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1372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载信息娱乐和信息通讯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其中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的发声单元与功放单元需要各自独立的安装空间,占用车内空间较大;且发声单元本身没有耦合后腔,需要利用车身夹层做后腔。但是由于车身夹层形状各异,声学性能的一致性难以控制;除此之外,发声单元工作时,后部推动的气流直接传递给车身,对车体结构的振动影响较大;而且传统的发声单元尺寸较大,安装位置受限制,不利于车内声场的区域控制和声像位置的精确定位,也不利于利用发声单元进行车内降噪;且传统发声单元功耗大,不利于在对功耗要求严苛的系统例如新能源车中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可以节省车内空间,便于安装,保证了声学性能且功耗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与车载音响系统进行实时通信,识别音频模块的状态并发送用于表示音频模块状态的信号;

音频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车载音响系统发出的音频信号;

功率放大模块,与所述音频信号接收模块相连,用于放大所述音频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音频信号;

声学换能器模组,用于接收经所述功率放大模块放大的音频信号,将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以发出声音;

所述声学换能器模组包括用于将所述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发声单元和用作所述发声单元的声腔的耦合后腔,所述发声单元安装于所述耦合后腔上。

优选的,所述耦合后腔内设置有用于扩大后腔声学等效体积的填充材料。

优选的,所述耦合后腔包括围成声腔的前盖和盖板,所述前盖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发声单元固定于安装孔中。

优选的,还包括贴设在所述盖板上的集成电路,所述识别模块、所述音频信号接收模块和所述功率放大模块集成在所述集成电路上。

优选的,所述集成电路收容在所述耦合后腔内。

优选的,所述耦合后腔内还设置有填充包,所述填充材料设置在所述填充包内。

优选的,所述填充包设置在前盖和所述集成电路之间。

优选的,所述音频模块包括用于供电的内置电源。

优选的,所述音频模块采用外接电源供电。

优选的,在所述音频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功率放大模块之间还包括音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优化音频模块的声学性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具有耦合后腔,可以节约车内空间,减轻车身重量,而且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可安装于车内,例如车座位背部、方向盘后部、车顶棚等任意位置,有利于汽车内近场降噪、声场的区域控制和声像位置的精确定位;并且保证了各单元之间声学性能的一致性,由于音频模块具有耦合腔体,故减少了对车体结构的振动影响,并能够降低功耗,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具体包括识别模块1、音频信号接收模块2、功率放大模块3和声学换能器模组4。

其中识别模块1用于与车载音响系统进行实时通信,具体为发送表示音频模块状态的信号,指示音频模块在汽车内的分布位置及是否接入车载音响系统。车载音响系统根据通信结果,发送给音频模块音频信号。

音频信号接收模块2用于接收从车载音响系统发出的音频信号,并将接收的音频信号传给功率放大模块进行放大。其传输方式即可以采用有线传输,也可以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

功率放大模块3接收音频信号接收模块2接收的音频信号,并进行放大,并传输给声学换能器模组4用于发声。

声学换能器模组4用于接收由功率放大器模块3放大后的音频信号,并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向汽车内区域发出。

其中,声学换能器模组4包括发声单元41和耦合后腔42。发声单元41安装于耦合后腔42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声腔,这样可以节约车内空间,减轻车身重量,而且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可安装于车内任何位置并且保证了各单元之间声学性能的一致性,由于音频模块具有耦合腔体,故减少了对车体结构的振动影响。进一步的,本发明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还包括设置在耦合后腔42内的集成电路5。识别模块1、音频信号接收模块2和功率放大模块3均集成在该集成电路5上。

耦合后腔42由前盖421和盖板422围成,其中前盖421包括底壁和自底壁弯折延伸的侧壁,盖板422盖接在侧壁上,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空间作为发声单元41的声腔。集成电路5贴设在盖板42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盖421,具体为前盖421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发声单元的安装孔。发声单元41与安装孔相对设置,具体的,发声单元41与所述耦合后腔42的安装方式为外装式、后装式或镶嵌式。即发声单元41可以全部或部分嵌入耦合后腔42内,也可以与耦合后腔42并排且相对设置,只要能够实现与耦合后腔42相耦合,既是可以实施的。

耦合后腔42内还设置有用于扩大后腔声学等效体积的填充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充材料以填充包423的形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充包设置在421前盖和集成电路5之间。当然,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填充包423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或者也可以不设置填充包,填充材料以粉末状的形式充填在耦合后腔内,也是可以实施的。

本发明的音频模块即可以采用外接电源的供电方式,也可以采用设置内置电源,如内置电池的供电方式。

实施例二

参照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包括识别模块1、音频信号接收模块2、功率放大模块3和声学换能器模组4。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音频信号接收模块2与功率放大模块3之间还包括音频信号处理模块6,用于优化音频模块的声学性能。

其中音频信号处理模块6进行的音频信号处理可以为针对声学换能器模组的性能优化,例如频响、失真补偿等,也可以为针对车内声场的性能优化,例如声场、声像调整、主动降噪等。

经过音频信号处理模块6的声学性能的优化后传输给功率放大器模块3放大,可以获得更好的声学性能和用户体验。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车载音响系统的音频模块具有耦合后腔,可以节约车内空间,减轻车身重量,而且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可安装于车内,例如车座位背部、方向盘后部、车顶棚等任意位置,有利于汽车内近场降噪、声场的区域控制和声像位置的精确定位;并且保证了各单元之间声学性能的一致性,由于音频模块具有耦合腔体,故减少了对车体结构的振动影响,并能够降低功耗,用户体验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