过转接进入相应的机柜式服务器5设有的插槽51,且登录中心与基站相连。所述机柜式服务器5通过系统总线与联网中心9相连,联网中心9与外网相连接。外网的数据通过联网中心9,经过转接进入相应的机柜式服务器5中的数据中枢内对应插槽用于下载,所述机柜式服务器5设有的插槽51上发出的数据包通过联网中心进入外网用于上传。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一种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优点在于:

第一,服务器与Internet直接利用线缆链接,在高峰时段联网更稳定。

第二,基站不需要再传递复杂的外网内容,只需要传达标准格式的信息包,降低负担,增大基站普及成功率。

第三,在进行大流量视频浏览时会由于传输内容过大而缓冲等待,而采用了机柜式服务器却由于高性能处理器的图像能力,以及传输上的固定刷新帧数,带来前所未有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将原有智能终端,比如手持终端的核心处理元件,如CPU、GPU、主板、内存从手持终端中取出,集中放到一个大型的机柜式服务器的插槽中,手持终端则通过网络与基站及机柜式服务器连接,以此得到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使用体验,使得手持终端结构简化,使得智能终端更加轻薄;由于执行大型处理任务的机柜式服务器置于专用机房内且采用更高性能的处理器,大幅提高性能,其内部还可增加主板,内存,存储器,声卡,显卡,硬盘等部件;另外,由于手持终端的第一处理器只处理信号接受与解码,故发热与耗电量较传统设备将大幅减小,由于手持终端的重量减轻分离,故当用户对设备外观或性能有更高要求时,可以选择性更换设备从而达到按需消费,节省开支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智能终端信号传输系统,通过手持终端内部电路板简化,从而可以减轻手持终端的重量,使得手持终端整体轻巧,通过基站可实现与机柜式服务器之间的信号传输,并且能够通过管理中心、登录中心和联网中心得到很好的管理,协调和监督,将智能终端手持终端和机柜式服务器分开传输数据,用户在使用时方便操作和使用,整个系统,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简单轻巧,具有分离操的功能,减轻了携带重量,并且传输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