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26803发布日期:2019-05-22 02:3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的同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若是属于同一个域内的两个转发设备作为数据的源端和宿端,超级控制器(supercontroller,sc)会被认为是同一个域内的传输业务,即单域业务。一般情况下单域业务是在域内两个设备之间传输的。在现有技术中,sc仅会下发一次给域控制器(domaincontroller,dc)仅支持一次隧道建立。这样就会导致位于同一个域内但是没有连接链路的两个设备之间无法通信;从而导致网络的互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至少部分解决域内不同子域之间的互通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应用于sc中,包括:

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同一个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创建跨域的逻辑链路;

在所述逻辑链路的基础上创建连通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应用于超级控制器sc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第一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将所述第一域的物理控制器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

分别向业务源宿两端的逻辑dc及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路由请求;

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路由信息;

基于所述路由信息,向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携带隧道创建报文;

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隧道创建的反馈信息;

在接收到隧道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分别接收所述逻辑dc及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伪线pw报文和以太网业务线eline报文;

分别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pw和eline创建的反馈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应用于域控制器dc中,包括:

基于超级控制器sc创建的跨域的逻辑链路,创建连通同一个域内不连通的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例提供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应用于域控制器dc中,包括:

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第一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将所述第一域的物理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

接收发送给逻辑dc的路由请求;

所述逻辑dc基于所述路由请求向所述sc发送路由信息;

接收所述sc基于所述路由信息下发给所述逻辑dc的创建隧道报文;

向所述sc发送隧道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

接收所述sc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的伪线pw报文和以太网业务线eline报文;

向所述sc发送pw和eline创建的反馈信息。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域控制器dc,包括:

第二业务隧道创建单元,用于基于超级控制器创建的跨域的逻辑链路,创建连通同一个域内不连通的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超级控制器sc,包括:

逻辑链路创建单元,用于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同一个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创建跨域的逻辑链路;

第一业务隧道创建单元,用于在所述逻辑链路的基础上创建连通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超级控制器dc,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第一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将所述第一域的物理控制器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分别向业务源宿两端的逻辑dc及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路由请求;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路由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路由信息,向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携带隧道创建报文;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隧道创建的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隧道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分别接收所述逻辑dc及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伪线pw报文和以太网业务线eline报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分别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pw和eline创建的反馈信息。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超级控制器sc,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第一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将所述第一域的物理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给逻辑dc的路由请求;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所述逻辑dc基于所述路由请求向所述sc发送路由信息;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sc基于所述路由信息下发给所述逻辑dc的创建隧道报文;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sc发送隧道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sc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的伪线pw报文和以太网业务线eline报文;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sc发送pw和eline创建的反馈信息。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网络接口、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网络接口,用于信息收发;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信息;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网络接口连接,并用于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应用于sc或dc中的一或多个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后,能够执行应用于sc或dc中的一或多个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若业务源宿两端位于同一个域的不连通的两个连通子域时,不会如现有技术中直接建立业务隧道,而是由sc先建立逻辑隧道,然后在逻辑隧道的基础上创建跨域的域内业务传输的业务隧道,或者将一个物理dc划分为逻辑dc在基于逻辑dc建立跨域的业务隧道,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创建位于同一个域内不同子域内无法创建业务隧道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网络的连通性,并提升了业务数据的互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verlay互通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ni互通和nni互通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给的一种sc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需要进行跨域的业务互通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应用于超级控制器sc中,包括:

步骤s110: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同一个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创建跨域的逻辑链路;

步骤s120:在所述逻辑链路的基础上创建连通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方法为应用于sc中的方法。

在步骤s110中首先sc会判断出进行业务互通的业务源端和宿端是否位于同一个域内,且利用这两个端所在域内的链路无法实现业务互通,若是则借用其他域的连接创建跨域的逻辑链路。该逻辑链路为边界网元端口之间链路,是借用源宿业务两端口所不在的第二域的链路或者隧道建立的。业务经过边界网元端口时,添加上第二域隧道对应的vlan信息。这里的边界网元可包括:不同域之间连接的网元。

在完成逻辑链路创建之后,所述sc根据当前业务的跨域互通方式,在创建的逻辑连路的基础上,创建与该跨域互通方式相适配的业务隧道。这样的话,后续业务源宿端就可以利用该业务隧道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这样就实现了一个域内两个网络设备利用其他域的连接进行域内设备的业务互通,从而简便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个域内的两个无法建立连接的网络设备之间无法实现业务互通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网络的互通性。

所述业务源端可为发送业务数据的通信端,所述业务宿端为接收业务数据的通信端。

假设业务源宿端分别位于一个域的不同子区域,而这两个子区域是没有直接建立连接,这时就可能需要借住其他域的连接,实现这两个区域的业务隧道的建立,并进一步实现业务互通。

例如,在一些实施中,所述业务源宿端是小型sptn(softwarepackettransportnetwork,sptn)不同子区域的网络设备。所述sptn可为某一个公司或政府等集团用户的内部网络。该集团用户可能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分公司或分部门,由于地理距离的原因,虽然归属同一个sptn但是两个子区域并没有直连链路连接,但是归属于一个域,则此时这两个子区域的网络设备之间的业务互通,即为所述域内业务,但是必须借助连接这两个子区域的其他域的传输链路才能进行业务互通。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c首先会创建逻辑链路,该逻辑链路包括:业务源宿两端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的路由信息。

在确定出逻辑链路之后,sc会在该逻辑链路的基础上创建业务隧道,这样后续业务源宿两端就可以利用该业务隧道实现业务数据的快速交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

结合逻辑隧道的链路信息,创建所述业务隧道。所述链路信息可包括:逻辑隧道经过的网络设备的路由信息。该路由信息包括至少两个域的网络节点的通信地址等路由信息。故在步骤s120中会根据所述链路信息,再结合具体的业务隧道创建流程创建业务隧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0需要根据跨域互通类型,采用不同的创建方式创建所述业务隧道,故在一些实施例中,还会结合所述跨域互通方式和链路信息,有针对性的创建业务隧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业务隧道,可为专用某些业务数据传输的隧道。故一个隧道创建之后还可能需要配置隧道所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相关信息,才构成一个传输特定业务的业务隧道。这样的话,后续业务源宿两端在发送数据时,构成隧道的各个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中的业务字段选择对应的隧道进行传输。所述业务字段可包括:业务类型、业务标识号等各种可以标识业务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源宿两端位于第一域内;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

根据网络拓扑信息,确定连通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逻辑链路所经过的第二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域和第二域为不同的域。所述第一域可为小型化stpn;所述第二域可为城域网。通常所述城域网可为覆盖城市的主干网络中的一种,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或城市内不同区域的一种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会根据网络拓扑信息,确定出连通业务源宿两端的逻辑链路所经过的第二域。所述第二域可能有多个,具体需要选择哪一个第二域作为连通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其他域。在还有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还可包括:确定出所述逻辑链路所经过的第二域的设备。第二域内有很多设备,本次创建的逻辑链路具体经过第二域哪些设备。如图2所示,若需要创建连通的网络设备(networkequipment,ne)1和ne9之间的业务隧道,由于ne1和ne9归属同一个域的不同子区域,则需要借助连接这个域两个子区域的城域网来实现。在城域网中也有多个网络设备,根据图2中的网络拓扑信息选择ne4及ne5构建所述逻辑链路并建立所述业务隧道。

具体地,在根据所述网络拓扑信息创建所述逻辑链路,可包括:根据业务隧道的条数最少、传输时延最小、传输带宽最大或网络设备的传输负荷率最低为参考依据来选择逻辑链路经过的第二域和/或第二域中的网络设备。业务隧道的条数最少为:可以连通业务源宿两端的网络设备个数最少。所述传输时延最小,可以通过传输时延等确定,选择传输时延最小的一条逻辑链路来创建所述业务隧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从多条逻辑链路中选择传输带宽最大的一条来创建所述业务隧道。总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业务源宿两端可以创建多条逻辑隧道,则根据当前业务传输需求及网络状况参数等选择一条来创建所述业务隧道。所述业务传输需求可包括:业务数据的传输延时需求,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等参数。所述网络状况参数,可包括:当前可用传输带宽、各个网络设备的当前负载率,网络接口的拥塞状况等信息。

所述根据网络拓扑信息,确定连通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逻辑链路所经过的第二域,包括:

根据网络拓扑信息,确定连通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逻辑链路所经过的第二域的隧道对应虚拟局域网vlan的vlan信息,其中,所述vlan信息,用于下发给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物理域控制器dc来创建隧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c会确定出逻辑链路经过的第二域的vlan信息。所述vlan信息可包括:vlan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vlan号将会被下发给dc,需要由dc根据所述vlan信息创建业务隧道。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源宿两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所述vlan信息包括:

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的vlan号;

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的vlan号。

所述业务隧道包括两个传输方向,分别是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方向,和从第二网络设备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实现业务隧道的双方向互通,会分别提供两个方向的vlan号。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不同方向的vlan号可以由一个字段的不同部分承载,例如,由sc下发报文的不同比特携带所述vlan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的vlan号和第二方向的vlan号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

当所述跨域互通方式为重叠overlay互通时,向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第一域的物理域控制器dc下发携带有vlan信息的隧道创建报文;

接收所述第一域的物理dc发送的隧道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overlay互通为跨域互通方式的一种。

如图2所示为一种基于overlay互通的一种小型化ptn和城域网的连接结果。

城域(packettransportnetwork,ptn)提供业务传输管道,提供小型化ptn的接入ptn设备的网络到网络(networktonetworkinnterface,nni)接口。在图3中所述小型化ptn的接入ptn为节点b和节点c;所述节点d和节点e为归属小型化ptn内的网络设备;所述a为城域ptn的接入节点。

所述接入ptn可以采用千兆以太网接口(ge)与城域ptn互连。小型化ptn的接入ptn设备具有端到端的传输特性,但是城域ptn设备接收到小型化所述sptn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后,在该数据包之外增加另一层封装之后在转发该数据包。而小型化ptn接收到城域ptn发送的数据包之后,首先需要解开城域ptn设备增加的封装,再解开小型化ptn设备的封装之后才能提取出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

在图2中第一数据包包含:数据及第一包头,第一包头中包括:eth信息,pw信息及lsp信息;在城域网中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第二次封装得到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中除了包括第一数据包中的eth,pw,lsp及eth信息以外,还额外加了一层eth,pw,lsp及eth信息。

eth信息可为以太网包头,通常封装有源地址、目的地址及局域网号等信息。pw信息可包括:伪线标识等。lsp信息可为标签交换的标签。在一个数据包中有多个eth信息,可为数据包经过不同设备时产生被添加的eth包头。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跨域互通方式为overlay互通,则所述sc通过创建隧道报文下发所述vlan信息。

这样的话,业务源宿两端的物理dc在创建业务隧道时,会将该该vlan信息与创建的业务隧道的隧道标识等信息对应存储并下发给对应的网络设备,方便对应的网络设备,利用该vlan信息来实现一个域内的连接隔离的不同区域内的网络设备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隧道报文由于默认在一个域内,并不包括vlan信息,隧道创建经过第二域时会由于无法匹配,导致失败,本实施例中直接利用创建隧道报文来下发所述vlan信息,通过逻辑链路实现了跨域隧道创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物理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一个不同的连通子域之间是连通性是隔离的,是需要借用其他域进行通信的。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逻辑dc可以分配不同的通信地址,该通信地址可为公网ip地址或公网ip地址与物理dc上的端口号的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包括:

步骤s121: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第一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将所述第一域的物理控制器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

步骤s122:分别向业务源宿两端的逻辑dc及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路由请求;第二域可为连通位于第一域内源宿两端的不同于第一域的其他域;

步骤s123: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路由信息;

步骤s124:基于所述路由信息,向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携带隧道创建报文;

步骤s125: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隧道创建的反馈信息;

步骤s126:在接收到隧道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分别接收所述逻辑dc及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pw报文和eline报文;

步骤s127:分别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pw和eline创建的反馈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21可包括:

当所述第一域和第二域的跨域互通方式为用户网络接口uni或网络到网络接口nni互通时,将所述第一域的物理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

针对跨域互通方式还可为uni互通或nni互通。如图4所示为一种小型化ptn与城域ptn的连接示意图。小型化ptn的业务数据在节点a进入到城域ptn内,节点b和节点c可以采用ge接口与节点a连接;节点d和节点e属于小型化ptn内的网络设备。节点d和e发送的原始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及eth信息、pw信息、lsp信息及eth信息;小型化ptn的接入ptn剥离数据包中的lsp信息和/或pw信息之后发送给节点a,节点a接收到节点b和c发送的数据之后,解封装接收到数据包并重封装,重新封装之后数据包包含:数据及eth信息、pw信息、lsp信息及eth信息。

uni为用户到网络接口是用户设备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例如,在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网中则是用户和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网的接口。由于使用业务种类的不同,用户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因此会有各种各样的用户到网络接口。nni是网络和网络节点之间接口。总之,nni就是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根据设备不同,业务类型不同,nni接口的具体内容不同。例如,itu-tg.8012/y.1308定义了以太网nni。这个标准适用于ieee802.3系列规定的以太网接口以及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的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c还会确定出逻辑隧道对应的逻辑dc,然后向对应的逻辑dc及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创建隧道报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域的物理dc被划分了具有不同通信地址的逻辑dc,故第一域的物理dc可以根据接收到的sc下发信息的目的通信地址,可以确定出是下发给哪一个逻辑dc的。

在本实施例中sc控制dc进行路由计算时,会分别向业务源端和业务宿端对应的逻辑dc下发路由计算请求,且同时向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路由计算请求,第一域的逻辑dc和第二域的物理dc接收到路由计算请求,会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分别计算路由,并将计算结果返回给所述sc。这样的话,所述sc就知道了第一域内业务源宿两端所在的不同连通子域的路由信息,及第二域的路由信息。

在接收到所述路由信息之后,所述sc会下发创建隧道报文,所述路由信息可携带在所述创建索道报文中。或者,所述sc基于所述路由信息向参与隧道建立的dc和/或ne发送创建隧道报文。例如,sc会向业务源宿两端对应的第一域内的逻辑dc下发创建隧道报文及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所述创建隧道报文,逻辑dc和物理dc在接收到创建隧道报文之后,创建业务隧道,一旦业务隧道创建成功,则会向sc返回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在接收到指示隧道成功的反馈信息后,sc会向第一域中与业务源宿两端对应的逻辑dc及第二域中的物理dc下发pw报文和eline报文;在接收到所述pw报文和所述eline报文之后,对应的逻辑dc和物理dc会建立与所述业务隧道对应的pw和eline,这样后续,基于方便业务源宿两端基于所述pw、eline和业务隧道进行业务数据的交互。逻辑dc和第二域的dc在完成所述pw和eline的创建之后,会将创建的结果反馈给所述sc。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应用于域控制器dc中,包括:

基于超级控制器创建的跨域的逻辑链路,创建连通同一个域内不连通的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

本实施例提供的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可为应用于dc中的业务互通方法,在本实施例中所述dc为业务源宿两端所在的第一域的域控制器,典型的第一域可包括小型化ptn,又例如专为企业及非企业团体等集团客户提供网络服务的sptn。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dc会接收到sc下发的各种信息,然后基于sc创建的逻辑链路,借用与其相连的其他域(即前述第二域)的连接,实现其自身两个连接隔离的两个连通子域内的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建立及业务互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源宿两端包括:位于第一域内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所述逻辑链路经过第二域;

如图5所示,所述基于超级控制器创建的跨域的逻辑链路,创建连通同一个域内不连通的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包括:

步骤s210:当跨域互通方式为重叠overlay互通时,接收所述sc携带有所述第二域隧道的对应vlan信息的创建隧道报文;

步骤s220:根据所述vlan信息创建所述业务隧道。

业务隧道的其他步骤可以参见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域的物理dc接收到创建隧道报文中携带有第二域的vlan信息,并基于第二域的vlan信息创建业务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物理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通常情况下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物理dc所连接的不同连通子域的一组端口。

如图6所示,所述基于超级控制器创建的跨域的逻辑链路,创建连通同一个域内不连通的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包括:

步骤s211: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第一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将所述第一域的物理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

步骤s221:接收发送给逻辑dc的路由请求;

步骤s231:所述逻辑dc基于所述路由请求向所述sc发送路由信息;

步骤s241:接收所述sc基于所述路由信息下发给所述逻辑dc的创建隧道报文;

步骤s251:向所述sc发送隧道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

步骤s261:接收所述sc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的伪线pw报文和以太网业务线eline报文;

步骤s271:向所述sc发送pw和eline创建的反馈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将一个物理dc划分为多个逻辑dc,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逻辑dc可对应于不同的物理dc中的不同线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个物理dc划分为多个逻辑dc。

通常情况下,一个sc仅会向一个物理dc下发一次路由请求、一次创建隧道报文及仅下发一次pw报文和一次eline报文,若下发两次或多次时,sc会认为冗余操作出现系统错误等问题。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一个物理dc划分为多个逻辑dc,则下发所述路由请求、创建隧道报文、pw报文及eline报文时,可以根据需要下发给不同的逻辑dc,这样的话,就允许了一个物理dc利用自身的逻辑dc建立多条借助其他域的域内业务数据传输隧道。

若当前需要创建两条跨域的业务隧道,则一个物理dc至少需要划分为两个逻辑dc,所述物理dc整体上会接收到sc下发的用于创建隧道的两个报文。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sc,包括:

逻辑链路创建单元110,用于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同一个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创建跨域的逻辑链路;

第一业务隧道创建单元120,用于在所述逻辑链路的基础上创建连通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逻辑链路创建单元110及所述第一业务隧道创建单元120均可对应于sc中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为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应用处理器、微处理器、可编程阵列或专用集成电路等,可用于所述逻辑链路的创建,并基于创建的逻辑链路创建所述业务隧道。

所述业务源宿两端位于第一域内;

所述逻辑链路创建单元110,可具体用于根据网络拓扑信息,确定连通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逻辑链路所经过的第二域。

进一步地,所述逻辑链路创建单元110,可具体用于根据网络拓扑信息,确定连通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逻辑链路所经过的第二域隧道对应的vlan信息,其中,所述vlan信息,用于下发给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物理域控制器dc来创建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源宿两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所述vlan信息包括: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的vlan号;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的vlan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业务隧道创建单元120,可用于当所述跨域互通方式为重叠overlay互通时,向所述业务源宿两端的第一域的物理域控制器dc下发携带有vlan信息的隧道创建报文;接收所述第一域的物理dc发送的隧道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物理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sc,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第一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将所述第一域的物理控制器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分别向业务源宿两端的逻辑dc及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路由请求;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路由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路由信息,向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携带隧道创建报文;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隧道创建的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隧道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分别接收所述逻辑dc及第二域的物理dc下发伪线pw报文和以太网业务线eline报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分别接收所述逻辑dc及所述第二域的物理dc返回的pw和eline创建的反馈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超级控制器sc,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检测到业务源宿两端为位于第一域内且没有域内连通链路时,将所述第一域的物理dc能够划分为多个逻辑dc;一个所述逻辑dc对应于一个域一个连通子域;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给逻辑dc的路由请求;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所述逻辑dc基于所述路由请求向所述sc发送路由信息;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sc基于所述路由信息下发给所述逻辑dc的创建隧道报文;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sc发送隧道创建成功的反馈信息;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sc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的伪线pw报文和以太网业务线eline报文;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sc发送pw和eline创建的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dc,包括:

第二业务隧道创建单元,用于基于超级控制器创建的跨域的逻辑链路,创建连通同一个域内不连通的业务源宿两端的业务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c还可包括:通信接口,用于与sc进行信息交互。所述第二业务隧道创建信息,

所述第二业务隧道创建单元,可对应于各种类型的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sc下发的各种信息,在sc创建的逻辑链路的基础上建立所述业务隧道。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源宿两端包括:位于第一域内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所述逻辑链路经过第二域;

所述第二业务隧道创建单元,可用于当跨域互通方式为重叠overlay互通时,接收所述sc携带有所述第二域隧道的对应虚拟局域网的vlan信息的创建隧道报文;根据所述vlan信息创建所述业务隧道。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网络接口210、存储器220、处理器23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20上并由所述处理器230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网络接口210,用于信息收发;

所述存储器220,用于存储信息;

所述处理器230,分别与所述网络接口210连接,并用于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应用于sc或者dc任一项提供的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例如,可执行如图1、图3及图6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示的方法。

所述网络接口210可为光纤接口或电缆接口等各种类型连接到网络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220可包括配置有存储介质的存储器220件,可用于信息的存储。

所述处理器230可为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应用处理器、可编程阵列或专用集成电路等,可以用于通过集成电路总线(iic)等与所述网络接口及所述存储器连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执行,可以实现应用于sc或dc中的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当所述网络设备为sc时,执行的即为应用于sc中的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若所述网络设备为dc时,执行即为应用于dc中的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后,能够执行应用于sc或者dc任一项提供的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例如,可执行如图1、图3及图6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示的方法。

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可选为非瞬间存储介质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几个具体示例:

示例1:

sptn包含:app层、控制层及转发层。

app为应用软件;

控制层是分层的,包含:sc控制层和dc控制层。sc为超级控制器,dc为区域控制器(domaincontroller)。sc需要了解dc所控制的实际物理拓扑,同时需要把每一层拓扑分成不同的域,每个域由不同的dc进行控制。

转发层包括:ne。如图9所示,ne1,ne2,ne3及ne8,ne9,ne10属于小型化ptn。ne4,ne5,ne6,ne7属于城域sptn。这里的小型化ptn和城域sptn属于不同的域。在图9中还显示有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managementsystem,ems),用于网络管理。

若当前需要建立两条隧道,一条隧道使得业务数据从ne1透传到ne9;另一条隧道使得业务数据从ne4透传到ne5。即ne1和ne9为其中一条隧道的业务数据的收发双端。即ne4和ne5为另一条城域网隧道的业务数据的收发双端。在本示例中所述收发双端又可以称为源宿端。

为了实现业务互通,本示例利用以下方法通过城域sptn进行互通,包括:

1:sc向城域网dc下发创建ne4和ne5之间隧道消息,城域网dc返回成功,sc记录隧道对应的vlan信息,然后在城域网隧道基础上,sc建立ne2与ne8之间的逻辑链路;

:2:sc向小型化ptn的物理dc下发消息,基于所述逻辑链路创建连通ne1和ne9的业务隧道。

所述业务隧道的创建方法具体可如下:

第一步:sc接收到app下发的overlay业务的业务隧道的创建请求,sc通过网络检测发现ne2和ne8虽然归属同一个域但是连接是断开的,若需要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必须通过其他域的链路进行,故启动建立ne2到ne8的逻辑链路流程,流程如下:sc基于接收到路由信息,确定出需要经过ne4和ne5连通ne2和ne8,故基于所述路由信息,sc先向城域网dc下发创建ne4和ne5的隧道报文,城域网dc返回成功,然后sc再向小型化ptndc下发创建ne2到ne8的逻辑链路消息,小型化ptndc返回成功。逻辑链路流程结束。

第二步:sc下发路由请求,小型化ptndc接收路由请求之后返回路由信息给sc;

第三步:sc向小型化ptndc下发隧道创建消息,该隧道创建报文中包含sc记录的城域网ne4和ne5之间隧道所对应的vlan信息,该vlan字段携带有出口vlan/或入口vlan。小型化ptndc将隧道创建的结果返回给sc。

第四步:若sc接收到反馈信息确定隧道创建成功,则需要进一步向小型化ptndc下发创建pw报文和eline报文;所述小型化ptndc接收到所述pw报文和eline报文之后,在创建的隧道基础上创建pw和eline等,从而完成业务的创建,并将创建结果返回给所述sc。

示例二:

同样的,若当前sc需要创建的uni或nni互通方式对应的业务隧道,则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1、将一个域的物理dc划分成多个逻辑dc,一个逻辑dc配置一个ip地址。例如,逻辑dc1配置有ip1,逻辑dc2配置有ip2。

2、sc下发路由计算请求,分别向涉及的dc及其他域的物理dc下发路由请求,这样的话,小型化ptn的物理dc会收到两次路由请求,城域网的物理dc仅会收到一次路由请求,dc返回路由计算结果。

3、sc建立下发创建隧道报文,同样的小型化ptn的物理dc会收到两次隧道创建报文,会进行两次隧道创建报文,城域网的物理dc仅会收到一次隧道创建报文,dc返回隧道创建的结果。

5、sc建立分别向涉及的逻辑dc及城域网络的物理dc下发pw报文和eline报文。

总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通过跨域实现域内业务传输的业务互通方法,具有互通效率高及互通性好的特点。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