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0068阅读:1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个目标、八项主要任务,主要包括:1、无线覆盖——完成“三通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持4能力;2、云计算大数据——提升智慧校园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

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无论在中学阶段还是在大学阶段,家长和老师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变化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把控和了解,但由于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且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弱,因此仍然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但现有技术中难以对学生在校行为进行掌握,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难度。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基于wifi热点对学生的实际位置进行记录,并汇总学生的不同位置形成行为踪迹表,再基于无线ap对学生在每个wifi热点范围内的停驻时间来分析学生在校内的行为路径,从而根据学生的行为路径以及时间分配情况了解学生校内表现,大大提升了对学生的综合管理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校园内各wifi热点以及学生携带的终端设备记录学生实时位置;

S2、汇总学生实时位置,生成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

S3、基于无线ap对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进行行为分析,计算出学生在每个wifi热点范围内的停驻时间并汇总。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的学生携带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能够连通wifi的通讯设备。

优选地,步骤S2具体包括:

优选地,建立校园地图;

将学生实时位置对应至校园地图中各点;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连接校园地图中各点,生成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

优选地,步骤S3后还包括S4,S4具体包括:

记录步骤S3的汇总结果,生成学生校园行踪时间表并输出。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系统,包括:

位置记录模块,用于利用校园内各wifi热点以及学生携带的终端设备记录学生实时位置;

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汇总学生实时位置,生成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

行踪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无线ap对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进行行为分析,计算出学生在每个wifi热点范围内的停驻时间并汇总。

优选地,所述位置记录模块中所述的学生携带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能够连通wifi的通讯设备。

优选地,轨迹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优选地,建立校园地图;

将学生实时位置对应至校园地图中各点;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连接校园地图中各点,生成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

优选地,还包括时间表生成模块,时间表生成模块用于记录行踪分析模块的汇总结果,生成学生校园行踪时间表并输出。

本发明主要采集学生的实时位置,并汇总学生不同时间的实时位置生成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再基于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分析学生在不同位置的停驻时间,从而根据停驻时间以及实际时间对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踪迹进行分析和记录,以全面统计学生的在校生活轨迹,从而对学生校园行为进行管理。由于终端设备等电子产品以及wifi热点的普及和广泛使用,且利用其对学生的实时位置进行采集,不仅保证了学生实时位置采集的准确性,而且提高了位置采集的可操性,为分析学生的实际行为提供稳定且准确的参考依据。

本发明通过根据系统采集的信息以及实际时间分析出学生在各时间段内的行为踪迹,从而对学生校内的活动和进行活动的时间进行掌控,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路径数据的分析全面了解学生校内日常情况,大大提升了对学生的综合管理水平,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以及在校表现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图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校园内各wifi热点以及学生携带的终端设备记录学生实时位置;

其中,所述的学生携带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能够连通wifi的通讯设备;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通过上述通讯设备的实际位置来获取学生在校园内的实际位置,并结合校园内不同位置建设的wifi热点有利于保证对学生实际位置采集的精度。

S2、汇总学生实时位置,生成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

步骤S2具体包括:

优选地,建立校园地图;

将学生实时位置对应至校园地图中各点;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连接校园地图中各点,生成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

通过上述操作步骤可统计学生在校园内的行踪轨迹,方便对学生在校园内的日常活动进行汇总和查看。

S3、基于无线ap对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进行行为分析,计算出学生在每个wifi热点范围内的停驻时间并汇总;此操作可结合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对学生在校园内日常活动以及日常活动的时间进行掌握,了解学生在某地点的活动详情;例如,在饭点时间学生位于食堂wifi热点范围内,且停留时间属于正常的就餐时间,则说明该学生在上述时间内进行了就餐;若学生在上课时间位于食堂wifi热点范围内或宿舍wifi热点内,初步判定学生可能存在逃课情况,为提高对学生逃课判定的准确性,可进一步对上述学生的同学进行数据分析,若上述学生的同学在教室wifi热点范围内,则表明该学生逃课;或周期性的对上述学生的行为踪迹进行分析,例如:若每周三下午的上课时间学生均不在教室wifi热点内,表明存在周三下午没课的情况,若存在个别周三下午的上课时间学生不在教室wifi热点内,表明存在学生逃课的情况;

基于上述各操作方法,可对学生在校内的行为情况进行采集、汇总和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内的日常行为情况,从而方便家长或相关教务人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校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成绩。

进一步地,步骤S3后还包括S4,S4具体包括:

记录步骤S3的汇总结果,生成学生校园行踪时间表并输出;有利于清晰的对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踪迹进行记录和保存。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校园学生行为分析系统,包括:

位置记录模块,用于利用校园内各wifi热点以及学生携带的终端设备记录学生实时位置;

其中,所述的学生携带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能够连通wifi的通讯设备;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通过上述通讯设备的实际位置来获取学生在校园内的实际位置,并结合校园内不同位置建设的wifi热点有利于保证对学生实际位置采集的精度。

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汇总学生实时位置,生成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

轨迹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优选地,建立校园地图;

将学生实时位置对应至校园地图中各点;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连接校园地图中各点,生成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

通过上述操作步骤可统计学生在校园内的行踪轨迹,方便对学生在校园内的日常活动进行汇总和查看。

行踪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无线ap对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进行行为分析,计算出学生在每个wifi热点范围内的停驻时间并汇总;此操作可结合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对学生在校园内日常活动以及日常活动的时间进行掌握,了解学生在某地点的活动详情;例如,在饭点时间学生位于食堂wifi热点范围内,且停留时间属于正常的就餐时间,则说明该学生在上述时间内进行了就餐;若学生在上课时间位于食堂wifi热点范围内或宿舍wifi热点内,初步判定学生可能存在逃课情况,为提高对学生逃课判定的准确性,可进一步对上述学生的同学进行数据分析,若上述学生的同学在教室wifi热点范围内,则表明该学生逃课;或周期性的对上述学生的行为踪迹进行分析,例如:若每周三下午的上课时间学生均不在教室wifi热点内,表明存在周三下午没课的情况,若存在个别周三下午的上课时间学生不在教室wifi热点内,表明存在学生逃课的情况;

基于上述各操作过程,可对学生在校内的行为情况进行采集、汇总和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内的日常行为情况,从而方便家长或相关教务人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校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成绩。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还包括时间表生成模块,时间表生成模块用于记录行踪分析模块的汇总结果,生成学生校园行踪时间表并输出;有利于清晰的对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踪迹进行记录和保存。

本实施方式主要采集学生的实时位置,并汇总学生不同时间的实时位置生成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再基于学生校园一天行踪轨迹分析学生在不同位置的停驻时间,从而根据停驻时间以及实际时间对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踪迹进行分析和记录,以全面统计学生的在校生活轨迹,从而对学生校园行为进行管理。由于终端设备等电子产品以及wifi热点的普及和广泛使用,且利用其对学生的实时位置进行采集,不仅保证了学生实时位置采集的准确性,而且提高了位置采集的可操性,为分析学生的实际行为提供稳定且准确的参考依据。

本实施方式通过根据系统采集的信息以及实际时间分析出学生在各时间段内的行为踪迹,从而对学生校内的活动和进行活动的时间进行掌控,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路径数据的分析全面了解学生校内日常情况,大大提升了对学生的综合管理水平,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以及在校表现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