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0065发布日期:2019-02-12 22:3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应运而生。所谓物联网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任何物体、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智能化识别、信息交换和管理。

目前,整个物联网系统包括物联网设备、传输网络和应用服务器,其中,物联网设备可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比如,如图1a所示,整个物联网系统包括共享单车、传感器和手表等物联网设备,所述传输网络为蜂窝网络,那么,共享单车、传感器和手表等物联网设备,可通过蜂窝网络,将各自的相关数据,分别上报至共享单车服务器、传感器服务器和手表服务器。

由于物联网设备,通常有低功耗的需求。基于此,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物联网设备利用中继设备(比如智能手机)作为中继,上报物联网设备的相关数据至对应应用服务器的解决方案。如图1b所示,仍沿用上述举例,整个物联网系统包括共享单车、传感器和手表等物联网设备,那么上述物联网设备可分别将各自的数据传输给中继设备(比如,智能手机),然后由中继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将相关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现有技术中,在利用中继设备上报物联网设备的相关数据,至应用服务器的解决方案中,物联网设备首先要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然后,在建立连接后,再将相关数据传输至中继设备。而物联网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如下:首先物联网设备发送广播信息,搜索中继设备;然后物联网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安全协商,配对绑定,数据同步等;最后,在经过上述过程,建立物联网设备和中继设备的连接后,物联网设备才能将相关数据,传输给中继设备。可见,在物联网设备与中继设备传输数据时,首先物联网设备要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而通过上述论述也可以看出,在物联网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信令交互,从而使得物联网设备和中继设备的信令开销都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以减少设备的信令开销。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数据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广播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数据时,获取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广播信道中发第一确认消息,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可确定业务数据的发送是否成功,从而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可确定继续广播前先的业务消息,还是广播新的业务数据,最终使得在广播信道中传输业务数据成为可能。由于在本申请中,直接在广播信道中传输业务数据,那么就无需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预先建立连接,从而减少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广播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携带有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采用低功耗蓝牙方式在广播信道上接收所述广播消息时,所述广播消息为通告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扫描请求pdu,或者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确认pdu。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通告pdu的pdu类型字段、通告数据类型字段、通告数据字段、通告数据信息字段和通用唯一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广播消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空口层将所述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所述上层在接收到所述广播数据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所述空口层,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空口层发送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确认消息。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空口层直接针对所述广播消息的成功接收发送第一确认消息,而无需经过上层指示,信令交互较少,通信效率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针对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因此有多个第一终端设备会接收到第一数据,相应的,也有多个第一终端设备针对第一数据发送第一确认消息。在本申请中,可设计第二终端设备仅针对所接收的一个第一确认消息发送第二确认消息,同时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仅在接收到第二确认消息时,才上报第一数据。可见,在本申请中,针对一个第一数据,仅会上报一次,相对于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数据时,即上报服务器。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可避免第一数据的多次上报,节省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时,判断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中是否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同样在广播信道中发送第二确认消息,那么相应的,同样会有多个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确认消息。那么,通过在第二确认消息中携带所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使第一终端设备明确第二确认消息是否为发送给自己的。从而避免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其它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确认消息,也上报第一数据,从而避免第一数据的重复上报,节省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数据时,获取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空口层将所述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所述上层在确定所述广播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所述应用服务器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所述空口层,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空口层发送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待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的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所述广播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直接至广播信道中传输业务数据,而无需预先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从而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确认消息,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针对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时,判断是否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发送新的广播消息,所述新的广播消息中携带有所述新的广播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停止发送广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停止发送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停止发送广播消息,且关闭收发信机;或者,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停止发送广播消息,且进入深度休眠状态,在所述深度休眠状态下,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的收发信机和预设通信模块均关闭。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广播消息成功接收的第一确认消息后,如果没有新的数据要广播,则停止发送广播消息,关闭收发信机,进入深度休眠状态,从而节省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广播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通告pdu的pdu类型字段、通告数据类型字段、通告数据字段、通告数据信息字段和通用唯一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采用低功耗蓝牙方式在广播信道上发送所述广播消息时,所述广播消息为通告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扫描请求pdu,或者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确认pdu。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唤醒期和深度休眠期,所述唤醒期包括多个事件,每个事件中包括发送时段和侦听时段,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相邻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处于深度休眠状态,在所述深度休眠期内,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深度休眠状态,在所述深度休眠期状态下,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收发信机和预设通信模块均关闭。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采用非连续发送/接收方式传输数据,可节省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时,判断是否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包括:所述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时,上报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中的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所述上层在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时,判断是否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发送新的广播消息,包括:所述上层在确定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将新的广播数据发送至所述空口层;所述空口层发送新的广播消息,所述新的广播消息中携带有所述新的广播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停止发送广播消息,包括:所述上层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至空口层,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空口层停止广播;所述空口层在接收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后,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停止发送广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用于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广播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数据时,获取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数据;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广播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携带有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采用低功耗蓝牙方式在广播信道上接收所述广播消息时,所述广播消息为通告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扫描请求pdu,或者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确认pdu。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通告pdu的pdu类型字段、通告数据类型字段、通告数据字段、通告数据信息字段和通用唯一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时,具体用于:在空口层的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时,具体用于:所述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广播消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时,具体用于:所述空口层将所述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所述上层在接收到所述广播数据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所述空口层,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空口层发送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确认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在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时,具体用于:在广播信道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针对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所述处理器在广播信道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时,判断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中是否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收发器在广播信道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包括:所述处理器在确定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时,控制所述收发器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在确定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数据时,获取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空口层将所述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所述上层在确定所述广播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所述收发器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包括:在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所述应用服务器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所述空口层,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空口层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所述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在本申请中,关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的具体介绍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确定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待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的数据;收发器,用于在广播信道上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广播消息,以及在所述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所述广播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确认消息,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针对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时,判断是否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在确定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发送新的广播消息,所述新的广播消息中携带有所述新的广播数据;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停止发送广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停止发送广播消息时,具体用于: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停止发送广播消息,且关闭收发信机;或者,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停止发送广播消息,且进入深度休眠状态,在所述深度休眠状态下,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的收发信机和预设通信模块均关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广播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通告pdu的pdu类型字段、通告数据类型字段、通告数据字段、通告数据信息字段和通用唯一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采用低功耗蓝牙方式在广播信道上发送所述广播消息时,所述广播消息为通告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扫描请求pdu,或者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确认pdu。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唤醒期和深度休眠期,所述唤醒期包括多个事件,每个事件中包括发送时段和侦听时段,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相邻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处于深度休眠状态,在所述深度休眠期内,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深度休眠状态,在所述深度休眠期状态下,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收发信机和预设通信模块均关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在所述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确认消息时,具体用于:所述空口层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时,判断是否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具体用于:所述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时,上报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中的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所述上层在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时,判断是否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所述处理器在确定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发送新的广播消息时,具体用于:所述上层在确定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将新的广播数据发送至所述空口层;所述空口层发送新的广播消息,所述新的广播消息中携带有所述新的广播数据;所述处理器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停止发送广播消息时,具体用于:所述上层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至空口层,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空口层停止广播;所述空口层在接收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后,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停止发送广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在本申请中,关于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的具体介绍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直接在广播信道上发送广播消息,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广播消息时,也直接在广播信道上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且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终端设备待上报的第一数据时,将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可见,采用本申请的方法,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无需建立连接,直接可传输数据,从而节省了信令开销。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申请应用场景的一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应用场景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蓝牙通信协议的交互过程;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数据方法的一流程;

图5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数据方法的一流程;

图6a和图6b为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数据方法的一流程;

图7a和图7b为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数据方法的一流程;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数据方法的一流程;

图9和图10为非连接接收和发送的示意图;

图11和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数据的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的给出了与本申请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如下所示:

终端设备是一种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可以是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不可移动的终端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接收或者发送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可分布于网络中,在不同的网络中用户设备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终端,移动台,用户单元,站台,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电脑,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台,车载设备等。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部分)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

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是一种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可以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例如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wcdma)、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dma,sc-fd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avoidance)。根据不同网络的容量、速率、时延等因素可以将网络分为2g(generation)网络、3g网络、4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网络,如5g网络。典型的2g网络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sm)网络或者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网络,典型的3g网络包括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网络,典型的4g网络包括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网络。其中,umts网络有时也可以称为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utran),lte网络有时也可以称为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根据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蜂窝通信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其中,蜂窝通信网络为调度主导,wlan为竞争主导。前述的2g、3g和4g网络,均为蜂窝通信网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系统网络示意图。如图2所示,物联网设备可将需上报的相关数据传输给中继设备,而中继设备再通过通信网络,将相关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

在本申请中,所述物联网设备可包括网络摄像头、车联网设备、传感器以及可穿戴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表)等。所述通信网络可为有线通信网络,也可为无线通信网络,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可具体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甚至于未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等。所述应用服务器的数目可具体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应用服务器可具体用于存储物联网设备上报的相关数据。所述中继设备可具体为可提供中继功能的设备,比如智能手机以及便携式计算机等。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如图1b所示,将以上述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为共享单车、传感器和手表,中继设备为智能手机,无线通信网络为第2代蜂窝网络,应用服务器为传感器服务器、共享单车服务器和手表服务器为例,详细说明上述过程:在本申请中,传感器、共享单车和手表可分别将需上报的相关数据,传输给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可将通过蜂窝网络,将传感器的相关数据,上报至传感器服务器,将共享单车的相关数据,上报至共享单车服务器,将手表的相关数据,上报至手表服务器。

本申请主要关注于,物联网设备如何将相关数据,传输至中继设备的过程。通常,物联网设备要先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在建立连接后,两者才能传输数据。如图3所示,以物联网设备与中继设备通过蓝牙方式,传输数据为例,中继设备与物联网设备要经过“1、搜索设备,2、连接设备,3、服务发现,4、安全协商,5、配对绑定,6、数据同步”这6个步骤后,两者才能进行数据传输,即执行图3中的“7、业务数据”步骤。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物联网设备每次需上报数据的数据量都较小,而建立上述连接的过程,需要大量信令交互,从而使得物联网设备和中继设备的信令开销较大。

基于上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为:物联网设备与中继设备直接在广播信道上传输业务数据,而无需两者建立连接,从而减少两者的信令开销。

应当指出,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描述的“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用于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用于指示或暗示顺序。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对应于图2中的中继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对应于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s41:第二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广播消息;

在本申请中,所述广播消息中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携带有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待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的数据。

步骤s42:第一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广播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步骤s43: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数据时,获取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数据;

在本申请中,所述广播消息中还包括设备标识字段和广播消息标识字段,所述设备标识字段用于标识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设备,所述广播消息标识字段用于标识同一设备发送的不同广播消息。

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后,可首先根据所述广播消息中的设备标识字段和广播消息标识字段,确定所述广播消息是否为初次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广播消息为初次接收,且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数据时,再获取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数据;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广播消息不为初始接收,即为重复接收时,第一终端设备将对所接收的广播消息作丢弃处理。

步骤s44: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可通过低功耗蓝牙(bluetoothlowenergy,ble)、wlan、5gd2d以及lted2d等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广播消息和第一确认消息的传输。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定步骤s41至步骤s44的先后顺序,比如,在本申请中,可按照步骤s41、步骤s42、步骤s43以及步骤s44的顺序,执行本申请的方法,可也按照步骤s41、步骤s43、步骤s42以及步骤s44的顺序,执行本申请的方法,亦可按照步骤s41、步骤s43、步骤s44以及步骤s42的顺序,执行本申请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直接在广播信道上发送广播消息,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广播消息时,也直接在广播信道上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且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终端设备待上报的第一数据时,将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可见,采用本申请的方法,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无需建立连接,直接可传输数据,从而节省了信令开销。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当两个设备间采用低功耗蓝牙方式传输数据时,其过程具体如下:1、搜索设备;2、连接设备;3、服务发现;4、安全协商;5、配对绑定;6、数据同步;7、业务数据。可见,两个设备间需先经过上述6个阶段的信令交互,才可传输业务数据。

本申请的方法,如图5所示,可具体应用于“1、搜索设备”的阶段,在该阶段中,如下: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待上报的第一数据;具体地,所述广播消息可以采用ble协议定义的通告协议数据单元advertisingpdu,如adv_ind,adv_nonconn_ind,adv_ext_ind,或aux_adv_ind;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具体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可采用ble协议定义的扫描请求pdu,如scan_req,aux_scan_req,或者,所述第一确认消息可具体为确认pdu,所述确认pdu可以是一种专门用于确认成功接收通告pdu的ble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二终端设备还可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确认消息,具体地,所述第二确认消息可采用ble协议定义的扫描响应pdu,如scan_rsp,aux_scan_rsp。关于第二确认消息的详细介绍,可见下述实施例的说明。

在本申请中,图5所示的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携带有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具体为通告pdu的pdu类型字段、通告数据类型adtype字段、通告数据addata字段、通告数据信息adi字段和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中,在图5中的广播消息中还包括设备标识字段和广播消息标识字段,所述设备标识字段和广播消息标识字段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广播消息是否为初次接收,在本申请中,所述设备标识字段携带的内容可为设备地址,所述广播消息标识字段所携带的内容可为序列号(sequencenumber,sn)、通告数据id(advertisingdataid,did),和通告集合id(advertisingsetid,sid)等中的至少一个。

可见,采用本申请的方法,直接在第1个搜索设备阶段,即可传输业务数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需先经过6个阶段的信令交互,然后在第7个阶段再传输业务数据,可节省信令开销。

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通信,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通信协议栈可分为空口层和上层,所述上层还可称为higherlayer。本申请将以空口层和上层的交互过程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过程。

图6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2中的中继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如图6a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如下:

步骤s600: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进入广播状态(advertisingstatus),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进入扫描状态(scanningstatus)。

步骤s610: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广播信道上发送广播消息。

在本申请中,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需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的第一数据。

步骤s620: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广播消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所述广播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确认消息可为扫描请求pdu(如scan_rsp,aux_scan_rsp)或确认pdu。

步骤s630: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确认消息,所述第二确定消息为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确认消息可为扫描响应pdu,如scan_rsp,aux_scan_rsp。

步骤s640: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将所述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

在本申请中,所述广播消息中还可携带有终端设备的地址、序列号sn、通告数据id或通告集合id等的一项或多项,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可根据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终端设备地址、序列号sn、通告数据id、通告集合id等的一项或多项,判断所述广播消息是否为重复接收;如果为重复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作丢弃处理,如果不为重复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再将所述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

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广播消息,因此,可能会有多个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广播消息;相应的,在本申请中,也可能有多个第一终端设备回复第一确认消息,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可针对所接收到的第一个第一确认消息,回复第二确认消息,而第一终端设备可在接收到第二确认消息后,再上报第一数据至对应服务器。如此,可避免针对同一个第一数据的多次重复上报,节省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本申请中,更具体的,第二确认消息中还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时,判断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中是否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发送第二确认消息,因此,多个第一终端设备均可接收到第二确认消息,为了避免多个第一终端设备重复上报第一数据,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在回复第二确认消息时,可携带对应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从而避免重复上报第一数据,节省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步骤s650: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在所述广播数据中包括第一数据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步骤s660: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报告第一确认消息中的确认信息至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

步骤s670: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判断是否有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如果没有,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给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以使得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停止广播;

当然,在本申请中,如果第二终端的上层确定有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则将新的广播数据指示给空口,而空口将继续广播新的广播消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需更新新的广播消息中的序列号sn、通告数据did和通告集合sid等的一项或多项,新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是新的广播数据。

步骤s680: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后,停止广播。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可停止发送广播消息,且关闭收发信机;

或者,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不存在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时,可停止发送广播消息,且进入深度休眠状态,在所述深度休眠状态下,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的收发信机和预设通信模块均关闭。

在现有技术中,两个终端设备在连接建立前,广播信道上的通信一般是用于两个设备搜索对方、同步或获取用于建立连接的信息的,且并不对广播信道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成功接收确认的。而在本申请的方法中,在广播信道上传输确认信息,使得在广播信道上传输业务数据成为可能。同时,正因为所述确认信息,可使得第二终端设备成功获得广播信息是否成功接收,使得发送下一个新的广播信息使为可能。

图6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2中的中继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如图6b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如下:

步骤s601: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进入广播状态(advertisingstatus),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进入扫描状态(scanningstatus);

步骤s611: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广播信道上发送广播消息。

步骤s621: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广播消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步骤s631: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将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上报至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

步骤s641: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在确定所述广播数据中包括第一数据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服务器;

步骤s651: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报告第一确认消息至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

步骤s661: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在确定没有新的数据待广播时,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给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

步骤s671: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时,停止广播。

在本申请中,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与图6a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终端设备不再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确认消息。在本申请中,关于图6b所示实施例的具体介绍,可参见上述图6a所示的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二终端设备不再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确认消息,可进一步节省信令开销。

图7a为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2中的中继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如图7a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如下:

步骤s700: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进入广播状态(advertisingstatus),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进入扫描状态(scanningstatus)。

步骤s710: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广播信道上发送广播消息。

步骤s720: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广播消息后,将所述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

步骤s730: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在接收到所述广播数据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空口层,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空口层发送所述第一确认信息;

步骤s740: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步骤s750: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广播数据中包括第一数据时,将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步骤s760: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报告第一确认消息中的确认信息至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

步骤s770: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在确定没有新的数据待广播,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给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

应理解,如果第二终端的上层确定有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则将新的广播数据指示给空口,而空口将继续广播新的广播消息。

步骤s780: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后,停止广播。

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将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发送至上层,然后由上层决定是否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图7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2中的中继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如图7b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如下:

步骤s701: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进入广播状态(advertisingstatus),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进入扫描状态(scanningstatus)。

步骤s711: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广播信道上发送广播消息。

步骤s721: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将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

步骤s731: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发送第二指示至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

步骤s741: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第二指示时,在广播信道上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步骤s751: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第一确认消息后,在广播信道上发送第二确认消息。

步骤s761:第一终端设备空口层将所述第二确认消息中的第二确认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确认数据时,将所述广播数据中的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步骤s771: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报告第一确认消息至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

步骤s781: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在确定没有新的数据待广播时,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至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

应理解,如果第二终端的上层确定有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则将新的广播数据指示给空口,而空口将继续广播新的广播消息。

步骤s791: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时,停止广播。

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二终端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广播消息。因此第二终端设备可能会接收到多个第一确认消息。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可针对所接收到的第一个第一确认消息发送第二确认消息,而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确认消息时,可上报第一数据,从而可避免第一数据的重复上报。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2中的中继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如图8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如下:

步骤s80: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进入广播状态(advertisingstatus),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进入扫描状态(scanningstatus)。

步骤s81: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广播信道上发送广播消息。

步骤s82: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广播信道上接收所述广播消息,且将所述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

步骤s83: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在确定所述广播数据中包括第一数据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且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步骤s84: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

步骤s85: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后,在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步骤s86: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后,报告第一确认消息中的确认信息至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的空口层在接收到第一确认消息后,也可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确认消息,具体执行过程与图6a或图7b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7:第二终端设备的上层在确定没有新的数据待广播,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至第二终端设备的空口层。

应理解,如果第二终端的上层确定有新的广播数据待发送,则将新的广播数据指示给空口,而空口将继续广播新的广播消息。

步骤s88:第二终端设备空口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时,停止广播。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成功上报第一数据后,才会向第二终端设备回复第一确认消息,采用本申请的方法,第二终端设备可准确得知广播消息中的第一数据是否成功上报应用服务器。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采用低功耗蓝牙方式传输数据时,所述空口层可指蓝牙通信协议栈的链路ll(linklayer)层、物理层,上层可以为主机控制器接口(hostcontrollerinterface,hci)层、主机(host)层、应用层或配置文件(profile)协议层等,甚至可以为以蓝牙为底层技术的其它通信协议层,比如lte/5g技术的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应用层,以及与蓝牙通信协议相适配的适配层等。

还应当指出,所述主机层可包括以下协议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为: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ogicallinkcontrolandadaptionprotocol,l2cap)层、属性协议(attributeprotocol,att)层、安全管理协议(securitymanagerprotocol,smp)层、通用属性配置文件(genericattributeprofile,gatt)层和通用访问配置文件(genericaccessprofile,gap)层等。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采用低功耗蓝牙方式传输数据时,所述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数据可以是通告数据advertisingdata,即通告协议数据单元advertisingpdu(如adv_ind,adv_nonconn_ind,adv_ext_ind,或aux_adv_ind)的有效载荷payload中的advdata字段。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中的确认信息可以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即扫描请求pdu(如scan_rsp,aux_scan_rsp)的有效载荷payload中scana字段。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数据是广播数据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数据可以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采集的位置信息、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物联网数据等。

在本申请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发送周期的一示意图。在图9所示的示意图中,第一终端设备对应于图2中的中继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对应于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

具体的,如图9所示,第二终端设备可划分为不同的发送周期,每个发送周期分为唤醒期和深度休眠期,唤醒期包括多个事件event,每个event包括发送时段和侦听时段,且在相邻两个event间的时间间隔内,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深度休眠期。

其中,在深度休眠期内,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深度休眠状态,在深度休眠状态下,第二终端设备的收发信机和预设通信模块均被关闭。

在本申请中,一个发送周期包括唤醒期和深度休眠期,假设每个唤醒期包括n个event,且在相邻两个event的时间间隔内,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深度休眠期deepsleep,其在时间轴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对于图6a、图6b、图7a、图7b以及图8所示的流程中:

对于第二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广播消息,可具体为:第二终端设备在每个event的发送时段,在广播信道上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广播消息。

对于第二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确认消息,可具体为:第二终端设备在每个event的侦听时段,在广播信道上侦听第一确认消息,且在侦听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时,在所述侦听时段,接收所述第一确认消息。

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采用图9或图10所示,非连续发送/接收数据的方式,可节省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耗。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通告事件间隔(advertisingeventinterval)、深度休眠期的时长等参数是可配置的,可以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上层配置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终端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

根据前述方法,如图1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100,所述终端设备100可以是图1至图3中的中继设备和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也可以是图4至图9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个。

该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20。进一步的,该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器140和发送器150。进一步的,该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总线系统130,其中,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接收器140和发送器150可以通过总线系统130相连。

该存储器1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140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150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步骤。其中,接收器140和发送器150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1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1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1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140和发送器150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1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收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器110,接收器140和发送器150功能的程序代理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10,接收器140和发送器150的功能。

该设备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它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2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至图3中的中继设备和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也可以是图4至图9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个。为了便于说明,图12仅示出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12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图4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所描述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码本。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2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用户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用户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2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用户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ue10的收发单元10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ue10的处理单元102。如图12所示,ue10包括收发单元101和处理单元1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装置,如图13所示,该传输数据的装置133可对于图1至图3中的物联网设备,图4至图10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131,用于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以及在所述广播信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广播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处理单元132,用于在确定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数据时,获取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数据;

收发单元131,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关于上述传输数据的装置执行传输数据的方法的介绍及具体的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关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装置,如图13所示,该传输数据的装置133可对于图1至图3中的中继设备,图4至图1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132,用于确定广播消息;

收发单元131,用于在广播信道上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待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的数据;

收发单元131,用于在所述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确认消息,所述第一确认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所述广播消息成功接收的响应消息。

关于上述传输数据的装置执行传输数据的方法的介绍及具体的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关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