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147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及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受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优势在于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也可隔离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路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耳机原是给电话和无线电上使用的,但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盛行,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可携式电玩和数位音讯播放器等。耳机的种类繁多,包括头戴式、后挂式、入耳式等。

现有的入耳式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其耳机线容易打结,耳机线打结后,不仅缩短了耳机线的有效长度,而且将打结的耳机线拆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烦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及耳机,该耳机线防缠绕装置防止了耳机线的缠绕,便于用户对耳机的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包括:

第一插接本体、第二插接本体以及第三插接本体;所述第一插接本体、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以及第三插接本体之间相互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插接本体与所述第二插接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与所述第三插接本体连接;

所述第一插接本体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耳机的左耳塞、且贯穿于所述第一插接本体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耳机的右耳塞、且贯穿于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三插接本体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耳机的插头、且贯穿于所述第三插接本体的第三插槽;其中,所述第一插槽的轴心线、所述第二插槽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三插槽的轴心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插接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插槽连通以用于将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槽的所述左耳塞取出来;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插槽连通以用于将插接在所述第二插槽的所述右耳塞取出来;所述第三插接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插槽连通以用于将插接在所述第三插接口的所述插头取出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本体、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以及所述第三插接本体均为圆柱体;

沿所述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插接本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插接本体的第一插槽,所述左耳塞沿所述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第二插槽,所述右耳塞沿所述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三插接本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插接本体的第三插槽,所述第三插接本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插接本体的第三插槽,所述插头沿所述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所述第三插槽内;

沿所述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插接本体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插接本体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三开口。

进一步地,沿所述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插接本体的侧面、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侧面以及第三插接本体的侧面上还均开设有插接槽以及相对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

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条相互插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插接本体的轴心、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轴心以及所述第三插接本体的轴心三者之间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条之间的夹角为60°。

进一步地,沿所述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插接本体的侧面上还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插接槽或相对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侧面上还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插接本体的插接槽或者相对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以及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侧面还设有朝向所述第三插接本体的插接槽或者相对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所述第三插接本体的侧面上还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插接槽或者相对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

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条相互插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插接本体的轴心、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轴心、所述第三插接本体的轴心三者之间的连接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上的插接槽与所述插接条之间的夹角为180°。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线防缠绕装置还包括拉链组件,所述拉链组件包括两列链牙以及拉头;

沿所述耳机线的长度方向,一列所述链牙与一根耳机线的分线连接、且二者相互平行,另一列所述链牙与另一根耳机线的分线连接、且二者相互平行;

所述拉头加持在两列所述链牙之间、且分别与两列所述链牙滑动连接以使两根所述耳机线的分线在第一工位以及第二工位切换,当两根所述耳机线的分线在所述第一工位时,两根所述耳机线的分线啮合,当两根所述耳机线的分线在所述第二工位时,两根所述耳机线脱开。

进一步地,所述拉链组件还包括限位码,所述限位码包括前码和后码;

所述前码设置在所述链牙靠近所述插头的一端,所述后码设置在所述链牙靠近所述右耳塞的另一端以防止所述拉头滑出所述链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本体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内侧面以及所述第三插接本体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凸起以增大所述第一插接本体与所述左耳塞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与所述右耳塞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三插接本体与所述插头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耳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第一插接本体、第二插接本体以及第三插接本体;所述第一插接本体、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以及第三插接本体之间相互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插接本体与所述第二插接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与所述第三插接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插接本体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耳机的左耳塞、且贯穿于所述第一插接本体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耳机的右耳塞、且贯穿于所述第二插接本体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三插接本体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耳机的插头的第三插槽;其中,所述第一插槽的轴心线、所述第二插槽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三插槽的轴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插接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插槽连通以用于将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槽的所述左耳塞取出来;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插槽连通以用于将插接在所述第二插槽的所述右耳塞取出来;所述第三插接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插槽连通以用于将插接在所述第三插接口的所述插头取出来;当用户使用耳机完毕后,将耳机的左耳塞插入到第一插接本体上的第一插槽内,耳机的右耳塞插入到第二插接本体上的第二插槽内,耳机的插头插入到第三插接本体上的第三插槽内,使得左耳塞、右耳塞以及插头三部分成为独立的个体,从而使得上述三部分不会缠绕在一起,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时,将左耳塞通过第一开口从第一插槽内取出来,将右耳塞通过第二开口从第二插槽内取出来,将插头通过第三开口从第三插槽内取出来,在上述使用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过程中,由于左耳塞、右耳塞以及插头三个部分为独立个体,使得三个部分不会缠绕在一起,从而防止了耳机线缠绕的情况,便于用户对耳机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中的第一插接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中拉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插接本体;101-第一插槽;102-第一开口;200-第二插接本体;201-第二插槽;202-第二开口;300-第三插接本体;301-第三插槽;302-第三开口;400-插接槽;500-插接条;600-链牙;700-拉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如图1所示,提供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包括:

第一插接本体100、第二插接本体200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第一插接本体100、第二插接本体200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之间相互连接,或者,第一插接本体100与第二插接本体200连接,第二插接本体200与第三插接本体300连接;

第一插接本体100上开设有用于插设耳机的左耳塞、且贯穿于第一插接本体100的第一插槽101;第二插接本体200上开设有用于插设耳机的右耳塞、且贯穿于第二插接本体200的第二插槽201;第三插接本体300上开设有用于插设耳机的插头、且贯穿第三插接本体300的第三插槽301;其中,第一插槽101的轴心线、第二插槽201的轴心线与第三插槽301的轴心线相互平行;

第一插接本体100上还开设有第一开口102,第一开口102与第一插槽101连通以用于将插接在第一插槽101的左耳塞取出来;第二插接本体200上还开设有第二开口202,第二开口202与第二插槽201连通以用于将插接在第二插槽201的右耳塞取出来;第三插接本体300上还开设有第三开口302,第三开口302与第三插槽301连通以用于将插接在第三插槽301的插头取出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当用户使用耳机完毕后,将耳机的左耳塞插入到第一插接本体100上的第一插槽101内,耳机的右耳塞插入到第二插接本体200上的第二插槽201内,耳机的插头插入到第三插接本体300上的第三插槽301内,使得左耳塞、右耳塞以及插头三部分成为独立的个体,从而使得上述三部分不会缠绕在一起,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时,将左耳塞通过第一开口102从第一插槽101内取出来,将右耳塞通过第二开口202从第二插槽201内取出来,将插头通过第三开口302从第三插槽301内取出来,在上述使用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过程中,由于左耳塞、右耳塞以及插头三个部分为独立个体,使得三个部分不会缠绕在一起,从而防止了耳机线缠绕的情况,便于用户对耳机的使用;

该耳机线防缠绕装置使用的材料既要有一定的弹性,保证在使用耳机的时候,能够将左耳塞、右耳塞以及插头轻松地从该耳机线防缠绕装置上取出来;使用的材料右要有一定的硬度,保证在使用耳机完毕后,能够将将左耳塞、右耳塞以及插头牢固地插设在耳机线防缠绕装置上;同时该耳机线防缠绕装置使用的材料又要有一定硬度,使耳机插头和耳塞与卡槽通过材料本身具有的摩擦力保持相对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插接本体100、第二插接本体200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均为圆柱体;

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插接本体100上开设有贯穿第一插接本体100的第一插槽101,左耳塞沿所述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第一插槽101内,第二插接本体200上开设有贯穿第二插接本体200的第二插槽201,右耳塞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第二插槽201内,第三插接本体300上开设有贯穿第三插接本体300的第三插槽301,第三插接本体300上开设有贯穿第三插接本体300的第三插槽301,插头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第三插槽301内;

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插接本体100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02,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开口202,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三开口30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第一插接本体100、第二插接本体200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还可以均为长方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插接本体100的侧面、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上还均开设有插接槽400以及相对圆柱体的侧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500;

插接槽400与插接条500相互插接配合以使第一插接本体100的轴心、第二插接本体200的轴心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的轴心三者之间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当然,第一插接本体100的侧面、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均设置两个插接槽或者两个插接条;上述的插接槽400以及插接条500的设置可以贯穿第一插接本体100、第二插接本体200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还可以只设置在侧面的某个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插接槽400与插接条500之间的夹角为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当第一插接本体100的侧面、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均设置两个插接槽时,两个插接槽之间的夹角为60°;当第一插接本体100的侧面、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均设置两个插接条时,两个插接条之间的夹角为60°。

根据本实用新型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插接本体100的侧面上还设有朝向第二插接本体200的插接槽400或相对圆柱体的侧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500,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上还设有朝向第一插接本体100的插接槽400或者相对圆柱体的侧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500,以及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还设有朝向第三插接本体300的插接槽400或者相对圆柱体的侧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500,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上还设有朝向第二插接本体200的插接槽400或者相对圆柱体的侧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500;

插接槽400与插接条500相互插接配合以使第一插接本体100的轴心、第二插接本体200的轴心、第三插接本体300的轴心三者之间的连接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上开设插接槽400以及开设插接条500的方式可以为第二插接本体200上开设有两个插接槽,此时,第一插接本体100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插接条,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插接条;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插接条,此时,第一插接本体100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插接槽,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插接槽;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插接槽以及一个插接条,此时,第一插接本体100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插接槽或者开设有一个插接条,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插接槽或者开设有一个插接条;

第一插接本体100、第二插接本体200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之间可以为一体塑成型,形成第一插接本体100的轴心、第二插接本体200的轴心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的轴心三者之间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或者形成第一插接本体100的轴心、第二插接本体200的轴心、第三插接本体300的轴心三者之间的连接在一条直线上;上述的插接槽400以及插接条500的设置可以贯穿第一插接本体100、第二插接本体200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还可以只设置在侧面的某个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插接本体200上的插接槽400与插接条500之间的夹角为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当第二插接本体200上开设有两个插接槽时,两个插接槽之间的夹角为180°;当第二插接本体200上开设有两个插接条时,两个插接条之间的夹角为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耳机线防缠绕装置还包括拉链组件,拉链组件包括两列链牙以及拉头700;

沿耳机线的长度方向,一列链牙600与一根耳机线的分线连接、且二者相互平行,另一列链牙600与另一根耳机线的分线连接、且二者相互平行;

拉头700加持在两列链牙之间、且分别与两列链牙滑动连接以使两根耳机线的分线在第一工位以及第二工位切换,当两根耳机线的分线在第一工位时,两根耳机线的分线啮合,当两根耳机线的分线在第二工位时,两根耳机线的分线脱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通过拉链组件将耳机线分成的两根分线连接,当使用耳机完毕后,通过拉头700在两列链牙之间的滑动,可以先将两根分线啮合,然后再将左耳塞插设在第一插槽101内,右耳塞插设在第二插槽201内,插头插设在第三插槽301内,增强了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对耳机线的防缠绕效果,当使用耳机时,先将将左耳塞从第一插槽101内取出,右耳塞从第二插槽201内取出,插头从第三插槽301内取出,然后通过拉头在两列链牙之间的滑动,将两根分线脱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拉链组件还包括限位码,限位码包括前码和后码;

前码设置在链牙600靠近插头的一端,后码设置在链牙600靠近右耳塞的另一端以防止拉头滑出链牙600。

根据本实用新型耳机线防缠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插接本体100的内侧面、第二插接本体200的内侧面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凸起以增大第一插接本体100与左耳塞之间的摩擦力、第二插接本体200与右耳塞之间的摩擦力,第三插接本体300与插头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耳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可选因素较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以组合出多种实施方案,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组合出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耳机线防缠绕装置进行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防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插接本体100、第二插接本体200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第一插接本体100、第二插接本体200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均为圆柱体,第一插接本体100、第二插接本体200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上均开设有一个插接槽以及一个相对圆柱体的擦面向外凸起的插接条,插接槽400与插接条500相互插接配合以使第一插接本体100的轴心、第二插接本体200的轴心以及第三插接本体300的轴心三者之间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插接槽400与插接条500之间的夹角为60°;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插接本体100上开设有贯穿第一插接本体100的第一插槽101,左耳塞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第一插槽101内,第二插接本体200上开设有贯穿第二插接本体200的第二插槽201,右耳塞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第二插槽201内,第三插接本体300上开设有贯穿第三插接本体300的第三插槽301,第三插接本体300上开设有贯穿第三插接本体300的第三插槽301,插头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第三插槽301内,第一插槽101的轴心线、第二插槽201的轴心线与第三插槽301的轴心线相互平行;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插接本体100的侧面上开设有贯穿第一插接本体100的第一开口102,第一开口102与第一插槽101连通,第二插接本体200的侧面上开设有贯穿第二插接本体200的第二开口202,第二开口202与第一插槽101连通,第三插接本体300的侧面上开设有贯穿第三插接本体300的第三开口302,第三开口302与第三插槽301连通;括拉链组件,拉链组件包括两列链牙以及拉头700,沿耳机线的长度方向,一列链牙与一根耳机线的分线连接、且二者相互平行,另一列链牙与另一根耳机线的分线连接、且二者相互平行,拉头加持在两列链牙之间、且分别与两列链牙滑动连接;

在使用耳机完毕后,通过拉头700在两列链牙滑动上滑动,将两根耳机线的分线啮合,两个耳机线的分线啮合后,将耳机的左耳塞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第一插槽101内,将耳机的右耳塞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第二插槽201内,将耳机的插头沿圆柱体的高度方向从上而下插设在第三插槽301内,此时左耳塞、右耳塞以及插头为三个独体的个体;当时用耳机时,将左耳塞通过第一开口102从第一插槽101内取出来,右耳塞通过第二开口202从第二插槽201内取出来,插头通过第三开口302从第三插槽301内取出来,之后,通过拉头700在两列链牙滑动上滑动,将两根耳机线的分线脱开,实现耳机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