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00782发布日期:2019-05-07 20:16阅读:2203来源:国知局
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的交互愈加频繁,跨网络间的交互逐步增多。通常情况下,在网络架设的过程中一般分为内网及外网,例如政府的内网及政府外的外网。由于信息安全的问题,内网通常不对外网开放,以避免内部重要数据及资料出现丢失、被窃取或被攻击等问题。但是,随着人们对信息披露及信息透明度的逐步关注,人们需要通过外网来获取内网的数据、或者访问内网的一些资源。由此,在保证内网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外网访问内网数据的需求,通常会在外网中设置同步数据服务器来满足外网访问的需求。

目前,为了满足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需要,通常在外网中设置同步数据服务器,并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对需要同步的内网数据同步到该外网中的同步数据服务器中,这样外网的用户就可以通过该同步数据服务器来访问或获取相应的内网信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具有实时性,在通过外网中的同步数据服务器获取内网数据时,经常存在由于服务器未能及时同步而导致的数据过期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在进行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时,其时效性易受到同步数据服务器中同步效率的影响,进而导致在进行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实时性较差、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及装置,主要目的为了在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过程中,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时,其时效性易受到同步数据服务器中同步效率的影响问题,提高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应用于外网端,该方法包括:

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内网数据;

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

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从内网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包;

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所述第四预设规则与第三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所述第三预设规则为内网端将所述响应信息处理为所述响应数据包的处理规则,所述响应信息为内网服务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进行响应的信息;

将所述响应信息进行输出,以便将所述响应信息发送至对应所述响应信息的请求方。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

若是,则将所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

所述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包括:

根据数据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若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完整性验证,则将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请求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

所述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包括:

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依次发送至内网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应用于内网端,该方法包括:

接收从外网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与第一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外网端将所述请求信息处理为所述请求数据包的处理规则;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内网中接收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为内网服务根据请求信息进行响应的信息;

将所述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

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

可选的,在将所述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

所述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包括:

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依次发送至外网端。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

若是,则将所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

所述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包括:

根据数据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若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完整性验证,则将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应用于外网端,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内网数据;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的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得到的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内网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包;

第二还原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所述第四预设规则与第三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所述第三预设规则为内网端将所述响应信息处理为所述响应数据包的处理规则,所述响应信息为内网服务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进行响应的信息;

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还原单元得到的响应信息进行输出,以便将所述响应信息发送至对应所述响应信息的请求方。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

第一整合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接收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则将所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

所述第二还原单元,包括: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还原模块,用于若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所述验证模块的完整性验证,则将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

第一拆分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所述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超过传输阈值,则将所述请求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第一拆分单元得到的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依次发送至内网端。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应用于内网端,该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外网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第一还原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与第一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外网端将所述请求信息处理为所述请求数据包的处理规则;

调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单元得到的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从内网中接收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为内网服务根据请求信息进行响应的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四接收单元接收的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得到的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

第二拆分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超过传输阈值,则将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第二拆分单元得到的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依次发送至外网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

第二整合单元,用于若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则将所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

所述第一还原单元,包括: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还原模块,用于若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所述验证模块的完整性验证,则将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系统,该系统包括外网端及内网端,

所述外网端,用于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并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

所述内网端,用于接收从外网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所述内网端,还用于从内网中接收响应信息,并将所述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

所述外网端,还用于接收从内网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包,并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将所述响应信息进行输出,以便将所述响应信息发送至对应所述响应信息的请求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所述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所述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及装置,对于现有技术在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过程中,存在时效性易受到同步数据服务器中同步效率的影响,进而导致在进行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通过外网端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并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然后,在内网端接收从外网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并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之后,在当内网端从内网中接收响应信息后,将所述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并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最后,当外网端接收从内网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包之后,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并将所述响应信息进行输出,以便将所述响应信息发送至对应所述响应信息的请求方,进而实现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功能,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同步服务器的同步效率对内外网间数据交互效率的影响,提高了交互效率。其中,本发明通过预设规则对请求信息、响应信息进行处理,能够确保请求信息、响应信息能够被光闸所传输,进而可以利用光闸的特性对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进行控制。另外,通过利用第一光闸及第二光闸进行请求数据包、响应数据包的发送,能够确保内外网间在被光闸隔离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交互功能,进而能够在实现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功能的同时,确保了内网数据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对第一预设规则及第二预设规则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确保在经第一预设规则处理后的请求信息、响应信息在被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时,得到原始的请求信息、响应信息,进而确保了交互数据的准确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外网端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内网端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别应用于外网端及内网端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外网端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内网端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于外网端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于内网端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系统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提高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应用于外网端,主要用于外网至内网的请求信息传输过程,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

一般来说,用户在访问网站页面时,都会在网页上进行一些操作行为,在进行这些操作行为时,都会以请求的方式进行。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内网数据。

因此,当外网中的用户进行了内网数据的请求时,会生成对应的内网数据的请求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外网端进行外网中的请求信息的接收。具体的,接收的方式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方式来进行,并且,所述请求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http请求,其中,http请求为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请求信息。

http,又叫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简称http)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1960年美国人tednelson构思了一种通过计算机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并称之为超文本,这成为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标准架构的发展根基。tednelson组织协调万维网协会(worldwidewebconsortium)和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共同合作研究,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其中著名的rfc2616定义了http1.1。该协议是一种双向的协议,包括请求及响应两部分。通常情况下,在进行网络访问时,一般都是基于该http的协议的请求及响应的方式进行的。

因此,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外网中预设的接收程序用来接收外网中的请求信息,以便后续进行相应的处理。

102、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

在经过前述步骤101中的方法之后,可以将接收到的请求信息进行处理。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内外网间的数据传输时基于光闸实现的,因此,在本步骤中需要根据光闸的特性设置第一预置规则,并根据该第一预置规则将所述请求信息进行处理,改变其请求信息的语言形式及文件格式,以便得到符合第一预设规则的请求数据包。具体的,还可以将该请求信息以现有技术中的封装系统进行数据的封装和打包,得到对应的请求数据包。在该信息包中包含了原有请求信息中的全部数据,例如,请求方地址、请求的服务信息、请求的服务地址等一种多种。具体的,对于处理后的请求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及种类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要确保处理后得到的请求数据包中包含原请求信息中的全部数据内容,以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103、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

当步骤102对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后,可以将处理后得到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发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求数据包的发送是根据第一光闸进行传输的。其中,光闸,英文简称fgap,是一种由安全隔离网闸(gap)基础上发展而成、基于光的单向性的单向隔离软硬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网络的数据交换场景,如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之间、行业内网与公共网络之间。因此,基于光闸的单项导通性,可以通过第一光闸进行请求数据包的数据传输,以便实现将该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内网中。具体的,在进行请求数据包的发送过程中,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的发送方式进行,在此不做限定,但是要确保外网端发送的方式能够被内网端所识别,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应用于内网端,主要用于外网至内网的请求信息传输过程,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接收从外网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由于在前述实施例的步骤103中发送了请求信息对应的请求数据包,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内网端接收由外网端所发送的请求数据包。具体的,接收方式可以有现有技术中任意种方式来进行,在此不做限定,但是接收方式应与前述实施例中步骤103中的发送方式相对应。

202、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的第一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是为了实现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而在前述实施例中已对请求信息进行了处理操作。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对进行了处理操作后得到的对应请求信息的请求数据包进行还原操作,以便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由此,在本步骤中需要根据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操作,其中,为了确保该请求信息还原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本步骤所述的方法中,需要根据第一预设规则来选取第二预设规则,即根据“请求信息-请求数据包”的处理规则来选择对应的“请求数据包-请求信息”的还原规则。具体的,还原方式可以为将请求数据包的数据格式及文字形式还原为请求信息对应的数据格式及文字形式。其中,请求信息及请求数据包之间的文字形式及数据格式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在预置的处理规则配置文件中确定,也可以根据用户每次不同的设定所确定,在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关系的确定方式。

203、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由于内网中存在不同的服务,由此可以根据步骤202中还原的请求信息,在内网中调用相应的服务来获取请求信息所需的内网数据。由于,内网与外网在文本协议上并无区别,因此,在内网中进行数据的访问和获取也可以根据http协议来进行,因此,在调用了相应的服务后,内网会反馈对应该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包括外网请求信息的传输过程及内网响应信息的传输过程,分别应用于内网端与外网端,对于现有技术在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过程中,存在时效性易受到同步数据服务器中同步效率的影响,进而导致在进行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预设规则对请求信息、响应信息进行处理,能够确保请求信息、响应信息能够被光闸所传输,进而可以利用光闸的特性对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进行控制。另外,通过利用第一光闸及第二光闸进行请求数据包、响应数据包的发送,能够确保内外网间在被光闸隔离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交互功能,进而能够在实现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功能的同时,确保了内网数据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对第一预设规则及第二预设规则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确保在经第一预设规则处理后的请求信息、响应信息在被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时,得到原始的请求信息、响应信息,进而确保了交互数据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作为对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的细化及扩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包括外网请求信息的传输过程及内网响应信息的传输过程,分别应用于外网端及内网端,如图3所示,其具体步骤包括:

301、外网端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内外网间的数据传输过程是基于光闸实现的,因此,当用户发出请求内网数据的请求信息时,首先需要由外网端接收外网中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是一种用于向内网中进行数据获取或访问的请求信息。由于在互联网中的数据交互时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实现的,即http协议。基于该协议,数据在交互过程中需要由请求及响应所实现,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接收的请求信息可以为http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的交互时的传输层面,无论是外网还是内网,其数据交互的传输协议都可以是根据http协议实现的。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外网端接收外网中的http请求的接收方式,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任意种方式来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302、外网端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

在本步骤中,用于处理请求信息的处理规则,可以在本发明示例所述的方法之前进行设置,并存在在预定的处理规则配置文件中,以便在处理所述请求信息时,选取对应的处理规则。此外,在本步骤中,所述处理规则具体来说可以理解为将原有的请求信息的文件格式及语言形式进行转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内网内部和外网内部的文件传输协议是通过http协议实现的,而http协议是需要进行请求和响应双向进行的,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使用光闸来实现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基于光闸的单项导通性质,http协议无法满足这种单项传输的方式,因此,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udp协议在光闸中传输数据。

udp,又称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简称udp),是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rfc768是udp的正式规范。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由于其在传输过程中无需考虑反馈信息,因此具有单向传输性质。

由于这两种协议的不同,因此在本步骤中需要对原始的外网中接收到的http请求通过第一预设规则处理为支持udp协议的文件格式和语言形式。

进一步的,在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后,由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量的情况,因此,在本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判断所述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然后,若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则对所述请求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另外,在拆分时,可以依照拆分顺序为将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进行标号,以确保后续整合时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由此,通过利用第一预设规则将请求信息处理为光闸可支持的文件格式及语言形式的请求数据包,达到了将请求信息通过光闸传输至内网的效果,继而为后续请求信息的响应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功能。并且,在将请求信息处理为请求数据包之后,通过判断当前的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大于传输阈值,并在大于传输阈值时对请求数据包进行拆分,避免了因数据量过大导致后续传输失败的问题,从而确保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的稳定性。

303、外网端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闸、第二光闸分别为两个性质相同的不同光闸,由于光闸具有单向导通性质,因此,为了实现内外网数据的交互,需要设立两个不同的光闸分别执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因此,在本步骤中所述第一光闸则是用于从外网端向内网端的请求数据包的传输。

其中,若在步骤302中确定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超过传输阈值后,则所述请求数据包实际上被拆分为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因此,在本步骤中,将请求数据发送至内网端具体可以为:将所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一光闸,分别发送至内网端。具体的,在本步骤中还可以将在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进行发送前,可以为分组请求数据包添加数据标识,以确保当要发送多个不同请求信息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分组请求数据包时,可根据其数据标识进行区分,避免后续出现数据误传的问题。

在本步骤中,当需要发送的为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时,通过将多个请求数据包依次进行发送,能够确保每一个分组请求数据包传输到内网端中,进而保证了多个分度请求数据包所对应的请求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进而从整体上保证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结果的准确性。

304、内网端接收从外网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在步骤303之后,由于前述步骤303中外网端通过光闸向内网端发送了请求数据包,因此,在本步骤中需要接收该请求数据包。具体的接收方式需要与前述步骤303中的发送方式相对应,在此不做限定。另外,在本步骤中,还可以通过信息加密的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并能够在当数据加密方式有误、或没有加密方式时拒绝执行后续的步骤,以确保内网的安全性。当然,具体的接收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取,而所选取的接收方式需要前述步骤中的发送方式相对应即可。

其中,在本步骤中,所述请求数据包是根据前述步骤303发送时所确定的,因此,在本步骤中,当前述步骤303发送的为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时,则在步骤305之前,判断本步骤中是否接收到的为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若确定接收到的为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则需要将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

由此,在接收请求数据包时,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并在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后对其进行整合,确保了请求数据包的准确性,进而为后续整体上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305、内网端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

在本步骤中,由于要将前述步骤中得到的请求数据包进行还原,得到原始的请求信息,因此本步骤中所述的第二预设规则需要与前述步骤302中的第一预设规则相对应,以确保能够将处理后的请求信息还原成原始的请求信息,保证其请求信息内容的准确性。例如,若在前述步骤中是通过预设规则将请求信息封装打包成txt文本,则在本步骤中需要将选择能够将txt文本解封拆包为原始http文件的还原规则。

此外,当步骤304中得到的将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整合后的整合请求数据包时,则在本步骤中进行还原操作之前,需要首先根据完整性验证策略进行验证,以确保该整合请求数据包的数据的准确性。其中,当确定该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了验证,则继续本步骤所述的还原操作,得到原始的请求信息。

在本步骤中,通过选择对应第一预设规则的第二预设规则对请求数据包进行还原,确保了还原结果的准确性,继而使后续的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同时,当接收到的为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时,利用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并在完整性验证通过后进行还原操作,进一步的确保了还原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306、内网端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是为了实现一种高效的内网间数据交互功能,因此,当前述步骤305中在内网端还原了http请求后,可以根据该http请求中的请求内容在内网中调用相应的服务,以便得到请求所对应的http响应。其中,本步骤中所述的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的方式可以根据http请求中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307、内网端从内网中接收响应信息。

当步骤306调用了相应的内网服务后,根据超文本传输协议,相应的服务在被调用后会进行响应,即反馈对应http请求的http响应,具体的响应信息中的内容是根据请求信息中的内容确定的,在此不做限定。由此,当内网服务反馈了响应信息后,在本步骤中内网端需要接收该服务所反馈的响应信息。

308、内网端将所述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

在本步骤中,由于得到的响应信息是基于http协议的响应信息,由于在内网端向外网端传输的过程中仍需要光闸的传输,而光闸的性质导致http响应无法通过光闸,因此,在本步骤中仍需要将内网端接收的响应信息处理为光闸支持的文件格式及语言形式。具体的处理方式实际上与前述步骤302中处理请求信息的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本步骤对所述响应信息进行了处理后,由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数据量大小的问题,当数据量过大进行传输时,可能存在传输缺失,导致传输数据或文件损坏,因此,在本步骤汇总还需要判断当前的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了传输阈值。当确定该响应数据包超过传输阈值时,则需要对该响应数据包进行拆分操作,得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另外,在拆分时,可以依照拆分顺序为将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进行标号,以确保后续整合时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本步骤中,通过第三预设规则将响应信息处理为光闸能够传输的响应数据包,达到了利用光闸传输响应信息的功能。此外,通过在传输之前判断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了传输阈值,并在超过传输阈值时对该响应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能够确保后续传输过程的稳定性,整体上提高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的稳定性。

309、内网端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

当所述响应信息经前述步骤308的处理,得到响应数据包后,可以根据光闸的单向导通性质,对该响应数据包进行传输,以便将该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光闸、传输方式等内容与前述实施例中步骤303中的描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当前述步骤308中的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超过了传输阈值时,则在本步骤中实际上需要通过第二光闸分别将前述步骤308中拆分后得到的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一次进行发送。并且,还可以为分组响应数据包添加数据标识,以确保当需要发送的为多个不同响应信息所对应的不同分组响应数据包时,能够进行区分,避免后续整合分组响应数据包时的误整合问题。

310、外网端接收从内网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包。

在本步骤中,在进行接收时,还需要判断当前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当确定接收了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时,则需要将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具体的,可以根据分组响应数据包的数据标识进行区分,并将相同数据标识的分组响应数据包进行整合。

311、外网端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

由于外网间的数据传输是基于http协议进行的,而前述步骤310速接收的为支持udp协议的响应数据包,因此,在本步骤中需要将该响应数据包还原为原始的响应信息。由此,可以根据与第三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的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本步骤中是对响应数据包进行还原操作,而还原操作是与前述实施步骤中的处理操作相对应,因此,还原操作的规则与前述步骤中的处理操作的规则存在对应关系。此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处理和还原时基于光闸的特性所考虑的,由于现有的http请求信息和http响应信息无法通过光闸,由此需要对该请求信息和响应信息通过预设规则进行处理,所以,在具体的执行时,对http请求信息的处理规则与http响应信息的处理规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第一预设规则与第三预设规则可以相同,当然,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由于第一预设规则与第二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第三预设规则与第四预设规则也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当第一预设规则与第三预设规则相同时,则在本步骤中第四预设规则与第二预设规则也可以相同。

当前述步骤310中判断接收到了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之后,则在本步骤中需要对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进行还原。为了确保还原后响应信息的准确性,在本步骤进行还原操作之前,还需要通过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进行验证,当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验证,则说明该数据包中未存在数据缺失的问题,可以进行后续的操作,因此可以对该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进行还原操作。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完整性验证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在请求数据包进行拆分时,可以记录拆分后的分组请求数据包的分组数量,记录后进行传输,当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时,可以在整合前确定该分组数量,或者是在整合后确定整合时的整个数量,从而确定二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说明该请求数据包在进行拆分、传输和整合后,并未出现数据包丢失的问题,其完整性得到保证。当然,对于响应数据包的验证方式,也可以根据前述方式执行。

根据本步骤所述的方法,通过与第三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的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可以确保还原后的响应信息的准确性,继而整体上提高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当需进行还原操作的为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时,通过在还原前的响应数据包的完整性进行验证,进一步确保了还原后响应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312、外网端将所述响应信息进行输出,以便将所述响应信息发送至对应所述响应信息的请求方。

由于http响应中包含请求方的地址信息,因此,可以根据响应信息中的信息内容,将该响应发送至对应的请求方。由此,在步骤311之后,当外网端还原得到了原始的内网的响应信息后,可以根据超文本传输协议将该响应信息输出,以便请求方得到该响应信息。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1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应用于外网端,用于对上述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实现。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41、第一处理单元42、第一发送单元43,其中,

第一接收单元41,可以用于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内网数据。

第一处理单元42,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31接收的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43,可以用于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得到的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2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应用于内网端,用于对上述图2所示的方法进行实现。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51、第一还原单元52、调用单元53,其中,

第二接收单元51,可以用于接收从外网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第一还原单元52,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接收单元51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与第一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

调用单元5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单元52得到的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3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应用于外网端,用于对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进行实现。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可以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601、第一处理单元602、第一发送单元603,其中,

第一接收单元601,可以用于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内网数据。

第一处理单元602,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601接收的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603,可以用于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02得到的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604,可以用于接收从内网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包;

第二还原单元605,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收单元604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所述第四预设规则与第三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所述第三预设规则为内网端将所述响应信息处理为所述响应数据包的处理规则,所述响应信息为内网服务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进行响应的信息;

输出单元606,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还原单元605得到的响应信息进行输出,以便将所述响应信息发送至对应所述响应信息的请求方。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607,可以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

第一整合单元608,可以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单元607判断接收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则将所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以便第二还原单元605进行还原;

所述第二还原单元605,包括:

验证模块6051,可以用于根据数据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还原模块6052,可以用于若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所述验证模块6051的完整性验证,则将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609,可以用于判断所述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

第一拆分单元610,可以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单元609判断所述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超过传输阈值,则将所述请求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603,具体用于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第一拆分单元610得到的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依次发送至内网端。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3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应用于内网端,用于对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进行实现。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可以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701、第一还原单元702、调用单元703,其中,

第二接收单元701,可以用于接收从外网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第一还原单元702,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接收单元701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与第一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

调用单元70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还原单元702得到的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704,可以用于从内网中接收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为内网服务根据请求信息进行响应的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705,可以用于将所述第四接收单元704接收的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

第二发送单元706,可以用于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得到的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707,可以用于判断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

第二拆分单元708,可以用于若所述第三判断单元707判断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超过传输阈值,则将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706,可以具体用于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第二拆分单元708得到的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依次发送至外网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709,可以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

第二整合单元710,可以用于若所述第四判断单元709判断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则将所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以便所述第一还原单元702进行后续还原操作;

所述第一还原单元702,包括:

验证模块7021,可以用于根据数据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还原模块7022,可以用于若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所述验证模块7021的完整性验证,则将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系统,如图8所示,该系统包括外网端81、内网端82,其中

所述外网端81,可以用于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并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82;

所述内网端82,可以用于接收从外网端81发送的请求数据包,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所述内网端82,还可以用于从内网中接收响应信息,并将所述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

所述外网端81,还可以用于接收从内网端82发送的响应数据包,并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将所述响应信息进行输出,以便将所述响应信息发送至对应所述响应信息的请求方。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及装置。对于现有技术在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过程中,存在时效性易受到同步数据服务器中同步效率的影响,进而导致在进行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预设规则对请求信息、响应信息进行处理,能够确保请求信息、响应信息能够被光闸所传输,进而可以利用光闸的特性对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进行控制。另外,通过利用第一光闸及第二光闸进行请求数据包、响应数据包的发送,能够确保内外网间在被光闸隔离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交互功能,进而能够在实现内外网间的数据交互功能的同时,确保了内网数据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对第一预设规则及第二预设规则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确保在经第一预设规则处理后的请求信息和经第三预设规则处理后的响应信息在被第二、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时,得到原始的请求信息、响应信息,进而确保了交互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通过利用第一预设规则将请求信息处理为光闸可支持的文件格式及语言形式的请求数据包,达到了将请求信息通过光闸传输至内网的效果,继而为后续请求信息的响应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功能。并且,在将请求信息处理为请求数据包之后,通过判断当前的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大于传输阈值,并在大于传输阈值时对请求数据包进行拆分,避免了因数据量过大导致后续传输失败的问题,从而确保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的稳定性。另外,当需要发送的为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时,通过将多个请求数据包依次进行发送,能够确保每一个分组请求数据包传输到内网端中,进而保证了多个分度请求数据包所对应的请求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进而从整体上保证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的,在接收请求数据包时,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并在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后对其进行整合,确保了请求数据包的准确性,进而为后续整体上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此外,通过选择对应第一预设规则的第二预设规则对请求数据包进行还原,确保了还原结果的准确性,继而使后续的内网间的数据交货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同时,当接收到的为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时,利用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并在完整性验证通过后进行还原操作,进一步的确保了还原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通过第一预设规则将响应信息处理为光闸能够传输的响应数据包,达到了利用光闸传输响应信息的功能。此外,通过在传输之前判断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了传输阈值,并在超过传输阈值时对该响应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能够确保后续传输过程的稳定性,整体上提高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的稳定性。另外,通过与第一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的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可以确保还原后的响应信息的准确性,继而整体上提高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当需进行还原操作的为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时,通过在还原前的响应数据包的完整性进行验证,进一步确保了还原后响应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内外网间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所述应用于前端服务器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获取单元与发送单元等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所述应用于后端服务器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第一接收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及第一发送单元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改善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的时效性,提高交互效率。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所述内外网间数据的交互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外网端的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内网数据;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从内网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包;

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所述第四预设规则与第三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所述第三预设规则为内网端将所述响应信息处理为所述响应数据包的处理规则,所述响应信息为内网服务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进行响应的信息;

将所述响应信息进行输出,以便将所述响应信息发送至对应所述响应信息的请求方。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

若是,则将所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

所述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包括:

根据数据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若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完整性验证,则将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请求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

所述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包括:

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依次发送至内网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内网端的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接收从外网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与第一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内网中接收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为内网服务根据请求信息进行响应的信息;

将所述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

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

进一步的,在将所述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

所述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包括:

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依次发送至外网端。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

若是,则将所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

所述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包括:

根据数据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若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完整性验证,则将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外网端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从外网中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内网数据;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从内网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包;

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所述第四预设规则与第三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所述第三预设规则为内网端将所述响应信息处理为所述响应数据包的处理规则,所述响应信息为内网服务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进行响应的信息;

将所述响应信息进行输出,以便将所述响应信息发送至对应所述响应信息的请求方。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

若是,则将所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

所述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包括:

根据数据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若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完整性验证,则将所述整合后的响应数据包通过第四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响应信息。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所述请求信息通过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请求数据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请求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

所述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内网端,包括:

通过第一光闸,将所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依次发送至内网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内网端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接收从外网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与第一预设规则存在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调用对应的内网服务,以便得到对应所述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内网中接收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为内网服务根据请求信息进行响应的信息;

将所述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

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

进一步的,在将所述响应信息通过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语言形式及预设格式的响应数据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传输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

所述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外网端,包括:

通过第二光闸,将所述多个分组响应数据包依次发送至外网端。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

若是,则将所述多个分组请求数据包进行整合,得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

所述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包括:

根据数据完整性验证策略,对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若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完整性验证,则将所述整合后的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还原,得到对应的请求信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