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构架的船舶综合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5380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基于云构架的船舶综合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管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基于云构架的船舶综合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管理系统是在一定水域内用以保证航行船舶安全和效率的管理系统,随着水运事业的发展,船舶交通量不断增加,为使船舶能顺畅通航于有限水域或拥挤水域,如港口,还有江河、海峡,各海运国家逐渐建立起岸船之间合作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现有的船舶管理系统还存在一下缺陷:

易用性和数据共享方面:现有的功能较多的船舶管理系统主要还是C/S架构的,即通过安装在船舶上的相关设备,如:船载机等来对船舶的数据进行采集和管理,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不能很好的利用已有数据的价值,离开船舶后便无法得知船舶相关数据的具体信息,如:船舶工况,电池组信息等。

功能性方面:目前满足上面所述的易用性和数据共享的基于B/S架构的船舶管理系统,在功能性方面较为单一,其一般只能获取到船舶的航行信息,如:经纬度、航速、航向等。无法得知船舶的能耗信息、电池组信息、以及相关设备的工况信息等。

为了将信息化带来的好处惠及船舶行业的老百姓,本发明人为渔民、船东、船舶管理机构等提供具有易用、实用功能的基于云架构的船舶综合管理系统,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构架的船舶综合管理系统,其实现对船舶位置数据及船舶各种工作数据进行综合管理,提高了船舶数据监管的全面性和实时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云构架的船舶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及若干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所述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包括一CPU以及分别与CPU连接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定位模块、存储模块、RS485通信模块、RS232通信模块、433MHz通信模块及电源电路;所述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通过其RS485通信模块和RS232通信模块分别连接各种船舶工况传感器、通过其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连接云端服务器。

所述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的定位模块采用BDS/GPS双模定位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采用3G/4G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船舶工况传感器包括船用燃油流量计、主机转速传感器、燃油温度传感器、燃油压力传感器、滑油压力传感器及电池组检测器。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船端智能输数据采集器集成定位模块采集定位数据,RS485通信模块与RS232通信模块接入各种船舶工况传感器实现船舶上各种设备的工作数据采集,实现了船舶定位数据及船舶各种工作数据的统一获取,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实时、快速地上传云端服务器,对上述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使船舶信息更加透明化、详细化,便于管理部分掌握船只位置、工作情况等信息,及时排查处理突发情况,提高了船舶监管的全面性和实时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云构架的船舶综合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外接船舶工况传感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基于云构架的船舶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及若干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一般在每个船舶上分别安装一台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参见图2,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包括CPU以及分别与CPU连接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定位模块、存储模块、RS485通信模块、RS232通信模块、433MHz通信模块及电源电路;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通过其RS485通信模块和RS232通信模块分别连接各种船舶工况传感器、通过其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连接云端服务器。本实施例的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的定位模块采用BDS/GPS双模定位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采用3G/4G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定位数据采集:装置通过BDS/GPS双模定位模块获取统一坐标系下的时间,定位所在经度、纬度坐标,航速,航向等数据;

船舶和海工设备数据采集:该装置通过多组RS485接口采集传感器等的数据,可进行数据多协议解析、分类等,采集的数据种类丰富。

数据存储:装置可将未上传至服务器平台的数据与存储模块中暂时保存,等装置与服务器的通讯正常时在将将数据一次上传,存储空间大(至少16M)。

数据传输:船舶设备的移动性,采用了传输速率高的3G/4G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上传。

综合管理:船端智能数据采集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经无线网络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存储方式一般采用数据库形式,便于其进一步调用和深度分析及应用。

常用的船舶工况传感器包括船用燃油流量计、主机转速传感器、燃油温度传感器、燃油压力传感器、滑油压力传感器及电池组检测器。分别用于获取然后能耗数据、柴油机转速,锅炉压力,配电系统电压数据。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