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终端单手操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21653发布日期:2018-09-25 19:3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终端,尤其是涉及一种通信终端单手操作的方法,属于电子通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手机的发展也从简单的通话、发短信发展为智能化设备,人性化、方便用户是智能手机的最大特点,而如今我们的日常使用中,会发现,有时我们在双手不得空时需要接听来电或者挂断来电,这时会比较麻烦。

现在有一种解决方案是将整个界面缩小并放置在屏幕的一角让用户进行单手操作,这样的做法让整个效果非常不美观,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通信终端单手操作的方法是目前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影响整体界面的情况下使用户可以实现通信终端单手操作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信终端单手操作的方法,包括:

启动单手操作功能;

将终端界面中的可操作区域按一固定比例缩小;

执行用户单手操作。

优选地,所述启动单手操作功能是通过语音启动。

优选地,所述启动单手操作功能是通过预置手势启动。

优选地,所述可操作区域根据用户握姿展现。

优选地,所述终端检测到用户右手握持时,所述可操作区域偏右设置。

优选地,所述终端检测到用户左手握持时,所述可操作区域偏左设置。

优选地,所述可操作区域为用户在所述终端界面上自主选择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预置手势包括右手握持手势、左手握持手势,所述右手握持手势为向右方滑动,所述左手握持手势为向左方滑动。

优选地,所述可操作区域的选择方式为圈划方式。

优选地,所述可操作区域由所述终端根据用户操作习惯划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仅仅通过对可操作区域进行比例缩小,界面中其他功能都保留原比例,使得用户在可以单手操作的同时,整体界面更佳美观,而且便于用户看清。且所述可操作区域可以由用户自行划定或者由终端根据用户操作喜欢自动划定,更加方便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通信终端单手操作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通信终端单手操作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在此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为包括本公开的所有修改、变化、等同装置和方法和/或可选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通信终端单手操作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通信终端单手操作的方法,包括s101启动单手操作功能;s102将终端界面中的可操作区域按一固定比例缩小;s103执行用户单手操作。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s101中启动单手操作功能,可以通过语音启动单手操作功能,s101也可以通过预置手势启动单手操作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语音启动即通过特定的语言命令来启动,例如采用语音指令“启动单手模式”,终端接收到该语音指令后即会自动开启单手模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知晓,语音指令也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启动单手模式的语音指令进行替换或者删除。s101通过预置手势启动时,用户需要先进行预置手势的设置,即在设置界面找到开启单手模式的手势指令,将预置手势输入到终端内,且需要前后两次均输入正确才可以完成预置手势的保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中,s102将终端界面中的可操作区域按一固定比例缩小,其中,可操作区域根据用户握姿展现。进一步地,终端检测到用户右手握持时,可操作区域偏右设置。终端检测到用户左手握持时,可操作区域偏左设置。优选地,终端可以判断用户使用哪只手握持终端,进一步地,终端检测到用户手势偏左滑动即判断为左手握持,终端检测到用户手势偏右滑动即判断为右手握持,终端检测到用户手势正中滑动即判断为双手握持。

s102中的可操作区域可以为用户在界面上自主选择的区域。可操作区域可以由终端根据界面的布局主动识别,也可以由用户自行选定。终端根据界面主动识别的实施例中,例如,拨号界面中默认用户的可操作范围为拨号盘,即将拨号盘按固定比例缩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拨号界面仅仅为举例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人员经过任何非创造性劳动产生的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用户自行选定,例如:用户在拨号界面中自己通过手势圈划,也可以通过语音命令告诉终端哪个区域为可操作区域,需要进行缩小。在本实施例中,预置手势为,右手握持手势为向右方滑动,左手握持手势为向左方滑动。可操作区域的选择方式为圈划方式。可操作区域可以由终端根据用户操作习惯划定。这样的方式给予用户非常大的权限去设置,体现来强大的个性化设置,使得用户体验度有显著的提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例中,s102中可操作区域按一固定比例缩小,固定比例优选为50%,并且根据终端识别的用户握持手势来进行偏左或偏右的移动。例如:终端检测到用户右手握持时,则按50%缩小可操作区域后,将可操作区域向右偏移;便于用户右手操作。同样,终端检测到用户左手握持时,则按50%缩小可操作区域后,将可操作区域向左偏移,便于用户左手操作。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保护一种通信终端单手操作的装置,包括启动模块101用于启动单手操作功能;处理模块102用于将终端界面中的可操作区域按一固定比例缩小;操作模块103用于执行用户单手操作。启动模块、处理模块以及操作模块依次信号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启动模块101用于启动单手操作功能,可以通过语音启动单手操作功能,启动模块101也可以通过预置手势启动单手操作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语音启动即通过特定的语言命令来启动,例如采用语音指令“启动单手模式”,终端接收到该语音指令后即会自动开启单手模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知晓,语音指令也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启动单手模式的语音指令进行替换或者删除。启动模块101通过预置手势启动时,用户需要先进行预置手势的设置,即在设置界面找到开启单手模式的手势指令,将预置手势输入到终端内,且需要前后两次均输入正确才可以完成预置手势的保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中,处理模块102将终端界面中的可操作区域按一固定比例缩小,其中,可操作区域根据用户握姿展现。

进一步地,终端检测到用户右手握持时,可操作区域偏右设置。终端检测到用户左手握持时,可操作区域偏左设置。优选地,终端可以判断用户使用哪只手握持终端,进一步地,终端检测到用户手势偏左滑动即判断为左手握持,终端检测到用户手势偏右滑动即判断为右手握持,终端检测到用户手势正中滑动即判断为双手握持。

处理模块102中的可操作区域可以为用户在界面上自主选择的区域。可操作区域可以由终端根据界面的布局主动识别,也可以由用户自行选定。终端根据界面主动识别的实施例中,例如,拨号界面中默认用户的可操作范围为拨号盘,即将拨号盘按固定比例缩小。用户自行选定,例如:用户在拨号界面中自己通过手势圈划,也可以通过语音命令告诉终端哪个区域为可操作区域,需要进行缩小。

在本实施例中,预置手势为,右手握持手势为向右方滑动,左手握持手势为向左方滑动。可操作区域的选择方式为圈划方式。可操作区域可以由终端根据用户操作习惯划定。这样的方式给予用户非常大的权限去设置,体现来强大的个性化设置,使得用户体验度有显著的提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例中,处理模块102中可操作区域按一固定比例缩小,固定比例优选为50%,并且根据终端识别的用户握持手势来进行偏左或偏右的移动。例如:终端检测到用户右手握持时,则按50%缩小可操作区域后,将可操作区域向右偏移;便于用户右手操作。同样,终端检测到用户左手握持时,则按50%缩小可操作区域后,将可操作区域向左偏移,便于用户左手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50%固定比例缩小仅仅是举例说明,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该固定比例值,终端也可以根据出厂设置的比例值显示给用户进行选择,更优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对用户近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活动记录进行习惯学习,从而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作息规律进行一定的提醒或者通知措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模块103执行用户根据缩小后的终端界面进行的正常操作,如果需要退出单手模式,则仅需要触摸终端的主页键或者返回键即可退出单手模式。若需要对缩小后的终端界面继续操作时,即需要通过操作模块103,将在屏幕中操作的动作反馈给终端。终端在接收到操作模块103的指令后,在终端界面中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仅仅通过对可操作区域进行比例缩小,界面中其他功能都保留原比例,使得用户在可以单手操作的同时,整体界面更佳美观,而且便于用户看清。且可操作区域可以由用户自行划定或者由终端根据用户操作喜欢自动划定,更加方便用户操作。

上面以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尽可能详尽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仍然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只要对本申请所做的任何改进或变型,均应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主张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