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6804发布日期:2019-05-22 02:3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可逆地改变光透射率的调光片材的调光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调光装置具备的调光片材的模式,已知有例如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型、偏光板型、液晶型。电致变色型的调光片材根据施加在调光片材上的电场的大小而可逆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且随着该氧化还原反应的进展而改变光的吸收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偏光板型的调光片材使具有互不相同的光学特性的2个偏光板相对地移动,改变透射2个偏光板的光的透射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液晶型的调光片材根据施加在液晶分子上的电场的大小,在将光散射的状态和将光透射的状态之间将液晶分子的取向可逆地改变。

作为液晶型的调光片材具有的形态,已知有高分子网络型液晶(pnlc:polymernetworkliquidcrystal)、高分子分散型液晶(pdlc: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胶囊型向列液晶(ncap:nematiccurvilinearalignedphase)。高分子网络型液晶具备具有三维的网眼状的高分子网络,在高分子网络之中的相互相连的空隙中,保持液晶组成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在高分子层中具备孤立的许多空隙,在分散于高分子层中的各空隙之中保持液晶组成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胶囊型向列液晶在高分子层之中保持具有胶囊状的液晶组成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作为驱动调光片材的方式,已知有普通方式和反转方式。被以普通方式驱动的调光片材在非通电时具有较低的光透射率,通过电力的消耗而提高光透射率。在非通电时具有较低的光透射率的普通方式例如适合于向频繁需要光的遮蔽性的屏幕等应用。被以反转方式驱动的调光片材在非通电时具有较高的光透射率,通过电力的消耗而降低光透射率。在非通电时具有较高的光透射率的反转方式例如适合于向在紧急时需要较高的光透射率的建材等应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7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405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62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4688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4435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0-3215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顺便说一下,在上述各种调光装置中,从提高调光装置的使用容易度的观点出发,要求将调光片材的光透射率通过直觉的操作改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直觉的操作将调光片材的光透射率改变的调光装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来解决上述课题的调光装置具备:调光片材,具备分别构成为将光透射率可逆地变更的多个调光部,上述多个调光部按照具有确定的规则性的第1排列被排列;检测片材,具备分别构成为检测来自外部的输入的多个检测部,上述多个检测部按照具有与上述第1排列的规则性相同的规则性的第2排列被排列;驱动部,将用来变更上述光透射率的变更信号向上述各调光部输出;以及调光处理部,将至少1个上述调光部与上述各检测部建立对应,并且对于与检测到上述来自外部的输入的上述检测部建立对应的上述调光部,从上述驱动部输出上述变更信号。

另外,所述的“第m排列的规则性与第n排列的规则性相同”,是指以下几项中的至少一个:1)按照第m排列被排列的要素的排列方向与按照第n排列被排列的要素的排列方向相同;2)与要素m的排列顺序对应的要素m彼此的相对的大小的关系和与要素n的排列顺序对应的要素n彼此的相对的大小的关系相同;3)与要素m的排列顺序对应的要素m彼此的相对的位置的关系和与要素n的排列顺序对应的要素n彼此的相对的位置的关系相同。

根据上述调光装置,由输入对象检测出的来自外部的输入被变换为输出对象中的光透射率的变更。此时,由于调光片材中的各调光部的排列的规则性与检测片材中的各检测部的排列的规则性相同,所以能够将调光片材中的输入部位与检测片材中的输出部位建立对应。所以,能够通过直觉的操作而改变调光片材的光透射率。

在上述调光装置中,也可以是,具备光透射性基材,该光透射性基材具有相互对置的2个支承面;上述调光片材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第1电极层、具有光透射性的第2电极层、以及被上述第1电极层和上述第2电极层夹着的调光层;上述检测部具有光透射性,位于一方的上述支承面;上述调光部位于另一方的上述支承面,与上述检测部对置;上述光透射性基材是具有0.5mm以上的厚度的绝缘体。

由于调光片材具备的电极层与检测片材具备的检测部相互对置,所以作为导电体的电极层容易将电极层受到的来自外部的电气性的噪声传递给与电极层对置的检测部。对于这一点,根据上述调光装置,由于位于检测部与调光部之间的光透射性基材是具有0.5mm以上的厚度的绝缘体,所以检测部难以检测到电极层中的电气性的噪声。结果,在使检测部与调光部相互对置而进一步提高了直觉的操作的结构中,也能够对于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果,得到希望的精度。

在上述调光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检测片材具备构成为分别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多个检测元件,上述多个检测元件包括作为相互相邻的上述检测元件的集合的多个检测元件组;上述调光处理部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用来将上述各检测元件与其所属的上述检测元件组建立对应的数据;上述调光处理部进行制作上述数据的制作处理和通常处理,在上述通常处理中,在将上述调光部与上述各检测部建立对应的处理之中,基于上述数据将上述各检测元件组与上述检测部中的1个检测部建立对应,在上述制作处理中以如下方式制作上述数据:将上述调光部中的1个调光部驱动为可辨识的状态,并将检测到上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上述检测元件所属的上述检测元件组与和被驱动为上述可辨识的状态的上述调光部建立了对应的上述检测部建立对应。

根据上述调光装置,通过调光处理部的制作处理,将被驱动为可辨识的状态的调光部与用来向该调光部输出变更信号的检测元件组建立对应。结果,即使在预先设定的检测部的排列的规则性和调光部的排列的规则性在调光装置中在位置等发生了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具有与调光部的排列的规则性相同的规则性的排列校正为实际的检测部所具备的排列。结果,能够提高通过直觉的操作改变调光片材的光透射率的精度。

在上述调光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检测片材具备构成为分别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多个检测元件,上述多个检测元件包括作为相互相邻的上述检测元件的集合的多个检测元件组,多个上述检测元件组按照具有与上述第2排列的规则性相同的规则性的第3排列被排列;上述调光处理部还具备存储数据的存储部,上述数据是用来将上述各检测元件与上述检测元件组中的1个检测元件组建立对应的数据,并且上述数据规定了在相互相邻的上述检测元件组之间不与任何上述检测元件组建立对应的上述检测元件,在将上述调光部与上述各检测部建立对应的处理中,基于上述数据将上述各检测元件组与上述检测部中的1个检测部建立对应。

根据上述调光装置,由于使由多个检测元件构成的检测元件组作为单一的检测部发挥功能,所以能够提高用来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位置上的解析力。并且,哪个检测元件组都不属于的检测元件位于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之间。并且,将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各检测元件组的检测中排除。因此,能够抑制在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之间发生误检测。

在上述调光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调光处理部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作为来自上述外部的输入的变化的样式而存储多个输入样式、并且将固有的上述变更信号与上述各输入样式建立对应而存储;上述调光处理部从上述存储部存储的上述多个输入样式中确定出与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来自外部的输入的变化的样式对应的输入样式,使上述驱动部输出与该确定的输入样式对应的上述变更信号。

根据上述调光装置,由检测部检测到的来自外部的输入的变化被确定为多个输入样式中的某个输入样式,由驱动部将遵循所确定的输入样式的变更信号输出。因此,互不相同的多个形态下的调光部的驱动,通过单一的检测部的来自外部的输入的变化、进而用户的一次输入来实现。

在上述调光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检测片材具备构成为分别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多个检测元件,在上述各检测部中包含一组上述检测元件;上述调光处理部具备存储上述一组上述检测元件中的上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特定的样式来作为输入样式的存储部;上述调光处理部将向上述驱动部输出上述变更信号的对象设定为1组上述调光部,在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样式是上述输入样式的情况下,从上述驱动部向上述1组的上述调光部输出遵循上述输入样式的上述变更信号。

根据上述调光装置,调光处理部将由多个检测元件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作为输入样式来处理,从驱动部向多个调光部输出遵循输入样式的变更信号。因此,多个调光部的驱动通过多个检测元件中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而用户的一次输入来实现。

在上述调光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调光部包含液晶组成物;还具备抑制上述液晶组成物与外界气体的接触及紫外线对于上述液晶组成物的入射的至少一方的阻挡层。

根据上述调光装置,通过阻挡层的功能,能够使调光部包含的液晶组成物的寿命变长。

在上述调光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调光片材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第1电极层、具有光透射性的第2电极层、以及包含液晶组成物且被上述第1电极层和上述第2电极层夹着的调光层;上述第1电极层及上述第2电极层的至少一方是输入对象层;上述输入对象层具备多个电极元件,上述多个电极元件按照具有与上述第1排列的规则性相同的规则性的第4排列被排列;上述输入对象层还具备连接在位于上述输入对象层的边缘的端子部和上述电极元件上的配线层;与上述配线层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是宽度方向,在上述宽度方向中,上述配线层具有的宽度比上述电极元件具有的宽度小;上述变更信号是当向上述调光部输出上述变更信号时改变与上述电极元件对置的上述液晶组成物的取向、另一方面将与上述配线层对置的上述液晶组成物的取向保持为上述变更信号的输出前的取向的电压信号。

用来向电极元件施加电压的配线层基于各电极元件的位置与驱动部的位置的相对的关系,被要求各种各样的形状及位置。根据上述调光装置,对于调光片材之中的与电极元件对置的部分改变其光透射率,另一方面,对于调光片材之中的与配线层对置的部分保持其光透射率。所以能够抑制光透射率仅在与配线层对置的位置处变化、即光透射率在与直觉的操作的关系性较低的部位变化。

在上述调光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多个电极元件具备第1电极元件以及将上述第1电极元件包围的第2电极元件;上述配线层连接在上述第1电极元件和上述端子部上。

根据上述调光装置,具备第2电极元件的调光部具有环状,具备第1电极元件的调光部具有被该环形状包围的形状。对于与第1电极元件对置的范围而言改变光透射率的输入,是想要仅对被环形状包围的范围改变光透射率。所以,抑制光透射率在被环形状包围的范围外变化即光透射率在与配线层对置的位置处变化的实用性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调光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调光装置的作用的作用图,图2的(a)、(b)、(c)是表示由互不相同的检测部检测了静电电容的变化时的作用的图。

图3是表示调光装置的作用的作用图,图3的(a)、(b)、(c)是表示朝向下方依次输入时的作用的图。

图4是表示调光装置的作用的作用图,图4的(a)、(b)、(c)是表示朝向上方依次输入时的作用的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的调光装置的作用的作用图,图5的(a)、(b)、(c)是表示作为手势而被输入了长按时的作用的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的调光装置中的调光部的排列的配置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调光装置中的检测部的排列的配置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调光装置中的调光部的大小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调光装置中的调光部的形态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调光装置中的层结构的分解图,并且是表示调光片材所具备的配线层的大小的图。

图11是表示调光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调光装置中的调光部的排列和检测部的排列之间的偏差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调光装置进行的制作处理中的校准的位置的放大图。

图14是表示调光装置中的位于检测元件组间的检测元件的图。

图15是表示调光装置的作用的作用图,并且是表示作为手势而被输入了滑动时的作用的图。

图16是表示调光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调光装置的作用的作用图,图17的(a)、(b)是表示朝向下方被依次输入时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调光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调光装置具备检测片材10和调光片材20。检测片材10及调光片材20具备使可视光透射的光透射性。检测片材10及调光片材20具有相互大致相同的尺寸。以检测片材10的外缘与调光片材20的外缘大致一致的方式,将检测片材10重叠在调光片材20上。此外,检测片材10和调光片材20构成为一体的构造体。另外,所谓的检测片材10和调光片材20具有相互大致相同的尺寸是指,除了具有相互相同的尺寸以外,还包括例如对至少1个片材的端部实施修整、因该修整而发生的2个片材间的尺寸的差异。

检测片材10具备多个检测部10a、10b、10c、10d、10e、10f、10g、10h。各检测部10a~10h在检测片材10之中位于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区域中,1个区域的一部分不与其他区域重叠,此外,1个区域的全部不与其他区域重叠。各检测部10a~10h构成为,能够在各自所占的区域的大致整体中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各检测部10a~10h采用具备单一的导电层的表面型、具备相互对置的2个导电层的投影型中的某1个方式。全部检测部10a~10h采用的方式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2个方式。各检测部10a~10h具有在纸面中沿横向延伸的矩形状。各检测部10a~10h具有不相互重叠而是隔开一定的间隔在纸面中沿纵向排列的规则性的排列。以下,将各检测部10a~10h的规则性的排列称作第2排列。

调光片材20具备多个调光部20a、20b、20c、20d、20e、20f、20g、20h。各调光部20a~20h构成为,能够变更各自的可视光的光透射率。各调光部20a~20h是电致变色型、偏光板型、液晶型(pnlc或pdlc等)的某种模式,采用普通式和反转式中的某种方式。全部的调光部20a~20h采用的方式既可以是单一的种类,也可以是互不相同的2个以上的种类。各调光部20a~20h具有在纸面中沿横向延伸的矩形状。各调光部20a~20h具有相互不重叠而是隔开一定的间隔在纸面中沿纵向排列的规则性的排列。以下,将各调光部20a~20h的规则性的排列称作第1排列。第1排列的规则性与第2排列的规则性相同。

此外,各调光部20a~20h对置于和与其他调光部20a~20h对置的检测部10a~10h不同的检测部10a~10h。例如,调光部20a与检测部10a对置,调光部20b与检测部10b对置。此外,调光部20g与检测部10g对置,调光部20h与检测部10h对置。

另外,所谓的“第m排列的规则性与第n排列的规则性相同”是指,以下几项中的至少一个:1)按照第m排列被排列的要素(以下,在本文中将该要素定义为要素m)的排列方向与按照第n排列被排列的要素(以下,在本文中将该要素定义为要素n)的排列方向相同;2)与要素m的排列顺序对应的要素m彼此的相对大小的关系和与要素n的排列顺序对应的要素n彼此的相对大小的关系相同;3)与要素m的排列顺序对应的要素m彼此的相对位置的关系和与要素n的排列顺序对应的要素n彼此的相对位置的关系相同。

调光装置具备输入位置判定部31、变更位置确定部32及驱动部33。这些输入位置判定部31、变更位置确定部32及驱动部33是调光处理部的一例。调光处理部具备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及存储器,并不限于用软件处理后述的各种处理的全部。例如,调光处理部也可以具备执行各种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处理的专用的硬件(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即,调光处理部可以构成为,包括1)asic等1个以上的专用的硬件电路、2)按照计算机程序(软件)动作的1个以上的处理器(微型计算机)或3)它们的组合在内的电路。

检测片材10的检测的结果被作为检测信号sia向输入位置判定部31输入。输入位置判定部31基于检测信号sia,判定各检测部10a~10h是否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输入位置判定部31将输入位置判定部31的判定的结果输出。

例如,当用户轻击(tap)检测部10a时,表示在检测部10a中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并且在其他检测部10b~10h中没有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信号sia被向输入位置判定部31输入。输入位置判定部31输出表示检测部10a是输入对象且其他检测部10b~10h是非输入对象的判定的结果。

将输入位置判定部31的判定的结果作为判定数据da向变更位置确定部32输入。变更位置确定部32按照各检测部10a~10h的排列,将固有的调光部20a~20h一个一个地与各检测部10a~10h建立对应。即,按照8个检测部10a~10h在纵向上排列的方式,变更位置确定部32从纵方向的上方起依次将固有的调光部20a~20h一个一个地与各检测部10a~10h建立对应。例如,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调光部20a与检测部10a建立对应,将调光部20b与检测部10b建立对应。此外,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调光部20g与检测部10g建立对应,将调光部20h与检测部10h建立对应。

变更位置确定部32基于判定数据da,在调光部20a~20h之中将与输入对象建立了对应的某个调光部作为输出对象对待,将该输出对象确定为变更信号sid的输出目的地。并且,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变更位置确定部32的确定的结果输出。例如,表示检测部10a是输入对象且其他的检测部10b~10h是非输入对象的判定数据da被向变更位置确定部32输入。此时,变更位置确定部32基于判定数据da,将与检测部10a建立了对应的调光部20a作为输出对象对待,并将该调光部20a确定为变更信号sid的输出目的地。并且,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变更信号sid的输出目的地是调光部20a这一情况作为确定的结果输出。

变更位置确定部32的确定的结果被作为确定数据db向驱动部33输入。驱动部33基于确定数据db,生成变更信号sid。变更信号sid是用来变更各调光部20a~20h中的当前的光透射率的驱动信号。例如,当驱动部33将各调光部20a~20h的光透射率用高低的2个等级表现时,驱动部33生成用来使当前的光透射率反转的变更信号sid。驱动部33基于确定数据db,将变更信号sid向输出对象输出。例如,将表示调光部20a是输出对象这一情况的确定数据db向驱动部33输入。此时,驱动部33基于确定数据db,将变更信号sid向调光部20a输出。

接着,对上述调光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图4中,作为各调光部20a~20h的状态的一例,将具有较高的光透射性的状态表示为透明,将具有较低的光透射性的状态表示为不透明。

如图2的(a)表示那样,如果从各调光部20a~20h是透明的装置状态起,用户轻击检测部10a,则在检测部10a中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并且在其他的检测部10b~10h中没有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结果,变更信号sid被输出到调光部20a,调光部20a从透明变化为不透明。

如图2的(b)表示那样,如果从各调光部20b~20h是透明的装置状态起,用户轻击检测部10c,则在检测部10c中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并且在其他的检测部10a、10b、10d~10h中没有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结果,变更信号sid被输出到调光部20c,调光部20c从透明变化为不透明。

如图2的(c)表示那样,如果从各调光部20b、20d~20h是透明的装置状态起,用户轻击检测部10b,则在检测部10b中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并且在其他的检测部10a、10c~10h中没有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由此,变更信号sid被输出到调光部20b,调光部20b从透明变化为不透明。结果,调光片材20中的作为上部的调光部20a~20c成为不透明,调光片材20中的作为下部的调光部20d~20h成为透明。

如图3的(a)表示那样,如果从各调光部20a~20h是透明的装置状态起,用户将手指朝向下方从检测部10a滑动到检测部10e,则在各检测部10a~10e中依次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结果,首先,变更信号sid被输出到调光部20a,调光部20a从透明变为不透明。接着,如图3的(b)、图3的(c)表示那样,对于调光部20b~20e,变更信号sid从上起依次被输出,调光部20b~20e从上起依次从透明变为不透明。结果,从透明向不透明的切换从调光片材20的上端起依次朝向下方进行。即,能够呈现出遮光区域逐渐展开那样的视觉效果。

如图4的(a)表示那样,如果从各调光部20a~20h是不透明的装置状态起,用户将手指朝向上方从检测部10h滑动到检测部10c,则在各检测部10c~10h中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结果,首先,变更信号sid被输出到调光部20h,调光部20h从不透明变为透明。接着,如图4的(b)、图4的(c)表示那样,对于调光部20c~20f,变更信号sid从下起依次被输出,调光部20c~20f从下起依次从不透明变为透明。结果,从不透明向透明的切换从调光片材20的下端起依次朝向上方进行。即,能够呈现出透明区域逐渐展开那样的视觉效果。

以上,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得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1)将由各检测部10a~10h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变换为,与检测到该变化的检测部10a~10h建立了对应的调光部20a~20h中的光透射率的变更。此时,由于调光片材20中的各调光部20a~20h的排列相当于检测片材10中的各检测部10a~10h的排列,所以能够将调光片材20中的输入部位与检测片材10中的输出部位建立对应。所以,能够通过碰触想要变更光透射率的部位这样的直觉的操作来改变调光片材20的光透射率。

(2)检测部10a~10h和与其建立了对应的调光部20a~20h相互重叠,它们都具备光透射性,所以能够通过碰触使光透射率变更的部位这样的直观的操作来改变该部位的光透射率。

另外,第1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变更而实施。

·多个检测部10a~10h也可以做成一体的构造体。例如,检测片材10具备分别检测由用户带来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多个检测元件,进而多个检测元件被划分为作为检测元件的集合的多个检测元件组。并且,也能够做成以下的结构,即:各检测部10a~10h被与固有的检测元件组建立了对应,各检测部10a~10h的位置或大小由变更位置确定部32存储的数据、即各检测部10a~10h与检测元件组的对应关系来决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片材10而取静电电容型为例进行了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调光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以外的类型的接触传感器构造作为检测片材。

·检测片材10和调光片材20也可以做成分体。此时,例如也可以做成以下的结构:将检测片材10、输入位置判定部31及变更位置确定部32构成为单一的装置,将确定数据db向驱动部33发送。

·检测片材10和调光片材20也可以做成互不相同的尺寸。例如也可以做成以下的结构:将比调光片材20小的检测片材10接合在调光片材20上,以使调光片材20与适合于在设置调光片材20的环境中操作调光片材20的部位重叠。

(变形例1:手势)

·在输入位置判定部31中,也可以关于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各检测部10a~10h,将规定的时间间隔下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作为样式而输入。此外,在输入位置判定部31中,也可以将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各检测部10a~10h之中的输入对象的位置的推移作为样式而输入。此时,输入位置判定部31对输入位置判定部31的判定的结果附加关于所输入的样式的数据。

此外,变更位置确定部32具备的存储部也可以对于各输入样式,将变更信号sid和该变更信号sid的输出对象建立对应而存储。并且,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存储部存储的各输入样式与输入位置判定部31输出的样式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与输入位置判定部31输出的样式一致的输入样式。此外,变更位置确定部32经由驱动部33的驱动,将与该一致的输入样式建立了对应的变更信号sid向与该输入样式建立了对应的输出对象输出。

输入样式例如是,对于检测部10a~10h的某个,用户的手指等瞬间地接近并由此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轻击(tap),或用户的手指等持续接触规定的期间并由此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长按等。此外,输入样式是,在相互相邻的2个检测部10a~10h中,用户的手指等接触的位置在规定的期间内移动、由此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滑动。

此外,输入样式是,在互不相同的2个检测部10a~10h中,用户的手指等同时接触的2个位置的间隔在规定的期间内被扩大或被缩窄并由此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内缩(pinchin)或外扩(pinchout)。此外,输入样式是,对于检测部10a~10h的某个,用户的手指等碰触、在此状态下使用户的手指等向规定的方向移动并由此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拖拽(drag)。

根据上述变形例1,能得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3)也可以通过轻击想要使光透射率变更的部位、或向想要使光透射率变更的方向滑动、或对想要使光透射率变更的部位进行长按这样的直觉的操作来驱动调光装置。

(变形例2:光透射率等级)

·变形例1的结构还可以在以下所述的点进行变形。各调光部20a~20h具有的光透射率并不限于较高的光透射率和较低的光透射率这2种,也可以设为包括较高的光透射率与较低的光透射率之间的中间的光透射率的3种以上。此时,变更位置确定部32具备的存储部对于各输入样式,也可以与用来得到互不相同的光透射率的变更信号sid建立对应而存储。并且,变更位置确定部32与上述变形例同样,经由驱动部33的驱动,将与该一致的输入样式建立了对应的变更信号sid向输出对象输出。

参照图5的(a)~图5的(c),说明上述变形例的调光装置的作用的一例。另外,在参照了图5的(a)~图5的(c)的说明中,关于各调光部20a~20h具有的光透射率,将较高的光透射率表示为透明(在图5中不带圆点的区域),将较低的光透射率表示为不透明(在图5中带有较深的圆点的区域)。此外,将较高的光透射率与较低的光透射率的中间的光透射率表示为半透明(在图5中带有较浅的圆点的区域)。变更位置确定部32的存储部存储有轻击和长按的2个输入样式。

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相当于轻击的输入样式与作为输出对象的调光部20a~20h建立对应,该调光部20a~20h与检测到轻击的检测部10a~10h对置。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相当于轻击的输入样式与作为变更信号sid的、用来以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顺序将当前的光透射率切换为下个状态的信号建立对应。

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相当于长按的输入样式与作为输出对象的、与检测到长按的检测部10a~10h对置的调光部20a~20h建立对应。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相当于长按的输入样式与作为变更信号sid的、被长按的时间越长则用来使当前的光透射率越接近于不透明的信号建立对应。

如图5的(a)、图5的(b)表示那样,当各调光部20a~20h是透明时,如果对检测部10a进行长按,则调光部20a的状态以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顺序变化。并且,如图5的(c)表示那样,如果对检测部10b~10d进行长按,并且对检测部10e~10h进行轻击,则调光部20b~20d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并且调光部20e~20h从透明变为半透明。

根据变形例2,能得到以下的效果。

(4)能够实现:调光部20a~20h的光透射率以三阶段变化;此外,被长按的时间越长,调光部20a~20h的光透射率越降低;能够向用户敦促这些的掌握。

(5)能够通过将想要进行该变更的部位长时地按下这样的直觉的操作来实现持续改变调光部20a~20h的光透射率。

另外,也可以将相当于长按的输入样式与作为变更信号sid的、被长按的时间越长则用来使当前的光透射率越接近于透明的信号建立对应。即,只要是与各输入样式建立了对应的变更信号sid和与其他输入样式建立了对应的变更信号sid相比,使输出对象的光透射率的变更不同的结构就可以。

(变形例3:对应关系)

·如图6表示那样,与单一的检测部10a建立了对应的调光部20a、20b、20c的数量也可以为2个以上。在这样的调光装置中,也是各检测部10a、10b沿上下方向排列,此外,调光部20a~20d沿上下方向排列,将位于最上方的调光部20a与位于最上方的检测部10a和位于调光部20a的下侧的调光部20b、20c建立对应。并且,将位于最下方的调光部20d与位于最下方的检测部10b建立对应。在该对应关系中,各检测部10a、10b的排列的规则性和调光部20a~20d的排列的规则性也相同。

·如图7表示那样,与2个以上的检测部10a、10b建立了对应的调光部20a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在这样的调光装置中,也是各检测部10a~10c沿上下方向排列,此外,调光部20a、20b沿上下方向排列,将位于最上方的调光部20a与位于最上方的检测部10a建立对应。此外,将调光部20a也与位于检测部10a的下侧的检测部10b建立对应。并且,将位于最下方的调光部20b与位于最下方的检测部10c建立对应。在该对应关系中,3个检测部10a~10c的排列的规则性与2个调光部20a、20b的排列的规则性也相同。

另外,在通过对调光装置碰触这样的直觉的操作而改变调光片材的光透射率这样的观点中,也可以做成调光装置具备单一的调光部和单一的检测部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可以导入在以下的附记中记载的技术思想。

[附记]

调光装置具备:调光片材,具备构成为变更光透射率的调光部;以及检测片材,具备构成为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与调光部建立了对应的检测部。此外,该调光装置具备:驱动部,向调光部输出用来变更光透射率的变更信号;以及调光处理部,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部是输入对象,与输入对象建立了对应的调光部是输出对象,将驱动部的变更信号的输出目的地控制为上述输出对象。

·如图8表示那样,检测部10a的大小和与该检测部10a对置的调光部20a的大小可以做成互不相同的大小。

以上,如参照图6~图8说明那样,调光装置只要是各检测部具备能够与各调光部的排列相适应的排列、且按照各排列将固有的调光部与各检测部建立了对应的结构就可以。

·如图9表示那样,单一的调光部20a~20c镶边的形状也可以显示设置有调光装置的施设等的环境的状况。此时,也可以使调光部20a~20c排列的方向与调光部20a~20c表示的内容的推移的方向一致。例如,在对办公室的会议室具备的窗户等设置了调光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调光部20a~20c从上朝下排列,调光部20a~20c为不透明时显示的内容从上起依次为预约中、会议中、空室。进而,也可以当调光部20a~20c是不透明时,各调光部20a~20c呈现固有的颜色。例如也可以是,调光部20a当其为不透明时呈现白色,调光部20b、20c当其为不透明时呈现黑色。

(变形例4:配线宽度)

·如图10表示那样,检测片材10具备位于检测片材10的大致中央的第1检测部101、和具有将第1检测部101包围的环状的第2检测部102。调光片材20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第1电极层21和具有光透射性的第2电极层23。此外,调光片材20还具备作为液晶型的、含有液晶组成物且被第1电极层21和第2电极层23夹着的调光层22。

调光层22具备位于调光层22的大致中央的第1调光元件221和具有将第1调光元件221包围的环状的第2调光元件222。第1调光元件221和第2调光元件222的排列相当于调光部的排列。第1电极层21是被输入电压信号的输入对象层的一例,具备作为2个电极元件的中央电极元件211和周边电极元件212,上述2个电极元件具备具有与调光部的排列的规则性相同的规则性的排列。2个电极元件的排列方式是第4排列的一例。中央电极元件211与第1调光元件221及第1检测部101对置。周边电极元件212与第2调光元件222及第2检测部102对置。

第1电极层21具备位于第1电极层21的边缘的2个端子部211t、212t。第1电极层21还具备与端子部211t和中央电极元件211连接的配线层21w。与配线层21w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是宽度方向,在宽度方向上,配线层21w具有的宽度tw与连接在配线层21w上的中央电极元件211具有的宽度相比,足够小。

这里,假设变更信号sid是电压信号,并且是在与配线层21w对置的部位,也足以改变液晶组成物的取向的水平。在此情况下,当在包括中央电极元件211的调光部,光透射率变化时,在包括配线层21w的部位,光透射率也变化。另一方面,在调光装置中,用户不希望发生这样在与配线层21w对置的部位光透射率变化的情况较多。

此时,如上述那样,配线层21w具有的宽度tw优选的是,即使对其施加变更信号sid、在与配线层21w对置的部位也不改变液晶组成物的取向的大小。换言之,变更信号sid具有的电压水平优选的是,抑制为在与配线层21w对置的部位不改变液晶组成物的取向的大小。这样的配线层21w的宽度tw例如是1mm以下。并且,在液晶组成物位于第1电极层21与第2电极层23之间的结构中,中央电极元件211的升压较容易,不对配线层21w供给过大的电流。因此,配线层21w的宽度tw只要是能够对中央电极元件211施加足以改变液晶组成物的取向的电压的大小就可以。另外,为了抑制配线层21w的上述的电场的形成,优选的是在第2电极层23中在与配线层21w对置的部位具有狭缝等空隙。

根据变形例4,能得到以下的效果。

(6)用来向中央电极元件211施加电压的配线层21w基于中央电极元件211的位置与驱动部33的位置的相对的关系而被求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及位置。对于这一点,根据变形例4的调光装置,对于在调光片材20之中与中央电极元件211对置的部分,改变其光透射率,另一方面,对于在调光片材20之中与配线层21w对置的部分,抑制其光透射率的变更。所以,能够抑制仅在与配线层21w对置的位置处光透射率变化、即抑制在与直觉的操作没有关系性的部位处光透射率变化。

(7)由于能够仅在以环形状包围的范围中改变光透射率,所以能得到依据上述(6)的效果的有用性进一步变高。此外,将从第1调光元件221朝向第2调光元件222依次提高光透射率的处理与内缩或外扩的输入样式建立对应。或者,将从第1调光元件221朝向第2调光元件222依次降低光透射率的处理与内缩或外扩的输入样式建立对应。由此,能够进行更直觉的操作。

(第2实施方式)

作为第2实施方式而说明将第1实施方式的调光片材20具体化为具备pnlc型的调光层的调光片材、将第1实施方式的检测片材10具体化为投影静电电容型的检测片材的形态。

如图11表示那样,调光装置具备检测片材10和调光片材20。检测片材10具备沿一个延伸方向延伸的多个驱动电极11、和沿与驱动电极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感测电极12。各驱动电极11和各感测电极12在检测片材10与调光片材20的堆叠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用来在驱动电极11与感测电极12之间形成规定的静电电容的未图示的电介质层位于各驱动电极11与各感测电极12之间。从检测片材10与调光片材20的堆叠方向观察,在检测片材10之中驱动电极11与感测电极12交叉的各部分是检测元件13。检测片材10具备以矩阵状取位的许多检测元件13。

各驱动电极11并联连接在扫描部31a上。扫描部31a使用来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电压的施加以多个驱动电极11的排列的顺序,同步于时钟信号clk,对多个驱动电极11一根一根地扫描。各感测电极12并联连接在电流检测部31b上。电流检测部31b同步于时钟信号clk,检测流到各感测电极12中的电流的变化。电流检测部31b基于检测到电流的变化的感测电极12的位置和检测到电流时被施加了电压的驱动电极11的位置,生成表示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元件13的位置的数据。扫描部31a及电流检测部31b构成输入位置判定部31,将电流检测部31b的检测的结果作为判定数据da输出。

调光片材20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第1电极层21、具有光透射性的第2电极层23、以及被第1电极层21和第2电极层23夹着的调光层22。此外,调光片材20具备将这些第1电极层21、调光层22及第2电极层23覆盖的阻挡层26。

第1电极层21由沿驱动电极1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第1电极元件21a构成。对于各第1电极元件21a,从驱动部33施加作为电压信号的变更信号sid。第2电极层23是与全部的第1电极元件21a对置的单一的导电膜。对于第2电极层23,从驱动部33施加基准电压vcom。构成第1电极层21及第2电极层23的材料例如是掺锡氧化铟(ito)、氧化锡(to)、掺氟氧化锡(fto)。另外,第2电极层23也与第1电极层21同样,也可以由多个电极元件构成。

调光层22由与各第1电极元件21a对置的多个调光元件22a构成。各调光元件22a具备具有pnlc(polymernetworkliquidcrystal,聚合物网络液晶)构造的高分子网络型的液晶。各调光元件22a中包含的液晶分子例如介电常数各向异性是正,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的介电常数比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的介电常数大。液晶分子的一例是席夫碱类、偶氮类、氧化偶氮类、联苯类、三联苯类、苯甲酸酯类、二苯乙炔类、嘧啶类、环己烷羧酸脂类、苯基环己烷类、二噁烷类。在相互相邻的第1电极元件21a的间隙及相互相邻的调光元件22a的间隙中,埋入了具备气体阻挡功能的封闭剂22s。将这样的间隙填充的封闭剂22s对于施加在相互相邻的第1电极元件21a之间的电压具备充分的绝缘耐受性。

阻挡层26具备气体阻挡功能和紫外线阻挡功能的至少一方。气体阻挡功能是抑制调光层22中包含的液晶组成物与外界气体的接触的功能。紫外线阻挡功能是抑制紫外线向调光层22中含有的液晶组成物入射的功能。具备气体阻挡功能的阻挡层26例如构成为塑料膜与气体阻挡膜的层叠体。塑料膜是聚酯膜、聚碳酸酯膜、多芳基化合物膜、聚醚砜膜。气体阻挡膜例如是氧化硅膜或氮氧化硅膜。具备紫外线阻挡功能的阻挡层26例如含有光起始剂、具有不饱和双键(日语:不飽和二重結合)的化合物、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例如是水杨酸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氰基丙烯酸类、三嗪类。

pnlc型的调光层中包含的液晶组成物包含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具有的苯基、未反应的聚合性不饱和键、光起始剂容易吸收外光中的紫外线而改性,所以在液晶组成物中容易发生因紫外线的入射而导致的劣化。另一方面,如果为了抑制这样的液晶组成物的劣化而使液晶组成物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的耐候剂,则当进行调光层22的固化成型时,在固化所需要的紫外线被耐候剂吸收,阻碍固化反应。所以,如果是如上述那样不是液晶组成物而是调光层22以外的部件具备抑制紫外线的入射的功能的结构,则能够将调光层22从紫外线保护,能够实现调光片材20的耐候性的提高。

光透射性基材25位于检测片材10与调光片材20之间。光透射性基材25是用来抑制起因于第1电极层21的对于检测片材10的噪声的绝缘体。光透射性基材25具备相互对置的支承面。光透射性基材25具有的一方的支承面是支承检测片材10的面,光透射性基材25具有的另一方的支承面是支承调光片材20的面。光透射性基材25具有的厚度例如是0.5mm以上。构成光透射性基材25的材料的一例,是玻璃或硅等的透明无机材料、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乙烯醇、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酰亚胺、聚砜等的透明有机材料。

由于调光片材20具备的第1电极层21与检测片材10具备的各检测元件13相互对置,所以作为导电体的第1电极层21容易将其受到的来自外部的电气性的噪声传递给与其对置的各检测元件13。关于这一点,如果位于各检测元件13与调光片材20之间的光透射性基材25是具有0.5mm以上的厚度的绝缘体,则各检测元件13难以检测到第1电极层21中的电气性的噪声。特别是,在构成光透射性基材25的材料是具有7.0以上且8.0以下的相对介电常数的玻璃的情况下、或是具有约3.3的相对介电常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情况下,通过光透射性基材25具有0.5mm以上的厚度,能够良好地抑制将第1电极层21中的信号的变化传递给各检测元件13。结果,在使检测片材10与调光片材20相互对置而进一步提高直觉的操作的结构中,也能够对于检测元件13的检测出的结果得到希望的精度。

另外,光透射性基材25与上述的阻挡层26同样,也能够具备气体阻挡功能及紫外线阻挡功能的至少一方。此外,光透射性基材25与检测片材10的接合、光透射性基材25与调光片材20的接合可以采用光学两面粘着片(oca)等透明粘着剂的形态,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各片的框部分用粘接带等粘贴的形态。进而,光透射性基材25是支承第1电极层21的基材,也可以兼作为调光片材20的一部分。此外,光透射性基材25是支承感测电极12或驱动电极11的基材,也可以兼作为检测片材10的一部分。

如图12表示那样,调光片材20具备的各调光部20a、20b、20c是与第1电极元件21a对置的区域,各具备1个第1电极元件21a。检测片材10具备的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是相互相邻的多个检测元件13的集合,属于它的检测元件13能够变更。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作为检测部发挥功能。

变更位置确定部32的存储部存储将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和应与其对置的调光部20a、20b、20c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变更位置确定部32的存储部存储将各检测元件13和其属于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建立了对应的变换数据32a(参照图13)。

这里,在检测片材10与调光片材20叠合时,有在检测片材10中的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排列的方向和调光片材20中的各调光部20a、20b、20c排列的方向中发生偏差的情况。此时,在对置于各调光部20a、20b、20c的区域与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之间发生偏差。并且,例如如图12表示那样,如果用户进行将调光部20c的右上角轻击的操作,则变更位置确定部32识别出在检测元件组13b的右下角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结果,变更位置确定部32使驱动部33输出用来改变调光部20b的光透射率的变更信号sid,调光部20b的光透射率变化。

所以,变更位置确定部32进行对变更位置确定部32存储的上述变换数据32a进行制作的制作处理。并且,变更位置确定部32在将调光部20a、20b、20c的某个与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建立对应的处理之中,基于上述变换数据32a,进行确定检测元件13所属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的通常处理。

如图13表示那样,在变更位置确定部32进行的制作处理中,首先,将调光部20a驱动为可辨识的状态。接着,对于预先被设定为调光部20a的校准点cp的调光部20a的四角的各自,用户按照规定的顺序轻击。此时,检测片材10的检测的结果被作为校正用检测信号sicl向输入位置判定部31输入。输入位置判定部31基于校正用检测信号sicl,将关于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4个检测元件13的数据作为校正用数据dacl向变更位置确定部32输出。并且,变更位置确定部32基于校正用数据dacl,将被4个检测元件13包围的检测元件13的集合与检测元件组13a建立对应。

以后,对于其他的调光部20b、20c,变更位置确定部32也进行上述的制作处理,由此,将与各调光部20a、20b、20c对置的检测元件13的集合与检测元件组13a、13b、13c建立对应。如果这样的制作处理结束,则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以后的处理切换为通常处理。即,变更位置确定部32基于通过上述制作处理制作出的变换数据32a,确定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元件13所属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此外,将与所确定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建立了对应的调光部20a、20b、20c确定为输出对象。

以上,根据第2实施方式,能得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8)由于位于检测片材10与调光片材20之间的光透射性基材25具备用来抑制在检测的结果中包含噪声的绝缘所需要的厚度,所以能够提高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精度。并且,由于使将检测片材10与调光片材20重叠变得容易,所以对于调光装置占用的面积扩大的抑制也变得容易。

(9)在检测片材10具有的刚性和调光片材20具有的刚性不满足调光装置要求的刚性的情况下,用来提高检测的精度的光透射性基材25兼具备用来提高其刚性的功能。

(10)在将检测片材10与调光片材20重叠的结构中,即使在预先设定的检测部和应与其对置的调光部的相对的位置中发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变更位置确定部32进行的制作处理而将该偏差校正。

另外,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变更而实施。

·阻挡层26具备的气体阻挡功能及紫外线阻挡功能也可以在用来将光透射性基材25与调光片材20粘接的粘接层、或用来将光透射性基材25与检测片材10粘接的粘接层中具备。即,也可以是,由第1电极层21、调光层22、第2电极层23构成的层叠体以外的结构部件具备气体阻挡功能或紫外线阻挡功能。

·第2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适当组合而实施。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电极层23是单一的导电膜。在有关本发明的调光装置中,也可以将第2电极层23划分为多个区域。这里,第2电极层23优选的是在与第1电极层21及调光层22的分割位置对应的位置进行区域分割,但并不限定于此。将第2电极层23进行区域分割的结构具有即使在末端(距连接着电极线的部位最远的部位)也作为公共电极被施加稳定的基准电压vcom的优点。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电极层23越是大尺寸,到上述末端的电压下降有可能越显著地表现。因此,为了向上述末端施加一定的基准电压vcom,可以考虑从驱动部33施加vcom以上的驱动电压的必要性。关于这一点,将第2电极层23进行区域分割的结构能够缩短各区域中的连接着电极线的部位到末端的距离。结果,将第2电极层23进行区域分割的结构也具有能够将一次施加的驱动电压抑制得较低的优点。

(变形例5)

如图14表示那样,检测片材10也可以不将位于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13a、13b之间的至少1个检测元件13与检测元件组13a、13b建立对应。换言之,变更位置确定部32,能够在用来将各检测元件13与检测元件组13a、13b、13c的某个建立对应的变换数据32a中,使位于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13a、13b之间的至少1个检测元件13与检测元件组13a、13b、13c的哪个都没有建立对应。另外,检测元件组13a、13b、13c的排列方式是第3排列的一例。

例如,在图14中,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13a、13b的间隙与相互相邻的调光部20a、20b的间隙对置。这样,在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13a、13b的间隙中,沿着检测元件组13a、13b的延伸方向排列着1列的检测元件13。并且,这些排列为1列的检测元件13在变更位置确定部32存储的变换数据32a中与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的哪个都没有建立对应。

此外,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13b、13c的间隙与相互相邻的调光部20b、20c的间隙对置。这样,在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13b、13c的间隙中,沿着检测元件组13b、13c的延伸方向排列着1列的检测元件13。并且,这些排列为1列的检测元件13也在变更位置确定部32存储的变换数据32a中与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的哪个都没有建立对应。

根据上述变形例5,能得到以下的效果。

(11)由于使由多个检测元件13构成的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作为单一的检测部发挥功能,所以能够提高用来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位置上的解析力。

(12)哪个检测元件组13a、13b、13c都不属于的检测元件13位于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之间。并且,将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的检测中排除。因此,也能够抑制在相互相邻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之间发生误检测。

(变形例6)

·输入位置判定部31,关于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各检测元件13,也能够将规定的时间间隔下的变化作为样式输入。此外,输入位置判定部31,也能够将在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各检测元件13之中的、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元件13的位置的推移作为样式输入。此时,输入位置判定部31对于输入位置判定部31的判定的结果,附加关于被输入的样式的数据。

此外,如图15表示那样,变更位置确定部32具备的存储部也可以存储对于各输入样式、将变更信号sid和作为其变更信号sid的输出对象的第2输出对象建立了对应的样式数据32b。第2输出对象是2个以上的调光部20a、20b、20c。并且,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存储部存储的各输入样式与输入位置判定部31输出的样式比较,确定与输入位置判定部31输出的样式一致的输入样式。此外,变更位置确定部32借助驱动部33的驱动,将与该一致的输入样式建立了对应的变更信号sid向与该输入样式建立了对应的第2输出对象输出。

例如,输入样式是相当于滑动的样式,通过在单一的检测元件组13a、13b、13c之中、用户的手指等所接触的位置在规定的期间内移动而被检测到。相当于滑动的输入样式与作为变更信号sid的用来使调光部20a、20b、20c的状态成为不透明的信号建立对应。此外,相当于滑动的输入样式与作为第2输出对象的调光部20a、20b、20c建立对应。

并且,如果进行相当于滑动的操作,则变更位置确定部32将存储部存储的各输入样式与输入位置判定部31输出的样式比较,确定出与输入位置判定部31输出的样式一致的输入样式相当于滑动。接着,变更位置确定部32借助驱动部33的驱动,将与该一致的输入样式建立了对应的变更信号sid向与该输入样式建立了对应的第2输出对象输出。即,将用来使调光部20a、20b、20c的状态成为不透明的变更信号sid向各调光部20a、20b、20c依次输出。由此,各调光部20a、20b、20c从调光部20a起依次成为不透明。

根据上述变形例6,能得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13)也可以通过与单一的调光部20a对置的检测元件组13a中的操作,来实现对于多个调光部20a、20b、20c的每个调光部使其光透射率变更。

(第3实施方式)

作为第3实施方式而说明将第1实施方式的调光片材20具体化为具备pnlc型的调光层的调光片材、将第1实施方式的检测片材10具体化为表面静电电容型的检测片材的形态。另外,第3实施方式从第2实施方式去掉了光透射性基材25,并且与第2实施方式相比,主要是检测片材10的结构不同。因此,以下主要说明检测片材10的结构,省略与第2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如图16表示那样,调光装置具备检测片材10和调光片材20。检测片材10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绝缘体即基材片15、和6个检测部10a~10f。基材片15分别具备调光片材20接合的第1区域15s1和6个检测部10a~10f所处的第2区域15s2。

调光片材20中的各调光部在各调光部中具备各1个第1电极元件21a,在各调光部中具备各1个调光元件22a,并且具备对各调光部共通的第2电极层23。

各检测部10a~10f采用具备单一的电极层的表面静电电容型。各检测部10a~10f沿着在调光片材20中第1电极元件21a排列的方向排列。此外,各检测部10a~10f与对于各检测部10a~10f的各1个调光部并列设置。

并且,如图17的(a)表示那样,如果从各调光部20a~20f是透明的装置状态,用户将检测部10a轻击,则在检测部10a中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并且在其他的检测部10b~10f中没有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结果,变更信号sid被输出到调光部20a,调光部20a从透明变为不透明。

此外,如图17的(b)表示那样,如果从各调光部20a~20f是透明的装置状态,用户的手指从检测部10a滑动到检测部10e,则在检测部10a~10e中,从上方起依次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结果,变更信号sid被输出到调光部20a~20e,调光部20a~20f的状态从上方起依次从透明变为不透明。

以上,根据第3实施方式,能得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14)各检测部10a~10f和调光片材20在作为绝缘体的基材片15的面方向上并列设置。因此,也能够抑制通过各检测部10a~10f与调光片材20重叠而在检测的结果中包含噪声。

另外,第3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变更而实施。

·第3实施方式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适当组合而实施。

·在提高调光装置具有的刚性的观点方面,也可以第3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调光装置具备第2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光透射性基材25。此外,在提高调光片材20具有的耐久性的观点方面,第3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调光装置也能够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基材片15等的部件中具备气体阻挡功能或紫外线阻挡功能。

附图标记说明

sia…检测信号;10…检测片材;10…调光片材;20a、10b、10c、10d、10e、10f、10g、10h…检测部;20a、20b、20c、20d、20e、20f、20g、20h…调光部;31…输入位置判定部;32…变更位置确定部;33…驱动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