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机身稳定支撑机构的超薄型数字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40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机身稳定支撑机构的超薄型数字音响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薄型数字音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机身稳定支撑机构的超薄型数字音响。



背景技术:

对于音响类产品,越来越多的机型朝薄型、超薄型方向去设计,导致这些机型放置在桌面上不平衡,易倾倒。所以工程师一般都想到在机身背面1增加额外的支撑机构,当然,机身背面1的支撑机构及方式有很多,常见方式的图1和2所示,在机身背面1的中部或上部增加一能够旋转打开的支撑架2,支撑架2的上端枢接于机身,支撑架2的下部向外旋转打开并作为支撑在桌面的支撑端,这种支撑结构通常是将机身仰躺一个角度才能放稳,而不是按机身竖直方向放置去增加平衡机构,往往偏离了工业设计师原有的初衷,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机身稳定支撑机构的超薄型数字音响,它结构简单,将机身竖直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机身稳定支撑机构的超薄型数字音响,包括机身和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机身背面的下部位置,支撑架的下端部枢接于机身,在支撑架处于闭合状态时支撑架贴紧在机身背面或收纳进机身内部,在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架的上端部向外旋转打开,且打开后的支撑架定位在水平状态或与机身底面平行的状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呈薄板形状的支撑板、呈细长形状的支撑杆或由若干杆件组成的架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身背面开设有收纳腔,支撑架处于闭合状态时支撑架收纳于收纳腔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的下端部的两侧分别朝向内侧延伸出一侧板,两个侧板的外侧面分别成型有一转轴,机身设置有与转轴相对应的轴孔,支撑架的两个转轴分别活动插设于机身相对应的轴孔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侧板朝向机身的侧面成型有凸轮面,凸轮面设置有对应于支撑架处于闭合状态的第一凹口以及对应于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二凹口,机身内安装有弹片,弹片的外端部设置于用于将支撑架定位于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的定位部,定位部弹性抵顶于凸轮面、第一凹口或第二凹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片呈“L”形,弹片具有横向延伸的弹性臂和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臂,固定臂固定于机身,弹性臂的外端部折弯出所述定位部,定位部呈“V”字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部成型有扣部,扣部凸出在支撑架的背面,在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架的扣部作为接触桌面的支撑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不改变机身竖直方向放置状态,增加了平衡机构,且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将薄型和越薄型的数字音响的机身竖直支撑在桌面,且不易倾倒,支撑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数字音响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数字音响通过支撑架放置在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处于闭合状态时支撑架与弹片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隐藏部分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架与弹片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数字音响通过支撑架支撑并呈竖直状态摆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背面2、支撑架3、收纳腔4、侧板5、转轴6、凸轮面7、第一凹口8、第二凹口9、弹片10、定位部11、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改进机身稳定支撑机构的超薄型数字音响,见图3至图9所示,包括机身和支撑架2,支撑架2包括呈薄板形状的支撑板、呈细长形状的支撑杆或由若干杆件组成的架体。支撑架2设置在机身背面1的下部位置,支撑架2的下端部枢接于机身,在支撑架2处于闭合状态时支撑架2贴紧在机身背面1或收纳进机身内部,在支撑架2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架2的上端部向外旋转打开,且打开后的支撑架2定位在水平状态或与机身底面平行的状态。机身背面1开设有收纳腔3,支撑架2处于闭合状态时支撑架2收纳于收纳腔3中。

支撑架2的下端部的两侧分别朝向内侧延伸出一侧板4,两个侧板4的外侧面分别成型有一转轴5,机身设置有与转轴5相对应的轴孔,支撑架2的两个转轴5分别活动插设于机身相对应的轴孔中,支撑架2能够以转轴5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侧板4朝向机身的侧面成型有凸轮面6,凸轮面6设置有对应于支撑架2处于闭合状态的第一凹口7以及对应于支撑架2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二凹口8,机身内安装有弹片9,弹片9的外端部设置于用于将支撑架2定位于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的定位部10,定位部10弹性抵顶于凸轮面6、第一凹口7或第二凹口8。弹片9呈“L”形,弹片9具有横向延伸的弹性臂和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臂,固定臂固定于机身,弹性臂的外端部折弯出定位部10,定位部10呈“V”字形。支撑架2的上端部成型有扣部11,扣部11凸出在支撑架2的背面,在支撑架2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架2扣部11作为接触桌面的支撑部,既便于翻开支撑架2,又能增加平衡性。

本实用新型不改变机身竖直方向放置状态,增加了平衡机构,将支撑架2的转轴5的旋转中心设置在机身底部,这是关键,利用“L”形状的弹片9与支撑架2的凸轮面6进行弹性配合,且用第一凹口7和第二凹口8进行定位,当支撑架2在打开状态时,通过支撑架2加大原有机身底部支撑宽度,相当于加宽了机身,本实用新型具有小巧特征,不占用大的空间资源,适合更小的机型采用。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