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频式对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374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频式对讲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对讲机,具体涉及一种调频式对讲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201520591592.9的数字对讲机,包括对讲机本体,对讲机本体的前侧上部设有调频旋钮,调频旋钮上设有频率刻度,对讲机本体上设有用于读取频率刻度的指针,对讲机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侧面设有向下延伸的上侧壁,上侧壁的下端设有凸缘,下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下侧壁,下侧壁的上端面具有一用于供凸缘插入的凹槽。该对讲机存在的缺点为:

该对讲机通过调频旋钮上设置指针,人为读指针指刻度,人工读调节的频率增加了人的负担,且人为读数极有可能导致读数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频式对讲机,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为读调节频率导致增加人负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调频式对讲机,包括:壳体;控制电路,其设置于壳体内;电源模块,其亦设置于壳体内,电源模块与控制电路的接电端连接;调频机构,其包括调频旋钮、旋动杆、带动齿轮、带动块、若干块导电片、若干块绝缘片、导向轨以及弹性件,在壳体内开设有调节腔,旋动杆一端与调节腔内壁转动连接,旋动杆另一端伸出壳体且连接有调频旋钮,旋动杆中心穿过位于调节腔内的带动齿轮中心,在调节腔内设置有位于带动齿轮盘的导向轨,带动块滑动地设置于导向轨上,带动块靠近带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传动齿,传动齿与带动齿轮啮合,带动块远离带动齿轮的一侧固定有若干导电片,导电片顺着导向轨的导向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导电片之间缝隙用一绝缘片封闭,调节腔内壁上设置有靠近导电片的弹性件,弹性件上设置有导电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导电件能紧贴在导电片或绝缘片上,导电件与电源模块接通,旋动调频旋钮能使导电件与任一导电片紧贴,每一导电片分别与控制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以及语音装置,其设置于壳体上且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是,弹性件包括:抵压杆,在调节腔内壁上开设有与调节腔连通的伸缩孔,抵压杆穿梭地设置于伸缩孔内,且抵压杆的中心线与带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安装块,抵压杆伸入伸缩孔内的端部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直径大于抵压杆直径;压紧弹簧,其一端与安装块连接,其另一端与调节腔内壁连接;以及导电件,其为轮体结构,导电件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导电件转动连接在抵压杆靠近导电片的端部上,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导电件紧贴在导电片或绝缘上。

优选的是,带动块包括:第一带动条,其滑动地设置于导向轨上,导电片以及绝缘片均设置于第一带动条靠近导电件的一侧上,在第一带动条内开设有至少两个触发孔;第二带动条,其设置于第一带动条与带动齿轮之间,第二带动条靠近带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传动齿;至少两根导向杆,每根导向杆均穿入至一触发孔内,每根导向杆位于触发孔外的端部均与第二带动条固定;永磁铁,每根导向杆伸入至触发孔内的端部均连接有一永磁铁,永磁铁的直径大于导向杆的直径;伸缩弹簧,每根导向杆均穿过有一伸缩弹簧,每一伸缩弹簧一端均与所在永磁铁固定,每一伸缩弹簧另一端均与所在触发孔内壁固定;电磁铁,每一触发孔内均设置有一电磁铁,每一电磁铁均设置于所在触发孔远离导向杆的内壁上,所有电磁铁均与控制电路连接;其中,当电磁铁未通电时,伸缩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此时传动齿与带动齿轮啮合;当电磁铁通电后,电磁铁与永磁铁相互吸引,此时传动齿与带动齿轮远离。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调频时,旋动位于壳体外的调频旋钮,带动齿轮带动带动块在导向轨上滑动,当一导电片与导电件接触时该导电片向控制电路的一输入端输入高电平,该输入端对应的指令就是命令该对讲机工作在此频率,因此每个导电片就对应命令对讲机工作在一个频率,该程序为已知程序,当一导电片向控制电路输入其对应的命令后,控制电路控制语音装置发出已经命令对讲机工作在什么频率,进而避免了人为读数,减少了人的负担,并保证了发出语音提示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调频式对讲机的主视图;

图2为调频式对讲机的调频机构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调频式对讲机,包括:壳体1;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其设置于壳体1内;电源模块(图中未示),其亦设置于壳体1内,电源模块与控制电路的接电端连接;调频机构2,其包括调频旋钮21、旋动杆22、带动齿轮23、带动块24、若干块导电片25、若干块绝缘片26、导向轨27以及弹性件28,在壳体1内开设有调节腔11,旋动杆22一端与调节腔11内壁转动连接,旋动杆22另一端伸出壳体1且连接有调频旋钮21,旋动杆22中心穿过位于调节腔11内的带动齿轮23中心,在调节腔11内设置有位于带动齿轮23盘的导向轨27,带动块24滑动地设置于导向轨27上,带动块24靠近带动齿轮23的一侧设置有传动齿241,传动齿241与带动齿轮23啮合,带动块24远离带动齿轮23的一侧固定有若干导电片25,导电片25顺着导向轨27的导向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导电片25之间缝隙用一绝缘片26封闭,调节腔11内壁上设置有靠近导电片25的弹性件28,弹性件28上设置有导电件281,在弹性件28的作用下导电件281能紧贴在导电片25或绝缘片26上,导电件281与电源模块接通,旋动调频旋钮21能使导电件281与任一导电片25紧贴,每一导电片25分别与控制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以及语音装置,其设置于壳体1上且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如图2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弹性件28,弹性件28包括:抵压杆282,在调节腔11内壁上开设有与调节腔11连通的伸缩孔12,抵压杆282穿梭地设置于伸缩孔12内,且抵压杆282的中心线与带动块24的移动方向垂直;安装块283,抵压杆282伸入伸缩孔12内的端部连接有安装块283,安装块283直径大于抵压杆282直径;压紧弹簧284,其一端与安装块283连接,其另一端与调节腔11内壁连接;以及导电件281,其为轮体结构,导电件281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导电件281转动连接在抵压杆282靠近导电片25的端部上,在压紧弹簧284的作用下导电件281紧贴在导电片25或绝缘上。为了保证在抵压杆282的移动过程中导电件281能够与电源模块电连通,导电件281与电源模块之间导线位于伸缩孔12内的段部足够长,且为了避免导电线外露在导电件281与抵压杆282之间,导电件281与电源模块导线有一段集装在抵压杆282中心,可以将导电件281安装在抵压杆282上的转动铆钉设置为与导线电连通,由于导电件281始终与转动铆钉接触,进而避免了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导电件281设置为轮体结构,使得带动块24相对导电件281滑动更加顺畅,也避免因摩擦过大而导致导电片25被损伤,继而保证了导电片25与导电件281接触后始终接通。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在刚安装好带动块24后检查带动块24是否与导向轨27滑动顺畅,避免安装好后由于带动块24不能在导向轨27上滑动而导致重新安装的情况发生,同时方便带动块24损坏后更换上新的带动块24,具体设计如下:带动块24包括:第一带动条242,其滑动地设置于导向轨27上,导电片25以及绝缘片26均设置于第一带动条242靠近导电件281的一侧上,在第一带动条242内开设有至少两个触发孔248;第二带动条243,其设置于第一带动条242与带动齿轮23之间,第二带动条243靠近带动齿轮23的一侧设置有传动齿241;至少两根导向杆244,每根导向杆244均穿入至一触发孔248内,每根导向杆244位于触发孔248外的端部均与第二带动条243固定;永磁铁245,每根导向杆244伸入至触发孔248内的端部均连接有一永磁铁245,永磁铁245的直径大于导向杆244的直径;伸缩弹簧246,每根导向杆244均穿过有一伸缩弹簧246,每一伸缩弹簧246一端均与所在永磁铁245固定,每一伸缩弹簧246另一端均与所在触发孔248内壁固定;电磁铁247,每一触发孔248内均设置有一电磁铁247,每一电磁铁247均设置于所在触发孔248远离导向杆244的内壁上,所有电磁铁247均与控制电路连接;其中,当电磁铁247未通电时,伸缩弹簧246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此时传动齿241与带动齿轮23啮合;当电磁铁247通电后,电磁铁247与永磁铁245相互吸引,此时传动齿241与带动齿轮23远离。当需要更换带动块24时,首先,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所有电磁铁247通电,在电磁铁247的吸引下,传动齿241远离带动齿轮23;然后打开导向轨27的两端,使得带动块24滑出导向轨27,就实现了旧带动块24的滑出,并不需要考虑带动齿轮23给带动块24的滑出带来的阻碍,因此方便了换出旧的带动块24;再后,将新的带动块24滑入至导向轨27;再后,此情况下,滑动新的带动块24,感觉是否在导向轨27上滑动顺畅,检查是否有安装不到位的状态,由于此时电磁铁247通电,使得手动带动带动块24不会受到阻碍,故更加方便检查;最后,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磁铁247断电,新带动块24的传动齿241与带动齿轮23啮合,实现安装。

在导向轨2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9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0,第一压力传感器29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0分别用于检测带动块24对导向轨27两端的压力,第一压力传感器29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0均与控制电路连接,当带动块24到达导向轨27其中一端时第一压力传感器29或第二压力传感器20检测到的压力变大,此时控制电路就控制语音装置发出已经将带动块24旋到底、需反方向转动调频旋钮21,避免了旋到一端后继续旋转做无用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