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765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微型化的趋势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使用微型化的电子产品,例如收音机、随身听或是智能型手机等。不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用户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

一般而言,对于体积较小类型的耳机,例如入耳式或半入耳式耳机,为让使用者获得较佳的声音质量,通常会将耳机喇叭单体的出音面面对出音口,如此一来,这类小体积耳机的内部可运用空间非常有限,难以使耳机具备多种功能。因此,在耳机结构上的改良,使耳机兼具不同功能并且保证耳机声音的质量是目前研发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其可灵活地运用耳机内部空间,使耳机兼具多种功能之外更保证耳机声音质量。

本发明的耳机包括一壳体、一单体以及一出音孔。壳体至少包括一插入端与一本体。插入端插入一使用者的耳朵。本体是由插入端延伸且界定有一耳廓接触面及一相对耳廓接触面的外界连通面。当使用者使用耳机时,本体的耳廓接触面面对所述使用者的一耳廓,而外界连通面与外界环境连通。单体配置于壳体的本体内,以将本体区分为一前腔室及一后腔室。本体的局部后腔室与本体的耳廓接触面相邻。单体的出音面呈面对外界连通面。出音孔开设于壳体的插入端,其中出音孔用以导出由单体所发出的声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机还包括一后腔调音孔。后腔调音孔开设于壳体的本体的耳廓接触面,以连通后腔室与壳体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机还包括一隔板。隔板配置于壳体的本体内,介于外界连通面与单体之间。其中,隔板与外界连通面之间定义出一容置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机还包括至少一功能元件。功能元件位于容置空间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机还包括一前腔调音孔。前腔调音孔开设于壳体的本体外界连通面,以连通前腔室与壳体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机还包括一隔板以及一第二单体。隔板配置于壳体的本体内,介于外界连通面与单体之间。第二单体配置于壳体内,且连接于隔板与本体之间。其中,第二单体与单体共用前腔室,且第二单体与外界连通面界定出一第二后腔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机还包括一第二后腔调音孔。第二后腔调音孔开设于壳体的本体的外界连通面,以连通第二后腔室与壳体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机还包括一前腔延伸段。前腔延伸段位于本体的耳廓接触面与单体之间,并与前腔室连通。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耳机中,单体配置于壳体的本体内,用以将本体区分为前腔室及后腔室。再者,本体的局部后腔室与本体的耳廓接触面相邻。通过此配置方式,本发明的耳机具有装设其他功能元件的容置空间,并有更多的空间变化应用,使耳机能够兼具多种功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d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200、300、400-1、400-2、400-3、400-4:耳机

110、210、310、410:壳体

112、212、312、412:插入端

114、214、314、414:本体

114a、214a、314a、414a:前腔室

114b、214b、314b、414b:后腔室

120、220、320、420:单体

120a、220a、320a、420a:出音面

130、230、330、430:出音孔

140、240、340、440:隔板

250、350、450:后腔调音孔

260:功能元件

260a、460a:主动噪音消除组件

270、470:前腔调音孔

280、480:前腔延伸段

314c:第二后腔室

350a:第二后腔调音孔

390:第二单体

460b:心率监控传感器

a:容置空间

d1:延伸方向

d2:法线方向

e:使用者的耳朵

e1:耳廓

s1:耳廓接触面

s2:外界连通面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耳机100包括一壳体110、一单体120以及一出音孔130。壳体110至少包括一插入端112与一本体114。插入端112插入一使用者的耳朵e。本体114是由插入端112延伸且界定有一耳廓接触面s1及相对耳廓接触面s1的一外界连通面s2。当使用者使用耳机100时,本体114的耳廓接触面s1面对使用者的一耳廓e1,而外界连通面s2与外界环境连通。单体120配置于壳体110的本体114内,用以将本体114区分为一前腔室114a及一后腔室114b。本体114的局部后腔室114b与本体114的耳廓接触面s1相邻。也就是说,本体114的至少局部的后腔室114b是与本体114的耳廓接触面s1相邻。再者,单体120的一出音面120a面对外界连通面s2。出音孔130开设于壳体110的插入端112,其中出音孔130用于导出由单体120所发出的声音。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出音孔130的一延伸方向d1与单体120的一法线方向d2的夹角θ大于或等于90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音孔130的延伸方向d1与单体120的法线方向d2的夹角θ也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而设置为小于90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耳机100还包括一隔板140。隔板140配置于壳体110的本体114内,介于外界连通面s2与单体120之间。其中,该隔板140与外界连通面s2之间定义出一容置空间a。换言之,前腔室114a是介于单体120与容置空间a之间的空间,可视实际的设计需求调整隔板140的配置,进而改变前腔室114a的容积大小。一般而言,前腔室114a的容积越小,越有利于提升高频响应,也可提高音质效果。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使用相同或相似标号,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耳机200类似于图1的耳机100,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异例如在于耳机200还包括一后腔调音孔250以及至少一功能元件260。具体而言,后腔调音孔250开设于壳体210的本体214的耳廓接触面s1以连通后腔室214b与壳体210的外部。功能元件260位于容置空间a中。举例来说,功能元件260包括主动噪音消除(activenoisecancellation,anc)组件260a、心率监控器(heartratemonitor,hrm)传感器(参照图4d的460b)或其他感测组件等。

在本实施例中,耳机200还可以包括一前腔调音孔270。前腔调音孔270例如是开设于本体214的耳廓接触面s1,以连通前腔室214a与壳体210的外部。通过设置前腔调音孔270,可避免使用者在长时间使用耳机时所产生的闭塞感。此外,耳机200还包括前腔延伸段280。前腔延伸段280位于本体214的耳廓接触面s1与单体220之间,并与前腔室214a连通。其中,前腔延伸段280的两端分别连接单体220与壳体210,而单体220可通过前腔延伸段280调整其倾斜的角度。在此需说明的是,图2的前腔延伸段280设计仅作为说明举例之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图3a及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3a及图3b,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使用相同或相似标号,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耳机300类似于图1的耳机100,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异例如在于耳机300还包括一第二单体390。第二单体390配置于壳体310内,并且连接于隔板340与本体314之间。第二单体390的出音面可以面对出音孔330设置。也就是说,单体320的出音面320a与第二单体390的出音面彼此相对。此外,第二单体390的尺寸例如是小于单体320的尺寸。由此,单体320与第二单体390可以用于发出不同频段的声波,举例而言,单体320负责低音或中低音域,而第二单体390则负责高音音域。由于耳机300同时具备单体320与第二单体390,因此耳机300可以扩大整体的频率响应范围,进而提供较佳的音质表现。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40是介于外界连通面s2与单体320之间。隔板340与第二单体390与单体320共用前腔室314a,且第二单体390与隔板340与外界连通面s2界定出一第二后腔室314c。在本实施例中,耳机300还包括后腔调音孔350以及第二后腔调音孔350a。后腔调音孔350开设于壳体310的本体314的耳廓接触面s1,以连通后腔室314b与壳体310的外部。第二后腔调音孔350a开设于壳体310的本体314的外界连通面s2,以连通第二后腔室314c与壳体310的外部。

图3a及图3b之间主要的差异例如在于第二单体390的尺寸与其配置。详细而言,在图3b的实施例中,第二单体390例如采用尺寸较小的喇叭单体,并使第二单体390的出音面更为贴近出音孔330,由此,第二单体390更贴近使用者的耳膜,因此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高音域声音输出。单体320与第二单体390的相对位置及尺寸关系均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调整,以满足用户对声音质量或音色的不同需求,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耳机300也可以包括前腔调音孔(图未绘示)。前腔调音孔例如是开设于单体320与第二单体390之间的本体314上,以连通前腔室314a与壳体310的外部。

图4a、图4b、图4c及图4d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2、图4a至图4d,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使用相同或相似标号,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耳机400-1类似于图2的耳机200,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异例如在于耳机400-1的单体420可根据耳机外型、高频或低频的不同需求而改变其尺寸与夹角θ。此外,容置空间a也可依据功能元件的数量、类型或尺寸等,配合隔板440而调整容置空间a的大小,使耳机400-1具有多种不同的空间运用与变化。

其次,图4b的耳机400-2与图4a的耳机400-1的差异例如在于图4b的耳机400-2可设置更大的单体420,且单体420相对于耳廓接触面s1的倾斜角度更大。因此,使用者在配戴耳机400-2时,局部的耳机400-2例如是超出使用者的耳甲腔(图未绘示)之外。体积较大的单体420可提供较佳的低频响应,进而让使用者得到不同的听觉感受。此外,耳机400-2还可以在壳体410的本体414内设置两个隔板440,本发明并不限制隔板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主动噪音消除组件460a可以分别配置于两个隔板440上,并位于容置空间a中。举例而言,一个主动噪音消除组件460a可以配置在靠近出音孔430处,以接收耳道内的噪音。另一个主动噪音消除组件460a可以将其收音口朝向外界,以接收外界的噪音。通过这样的配置方式能够更全面的采集噪音,从而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再者,图4c的耳机400-3与图1的耳机100的差异例如在于图4c的耳机400-3包括前腔调音孔470以及后腔调音孔450。前腔调音孔470开设于壳体410的本体414的外界连通面s2,以连通前腔室414a与壳体410的外部。后腔调音孔450则是开设于壳体410的本体414,以连通后腔室414b与壳体410的外部。换句话说,图4c的耳机400-3相对于图4a的耳机400-1而言,前腔调音孔470的位置是开设于外界连通面s2上。通过前腔调音孔470开设位置的不同,使得耳机高频及低频能够得到平衡,进而让使用者能获得更佳的声音质量。

另外,图4d的耳机400-4与图2的耳机200的差异例如在于图4d的耳机400-4包括心率监控传感器460b。由于心率是相当重要的人体运动生理指标,心率感测的成果不仅可以评估使用者的身体状态,还可以判定用户的心肺功能,以作为运动强度指标、能量消耗或运动训练效果评估等。因此,在耳机400-4内的容置空间中配置心率监控传感器460b,能够有效地运用耳机400-4的空间。耳机400-4的结构简单且实用性高。另外,心率监控传感器460b所在的平面与单体420出音面420a之间所夹的角度也可根据耳机的外型及实际配置情况做调整,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耳机通过调整单体的配置方向,并利用前腔延伸段或隔板定义出容置空间,再将功能元件配置于容置空间中,使得耳机能够兼具多种功能并且保证耳机声音的质量。此外,通过单体的出音面呈面对外界连通面的设置方式,可使耳机整体的重心偏向耳廓接触面,也即倾向使用者的耳朵,因此,使用者在配戴耳机时不易掉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常规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