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5645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耳机作为移动通信电子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的配件,在实际通讯应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耳机的相关性能的稳定性也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对于耳机的音质而言,消费者对高品质耳机的听感变得越来越高。一般的,对耳机的整体结构而言,耳机前腔、后腔、喇叭、调音纸的种类以及相关内部结构的设计都会直接影响耳机的整体音质,因此对上述因素的研究与设计一直都是研发人员重点研究的项目。具体的,对高品质音质而言,决定音质整体质量主要取决于低频音质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耳机音质的质量,重点需要对低频音质进行相关改善。然而,现有的耳机在低频音质方面的表现都有待提高,导致耳机的整体音质效果不佳,直接影响了用户的听觉体验。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改善低频音质效果进而提高整体音质质量的新型耳机,以满足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包括耳壳前腔、喇叭以及耳壳后盖,在所述耳壳前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导声管,所述导声管包括导声管主体,在所述导声管主体的一侧开设有一微型通孔,所述微型通孔的直径为0.15mm,所述喇叭设于所述耳壳前腔的内部并位于靠近所述导声管的一侧,所述耳壳后盖与所述耳壳前腔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形成一密闭的容置腔。所述耳机,其中,在所述耳壳前腔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耳壳前腔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耳壳前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导声管固定连接,所述耳壳前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耳壳后盖固定连接。所述耳机,其中,所述耳壳后盖与所述耳壳前腔围成一容置腔,在靠近所述容置腔内壁的一侧设有一调音纸,在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所述喇叭,所述调音纸正对于所述喇叭。所述耳机,其中,所述调音纸以背胶的方式贴附在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所述耳机,其中,在所述导声管主体的一端设有一导声管连接部,所述导声管连接部与设于所述耳壳前腔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相互连接,在所述导声管主体靠近所述导声管连接部的一侧设有所述微型通孔。所述耳机,其中,在所述导声管主体与所述导声管连接部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钢网,所述钢网以点胶方式固定在所述导声管主体上。所述耳机,其中,在所述耳壳后盖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一嵌入块,所述嵌入块与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的嵌入孔相互嵌合连接。所述耳机,其中,所述导声管的形状为圆筒形,所述导声管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耳机,其中,所述耳机还包括一硅胶套,所述硅胶套设于所述导声管主体的外周。所述耳机,其中,所述耳壳前腔为不规则球状壳体,所述耳壳前腔为一体化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由于在耳机内的导声管内开设了一0.15mm大小的微型通孔,该微型通孔增大了所述耳壳前腔的透气量,所述耳壳前腔透气量的增大有助于改善低频音质的质量,从而提高了所述耳机整体的音质水平,提高了用户的实际听觉体验。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耳机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的耳机中耳壳前腔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耳机中耳壳后盖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耳机的整体结构刨面图。耳壳后盖11导声管主体140喇叭12容置腔150调音纸13第一连接部151导声管14第二连接部152耳壳前腔15导声管连接部1401钢网16微型通孔1402硅胶套17嵌入孔1521嵌入块11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耳机,包括依次设置的耳壳后盖11、喇叭12、调音纸13、导声管14、耳壳前腔15、钢网16以及硅胶套17,其中所述喇叭12设于所述耳壳前腔15的内部,具体的,在所述耳壳前腔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导声管14,所述导声管14包括导声管主体140,在所述导声管主体140的一侧开设有一微型通孔1402,其中所述微型通孔1402的直径为0.15mm,所述喇叭12设于所述耳壳前腔15的内部并位于靠近所述导声管14的一侧,所述耳壳后盖11与所述耳壳前腔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形成一密闭的容置腔150。对所述耳壳前腔15而言,在所述耳壳前腔15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51,在所述耳壳前腔1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152,所述耳壳前腔15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51与所述导声管14固定连接,所述耳壳前腔15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与所述耳壳后盖11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52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嵌入孔1521,所述嵌入孔1521用于以嵌合的方式与所述耳壳后盖11相互嵌合连接。此外,所述耳壳后盖11与所述耳壳前腔15围成一容置腔150,在靠近所述容置腔150内壁的一侧设有所述调音纸13,其中所述调音纸13以背胶的方式贴附在所述容置腔150的侧壁上。另外,在所述容置腔150内还设有所述喇叭12,所述调音纸13正对于所述喇叭12。与此同时,所述耳壳前腔15为一不规则的球状壳体,所述耳壳前腔15为一体化注塑成型。对所述导声管14而言,所述导声管14包括导声管主体140,其中在所述导声管主体140的一端设有一导声管连接部1401,所述导声管连接部1401与设于所述耳壳前腔15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5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相互连接,在所述导声管主体140靠近所述导声管连接部1401的一侧设有所述微型通孔1402。其中,所述耳壳前腔15中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51与所述导声管连接部140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相互连接可以有效避免漏声的现象出现。与此同时,在所述导声管主体140与所述导声管连接部1401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钢网16,所述钢网16以点胶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导声管主体14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声管14的形状为圆筒形,所述导声管14由塑胶材料制成,该塑胶材质的导声管14有利于在制作加工时通过激光进行打孔作业。对所述耳壳后盖11而言,在所述耳壳后盖11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一嵌入块111,所述嵌入块111与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内的嵌入孔1521相互嵌合连接。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要将所述嵌入块111嵌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中的所述嵌入孔1521内便可将所述耳壳后盖11固定连接在所述耳壳前腔15上。对所述硅胶套17而言,所述硅胶套17设于所述导声管主体140的外周,其中所述硅胶套17将所述导声管连接部1401完全覆盖,该设置有利于耳机的整体美观。具体的,在实际的组装过程中,先将所述喇叭12置于所述耳壳前腔15的内部,然后将所述调音纸13以背胶的方式粘贴在所述耳壳前腔15的内壁,再将所述耳壳后盖11通过设于所述耳壳前腔15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与所述耳壳前腔15固定连接。随后再通过所述导声管连接部1401将所述导声管14与所述耳壳前腔15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51连接。在安装好所述导声管14之后,将所述钢网16以点胶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导声管主体140上,最后再将所述硅胶套7套接在所述导声管14上完成最后的安装作业。由于在所述导声管14上开设了一个直径为0.15mm的所述微型通孔1402,在实际应用中,该微型通孔14092将直接增大所述耳壳前腔15的透气量,而所述耳壳前腔15透气量的增大有助于改善低频音质的质量,进而提高了耳机的整体音质。请参阅表一,表一列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经过激光打0.15mm小孔的耳机与现有的普通耳机在低频音段(20-100HZ)的灵敏度参数,从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对于经过激光打孔(孔径为0.15mm)的耳机,在低频段的灵敏度的值的范围为108.1-110.5dB,均大于普通的没有经过激光打孔的耳机(103-108dB),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经激光打过0.15mm的微型通孔的耳机在低频音段的表现要优于没有打孔的普通耳机。进一步证明了通过在导声管处打一个0.15mm大小的微型通孔确实能够改善耳机低频音段的音质。(表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由于在耳机内的导声管内开设了一0.15mm大小的微型通孔,该微型通孔增大了所述耳壳前腔的透气量,所述耳壳前腔透气量的增大有助于改善低频音质的质量,从而提升了所述耳机整体的音质水平,提高了用户的实际听觉体验。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