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07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入耳式耳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用品,但大部分的耳机因结构复杂而导致装配工序较多,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且生产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的入耳式耳机。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包括发声体、耳套与本体,耳套与本体相互固定连接,发声体固定于本体内,本体包括前盖、中圈与后盖,前盖包括容纳部、弧台部、第一圆柱部与第二圆柱部,容纳部包括第二安装部与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安装部均为圆柱体,安装部的半径大于第二安装部的半径,第二安装部与安装部相互固定连接,平行于容纳部的轴线且自第二安装部指向安装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弧台部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与气孔,第一端与安装部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圆柱部固定连接,弧台部的外侧壁为圆弧壁,圆弧壁在容纳部的径向上凹向弧台部的中心,气孔为圆孔,气孔贯穿其所在的弧台部的外侧壁,气孔的数量为一个,第一端的半径大于第二端的半径;第一圆柱部的半径与第二端的半径相等,第一圆柱部的外壁为光滑曲面;第二圆柱部包括卡合部,卡合部位于第二圆柱部的端部,卡合部包括圆台部与直部,直部为圆柱体,直部自第二圆柱部的外壁沿着第二圆柱部的径向往第二圆柱部的外侧延伸,圆台部自直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圆柱部与第二圆柱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方向上,圆台部的半径沿着第一方向而减小;在第一方向上,圆台部突出于第二圆柱部的端面;前盖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圆台腔与出音道,容纳腔为圆柱腔,容纳腔与圆台腔连通,圆台腔与出音道连通,容纳腔贯穿容纳部且延伸至弧台部的内部,圆台腔自弧台部的内部延伸至第一圆柱部的内部,出音道自第一圆柱部的内部延伸并贯穿第二圆柱部,出音道为圆柱管道,在第一方向上,圆台腔的半径沿着第一方向而减小;容纳部、弧台部、第一圆柱部、第二圆柱部、容纳腔、圆台腔与出音道均为同轴设置;中圈包括前安装部与后安装部,前安装部与后安装部固定连接,前安装部固定套合于安装部的外侧,后安装部包括弧形凹口,弧形凹口自后安装部的底部沿着第一方向而凹向前安装部,中圈包括配合腔,配合腔贯穿中圈;后盖包括后盖腔、第三圆柱部、第四圆柱部与底盖,第三圆柱部与第四圆柱部固定连接,第四圆柱部与底盖固定连接,后盖腔贯穿第三圆柱部与第四圆柱部且延伸至底盖,第四圆柱部包括线孔,线孔为圆孔,线孔贯穿贯穿其所在的第四圆柱部的外侧壁,第三圆柱部固定套合于第二安装部的内侧;线孔与弧形凹口相对。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圆柱部的长度大于第一圆柱部的长度。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容纳腔包括第一台阶部,圆台腔包括第二台阶部,第一台阶部与第二台阶部相互连接。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容纳部的径向方向上,第二台阶部比第一台阶部更靠近容纳部的轴线。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第一方向上,安装部的长度长于第二安装部的长度。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发声体包括支架与声音模块,声音模块固定于支架内。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支架包括基板、柱部与台阶部,柱部自基板端面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台阶部自基板的另一端面沿着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台阶部包括第一部与第二部,第一部与第二部固定连接,第一部与第一台阶部相互抵接,第二部与第二台阶部相互抵接。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支架包括进音部,进音部为自第二部的端面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进音部包括进音口,支架包括气腔,气腔贯穿基板、柱部与台阶部并连通进音口,声音模块固定于柱部内。

由上述方案可见,此入耳式耳机的结构较之于现有耳机简单,装配工序较少,便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盖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圈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盖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耳机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耳机实施例的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入耳式耳机39包括发声体29、耳套10与本体,耳套10与本体相互固定连接,发声体29固定于本体内,本体包括前盖1、中圈2与后盖3。耳套10形状为球状,耳套10内部形成有腔体,腔体贯穿耳套10,腔体的内壁包括斜壁与直壁。耳套10的材料为弹性材料。

参见图2,前盖1包括容纳部4、弧台部5、第一圆柱部6与第二圆柱部7,前盖1为一体成形制成。容纳部4包括第二安装部8与安装部9,在第一方向上,安装部9的长度长于第二安装部8的长度。第二安装部8与安装部9均为圆柱体,安装部9的半径大于第二安装部8的半径,第二安装部8与安装部9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平行于容纳部4的轴线且自第二安装部8指向安装部9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弧台部5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与气孔11,第一端与安装部9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圆柱部6固定连接,弧台部5的外侧壁为圆弧壁,圆弧壁在容纳部4的径向上凹向弧台部5的中心,第一端的半径大于第二端的半径,气孔11为圆孔,气孔11贯穿其所在的弧台部5的外侧壁,气孔11的数量为一个。气孔11可维持耳机内外侧气压平衡,避免因耳机内侧气压过大而导致人体耳道内的气压过大,从而避免人体耳部产生不适感。

第一圆柱部6的半径与第二端的半径相等,第一圆柱部6的外壁为光滑曲面,本实施例中的光滑曲面是表面曲率没有突变的表面。第二圆柱部7包括卡合部12,卡合部12位于第二圆柱部7的端部,卡合部12包括直部13与圆台部14,直部13为圆柱体,直部13自第二圆柱部7的外壁沿着第二圆柱部7的径向往第二圆柱部7的外侧延伸,圆台部14自直部13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圆柱部6与第二圆柱部7固定连接,在第一方向上,圆台部14的半径沿着第一方向而减小;在第一方向上,圆台部14突出于第二圆柱部7的端面。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圆柱部7的长度大于第一圆柱部6的长度。圆台部14抵接于耳套10的斜壁,第一圆柱部6抵接于耳套10的直壁。在圆台部14与第一圆柱部6的挤压下,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耳套10的腔体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令耳套10固定套合于前盖1上。

参见图3,前盖1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5、圆台腔16与出音道17,容纳腔15为圆柱腔,容纳腔15与圆台腔16连通,圆台腔16与出音道17连通,容纳腔15贯穿容纳部4且延伸至弧台部5的内部,圆台腔16自弧台部5的内部延伸至第一圆柱部6的内部,出音道17自第一圆柱部6的内部延伸并贯穿第二圆柱部7,出音道17为圆柱管道,在第一方向上,圆台腔16的半径沿着第一方向而减小;容纳部4、弧台部5、第一圆柱部6、第二圆柱部7、容纳腔15、圆台腔16与出音道17均为同轴设置。

容纳腔15包括第一台阶部18,圆台腔16包括第二台阶部19,第一台阶部18与第二台阶部19相互连接。在容纳部4的径向方向上,第二台阶部19比第一台阶部18更靠近容纳部4的轴线。声音首先通过出音道17传递至耳套10的腔体内,再从腔体传递至人体耳道。出音道内可以固定装配有滤音片(附图未示出),滤音片设置有多个通孔,滤音片对声音进行过滤以保证声音的保真效果。

参见图4,中圈2包括前安装部20与后安装部21,中圈2为一体成形制成。前安装部20与后安装部21固定连接,前安装部20通过压力装配的方法与第二安装部8形成过盈配合。因此,前安装部20固定套合于第二安装部8的外侧。后安装部21包括弧形凹口22,弧形凹口22自后安装部21的底部沿着第一方向而凹向前安装部20。中圈包括配合腔23,配合腔23贯穿中圈2。配合腔23的一部分用以容纳前盖1的容纳部4,配合腔23的另一部分用以容纳后盖3的第三圆柱部25与第四圆柱部26。

参见图5,后盖3包括后盖腔24、第三圆柱部25、第四圆柱部26与底盖27,后盖3为一体成形制成。第三圆柱部25与第四圆柱部26固定连接,第四圆柱部26与底盖27固定连接,后盖腔24贯穿第三圆柱部25与第四圆柱部26且延伸至底盖,第四圆柱部26包括线孔28,线孔28为圆孔,线孔28贯穿其所在的第四圆柱部26的外侧壁。第三圆柱部25通过压力装配的方法与安装部9形成过盈配合,第三圆柱部25因之而固定套合于第二安装部8的内侧。线孔28与弧形凹口22相对,耳机线穿过弧形凹口22与线孔28后与声音模块连接。

参见图6与图7,发声体29包括支架30与声音模块,支架30包括基板31、柱部32与台阶部33,声音模块固定于柱部32内,支架30为一体成形制成。柱部31自基板31端面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台阶部33自基板31的另一端面沿着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台阶部33包括第一部34与第二部35,第一部34与第二部35固定连接,第一部34与第一台阶部18相互抵接,第二部与第二台阶部19相互抵接,基板31的外侧壁与容纳腔15的内壁抵接。

在第一部34、第二部35、第一台阶部18、第二台阶部19、基板31的外侧壁与容纳腔15的内壁均匀涂抹有胶水,第一部34与第一台阶部18通过胶合而相互固定连接,第二部与第二台阶部19通过胶合而相互固定连接,基板31与容纳腔15通过胶合而相互固定连接。因此,固定装配有声音模块的发声体29固定于前盖1内。支架30包括进音部36,进音部36为自第二部35的端面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进音部36包括进音口37,支架包括气腔38,气腔贯穿基板31、柱部32与台阶部33并连通进音口36。

生产耳机39时,首先把耳机线连接至声音模块,声音模块可把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再把声音模块固定装配于支架30内以组成发声体29。随后,把发声体29固定胶合于前盖1内,前安装部20通过压力装配的方法与第二安装部8形成过盈配合以令前盖1与中圈2相互固定。前盖1与中圈2相互固定后,第三圆柱部25通过压力装配的方法与安装部9形成过盈配合以令后盖3与前盖1相互固定。此时,线孔28与弧形凹口22相对, 耳机线穿过弧形凹口22与线孔28,再把耳套10与前盖1固定连接,从而完成耳机39的生产装配。电信号通过耳机线传送至声音模块,声音模块把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声音通过进音口37传递至前盖1内的出音道17后再通过耳套10的腔体进入人体耳道内。此入耳式耳机39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